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是長什麼樣
擴展閱讀
飼料價格上漲為什麼下跌 2025-07-23 02:57:13

石油是長什麼樣

發布時間: 2023-01-24 15:07:48

① 石油是什麼

石油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的液體,是地質勘探的主要對象之一,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石油的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

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石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劑、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2012年開採的石油88%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為化工業的原料,實際上,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原料。

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萬年的時間,在現今已發現的油藏中,時間最老的達5億年之久。但一些石油是在侏羅紀生成。在地球不斷演化的漫長歷史過程中,有一些「特殊」時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動物死亡後,構成其身體的有機物質不斷分解,與泥沙或碳酸質沉澱物等物質混合組成沉積層。

由於沉積物不斷地堆積加厚,導致溫度和壓力上升,隨著這種過程的不斷進行,沉積層變為沉積岩,進而形成沉積盆地,這就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質環境。大多數地質學家認為石油像煤和天然氣一樣,是古代有機物通過漫長的壓縮和加熱後逐漸形成的。

通過鑽井和泵取人們可以從油田中獲得石油。地質學家將石油形成的溫度范圍稱為「油窗」。溫度太低石油無法形成,溫度太高則會形成天然氣。

② 石油是什麼樣子的 怎麼提煉

石油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
這個問題涉及的東西太多
簡單地說,就是靠加熱石油,然後每種溫度下分解出來的都不一樣,溫度最高的分解出來是液化石油氣,稍微低點分解出來的是汽油,然後是煤油、柴油、重油等,最後剩下石油瀝青

③ 石油是什麼樣的油

石油是一種液態的、以碳氫化合物為主要成分的礦產品。原油是從地下采出的石油,可稱為天然石油。人造石油是從煤或油頁岩中提煉出的液態碳氫化合物。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氫、硫、氮、氧。我們平時的日常生活中的汽油、柴油、煤油、潤滑油、瀝青、塑料、纖維都是從石油中提煉或合成出來的。

原油的分布從總體上來看極端不平衡:從東西半球來看,約有四分之三的石油資源集中於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石油資源主要集中於北半球。

由碳和氫化合形成的烴類是構成石油的主要組成部分。不同產地的石油中,各種烴類的結構和所佔比例相差很大,但主要有烷烴、環烷烴、芳香烴三類。通常以烷烴為主的石油稱為石蠟基石油;以環烷烴、芳香烴為主的稱環烴基石油;介於二者之間的稱中間基石油。我國主要原油的特點是含蠟較多,凝固點高,硫含量低,鎳、氮含量中等,釩含量極少(如大慶原油)。

從尋找石油到利用石油,大致要經過四個主要環節,即尋找、開采、輸送和加工,這四個環節一般又分別稱為石油勘探、油田開發、油氣集輸和石油煉制與化工。石油經過加工提煉,可以得到汽油、柴油、煤油、潤滑油、固體石蠟及瀝青等產品;石油化工產品主要有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及溶劑等。

④ 石油到底是什麼

如果你去過油田,你會看到從地下采出來的石油是一種粘稠的,顏色很深的液體,人們叫它原油。

原油的顏色雖然很深,但各地產的石油並不是同一個色。大慶出的原油是黑色的,王門出的原油是綠色的、克拉瑪依出的石油是褐色的。為什麼顏色不一樣,原來裡面含的膠質和瀝青多少不一樣,含量越多顏色越深。

原油帶有各種特殊的氣味,這是由於裡面含有一些有奇味的成分。比如有一種原油有股臭雞蛋味,這是因為裡面含有硫化氫。

原油的「體重」比較輕,密度大約是水的0.75或多一點,只有極少數的比水重。所以,大多的原油都可以浮在水上。

上面說好這些是原油的「外表」狀況,那麼它的「內心本質」是由碳和氫構成。其中碳佔84%~87%左右,氫佔12%~14%左右。餘下的百分之一是極微量的硫、氧、氮等元素。

碳和氫可以形成多種化合物,按它們的原子數從少到多排列,有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癸烷、十一烷、十二烷等等。石油就是由這些化合物組成的。

由於組成石油的各種化合物「脾氣」不一樣,所以直接用它不方便。這就像各種性格的人攪在一起,發揮不出正常的作用一樣。為此,科學家決定給石油「分家」。「分家」的辦法就是加熱,也就是蒸餾。

由於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在常溫下呈氣體狀態,所以一蒸餾,它們就從蒸餾塔頂跑出來。

當加溫到40~150攝氏度時,就會從蒸餾塔上部流出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等化合物來,它們在這個溫度下呈液態。這部分液體油就是汽油。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大。

再加溫150攝氏度以上,至300攝氏度時,在蒸餾塔中部會流出癸烷、十一烷至十五烷等化合物的混合物。這部分化合物也是液態,叫煤油。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二。

再繼續加溫,從200攝氏度加到350攝氏度時,則會在蒸餾塔下部流出另一種液體——柴油來。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三。老三的成分包括十一烷至二十烷等。

再加溫,從300攝氏度開始,則會在蒸餾塔底部流出沸點很高的重油來,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四。它是由十六烷至四十五烷等化合物組成的。

由於重油的沸點很高,到400攝氏度也不蒸發,所以不能再用一般加熱的方法來給石油「分家」了。科學家採用減壓加熱法,使重油又「分家」了,又得到了柴油,還有潤滑油、石蠟、瀝青等許多有用的東西。

這樣,我們基本上把石油的里里外外都看清了,把它們一家的大小兄弟都找出來了。

⑤ 石油是什麼

石油又稱原油,是從地下深處開採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體。主要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與煤一樣屬於化石燃料。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具體看網路吧

⑥ 石油是什麼顏色的

石油的顏色非常豐富,有深紅、金黃、墨綠、黑、褐紅、至透明。石油的顏色是它本身所含膠質、瀝青質的含量決定的,含的越高顏色越深。我國華北大港油田有的井產無色石油,克拉瑪依石油呈褐至黑色,大慶、勝利、玉門石油均為黑色。

無色石油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原蘇聯巴庫、羅馬尼亞和印尼的蘇門答臘均有產出。無色石油的形成,可能同運移過程中,帶色的膠質和瀝青質被岩石吸附有關。但是不同程度的深色石油占絕對多數,幾乎遍布於世界各大含油氣盆地。

元素組成:

石油之所以在外觀和物理性質上存在差異,根本原因在於其化學組分不完全相同。石油既不是由單一元素組成的單質,也不是由兩種以上元素組成的化合物,而是由各種元素組成的多種化合物的混合物。因此,其性質就不象單質和純化合物那樣確定,而是所含各種化合物性質的綜合體現。

石油的主要組成成分是碳和氫,碳氫化合物也簡稱為烴,烴是石油加工和利用的主要對象。石油中所含各種元素並不是以單質形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結合的各種碳氫及非碳氫化合物的形式而存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石油

⑦ 石油是什麼樣的

石油是一種液態的、以碳氫化合物為主要成分的礦產品。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汽油、柴油、煤油、潤滑油、瀝青、塑料、纖維都是從石油中提煉或合成出來的,生活中隨處可見石油的蹤跡。
拓展資料:
石油的組成部分:
碳和氫化合形成的烴類是構成石油主要組成部分。
不同產地的石油中,各種烴類的結構和所佔比例相差很大,但主要有烷烴、環烷烴、芳香烴三類。
通常以烷烴為主的石油稱為石蠟基石油;
以環烷烴、芳香烴為主的稱環烴基石油;
介於二者之間的稱中間基石油。
我國主要原油的特點是含蠟較多,凝固點高,硫含量低,鎳、氮含量中等,釩含量極少。

⑧ 石油是什麼

對於石油的具體描述,主要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石油大家可以理解為是乾酪根轉化來的,而乾酪根又幾乎全部來自細菌,浮游植物,浮游動物,高等植物。

第二、目前有機成因說占據學術以及各國石油公司絕對主流。(包括無機成因說發源國俄國。1.1876年門捷列夫大佬提出碳化物說 2.1889年3月俄國學者索克諾夫發表宇宙說 3.前蘇聯學者庫得梁采夫提出岩漿說 4.1971年切克留卡提出高溫生成說 5.1966,1971年葉蘭斯基提出蛇紋石化生說)

第三、有機成因說之所以被各國學術界廣泛接受和認可並用於指導實踐,有以下幾大事實:

1.世界上已經發現的油氣田99.9%都分布於沉積岩中,無論是海相還是陸相盆地中都發現了油氣田;而與沉積岩無關的地盾和巨大結晶基岩凸起發育區尚無油氣發現。(想了想,還是有岩漿岩中發現石油的例子,就在准噶ga爾盆地裡面,可是,可是,岩漿岩形成的儲層確是被高度風化後的產物,嚴格來講他已經大半步邁進了沉積岩的懷抱)

2.從前寒武紀到第四紀更新世地層都有石油發現(這意味著什麼呢,不懂就去翻翻地質年代表哈,算了聽說多圖吸引人我給你們找個好圖,算了我不賣關子了 這意味著地球上開始出現沉積岩的同時就生成了石油呀~)

3.光譜分析證明,中、新生代石油灰分以氧化鐵為主(<70% 那個說O都消失了的你出來)古生代石油的灰分主要為氧化鎳和氧化鈷(<60%-80%)。將此數據與岩石圈元素含量對比,會發現釩鎳銅鈷這些元素的含量大約是岩石圈平均含量的2000,1000,50,30倍(想起來沒?對!生物富集作用!真棒)。將石油灰分與煤灰分對比,各元素含量基本吻合,而煤是有機成因的已經被世界公認無可辯駁,石油與煤行業相關術語也是通用的,豈不是就證明了有機成因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