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石油大王」阿曼德·哈默
「石油大王」阿曼德·哈默
阿曼德·哈默是美國最具傳奇色彩的商界人物之一。他經歷豐富、成就輝煌的一生,充分顯現了他信念堅定、勇於冒險、不斷開拓、獨具慧眼的個性。
「石油大王」阿曼德·哈默阿曼德·哈默的一生極富傳奇色彩。他曾經涉足過很多完全不同的領域,如鉛筆製造、藝術品收藏、釀酒、養殖良種牛,每個行業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功,直至最終投身石油業,成為主宰世界石油業的幾大巨擘之一。
他曾受到列寧的親切接見;與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建立了友誼;與利比亞國王是莫逆之交;與美國總統羅斯福、艾森豪威爾、肯尼迪、尼克松都有密切聯系;鄧小平曾親自邀請他到中國訪問……有人稱他是溝通東西方貿易的「和平使者」,有人贊他是精通百業的「萬能商人」,更有人驚嘆他是有魔力的「商業精靈」。
哈默的一生像一本精彩紛呈的書。他的故事,就是一個時代風雲的呈現。
大學生百萬富翁
1898年5月21日,阿曼德·哈默出生於美國紐約的布朗克斯,他的祖父是移居美國的俄國猶太人。父親朱里埃斯·哈默是美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當過鑄造工人,經營過葯店和制葯廠,後來又通過攻讀醫學學位成為一名醫生。哈默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嚴格的訓練,具有敏銳的判斷力和創新精神。
16歲的哈默在讀高中時就開始了他一生中第一筆巨額生意。他用從哥哥那借來的錢買了輛舊敞篷車,在聖誕節期間為某公司運送糖果,在兩個星期內他便還清借款,除擁有了那輛車外還有剩餘的錢。
哈默初露鋒芒是在哥倫比亞醫學院就讀時期。當時,他的父親一邊行醫一邊經營制葯廠,一心難以二用,致使葯廠面臨破產倒閉。這時,他要求頗有經商才華的兒子接管這家岌岌可危的葯廠。
為不誤學業,哈默邀請一個家境貧困而學習優異的同學住在一起,免費供給對方食宿。條件是這位同學每天去上課,做大量的筆記,晚上帶回給他,供他應付考試和寫論文。有了這個學習的「替身」,哈默就專心致力於公司的經營了。他改革了公司的經營方針和推銷方法,組織了一支強有力的推銷員隊伍,並把公司名字也改為響亮的「聯合化學制葯公司」。哈默終於把岌岌可危的公司從破產邊緣拯救過來,雇員從十幾人發展到1500人,產品暢銷全國,公司開始躋身於制葯工業的大企業行列。
就這樣,20歲的大學生哈默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成為百萬富翁。同時,他不但如期完成了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的全部學業,還榮獲醫學院榮譽學士會授予的金質紀念章,經商和學習兩不耽誤。
美蘇貿易中間人
1920年6月,由於一次醫療事故,哈默的父親受審入獄。作為美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老哈默對蘇聯十分關注,並向被封鎖的布爾什維克政權提供過必需品。這一突然變故,使年輕氣盛的哈默決心完成父親未遂的願望,到父親出生的國家,去幫助蘇聯戰勝正在那裡蔓延的飢荒和傷寒。
1921年初夏,哈默到達蘇聯。戰後的蘇聯百廢待興,哈默在烏拉爾地區考察時,看到了令人心酸的飢荒、疾病和死亡,也看到了巨大的市場:多少礦產急待開采,多少珍寶急待出售,但由於出口貿易的道路不暢,人們只能守著寶山挨餓。哈默決定以自己的力量來改變這種局面。他火速給哥哥發去電報,讓他在美國購買100萬美元的小麥運往蘇聯的列寧格勒港,以易貨方式換取100萬美元當地產的毛皮和礦產。
哈默的膽識受到了偉大領袖列寧的贊賞,但因為當時黨內爭論不休,在一片「寧可餓死不賣國」的聲音中,列寧決定給哈默以特許經營權,允許他開采西伯利亞地區的石棉礦,從而使他成為蘇聯第一個取得礦山開采權的外國人。從此,他們之間結下了真摯而深厚的友誼。接著,哈默聯絡了福特汽車公司、美國橡膠公司、艾利斯—查爾斯設備機械公司等30多家美國公司共同與蘇聯做生意,他被推為這些公司在蘇聯的總代表。同時,在列寧的過問下,他還擔任了蘇聯對美貿易的代理商,這使哈默在蘇聯的生意越做越紅火。
一次,哈默在莫斯科官方的報紙上看到蘇聯即將進行一次全國范圍內的掃盲運動,這則新聞看過後,他並沒有往心上去。但是,當他准備回國的時候,卻意外地發現蘇聯商店中的鉛筆很少,而且價格很貴。這就是身邊的財富呀!他決定興辦鉛筆廠,盡管這個想法遭到了周圍朋友的強烈反對。但他向來堅持自己的想法,雖然本人並不懂得怎樣製造鉛筆,但他懂得如何使用懂行的人。
通過對當時老牌鉛筆製造商法伯鉛筆公司的調研,哈默了解到法伯家族實行封閉嚴厲的管制,於是他用高薪和自由平等來吸引其精乾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用美國的計件工資制度來管理生產,結果第一年就達到了250萬美元的產值。1926年,該廠鉛筆年產量接近一億支,鋼筆猛增至9500萬支,這不僅滿足了蘇聯鉛筆、鋼筆市場的需要,而且百分之二十的產品出口到英國等十幾個國家。這家工廠很快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鉛筆廠之一,給哈默也帶來了幾百萬美元的收入。
哈默的巨大成就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一個年輕婦女為了在哈默的鉛筆廠工作,把自己的求職申請遞到了最高蘇維埃主席那裡。但是樹大招風,報紙上也開始公開譴責哈默和新經濟政策,哈默隱隱意識到,可能蘇聯要發生變化,自己也要離開了。
哈默在蘇聯度過了將近10年,蘇聯成了這位美國青年從百萬富翁變為億萬富翁的發跡地。
玩轉各行的傳奇商人
1930年,哈默回到美國,這是他一生中最為活躍的日子,他得心應手,點石成金,涉及了許多領域,賺得了巨額財富。
當時,蘇維埃政權對沙皇皇宮里抄出來的大批古董和精緻的藝術品並不看重,貧困的人們也往往低價出賣家中的藝術品換錢糊口。哈默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從事收購工作,時間一長,他竟成為這一行業的專家。
當哈默把這些藝術珍品完好無缺地運到美國時,美國正值經濟大蕭條時期,許多人都認為,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這些老古董不會有人願意購買。哈默非常自信,他先後投資在紐約和洛杉磯建造藝術館,並挑選精美的藝術品在國內各城市巡迴展出,引起很大轟動。他還精心印製了藝術品存貨目錄,分別寄給美國各著名百貨商店的經理,並誠懇說明,願以零售價40%的折扣將這些藝術品委託商店出售。隨後,他又大張旗鼓地舉行拍賣會,讓自己的藝術品名揚天下,引來了無數顧客。
哈默從來都不會把自己局限於一個領域,在集中精力推銷藝術品的同時,他捕捉到一個信息:羅斯福正在走向白宮總統的寶座,如果他一旦當選,那麼,1919年頒布的禁酒令將被廢除。這將意味著全國對啤酒和威士忌的需求激增,酒桶也將會供不應求。哈默當機立斷,立即從蘇聯訂購了幾船優質木材,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座現代化的酒桶廠。禁酒令廢除之日,也正是哈默制桶公司的酒桶從生產線上源源滾下之時,他的酒桶被各制酒廠用高價搶購一空。哈默乘勝追擊,進軍制酒業,開始經營威士忌酒生意。他接連購買了多家釀酒廠,將這些酒罐裝成瓶並取得「丹特」等商標。採取大幅度削價和大做廣告等手段,哈默很快就戰勝了所有的競爭對手。只用了兩年,「丹特牌」威士忌酒一躍而成為全美一流名酒,年銷售量高達100萬箱。
可以說,沒有人知道哈默下一步要干什麼,他隨興而為,但卻百發百中。因為愛吃牛排他進入了另一個領域,即養牛業,並大獲成功。
有一次哈默埋怨市場上買不到優質牛排,他的一名僱工就建議去買頭牛殺了吃。牛買回來了,卻是一頭懷上小牛的母牛。哈默認為自己還不至於饞到殺懷孕母牛的地步,於是就交代人把牛放養在庄園里。正巧哈默的鄰居是一位養牛專家,專門培育安格斯良種牛,他不僅替哈默買回的那頭母牛順利接產,而且時隔不久,又讓這頭母牛與他的公牛交配,生下了具有安格斯種牛優良品質的小牛。有了這一事件的啟發,哈默頭腦中閃現出新的商業腦電波:以釀酒的副產品飼養種牛,豈不是化殘渣為黃金之舉嗎?哈默迅速籌建了一家繁殖種牛的大牧場,並花10萬美元買下了20世紀最好的一頭公牛——「埃里克王子」。在隨後的3年裡,僅靠「埃里克王子」就繁殖了上千頭牛犢,其中包括6頭世界冠軍,為他賺了200萬美元。哈默也從此由養牛的門外漢變為種牛業公認的領袖人物。
後來,他還介入了廣播事業。這些他都未投入很大的精力,哈默的直覺和魄力,加上他天才的經營能力和學習本領使他無往而不勝,成了商界的傳奇人物。
巔峰超越成石油大亨
1956年,哈默58歲。他在商戰中積累的財富,多得連他自己也數不清。他確實打算從商界隱退,安享晚年。然而,一次偶然的機會,充滿誘惑力的石油業又把他吸引住了,他又一躍成為揚名世界的石油巨子。
當時,在加利福尼亞州有一家瀕臨破產的西方石油公司,其實際資產只34萬美元,還有3個雇員和幾口快要報廢的油井,公司的股票每股只賣18美分。有人向哈默建議,投資這家石油公司。因為根據美國政府對石油業的傾斜政策,用於尚未出油的`油井的資金無須報稅。對於想退休的哈默來說,他無意收購這家公司,還借給了西方石油公司5萬美元,讓他們再打兩口井。如能出油,利潤由雙方對半分成;如果不出油,哈默投入的這筆資金可作為虧損從應繳稅款中扣除。意想不到的是,兩口井都出油了,而且含油量還很豐富。哈默喜出望外,抓緊時機購買了大量該公司股票,成為西方石油公司的最大股東,從此他又全身心地投入了石油事業。
哈默憑著自己多年的經驗,冒著巨大的風險,開始建立起一個石油王國。他招兵買馬,聘請到最優秀的鑽井工程師和最出色的地質學家,1961年終於在加利福尼亞鑽探到兩個巨大的天然氣油田。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價格一路上漲到每股15元,公司的實力也足以與那些世界上較大的石油公司分庭抗禮了。
那時,世界上大部分富饒的大油田,早已是號稱「七姊妹」的西方七大石油公司的天下,哈默卻另闢蹊徑,他把眼光投向了利比亞。
在別的石油公司放棄的沒有希望出油的兩塊租借地上,哈默鍥而不舍,終於在利比亞打出了一口日產原油7.2萬桶的豐產油井,使利比亞人民為本國能出產石油而無比自豪。利比亞國王親自接見了哈默,對他表示衷心感謝。
在石油行業內,哈默的公司進去最晚,卻最早出油。1974年,他的西方石油公司年收入為60億美元。到1982年,西方石油公司已成為全美第12個大工業企業,成為緊挨著「七姊妹」的世界第8個最大的石油公司!
有人向哈默討教致富的秘訣:「為什麼你從制葯到製造鉛筆,從釀酒到經營藝術品,從飼養奶牛到開採石油等都能經營?」「生意有其內在的聯系,一件連著一件,抓住機會,把握時機,努力奮斗,你就會取得成功。」哈默同時解釋,他的成功還在於:一個人要有特別敏銳的商業嗅覺,能把握商業良機,能在不熟悉的領域內抓住關鍵問題並善於處理。(編輯/李雲霞)
世界公民——阿曼德·哈默:1898年5月21日,阿曼德·哈默出生於美國紐約的布朗克斯,他們家是猶太人後裔。父親朱里埃斯·哈默是美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阿曼德擁有一顆「點石成金」的聰慧頭腦。與紅色蘇聯「親密接觸」,與多國首腦情感甚篤,畢生致力於和平事業,世人皆敬。1990年11月12日,這位百戰百勝的「經營之神」、走遍世界各地的公民因病逝世,享年92歲。他是一位萬能富豪,有點石成金之功,有海納百業之術。他更有遠見卓識:1921年,他同列寧做生意;1979年,他又同鄧小平搞貿易。阿曼德·哈默是美國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長,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在西方,他是點石成金的萬能富豪,也是第一個與十月革命後的蘇聯合作的西方企業家。經過30年苦心經營,西方石油公司已成為美國第八大石油公司,第12名最大的工業企業。1986年,公司收入160億美元,業務遍及五大洲,在全球50多個國家設有子公司。
;B. 誰是石油大王的發家史
洛克菲勒是世界石油的無情壟斷者,他所創立的標准石油公司是控制美國經濟的十大財團之一,藍色標志的石油如洪水猛獸獨霸世界石油市場,就連當時閉關鎖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也未能倖免。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發家史卻耐人尋味。
那是在1860年,在賓夕法尼亞洲產油河邊的泥濘山路上,走來一位疲憊的年輕人,他背著來復槍,帶著背包與毛毯,剛剛跨過俄亥俄州的邊界。這是個陰雨連綿的季節,被地下原油污染的土地污黑骯臟,凌亂不堪。
年輕人一派紳士風度,細長的眼睛陷在稜角分明的眼窩里,冷峻而又睿智,他沉默寡言,時時在注意傾聽別人的談話,並仔細觀察產油的一切動靜。
年輕人實地調查了全部的採油現場:大片丘陵上已沒有林木,代之以林立的採油鷹架,臨時搭制的小木屋,簡陋的採油設備,到處都是黑色的原油,臭味撲面而來。
年輕人又繞道去了亞利加尼亞河畔的油城,察看那兒石油運輸的現狀:平底船,運貨馬車滿載著黑綠色的原油,日夜不息地運往各地的煉油廠,車船都很簡陋,滲漏的原油,不可估計。
年輕人住進石油中間商雲集的美利堅飯店,不動聲色地喝著咖啡,看著報紙。
這個年輕人就是21歲的洛克菲勒,那時他是一個穀物中間商,剛剛從穀物貿易中有了積蓄,賓州石油開發吸引著他敏銳的商業嗅覺。
考察完熱鬧非凡的賓州產油區,洛克菲勒卻並不急於加入採油的行列,他對合夥人表示還要繼續等待。他的話,讓合夥人很不理解,那時,幾乎所有的美國人都認為賓州是一座黑色的金礦。
洛克菲勒的思索異於常人,他認為像目前這樣盲目開采,油價會迅速下跌,無利可圖。他說:「挖油的人全是笨蛋。」他可不想步他們的後塵,讓數額龐大的笨蛋隊伍中,再多出一位。
事實果然如洛克菲勒的預言,那個時代人們對石油的需求還很有限,運輸和冶煉也跟不上,盲目開采很快使石油價格暴跌,並且長時間在很低的價格上浮動,加上運輸中的浪費,其實已無利可圖。
洛克菲勒後來又多次去產油區考察,每次回來都勸慰他急不可耐的合夥人再等待時機,此時,賓州的採油井正在成倍的增長。
時隔不久,《克利夫蘭報》就以整版的篇幅報道了令人震驚的消息:泰塔斯維油價大跌,3萬桶原油在產地滯銷。
泰塔斯維的人們一下子傻了眼,他們對市場的估計太樂觀,玩命似的拚命鑽井採油,沒想到油價會跌至0.13元/加倫。
後來的市場更加無情,油價很快又一次暴跌,一加倫幾乎連10分錢都賣不到,簡直和清水一樣賤。
然而運費卻一如既往的昂貴,在法蘭克林到匹茲堡的道路上,每天約有兩萬輛馬車在賓士,道路烏黑泥濘,不少馬匹被埋在泥濘中死去。就在這時,美國爆發了南北戰爭,南部11個州與北部23個州公開宣戰,幾乎所有的美國人都參與了這場戰爭,烽火硝煙遍及全美。
戰爭意味著對石油的無限制需求!這是上蒼賜給洛克菲勒的時機,他的苦心等待終於獲得了報償,臉色蒼白、沉默寡言的洛克菲勒要用他的全部財產來投資泰塔斯維原油了。這個決定使他的合夥人目瞪口呆,因為這時戰爭幾乎中斷了交通,產油地已幾近癱瘓。
一旦做出決定,洛克菲勒便不顧一切地去實施。這一次當然不會例外,他沒有用有限的資金買瀕臨破產的產油井,而是主動放棄採油主戰場,把全部資本和熱情投入石油精煉中。他稱石油精煉為「下游工程」,把採油稱為「上游工程」。他要在下游打個漂亮仗。
這個異乎尋常的決定,使他的合夥人終於分道揚鑣了,合夥人覺得他是個不可理解的怪物。
洛克菲勒成了孤家寡人,但他並不氣餒,這時,他已秘密結識了一位化學家:英國移民安德魯斯,化學家最近才獲得一項獨創的石油冶煉技術,用亞硫酸來精煉石油,洛克菲勒憑借他的商業敏感立刻明白了化學家的重要,兩人頓時一見如故,成了莫逆之交。
他在克利夫蘭市南方大約2.4公里,古亞和加河支流堤岸的下方,建立了那裡最大的石油精煉廠,而且靠著安德魯斯的獨有精煉技術,一步步打敗了克利夫蘭近50家煉油廠,獨家包攬了石油的精煉和銷售。於是上游賓州產油地無數的採油井、採油工,在不知不覺間,已成為洛克菲勒創造財富的工具,石油價格落於他的股掌之間。
C.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一生告訴我們:既要努力賺錢,也要兼濟天下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有句經典台詞:「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算。」
人不也一樣嗎?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人生,都由自己創造,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的一生,就是這句話生動的詮釋。
01 起點不決定成敗
約翰·洛克菲勒出生於美國紐約一個貧窮的小鎮,父親是賣假葯的江郎湖中,母親是相夫教子的家庭婦女。
洛克菲勒自幼家境貧寒,周圍的環境極其惡劣,毒品、斗毆和酗酒充斥著他的生活。
但他並沒有自暴自棄,聽天由命,他與其他喜歡瘋跑、逃學的孩子不同,少年老成,小小年紀已經懂得為家裡分擔生活的負擔,想法設法賺錢。
洛克菲勒在讀小學的時候,家裡非常拮據,連吃飽都成問題,更別提買玩具。
但約翰·洛克菲勒並沒有自哀自怨,怨天尤人,而是想方設法製造玩具。
有一天看見一輛被人丟棄的玩具車,他耐心地把玩具車修好讓同學們玩,然後向每人收取0.5美分的費用,通過這樣的方式,他在一周賺回一輛新的玩具車。
高中畢業的約翰·洛克菲勒,找到了他的第一份工作,做薄記員,並且在短短兩年時間里成為了一名主任薄記員,工資翻了好幾倍。
或許,很多人就會止步於此,慢慢等待高升,安安穩穩地拿著可觀的薪水過完這一生。
然而,洛克菲勒是個不滿足於現狀,有著強大野心之人。
過了三年後,約翰·洛克菲勒與克拉克合夥經營農產品轉售的生意,這是洛克菲勒的第一次創業。
後來,他憑借著自己敏銳的商機洞察力,開始涉及石油產業,他創建了資本額100萬美元的標准石油公司。
隨後壟斷美國百分之九十的煉油業,被人尊稱「石油大王」,成為世界首個億萬富翁。
就像《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書中寫道:「起點對結果有影響,但一定不起決定性作用。
能力、性格、經驗、運氣、抱負、態度和野心等,都會對你的人生和事業可能企及的高度產生重大影響。」
我們無法選擇出生,但可以選擇如何過自己的人生,過去並不等於未來,起點並不能決定你的終點。
我們每個人只要不甘於命運的擺布,也能把拿到的一手爛牌,打成好牌。
02 方法永遠比困難多
約翰·洛克菲勒由一個一無所有的窮小子,變成一位世界赫赫有名的首富,其中遇到的困難和艱辛,也是許多人無法想像的。
但不管遇到多大的危機和挑戰,約翰·洛克菲勒從不輕言放棄,總是尋找解決的辦法。
有一次,有一批來自日本的絲綢布料,經過太平洋時,被風雨淋濕了,變成了五顏六色的廢布。
賣又賣不出去,就地倒掉,根據美國嚴格的環保法律,使得倒掉的垃圾處理費用還要高於這船貨物的價值。
這件事被在酒館喝酒的洛克菲勒聽到了,他找到相關的負責人對他們說:「我可以免費幫你們處理掉這批布料。」
那群人聽了很高興,於是將這批「廢料」送給了洛克菲勒。
第二天,洛克菲勒叫人將這批被沾染的布料製成迷彩服裝、領帶和帽子。
於是乎,原本已經沒用的布料的價值瞬間翻了好幾倍,洛克菲勒幾乎白撿了10萬美元。
就像他說「:我從不依賴於天賜的運氣,但我靠策劃運氣發達。」
方法總比困難多,遇到問題時,不要唉聲嘆氣,要積極對待,總會找到辦法。
當年洛克菲勒創建了標准石油公司後,遇到的一個重大難題,那就是鐵路公司要求提高運輸利潤,導致石油運輸的成本大大增加。
在這樣的情況下,約翰·洛克菲勒並不屈服鐵路公司的擺布,苦思冥想想出一個好辦法,那就是用管道運輸石油。
之後,美國第一次出現經濟大蕭條,有近三分之一的鐵路公司破產,許多行業也全線崩潰,盤股票交易所也不得不停業十天。
然而這一切並沒有影響到洛克菲勒,在這場大蕭條中,他反而吞並了更多石油公司和鐵路公司,帝國的大廈越發牢固。
就如俞敏洪所說:「每個人的生命都需要突破、突破再突破。擋住我們前進的,恰恰是我們自己。」
再遇到困難時,請不要泄氣,也不要輕言放棄,再咬咬牙關,說不定突破口就會在不遠處。
03 勤儉節約,是發家致富的法寶
家境的貧寒,讓約翰·洛克菲勒從小就養成了節約的好習慣,從來不亂花一分錢。
當別的小夥伴,把得來的零花錢用於買玩具,買零食,他卻一分一分地存下來。
長大後,約翰·洛克菲勒盡管後來成為了千億富翁,他依然保持著勤儉節約的好慣。
有一天,他陪朋友到一家餐廳去吃飯,看到一個年輕的乞丐拉著小提琴,朝行人乞討。
洛克菲勒被那些美妙的聲音吸引住了,他就心生憐憫,打算掏給那乞丐一張紙幣。
可一不小心,他將一美元的硬幣帶了出來,那個硬幣就很快滾落到乞丐身後的排水溝里。
洛克菲勒走過去,不顧臟臭,俯身將那個硬幣撿起來,然後仔細擦去上面的泥污,再小心地放進口袋裡。
那個乞丐詫異地問:「先生,如果我像你那麼有錢的話,根本不會去在乎那一元錢的。」
洛克菲勒若有所思地說:「也許,這就是你至今仍在乞討的原因吧。」
⼀枚⼀元硬幣,看起來微不⾜道,也許許多人也不會把它放在心裡,更不會當回事。
然而,你對待一枚硬幣的態度,就反映了你對待金錢的態度,你越是珍惜錢財,越能積累財富,反之,你也存不下錢。
約翰·洛克菲勒不僅要求自己勤儉節約,對子女更是如此。
約翰·洛克菲勒有4個孩子,3個女兒,1個兒子,在4個孩子長大成人之前,他們從沒去過父親的辦公室和煉油廠,他們也不知道父親是赫赫有名的富人。
他的小兒子,也是後來家族的唯一繼承人小約翰,在8歲之前基本上都沒有穿過新衣服,穿的都是姐姐們穿剩下的裙子。
在孩子童年時代,洛克菲洛給4個孩子只買了1輛自行車,同時讓孩子們通過家務勞動來獲取錢,讓幾個孩子意識到錢來之不易。
洛克菲勒曾對兒子約翰說:「在你和你的姐姐們年幼的時候,我就不會刻意告訴你們我是個有錢人,而是幫助你們樹立節儉、個人奮斗的價值觀。」
在他的影響下,洛克菲勒家族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詛咒,至今已經延續了150多年的輝煌歷史。
有句話說得好:「節約是幸福之本,浪費是貧困之源。」
勤儉節約不僅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一個人發家致富之寶,值得每個人養成這種良好的習慣。
04 達則兼濟天下
約翰·洛克菲勒不僅僅是世界聞名的資本家,更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慈善家。
從十九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約翰·洛克菲勒每年的捐款都超過100萬美元。
美國的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也是他投資建立的,他贊助的醫療教育和公共衛生是全球性的,中國也受益良多。
北京協和醫學院就是洛克菲勒慈善王國最大的海外項目,如今成為清華大學的醫學部,這所大學為中國培養了一代又一代高醫學人才。
他建立的洛克菲勒基金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機構,主導了遍及六大洲62個國家的鉤蟲病,瘧疾,傷寒的防治工作。
洛克菲勒基金會甚至還是青黴素的發明者弗萊明的資助人,而這個人可是在小兒麻痹、流行性腦膜炎、梅毒和黃熱病的研究上都取得過突破性的成果。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億萬富翁,約翰·洛克菲勒用自己的聰明智慧獲取了大量的財富,同時,也盡自己的力量為世界做出了不俗的貢獻,努力回報社會。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或許也正是因為洛克菲勒家族一直延續祖輩父輩做慈善事業的習慣,整個家族並沒有走向衰敗,反而越來越發展壯大。
今日的紐約街頭,隨處可以看到洛克菲勒家族的輝煌:摩根大通銀行、聯合國總部大樓、洛克菲勒中心、洛克菲勒基金會、現代藝術博物館,以及在生命科學領域位居世界前列的洛克菲勒大學。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你只管善良,上天一定會給你想不到的驚喜。
05
《了凡四訓》里說:「命自我立,福自我求。」
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也沒人替你堅強,你想要的,都得自己去努力,自己去爭取。
人這一生,自己就是最大的靠山,依靠自己,是唯一的出路。
願我們能像約翰·洛克菲勒一樣,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在有能力的時候,也發光發熱,為美麗的世界做貢獻。
D. 大富翁石油大王
1、美國19世紀的三大富翁之一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一次用餐時,和一個拉小提琴的乞丐相遇.洛克菲勒用珍惜每一毛錢的自身行動,感悟了這個有音樂天賦的乞討者,使其通過努力成了一名職業小提琴家.
2、因為那是有啟發意義的一枚硬幣.
3、洛克菲勒給他的那枚硬幣,時時在激勵他努力奮斗,常常在提醒他生活節儉
4、那一毛錢告訴我們:財富可能就在我們的身邊,就在我們自己身上.但如果你不懂得在平凡的生活中去發現它,挖掘它,那麼你有可能一輩子都是個窮人.
正是那一毛錢,使一個乞丐變成了一個小提琴家,變成了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所以說:乞丐的一毛錢是「最有價值的硬幣」!
E.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成長、致富故事
「如果把我剝得一文不名丟在沙漠的中,只要一行駝隊經過,我就可以重建整個王朝!」這是克菲勒一向對自己創業賺錢的本領充滿自信的名言。
洛克菲勒出生在貧民窟,他和很多出生在貧民窟的孩子一樣喜歡爭強好勝、喜歡逃學。但與眾不同的是,洛克菲勒從小就有一種致富的野心和發現財富的非凡眼光。
他小時候全家一直過著不安定的日子,一次又一次被迫搬遷,歷盡艱辛橫跨紐約州的南部。可他們卻有一種步步上升的良好感覺,鎮子一個比一個大,一個比一個繁華,也一個比一個更給人以希望。
1854年,15歲的洛克菲勒來到克利夫蘭的中心中學讀書,這是克利夫蘭最好的一所中學。據他的同學後來回憶說:「他是個用功的學生,嚴肅認真、沉默寡言,從來不大聲說話,也不喜歡打打鬧鬧。」
不管有多孤僻,洛克菲勒一直有他自己的朋友圈子。他有個好朋友,名叫馬克·漢納,(就是鐵路、礦業和銀行三方面的大實業家,當上了美國參議員,並作為競選總統的後台老闆,在政界為洛克菲勒行將解散的美孚石油托拉斯進行斡旋。)兩人後來都是影響美國歷史的大人物,在全班幾十個同學中能結為知己,不能說出於偶然。美國歷史學家們承認,他們兩人的天賦都與眾不同,一定是受了對方的吸引,才走到一起的。
表面木訥的洛克菲勒,其內心的精明遠遠超過了他的同齡人。漢納是個饒舌的小傢伙,通常是他說個不停,而洛克菲勒則是他忠實的聽眾。漢納口才不錯,關於賺錢的許多想法也和洛克菲勒不謀而合,只是漢納善於表達,而洛克菲勒習慣沉默罷了。
有一次,漢納問他:「約翰,你打算今後掙多少錢?」
「10萬美元。」洛克菲勒不假思索地說。
漢納嚇了一跳,因為他的目標只是5萬美元,而洛克菲勒整整是他的兩倍。當時的美國,擁有1萬美元已經稱得上是富人了,可以買下幾座小型工廠和500英畝以上的土地。而在克利夫蘭,擁有5萬美元資產的富豪屈指可數。洛克菲勒開口就是10萬美元,瞧他輕描淡寫的模樣,彷彿10萬美元只是一個小小的開端。
在那時洛克菲勒的心目中,他已將自己的財富定在很高的位置上了。
下面請欣賞洛克菲勒幾則賺錢的小故事:
賺錢小故事1:在街上撿來玩具車修好出租,賺回一台嶄新的玩具車
在他還是孩童的時候,他就有一雙發現財富的眼光了。他在街上撿來一輛玩具車修好,把它修好之後讓同學們玩,然後向每人收取0.5美分。在一個星期之內,他竟然賺回一輛新的玩具車。
洛克菲勒的老師深感惋惜地對他說:「如果你出生在富人的家庭,你會成為一個出色的商人。但是,這對你來說已是不可能的了,你能成為街頭商販就不錯了。」
洛克菲勒中學畢業後,正如他的老師所說,他真的成了一名小商販。他賣過電池、小五金、檸檬水,每一樣都經營得得心應手。與貧民窟的同齡人相比,他已經可以算是出人頭地了。
但老師的預言也不全對,洛克菲勒從一批絲綢起家,從小商販一躍而成為商人。
賺錢小故事2:白撿1噸絲綢,一夜賺到10萬美元
有一批絲綢來自日本,數量足有1噸之多,因為在輪船運輸當中遭遇風暴,這些絲綢被染料浸染了。如何處理這些被浸染的絲綢,成了日本人非常頭痛的事情。他們想賣掉,卻無人問津;想運出港口扔了,又怕被環境部門處罰。於是,日本人打算在回程的路上把絲綢拋到大海里。
港口有一個地下酒吧,洛克菲勒經常到那裡喝酒。那天,洛克菲勒喝醉了。當他步履蹣跚地走過幾位日本海員身邊時,海員們正在與酒吧的服務員說那些令人討厭的絲綢。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他感到機會來了。
第二天,洛克菲勒來到輪船上,用手指著停在港口的一輛卡車對船長說:「我可以幫你們把這些沒用的絲綢處理掉。」結果,他沒花任何代價便擁有了這些被染料浸過的絲綢。然後,他用這些絲綢製成迷彩服裝、迷彩領帶和迷彩帽子。幾乎在一夜之間,他擁有了10萬美元的財富。
賺錢小故事3:當一次「冤大頭」,狂賺2490萬美元
有一天,洛克菲勒在郊外看上了一塊地。他找到地皮的主人,說他願花10萬美元買下來。地皮的主人拿到10萬美元後,心裡還在嘲笑他:「這樣偏僻的地段,只有傻子才會出這么高的價錢!」
令人料想不到的是,一年後,市政府宣布在郊外建環城公路,洛克菲勒的地皮升值了150倍。城裡的一位富豪找到他,願意出2000萬美元購買他的地皮,富豪想在這里建造別墅群。但是,洛克菲勒沒有賣出他的地皮,他笑著告訴富豪:「我還想等等,因為我覺得這塊地應該增值得更多。」
果然不出洛克菲勒所料,3年後,那塊地賣了2500萬美元。
洛克菲勒的同行們很想知道當初他是如何獲得那些信息的,他們甚至懷疑他和市政府的官員有來往。但結果令人很失望,洛克菲勒沒有一位在市政府任職的朋友。
賺錢小故事4:臨死前玩一把幽默,賺了10萬美元
洛克菲勒活了77歲,臨死前,他讓秘書在報紙上發布了一條消息,說他即將去天堂,願意給失去親人的人帶口信,每人收費100美元。這一看似荒唐的消息,引起了無數人的好奇心,結果他賺了10萬美元。如果他能在病床上多堅持幾天,賺得還會更多。
賺錢小故事5:一張遺囑,賺一個美人攜5萬美元與他同穴長眠
他的遺囑也十分特別,他讓秘書登了一則廣告,說他是一位紳士,願意和一位有教養的女士同卧一個墓穴。結果,一位貴婦人願意出資5萬美元和他一起長眠。
財富點評:由於野心和自信,在洛克菲勒的心目中,他從小將自己的財富定在很高的位置上。最終,他也獲得了比別人高億萬倍的成就。不管我們目前的狀況怎樣,不論我們的能力強弱,我們先要給自己一個高要求,這樣才有可能成就大事業,要是連想都不敢想,那就根本沒有希望了。洛克菲勒的發跡和致富,在許多人的眼中一直是個謎。他那別具匠心的碑文,也許概括了他不斷在平凡中發生奇跡的傳奇一生————我們身邊並不缺少財富,而是缺少發現財富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