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每年能泄漏多少噸
擴展閱讀
深圳燙染費用一般多少 2025-08-04 17:45:07
大豆價格什麼時候能下來 2025-08-04 17:15:32

石油每年能泄漏多少噸

發布時間: 2023-01-08 09:28:42

㈠ 世界各地近五年之內全部的石油泄漏事件有哪些

2002年11月,賴比瑞亞籍油輪「威望」號在西班牙西北部海域解體沉沒,至少6.3萬噸重油泄漏。法國、西班牙及葡萄牙共計數千公裏海岸受污染,數萬只海鳥死亡。
2007年11月,裝載4700噸重油的俄羅斯油輪「伏爾加石油139」號在刻赤海峽遭遇狂風,解體沉沒,3000多噸重油泄漏,致出事海域遭嚴重污
1999年油輪漏油事故 道達爾集團被判賠2億歐元
2000年7月,巴西石油公司的400萬公升的原油泄漏到伊瓜蘇河的一條支流內
2001年3月31日丹麥沿海漏油事故危及大量海鳥
2002年11月18日油輪泄漏污染蔓延 西班牙西北海岸受威脅

㈡ 油田當中最大的滲透率有多少達西

油田當中最大的滲透率有多少達西
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年產油氣當量突破6000萬噸高點,創下我國油田年產量新紀錄。作為過去低壓、低滲透、低豐度的「三低」老油田,長慶油田通過技術創新化解難題,不斷突破地質勘探理論和技術,同時實現科學管理,在近年來煥發出新風貌。
12月27日10時,中國石油長慶油田生產指揮中心的大屏幕顯示:今年以來,生產原油2451.8萬噸、生產天然氣445.31億立方米,年產油氣當量突破6000萬噸高點,達到6000.08萬噸,創下我國油田年產量新紀錄。
已經有50年開采歷史的長慶油田可謂「大器晚成」。從1970年油田成立到上世紀末,長慶油田產量長期在百十萬噸徘徊。然而,這個老油田進入新世紀後卻煥發了新風貌——2012年,成為我國第一大油氣田,目前已累計貢獻油氣當量超過7.6億噸;作為我國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基地,長慶油田肩負著50多個大中城市供氣任務,自1997年正式向外供氣以來,已累計生產天然氣4686億立方米,相當於替代了5.62億噸標煤、減少碳排放物15.29億噸。
技術創新顯身手
化解低壓、低滲透、低豐度難題
2000年,長慶油田的油氣產量首次突破500萬噸。此後,長慶油田的產量連續20年一路攀升——2003年突破1000萬噸,2007年突破2000萬噸,2009年突破3000萬噸,2011年突破4000萬噸,2013年突破5000萬噸。今年突破6000萬噸高點,躍上中國單個油田產量的歷史新高度。
這樣一個老油田,為啥能創下年產油氣當量6000萬噸的奇跡?
「過去,長慶油田一直發展不起來,主要原因在於其地質資源稟賦不好,蘊藏的油氣資源以低壓、低滲透、低豐度的『三低』資源為主。」長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高春寧逐一解釋道:
「低壓」——油藏的壓力系數大於1,油井才會有自然產能,而長慶油田儲層的壓力系數只有0.6—0.9,是常規油田的1/3—1/2,即使採取人工加壓,凈產量遞減速度也很快;
「低滲透」——國際上把滲透率小於50個毫達西的油田稱為低滲透油田,而長慶油田70%的儲層滲透率小於1個毫達西,「家裡用的磨刀石,5秒鍾水就可以滲入,而把水滴在長慶油田儲層岩心上,1分20秒才能滲完,從比磨刀石還要緻密的岩石中擠出油,難度可想而知」;
「低豐度」——常規油田儲層一般為幾十米甚至數百米,而長慶油田儲層厚度一般為10米以下,導致單井產量非常低,要想上產,就只有多打井。
國內外沒有先例,無現成經驗可循。對長慶油田來說,無論是生存還是發展,首先要解決「三低」問題,而最有力的方法就是創新。
優化射孔工藝、油層壓裂改造、油田注水開發、油田動態監測、注水油藏研究、採油工藝、油氣集輸工藝、叢式鑽井……通過研發8項配套技術,推進提高單井產能、穩產及提高採收率、提高整體開發效益三大系列技術,安塞油田全面解決了從地面到地下、從鑽井到採油、從投入到產出等效益開發問題,不僅形成了年產300萬噸的產量,還創造了中國石油歷史上第一個被正式命名的開發模式——安塞模式。
像這樣的創新之舉還有很多:不斷創新壓裂技術,解決低滲透難題。如今,長慶油田的體積壓裂工程技術指標可以比肩國際先進水平,單井最大入地液量7萬立方米,入地砂量1.2萬噸,單井改造段數48段248簇,4項指標均創下國內最高紀錄;低滲透開發極限也從10個毫達西降到1個毫達西、0.5個毫達西;自主研發形成的DMS可溶球座壓裂工具、EM30滑溜水壓裂液,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比國外同類產品費用低50%—60%,成為中國石油的技術利器。
有高精尖技術的「加持」,長慶的油田一個個再現活力了。曾經試采5年、單井日均產量僅0.587萬立方米的蘇里格氣田當初普遍不被看好,如今不僅活了下來,還活出了精彩——2012年,蘇里格氣田超越塔里木克拉2氣田,一躍成為中國最大的氣田。
理論創新添底氣
地質勘探理論和技術突破助力穩產高產
石油領域有句話叫「儲量為王」。長慶油田能夠連續多年實現增產,並最終站上6000萬噸新高度,地質勘探理論和技術的不斷突破是重要基礎。
長慶油田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付鎖堂說:「說到底,儲量是生存和發展的根基。通過勘探理論和技術的不斷突破,鄂爾多斯盆地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聚寶盆』,這也是我們發展的底氣。」
「一棵大樹長得越高,根就越要扎得深。」長慶油田勘探開發事業部副經理姚涇利告訴記者,50年來,長慶油田從最本源、最基礎的研究入手,創新形成了六大地質理論,推動鄂爾多斯盆地油氣勘探持續實現大突破、大發展。
比如,長慶油田發展了古地貌油藏成藏理論,形成了「遠源供烴、多級輸導、地層構造圈閉、油藏立體分布」的新認識,突破了高地、古河勘探禁區,通過堅持「上山下河、縱向拓展」的勘探思路,發現了多個侏羅系油藏群,其中就包括拉開鄂爾多斯盆地大規模石油勘探開發帷幕的馬嶺油田。近年來,依託這一理論創新,每年新增高效儲量都超過5000萬噸。
「在地質理論不斷突破的同時,我們集成創新的地球物理關鍵技術也有力支撐了油氣田勘探和開發。」高春寧說。這些年,長慶油田首創的井炮與可控震源聯合激發、無線節點儀接收的黃土塬區寬方位三維地震勘探技術,解決了巨厚黃土塬地震波吸收衰減嚴重、成像差的世界性難題,准確預測了油氣富集區,有效支撐了規模儲量落實和高效勘探開發。
地質勘探理論和技術的創新,讓長慶油田在實現6000萬噸高產後有望繼續穩產高產。截至目前,長慶油田已累計探明石油儲量59億噸、累計探明天然氣儲量4萬億立方米,占國內累計探明油氣資源總量的20%。石油勘探連續10年新增探明儲量超過3億噸,天然氣勘探連續14年新增探明儲量超過2000億立方米,新增油氣探明儲量佔中國石油新增儲量的50%以上。
管理創新見實效
實現生產效率的極大提升
長慶油田的困擾是整體儲量大但是單井產量小,想上規模只能多打井,這樣一來,成本就會更高,產品競爭力就會打折扣。「解決這一難題,只有靠科學管理,靠先進科技成果的應用,實現省心、省時、省力、省人、省錢的『五省』。」付鎖堂說。
長慶油田黨委組織部(人事部)部長王琛說:「按照現代化國際『油公司』模式,長慶油田不斷解放思想、持續深化改革,實行『充分授權、分級負責、過程式控制制』的管理機制,實現了生產效率的極大提升。」
地上機器人,天上無人機。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也是長慶油田實現「五省」的有力幫手。
早在2014年,長慶油田就在全國石油系統首推無人機巡井工程。隴東、陝北等油區作為無人機巡井的試驗田,過去人工巡視一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現在一小時就能完成。目前,長慶油田已將無人機巡井技術應用到生態環境、治安巡查、井站與輸油氣管線安全及泄漏監控等多個方面。
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讓今天長慶油田的許多場站已經實現無人值守。據西安長慶科技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夏政介紹,僅2017年至2019年,長慶油田就實施了油田中小型場站無人值守改造1019座。
通過工業化、信息化相融合,長慶油田將油氣田的勘探、開發、生產、集輸、生產輔助等環節全部「裝進計算機」進行管理,大大提高了生產和工作效率。目前,長慶油田的油田數字化率已達96.7%、氣田數字化率達到100%。
「年產油氣當量從2000萬噸增至6000多萬噸,管理油水氣井由2.36萬口增至8.9萬口,長慶油田的用工卻一直保持在7萬人。」付鎖堂感慨,體制改革和兩化融合雙管齊下,讓長慶油田的勞動生產率和競爭力大大提高

㈢ 地球上的石油存量多不多人類還能夠使用多久呢

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探索到的石油儲量越來越多,甚至超過之前幾十年的石油消耗量,因此總會給人這樣的錯覺,為什麼總說石油緊缺,但隨著消耗石油儲量卻越來越多,這就是原因之一。

隨著發展能源結構也越來越多元化,尤其是對於清潔能源的使用越來越多,太陽能、風能、核能等,尤其是人類研究的可控核聚變,如果有一天真正地實現了,那麼就不需要依賴化石能源,因為使用核能的效率非常高。雖然現在一直都在宣揚著石油即將枯竭,但真實情況是發現的石油儲備越來越多,現在的石油再使用個幾十年都沒問題。當然誰也不知道幾十年後能源結構會變成什麼樣,是否還會發現更多的石油儲備。

㈣ 每年挖掉1200萬噸石油,地下會被采空嗎

每年挖掉地下1200噸石油,地下是容易被挖空的。石油作為一種重要的戰略能源物質,對於我們人類而言,特別的重要。石油由於大部分在特別深的地底下,或者海底下,如果每一年都從地底下挖出太多的石油出來,這是完完全全有可能導致地底下被挖空的。最好的一個例子,就是現在有一些城市開始出現地陷的現象。這就是人類大量取用地下水而造成的特別嚴重的結果,很多的管子插入到地底下去,水被源源不斷的抽出來,當抽出的水量特別大的時候,地下就沒有別的東西能夠補充那些空隙,這就導致地下變空了。加之地上的建築物越來越多,地面承受不住那麼大的重量,那樣會導致地陷。而城市的地陷和石油大量挖掘導致的地陷,其結果是一樣的,都會破壞我們的生態環境,影響我們的居住條件,造成極其嚴重的負面影響。

二、不浪費資源

我們要珍惜我們來之不易的資源,合理利用,不浪費。

㈤ 全球重大的石油泄漏事件

2006年3月10日在美國阿拉斯加該州北部普拉德霍海灣地區發生一起重大石油泄漏事故,超過1000噸(共6357桶)原油從輸油管中泄漏並污染了附近約84畝的苔原地帶。這次事故造成了大批周圍海洋生物及海洋大批死亡,附近的漁業損失近千萬美元。同時油輪失事和海上油田井噴等事故也是海洋石油污染的重要源頭。近20年來,已發生多起超級油輪事故,如1967年3月"托利卡尼翁"號油輪在英吉利海峽觸礁失事是一起嚴重的海洋石油污染事故。該輪觸礁後,10天內所載的11.8萬噸原油除一小部分在轟炸沉船時燃燒掉外,其餘全部流入海中,近140千米的海岸受到嚴重污染。受污海域有25000多隻海鳥死亡,50%~90%的鯡魚卵不能孵化,幼魚也瀕於絕跡。

1978年超級油輪"阿莫戈·卡迪茲"號在法國西北部布列塔尼半島布列斯特海灣觸礁,22萬噸原油全部泄入海中。

直至目前,最嚴重的海上油田井噴事故是墨西哥灣「Ixtoc-I」油井井噴,該井1979年6月發生井噴,一直到1980年3月24日才封住,共漏出原油47.6萬噸,使墨西哥灣部分水域受到嚴重污染。
1999年12月,在馬爾他注冊的"埃里卡"號油輪在法國西北部海域因遭遇風暴而斷裂沉沒。2萬多噸重油瀉入海中,導致該地區400多千米的海岸線受到污染,是法國遭遇的最嚴重泄漏石油污染海域事件。
在巴哈馬群島注冊的"威望號"油輪11月13日在西班牙西北部加利西亞省海域擱淺後船體破裂,造成西班牙西北部海域嚴重污染。

2005年7月6日,一艘油輪與瓦爾河築堤相撞,造成30多噸石油泄漏。

2007年11月10日晚,亞速海和黑海突起風暴,結果發生了創紀錄的集體海難,共有7艘船沉沒或擱淺。第一起海難發生在11日凌晨,裝載4700噸燃油的 「伏爾加石油139」號油輪斷為兩截,致2000 噸燃油流入海中。另一艘裝燃油的「伏爾加石油123」號油輪船體出現裂縫,幸虧被及時拖入港口,沒有造成另一起泄漏事故。俄羅斯南部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靠近燃油泄漏事故發生地的海岸上,大約3萬只鳥死亡,近4萬只鳥被困在油污中。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行政長官說:"漏油污染破壞巨大,損失還無法估算,這就是一場生態災難。"

2009年3月11日一艘貨輪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附近海域遭遇風暴,導致燃油泄漏,船上搭載的部分裝有化學品的集裝箱落入海中,造成澳大利亞東北部數十個觀光海灘被污染,周圍養蝦場均受不同程度污染。

2009年9月15日,因受台風"巨爵"襲擊,一艘巴拿馬籍集裝箱船在中國珠海高欄島水域擱淺,根據船方自報泄漏燃油50噸。事發海域被迫封閉,數千條漁船受影響。

石油污染對海洋環境、海洋生物危害極大,石油在海面上形成的油膜能阻礙大氣與海水的交換;影響海面對電磁輻射的吸收、傳遞和反射;還會讓風光綺麗的海濱沙灘滿目瘡痍,大煞風景。油膜減弱了太陽輻射進海水的能量,影響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被油膜玷污皮毛的海獸和海鳥,將失去保溫、游泳、飛行的能力。石油還對海洋生物產生危害,它破壞細胞膜的正常結構和透性,干擾生物體的酶系,進而影響生物體正常的生理、生化過程。

很難找的啊,求採納。

㈥ 中國石油消耗量是多少

根據國內數據,2011年消耗石油4.7億噸,2012年消耗石油4.93億噸,2014年國內石油消費量為5.08億噸左右,呈每年都在增長的趨勢。


注意:

我國社會經濟在高速發展,石油必然成為發展途中的一個重要物品。據可靠統計,中國在2020年進口了約5.4億噸原油,和中國石油總消耗相比,從國外購買石油高達了70%。這時候就會有很多人會問,中國的石油夠用嗎?石油儲備是按步驟進行的,等我們遇到石油不夠用的情況,就會啟動儲備的石油資源,用完了下次又重新儲備。

隨著世界科技飛速發展,對石油的消耗與需求量也逐漸的增大,人們也發現了這一事情的嚴重性,開始作出規劃減少石油的使用量。國際能源署發布了(2025年凈零排放全球能源行業路線圖),警告各個國家停止發展與研究消耗石油的項目。

㈦ 從油井井口和輸油管道泄露的「落地油」會造成哪些污染

石油從井底采出,一般是在井口經過簡單的油水分離後進入石油天然氣集輸管線,凡是在採油生產過程中沒有進入集輸管線而散落在採油區地面的石油或從石油管線中泄漏出的石油(如不法分子從正在輸油的管線上鑿孔偷盜石油而引起的石油泄漏),通常叫做「落地油」。落地油通常是指在油井中的石油由於地下油層的壓力過大而洶涌地噴出地面(這種現象叫「井噴」)。以前,在某些油井開始生產前(通常是新發現油區的第一口井),有意識地使石油從井口向外噴出,這種生產工藝叫做「放噴」,目的是為了「求產」,即觀測記錄這口井在一定時間(幾小時或一天)究竟能生產多少石油?在井噴和放噴後總有一些石油無法回收(現在已經不採用這種方法了),這就形成了落地油。另外,在油井中總有一些設備,例如使石油從井底油層流向井口設備的油管、抽油泵的泵桿等,在將這些設備從井下取出時總有一些石油會散落在地面;石油管線和採油井的井口設備如果發生跑、冒、滴、漏,也有一些石油泄漏到地面。還要說明,有些不法分子為了偷盜石油,私自在井口將控制石油流出的閥門打開或在石油集輸管線上鑿孔,都會形成大量的落地油。2002年10月23日,在勝利油田陽1井,不法分子偷盜石油,打開井口控制閥門造成井噴和井噴後的事故現場。據估計,我國每年由於各種原因產生的落地油約10萬噸以上,直接經濟損失達數千萬元。

勝利油田陽1井因不法分子盜油造成井噴後的現場
落地油和地面的土壤形成混合物,其中石油的揮發成分進入大氣會污染空氣,隨雨水或水流進入水體則污染水體。石油滲透進入土壤後,如果植物吸收了石油,會破壞植物的新陳代謝過程,或阻斷植物需要的水分和養料,從而使植物死亡,植被破壞。而且被落地油污染的土壤在幾年甚至幾十年內都喪失農耕和畜牧的功能。
為了減少落地油,在石油開采和各種井下作業中採取一系列技術和設備防止石油的跑、冒、滴、漏。同時在管理上也有及時清理和回收落地油的制度和措施,已經將石油正常生產過程中的落地油減少到最少。但是不法分子偷盜石油的犯罪活動還是屢禁不止,應該引起全社會的警惕,因為損失的不僅是石油資源,而且還包括局部生態環境的惡化。

㈧ 世界各地近五年之內全部的石油泄漏事件有哪些

以下是最近40年來全球嚴重石油泄漏事件:

1967年3月,賴比瑞亞油輪「托雷峽谷」號在英國錫利群島附近海域沉沒,12萬噸原油傾入大海,浮油漂至法國海岸。

1978年3月,賴比瑞亞油輪「阿莫科·加的斯」號在法國西部布列塔尼附近海域沉沒,23萬噸原油泄漏,沿海400公里區域受到污染。

1979年6月,墨西哥灣一處油井發生爆炸,100萬噸石油流入墨西哥灣,產生大面積浮油。

1989年3月,美國埃克森公司「瓦爾德斯」號油輪在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灣擱淺,泄漏5萬噸原油。沿海1300公里區域受到污染,當地鮭魚和鯡魚近於滅絕,數十家企業破產或瀕臨倒閉。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海洋污染事故。

1991年1月,海灣戰爭期間,伊拉克軍隊撤出科威特前點燃科威特境內油井,多達100萬噸石油泄漏,污染沙烏地阿拉伯西北部沿海500公里區域。

1992年12月,希臘油輪「愛琴海」號在西班牙西北部拉科魯尼亞港附近觸礁擱淺,後在狂風巨浪沖擊下斷為兩截,至少6萬多噸原油泄漏,污染加利西亞沿岸200公里區域。

1996年2月,賴比瑞亞油輪「海上女王」號在英國西部威爾士聖安角附近觸礁,14.7萬噸原油泄漏,致死超過2.5萬只水鳥。
1999年12月,馬爾他籍油輪「埃里卡」號在法國西北部海域遭遇風暴,斷裂沉沒,泄漏1萬多噸重油,沿海400公里區域受到污染。

2002年11月,賴比瑞亞籍油輪「威望」號在西班牙西北部海域解體沉沒,至少6.3萬噸重油泄漏。法國、西班牙及葡萄牙共計數千公裏海岸受污染,數萬只海鳥死亡。

2007年11月,裝載4700噸重油的俄羅斯油輪「伏爾加石油139」號在刻赤海峽遭遇狂風,解體沉沒,3000多噸重油泄漏,致出事海域遭嚴重污染。

石油化工的污染

石油及產品對水體的污染主要有海洋、江河湖泊、地下水污染。

石油污染最主要發生在海洋。據統計,每年通過各種渠道泄入海洋的石油和石油產品,約佔全世界石油總產量的0.5%,傾注到海洋的石油量達200萬噸~1000萬噸,由於航運而排入海洋的石油污染物達160萬噸~200萬噸,其中1/3左右是油輪在海上發生事故導致石油泄漏造成的。我國海上各種溢油事故每年約發生500起,沿海地區海水含油量已超過國家規定的海水水質標准2倍~8倍,海洋石油污染十分嚴重。海洋石油污染危害是多方面的,如在水面形成油膜,阻礙了水體與大氣之間的氣體交換;油類粘附在魚類、藻類和浮游生物上,致使海洋生物死亡,並破壞海鳥生活環境,導致海鳥死亡和種群數量下降。石油污染還會使水產品品質下降,造成經濟損失

河流湖泊水體污染主要是受煉制石油產生的廢水以及石油產品造成的。在煉油工業中,有大量含油廢水排出,由於排放量大,常超出水體的自凈能力,易形成油污染。另外,油輪洗艙水以及船舶在水域中航行時所產生的主要污染物油污,也會對水域造成污染。這些污染使河流、湖泊水體以及底泥的物理、化學性質或生物群落組成發生變化,從而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價值,甚至危害到人的健康。

隨著石油的大規模勘探、開采,石油化工業的發展及其產品的廣泛應用,石油及石油化工產品對於地下水的污染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石油和石油化工產品,經常以非水相液體(NAPL)的形式污染土壤、含水層和地下水。當NAPL的密度大於水的密度時,污染物將穿過地表土壤及含水層到達隔水底板,即潛沒在地下水中,並沿隔水底板橫向擴展;當NAPL密度小於水的密度時,污染物的垂向運移在地下水面受阻,而沿地下水面(主要在水的非飽和帶)橫向廣泛擴展。 NAPL可被孔隙介質長期束縛,其可溶性成份還會逐漸擴散至地下水中,從而成為一種持久性的污染源。

㈩ 石油什麼時候會用完

每年全世界所消耗的石油總量大約為40億噸,也就是說按照這個消耗速度,樂觀一點能夠供人類使用兩三百年左右的時間。

一旦石油資源被消耗一空,就會嚴重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如今石油危機已經成為了很多國家的頭等大事,所以為了減少石油消耗人們又相繼開發出各種新能源來替代石油資源。除了能夠幫助人們轉移對石油的大部分依賴,更是為了讓石油的可使用時間能夠盡量延長。


當然造成這個延期的因素可能很多,能源專家會根據當前的探明儲量和現代石油勘探技術做一個綜合性的評估,然後根據當前石油消耗模型計算石油可以使用的時間,就像英國石油公司BP的專家們預估的一樣,並不是說70年後石油就用完,因為有兩個可能,一個是石油探明儲量增加,另一個是人類石油消耗量增加,前者大於後者,那麼這個期限一直都會推遲,後者大於前者,石油可能就會提前耗盡!


社會背景:

地球上的石油資源總量是有限的,總有一天會被消耗光。很多人都覺得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但其實石油是一種可再生資源。只不過它的形成通常都需要億萬年的時間,這對人類來說是等不那麼久的,所以也可以說是不可再生了。



全世界的汽車每年所消耗的石油資源量是非常巨大的,而且不光是汽車,還有很多東西都需要用到石油資源。可能很多人都過比較好奇目前世界上的石油還能夠支持人類使用多久。根據現有的資料表明,世界上已經探明的石油總儲量大約是兩千億噸,再算上未被探明的石油,大概能有一萬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