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周恩來向全世界宣布:中國實現了石油自給
發現大慶油田嘛,初期中國還是石油輸出國呢,中美建交也是有能源合作背景的,那時候重要產油國都在蘇聯的控制下。 1963年12月4日,新華社播發《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新聞公報》,首次向世界宣告:「我國需要的石油,過去大部分依靠進口,現在已經可以基本自給了。」中國石油工業徹底甩掉了「貧油」的帽子,中國人民使用「洋油」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Ⅱ 人類大規模利用石油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從1859年開始。
1859年,美國人德雷克在賓夕法尼亞州鑽成第一口具有現代意義的油井——德雷克井,標志著近代石油工業的開始。
最初的石油工業發展可以分為兩個時期,一個為煤油時期。一個為汽油時期(動力時期)。煤油時期大約是1860~1900年,這一時期煤的主要用途是照明和民用燃料。19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石油工業從勘探、開采、煉制加工、儲運到銷售。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並迅速發展起來。
(2)什麼時間石油已經全部自給擴展閱讀:
19世紀石油工業的發展緩慢,提煉的石油主要是用來作為油燈的燃料。20世紀初隨著內燃機的發明情況驟變,迄今為止石油是最重要的內燃機燃料。尤其在美國在德克薩斯州、俄克拉何馬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的油田發現導致「淘金熱」一般的形勢。
1910年在加拿大(尤其是在艾伯塔)、荷屬東印度、波斯、秘魯、委內瑞拉和墨西哥發現了新的油田。這些油田全部被工業化開發。
Ⅲ 實現石油自給時間是什麼時候
未知中……
首先,中國對能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且中國的探明石油儲量位居第12位(據BP2004年整理的數據),盡管這幾年中國國內的探明儲量有所上升,但發現的較大型油氣田還是少之甚少。但慶幸的是,四大石油公司開始走出國門,與海外的石油儲量大國開始了石油探勘、開采及煉制的合作之旅,對國內的石油可謂是解燃眉之急。
但若想實現石油自給的時間一直是未知數,只能通過縮減石油消耗量或石油能源替代品。
Ⅳ 我國實現石油全部自給是在
樓主說的歷史了吧
1963年12月4日,新華社播發《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新聞公報》,首次向世界宣告:「我國需要的石油,過去大部分依靠進口,現在已經可以基本自給了。」中國石油工業徹底甩掉了「貧油」的帽子,中國人民使用「洋油」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不過我國現在石油進口量佔到消費量的40%多了
自給的時代也一去不復返了
Ⅳ 我國發現那個油田之後石油實現自給自足
你沒聽說過成品油進口么? 每年要進口,還怎麼能說自給自足呢
廣東口岸1至4月成品油進口量同比下降14.5%
2009年05月26日10:23
廣東口岸1-4月累計進口成品油432.3萬噸,同比下降14.5%;進口平均價格為333.4美元/噸,同比下降49.4%。
海關總署網站5月25日消息,據海關統計,廣東口岸1-4月累計進口成品油432.3萬噸,比08年同期(下同)下降14.5%,價值14.4億美元,下降56.7%;進口平均價格為333.4美元/噸,下跌49.4%。其進口的主要特點如下:
一、進口量相對穩定,價格處於低位。09年以來,廣東口岸成品油的進口量小幅下降,但各月進口量相對穩定,在94-117萬噸之間。月度進口均價則繼續處於低位。
二、保稅倉庫進出境貨物取代一般貿易成為最大進口方式。2009年1-4月,廣東口岸以保稅倉庫進出境貨物方式進口成品油243.3萬噸,快速增長25.9%,占同期廣東口岸成品油進口總量的56.3%,超越一般貿易方式成為進口最大貿易方式;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184萬噸,下降40.7%,佔42.6%。
三、東盟、韓國和日本為主要進口來源地。2009年1-4月,廣東口岸自東盟進口成品油198.5萬噸,增長16.5%;自韓國和日本分別進口63.9萬噸和47.8萬噸,分別下降6.9%和32.1%,上述三者進口合計占同期廣東口岸成品油進口總量的71.8%。
四、國有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為進口主力軍。2009年1-4月,廣東口岸國有企業進口成品油192.6萬噸,下降24.7%,占同期廣東口岸成品油進口總量的44.6%;外商投資企業進口成品油148萬噸,增長21%,佔34.2%。
五、主要進口品種為5-7號燃料油,其他柴油及其他燃料油、航空煤油進口量大幅增加。2009年1-4月,廣東口岸進口5-7號燃料油216.7萬噸,下降18.1%,占同期成品油進口總量的50.1%。同期,分別進口其他柴油及其他燃料油、航空煤油65.2萬噸、63.3萬噸,分別增長80.6%和17.3%。
2009年1-4月廣東口岸成品油進口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消費稅的提高導致成品油進口成本增加;二是國內成品油產能擴。隨著2008年下半年新投產煉油能力的逐步釋放以及2009年新增產能相繼投產,國內成品油產能增幅將遠遠高於需求增幅。
值得關注的是,由於歐佩克減少原油產量效果顯現,油價已經止跌回升,5月9日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為58.14美元/桶,相比於前期的低於40美元/桶增長了50%左右。而中國5月8日試行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指出,「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汽、柴油價格」。而業界專家普遍認為,只是在「有控制地間接與國際市場接軌」上詮釋了「量化」的操作,但還不具有完全意義上的市場化價格機制。因此建議有關部門進一步採取應對措施:一是積極跟蹤關注成品油價格管理辦法的實施效果,將辦法不斷完善、細化明確,打破壟斷,使油價進一步與國際接軌;二是在油價低迷時,抓住時機進口成品油,加強戰略性成品油儲備,保證國內供給防止油價大幅波動;三是振興石化產業,通過補貼和銀行優惠貸款等方式鼓勵石化企業走出去,鼓勵海外並購,通過並購做大做強,確保中國成品油供給,積極維護國內市場穩定。
(劉瑞鑫編輯)
Ⅵ 中國什麼時候實現石油自給的
解放後一段時間,至少應該是開放以前,因為開放後經濟發展了以後對石油的需求是非常大的~
Ⅶ 中國在那一年實現石油自給
1963年12月,周恩來總理在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庄嚴宣布:「我國需要的石油,現在可以基本自給了。」
新中國成立前,我國石油工業的基礎十分薄弱,僅有甘肅玉門老君廟、新疆獨山子、陝西延長等幾個小規模油田,年產不足12萬噸,國內消費的石油基本上依靠進口。
新中國成立後,先後開發建設了新疆克拉瑪依油田和青海冷湖油田及四川油、氣田,擴大了玉門油田,初步形成了玉門、新疆、青海、四川4個石油、天然氣生產基地,在東北、華北、西南等幾個大盆地進行的區域勘探取得新的進展。
(7)什麼時間石油已經全部自給擴展閱讀:
1959年全國原油產量達到373萬噸,主要石油產品自給率達到40.6%。但遠遠不能滿足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60年代初,我國面臨著來自國內外的嚴重困難和巨大壓力,大慶石油會戰就是在這個時期打響的。
經過3年多的奮戰,到1963年,我國高速度、高水平地探明和建設了大慶油田,形成了年產600萬噸原油的生產能力,對實現石油產品基本自給起到了決定性作用。1964年1月21日,石油工業部黨組向中共中央報告,提出要在天津以南、東營以北的沿海地帶,組織華北石油會戰。
到1965年,在山東建成的勝利油田、在天津建成的大港油田都開始出油。華北石油會戰打開了渤海灣地區的勘探局面,在中國東部又開辟了一個新的石油生產基地。
經過大慶石油會戰和華北石油會戰,到1965年底,中國原油產量達到1131萬噸,實現了國內消費原油和石油產品的全部自給,實現了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飛躍。
人民網-新中國崢嶸歲月|1963年:石油基本自給
Ⅷ 地球上的石油常年被開采,什麼時候會被開采完呢
地球上的石油常年被開采,什麼時候會被開采完呢?五十年後被采完。石油,我們確信朋友們並不陌生,它被稱為「黑金」,被稱為「工業血」,是最寶貴的自然財富,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人類進入工業時代後,科學技術可能會有今天的成就,其中大部分是石油。石油是人類科技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目前,工業機械製造的許多高科技產品仍主要依賴石油.如果石油不枯竭,對人類的科技發展將是一個巨大的打擊,那麼石油還能枯竭嗎?什麼時候能量消失。
要明白石油不會枯竭,就必須弄清楚開發石油的邏輯是什麼。石油本質上是生物鹼、環烷、芳烴等的混合物。此外,從事石油形成的科學界的態度也不完全一致,有兩種假設:一種是生物石油理論,另一個是石油,而不是生物,這是更相關的。石油經歷了陸上石油開采、近海石油開采、近海石油開采和深海石油開采。現在,該技術已經在低於水位3000米的深度開採油田,但我們要提醒的是,這一深度還不足以容納太平洋的平均水深(4000米),所以只要利潤充足,未來就有很大的潛力!受油價高企的影響,石油、石油、沙子和頁岩油進入了一系列採掘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