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中石油2021怎麼提質增效
擴展閱讀
家裡如何清洗鑽石戒指 2025-07-20 15:10:17
價格多少英語怎麼讀語音 2025-07-20 15:05:51
cad工具右鍵acad怎麼修改 2025-07-20 14:56:33

中石油2021怎麼提質增效

發布時間: 2023-02-04 05:31:27

❶ 中石化預計今年油價平均為每桶102美元,後續的油價是否不會漲了

中石化預計今年油價平均為每桶102美元,後續的油價是否不會漲了?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依據中國石化2021年報對2022年的未來展望,2022年全球經濟有希望維持恢復增長。中國經濟發展有希望完成平穩增長,長期性穩步發展的基本情況始終不變。預估成品油批發市場的需求再次恢復,天燃氣、石油化工產品需求不斷增長。充分考慮國際局勢、全世界供求轉變、庫存量水準、「雙碳總體目標」等危害,預估石油價格起伏風險性擴大。

❷ 40家央企數字化轉型路線圖

北極星輸配電網訊:2022年3月30日華為電力數字化軍團正式組建成立。

電力數字化軍團聚焦電力行業數字化領域的關鍵挑戰,整合華為大平台的技術和研發資源,如海思、2012實驗室的強大研發保障和前瞻性力量,攜手生態夥伴,提供包括晶元、終端、雲、ICT基礎設施及架構設計等產品、解決方案以及服務。

華為大動作!再成立十個軍團,任正非出席!

無論是在電網側、還是在用戶側、數字化已經是不可阻擋的大潮。數字化服務和運營正在提高電力行業競爭力標桿水平。電力企業將數字化信息轉化為生產要素,通過信息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融合,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不斷發展,電力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伴隨著分布式能源、儲能、電網技術的不斷改進,電力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充滿了機遇和挑戰。

01

中國建築推進五大體系建設

推進信息系統、數據資源、信息化基礎設施、網路安全、信息化治理五大體系建設;

全力推動集團一體化管控新系統建設,促進層級化管理向平台一體化管理轉變,促進條線化管理向共享化管理轉變,支撐經驗化管理向數據化管理轉變;

賦能業務「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轉型升級。

打牢「資源共享、架構統一、安全可靠」信息化硬基礎。

02

中國物流打造智慧物流、數字供應鏈

大力發展專業物流、智慧物流、綠色物流、應急物流、共享物流;

推進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共建共享物流大數據平台;

發展流通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03

中國稀土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

深入推進稀土資產實質性重組,加快資源、資產和業務布局優化,發揮1+1+1>3的「聚合效應;

推動形成「合理開發、有序生產、高效利用、技術先進、集約發展」的產業發展格局;

加快企業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級。

04

鞍鋼集團打造數字鞍鋼

「數字鞍鋼」建設圍繞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智慧化建設制定「四化」攻關指標;

聚焦「智慧管理、智慧生產、數字產業創新發展」三條路徑;

全面優化升級「管控、鋼鐵、礦山、釩鈦、交易、金融、物流、技術」八大體系;

到2025年,鞍鋼集團兩化深度融合整體水平大幅提升,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得到深入應用。

05

中國黃金推進冶煉全流程數字化管控

預計2022年,中國黃金將繼續投入3億元左右建設數字礦山;

推進冶煉全流程數字化管控,部分企業通過數字化建設減少一線人員10%以上,進一步提質增效。

06

中國海油加大新技術應用力度

圍繞勘探開發生產等核心業務,加大5G、北斗導航、AI等新技術的應用力度,提高生產作業時效和安全保障能力;

加快推動「新基建」,持續提高海上通信鏈路的覆蓋范圍、寬頻和保障能力;

突出抓好數據標准建設,加強數據集成共享,構建一體化經營管理平台和共享服務平台;

突出抓好海外信息化能力建設,加大海外IT共享服務支持力度。

07

中國化工打造智慧中化,突破核心技術

加快線上中化、智慧中化的建設步伐;

打造全在線、全連接、全協同的數字化環境;

致力於打造一體化產業園區;

重點打造的10條優勢產業鏈和5條潛力產業鏈;

在 科技 創新、產品創新上重點發力,在種子、化工新材料等領域突破核心技術。

08

中國中車聚焦「一平台三能力」

從「更先進、更高速、更智能、更綠色、更安全、更舒適」這六個「更」,追求中國裝備、中國速度和中國創造的新台階;

圍繞數字化製造、數字化運營、數字化產品、數字化服務,以中車的「七個優勢」即專業優勢、整體優勢、技術優勢、人才優勢、資本優勢、供應鏈管控優勢、成本優勢,助力高端裝備數字化轉型;

以「工業互聯網平台」為支撐,聚焦「一平台三能力」進行的數字化轉型;

09

中國醫葯集團提出「1336」推進機制

集團提出集團數字化轉型願景和「1336」推進機制建議。「1336」即:

集團及各產業板塊樹牢1個「數字國葯」願景目標;

建立「管理、業務、技術」3類職能協同推進的組織和工作機制;

打牢「資源共享、架構統一、安全可靠」信息化硬基礎;

實施「管控數字化、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3維發展路徑;

落實「體系化頂層設計、集約化平台建設、集約化基礎底座、體系化發展數據、體系化網路安全、體系化治理管理」6項重點任務。

10

東風 汽車 重構全產業鏈條,提供數字化服務

數字化將重構 汽車 研發、製造、營銷、渠道、服務等全產業鏈條,為傳統 汽車 行業賦予新動能;

在產品端,通過數字化手段,讓傳統 汽車 進化成智能 汽車 ,為用戶提供各種各樣的數字化服務。

11

中國節能定調「2022 科技 創新年」

將2022年確定為集團公司的 科技 創新年,圍繞集團產業鏈的 科技 創新來聚焦發力。

12

中國鹽業「數字化」仍是關鍵

推動產業的「數字化」仍是關鍵;

推動信息化與業務的深度融合,為企業發展賦能;

充分利用新工藝和大數據參與 健康 中國行動;

創新行業價值,主動服務國家能源戰略,不斷拓展延伸鹽的產業鏈和價值鏈,尋求新的增長點。

13

中國一汽推動核心業務數字化

以實現行業領先為目標,圍繞「業務賦能、產品智能、生態智慧、數據增值」;

以中台為核心,以數據為引擎,以產品誕生、訂單交付、客戶服務三大主流程為主線;

全力推動數字化轉型,實現核心業務的數字化、價值化、創新化,支持企業運營「實時在線、及時分析、智能管理」。

14

中國一重從製造向「製造+服務」轉變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圍繞「數字一重」「智造一重」,制訂數字化轉型規劃和實施路線圖;

二是強化組織創新;

三是強化應用數字技術;

四是強化資源保障。

15

寶武鋼鐵從「老大」變「強大」

一是大力推進「新基建」「新技術」創新,打造生態圈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底座;

二是大力推進「新保障」創新,構建完善的數智研發體系及大數據治理體系;

三是大力推進「新生態」創新,打造行業領先的數字化服務龍頭企業,持續為用戶創造價值。

16

保利集團做數字產業化「領頭雁」

集中融合力量,做數字產業化「領頭雁」;

保利集團明確提出「建設一流,追求卓越」的戰略目標和「5678」重點任務。其中, 科技 創新是「八個力」中的驅動力,並明確了「百千萬億」的奮斗目標。

17

中國建材進一步強「根」鑄「魂」

重創新、促轉型,進一步強「根」鑄「魂」;

系統推進數字化轉型,實施現代產業鏈鏈長行動計劃,加快全級次信息化管理系統和數字化運營管理平台建設,全面啟動司庫體系建設。

18

南方電網「數字電網」

以數字電網、數字運營、數字能源生態建設推動公司向「數字電網運營商、能源產業價值鏈整合商、能源生態系統服務商」戰略轉型;

建設數字電網,應用新一代數字技術對傳統電網進行數字化改造;

實施「5G+智能電網」建設,研發應用融合5G的智能電網端到端關鍵技術;

我國電力工控領域核心晶元從「進口通用」向「自主專用」轉變。

19

中國石油錨定「中國數字石油」

錨定「數字中國石油」建設目標;

圍繞「業務發展、管理變革、技術賦能」三大主線,堅持「價值導向、戰略引領、創新驅動、平台支撐」總體原則,推動數字技術與油氣產業深度融合;

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加快人力資源的數字化轉型;

重塑經營管理和綜合管理架構和流程。

20

中國石化推進五大體系建設

大力推進數據治理工作,建立健全數據標准體系、數據資源共享與數據資產管理機制;

建設集團級、企業級數據資源中心和統一的數據中台、數據服務平台;

加強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專業人才培養,提高全員數字化素養和應用技能,推動業務數字化和數字化業務創新,培育數字新業態、新產業,發展數字新產品、新服務。

21

國家管網構建「一個數字管網」

面向五類用戶(員工、資源方、客戶方、服務方、監管方),構建「一個數字管網」的極致用戶體驗;

對齊「建運維研」作業,拉通端到端業務流程,打造覆蓋全業態、全場景安全高效的智慧管網;

聚焦價值創造,構建交易平台,推動商業模式創新,開展數字化運營,發展平台經濟,驅動收入增長;

打造數字平台,構建「安全可信、開放生態、智慧運營、敏捷高效」平台能力,快速響應業務需求;

收放結合,實現集團數據資產及IT資源的集中管控(收),應用及業務的快速創新(放)。

22

中國電信雲改數轉

2022年加大推動雲改數轉戰略;

加快建設「高速泛在、天地一體、雲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

23

中國移動聚焦「四個三」戰略內核

牢牢把握數字化轉型加速的發展機遇,聚焦「四個三」。

加快「三轉」,即推動業務發展從通信服務向信息服務拓展延伸,推動業務市場從To C為主向CHBN全向發力、融合發展,推動發展方式從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升級;

聚力「三新」,即推進新基建、融合新要素、激發新動能;

深化「三融」,即構建基於規模的融合、融通、融智價值經營體系;

提升「三力」,即打造高效協同的能力、合力、活力組織運營體系。

24

中國聯通數字經濟主航道

將「大聯接、大計算、大數據、大應用、大安全」作為主責主業;

加快構建「多元共建、互補互促、跨界融合、競合共生」的數字生態;

要創建貫穿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的全新生態體系;

構建「全覆蓋、全在線、全雲化、綠色化、一站式」數字化服務。

25

中鋼集團建設「數字中鋼」「智慧中鋼」

提出了「十四五」數字化轉型「1344」規劃思路,即以建設「數字中鋼」「智慧中鋼」為總體目標;

落實「1344」提出了六項原則和九條工作措施,總體架構是「1+3+5+N」;

從「管控服務數字化、網路安全體系化、實體產業智能化」三個維度推進數字化轉型;

著力夯實數字技術平台、數據治理體系、大數據應用平台和網路安全防護平台四個基礎;

加快推進產品創新數字化、生產運營智能化、用戶服務敏捷化、產業體系生態化四項創新,賦能集團高質量發展。

26

中國電科數字化轉型專項行動

聚焦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大 科技 攻關力度,提升基礎創新能力,支撐數字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全力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持續推動民用航空、軌道交通、智慧氣象、智慧公安等成熟產業數字化能力提升,加快培育智慧司法、航天信息、應急管理、生態環境、衛生 健康 等新興產業的數字化動能;

支撐數字政府建設。打造「雲+數+應用+生態」的數字政府電科模式,承建國家政務服務平台及「互聯網+監管」系統,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體系;

開展數字化轉型專項行動,全面啟動「數字電科」建設,統籌規劃技術路線和發展路徑。

27

中國華能打造統一的智慧能源數據平台

第一階段為戰略規劃、夯實基礎階段(2021年3月底前)。統一規劃企業數字化轉型戰略,出台《數字化轉型總體規劃》。構建企業數據治理體系,統一數據結構、數據編碼,形成共性元數據、根數據。實現所有風電、光伏數據接入智慧能源數據平台。完成瑞金智慧電廠示範項目建設。

第二階段為重點突破、引領示範階段(2021年-2022年)。以風電、光伏數據中心為基礎,完成水電、燃機、火電、核電等數據接入,形成統一的智慧能源數據平台。形成全流程、全業務元數據管理和全生命周期數據治理服務能力。完成主要產業和企業管理重點業務的數字化轉型。

第三階段為鞏固提高、全面轉型階段(2023年)。中國華能全面實現數字化轉型,作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重要成果。數據驅動成為發展重要動力,數據共享、數據服務貫穿上下游產業鏈,形成多產業鏈、多系統集成的智能化生產、管理、決策體系和生態。

28

兵器裝備集團圍繞「數字兵裝」推進三大任務

實施「1343」數字化轉型戰略;

圍繞「數字兵裝」一個總體目標,聚焦主責主業,全力推進「戰略管控、智能製造、數字經濟」三大任務;

構建「數據驅動戰略監管體系」「產業鏈一體化協同創新體系」「創新平台支撐體系」「數字化能力與安全保障體系」等四大創新體系;

實現由傳統製造向服務型製造、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由生產製造型向科研先導型三個轉變;

建設以 汽車 產業鏈、光電信息為代表的產業創新生態圈和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新格局。

29

國家電投全面建成「數字國家電投」

到2025年,基本建成綜合智慧能源生態體系,數字化水平達到能源行業「國內領先」;

到2035年,集團公司數字化水平達到能源行業「世界一流」,全面建成「數字國家電投」。

30

華潤集團實現「智慧華潤2028」

十四五」時期,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發展;

集團成立90周年(2028年)之際,初步實現智能化,數據資產、平台資產價值充分發揮,對外市場化賦能,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成為數字化智慧化發展的先行者。

31

國家電網能源電力數字化

加快推進全業務、全環節、全要素數字化發展;

要圍繞能源電力數字化,有力支撐能源互聯網建設;

加快電網向能源互聯網升級,提升能源綜合利用效率;

深化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在營銷服務領域的應用推廣;

圍繞能源數字產業化,積極打造能源互聯網產業生態圈;

深化北斗、5G等技術集成應用,加快能源電商、智慧車聯網等創新發展。

32

中國電建構建工程數字化生態圈

「十四五」期間,把「數字融合能力」作為集團總體戰略六大能力之一;

圍繞管理數字化與業務數字化,藉助「電建雲」推動傳統工程企業步入數字時代,構建面向數字時代的新電建;

推動建築業從產品建造向服務建造轉型,通過「產品+服務」方式,在建造過程增加建築產品的數字化衍生服務,圍繞「三場(市場、現場、內場)、三資(資源、資產、資本)、三鏈(價值鏈、產業鏈、供應鏈)」進行服務;

建立「工程建設命運共同體」,構建工程數字化生態圈。

33

中國大唐打造數字大唐

數字化願景:「打造數字大唐,建設世界―流能源企業」;

目標:成為「廣泛數字感知、多元信息集成、開放運營協同、智慧資源配置」的智慧能源生產商。

34

中廣核引入「雲大物移智鏈」技術

將全面引入「雲大物移智鏈」等新技術,加快智慧核電、智慧礦山、智慧新能源建設;

實施雲化戰略,構建泛在互聯、雲端一體、靈活強大的堅實技術底座;

中廣核認為,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是人的認識和專業的團隊,專業人才培養被定位為未來的重點任務之一。

35

中核集團核工業數字化、智能化

按照「點、線、面、體」的路徑逐步推進。要以 科技 創新為核心,重點在數字化運營、數字化生產和數字化生態方面著力,要在「產業+ 科技 」上積極布局;

必須把自主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加快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卡脖子」問題;

切實增強底線思維,強化風險意識,利用安全可靠的技術,加強平台、系統、數據等安全管理,提升核工業數據信息的本質安全水平;

要以數字化需求為重點,以豐富的數字化實踐培養人才。

36

航天 科技 建設「數字航天」

建設數字航天,推動航天數字化產品、數字化研製、數字化管理和數字化產業協同發展;

推動航天技術應用及服務產業向數字化轉型升級,打造「航天+」產業形態;

著力推動航天產品向高可靠、可重復、智能化方向發展;

推進科研生產模式轉型升級,打造航天智能製造體系;

推進精益化管理,逐步構建以流程主導和數據驅動的企業管理模式。

37

中國航發打通數字化應用「最後一公里」

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下的產業生態體系,打通數字化應用「最後一公里」;

實現航空發動機產業優勢資源快速匯聚,提升航空發動機研發、製造、試驗、服務全過程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協同發展能力;

支撐以產品研發體系為核心內容的AEOS(航空發動機運營體系)建設,加速航空發動機核心業務與數字化技術的深度融合。

38

中國南方航空建設世界一流航空運輸企業

以數字化轉型助推高質量發展,不斷向建設世界一流航空運輸企業的目標邁進;

以數字化保障航空安全。將 科技 創新作為安全七大體系之一,推動安全管理從「人盯人」向「盯系統」轉變,為安全管理賦能;

以智能化提高運行效率。打造統一運行指揮信息平台,統一數據、標准和流程,為航路優化、航班編排、飛行跟蹤、航延優化、機型調配、精益維修、航材庫存優化等業務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以數字化提升服務質量。持續打造「南航e行」;

以數字化推動綠色發展;

以數字化提升管理水平。開展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將 科技 信息作為10個領域重點任務之一。

39

中遠海運打造一流綜合物流供應鏈服務生態

以數字化轉型為契機,努力打造全球一流綜合物流供應鏈服務生態;

以「技術+場景」為核心,圍繞產業鏈持續推動數字化、智能化,將區塊鏈和物聯網技術應用到公司主業中;

同時推動有關行業規則與標准建設,包括推動基於區塊鏈的國際貿易及航運相關標準的制定,推動國際運輸徵信體系建設等。

40

招商局實現「數字化招商局」

「十四五」末初步實現「數字化招商局」,各個板塊的服務、運營、產品達到全數字化、全線上化、全透明化、全合規化;

共享技術基座包括雲和大數據、底層廣泛的連接、邊緣計算和數據匯集,解決產業布局分散、保證數據資產等問題;

打造技術、數據與業務能力中台,進行業務協同和數字共享中台的建設,實現流程敏捷化。通過一個以移動端為主的招商隨行工作協同平台,覆蓋整個集團;

實現數字化轉型「四提升」,即客戶服務數字化、生產運營數字化、內部管理數字化和生態模式數字化。

全國能源信息平台聯系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台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❸ 我國石油工業發展的趨勢是什麼

石油化工產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石油化工產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中國石化(600028)、中國石油(601857)、東華能源(002221)、華錦股份(000059)、恆逸石化(000703)、榮盛石化(002493)、上海石化(600688)、華魯恆生(600426)、康普頓(603798)、衛星石化(002648)。

本文核心數據:行業發展、行業現狀、行業前景

產業概況

1、定義:原料-石油產品-石油化工產品

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氣為原料,生產石油產品和石油化工產品的加工工業。

石油產品又稱油品,主要包括各種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潤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氣、石油焦碳、石蠟、瀝青等。生產這些產品的加工過程常被稱為石油煉制,簡稱煉油。

石油化工產品以煉油過程提供的原料油進一步化學加工獲得。生產石油化工產品的第一步是對原料油和氣(如丙烷、汽油、柴油等)進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第二步是以基本化工原料生產多種有機化工原料(約200種)及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這兩步產品的生產均屬於石油化工的范圍。

有機化工原料繼續加工可製得更多品種的化工產品,習慣上不屬於石油化工的范圍。在有些資料中,以天然氣、輕汽油、重油為原料合成氨、尿素,甚至製取硝酸也列入石油化工。

2、產業鏈剖析:產業流程復雜,產品眾多

石油化工產業上游主要是石油開采與煉制行業,包括油氣開采和運輸、煉油和石油化工產品加工製造過程,中游為基本有機與高分子行業,下遊行業為農業、能源、交通、機械、電子、紡織、輕工、建築、建材等工農業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和服務。需要注意的是,在石油化工生產過程中,為了促進煉油和分解過程,會添加化工催化劑以提高加工效率。

產業發展歷程:一部艱苦奮斗史

我國石油化學工業發展史,也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奮斗史。1949年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十分落後,廣大石油化工幹部職工,在舊中國「一窮二白」薄弱基礎上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經歷了恢復與發展階段、歷史性的轉變階段、新的崛起階段、新發展時期階段等四個階段的不斷探索與發展,我國成為世界第二石油和化學品生產、消費大國。

行業政策背景:從大力發展到優化產業布局

石化產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近年來我國制定石油化工產業發展建設的相關政策,為中國石油化工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保障。

碳中和或帶來石油化工行業顛覆性變革和機遇。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鋼鐵、電力、石化、煤炭等行業正加速轉型。不少上市公司制定了碳達峰、碳中和路線圖。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給石化企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帶來較大壓力,但在轉型過程中同時孕育著新的發展機會,包括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業態的機遇,推動化石能源主導的能源結構、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轉向由可再生能源主導,這一過程驅動行業重構產業鏈價值鏈,需要更加依靠技術創新驅動,在實現碳減排目標過程中從根本上改變石油化工行業的結構形態。

產業發展現狀

1、成品油產量:產量再創新高

2020年受疫情的沖擊,汽油市場需求大幅下滑。2020年全國汽油產量為13179.7萬噸,同比下降7.03%。全年來看,中國成品油產量低位出現在第一季度,由於2020年春節假期延長,疫情蔓延令眾多煉廠開工負荷迅速下滑,主營單位和山東獨立煉廠均在一季度迎來年內低點。2-3月份因疫情全國處在封鎖狀態,3月份汽油產量最低,後隨著復產復工,汽油產量逐漸增加,基本恢復至往年同期水平。2021年全年,汽油產量達15457.3萬噸,累計增長17.3%。

我國柴油產量從2018年起,產量連續三年下降,到2020年中國柴油產量下降至15704.9萬噸,相較於2017年柴油產量下降了2413.1萬噸。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煉油廠成本不斷上升,但是價格卻保持穩定,使得煉油廠生產柴油的意願降低,柴油產量下降。2021年全年柴油產量16337.0萬噸,累計增長2.7%。

2010-2019年,我國煤油產量逐年增加,到2019年產量達到5272.6萬噸,同比增長10.6%;2020年,受國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春節假期延長,各行業延遲復工,中國煤油產量僅為4049.4萬噸,同比下降23.2%;
2021年中國煤油產量3943.9萬噸,同比下降2.6%。

2010-2019年,我國燃料油產量波動范圍較大。2019年我國燃料油產量為2469.7萬噸,同比增長19%。2020年,燃料油產量為3406.3萬噸,同比增長37.9%。2021年,燃料油產量為4350.2萬噸,同比累計增長22.1%。

石腦油(naphtha)又叫化工輕油,是石油產品之一,是以原油或其他原料加工生產的用於化工原料的輕質油,主要用作重整和化工原料。因用途不同有各種不同的餾程,中國規定餾程為初餾點至220℃左右。作為生產芳烴的重整原料時,採用70℃-145℃餾分,稱輕石腦油;用作溶劑時,則稱溶劑石腦油;以生產高辛烷值汽油為目的時,採用70℃-180℃餾分,稱重石腦油;來自煤焦油的芳香族溶劑也稱重石腦油或溶劑石腦油。

近年來,我國石腦油產量逐漸增加。2020年石腦油產量進一步增加至4232.0萬噸,同比增長8.6%,產量實現連續五年增長;
2021年我國石腦油產量4951.7萬噸,同比增長12.6%。

2、化工產品產量:乙烯產量增長顯著

近兩年,受市場價格回升等影響,停產多年的多套合成橡膠裝置恢復生產,中國合成橡膠市場供需保持平穩發展,2020年我國合成橡膠品種產量增長到751.32萬噸,增速為0.99%,但多套裝置能否按時投產,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2021年我國主要合成橡膠產量為811.7萬噸,同比增長2.6%。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2020年我國乙烯產量2159.96萬噸,同比增長5.25%;2021年乙烯產量2825.7萬噸,同比增長30.82%,預計未來新增產能步伐進一步加快。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2020年我國化學纖維產量5883.37萬噸,同比增長8.59%;2021年化學纖維產量6124.68萬噸,同比增長4.10%,預計未來新增產能步伐進一步加快。

產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格局分布明顯

當前,中國石化產業正在迎來產業重構,企業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同時,推進工業結構、產業結構,包括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近年來我國石油化工產業區域結構在不斷提升,落後產能不斷淘汰,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國際化經營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通過企查貓對「石油化工」進行精確搜索顯示,2021年底,石油化工產業現存355291家相關企業,從企業數量上來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山東省、陝西省和廣東省。分別為41531家、31605家和26789家。

註:企查貓數據截至2021年12月31日

從代表性企業分布情況來看,我國石油化工代表企業分布在遼寧、山東、江蘇、浙江、廣東等沿海省份,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湖南省、黑龍江省等內陸省份。

2、企業競爭:中石油、中石化為行業龍頭

目前,布局了石油化工開采、冶煉、精密加工業務的上市企業中,中石油、中石化在石油化工氧化物、石油化工聚合物等產品產量遙遙領先於其它企業。石油化工產業產業鏈上的其它代表性企業業務布局及競爭力情況如下:

按主營業務營收金額來看,2020年,中國石油化工集團以2萬1千多億元的營業收入位列第一,佔中國石油的市場份額佔全行業的比重高達19%,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排在第二位,營業沒有超過兩萬億元大關,以1萬9千億元占據中國石化的市場份額的17%。加上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化工集團公司、陝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及榮盛石化五家特大型企業,銷售收入總額約佔全行業的50%。

產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石油化工發展趨勢:「補短板」和「補空白」


更多行業相關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石油化工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❹ 2022年上半年中國石油大事記包含什麼

親,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2022年上半年中國石油大事記包含了一是經營業績創造新的里程碑,凈利潤創近七年zui好水平。二是原油產業鏈突出增儲、穩產、擴銷、提效,天然氣產業鏈突出上產、保供、提質、創效,油氣兩大產業鏈安全平穩運行。三是綠se低碳轉型邁出堅實步伐,圍繞風、光、熱、電、氫部署實施一批新能源項目,天然氣在油氣產量結構中佔比穩步提高。四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目標任務超額完成。五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取得一批標志xing成果,迪拜、深圳、上海三家新設立的研究院正式掛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新突破。六是落實「四精」理念,打造提質增效「升級版」成效明顯。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2-09-30
2022年上半年中國石油大事記包含什麼
親,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2022年上半年中國石油大事記包含了一是經營業績創造新的里程碑,凈利潤創近七年zui好水平。二是原油產業鏈突出增儲、穩產、擴銷、提效,天然氣產業鏈突出上產、保供、提質、創效,油氣兩大產業鏈安全平穩運行。三是綠se低碳轉型邁出堅實步伐,圍繞風、光、熱、電、氫部署實施一批新能源項目,天然氣在油氣產量結構中佔比穩步提高。四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目標任務超額完成。五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取得一批標志xing成果,迪拜、深圳、上海三家新設立的研究院正式掛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新突破。六是落實「四精」理念,打造提質增效「升級版」成效明顯。
22年上半年中國石油大事包含了一是經營業績創造新的里程碑,凈利潤創近七年zui好水平。二是原油產業鏈突出增儲、穩產、擴銷、提效,天然氣產業鏈突出上產、保供、提質、創效,油氣兩大產業鏈安全平穩運行。三是綠se低碳轉型邁出堅實步伐,圍繞風、光、熱、電、氫部署實施一批新能源項目,天然氣在油氣產量結構中佔比穩步提高。四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目標任務超額完成。五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取得一批標志xing成果,迪拜、深圳、上海三家新設立的研究院正式掛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新突破。六是落實「四精」理念,打造提質增效「升級版」成效明顯。

問題還沒解決?快來咨詢專業答主~
2022年上半年中國石油大事記包含什麼
在線
1048位答主在線答
服務保障
專業
響應快
馬上提問
40345人對答主服務作出評價
回答切中要害老師態度很好回答專業迅速回答很耐心認真大平台保障,服務好回答切中要害老師態度很好回答專業迅速回答很耐心認真大平台保障,服務好
搶首贊
分享評論
紋綉培訓君子蘭學校現火熱招生中習免費考證
值得一看的紋綉相關信息推薦
紋綉培訓,就選「君子蘭學校」,5月開課火熱招生中,老師一對一跟蹤指導,,上課模式:全日制,定製式,立即咨詢免費試學,開班時間
點擊咨詢了解更多詳情
咨詢
泉州市鯉城區君子蘭..廣告
泉州 如何自學FRM-多終端在線課程學習,隨時隨地學
值得一看的frmnotes相關信息推薦
零基礎?基礎差?選擇高頓FRM,專業老師授課,輕松備考FRM考試!我們為您提供報名/考試新資訊/新版教/視頻課件/考試大綱,了解更多_備考FRM,值得...
高頓教育廣告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喬欣上海影視工作室注銷,這對她的演藝事業會造成影響嗎?
喬欣不過是注銷了一個自己的工作室而已,能對自己的事業有啥影響呢!她沒有違法,也沒有做什麼壞事兒,就是
4條回答·44人在看
村集體經村民同意那些事情
409播放
超過一年可以向法院起訴勞動爭議嗎
4播放
王思聰、林更新合夥公司申請注銷,二人此前有過哪些合作?
王思聰、林更新合夥公司申請注銷,二人此前在一起打過游戲,有非常好的游戲玩伴。王思聰、林更新的關系很多
4條回答·139人在看
男女關系一旦越界,有哪幾個微妙的變化,很明顯?
男女兩性之間的結合,是世界上最正常的結合,也是絕大多數人眼中,最幸福的結合。畢竟「男女搭配,幹活不累
5條回答·23,713人在看

❺ 中石油董事長:公司又一次走到了生存發展的緊要關頭

據中國石油報消息,4月24日下午,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石油)召開院士和專家座談會,圍繞貫徹能源發展新戰略、集中力量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加大 科技 創新力度、加強 科技 人才隊伍建設、採取革命性舉措應對低油價沖擊等,談想法、提建議。中石油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戴厚良在會上表示,「集團公司又一次走到了生存發展的緊要關頭,要緊緊依靠 科技 創新管理創新,帶領公司穿越當前的『至暗時刻』。」

戴厚良稱,作為國內最大的油氣生產供應企業,中石油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保油氣產業鏈穩定中肩負著重大責任。面對復雜嚴峻的形勢,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要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善於變壓力為動力,勇於攻堅克難,扎實開展提質增效,戰勝風險挑戰,贏得發展主動。

面對國際原油價格斷崖式下跌,國內石油央企近來多次開會討論低油價寒冬中的「活法」。做好長期思想准備、推行降本增效,是國內「三桶油」面對本輪疫情後油價暴跌的一致選擇。

4月20日,中石油集團公司黨組召開會議。會議提出,當前的挑戰前所未有,要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切實增強緊迫感,扎實推進提質增效專項行動。擺在首位的,是「切實擔負起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主力軍的職責」。其次,要研判當前困難局面會持續多長時間,把困難和挑戰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應對措施考慮得更周全一些,保證公司平穩運轉。第三是助力打好「三大攻堅戰」,特別是在經濟發展面臨前所未有挑戰的情況下,慎之又慎,防範企業重大風險。

該會議還稱,低油價使公司大而不強矛盾凸顯, 「水落石出」,要按照中央要求,不失時機地推進深化改革。要想方設法把提質增效具體措施落到實處,動員全體幹部員工,結合各企業實際情況,真正落實「戰嚴冬、轉觀念、勇擔當、上台階」。用「釘釘子」精神,共克時艱,為公司渡過難關貢獻力量。

短短幾年油價凜冬再至,戴厚良不久前談起過滿腹「苦水」。他在中石油提質增效動員推進會上稱,盡管公司各項工作總體運行平穩,但新冠肺炎疫情和油價暴跌「兩只黑天鵝」疊加而至,對油氣市場供應端和需求端造成雙重擠壓,集團公司生產經營受到的沖擊前所未有。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在4月20日舉行的一季度中央企業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會上也稱,盡管低油價對降低我國經濟運行成本有利,但是對中央石油石化企業生產經營和效益產生較大沖擊,導致一季度石油石化企業整體虧損,「國際原油價格的暴跌導致中央石油石化企業大幅度減利。」

截至發稿,WTI原油期貨已跌破16美元/桶,布倫特原油期貨跌至21.3美元/桶。據澎湃新聞了解,中國多數油田的原油開采盈虧平衡點為50—60美元/桶。在上一輪油價大跌中,國內「三桶油」業績均受到不同程度沖擊。與幾年前相比,眼下國內「三桶油」還面臨特殊的艱巨任務:初見成效的「增儲上產七年行動計劃」。既要壓縮成本支出,又要堅定不移執行保障國內能源安全的油氣增儲上產任務,兩者如何平衡?

❻ 中國石油技能人才創新基金成立,會帶來哪些影響

中國石油技能人才創新基金成立

5月13日,中國石油技能人才創新基金在北京正式成立,標志著中國石油第一個技能人才創新基金的落地。作為創新戰略落地生產一線的具體舉措,基金將全力支持一線科技人才開展創新活動,資助他們開展技術創新和技術技能研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推動質量提升和效益深入發展

2021年3月25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公布了2020年度業績。財務報告顯示,2020年中石油年收入1.93萬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90.06億元,同比下降58.4%。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所要分享的內容了。

❼ 中石油2021業績和成就

中石油2021年度業績預告:

1月12日,中石油發布2021年年度業績預增公告稱,2021年實現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710億元到750億元,增長374%到395%,創七年來最好水平;與2019年同期相比,將增加443億元到483億元,增長97%到106%,兩年平均增長40%到43%。

中石油稱,扣非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1,100億元到1,200億元。華夏能源網注意到,中石油2020年度凈利潤為190.02億元,而扣非後凈利潤為虧損119.91億元。據此測算,中石油2021年扣非後凈利潤介於980億元-1080億元之間。

網頁鏈接

在具體的業務方面,2021年中石油也有不小成就。

在國內,中石油油氣產量、國內新增探明油氣儲量、天然氣產銷量、乙烯產量、主要化工商品量等指標均創歷史新高。國內原油產量和海外權益產量當量保持1億噸以上,煉化轉型升級走穩走實。

在國際,中石油重點項目建設有序推進,經營效益穩步增長。五大油氣合作區、四大油氣通道、三大油氣運營中心、五大工程服務與金融支持業務的「五四三五」格局進一步完善,上中下游產業鏈形成更加強大的協同發展合力。

從具體數據來看,中石油國內油氣產量當量預計達2.13億噸,創歷史新高。新增探明油氣儲量當量也創歷史新高,取得5項重大戰略突破、15項重要發現,落實11個億噸級和12個千億立方米規模儲量區,國內外新增探明油氣儲量當量、國內外油氣產量、國內新增探明油氣地質儲量產量和油氣產量、天然氣產銷量等主要指標均創歷史紀錄。

「2021年,中石油大慶油田強化水驅控遞減、化學驅提效率,原油實現3000萬噸『硬穩定』;新疆油田加大瑪湖緻密油、吉木薩爾頁岩油規模效益建產,原油產量超1350萬噸,上產幅度居各油氣田首位;長慶油田創新建立『大井叢、工廠化』高效建產模式,全年生產原油2536萬噸,三年產量增長159萬噸;遼河油田努力保持千萬噸穩產。此外,2021年,中石油新建油氣當量產能3137萬噸,新鑽井1.2417萬口;油田綜合遞減率和自然遞減率分別控制在4.7%和9.5%,創近五年來最好成績。」中石油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據了解,中石油大慶油田油氣產量當量繼續保持4300萬噸以上,主力油田採收率突破50%,比國內同類油田高出10-15個百分點,三次採油年產量連續20年超千萬噸,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三次採油生產基地,至2021年末,大慶油田已累計生產原油24.6億噸,占我國陸上油氣產量近40%。

此外,中國最大油氣田長慶油田年產油氣當量突破6200萬噸,連續11年保持國內第一大產氣區地位;塔里木油田連續2年油氣產量當量突破3000萬噸、天然氣年產量突破300億立方米;西南油氣田年產天然氣354億立方米,形成兩大萬億立方米氣區、實現兩大領域千億級規模增儲。中石油旗下各大油氣田,在2021年全線飄紅,成績單非常亮眼。

受良好業績預告利好影響,中石油股價創下近兩個月的新高,13日漲幅2.81%以5.48元/股報收,整體市值也再度重回萬億大關,總市值10030億元。

❽ 我國三大石油公司陸續發布2021年業績報告,其中哪些數據值得關注

我國三大石油公司陸續發布2021年業績報告,值得關注數據:公司實現營業收入額度,公司凈利潤收入增長比例,國內可銷售天然氣產量,國內油氣當量產量,生產業務實現經營利潤,這幾大數值都是需要關注分析。

公司實現營業收入額度

得益於油氣產品價格大幅上漲、銷售量增加等,三大石油公司2021年業績均創近年來最好水平。中石油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共實現營業收入2.61萬億元,同比增長35.2%,中石化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共實現營業收入2.74萬億元,中海油全年實現油氣銷售收入2221億元。我們都是用數據說話,這三大石油公司2021年業績都有所增長,這也是在拉動我國經濟的發展。

公司取得良好的經營業績,得益於中國經濟快速恢復、市場需求大幅回升,以及公司全體員工的不懈努力。

❾ 2021年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3月5日上午9時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了2021年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

赤字率擬按3.2%左右安排,財政支出總規模比去年增加,重點仍是加大對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的支持力度。建立常態化財政資金直達機制並擴大范圍,將2.8萬億元中央財政資金納入直達機制,為基層提供更加及時有力的財力支持。繼續執行制度性減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