⑴ 中石油大漲意味著什麼
中石油大漲意味著大盤行情走到盡頭了。
平常的行情裡面,兩桶油如果拉升,一般被解讀成國家隊護盤。在不同的階段,如果兩桶油有異動,則提醒短線資金要小心了。所以,上周五的中石油大漲是不是意味著指數到頭了呢?回顧今年的行情,在核心資產漲完以後,煤炭鋼鐵有色等周期股崛起。然後,在五月份開啟了超跌股的行情。其中,以非銀金融為代表,券商保險軍工板塊等率先反彈。題材方面也非常活躍,從碳中和到鴻蒙題材,從醫美到鋰電。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所以,市場走到今天,基本上各個板塊都輪動了一下。現在,在國際原油上漲的刺激之下,輪到了中石油上漲是符合輪動邏輯的。按照這個思路推演下去,現在的大盤的確隱藏著風險。因為輪動邏輯走完了。然而市場不只是一條邏輯。比如說,現在熱點題材還很活躍,鴻蒙題材就是當下的主線。我看到技術大拿對鴻蒙的評論,發現這對中國而言是劃時代意義的。
【拓展資料】
中石油大漲表達主導本輪行情的大資金的態度,按習慣性思維有人理解為用中石油大漲穩定指數掩護其他股票拉高出貨,而此時此刻不但沒有拉高出貨之意,反而有抬高後知後覺資金建倉成本之心,新能源、黃金板塊持續走強,龍頭證券板塊結束短期調整再度走強,與中石油表達的同一態度。當然,這是一種溫柔的逼空。中石油的強勢,把上證指數的大部分時間的調整維持在3700點之上么似乎體現了這一意圖,這與大陽線後拒絕回補160多點的跳空缺口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有抬高後知後覺資金建倉成本,才能更好地鎖定市場籌碼,拓展本輪行情的時間與空間。
反過來,後知後覺資金借市場大漲23%之後面臨短期調整,遂借交行130億限售股即將上市打壓銀行板塊以打壓指數,也是為了降低自己的建倉成本。在後知後覺資金完成建倉之前,指數大漲較難。至於先知先覺資金,在溫柔的逼空的同時,是不是也有壓住大盤炒個股之意?也許,4000點之下多空換手越充分,對突破4000點後的行情展開越有利。順便說一句,在4000點之下消化大小非上市對市場的沖擊也許是最有利的。
⑵ 為什麼國際油價比十年前降了一半,中國的油價卻一直在漲
中國的油價之所以一直處於漲勢,就是因為油質的提升增加了成本,同時,中國進口原油的成本也在急劇攀升,除此之外,中國進一步調高了石油的稅費。
當大家看到國內外油價不統一的情況後,很多人都會對國內的油價產生很多的抱怨,其實國內的油價並不是隨意定價,而是根據市場的情況來做出相應的調整。
一、中國的油價一直處於漲勢,是因為油質提升增加了成本。
雖然石油的本質並沒有多少不同之處,但是隨著提煉技術的升級,石油的品質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於現在的環保理念對於石油的品質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這使得石油公司必須要用更好的技術來提煉石油,不然的話,提煉出的石油根本達不到正規使用的標准,正是由於提煉技術的提升增加了成本,所以國內的油價才會一直上漲。
⑶ 「千年不動」的中國石油股價大漲5.7%,預示著什麼
石油和天然氣是現代社會重要的能源和工業原料。中國石油的股價幾千年來一直保持不變,但最近卻顯示出一些積極的信號。中石油上漲迅速,午後上漲8.15%。其股價上漲5.7%至5.19元/股,總市值9498.8億元。中石化也有變化,最大漲幅近4%。中石油的鐵樹開花了,近期股價的強勁表現令投資者興奮不已。
中國石油已探明的油氣儲量絕大多數分布在中國,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南和西北地區。從松遼盆地東部青神氣田的發現到渤海灣冀東南堡油田的誕生,從鄂爾多斯盆地濟源油田到四川盆地須家河大型地層岩性氣藏,從准噶爾盆地東部到塔里木盆地中部,中國石油取得了重要成就,引起了全球勘探界的關注。石油不僅用於製造化肥和農葯,還用於許多食品的保鮮、染色和調味。沒有石油,我們的生活會很骯臟。我們的許多清潔產品是石油產品,如洗滌劑、洗發水、肥皂等。
⑷ 原油為什麼上漲了
中國油價上漲的原因如下:1、中東地區長期動亂:大量油田被迫減產或停產,原油供應不足等直接導致了國際原油價格震盪,加上油價已經突破60美元每桶,並且有持續上漲的趨勢。國際油價由美國一手操縱,中國並沒有定價權。反而現在的中國對石油的依賴越來越大。2、石油收稅太高:有增值稅、消費稅、城建稅等。平均一桶油要交一半的油稅。國內對原油需求量較大,國內各大煉油廠煉油盈利能力相比於發達國家仍有不足,煉油成本提高使得國內油價自然上漲。3、低油價會嚴重打擊新能源產業:比如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本身就比普通汽車貴,若是油價下降,這樣新能源汽車就會失去市場價值。由於中國的人口眾多,使用低油價還會導致浪費。
⑸ 國際油價上漲對中國影響
國際油價上漲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表現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兩個方面:直接影響表現為外匯支出增加、凈出口減少,進而降低GDP增長率,並拉動物價上漲。間接影響主要表現為產品出口面臨著下降的潛在危險:一是以石油為主要燃料、原料的產品,因生產成本上升導致產品競爭力下降,從而使出口面臨下降的潛在危險。二是出口對象國因油價上漲使國際收支出現困難,進而降低其進口能力。
國際油價上漲也將對中國能源政策產生較大影響,主要表現為:高油價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能源結構的優化,但能源結構的跳躍式發展勢必增加能源供應系統成本。由於石油價格處於高水平,石油消費者必然採取措施節約和替代石油,對促進提高能源效率、節約石油資源具有積極作用。高油價促使世界各國進一步增強對石油資源重要性的認識,加強對石油資源的勘探開發,因此中國石油公司「走出去」的競爭環境將更加激烈,經營風險增加,成本上升。高油價使中國增加石油儲備大大增加了儲備成本。
⑹ 油價猛漲的過程中,對市場經濟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油價猛漲的問題會導致通貨膨脹的發生了,同時也會顯著提高人們的生活成本。
在油價上漲的時候,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油價上漲只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出行成本,只要自己不開車的話,自己就不需要糾結油價的問題。事實上,油價對我們的出行成本的影響只不過是影響之一而已,因為幾乎所有的商品的生產都需要使用到石油製品,但油價進一步上漲的時候,我們所購買的所有商品的價格都會相應的上漲,所以很多地方可能會出現通貨膨脹的現象。
1、第1個影響是出行成本。
這個道理非常好理解,在油價猛漲的過程當中,我們所使用到的各種型號的汽油的價格在不斷上漲。在出行的時候,因為汽油的使用成本在不斷上漲,所以人們已經開始考慮更換交通方式,很多人甚至表示將會放棄傳統的燃油汽車。
⑺ 原油價格上漲,背後釋放出了哪些信號
我個人覺得原油價上漲釋放著一個石油量巨大的信號,石油產量肯定會得到世界的關注。說明世界石油的權重比較重大,對於國際的勢力影響也是很深入的。這一次通過沙特襲擊,對於國內國際的影響導致石油產量不斷的下降,內部收入也在不斷的減少,國際影響一下子明顯上升。
傳統能源
我們國家也會利用這些科技人員來作為轉型,對於世界的影響肯定是比較大的,可見世界的局勢也在慢慢的發生一些變動。關於我們國家的生活也會發生巨大的影響,可不可以實現新能源轉型,接下來在發展的過程中可不可以受到影響?這只能說明油價在不斷的控制漲幅度也是比較大的同時,可見石油市場現在競爭的關系也比較激烈。
⑻ 國內油價上漲的原因是什麼
國際油價回落至100美元以下,國內又漲價
據說,3月18日凌晨,汽油將再一次大幅提價。從3月16號開始,加油站就密密麻麻的排隊。
讓廣大車主不解的是,國際原油價格在下降。已經從超過120美元逼近史上最高點,跌到100美元以下。
新能源車主笑著說,你們加油吧!
那麼問題來了。
第一問,為什麼國內油價會在國際原油價格暴跌的時候上漲?
其實沒那麼復雜,就是一個巧合。
國內成品油零售價和國際原油價格有一個聯動機制。
2016年發布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規定,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以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為基礎,考慮國內平均加工成本、稅金、合理流通環節費用和適當利潤確定。
汽、柴油價格根據國際市場原油價格變化每10工作日調整一次。調價生效時間為調價發布日24 時。當調價幅度低於每噸50 元時,不作調整,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
另外,辦法規定了天花板價和地板價,當國際原油價格高於120美元或者低於40美元時,按照天花板或地板價執行。
恰好,3月18日凌晨,到了第10個工作日,而計價依據是之前原油高漲時的價格。
第二問,原油價格上漲對兩桶油什麼影響?
按照常規理解,售價貴了,進價也貴了,沒什麼影響。
但實際上呢?
兩桶油的凈利潤和原油價格走勢高度正相關!
這又是為什麼?
時至今日,仍然有人認為中石油是以油田為主,中石化以煉油為主。其實,隨著中國早就轉型為大規模的原油進口國,原油對外依存度超過72%,兩桶油都不依賴自有油田業務了。都靠煉油和加油站業務,雖然還有一部分自有油田,但主要原油都依賴進口。
由於兩桶油賬面巨額存貨(中石化近2000億,中石油近1500億,原油為主),當原油價格走高的時候,存貨本身就帶來了盈利。
兩桶油的存貨周轉率均在30天左右,這意味著現在出廠的汽柴油、石化產品,其實「真實」成本是30天前的采購價格。
在油價上漲區間,油價漲得越快,兩桶油的利潤就越高;反之,在油價下跌區間,油價跌的越快,兩桶油賠的越多。
第三問,如果將來普及了新能源車,兩桶油會破產嗎?
除了煉製成汽油柴油燒掉,原油大約有40%以上被煉製成石化產品,用作塑料、衣服、化妝品、電視、計算機汽車配件等原材料。
即便是新能源車,也有大量的零部件採用了石化製品的原材料。
所以,假如新能源車完全取代了燃油車,兩桶油依然能維持差不多現有一半的石化產品的生產規模。
只不過,兩桶油遍布全國的5萬座加油站,亟需轉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