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黑石油由什麼組成的
擴展閱讀
小米新風系統成本多少 2025-08-04 16:07:59
戰意中如何資源運輸 2025-08-04 16:01:28

黑石油由什麼組成的

發布時間: 2023-01-08 12:06:55

㈠ 石油是由什麼組成的

古代動、植物的遺體,由於地殼的運動被壓在地層深處,在缺氧、高溫和高壓的條件下,逐漸變成石油。經過勘探、開采未經煉制前的石油叫做原油。在常溫下,原油大都呈流體或半流體狀態,顏色多是黑色或深棕色,少數為暗綠色、赤褐或黃色,並且有特殊的氣味。原油經過煉制後的成品叫做石油產品。 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由碳和氫兩種元素(約占組成石油的元素的96%~99%)組成的碳氫化合物。碳氫化合物簡稱烴,它是石油加工和利用的主要對象。石油中還含有硫、氮、氧等元素,其含量約佔1%~3%,它們與碳、氫形成的硫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和膠質、瀝青質等非烴化合物的含量常達10%~20%,這些非烴類化合物大都對原油加工和產品質量帶來不利影響,在煉制過程中應盡可能將它們除去。此外,石油中還含有微量的氯、碘、砷、磷、鉀、鈉、鐵、鎳等元素,它們也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雖對石油產品的影響不大,但其中的砷會使鉑重整的催化劑中毒(使催化劑喪失活性),鐵、鎳、釩會使催化裂化的催化劑中毒,故在這類加工時,對原料要有所選擇或進行預處理。 石油中的烴類按其結構不同,大體上可分為烷烴、環烷烴、芳香烴和不飽和烴等類。不同烴類對各種石油產品性質的影響各不相同。

㈡ 石油主要成分是什麼

石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質(這是其主要成分)、膠質(一種粘性的半固體物質)、瀝青質(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體物質)、碳質。石油是由碳氫化合物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質液體。

元素組成

石油主要是碳氫化合物。

石油的分子結構

它由不同的碳氫化合物混合組成,組成石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83% ~ 87%)、氫(11% ~ 14%),其餘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屬元素(鎳、釩、鐵、銻等)。由碳和氫化合形成的烴類構成石油的主要組成部分,約佔95% ~ 99%,各種烴類按其結構分為:烷烴、環烷烴、芳香烴。

㈢ 原油的組成成分是什麼

原油即石油,也稱「黑色金子」,習慣上稱必要從油井中鐵礦出來未加工的石油為原油,它是一種由各種烴類構成的黑褐色或暗綠色粘稠液態或半固態的可燃物質。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它由有所不同的碳氫化合物混合構成,其主要構成成分是烷烴,此外石油中還含硫、氧、氮、磷、釩等元素。可水溶液多種有機溶劑,不水溶液水,但可與水構成乳狀液。按密度范圍分成輕質原油、中質原油和重質原油。

㈣ 石油的組成元素有那些

石油的組成元素:碳、氫、硫、氮、氧、鎳、釩、鐵、銻、氯、碘、砷、磷、鎳、釩、鐵、鉀等。

石油主要是碳氫化合物。它由不同的碳氫化合物混合組成,組成石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83% ~ 87%)、氫(11% ~ 14%),其餘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屬元素(鎳、釩、鐵、銻等)。

由碳和氫化合形成的烴類構成石油的主要組成部分,約佔95% ~ 99%,各種烴類按其結構分為:烷烴、環烷烴、芳香烴。 此外,石油中所含微量的氯、碘、砷、磷、鎳、釩、鐵、鉀等元素,也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4)黑石油由什麼組成的擴展閱讀

石油的性質

具有代表性的大慶石油屬低硫石蠟基石油,已開采酌石油以低硫石蠟基居多。這種石油,硫含量低,含蠟量高,凝點高,能生產出優質的煤油、柴油、溶劑油、潤滑油及商品石蠟,直餾汽油的感鉛性好。

有的石油硫含量高,膠質含量高,屬含硫石蠟基。其直餾汽油餾分產率高,感鉛性也好。柴油餾分的十六烷值高,閃點高,硫含量高,酸度大,經精製後可生產輕柴油與專用柴油。潤滑油餾分中,有一部分組分的粘度指數在90以上,是生產內燃機油的良好的原料。

有的石油硫含量低,含蠟量較高,屬低硫環烷一中間基。其汽油餾分感鉛性好,且也富含環烷烴與芳香烴,故也是催化重整的良好原料。柴油餾分的凝點及硫含量均較低,酸度較大,產品需鹼洗。減壓渣油經氧化後可生產石油建築瀝青。

另有些低凝石油硫含量低、含蠟量也低,屬低硫中間基。適於生產一些特殊性能的低凝產品,同時還可提取環烷酸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

㈤ 石油是由什麼組成的

經過分析,石油主要是由碳和氫構成。其中碳佔84%~87%左右,氫佔12%~14%左右。餘下的百分之一是極微量的硫、氧、氮等元素。碳和氫可以形成多種化合物,按它們的原子數從少到多排列,有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癸烷、十一烷、十二烷等等。石油就是由這些化合物組成的。

組成石油的化合物復雜,它們含有相對分子質量從幾十到幾千的各種烷烴、環烷烴和芳香烴。除烴類之外,石油中還含有數量不等的非烴類化合物,主要是含硫、含氮、含氧的化合物以及一些膠狀瀝青質。石油的大部分是液態烴,同時在液態烴里溶有氣態烴和固態烴。

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

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

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石油的性質因產地而異,密度為0.8-1.0g/cm3,粘度范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30℃~-60℃),沸點范圍為常溫到500攝氏度以上,可溶於多種有機溶劑,不溶於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不過不同油田的石油成分和外貌可以區分很大。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在2012年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之一。

㈥ 石油是由什麼物質組成的

您好
石油主要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由碳、氫、氧等3種元素組成

㈦ 石油的組成

石油的主要組成成分是碳和氫。

石油指的是液態、固態以及氣態的烴類混合物,是具有天然的產狀,又可以分為天然氣、天然氣液、原油以及天然焦油等形式,但習慣上仍然會將石油作為原油的定義使用。石油是一種深褐色且黏稠的液體,被稱之為「工業的血液」。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是有石油儲存的,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芳香烴、環烷烴的一種混合物,也是地質勘探的主要對象之一。

石油的顏色較為豐富,我們看到的石油大部分顏色都是黑色的,其實還是有的別顏色,有深紅、褐紅、金黃、墨綠,至透明,石油的顏色是根據它本身所含的瀝青質以及膠質的含量來決定的,含量越高則顏色越深。

㈧ 石油為什麼被稱為"黑金",石油什麼顏色

黑金最早形容石油,體現了石油的價值。後來演變成非法收入的意思。
石油又稱原油,是從地下深處開採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體。最早提出"石油"一詞的是公元977年中國北宋 編著的《太平廣記》。正式命名為"石油"是根據中國北宋傑出的科學家沈括(公元1031-1095)在所著《夢溪筆談》中根據這種油《生於水際砂石,與泉水相雜,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詞出現之前,國外稱石油為"魔鬼的汗珠"、"發光的水"等,中國稱"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兩種說法:①無機論 即石油是在基性岩漿中形成的;②有機論 即各種有機物如動物、植物、特別是低等的動植物像藻類、細菌、蚌殼、魚類等死後埋藏在不斷下沉缺氧的海灣、瀉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經過許多物理化學作用,最後逐漸形成為石油。

原油的顏色非常豐富紅、金黃、墨綠、黑、褐紅、甚至透明;原油的顏色是它本身所含膠質、瀝青質的含量,含的越高顏色越深。原油的顏色越淺其油質越好!透明的原油可直接加在汽車油箱中代替汽油!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質(這是其主要成分)、膠質(一種粘性的半固體物質)、瀝青質(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體物質)、碳質(一種非碳氫化合物)。

石油由碳氫化合物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質液體!天然氣是以氣態的碳氫化合物為主的各種氣體組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無色的易燃性混合氣體。
石油的性質因產地而異,密度為0.8-1.0 g/cm3,粘度范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30-60°C),沸點范圍為常溫到500°C以上,可容於多種有機溶劑,不溶於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 組成石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83%-87%)、氫(11%-14%),其餘為硫(0.06%-0.8%)、氮(0.02%-1.7%)、氧(0.08%-1.82%)及微量金屬元素(鎳、釩、鐵等)。由碳和氫化合形成的烴類構成石油的主要組成部分,約佔95%-99%。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對石油產品有害, 在石油加工中應盡量除去。不同產地的石油中,各種烴類的結構和所佔比例相差很大,但主要屬於烷烴、環烷烴、芳香烴3類。通常以烷烴為主的石油稱為石蠟基石油;以環烷烴、芳香烴為主的稱環烴基石油;介於二者之間的稱中間基石油。我國主要原油的特點是含蠟較多,凝固點高,硫含量低,鎳、氮含量中等,釩含量極少。除個別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餾分較少,渣油佔三分之一。組成不同類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別,產品的性能也不同,應當物盡其用。大慶原油的主要特點是含蠟量高,凝點高,硫含量低,屬低硫石蠟基原油。

從尋找石油到利用石油,大致要經過4個主要環節,即尋找、開采、輸送和加工,這4個環節一般又分別稱為"石油勘探"、"油田開發"、"油氣集輸"和"石油煉制"。下面就這四個環節來追溯一下石油工業的發展歷史。

"石油勘探"有許多方法,但地下是否有油,最終要靠鑽井來證實。一個國家在鑽井技術上的進步程度,往往反映了這個國家石油工業的發展狀況,因此,有的國家競相宣布本國鑽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以表示他們在石油工業發展上邁出了最早的一步。

"油田開發"指的是用鑽井的辦法證實了油氣的分布范圍,並且有井可以投入生產而形成一定生產規模。從這個意義上說,1821年四川富順縣自流井氣田的開發是世界上最早的天然氣田。

"油氣集輸"技術也隨著油氣的開發應運而生,公元1875年左右,自流井氣田採用當地盛產的竹子為原料,去節打通,外用麻布纏繞塗以桐油,連接成我們現在稱呼的"輸氣管道",總長二、三百里,在當時的自流井地區,綿延交織的管線翻越丘陵,穿過溝澗,形成輸氣網路,使天然氣的應用從井的附近延伸到遠距離的鹽灶,推動了氣田的開發,使當時的天然氣達到年產七千多萬立方米。

至於"石油煉制",起始的年代還要更早一些,北魏時所著的《水經注》,成書年代大約是公元512-518年,書中介紹了從石油中提煉潤滑油的情況。英國科學家約瑟在有關論文中指出:"在公元十世紀,中國就已經有石油而且大量使用。由此可見,在這以前中國人就對石油進行蒸餾加工了"。說明早在公元六世紀我國就萌發了石油煉制工藝。

㈨ 石油是由什麼材料組成的

石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質(這是其主要成分)、膠質(一種粘性的半固體物質)、瀝青質(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體物質)、碳質。嚴格地說,石油以氫與碳構成的烴類為主要成分。分子量最小的4種烴,全都是煤氣。

它由不同的碳氫化合物混合組成,組成石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氫,其餘為硫、氮、氧及微量金屬元素(鎳、釩、鐵、銻等)。一般天然石油不含烯烴而二次加工產物中常含有數量不等的烯烴和炔烴。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對石油產品有害,在石油加工中應盡量除去 。

(9)黑石油由什麼組成的擴展閱讀

原油的顏色非常豐富,有甚紅、金黃、墨綠、黑、褐紅、至透明;原油的顏色是它本身所含膠質、瀝青質的含量決定的,含的越高顏色越深。

我國重慶黃瓜山和華北大港油田有的井產無色石油,克拉瑪依石油呈褐至黑色,大慶、勝利、玉門石油均為黑色。

無色石油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原蘇聯巴庫、羅馬尼亞和印尼的蘇門答臘均有產出。

石油沿著工藝順序流經各裝置,在不同的溫度、壓力、流量、時間條件下,分解為不同餾分,完成產品生產的各個階段。

一套裝置可同時生產幾種不同的產品,而同一產品又可以由不同的裝置來生產,產品品種多。因此,為了充分利用資源,在管理上需採用先進的組織管理方法,恰當安排不同裝置的生產。

㈩ 石油是什麼組成的

石油和煤炭一樣,屬於化石燃料,它是古代海洋和湖泊中的生物殘骸經過漫長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化學過程後形成的一種可燃粘稠液體。石油在全球的分布並不均勻, 75%的石油資源都集中在東半球。石油並不是一種純物質,它是各種烷烴、芳香烴、環烷烴的混合物。石油主要由碳和氫組成,碳和氫的含量佔95%~99%,其次為硫、氮和氧等元素,還含有微量的金屬元素(如鎳、釩、鐵等)。石油中含有2000多種化合物,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由碳、氫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即通常稱為烴類的化合物,如鏈烷烴、環烷烴、芳香烴,這是石油的主要成分。另一類是含氧、氮、硫的非烴化合物,如含氧的酚、酮和含氮的卟啉等。 石油的顏色變化萬千,有紅色、金黃色、墨綠色、黑色、棕紅色,甚至有的石油還是透明的。石油的顏色深淺和其中非烴類物質的含量有關,含量高的顏色深,通常原油的顏色越淺,質量越好。石油由淺到深分別有白色、淡黃色、褐色、黑綠色和黑色,但常見到的石油一般都呈黑色。石油的物理性質還包括密度、黏度、凝點(凝固溫度)以及在熒光燈下發出顏色各異的熒光等。它們都與石油的化學成分和含量有關。例如,石油的凝點便與蠟的含量有關,蠟含量高,凝點就高,反之,凝點就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