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公司租地鑽油是多少錢一畝
擴展閱讀
人造燕窩的成本是多少 2025-07-21 03:44:33

石油公司租地鑽油是多少錢一畝

發布時間: 2023-01-31 10:42:32

㈠ 國家石油鑽井租用山林如賠償多少錢一畝

什麼地方

㈡ 建造一塊兒油田需要花多少

不同國家國家石油開采建造成本不同。如中東其它國家10美元/桶、美國36美元/桶、中國50美元/桶。
各國採油成本最高最低相差近20倍,石油開采成本與儲量還有很大關系,中東、俄羅斯都是產油大戶,由於產量高,油田好,才把成本降下來。而相應其它國家油田質量差,成本也就上揚。
所有的石油都是從古老的岩石中生成的,而並非通常認為的埋藏在地下的死亡動物或者植物等有機體在壓力和熱的作用下分解轉化而成。 石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質(這是其主要成分)、膠質(一種黏性的半固體物質)、瀝青質(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體物質)、碳質。石油是由碳氫化合物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質液體。

㈢ 在農村租地建加油站多少錢一畝有私人要租我家的地說只給兩千一畝,我們那裡有發展的機會,請高手指點

兩千一畝只是給了每年的青苗錢,就是種莊稼的收入。太少,加油站用不多少地但會用很多年,因為他投入基建和設備沒法搬走。所以別簽時間太長,可以先要5000左右一年,備注下一年租費根據物價和升值因素協商。

㈣ 一個南海石油鑽井平台一年出多少石油,賺多少錢

你這個問題我看都好幾天了也沒人回答,我就說說吧。
首先說石油這種東西雖然表面上是有價格的,但是從開發難度到成本投入都相差巨大。而且產能效果在一個區塊也會因為油層蘊藏帶分布的原因相差甚遠。
南海鑽井的施工難度屬於世界海上油田中的中等偏下,產能效果也屬於中等水平,按照造價和投入比來講現階段是沒有什麼利潤的。因為海上鑽井平台的運行成本少的一天幾萬美金,多的一天幾十萬美金。而整套設備的價格也高的離譜,比如美國殼牌的REX6000型套裝設備的造價就在1.8個億,你說要出多少桶原油能收回成本?如果和國內幾大油田相比(大慶 長慶)簡直屬於賠錢的買賣。
但是石油屬於不可再生資源,短時間內又沒有能替代石油化工產品的東西能投入大規模使用,所以價格不會有太大的波動,絕對不會出現鬱金香效應。
所以,不好給出具體的數字。

㈤ 墨西哥灣海區深水的驚馬油田

英國石油公司(BP)通過創新思維和良好科學工作,在美國墨西哥灣海區發現該區深水已知最大的含10億桶以上可採油的驚馬油田。整個工作隊的努力、公司管理層的支持和深水鑽探技術的發展也是油田發現的重要因素。

據2003年9月報道,過去50年來,美國墨西哥灣海區(GOM)對美國油氣業界和消費者極為重要。據美國內政部礦產管理局統計,該區石油累計產量已超過130億桶,天然氣產量幾達154萬億立方英尺。到2003年8月1日合計已鑽41188口井,已發現1259個油氣田,有149個租地正在進行鑽探或生產,有1884家公司取得在該區經營的資格,有400個現在的租地擁有者。這些全是從1947年才開始的,當時Kar McGee公司在GOM的Ship Shoal 32區塊發現了第一個油田。該地距路易斯安那州海岸約10海里,水深18英尺。該油田在56年後仍在產油,而且該區許多最早發現的油田至今仍在生產。這些年來,油氣公司已找到辦法使各種規模的油氣田能商業生產。2004年時GOM佔美國油產量的30%多,氣產量的23%。

最近10年深水區已成GOM集中勘查的地區,也是已發現許多最大油氣田的地區。水深超過1000英尺的第一個發現是1979年殼牌公司發現的Cognac油田。從那時起,美國GOM已發現146個深水油氣田。技術在深水勘查開發中起了重要作用。據礦產管理局2000年的常規可採油氣資源評估,GOM有650億桶油當量儲量已經生產,但仍遺留有710億桶油當量。由於新發現(如陸架1500英尺以下的深部氣藏),估計資源尚可擴大。

英國石油公司(BP)1999年4月發現,2000年11月宣布的「驚馬」(Thunder Horse,原名「狂馬」(CrazyHorse),因BP考慮到尊重該地區土著人的感情,於2003年2月更名為Thunder Horse)油田,估計含10億桶以上可采儲量,是GOM深水區迄今最重要的發現。油田處在「密西西比峽谷」水深6000英尺的Boarshead盆地,在新奧爾良東125海里。與其他一些大的發現一起,將在2007年投產。目前BP在GOM深水產油氣公司中名列第二,日產25.9萬桶油當量,預期2007年將增加2倍多。BP也是GOM深水租地面積最大的公司。

到1995年時,GOM深水區在經過十餘年勘查後,已經失去了其作為剩下的油氣前沿勘查目標的態勢。當時油氣業界許多觀察家相信,所有的巨大發現已經完成。國際大石油公司要尋找大油氣田,而在GOM要找那些大油氣田看來是更加不樂觀了。但BP不接受這種所謂的態勢和那些由常規學識得出的看法,通過其良好的科學工作和創新思維,在1999年發現了GOM的這一最大深水油田。

BP在1988年進入GOM深水區工作。其時許多有遠景地區已被一些大公司租得,故BP以與其他公司合營項目的形式參與工作。這種努力十分成功。從1988年至90年代初已獲一些成果,如與殼牌公司合作於1989年在「密西西比峽谷」發現了Mars油田,證實儲量有5.78億桶油當量。這些成功使BP預測其在該區產量可由零增至約15萬桶/日。1995年BP預測通過連續的勘查成功,到2009~2010年公司在該區產量將增至約20萬桶/日,然後產量會下降。

然而BP公司的科學家們開始思考的是他們或許有望達到更好的結果,那裡或許還有他們能追求到的更多的東西。就在那時,他們開始了對GOM深水區進行深入研究,其中包括更仔細研究GOM陸架區及其油氣勘查開發的演進過程。歷史告訴他們,油氣公司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涉足GOM海區的。40和50年代產量緩慢增長,到60年代產量增長加速,並在1972年達到300萬桶油當量/日,GOM陸架以此產率持續了30年。這是十分引人注目的成績,而BP曾預期產量會剛過10~15年就走向下降。BP科學家們開始質疑這一預期的正確性。

BP不僅研究GOM陸架歷史,還進行了該陸架生產區域與深水區的比較分析。到1995年,BP已認識到,從地質角度看GOM深水區面積與陸架區相若,且同樣擁有某些很基本的地質參數。他們發現深水充填系統遠景至少與陸架上同樣好,圈閉類型雖有不同,但圈閉結構的密度和多樣性在深水區與陸架上一樣高,而且早期鑽探的成功消除了關於儲層是關鍵風險的擔心。有了這些有利因素,為什麼深水區的油氣勘查與開發不能像陸架區那樣開展呢?BP研究了含油氣盆地勘查開發的典型演進歷程,其規律是一般早期就發現較大的油氣田,然後逐漸進入規模越來越小的發現。研究表明,GOM初期大發現延續了40年,所以BP對深水區也做出了類似的推測,且認識到該深水區大發現並無減少的跡象。同時,還得出結論認為深水區最終也能提供400億桶油。這一看法是直到1999年中期與一般看法仍是相左的。當時該深水區記錄在冊的油儲量約為50億桶,而常規學識認為該區最終儲量將可能只是100億桶。

於是BP開始感到其原先設想的關於該深水區勘查開發的時間框架,是與GOM陸架區的勘查開發歷史演進歷程不符的。當時BP的背景是主要在阿拉斯加和北海進行工作。從勘查開發遠景來說,兩者都比GOM陸架區老化得快得多。據BP經驗,在阿拉斯加,大發現期是3年,在北海則是5~10年,在GOM陸架油氣發現演進歷程如此緩慢是由於地下情況的復雜。阿拉斯加地質情況較簡單,北海較復雜。GOM的地質情況則是很復雜,特別是圍繞活動的鹽體,由鹽體產生的圈閉的復雜性,以及由鹽體引起的成像問題,這些因素結合起來使得在GOM勘查頗為困難。但成藏組合復雜對晚進入GOM的BP有利,使其在該區域仍能佔一席之地。

緊接1995年對GOM的研究之後,BP作出了選擇。公司堅信勘查開發將可有比以前預測的更為長久的歷程,並對擴大其產量感興趣。

與BP這項研究開展的同時,油氣業界技術有了一些新發展:①鑽探承包商開發了新一代鑽機,能在深得多的水域鑽探,此前深水探區鑽探的最大水深是5000英尺,而這些新鑽機能在10000英尺水深處鑽探;②新一代鑽機能鑽到海底30000英尺深,此前最大深度為20000英尺。這些新鑽機使在新的地理區和地質條件區開發成為可能,促使BP去設想可能在這些新區發現新的成藏組合。BP認識到過去的開發基本上是從陸架擴展出去,在逐漸加深的水域尋求同類成藏組合——與異地鹽體有關的、由高低不同幅度形成的成藏組合,具有年輕的地層和復雜的圈閉。BP則開始考慮更深一些成藏組合的可能性,那裡地層較老,目標在鹽體下,而過去一些公司把目標定在鄰接鹽體處。BP看到在鹽體下存在可能比較簡單且較大的圈閉的線索,並開始對其進行勘查。圍繞這些潛在目標進行了建模。根據在地震記錄上見到的構造,對含油氣層的規模進行了假設,考慮了如以合理的勘查步伐和合理的成功率來尋找這些成藏組合,會對公司有什麼成果,並得出結論認為這里有擴大公司業務的機會,可使日產量達50萬桶,而不是原來預期的維持日產20萬桶。

BP以這種在GOM的深水戰略,將其擁有的探區從淺部成藏組合轉移到較深的目標,這比油氣業界大多數公司先行了一年。在過去幾年裡BP已鑽探了根據其新的深水模式圈出的15個探區,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成功率介於1/2~1/3。除驚馬油田外,鄰近的另一些發現已使該區儲量達15億桶以上。

BP公司在回顧這一歷程之後,認為從設想的角度看,對擁有的探區從時間框架設想轉移到深度的設想是關鍵。公司對整個油氣系統,從生油層在哪裡,到它們如何成熟,再到流體如何實際流經該系統有較好的了解。該油田主要發現人C.Yeilding認為,由於整個工作隊的努力,在深水中打了一系列於井之後,使他們回到了基礎知識和基礎工作。他們尋找具有良好封閉和儲層的構造,尋找大油氣田。她認為導致該油田發現還有兩個關鍵因素:①盡管勘查隊在發現驚馬油田之前打的一系列鑽井未見油氣,但公司管理部門仍提供資金給勘查隊,支持其繼續尋找;②深水鑽井技術使能成功鑽探此構造。公司從其經歷中認識到,從GOM開發中學到的經驗之一是決不要想當然;那裡將繼續令人驚奇,而在那些驚奇中將包含有新的機會;在保持謙虛和避免陷入僵化思維方面要做得更好。

2004年在「密西西比峽谷」734區塊ThunderHawk探區(距新奧爾良150海里的深水區)發現1.5億桶油當量的油田,水深1748米,與驚馬油田以一向斜相隔,遠景有2億~4億桶油當量。最近兩年還在GOM超深水區老第三系中發現了重要的油氣田。

㈥ 石油井眼佔地3畝 我家3畝地被佔了 買斷的話一次性給多錢。補償的話一年每畝給多錢。

這個不用算,沒有固定數字,看對方想賠多不多了,還有你們村領導和鄉里的領導中間節流多少了。
其實這個賠償一般是由鄉里或村裡給你的,再由他們轉手賣給私人,國家土地你是不能買賣的,只能有國家部門買賣。我們這里少的是三四萬,多的能給到將近十萬一畝。還有的就是租地,一畝地大概給差不多一千一年吧。
很高興為你解答,希望採納!

㈦ 紅色資本家、經營之神是誰

阿曼德·哈默這位美國實業界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曾被人稱為「經營之神」、「幸運之神」。1898年5月21日生於美國,在上大學時,即開始經營父親留給他的葯廠,獲得很大成功,成為當時美國惟一的大學生百萬富翁。1921年赴蘇聯,成為貿易代理人,獲得巨額財富。1956年58歲的哈默收購瀕臨倒閉的西方石油公司,逐步使其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1974年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年收入高達60億美元。哈默一生與東西方政界領導人建立了密切的聯系,在全世界享有盛譽。從他經營的各種行業來看,可謂無往不勝。無論是與蘇聯人做糧食、鉛筆、毛皮生意,幫赫斯特賣珍玩,還是經營威士忌酒、石油,都一一獲得大利;從他的對手的角度來看,也不得不驚呼「哈默是無敵的」。

然而,「無敵的」哈默,「經營之神」哈默,卻栽過一個不大不小的跟頭:對方出了遠不是他能接受的價,他堅決不要,可幾次較量後,他不得不接受對方的條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吃到一塊好牛排委實不易。受此啟發,哈默踏人養牛業這一行。牛要賣得出好價錢,很大程度上系於種牛的血緣、質量。

正好,其時有一頭名叫「埃里克王子」的得獎種牛,在密蘇里州拍賣,這頭種牛被養殖專家譽為本世紀最佳種牛。開始時,哈默想出個「大價」,用1.5萬元買下。但一個叫奧布萊恩的企業家比他更出得起價,以3.51萬元將它買下了。退而求其次,他以2.75萬元,買了前一年國際種牛賽冠軍——「野蠻王子」來繁殖牛群,到後來一年收入上百萬元。這使他更加感到「埃里克王子」的可貴。

正在這時,一位獸醫告訴他一個好消息:「埃里克王子」患了陽萎病,而且據他的分析:它的病僅是心理上的,而非生理上的。還可利用其精液進行人工授精。

聽到這個消息,哈默心花怒放,當即打了個電話給奧布萊恩:「萊斯,老朋友,把您的『王子』賣給我,怎麼樣?」

「我很樂意這樣做。」奧布萊恩的答復竟是出奇的爽快。

「好,你打算出什麼價?」

「10萬元。」

這一棒把哈默簡直打昏了。他不由吼罵起來:「您瘋了吧?我剛聽說您這頭牛不能再交配了,而且一年多沒有交配過了。」

「那您為什麼要買呢?」對方竟反擊說,「我知道您想干什麼。大學里已經派人來講過,『埃里克王子』還可以作人工授精的種牛呢?」

原來對方已洞察了自己的心理!哈默有些氣餒了。他當即以很委婉的語調向對方討價還價:「我也僅僅是碰碰運氣而已。誰也沒真正證明它還能生育。這樣吧,『埃里克王子』已給您服務這么久了,我一分錢不少,照原價給您,怎麼樣?」

「10萬元。」對方寸步不讓。

咬咬牙,哈默立即將價拉了1倍多:「我們折衷一下,7.5萬元,不過您得讓我做次試驗。好不好?」

奧布萊恩稍微沉吟了一會,接著說:「好吧,你來吧!」

哈默帶著獸醫去了,試驗結果十分滿意。於是他掏出7.5萬元的支票交給奧布萊恩。

奧布萊思接過支票看了看,又把它還給哈默:「錢不夠。」

「怎麼?不是講好7.5萬元的嗎?」

「不,我沒有講同意7.5萬元成交,我只是同意你到這里來做試驗。」

這簡直是十足的無賴!哈默氣昏了,轉身就走。奧布萊恩在背後微笑著目送他。

次年12月,最負盛名的芝加哥國際牲畜展覽會開幕了,哈默帶著一頭年輕母牛參展。此時的哈默盡管在養牛界已很名氣,但可惜的是,他的牛卻從未得過芝加哥展覽會的世界冠軍。這一次卻大不相同,這頭母牛也是「埃里克王子」的後裔,作為牛犢時,哈默就出了5000元的高價將它買下,同時他又請了一些最有名望的專家來飼養。他志在必得,養牛界的許多同行也認為冠軍非它莫屬。

可沒料到,這頭母牛僅得一個亞軍。冠軍還是被「埃里克王子」的另一「女兒」搶走了!奧布萊思的電話:「萊斯,我願意出你要的10萬元……」

終於,這筆生意,還是以比奧布萊恩當初買人價高6.49萬元的價成交了。

1921年的蘇聯,經歷了內戰與災荒,急需救援物資,特別是糧食。哈默本來可以拿著聽診器,坐在清潔的醫院里,不愁吃穿地安穩度過一生。但他厭惡這種生活。在他眼裡,似乎那些未被人們認識的地方,正是值得自己去冒險,去大幹一番事業的戰場。他做出一般人認為是發了瘋的抉擇,踏上了被西方描繪成地獄似的可怕的蘇聯。當時,蘇聯被內戰、外國軍事干涉和封鎖弄得經濟崩潰,人民生活十分困難;霍亂、斑疹傷寒等傳染病和飢荒嚴重地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列寧領導的蘇維埃政權採取了重大的決策——新經濟政策,鼓勵吸引外資,重建蘇聯經濟。但很多西方人士對蘇聯充滿偏見和仇視,把蘇維埃政權看作是可怕的怪物。到蘇聯經商、投資辦企業,被稱作是「到月球去探險」。

哈默心裡當然也知道這一點,但風險大,利潤必然也大,值得去冒險。於是哈默在飽嘗大西洋中航行暈船之苦和英國秘密警察糾纏的煩惱之後,終於乘火車進入蘇聯。沿途景象慘不忍睹:霍亂、傷寒等傳染病流行,城市和鄉村到處有無人收殮的屍體,專吃腐屍爛肉的飛禽,在人的頭頂上盤旋。哈默痛苦地閉上眼睛,但商人精明的頭腦告訴他:被災荒困擾著的蘇聯目前最急需的是糧食。他又想到這時美國糧食大豐收,價格早已慘跌到每蒲式耳一美元。農民寧肯把糧食燒掉,也不願以這樣的低價送到市場出售。而蘇聯這里有的是美國需要的、可以交換糧食的毛皮、白金、綠寶石。如果讓雙方能夠交換,豈不兩全其美?從一次蘇維埃緊急會議上哈默獲悉蘇聯需要大約100萬蒲式耳的小麥才能使烏拉爾山區的飢民度過災荒。機不可失,哈默立刻向蘇聯官員建議,從美國運來糧食換取蘇聯的貨物。雙方很快達成協議。初戰告捷。沒隔多久,哈默成了第一個在蘇聯經營租讓企業的美國人。此後,列寧給了他更大的特權,讓他負責蘇聯對美貿易的代理商,哈默成為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美國橡膠公司、艾利斯一查爾斯機械設備公司等30多家公司在蘇聯的總代表。生意越做越大,他的收益也越來越多。他存在莫斯科銀行里的盧布數額驚人。

朋友告訴他:20世紀20年代初期創立的西方石油公司,正處在風雨飄搖的困境之中。這家公司請求哈默給予幫助。對石油行業還是外行的哈默,同意借給5萬美元作為嘗試,讓該公司鑽兩口油井,將來得到的利潤各佔一半。哈默的打算是:如果這兩口井是枯井,這筆錢可以根據當時的規定,作為虧損從應繳納的稅款當中扣除。

出乎哈默意料之外的是:兩口井都出了油。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一下子上漲了。初次嘗試的成功,引起哈默在石油行業進行冒險的極大興趣。1957年,他乾脆把借給該公司的貸款轉化為股票,成為西方石油公司最大的股東,當上該公司的總經理。

石油鑽探事業畢竟是一項冒險性很大的行業。1961年,西方石油公司幾乎用完了1000萬美元勘探基金,但仍無所建樹。哈默計劃集中餘力,攻克難點。這計劃吸引了一個名叫鮑勃的青年地質學家。他向哈默建議:舊金山以東有一片被德士古石油公司放棄了的地區,這地區可能有天然氣田,西方石油公司應該把它租下來。

哈默接受了意見,匯集了一大筆錢,投入這一冒險活動。這個地質學家挖井定位為離開那幾口廢井大約600英尺的一塊空地上。當鑽到8600英尺的深度時,終於鑽出了加利福尼亞的第二大天然氣田,價值2億元。幾個月以後,又在附近鑽出了一個蘊藏量豐富的天然氣田。

1966年,西方石油公司來到盛產石油的利比亞。正值利比亞政府准備進行第二輪出讓租借地的談判。來自9個國家的40多家公司參加了這次投標。哈默要同這些實力雄厚的大公司爭奪,似乎有點不自量力,這些石油巨頭一舉手就可以把他打倒。但哈默依然乘坐一架由轟炸機改造的飛機趕來了。他採取了獨特的投標方式。他獨出心裁,用紅、黃、綠三色綵綢做成投標書,正好和當時利比亞的國旗顏色一樣。並且,他還在投標書中特別注出:如果西方石油公司中標,公司將為國王先祖所在地的綠洲造一個漂亮的大花園。這樣,哈默成功地創造了開發利比亞石油的機會。他一舉得到了兩塊租借地,使那些頗有名望的競爭對手大吃一驚。

但是,這兩塊地很快成了哈默煩惱的源泉,鑽出的頭三口井都是滴油不見的乾井。每打一口井就要花費300萬美元,另外還得花費200萬美元用於地震探測和向利比亞政府的官員交納不可告人的賄賂金。董事會里有些人開始把這項計劃叫做「哈默的蠢事」,連公司里的第二大股東里德,也主張應該撤退。哈默是九頭牛也拉不回的脾氣,他大力支持公司的地質家採用電子計算機探測新技術,終於打出。了9口油井,其中一口井年產7.3萬桶,是利比亞最大的一口井。

利潤開始像石油一樣源源不斷地流進西方石油公司的賬戶,冒險又一次取得成功。

西方石油公司海外石油事業的另一個具有冒險性而獲得成功的投資,是對英國北海油田的開發。1972年,該公司在北海連鑽三口都是枯井,每口井的代價為2.50萬美元。幸而最終得到上帝垂青,鑽出了石油,獲得了成功。

目前,公司已與英國的格蒂石油國際有限公司,聯合化學有限公司和報界大亨湯普森的蘇格蘭石油有限公司等組成北海開發石油的財團,西方石油公司佔有36.5%的股份。

猶太人在中國

早在唐代就有猶太人從陸路經古絲綢之路來到了中國。但較多的猶太人是在北宋時期以後從印度轉道進入中國的。

當時,這些猶太入主要的活動是經營商業,尤其是出售布匹。開封當時是北宋的都城,有近百萬人口,經濟非常繁榮,這樣就為這些善於經商的猶太人提供了發揮的廣闊天地。

名揚開封府的石璞就是這些猶太人當中的一個。在清朝康熙年間,石璞來到河南省開封北土街創辦「石子玉汴綢庄」。是一間自產自銷的絲綢手工工場和零整批銷店。石璞是位機敏而勤勞的猶太後代,他通過對市場的考察,發覺絲綢行業有發展前途,從而決心在這方面開創自己的事業。善於心計和有遠謀的他,在開創絲綢事業中不急於求成,而從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待逐步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打下基礎後,才直接介入。

當他真正獨立經營之時,做到「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一炮打響,使自己的經營一往無前,擊敗各方面的競爭者。石璞的絲綢業務經營是從當絲織廠學徒開始的,當他立志創辦「石子玉汴綢庄」之後,他不嫌棄當學徒的收入微薄,也不畏懼學徒工作的艱辛,到一間絲織廠去當學徒。在那裡,他埋頭工作,不怕苦和累,樣樣工作都爭著去干,由於細心觀察和注意學習,他每項工作都很快上手,幹得出色。廠里有些人笑他是小黃牛,不明白他這么賣力當學徒所求的是什麼。石璞如此賣力工作,為的是熟悉織造絲綢的各種技術,掌握有關訣竅。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絲綢技藝迅速提高,老闆很賞識他,很快把他當做技工使用。經過幾年的學徒生活和幾年技工生涯,石璞成為一位絲織行業的能工巧匠了。此時,時機已成熟,他找了個適當的理由,以自己前段積攢的一點積蓄和學習到的本領,創辦「石子玉汴綢庄」。開始之時,他的綢庄是間狹窄的小工廠,三十幾平方米的房子,後大半截是工廠,其內是機房、剪裁、紡織、綉花、平熨等加工場地:前小半截則是零售、批發展賣店。就是這么一個前店後廠的小綢庄,石璞自任老闆,又是技師,並且是推銷員。

由於石璞織造絲綢的技藝超群。做出的產品倍受顧客歡迎。他織造的各色綾、綢、紗很快馳名各地,遠銷全國及海外。傳說石璞曾經因此受到康熙皇帝的嘉獎。隨著生意的興旺,石璞的加工廠和綢庄逐步擴大,成為開封乃至中國數一數二的大綢庄。他們生產的黃綾色光絢麗,質地細密,輕柔飄灑,成為馳名中外的名產。當時河南地方乃至全國的大吏和富豪常用這種黃綾上貢皇室,號稱「貢綾」。石璞開創的汴綢庄由於經營得法,在他自己及其後裔的努力下,蓬勃發展,經歷了九代清朝皇帝,直至民國年間,前後達200多年。留下了許多關於石璞和「石子玉汴綢庄」的傳說故事,如《十二個金牛犢兒的故事》、《康熙私訪汴綢庄》和《石子玉汴綢庄的好絲綢》等。

近代又有一些猶太人社團在中國興起,它們主要集中在哈爾濱、天津和上海等幾個大中型城市。

在19世紀中葉,精明的猶太商人他們特有的商業眼光,瞄準了黃浦江畔的這塊風水寶地,紛紛前來「淘金」。近代來到上海的猶太人以英籍居多,大都來自英屬印度、埃及和伊拉克等地。從鴉片、茶葉、絲綢貿易開始,後發展到工業、金融、房地產等方面,逐漸成為上海乃至遠東最富有的一個猶太商人集團。

第一個來上海謀發展的猶太人是大衛·沙遜。沙遜家族不僅最早來到上海,而且經過100年的經營發展,成為上海外商中的首富。大衛·沙遜出生在伊拉克的巴格達,大約在19世紀初遷到英屬印度的孟買並加入了英國籍。

上海成為通商口岸不久,精明過人的大衛就來到了上海,於1845年建立了沙遜洋行。這個洋行靠從事非法的鴉片貿易起家,沒有多久就牟取了巨額的暴利。沙遜洋行先後在倫敦、香港、上海、橫濱、長崎等地開設了分行,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國際商業帝國。後來大衛又轉向金融業,他與其他幾家洋行於1864年共同創辦了著名的匯豐銀行,在上海和香港兩地同時經營。到大衛·沙遜1864年底病死時,這個家族的財產已多達400萬英鎊。沙遜家族從19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40年代,在上海經營了整整100年,經歷了四代人,到該家族的第四代繼承人維克多·沙遜時,沙遜集團達到了鼎盛時期,成為上海首富。沙遜集團有上海地產有限公司、漢彌爾登信託有限公司、中國國際投資信託公司等多個公司。舊上海共有10層以上的大樓28座,沙遜集團擁有其中的6座。到中國抗日戰爭爆發時,沙遜集團在上海的投資涉及紡織、食品、建築、交通、金融等13個行業的24家企業,總資產達50億中國法幣。中國抗日戰爭爆發之前,沙遜集團開始將其財產從上海向國外轉移。

到上海解放前夕,新沙遜洋行將其總部從上海遷往巴哈馬群島的拿騷,結束了沙遜家族在中國100年的歷史。

另一個傳奇人物就是本書中我們已經多次提到過的阿隆·哈同。他的發家經歷和經營技巧,我們在前面已分別做了詳細介紹,這里就不再贅述了。他去世時,他的遺產中僅不動產部分就有土地近500畝,各種建築1300餘所,遍布上海的繁華地段。哈同的傳奇不僅由於他經營的能力,而且還由於他與中國社會的密切關系。大部分來上海的外國冒險家多數都不打算在這里定居,他們的目的只是在這里發財享樂。即使沙遜家族這樣以上海為基地的大財團也在世界其他許多地方建立了分支機構,一旦中國情況有變,馬上就把其財產轉移到國外,一走了之。而哈同則不同,他不但在中國發了財,而且還深深地進入了中國社會,在上海安居樂業。人們對哈同熱心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社會各界建立廣泛的關系有很多的說法。有人認為他已在思想上完全接受了中國文化,也有人認為這只是他的一種謀略。但不管怎麼說,這些活動說明他已深深地融入了中國社會,而且他的這些活動在客觀上對近代上海的文化事業、市政及經濟建設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上海的猶太富豪中。除了沙遜家族和哈同外還有很多的猶太商人。他們的財富雖然沒有沙遜、哈同那樣巨大,但也是些有名的百萬富翁,在近代的上海經濟中佔有一席之地。比較著名的有嘉道理家族、埃茲拉家族以及安諾德家族等。

日本侵華戰爭爆發以後,上海猶太商人的活動也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並從此走向衰落。早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沙遜集團等一些猶太企業就開始將其資產從上海轉移到其他的國家。日本侵略軍佔領上海租界後,對各國外商的財產進行了掠奪性的接管,這些猶太商人也未能倖免。之後,中國又開始了內戰,時局非常混亂和動盪。上海的猶太商人意識到在中國內地發展的機會很小了。紛紛開始撤出資產,沙遜集團將其總部遷到了巴哈馬群島,嘉道理家族將其經營中心搬到了香港,還有一些遷到了美洲、歐洲、澳洲。

在近現代,中國的哈爾濱曾是猶太人在東亞地區的最大聚居中心和精神中心。猶太人在哈爾濱進行政治、經濟、文化活動,對哈爾濱的經濟繁榮、城市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猶太人在哈爾濱居住的幾十年裡,經濟活動十分活躍,創辦了眾多的工貿商服企業,為哈爾濱近代工業經濟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這些工業包括采礦、冶金、金融、流通、賓館、林業、麵粉、制油、釀酒、製糖、煙草、建築、印刷、出版、倉儲、運輸、畜牧等行業領域。猶太人還通過他們的貿易才華,開創了中國大豆輸出歐洲的歷史先河。

猶太人最初是隨著中東鐵路的開工而移居哈爾濱的。這條鐵路的修建對猶太人來說,是不可多得的商業契機。哈爾濱猶太人藉助與中東鐵路公司內上層猶太人的關系,承包了中東鐵路工程、林場、煤礦,開辦航運公司,並為從事中東鐵路建設的俄國工人和中國工人提供生活服務,不少人因此而大發其財。

著名的斯季德爾斯基家族就是這樣發跡的。1903年,他獲得了韋沙河等五片森林的採伐權。1909年開始經營扎責諾爾煤礦,1924年又獲得穆棱煤礦的經營權,成為中東鐵路燃料的主要供應商。

另一個重要的猶太家族索斯金家族則開辦了航運公司。

自中東鐵路修建後,哈爾濱猶太人先後在麵粉、制油、釀酒、製糖、煙草、畜牧、建築、印刷、出版、倉儲等行業中創辦了眾多企業。為哈爾濱近代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例如。1908年創建的、由猶太人卡甘經營的阿什河糖廠,是中國第一家甜菜製糖廠,在中國工業製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創辦於1914年的華英油坊,設備先進,使哈爾濱的食油業最終進入了歐美市場。

有趣的是。猶太人還於1906年和1907年先後開辦了哈爾濱最早的燙發店和西服制衣廠,培養了一批中國技師。

除了創辦企業,精明的哈爾濱猶太人當然不會放棄自己最擅長的商業活動。

他們在皮毛鑒定方面具有卓越的見識,哈爾濱及東北的95%的毛皮商都是猶太人,在這一領域,他們具有絕對的壟斷優勢。

哈爾濱是中國最早引進西葯的城市之一,猶太人對此做出了巨大貢獻。

當時在哈爾濱及中國東北從事西葯貿易的幾乎全是猶太人。

在出口方面,1907年,哈爾濱猶太人比特克諾夫斯基首次將中國產大豆銷往歐洲,開創了中國大豆出口歐洲的歷史先河。

1922年,伊·索斯金等猶太商人創辦了哈爾濱遠東商業銀行;1923年,哈爾濱猶太人集資創辦了一家民營銀行——哈爾濱猶太國民銀行;1926年,哈爾濱猶太人又創辦了哈爾濱協和銀行。此外,帶有國際猶太資本的銀行還有華俄道勝銀行、匯豐銀行、花旗銀行等。

特別是1898年設立的華俄道勝銀行哈爾濱分行,是哈爾濱及東北地區最早出現的一家外國銀行,也是哈爾濱近代金融業的開端。

據1926年的統計資料,哈爾濱的猶太工商企業達489家,工業部門種類達28類,商業25種;在東北三省的外國人總資本中,猶太人商業佔31.6%,工業佔46.5%。

在「哈爾濱交易所委員會」第一屆理事會中,總共13名委員及候補委員,猶太人佔了8席,而且交易所議長之職始終由猶太人擔任。

1927年,猶太人在哈爾濱的勢力出現衰退趨勢,俄亞銀行的破產使許多猶太商社蒙受巨大打擊。1932年,日本佔領哈爾濱,猶太人受到排擠迫害,許多猶太商店倒閉,一些猶太人被迫離開哈爾濱,前往上海或美國等地。

此後猶太人又相繼建立了一批小學、中學以及各類專門學校,如商業會計學校、鋼琴聲樂學校、音樂藝術學校、小提琴學校等,為猶太社區和哈爾濱市培養了一批商業、音樂人才。

1912年,猶太人在哈爾濱建立了一座民族圖書館,藏書15000卷,上至拉比文學、猶太聖詩,下到當代高雅文學、兒童讀物,能滿足各層次讀者的文化需要,是當時東亞地區規模最大的猶太圖書館。該圖書館還經常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如音樂會、詩歌朗誦會等,是哈爾濱猶太人的重要的文化活動中心之一。

猶太人還熱衷於創辦報刊,傳播各種信息。其先後創辦了《猶太言論》、《遠東報》、《猶太生活》等十多種報刊。這些報刊宣傳介紹了哈爾濱猶太人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使在哈爾濱的猶太人同外部世界始終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值得一提的是,1929年2月9日,英吉利一亞細亞電報通訊社創立,它是共產國際在哈爾濱設立的秘密新聞機構之一,社長是英國猶太人哈同·弗利特。

哈爾濱猶太人還創辦音樂學校、劇團、樂器商店,舉辦音樂會,為西洋音樂在哈爾濱的傳播、生根做出了傑出貢獻。1910—1922年,哈爾濱猶太人曾創辦「意馬爾達格」希伯來音樂、文學和戲劇協會,聚集了眾多猶太音樂人,對哈爾濱音樂產生了巨大影響。20年代,有許多猶太音樂名人在哈爾濱各音樂學校任教,其中有赫赫有名的彼得堡音樂學院金質獎獲得者B.N.特拉赫騰伯格和為躲避德國納粹迫害來哈爾濱避難的柏林交響樂團副首席赫爾穆特·斯特恩。這一時期,哈爾濱還擁有了自己的交響樂團,由於有特拉赫騰伯格等一批猶太音樂大師的加盟,該樂團可與上海工部局的交響樂團媲美,成為中國最著名的兩大交響樂團之一。那個時候,經常有世界級的猶太音樂家到哈爾濱演出,其中包括被譽為「神弓」的小提琴演奏家海菲茨和有「埃爾曼音」之雅號的埃爾曼。

在演出和教學的同時,哈爾濱的猶太人還開辦了「康季蓮娜」樂器店,經營各種管弦樂器、樂譜、唱片等,是當時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樂器商店之一。

二戰結束後,在哈爾濱定居的猶太人陸續離開中國,移居歐美各國。如今,在以色列、澳大利亞、美國及英、俄等歐洲各國,都能找到哈爾濱猶太人及其後裔的身影。

㈧ 7000米石油鑽機一年租金大約多少錢

石油鑽機總體上分兩種就:陸地鑽機和海洋鑽機,就常規配置來講,海洋鑽機比陸地鑽機貴至少10倍以上
陸地鑽機按井深可分為10,20,30,40,50,70,90鑽機,分別對應井深為1000米、2000米。。。。。。9000米
陸地鑽機按原理可分為機械鑽機、電動鑽機,還有一種介於機械和電動之間的ldb鑽機,機械鑽機相對來說要便宜很多,電動鑽機自動化程度更高,基本可實現在一個觸摸屏上實現對整套鑽機上90%以上的設備的控制
陸地鑽機按結構和使用環境可分為彈弓式、箱體式、垂直起升式,拖掛式,其起升方式也不同,主要有絞車起升、液壓起升,根據使用環境衍生出了列車時平移鑽機、步進式平移鑽機、棘爪式平移鑽機和整拖鑽機。
一套標準的50dbs(電動鑽機)鑽機目前業內價格為7000w-1億不等,這個價格是不包含鑽具和井下工具的,如果包含的話,價格通常在1億2000w只1億5000w不等,當然鑽井還需要很多其他的投入,這個只是單純的設備價格,而且不包含特殊設備和工具,都是常規配置
一套標準的50ldb(機械鑽機)鑽機目前業內價格3000w左右。
90的就要貴一些,90dbs通常起步價就在1億4000w,機械式的基本沒有90系列的鑽機。

㈨ 鑽石油多少米內搬遷

100米。
根據石油公司規定鑽石油房屋在100米之內撤遷,氣井生活區與井場邊緣距離噪音大,對人體有傷害。
鑽石油就是石油鑽井的意思,利用石油鑽井設備採集地下石油。

㈩ 鑽一口油氣井要花多少錢

油、氣鑽井是一項高投入產業,特別是鑽深井、地質條件復雜的探井、高壓油氣井及海上油氣井費用就更昂貴。油、氣井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一是鑽井使用的鑽機和配套費用很高,目前我國配套一部國產中型的石油鑽機大約需要幾千萬元人民幣,若建造一艘海上鑽井平台則需幾億元人民幣。鑽機的使用壽命是有一定年限的,因而,每部鑽機在現場工作時,鑽機的折舊費很高,再加上工作時消耗的油、水、材料和作業者的工資,一部鑽機的日費用為幾萬至幾十萬元人民幣。二是鑽井本身的費用也很高。鑽深井或探井時一般要下入多層套管,使用幾只乃至十幾只鑽頭,要配製價格昂貴的鑽井液,要進行地質錄井、測井、測試和注水泥作業,發生鑽井事故時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處理等。鑽一口石油天然氣井的成本高低,主要決定於鑽井的地區、井型、井深和井下地質情況等。海洋、沙漠地區鑽井比陸地鑽井的成本高;探井比開發井的成本高;深井比淺井的成本高。目前我國東部地區陸地探井成本一般每米約1000~2000元人民幣;開發井成本每米約800~1500元人民幣;深探井(大於5000米的井)每米的鑽井成本約5000元人民幣。我國四川、雲貴地區因地層堅硬,海上和沙漠鑽井因自然和地面條件的原因,成本要比東部陸地鑽井成本高得多。我國在陸地鑽一口深探井一般要花費幾千萬元人民幣,在井下地質情況復雜、鑽井工程難度大時,一口深探井則需要上億元的費用。難怪人們常說:「一口井就是一個工廠」。

美麗的油田和井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