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石油美元體系叫什麼
石油美元體系的形成要追溯到1971年美國政府停止美元兌換黃金後,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同意向沙烏地阿拉伯提供軍火和保護,條件是沙特所有的石油交易都要用美元結算。由於沙特是OPEC中最大的產油國和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其他國家也很快採用美元進行石油交易,石油美元體系從此確立。
B. 石油是什麼
石油是以液態形式存在於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態可燃有機礦產,從地下開采出來的石油,在加工提煉之前稱為原油。
石油是種成分十分復雜的天然有機化合物的混合物,主要成分為液態烴,含有數量不等的非烴化合物及多種微量元素。在地下液態石油中常溶有大量的天然氣,並溶有固態烴及非烴,多具芳香氣味,呈油脂狀,比水輕,多呈黑褐色、棕色、綠色及淺黃色。
是什麼形成了石油?
石油和天然氣來源於有機物質。早在古生代以前,地球上就出現了生物,隨著地史的進展,生物亦廣泛地發育和繁殖起來。地球上的動、植物種類雖多,數量很大,化學成分又異常復雜。近年來在許多活著的有機體中發現了石油烴類及其有關烴的化合物,更加深了人們對生成油、氣原始物質的認識。但是,就生成油、氣的主要原始物質而言,仍然是以沉積岩中的分散有機物質為主。
石油是怎樣形成的?
有機生油說認為,油、氣的生成過程是在沉積岩形成的過程中完成的。這個過程可以簡要的概述如下:
水體中和陸地上搬運來的有機質同其它礦物質混雜在一起,沉積在水盆底部,在還原條件下保存下來。由於地殼不斷地下沉,沉積物一層一層不斷地加厚。隨著埋藏深度的增加,溫度和壓力不斷增大,有機物質在各種因素作用下,逐漸向石油和天然氣轉化。近年來,根據有機地球化學的研究,人們逐漸認識到,石油的生成具有其發生、發展和衰亡的全過程,雖然有早期生油和晚期生油之爭,但晚期生油占優勢。
引起油氣藏破壞的因素有多少?
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引起油、氣藏破壞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剝蝕作用、水動力沖刷、氧化作用和擴散作用等等。
(1)剝蝕作用:地殼的構造運動可使地殼相對抬升,將已經形成的地下油、氣藏上升到地表遭受剝蝕而被破壞。
(2)水動力沖刷:由於構造運動的發生,使背斜油、氣藏的一翼相對抬升,導致原閉合高度減小,打破了原來油、氣、水的平衡,致使水動力沖刷破壞了原來的油、氣藏。
(3)氧化作用:由於構造運動的發生,打破了原油、氣藏的平衡狀態,使地下油氣或與地下水接觸,或沿斷裂上升到地表,都會因氧化作用而分別形成水、二氧化碳和其他高分子含氧化合物(如瀝青類)導致油、氣藏的破壞。
(4)擴散作用:天然氣通過蓋層擴散也能造成散失。
石油在地下是怎樣儲存的?
大量油氣勘探及開發實踐,改變了人們最初以為地下有石油湖、石油河之類的錯誤認識。逐漸知道石油和天然氣在地下不是什麼「油湖」、「油河」,而是儲存在那些具有互相連通的孔隙、裂隙的岩層內,好象水充滿於海綿里一樣。能夠儲存和滲濾流體的岩層,稱為儲集層。這是因為它具備了兩個基本特性--孔隙性和滲透性
C. 石油化2分為兩大體系,煉油和石油對嗎
什麼是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兩個體系建設
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是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的「基礎」。根據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的要求,企業組織實施風險點識別、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典型措施制定和風險分級,確定風險點、危險源為隱患排查的對象,即「排查點」。
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體系作為安全系統管理的兩個核心環節,在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安全生產標准化建設中均有明確要求,並作為其基礎關鍵環節存在。其核心理念也是運用PDCA模式與過程方法,系統的進行風險點識別、風險評估與管控措施的確定,並對各個過程制定規則、原則,進行過程式控制制並做到持續改進。
(3)石油是什麼體系擴展閱讀:
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是指按照風險不同級別、所需管控資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復雜及難易程度等因素而確定不同管控層級的風險管控方式。風險分級管控的基本原則是:風險越大,管控級別越高;上級負責管控的風險,下級必須負責管控,並逐級落實具體措施。
藍色風險:可包括5級風險和4級風險。
5級風險:稍有危險,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可接受的。對於該級別的風險,員工應引起注意;公司的基層工段、班組負責控制管理,可根據是否在生產場所或實際需要來確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記錄。
4級風險:輕度危險,可以接受或可容許的。對於該級別的風險,公司的車間、科室應引起關注並負責控制管理,所屬工段、班組具體落實;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應考慮投資效果更佳的解決方案或不增加額外成本的改進措施,需要監視來確保控制措施得以維持現狀,保留記錄。
黃色風險:3級風險,中度(顯著)危險,需要控制整改。對於該級別的風險,公司、部室(車間上級單位)應引起關注並負責控制管理,所屬車間、科室具體落實;應制定管理制度、規定進行控制,努力降低風險,應仔細測定並限定預防成本,在規定期限內實施降低風險措施。在嚴重傷害後果相關的場合,必須進一步進行評價,確定傷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進的控制措施。
橙色風險:2級風險,高度危險,重大風險,必須制定措施進行控制管理。對於該級別及以上的風險,公司應重點控制管理,由安全主管部門和各職能部門根據職責分工具體落實。當風險涉及正在進行中的工作時,應採取應急措施,並根據需求為降低風險制定目標、指標、管理方案或配給資源、限期治理,直至風險降低後才能開始工作。
紅色風險:1級風險,不可容許的,巨大風險,極其危險,必須立即整改,不能繼續作業。對於該級別風險,只有當風險已降低時,才能開始或繼續工作。如果無限的資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風險,就必須禁止工作,立即採取隱患治理措施。
商場兩個體系建設如何做
商場兩個體系建設,具體是什麼體系?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和安全生產標准化體系?
還是要識別危險源開始,接下來就是評估分析,針對性採取措施。
以及應急預案。一般公共場所的要去安監備案。
當然還有安全目標、安全組織機構、安全投入、安全管理制度、教育培訓、設備設施、作業、隱患排查、應急演練、等等。
現代化工的大致體系是怎麼個架構?
先從你提的鏡框開始吧,假設鏡框的材質是聚碳酸酯:石油——石油開采——石油提煉——石油化工(前面其實也...
化工企業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實施指南 是哪個部門
為保證安全生產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兩個體系能夠順利有效實施,我區遴選液化空氣(威海)有限公...
石油化工兩大體系煉油和什麼?
石油按其加工和用途來劃分,有兩大分支:一是石油煉制工業體系,即石油(也稱原油)經過煉制生產出各種燃料...
現代化工的大致體系是怎麼個架構? 基礎的行業包括什麼(如煤炭、石油),由這些基礎行業可以延伸到那些大...
先從你提的鏡框開始吧,假設鏡框的材質是聚碳酸酯:石油——石油開采——石油提煉——石油化工(前面其實也...
雙重預防機制建設的目的是什麼?
構建雙重預防機制的目的:1、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是有效防範遏制生產安...
化工六大體系及七大重點的建設標准和要求
化工六大體系及七大重點的建設標准和要求 我來答 分享 微信掃一掃 網路...
雙控體系建設策略有哪
D. 石油是由什麼組成的
經過分析,石油主要是由碳和氫構成。其中碳佔84%~87%左右,氫佔12%~14%左右。餘下的百分之一是極微量的硫、氧、氮等元素。碳和氫可以形成多種化合物,按它們的原子數從少到多排列,有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癸烷、十一烷、十二烷等等。石油就是由這些化合物組成的。
組成石油的化合物復雜,它們含有相對分子質量從幾十到幾千的各種烷烴、環烷烴和芳香烴。除烴類之外,石油中還含有數量不等的非烴類化合物,主要是含硫、含氮、含氧的化合物以及一些膠狀瀝青質。石油的大部分是液態烴,同時在液態烴里溶有氣態烴和固態烴。
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
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
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石油的性質因產地而異,密度為0.8-1.0g/cm3,粘度范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30℃~-60℃),沸點范圍為常溫到500攝氏度以上,可溶於多種有機溶劑,不溶於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不過不同油田的石油成分和外貌可以區分很大。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在2012年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之一。
E. 石油是由什麼物質組成的
您好
石油主要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由碳、氫、氧等3種元素組成
F. 石油到底是什麼
如果你去過油田,你會看到從地下采出來的石油是一種粘稠的,顏色很深的液體,人們叫它原油。
原油的顏色雖然很深,但各地產的石油並不是同一個色。大慶出的原油是黑色的,王門出的原油是綠色的、克拉瑪依出的石油是褐色的。為什麼顏色不一樣,原來裡面含的膠質和瀝青多少不一樣,含量越多顏色越深。
原油帶有各種特殊的氣味,這是由於裡面含有一些有奇味的成分。比如有一種原油有股臭雞蛋味,這是因為裡面含有硫化氫。
原油的「體重」比較輕,密度大約是水的0.75或多一點,只有極少數的比水重。所以,大多的原油都可以浮在水上。
上面說好這些是原油的「外表」狀況,那麼它的「內心本質」是由碳和氫構成。其中碳佔84%~87%左右,氫佔12%~14%左右。餘下的百分之一是極微量的硫、氧、氮等元素。
碳和氫可以形成多種化合物,按它們的原子數從少到多排列,有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癸烷、十一烷、十二烷等等。石油就是由這些化合物組成的。
由於組成石油的各種化合物「脾氣」不一樣,所以直接用它不方便。這就像各種性格的人攪在一起,發揮不出正常的作用一樣。為此,科學家決定給石油「分家」。「分家」的辦法就是加熱,也就是蒸餾。
由於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在常溫下呈氣體狀態,所以一蒸餾,它們就從蒸餾塔頂跑出來。
當加溫到40~150攝氏度時,就會從蒸餾塔上部流出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等化合物來,它們在這個溫度下呈液態。這部分液體油就是汽油。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大。
再加溫150攝氏度以上,至300攝氏度時,在蒸餾塔中部會流出癸烷、十一烷至十五烷等化合物的混合物。這部分化合物也是液態,叫煤油。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二。
再繼續加溫,從200攝氏度加到350攝氏度時,則會在蒸餾塔下部流出另一種液體——柴油來。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三。老三的成分包括十一烷至二十烷等。
再加溫,從300攝氏度開始,則會在蒸餾塔底部流出沸點很高的重油來,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四。它是由十六烷至四十五烷等化合物組成的。
由於重油的沸點很高,到400攝氏度也不蒸發,所以不能再用一般加熱的方法來給石油「分家」了。科學家採用減壓加熱法,使重油又「分家」了,又得到了柴油,還有潤滑油、石蠟、瀝青等許多有用的東西。
這樣,我們基本上把石油的里里外外都看清了,把它們一家的大小兄弟都找出來了。
G. 石油科技創新體系是什麼
科技創新體系有層次之分。涉及創新的主體、創新的體制和機制、創新環境等多方面。國家的創新體系是改革開放後提出的新概念。該體系總體上由知識創新系統、技術創新系統、知識傳播系統和知識應用系統四部分組成。石油科技創新體系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推進石油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就是不斷對石油科技體制進行改革,實現從改革舊體制向建立新體制的轉變,促進石油科技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引導各類創新機構密切合作和良性互動,實現科技與生產經營有機結合,使各方面科技力量相互關聯,優勢互補,在不斷提高微觀活力的基礎上,形成整體創新優勢,為實施科技發展戰略奠定製度基礎。
以技術中心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主要內容包括:(1)健全科技委員會的宏觀管理職能,實行「五統一」,即:統一規劃科技創新的重大方向與重點領域,統一設計科技創新的宏觀組織結構體系,統一進行科技創新的重要資源配置,統一安排科技創新的重要制度建設,統一部署科技創新的重大行動計劃。(2)進行集團公司級技術中心建設。技術中心是適應市場經濟規律要求和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種新型研發組織形式,可以對科技資源進行整合,提高科技創新的能力,加速科技成果的創造和應用,為公司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3)重點實驗室建設。重點實驗室主要發揮源頭創新作用,承擔基礎性、戰略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工作。(4)發展高新技術企業,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5)科技創新服務支撐體系,包括基礎設施建設、信息網路建設、技術標准、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等。
H. 石油是什麼
對於石油的具體描述,主要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石油大家可以理解為是乾酪根轉化來的,而乾酪根又幾乎全部來自細菌,浮游植物,浮游動物,高等植物。
第二、目前有機成因說占據學術以及各國石油公司絕對主流。(包括無機成因說發源國俄國。1.1876年門捷列夫大佬提出碳化物說 2.1889年3月俄國學者索克諾夫發表宇宙說 3.前蘇聯學者庫得梁采夫提出岩漿說 4.1971年切克留卡提出高溫生成說 5.1966,1971年葉蘭斯基提出蛇紋石化生說)
第三、有機成因說之所以被各國學術界廣泛接受和認可並用於指導實踐,有以下幾大事實:
1.世界上已經發現的油氣田99.9%都分布於沉積岩中,無論是海相還是陸相盆地中都發現了油氣田;而與沉積岩無關的地盾和巨大結晶基岩凸起發育區尚無油氣發現。(想了想,還是有岩漿岩中發現石油的例子,就在准噶ga爾盆地裡面,可是,可是,岩漿岩形成的儲層確是被高度風化後的產物,嚴格來講他已經大半步邁進了沉積岩的懷抱)
2.從前寒武紀到第四紀更新世地層都有石油發現(這意味著什麼呢,不懂就去翻翻地質年代表哈,算了聽說多圖吸引人我給你們找個好圖,算了我不賣關子了 這意味著地球上開始出現沉積岩的同時就生成了石油呀~)
3.光譜分析證明,中、新生代石油灰分以氧化鐵為主(<70% 那個說O都消失了的你出來)古生代石油的灰分主要為氧化鎳和氧化鈷(<60%-80%)。將此數據與岩石圈元素含量對比,會發現釩鎳銅鈷這些元素的含量大約是岩石圈平均含量的2000,1000,50,30倍(想起來沒?對!生物富集作用!真棒)。將石油灰分與煤灰分對比,各元素含量基本吻合,而煤是有機成因的已經被世界公認無可辯駁,石油與煤行業相關術語也是通用的,豈不是就證明了有機成因理論?
I. 石油怎麼形成的百科
石油形成的過程是:
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萬年的時間,在現今已發現的油藏中,時間最老的達5億年之久。但一些石油是在侏羅紀生成。
在地球不斷演化的漫長歷史過程中,有一些「特殊」時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動物死亡後,構成其身體的有機物質不斷分解,與泥沙或碳酸質沉澱物等物質混合組成沉積層。
由於沉積物不斷地堆積加厚,導致溫度和壓力上升,隨著這種過程的不斷進行,沉積層變為沉積岩,進而形成沉積盆地,這就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質環境。大多數地質學家認為石油像煤和天然氣一樣,是古代有機物通過漫長的壓縮和加熱後逐漸形成的。
按照這個理論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動物和藻類屍體變化形成的。有機物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與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積岩下。
在地下的高溫和高壓下它們逐漸轉化,首先形成臘狀的油頁岩,後來退化成液態和氣態的碳氫化合物。
由於這些碳氫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輕,它們向上滲透到附近的岩層中,直到滲透到上面緊密無法滲透的、本身則多空的岩層中。這樣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通過鑽井和泵取人們可以從油田中獲得石油。
性質:
有的石油硫含量高,膠質含量高,屬含硫石蠟基。其直餾汽油餾分產率高,感鉛性也好。柴油餾分的十六烷值高,閃點高,硫含量高,酸度大,經精製後可生產輕柴油與專用柴油。潤滑油餾分中,有一部分組分的粘度指數在90以上,是生產內燃機油的良好的原料。
有的石油硫含量低,含蠟量較高,屬低硫環烷一中間基。其汽油餾分感鉛性好,且也富含環烷烴與芳香烴,故也是催化重整的良好原料。柴油餾分的凝點及硫含量均較低,酸度較大,產品需鹼洗。減壓渣油經氧化後可生產石油建築瀝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