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些化工新材料最有前途山東廣東天津等省發布重點產業扶持政策
近日,上海、廣東、福建、重慶、天津、山東等多個省份發布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指出要大力發展多種化工新材料。
一、重慶市
1.新材料產業發展重點概述
先進有色合金:電子、 汽車 、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領域用新型高強、高韌、耐蝕鋁合金材料及大尺寸製品,高性能鎂合金及其製品,鈦合金結構件及緊固件,銅合金精密帶材和超長線材製品等高強高導銅合金。
高端合成材料:聚氨酯泡沫塑料、聚氨酯彈性體、水性聚氨酯塗料、合成革等聚氨酯產品,尼龍66、尼龍6、長碳鏈尼龍等聚醯胺產品,PET、PB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產品,PMMA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產品,VAE、PVB樹脂等聚烯烴產品,聚碳酸酯產品,聚甲醛產品,BDO產品,以及合成材料主要原料。
其他新材料:玻璃纖維及製品、 碳纖維材料、氣凝膠材料、石墨烯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等。
2.具體內容
(1)先進有色合金
加快氧化鋁項目建設,積極謀劃電解鋁、再生鋁項目,構建與後端鋁加工製造能力相適應的上游材料本地供應保障體系。推動現有鋁加工企業加強鋁合金純凈化冶煉與凝固技術研究、高強高韌大規格型材板材加工技術等技術研發,規劃實施好高端鋁材系列項目,不斷豐富鋁及鋁合金產品種類;
加快航空用高強韌鈦合金工程化、產業化步伐,積極引育上游原料企業,進一步完善本地鈦合金產業體系。發揮鎂合金領域技術優勢,推動現有企業加快高性能鎂合金及變形鎂合金、鎂合金鍛件、耐蝕鎂合金等產品開發,拓展應用場景,進一步壯大鎂合金產業;
推動現有銅加工企業加快精密帶材和超長線材、銅合金引線框架、電子銅箔等銅合金產品開發。
(2)高端合成材料
發揮本地MDI(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AA(己二酸)產能優勢,加強環氧化合物、聚醚多元醇等項目規劃建設,推動PTMEG(聚四氫呋喃)、聚氨酯樹脂等領域現有企業進一步擴大產能,完善壯大聚氨酯產業鏈;
依託本地AA產能優勢,加強ADN(己二腈)—HDA(己二胺)、尼龍66鹽(己二酸己二胺鹽)、尼龍66(聚己二醯己二胺)等產品規劃建設, 積極引育長碳鏈尼龍、耐高溫尼龍等領域企業,打造聚醯胺產業鏈;
依託本地MMA(甲基丙烯酸甲酯)項目優勢,加強丙酮等原料項目規劃建設,擴大MMA產能,積極引育PMMA(聚甲基丙烯酸)領域企業,打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產業鏈。依託本地PTA(對苯二甲酸)條件,加強EG(乙二醇)、PG(丙二醇)、BG(丁二醇)等原料項目規劃建設, 推動企業進一步提升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產能,加快PET工程塑料產品開發,打造聚酯產業鏈;
依託乙炔、醋酸乙烯產品和技術優勢, 發展VAE(醋酸乙烯—乙烯共聚)、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T-PVA(熱塑性聚乙烯醇)樹脂、PVB(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EVOH(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樹脂等聚烯烴產業鏈;
依託碳酸二甲酯項目,結合規劃建設的MTO(甲醇制烯烴)項目和丙酮項目, 規劃發展雙酚A項目,打造聚碳酸酯產業鏈;
依託甲醇資源和POM(聚甲醛)技術優勢, 擴大POM規模;
依託本地乙炔資源, 發展BDO(1,4—丁二醇)、PBAT(聚己二酸/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等下游環節,壯大可降解塑料產品規模。
(3)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
利用原料基礎,推動相關企業研發製造 高性能PVA(聚乙烯醇)功能纖維、差別化氨綸、特種聚酯纖維、聚醯胺纖維、PU(聚氨酯)超纖等產品。 推動現有玻璃纖維及製品企業加強無鹼玻璃纖維先進池窯拉絲等技術研發,加快超細、高強高模等高性能玻璃纖維與製品,增強性復合材料,以及微纖維玻璃棉高效絕熱及過濾材料、微纖維棉衍生品等產品開發。面向 汽車 、智能終端等整機產品結構件需求, 積極引育碳纖維、陶瓷纖維等其它高性能纖維及增強復合材料領域企業。
(4)氣凝膠材料
以硅基氣凝膠為切入,延伸上游有機硅源、無機硅源、功能性硅烷等氣凝膠前驅體及基材產業鏈,形成氣凝膠產品集群及多種硅基化學品的新型高端硅產業基地。加快氣凝膠絕熱氈、氣凝膠隔熱板、氣凝膠隔熱紙等產品開發,積極拓展氣凝膠在航空航天、管道保溫、建築建材、新能源 汽車 、冷鏈物流、高 科技 服裝等領域應用場景。加強超臨界乾燥技術、常壓乾燥技術、鋁基氣凝膠、鋯基氣凝膠和碳基氣凝膠等技術儲備,不斷豐富氣凝膠產品種類。
(5)石墨烯材料
推動現有石墨烯企業加強石墨烯大規模製備工藝改進優化,加快導電劑、導熱膜、散熱劑等產品開發,積極拓展石墨烯在環境治理、節能儲能、電子信息、保溫隔熱等領域應用。
(6)電子化學品
發揮重慶市化工產品功能因子多的特點,發展精細化學品。面向電子、 汽車 等產業發展需求,積極引育電子用化學品、新型塗料等領域企業。
(7)未來材料
發揮重慶市在碳基材料和半導體兩個領域技術積累優勢,以碳納米管材料為切入,積極引育納米材料領域企業,搭建納米材料在集成電路、新能源、醫葯等領域應用場景,爭取實現工程化應用。加強智能材料、仿生材料、超材料、低成本增材製造材料和新型超導材料等領域研發布局。面向空天、深海、深地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需求,推動現有企業加強極端環境所需特種材料研發,形成一批創新成果。
二、上海市
1.新材料產業發展重點概述
重點發展化工先進材料、精品鋼材、關鍵戰略材料、前沿新材料等製造領域,延伸發展設計檢測、大宗貿易等服務領域。推動先進材料高端化、綠色化發展,加強材料基礎研究、工程化轉化和產業化應用銜接,系統性開展材料綜合性能評價、質量控制工藝及工程化研究,加快布局公共研發轉化平台和中試基地,提升材料企業創新和產學研聯合轉化能力。建設新材料應用中心,強化集成電路、生物醫葯、航空航天等重點領域關鍵材料的自主保障,完善上海市新材料產業重點指導目錄,著力打造與戰略性、基礎性、高技術競爭性地位相匹配的現代化材料產業體系。
2.先進材料產業集群重點領域
(1)化工先進材料
以安全環保、集約發展為重點,支持化工先進材料產業鏈向精細化、高端化延伸,提高高端產品佔比; 大力發展高性能聚烯烴、高端工程塑料、特種合成橡膠、黏合劑等先進高分子材料,重點突破高端表面活性劑、電子化學品、高純溶劑、催化劑、醫葯中間體等專用化學品 ,加快布局創新平台,支持龍頭企業搭建面向產業鏈上下游的中試共享平台,支持建設上海國際化工新材料創新中心。到2025年,以上海化工區為主要載體,努力建設成為參與全球競爭的綠色化工產業集群,產業規模達到2700億元。
(2)精品鋼材
以綠色轉型、精品提升為重點,優化鋼鐵產業產品結構,鞏固提高第二、三代高強度和超高強度 汽車 用鋼、高能效硅鋼、高溫合金等產品技術優勢;突破高性能能源與管線用鋼、高品質耐磨等高端產品的製造與深度開發技術,發展短流程煉鋼;發展以特種冶金技術為核心的耐高溫、抗腐蝕、高強韌的鎳基合金,以及鈦合金、特殊不銹鋼、特種結構鋼等。到2025年,以寶山基地為主要載體,打造高附加值精品鋼材產業集群,產業規模保持1000億元左右。
(3)關鍵戰略材料
以強化保障、應用帶動為重點,圍繞集成電路、生物醫葯、高端裝備、新能源等重點領域,突出應用需求帶動, 提升先進半導體、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高溫合金、高性能膜材料、先進陶瓷和人工晶體等關鍵戰略材料的綜合保障能力; 支持重點應用領域企業建設市級新材料應用中心,開展重大戰略項目的協同攻關。到2025年,打造若干百億級關鍵戰略材料產業集群。
(4)前沿新材料
以前沿布局、示範應用為重點, 加快高溫超導、石墨烯、3D列印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研發、應用和產業化 。建成中國首條公里級高溫超導電纜示範工程,建設上海高溫超導產業基地,推動高溫超導帶材向量產階段轉化並加快應用; 加快石墨烯在消費電子、智能穿戴、交通輕量化和環境治理等領域的應用;推進3D列印專用高分子材料、陶鋁新材料、金屬粉末等專用材料及成型技術的開發應用。 到2025年,建設成為國內領先的前沿新材料研發和生產基地。
(5)先進材料服務
以檢驗檢測、平台服務為重點,推動先進材料企業提供產品和專業服務解決方案,鼓勵科研機構開展早期研發介入合作和定向開發服務,加快先進材料配方、設計等環節的攻關,縮短產品研發周期;圍繞原料檢測、環境試驗、質量檢驗、工藝分析等領域,發展第三方綜合性檢驗檢測服務;推進材料領域的大宗商品貿易平台和資源綜合利用平台建設,提供涵蓋大宗商品信息發布、采購、銷售、配送、供應鏈金融、物流跟蹤等在線服務。到2025年,打造先進材料專業化、高端化服務品牌,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
三、廣東省
1.綠色石化發展要點概述
(1)提升煉油化工規模和水平,支持高質量成品油、潤滑油、溶劑油等石油製品和有機原料發展;
(2)以工程塑料、電子化學品、功能性膜材料、日用化工材料、高性能纖維等為重點,加快石化產業鏈中下游高端精細化工產品和化工新材料研製。
(3)圍繞安全生產、綠色製造、污染防治等重點,加快推進石化原料優化、能源梯級利用、可循環、流程再造等工藝技術及裝備研發應用,加快推進單位產品碳排放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4)逐步形成粵東、粵西兩翼產業鏈上游原材料向珠三角產業鏈下游精深加工供給,珠三角精細化工產品和化工新材料向粵東、粵西兩翼先進製造業供給的循環體系。到2025年,石化產業規模超過2萬億元,打造國內領先、 世界一流的綠色石化產業集群。
2.綠色石化重點細分領域發展空間布局
(1)煉油石化
依託廣州、惠州、湛江、茂名、揭陽等市,加強油氣煉化,發展上游原材料。
a.廣州
加快推動中石化廣州分公司綠色安全發展項目投資建設,促進油品質量升級,建設園區化、集約化、技術先進、節能環保、安全高效的石化基地;
b.惠州
以中海油惠州石化煉油、中海殼牌乙烯和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為龍頭,大亞灣石化園區為依託,建立上中下游緊密聯系、科學合理的石化產業鏈;
c.茂名
以中石化茂名煉油和乙烯項目為核心,茂名高新技術開發區和茂南石化區為依託,形成高質量成品油、潤滑油、溶劑油、有機原料、合成樹脂、合成橡膠、液蠟等系列特色產品;
d.湛江
以中科廣東煉化一體化項目、巴斯夫新型一體化項目為龍頭,加快石化產業園區建設,發展清潔油品、基礎化工材料,形成較完整的煉油、乙烯、芳烴等石化產業鏈;
e.揭陽
加快中石油廣東石化項目及相關石化項目建設,加強與大亞灣石化區聯系合作,重點發展清潔油品、化工原料等產業。
(2)高端精細化學品和化工新材料
依託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江門、惠州、中山、肇慶、茂名、湛江、揭陽、汕頭、汕尾、清遠等市,發展下游精深加工產業。
a.廣州
鞏固精細化學品及日用化學品發展優勢, 發展合成樹脂深加工、高性能合成材料、工程塑料、化工新材料、日用化工等高端綠色化工產品;
b.深圳
重點發展高附加值精細化工產品、新型合成材料、工程塑料、特種化學品;
c.珠海
建設丙烷脫氫、順丁橡膠、潤滑油調和、丁辛醇、丙烯酸、精細深冷膠粉等天然氣副產品深加工產業鏈, 重點發展新能源鋰電池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新一代電子信息材料等新材料產業;
d.佛山
重點發展高檔塗料、高純試劑、粘合劑、氣霧劑、專用化學品、稀釋劑等;
e.東莞
著力發展日用化工材料、高附加值中間原料、氟硅材料、高性能纖維等產品;
f.江門
以珠江西岸新材料集聚區為重點, 發展塗料及樹脂、油墨、造紙化學品、塑料助劑、食品添加劑等產品;
g.惠州
著力推動煉化深加工、 高端化學品、化工新材料的發展 ,加快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區的規劃建設;
h.中山、肇慶
重點發展日用化學品、林產化工、合成樹脂、粘合劑、塗料等產品;
i.茂名、湛江等市
依託上游煉化基礎,向上中下游延伸,推動化工新材料和專用化學品發展;
j.揭陽
加快發展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功能復合材料及高端精細化學品;
k.汕頭
加強精細化工、高分子材料研發和產業化。汕尾、清遠加快發展玻璃鋼材料、航空材料、稀散金屬、光電子材料、助劑、塗料等產品。
四、山東省
1.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重大項目
光威碳纖維高效制備成套裝備項目、山東藍灣功能高分子材料系列項目、石炭紀納米材料產業園項目、尼龍12新材料及深加工項目、日照航空航天超輕材料研發生產基地項目、中材鋰電池隔膜項目、航空航天用鈦合金材料研發製造項目、風電葉片拉擠梁和深海設備保護裝置新材料項目、濰坊增材製造產業化項目等。
2.發展內容
聚焦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部署要求,推動新材料產業品類實現智能化、輕量化、高端化,建設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高地。
做大做強氟硅材料、新型聚氨酯、特種橡膠、合成樹脂等高分子材料,建設萬華全球研發中心,打造煙台、青島、淄博、濱州等先進高分子材料生產基地。 大力發展高端功能陶瓷、特種玻璃、高性能玻璃纖維等無機非金屬材料,依託工業陶瓷研究設計院等科研機構,推動應用於航空航天、高鐵、5G、風電新能源等領域的耐磨、耐高溫、低介電新材料的研發及產業化,打造淄博、東營功能陶瓷新材料和泰安高性能玻璃纖維產業基地。 大力推動碳纖維T700、T800的產業化,積極開展碳纖維T1000、T1100、M60J、M65J、M40X的技術攻關,將威海、濟寧、德州、泰安打造成為全國重要的碳纖維產業基地。 開發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和醫用金屬材料及重大工程結構與基礎設施用鎂鋁合金、高品質先進銅合金、納米金屬等特種金屬材料。布局新一代增材製造技術研究,研製推廣使用激光、電子束、離子束驅動的主流增材製造工藝裝備。
五、福建省
突出精深加工、高值應用,加強核心技術攻關,著力做大做優先進基礎材料,突破一批關鍵戰略材料,提高新材料產業的支撐能力。
1.先進基礎材料
大力推進有色、石化等量大面廣的基礎性原材料技術提升,重突破先進基礎材料關鍵共性技術,推進優勢產能合作,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實現基礎材料由大變強。
(1)高性能有色金屬材料重點
以高強高韌鋁合金、高強變形鎂合金、高強高導銅合金、耐蝕耐磨銅合金等先進有色金屬材料為重點,發展重大工程急需、嚴重依賴進口的新一代大品種有色金屬材料。
(2)化工新材料重點
鞏固發展高性能聚烯烴、高端工程塑料、特種合成橡膠、新型塗層材料等先進高分子材料,大力發展氟新材料;提高化工新材料整體自給率,加快精細化工的綠色工藝和產品開發,重點突破高端表面活性劑、電子化學品等高端精細化工產品。
(3)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重點
建設國家級特種陶瓷材料生產研發基地,加快碳化硅纖維、氮化硅纖維和透波/吸波材料、陶瓷先驅體材料和陶瓷基復合材料的研究及產業化應用。
(4)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重點
突破高性能碳纖維、對位芳綸纖維的系列化、產業化技術,提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芳碸綸纖維的產能,加速研製聚苯硫醚纖維和聚四氟乙烯纖維,開發纖維增強和顆粒增強的樹脂基、金屬基、陶瓷基先進復合材料及構件。
2.關鍵戰略材料
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及我省產業提升需要,重點發展一批關鍵戰略材料,提高材料成品率和性能穩定性,完善原輔料配套體系,產業化和規模應用。
(1)稀有稀土功能材料重點
引導廈門鎢業、星技等企業大力發展稀土永磁、儲氫、發光、催化等高性能稀土材料和稀土資源高效綜合利用技術,提高稀土產品附加值。加設龍岩、三明稀土工業園,延伸稀土深加工及應用產業鏈,推汀金龍稀土永磁材料三期項目建設,加快產業集聚。加快建設
中國廈門鎢材料生產應用和研發基地,推動硬質合金材料、塗層技術等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重點發展硬質合金工具、刀具、數控刀片、整體刀具等高端產品。發揮三祥新材等企業作用,開發鎂鋁合金輕量化產品,發展納米陶瓷材料、氧化鋯功能陶瓷、氧化鋯結構陶瓷高性能研磨材料等。
(2)鋰電新能源材料重點
發揮廈鎢新能源、青美、杉杉等企業作用,發展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等關鍵材料和電池構件、包材等配套材料,研究開發高能量密度電極材料。推動廈門、三明、寧德等新能源電池材料生產基地建設,擴大鋰電正極材料生產規模。加強鈷、鋰資源跟蹤開發,加強冶煉副產品(伴生產品)中相關元素的應用提升鎳鈷錳酸鋰鎳/鈷鋁酸鋰、富鋰錳基材料和硅碳復合負極材料安全性、性能一致性與循環壽命。建立廢舊電池回收體系,為電池材料生產提供保障。
(3)石墨烯重點
以福州和廈門為創新核心區,以廈門火炬高新區、泉州晉江和三明永安為產業集聚區打造兩核三區產業發展格局加強石墨烯材料規模化制備和微納結構測量表徵等共性關鍵技術攻關。聚焦復合材料、能源材料、導熱材料、電子信息器件、環保 健康 產品等石墨烯應用材料與功能器件領域開展應用技術研發,重點突破超薄石墨烯導熱膜的低成本、連續成卷生產技術,石墨烯分散技術、表面修飾技術,以及石墨烯功能材料的產業化應用技術。
六、天津市
1.新材料發展要點概述
面向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要求,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材料、生物醫用材料、新能源材料、高端裝備材料、節能環保材料和前沿新材料六大重點領域。到2025年,產業規模達到2400億元,年均增長8%,建成國內一流新材料產業基地。
2.發展內容
(1)新一代信息技術材料
擴大8-12英寸硅單晶拋光片和外延片產能,加快6英寸半絕緣砷化鎵等研發生產。開發生產高精度、高穩定性、高功率光纖材料,提升光電功能晶體材料研究開發和產業化水平。 推動ArF光刻膠、正性光刻膠材料綠色發展,改進光刻膠用光引發劑等高分子助劑材料性能,提升拋光液材料環保性。推進聚碳酸脂類改性材料在智能硬體殼體應用,增強產品美觀性、耐磨耐熱性和絕緣性。
(2)生物醫用材料
加大鈦合金椎弓根釘、純鈦接骨板等脊柱植入材料開發力度,提高關節類、創傷類骨科植入材料性能。重點開發生物仿生納米葯物控釋材料,增強納米粒子靶向、緩釋、高效性能。 發展醫用苯乙烯類熱塑性彈性體等醫用高分子材料,提升醫用泌尿植入管、醫用導管性能水平,提高密封塞等葯用包裝的安全性。
(3)新能源材料
重點突破高端鈷酸鋰等鋰電池正極材料制備技術,發展硅碳附件、中間相炭微球等負極核心材料,推進六氟磷酸鋰電解液材料生產線落地。 引入氫燃料電池關鍵材料企業,研發長壽命高分子質子交換膜,發展高性能碳纖維紙等氣體擴散層基材。推進太陽能光伏硅材料擴大產能,加快發展銅銦鎵硒等太陽能薄膜電池材料。
(4)高端裝備材料
積極開展首批次應用示範,推進高強度止裂厚鋼板及船用耐腐蝕鋼產業化技術開發。面向國產大飛機需求,引入先進航天材料生產技術和工藝,發展飛機風扇、反推裝置用碳纖、玻纖等高性能纖維材料。開展鎂鋁合金薄板產業化制備技術攻關,加快輕量化鎂鋁合金材料在 汽車 車身、底盤、輪轂等領域應用。開發綜合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提升智能製造裝備感測器、伺服電機用釹鐵硼永磁體、釤鈷永磁體性能。
(5)節能環保材料
發展混合基質膜、高性能中空纖維膜等氣體分離和水處理膜材料,拓展膜材料在水污染、空氣污染治理領域應用。推進硅氣凝膠、碳氣凝膠技術革新,降低氣凝膠生產成本,擴大氣凝膠在建築節能、保溫領域應用。重點開發低輻射鍍膜玻璃、熱反射鍍膜玻璃等高檔節能玻璃,加速產品優化升級。加快天津市生物基材料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推進生物基聚乳酸材料技術開發及成果轉化。
(6)前沿新材料
深化與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合作,推進石墨烯材料產業基地建設,發展石墨烯防護裝甲材料、石墨烯導電漿料、石墨烯彈性體材料等。推進高溫超導電纜材料開發,革新高溫超導薄膜技術,推動超導技術實用化。發展三維(3D)列印用合金粉末材料、納米陶瓷材料,開發粉末霧化制備關鍵技術和快速制模工藝。
2. 中國石化山東泰山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中國石化山東泰山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為山東省四十四家重點企業集團之一。擁有38家下屬企業,是集生產、流通、服務於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經營范圍亦從石油製品擴展到旅遊酒店、飲食服務、房地產開發等行業。擁有7個油品經營公司,3座直屬油庫,總儲量10萬立方米,年吞吐能力100多萬噸,擁有自營加油站(點)106處,零售市場佔有率達到70%以上。中國石化山東泰山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是經山東省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和中國人民銀行山東省分行批准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並於1993年12月15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公司原名稱為山東泰山石化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6月,山東省國有資產管理局將持有的國家股劃轉給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名稱變更為中國石化山東泰山石油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任君
成立時間:1993-03-17
注冊資本:48079.33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70000018086336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公司地址:山東省泰安市東岳大街369號
3. 石油製品包括哪些 石油產業主要工業產品是什麼
1、石油燃料:
(1)汽油,消耗量最大的品種,商品汽油按該油在汽缸中燃燒時抗爆震燃燒性能的優劣區分,標記為辛烷值70、80、90或更高。號俞大,性能俞好,汽油主要用作汽車、摩托車、快艇、直升飛機、農林用飛機的燃料。
(2)柴油,廣泛用於大型車輛、船艦。
(3)燃料油,用作鍋爐、輪船及工業爐的燃料。商品燃料油用粘度大小區分不同牌號。
2、石油溶劑與化工原料:用於香精、油脂、試劑、橡膠加工、塗料工業做溶劑,或清洗儀器、儀表、機械零件。主要是煤油,煤油的質量依次降低:動力煤油、溶劑煤油、燈用煤油、燃料煤油、洗滌煤油。
3、潤滑劑:俗稱黃油,是潤滑劑加稠化劑製成的固體或半流體,用於不宜使用潤滑油的軸承、齒輪部位。
4、石蠟:包括石蠟(占總消耗量的10%)、地蠟、石油脂等。石蠟主要做包裝材料、化妝品原料及蠟製品,也可做為化工原料產脂肪酸(肥皂原料)。
5、石油瀝青:主要供道路、建築用。石油焦:用於冶金(鋼、鋁)、化工(電石)行業做電極。
4. 我國石油工業發展的趨勢是什麼
石油化工產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石油化工產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中國石化(600028)、中國石油(601857)、東華能源(002221)、華錦股份(000059)、恆逸石化(000703)、榮盛石化(002493)、上海石化(600688)、華魯恆生(600426)、康普頓(603798)、衛星石化(002648)。
本文核心數據:行業發展、行業現狀、行業前景
產業概況
1、定義:原料-石油產品-石油化工產品
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氣為原料,生產石油產品和石油化工產品的加工工業。
石油產品又稱油品,主要包括各種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潤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氣、石油焦碳、石蠟、瀝青等。生產這些產品的加工過程常被稱為石油煉制,簡稱煉油。
石油化工產品以煉油過程提供的原料油進一步化學加工獲得。生產石油化工產品的第一步是對原料油和氣(如丙烷、汽油、柴油等)進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第二步是以基本化工原料生產多種有機化工原料(約200種)及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這兩步產品的生產均屬於石油化工的范圍。
有機化工原料繼續加工可製得更多品種的化工產品,習慣上不屬於石油化工的范圍。在有些資料中,以天然氣、輕汽油、重油為原料合成氨、尿素,甚至製取硝酸也列入石油化工。
2、產業鏈剖析:產業流程復雜,產品眾多
石油化工產業上游主要是石油開采與煉制行業,包括油氣開采和運輸、煉油和石油化工產品加工製造過程,中游為基本有機與高分子行業,下遊行業為農業、能源、交通、機械、電子、紡織、輕工、建築、建材等工農業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和服務。需要注意的是,在石油化工生產過程中,為了促進煉油和分解過程,會添加化工催化劑以提高加工效率。
產業發展歷程:一部艱苦奮斗史
我國石油化學工業發展史,也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奮斗史。1949年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十分落後,廣大石油化工幹部職工,在舊中國「一窮二白」薄弱基礎上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經歷了恢復與發展階段、歷史性的轉變階段、新的崛起階段、新發展時期階段等四個階段的不斷探索與發展,我國成為世界第二石油和化學品生產、消費大國。
行業政策背景:從大力發展到優化產業布局
石化產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近年來我國制定石油化工產業發展建設的相關政策,為中國石油化工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保障。
碳中和或帶來石油化工行業顛覆性變革和機遇。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鋼鐵、電力、石化、煤炭等行業正加速轉型。不少上市公司制定了碳達峰、碳中和路線圖。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給石化企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帶來較大壓力,但在轉型過程中同時孕育著新的發展機會,包括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業態的機遇,推動化石能源主導的能源結構、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轉向由可再生能源主導,這一過程驅動行業重構產業鏈價值鏈,需要更加依靠技術創新驅動,在實現碳減排目標過程中從根本上改變石油化工行業的結構形態。
產業發展現狀
1、成品油產量:產量再創新高
2020年受疫情的沖擊,汽油市場需求大幅下滑。2020年全國汽油產量為13179.7萬噸,同比下降7.03%。全年來看,中國成品油產量低位出現在第一季度,由於2020年春節假期延長,疫情蔓延令眾多煉廠開工負荷迅速下滑,主營單位和山東獨立煉廠均在一季度迎來年內低點。2-3月份因疫情全國處在封鎖狀態,3月份汽油產量最低,後隨著復產復工,汽油產量逐漸增加,基本恢復至往年同期水平。2021年全年,汽油產量達15457.3萬噸,累計增長17.3%。
我國柴油產量從2018年起,產量連續三年下降,到2020年中國柴油產量下降至15704.9萬噸,相較於2017年柴油產量下降了2413.1萬噸。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煉油廠成本不斷上升,但是價格卻保持穩定,使得煉油廠生產柴油的意願降低,柴油產量下降。2021年全年柴油產量16337.0萬噸,累計增長2.7%。
2010-2019年,我國煤油產量逐年增加,到2019年產量達到5272.6萬噸,同比增長10.6%;2020年,受國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春節假期延長,各行業延遲復工,中國煤油產量僅為4049.4萬噸,同比下降23.2%;
2021年中國煤油產量3943.9萬噸,同比下降2.6%。
2010-2019年,我國燃料油產量波動范圍較大。2019年我國燃料油產量為2469.7萬噸,同比增長19%。2020年,燃料油產量為3406.3萬噸,同比增長37.9%。2021年,燃料油產量為4350.2萬噸,同比累計增長22.1%。
石腦油(naphtha)又叫化工輕油,是石油產品之一,是以原油或其他原料加工生產的用於化工原料的輕質油,主要用作重整和化工原料。因用途不同有各種不同的餾程,中國規定餾程為初餾點至220℃左右。作為生產芳烴的重整原料時,採用70℃-145℃餾分,稱輕石腦油;用作溶劑時,則稱溶劑石腦油;以生產高辛烷值汽油為目的時,採用70℃-180℃餾分,稱重石腦油;來自煤焦油的芳香族溶劑也稱重石腦油或溶劑石腦油。
近年來,我國石腦油產量逐漸增加。2020年石腦油產量進一步增加至4232.0萬噸,同比增長8.6%,產量實現連續五年增長;
2021年我國石腦油產量4951.7萬噸,同比增長12.6%。
2、化工產品產量:乙烯產量增長顯著
近兩年,受市場價格回升等影響,停產多年的多套合成橡膠裝置恢復生產,中國合成橡膠市場供需保持平穩發展,2020年我國合成橡膠品種產量增長到751.32萬噸,增速為0.99%,但多套裝置能否按時投產,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2021年我國主要合成橡膠產量為811.7萬噸,同比增長2.6%。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2020年我國乙烯產量2159.96萬噸,同比增長5.25%;2021年乙烯產量2825.7萬噸,同比增長30.82%,預計未來新增產能步伐進一步加快。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2020年我國化學纖維產量5883.37萬噸,同比增長8.59%;2021年化學纖維產量6124.68萬噸,同比增長4.10%,預計未來新增產能步伐進一步加快。
產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格局分布明顯
當前,中國石化產業正在迎來產業重構,企業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同時,推進工業結構、產業結構,包括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近年來我國石油化工產業區域結構在不斷提升,落後產能不斷淘汰,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國際化經營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通過企查貓對「石油化工」進行精確搜索顯示,2021年底,石油化工產業現存355291家相關企業,從企業數量上來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山東省、陝西省和廣東省。分別為41531家、31605家和26789家。
註:企查貓數據截至2021年12月31日
從代表性企業分布情況來看,我國石油化工代表企業分布在遼寧、山東、江蘇、浙江、廣東等沿海省份,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湖南省、黑龍江省等內陸省份。
2、企業競爭:中石油、中石化為行業龍頭
目前,布局了石油化工開采、冶煉、精密加工業務的上市企業中,中石油、中石化在石油化工氧化物、石油化工聚合物等產品產量遙遙領先於其它企業。石油化工產業產業鏈上的其它代表性企業業務布局及競爭力情況如下:
按主營業務營收金額來看,2020年,中國石油化工集團以2萬1千多億元的營業收入位列第一,佔中國石油的市場份額佔全行業的比重高達19%,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排在第二位,營業沒有超過兩萬億元大關,以1萬9千億元占據中國石化的市場份額的17%。加上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化工集團公司、陝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及榮盛石化五家特大型企業,銷售收入總額約佔全行業的50%。
產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石油化工發展趨勢:「補短板」和「補空白」
更多行業相關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石油化工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5. 石油製品有哪些
石油產品可分為: 石油燃料、 石油溶劑與化工原料、 潤滑劑、石蠟、石油瀝青、石油焦等6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