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的石油主要從哪些國家進口用什麼方式運輸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45個國家向中國進口原油。中國進口原油的一半(44.1%)來自9個中東國家,其中,沙烏地阿拉伯最多。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凈進口國、排名第二的石油消費國。中國石油進口的大幅增長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國內經濟和消費增長的驅動。
一、以下是向中國進口原油的前15個國家/地:
俄羅斯: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15.8%
沙烏地阿拉伯: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12.4%
安哥拉: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10.4%
伊拉克: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9.4%
阿曼: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7.2%
巴西: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6.8%
伊朗: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6.3%
科威特: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5%
委內瑞拉: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9%
美國: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8%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8%
剛果: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7%
哥倫比亞: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1%
馬來西亞: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
利比亞: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2%
二、運輸方式:公路、鐵路、海運、國際輸油管道等方式
在最開始運輸石油的時候,是以公路運輸為主的。因為生產力不發達,但是之後隨著技術的發展,漸漸地演變到了第二個階段,那就是鐵路運輸。相比於公路運輸鐵路運輸的量更,更便宜。
到現在,管道運輸才是王道。現在,在中國石油運輸的途徑當中管道運輸佔了將近80%,至於咱們在剛開始說到的空運,這根本是不可能的,這賠本的買賣,誰都不可能幹。那麼管道運輸有哪些優點呢?第一個就是量大,那一根根粗粗的管子,就彷彿瀑布一樣,源源不斷地輸送著石油。而且還不需要你太多維護,投入的話,也就是那幾根管子,只需要把管子建好就行,建在地下的話,對於地面上的環境也沒有什麼影響,最大的擔憂就是有些人挖路的時候把石油管道挖破了,那這損失可大了去了,這主要是對於挖穿石油管道的那些人而言的。
除了輸油管道,還有一種方式就是海運,咱們從國外進口來的石油,除了輪船運輸,好像也沒有什麼別的辦法了。咱們先把國外的石油通過大型的油輪運到碼頭上,然後再通過輸油管輸送到國內的各大煉油廠,從而提煉出各種石油產品。當然了,咱們還建了一些國際的輸油管道,但是也沒多少,比如中哈石油管道、中俄石油管道以及中緬輸油氣管道等等。至於更遠的地方要建國際輸油管道的話,成本太高,而且打通關系太麻煩,不值得。
『貳』 英國宣布將逐步停止進口俄羅斯石油,全面禁止後,所需要的石油從何而來
結合管道天然氣、液化天然氣的累計交易數量來看,俄羅斯在2021年依然是歐盟進口天然氣的最大渠道——佔比在40%左右。與石油相比,歐洲市場上的天然氣價格漲幅更猛——2021年春季的時候,歐洲市場上的天然氣價格還是在300歐元/千立方米,而今年2月初的售價卻高達3500歐元/千立方米左右,而且還在上漲。看到有利可圖的美國天然氣供應商紛紛對歐盟出口天然氣,直接推動美國天然氣出口量創下新紀錄。路孚特的數據顯示,受到歐盟強勁需求的推動,2021年12月份美國LNG(液化天然氣)出口量創下歷史新高。
『叄』 歐洲西部經濟發達工業生產所需要的石油主要來自哪個地區
歐洲本土的石油來源主要來自於北海的產油區,羅馬尼亞產油區和俄羅斯產油區,但遠遠不足以供應歐洲工業。
二戰前歐洲石油來源主要來自於印尼及馬來西亞的產油區和中東的產油區。二戰後隨著印尼和馬來西亞的先後獨立,歐洲石油的來源則主要依賴於中東地區。
『肆』 為什麼歐盟國家主要從俄羅斯和伊朗進口石油,而不主要從沙特進口
中東石油屬輕質原油,油品好,煉製成本低,俄羅斯原油多為重油,煉製成本高。再有資源渠道不能單一,否則很容易受制約。
『伍』 荷蘭石油進口主要來源國
北海油田。荷蘭石油進口主要來源於英國的北海油田。北海油田指位於大不列顛島與歐洲大陸之間北海海域內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開發區。
『陸』 歐洲為什麼不用中東石油
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
雖然歐洲自身儲備的石油不是很多,但是可以通過進口獲得石油,中東的戰略位置不是很好。二戰時期中東地區的石油勘察量還沒有現在這么豐富,德國認為攻打中東的價值不大。
直到現在,石油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被認為是「黑色的金子」,表示它的價值如同貴重的金屬黃金一樣珍貴。原本中東的石油開采量並不多,直到二戰以後,不管是戰敗國還是戰勝國都百廢待興,急需能源發展經濟和工業,石油作為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也自然成為了越來越重要的戰略資源。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多的國家並不在中東地區,而是位於南美洲的委內瑞拉,在2020年共探明石油儲量達到了有3000億桶以上。但是比起中東地區的國家來說,委內瑞拉豐富的石油資源並不能被完全開采,而且它們都位於較深的地下,開採的成本較高。同時委內瑞拉的石油品質也比較低,再加上該國經濟落後,基礎建設薄弱,無法建設石油開採的設施,更無法有效對其進行開采,距離市場也較遠,因此委內瑞拉依然非常窮困。
『柒』 歐洲約( ) 的石油和 ( ) 的天然氣進口都來自俄羅斯
現階段,歐盟進口中約40%的天然氣、約30%的石油和約50%的煤炭來自俄羅斯。
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考慮到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和能源市場狀況,歐委會2022年3月宣布,計劃年底前將歐盟對俄羅斯天然氣的需求減少三分之二,並在2027年前逐步擺脫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
不過,由於歐盟內部部分國家對俄能源依賴度較高,對加碼俄能源領域制裁一直存在嚴重分歧,令「禁油令」難產。分析人士指出,歐盟循序漸進地對俄實施制裁,從貿易額相對更低、更容易替代的煤炭入手,執行時間也一再推後,壓力可見一斑。
相關信息:
按照歐盟規則,歐委會提案需要27個成員國一致同意才能生效。連日來,歐盟各成員國代表不斷就制裁方案細節進行磋商。歐盟官員透露,為照顧部分成員國需求,歐委會提議給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延期執行待遇,三國可從2024年年中或年底再開始執行對俄石油禁令。
以便有更多緩沖時間。保加利亞要求類似待遇,稱如果歐盟不同意,將行使否決權,阻礙制裁方案通過。匈牙利總理歐爾班聲稱需要五年時間及大量資金來完成過渡。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承認,由於一些成員國在能源上高度依賴俄羅斯,提案獲得通過並不容易。
此外,歐盟短期應對能源短缺的措施顯然與綠色轉型的長期目標背道而馳。歐盟堅稱能夠兼顧彌補能源缺口,確保綠色發展,但也招致更多質疑。歐盟已決定擴大對美國液化天然氣的進口,並在中東和非洲等地區物色更多潛在能源替代供應方。
『捌』 德國稱年底禁俄羅斯石油,該國將用哪裡的石油代替
對於德國來說,在未來將會使用中東國家的石油,除了中東國家的石油之外,美國的石油也是會被德國所考慮購買的。
德國已經宣布在年底之前將會徹底的停止購買俄羅斯的石油,主要是因為俄羅斯和歐洲的很多發達國家的關系已經變得很差了,在這種情況之下,各個國家都在對俄羅斯進行制裁。這樣的決定對於俄羅斯的影響其實是非常大的,因為俄羅斯在未來將會減少收入的。
中東國家的石油能源將會成為德國的考慮。
中東國家的石油資源將會成為德國最先購買的資源的,因為中東是石油生產的主要的地方,而且中東的石油以及其他的能源的價格都是比較便宜的。德國和中東國家之間的合作產生之後,就會對全世界的格局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德國作為世界上的發達國家,任何一個舉動都會影響到其他國家的發展的。這件事情不僅僅會影響到德國的普通老百姓,而且對於俄羅斯的普通老百姓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因為將會有很多的人失業的。
『玖』 德國在二戰中使用的石油從哪來的
石油來源主要是羅馬尼亞和蘇聯。之後主要是羅馬尼亞普利耶什帝油田。
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簡稱二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仆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戰爭范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英國、中華民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這次戰爭帶動了航空技術、原子能、重炮等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拾』 義大利石油進口來自中東嗎
先從歐洲國家說起,歐洲國家除了英國和俄羅斯石油自給以外還出口石油,像德國,法國,西班牙,波蘭,挪威,芬蘭,瑞典,奧地利,義大利,瑞士,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原南斯拉夫各加盟共和國等其他歐洲國家都要進口石油;中東北非除了葉門和阿曼等都為為石油出口國;非洲除了蘇丹,撒哈拉沙漠周邊國家,及安哥拉,黃金海岸沿岸國家其他的國家也進口石油,但是進口極少;亞洲國家進口石油的有中國,日本,韓國,朝鮮,印度,塔吉克,寮國,柬埔寨等其他國家都能自給或者出口,比如中亞四國,南海周邊國家,比如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汶萊等,但是以越南為首幾個小國妄圖窺視我石油的國家,他們的陰謀難以得逞;北美的美國,加拿大都進口石油;大洋洲的澳大利亞,紐西蘭都進口石油;拉丁美洲國家除了委內瑞拉等少數幾個國家產石油以外,大部分都進口石油;但是有的國家說我們中國,以前是石油出口國,但是現在完全是石油進口國,他們是可以裝換的,比如非洲的某個國家,在他們國家發現油田,他們的國家用量又少,他們就會出口,從而轉化為出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