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為什麼石油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請全面詳細地回答,謝謝!
石油主要成分為甲烷,同時含有少量的乙烷和丙烷以及一氧化碳、氮氣等。通過對石油的煉制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以及各種機器的潤滑劑、氣態烴。通過化工過程,可製得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塑料、農葯、化肥、醫葯、油漆、合成洗滌劑等。因此,石油被廣泛運用於交通運輸、石化等各行各業,被稱為經濟乃至整個社會的「黑色黃金」、「經濟血液」。石油的流動改變著世界政治經濟的格局,只要沒有一種新的燃料能取代石油,國際間石油的爭奪就不會停止。不可否認,上個世紀海灣地區爆發的幾次戰爭,石油是其背後的重要動因。
石油危機對國民經濟的打擊是非常可怕的。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使美國經濟「縮水」1/3,通貨膨脹率從3.4%上升到12.2%,失業率從4.9%上升到8.5%;20世紀80年代初的第二次石油危機則使美、英的GDP負增長率分別為0.2%和2.4%。在我國,由於前幾次石油危機爆發時經濟對外開放程度還不高,因而影響不大。但隨著我國經濟與世界市場聯系的日益緊密,我國對石油的敏感度越來越高。以現在中國每天進口200萬桶石油計算,如果國際油價每桶上漲5美元,那麼中國每天就要多支付1000萬美元,直接導致國內生產總值(GDP)下降0.4-0.5個百分點,石油對我國經濟的重要性已被提高到戰略高度加以重視。
2. 為什麼美國要去中東搶石油
美國攻打伊拉克,不是為了奪取石油本身,而是為了防止地區強權(,利用其能源重地的戰略價值,要挾國際社會或是在中東地區造成動盪和不穩定(例如:打破平衡,進攻以色列等等),使得世界能源中心出現大的動盪,給以能源為主的各個國家造成危害,價格暴漲,石油短缺等等(當然美國能源需求最大當然以後就損失最大),
也就說美國攻打伊拉克是維持一種秩序,,維持世界各國以合理價格購買到石油的權利。
目前美國已經拉開能源革命的序幕,但是目前這些清潔能源成本還較高,有的還不成熟,因此還無法完全代替石油,因此中東穩定還是至關重要的。
3. 俄羅斯超沙特成中國最大原油供應國,原因是什麼
因為俄羅斯的石油價格相比於沙特的石油,價格要優惠上許多。並且俄羅斯距離中國較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運輸成本。
石油作為工業的血液,可以說一個國家的工業要想發展是離不開石油的。因此這也是為何各個國家之間都在國際上爭相爭奪石油,尤其是中東地區頻繁發生戰爭。其根本原因就是由於該地區的石油儲備較為豐富,而歐美國家對於石油的需求要遠遠超過該地區的國家。
俄羅斯石油價格具有折扣。
相比於沙特石油的價格而比,中國從俄羅斯地區進口石油能夠得到更多的實惠。畢竟在價格這一方面,俄羅斯的石油要比沙特石油低上許多。所以中國才成為了俄羅斯最大的石油進口國,除此之外俄羅斯也是為了應對歐美國家的制裁。希望通過用石油出口的方式來獲取更多的貿易差額,能夠更好應對歐美國家對烏克蘭局勢的干擾。
4. 石油是什麼 為什麼那麼多國家爭搶
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所有工業幾乎都要用到他的主副產品,而且這東西每個國家儲藏量及其不平均!所以大家都爭搶!
5. 為什麼美國等很多西方國家試圖壟斷西亞地區的石油產業
任何國家都想壟斷石油資源,因為是戰備資源,無論是飛機,戰艦,都是需要石油的,如果沒有石油這些東西就是廢鐵一堆,掌握了石油資源就等於遏制住了很多國家的命脈。
6. 美國為什麼要搶伊拉克石油
美國為什麼打伊拉克?
一,政治原因,佔領伊拉克後,從東可以威脅老冤家伊朗,從西可以遏制敘利亞,同時扶植了一個親美國的伊拉克政府。
二,經濟原因,伊拉克的石油。
不要以為美國打伊拉克只是為了點石油,即使是為了石油,美國也不是要自己用,而是控制別人的命脈,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美國自己國內的石油很多的,在加上後來開發出的頁岩氣,美國從中東地區進口的石油並不多,中東石油買得最多的是中國、日本、歐洲、印度,美國控制伊拉克之後,中國馬上就轉到更遠的非洲去買石油了,將伊朗從3麵包圍(東面阿富汗、南面沙特、西面伊拉克),並控制中國等國家的石油進口,才是美國打伊拉克的主要目的。
7. 請問為什麼石油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請全面詳細地回答,謝謝!
油是黑色的金子,但同時它又是引發災難的魔鬼。當我們還在騎自行車的時候,某個地區的戰爭,只不過是收音機里聽到的一條消息。當我們開上汽車的時候,我們發現戰爭和加油站不斷滾動的數字之間,似乎有了某種聯系。
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國際油價從70美元飆升到了140美元,2011年3月,利比亞戰爭爆發,國際油價大幅攀升,一度升至106.95美元一桶,創下自2008年以來的新高。目前,每桶油價仍在100美元上下的水平徘徊,而中國的油價從每升2元多漲到了今天的7元多,全球進入高油價時代,於是中國人開始關心一個問題,我們的石油從哪裡來?戰爭和油價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聯系?
當我們梳理近百年的戰爭史時,才發現很多戰爭都是圍繞著石油資源而進行的博弈。百年來,石油促進了世界社會經濟的發展,促進了人類的文明與進步,同時也讓人類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特別是自20世紀50年代世界進入「石油時代」以後,世界各國為了爭奪石油資源而導致的沖突和戰爭層出不窮。在近現代戰爭史上,無數次戰爭由石油引起。從兩次世界大戰到一系列的局部戰爭,無不帶有強烈的石油色彩當我們梳理近百年的戰爭史時,才發現很多戰爭都是圍繞著石油資源而進行的博弈。百年來,石油促進了世界社會經濟的發展,促進了人類的文明與進步,同時也讓人類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特別是自20世紀50年代世界進入「石油時代」以後,世界各國為了爭奪石油資源而導致的沖突和戰爭層出不窮。在近現代戰爭史上,無數次戰爭由石油引起。從兩次世界大戰到一系列的局部戰爭,無不帶有強烈的石油色彩!!
石油作為工業的「血液」,不僅是一種不可再生的商品,更是國家生存和發展不可或缺的戰略資源,對保障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國防安全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隨著經濟增長,石油成為各國競相追逐的目標,發展無限與資源有限(主要指不可再生的稀缺性資源)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並逐漸成為制約許多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問題。由於石油的超經濟屬性,導致各國對其趨之若騖,美國甚至不惜發動戰爭來確保其能源安全。因此,石油一直是影響大國政治取向的重要因素,歷史上的多次戰爭也都是為石油而戰。 望採納 謝謝~~~·
8. 石油為什麼足以讓全世界的國家為之瘋狂
因為在現在能源日趨緊張的時代。誰能擁有大量的石油資源,誰就擁有了話語權。而且因為石油是工業的血液。工業的發展離不開石油。所以對於一些工業發達的國家,石油資源是極其重要的,可以說是一種戰略資源。
隨著中國的經濟快速發展,工業水平也越來越高,每年都會需要大量進口石油資源來發展工業。所以一定要保障中國的石油能源通道安全。這樣才不會被人在關鍵時刻卡脖子。才能更好的發展經濟。當然也應該促使經濟的轉型。比如說那些高油耗的汽車就應該限制生產。多多發展一些可替代能源技術。
9. 現在的石油滿大街都是,為什麼有些國家為了石油甚至要打仗
你看看人家沙烏地阿拉伯,沙烏地阿拉伯只有石油多,你以為他們富裕嗎?就是因為缺少水啊!而像我們這些國家,水資源還不算特別短缺吧,但是你以為我們石油資源豐富嗎?就這樣想一想,與沙烏地阿拉伯是同理對吧
10. 世各國爭奪石油的實質
由於石油具有的特殊戰略價值,世界各國對全球石油供應資源的爭奪,也構成了世界各國政治、外交政策的重要基礎。
美國政府已將能源安全放在美國對外貿易和對外政策的首位。美解決能源危機的基本戰略是加強同加拿大等美洲產油國的關系;加強同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等海灣產油國的關系;加緊開發裏海和俄羅斯的石油資源;關注亞洲特別是中國的石油動向。美國還支持西方石油公司主動參與中亞地區的石油開發,力圖建立不經過俄羅斯或伊朗領土,直接將該地區的石油與歐美市場聯系起來的石油運輸通道。
俄羅斯則全面拓展能源外交布局:一是深化俄歐能源合作。二是加強對裏海能源開發的影響。三是與亞太國家開展能源合作。四是加強俄美能源戰略合作。俄羅斯政府出台的《俄羅斯聯邦能源發展戰略》,重點就是強調要通過強化能源外交促進經濟復甦、維護地緣利益。
法國、德國等西歐國家,積極尋求新的能源合作夥伴,並制定了新的能源戰略。其主要特點表現為:加強與伊朗的能源合作;致力於對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等海灣產油國的能源投資與開發;建立與俄羅斯的戰略性能源夥伴關系;大力開拓東南亞市場,努力打入拉美油氣資源領域,積極進軍非洲能源市場。
日本則積極加強與中東及其他世界產油國建立相互依存關系,提出了針對中亞地區石油的歐亞大陸外交計劃,並充分施展「金元外交」,用提供大規模經濟技術合作計劃的方案在全球展開石油資源爭奪戰。具體而言,一是繼續加強與中東產油國的關系,保證穩定可靠的油源;二是角逐遠東,加強同俄羅斯的經濟合作;三是覬覦北非,力圖實現石油來源的多元化。
美國暫居石油霸主
美國副總統切尼曾明確講:誰控制海灣石油的流量,誰就對美國經濟,甚至「對世界其他大多數國家經濟」擁有了「鉗制」力,未來學家托夫勒也曾講到,控制了中東地區的石油,美國就捏住了向其主要競爭對手供應石油的輸油管口。雖然世界大國對石油的爭奪受各自的生存與發展需求驅動,但在當代世界石油資源爭奪中,美國一直是首要角色。
美國是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費國,也是世界最大的軍火國,因此,石油利益一直是美國地緣政戰略的核心,美國的能源需求也成為形成21世紀地緣政治的重要因素。美國爭奪石油不僅在於確保自身需求得到滿足,更有控制這一戰略資源進而維護其世界霸權地位的長遠意圖。
目前,美國的全球戰略布局在很大程度上是圍繞石油展開的。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推翻薩達姆政權,深層原因之一是為了控制伊拉克乃至中東的石油。「9·11」事件以來,美國與沙烏地阿拉伯關系緊張,石油資源仍是主因。美國污衊伊朗為「邪惡軸心」,也是覬覦其豐富的石油資源。在阿富汗戰爭後,美國軍事力量借機滲透到中亞地區,一方面為了爭奪裏海石油資源,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抵制其他國家在中亞地區拓寬能源渠道的努力。而最近,美國借口打擊恐怖主義,要在馬六甲海峽進行巡邏,更凸顯出其急於控制海上石油生命線的圖謀。
顧近幾年形勢的發展,美國借反恐戰爭已拿下阿富汗,並「順便」立足中亞,其控制裏海油氣資源之目標已基實現。伊拉克戰爭則使美國支配中東石油的願望成為事實。如果美國再順勢解決伊朗問題,中東油氣資源的控制權將基本落入美國之手。此前,美國通過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掌控了加拿大、墨西哥的油氣資源。在西非,美國頻頻發動外交攻勢,並謀劃調兵進駐幾內亞灣,以保「後備油庫」之安全。所以,在世界能源領域,可以看出美國的霸主地位已基本確立。
世界石油格局走向何方
世界石油能源及其市場變化,特別是油價的變幻莫測、因石油而發生的雙邊或多邊間的磨擦此起彼伏,牽制著世界和各國的經濟發展,影響著人們的視野和對石油形勢的判斷。但是應當說,世界石油格局的基本態勢大體上是清晰的。
很長時間內剩餘可采儲量仍較豐富,世界石油主要需求地區不變,但供需格局中長期將發生較大變化。
世界剩餘可采儲量在很長時期仍將是豐富的。到2050年前,石油資源保障程度應該是樂觀的。
今後20年,石油供需格局將發生較大變化。世界上許多正在開發的油田產量將以年均4%—5%的速度遞減,特別是歐洲、北美、亞太的油區產量將下降更多。即使有新的油田發現和投產,也將減少世界原油產量中的份額比例。而資源雄厚的歐佩克產油國,特別是中東的產量及在世界石油產量中的份額將有較大幅度的增加。歐佩克產油國2003年石油產量約15億噸,占當年世界產量的40%,其中中東產油國產量為11億噸,占當年世界產量的30%。
預計到2020年,當世界消費45億—50億噸石油時,歐佩克的產量將佔60%—65%。也就是說,屆時世界石油對歐佩克,特別是中東產油國的依存度將會更高。而2020年世界主要消費地區仍將是北美、歐洲、亞太,發展中國家需求會有較快的增加。據國際能源署預測,亞太地區將超過北美成為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費區,其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