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國加油站燃料短缺,民眾為搶油大打出手,當地為何缺乏汽油
英國汽油短缺之後,當地恐慌性購買狂潮持續。通常,加油機到達加油站幾小時後汽油就賣完了。由於缺乏石油,英國前線工作人員說他們無法正常工作。汽油短缺的背後反映了英國供應鏈的嚴重失衡,而英國脫歐導致的勞動力短缺正在加劇這場危機。
在一些偏離景點的地方,一些老闆以第一次做生意的態度打動了他們的心。最常見的做法是向石油中添加廉價的酒精基燃料。當然,如果你用過一次,你會發現這種汽油特別不可燃,但你可能不會再去找他了。將有一些92號油作為95號油出售的案例。雖然一兩次不會出現重大問題,但從長遠來看,這將對發動機造成極大的危害。
㈡ 過去兩周800萬英國民眾無法買到生活必需品,供應短缺會持續多久
英國民眾的生活必需品供應短缺問題應該會持續很久,畢竟工業的生產和勞動力的聚集都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成熟。
一方有難,同胞支援,這一原則在我國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抗疫期間,多家企業紛紛打頭陣為救治隊伍提供資源和資金救助,在暴雨肆虐的山西,無數的營救人員頂著暴雨和寒流將受災人群帶往安全之地,並且在救援所需物資方面早已得到了最大的保障。而反觀同樣遭受資源短缺之苦的英國就沒有那麼幸運了,所有的生活必需品都無法得到及時供應,貨架上早已空空如也,並且這種狀況可能還要維持很久。
三、民眾的恐慌消費
在最初意識到資源即將面臨短缺的窘境時,英國民眾便開始了瘋狂囤貨,然而日用品總有消耗完的一天,當他們再次前往超市搶購時才發現貨架上早已空空如也,就連一些非必需品都沒了。
㈢ 近來,英國電價大幅上漲汽油短缺,這種情況是如何導致的
這主要是因為歐洲地區的天然氣短缺,天然氣短缺也進一步帶動了其他能源短缺的情況。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電價大幅上漲和汽油短缺其實是一個統一的話題,而這個話題的矛頭需要指向新冠疫情。盡管已經影響到了全球范圍內的經濟發展,這也導致很多大宗商品出現了漲價的現象,化石能源的價格也在逐步攀升。關於你問的這個問題,我會通過以下幾點做詳細解答。
一、這個情況是怎麼回事?
這是來自英國的一個數據,在新冠疫情以來,英國的電價已經上漲了700%,汽油的價格也暴漲50%以上。與此同時,英國的很多加油站已經貼出了沒有汽油的告示,有些車主甚至表示已經連續一周沒有加過油了。這個情況導致很多英國的居民生活受到了影響,人們紛紛抱怨現在的生活質量降低了。
㈣ 國際油價為何會出現恐慌性跳水
國際油價為何會出現恐慌性跳水,我認為原因有以下這些:
1、可以說2020年跟2021年,因為疫情的影響,對於很多國際貿易方面都是有不利的作用。這次國際油價的恐慌性跳水跟疫情也是有著莫大的關聯;
2、整體來說還是供需關系,因為疫情造成了很多行業都無法行進生產,那麼也不需要原油的供給,這就會使得市面上的需求量縮小,而供應量不變的情況下,造成了整體價格的下跌;
3、雖然是歐佩克成員,伊朗並未加入到OPEC+減產協議,所以伊朗還在以正常的速度開采原油,可是由於供需關系不如以前,這伊朗可以說也是造成國際油價跳水的關鍵性因素。
這次國際油價為何會下跌,這是有各方面因素組合起來的原因,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供需關系的原因。總所周知,因為需求量的增加就會造成價格的上漲,那麼需求量的下跌就會造成價格的下跌,由於市場不需要那麼多了,肯定還是會對價格有很大的影響。
我們可以看到國家油價這次恐慌性的跳水也是因為疫情造成了全球停擺之下,供求關系發生了變化。在現在看來主要還是因為需求量下降,就是因為需求量不斷地下跌,原油的價格才會不選的下降,一次性6%的下跌,也算是給大家敲了一個警鍾。恢復生產才是關鍵。
㈤ 油價大幅跳水!英國變種病毒引發市場恐慌 聖誕前夕跌勢或持續
財聯社(上海 編輯 劉蕊)訊, 本周一,國際油價大幅走低;截至發稿,油價跌幅已超過5%。在英國新冠疫情急劇惡化之際,英國已經封鎖了倫敦等多地,歐洲也收緊了防疫限制措施,這令市場擔憂全球能源需求恢復可能減緩。此外,歐股方面,德國DAX指數跌超4%,法國CAC40指數跌超3.5%,英國富時100指數跌近3%;美股期貨方面,標普500期貨指數跌2%,納指100期貨指數跌1.5%。
分析師指出,市場此前因新冠疫苗的進展而過於樂觀,忽視了負面因素。而新冠病毒的變種為市場帶來新風險,而近期不斷增加的油氣鑽井數量也對油價構成下行壓力。聖誕節假期前夕,原油多頭的調倉需求或令油價本周持續下跌。
本周末,英國新冠感染病例數量激增,單日新增病例創下新高。更讓人頭疼的是,英國同時還在尋求就英國脫歐達成最終協議。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將於周一主持召開緊急應對會議,討論國際旅行和進出英國的貨運情況。
英國官員們表示,新冠病毒變體的傳播率比原來高出70%,這更加加劇了人們的擔憂,並迫使一些歐洲國家開始禁止來自英國的航班。
在此影響下,周一國際油價大跌。截至發稿,WTI原油期貨下跌超5%至46.76美元/桶,跌至上周二以來新低。布倫特原油跌超5%至49.79美元/桶,跌破50關口。
Sunward Trading首席分析師Chiyoki Chen表示,「英國加大了防範新冠病毒的封鎖力度,同時其他歐洲國家的旅行限制,都促使多頭基金平倉。」他補充稱,對英國脫歐談判拖延的擔憂也削弱了市場人氣。
自11月初以來,隨著多家公司研發的新冠疫苗取得較為樂觀的測試結果,同時英國、美國已經開啟大規模疫苗接種,市場對原油需求前景信心漸長,油價因此已經連續上漲7周。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數據顯示,隨著疫苗投放取得進展,基金經理在截至12月15日當周增加了美國原油期貨和期權凈多頭倉位。
大宗商品經紀商Fujitomi Co首席分析師Kazuhiko Saito表示:「在過去一個月中,新冠疫苗持續支持石油市場一直處於牛市趨勢中,市場樂觀地認為隨著新冠疫苗在全球的投放范圍逐漸擴大,將會推動經濟復甦,因此忽略了負面因素。但是隨著新冠病毒新變種的出現,投資者們對2021年的樂觀期待突然被粉碎了。」
而進一步加大原油下行壓力的是上周五公布的貝克休斯石油鑽井數據。上周五,貝克休斯(Baker Hughes)公布,在截至12月18日的一周,美國油氣鑽井平台數量(未來產量的前期指標)增加了8台,至346台,為5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自11月底以來,原油價格一直高於45美元/桶,因此油氣生產商不斷重返井場。
Sunward Trading首席分析師Chiyoki Chen指出,聖誕節前夕,原油多頭可能會調整倉位,從而對油價造成沖擊。「隨著投資者希望在聖誕假期前調整倉位,布倫特原油可能會在本周跌破50美元/桶,WTI原油可能跌下45美元/桶。」
「受2021年更具建設性前景的吸引,目前我們在石油領域有相當多的投機性資金,」ING集團大宗商品策略主管Warren Patterson表示,「但是,一旦看到病毒變異,我可以想像一些投機者會變得非常不安。」
CMC Markets Asia Pacific首席市場策略師Michael McCarthy說:「感染率的上升和封鎖措施的開始開始對人們的情緒產生影響。」 他說,鑒於美國刺激計劃的進展,他對市場如此消極感到「驚訝」。
經過數月的「唇槍舌劍」,當地時間12月20日,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宣布,美國國會議員已就9000億美元新冠紓困法案達成一致,這將為政府提供資金支持並給予長期的新冠救助。
該項新法案預計美國眾議院將在周一對該項立法進行投票,之後將交由參議院表決處理。據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表示,該項法案草案應該已獲得參眾兩院足夠多的議員支持。
㈥ 歷史上有幾次石油危機
三次石油危機
第一次危機(1973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為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阿拉伯成員國當年12月宣布收匯石油標價權,並將其擊沉原油價格從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是油價猛然上漲了兩倍多,從而觸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持續三年的石油危機對發達國家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在這場危機中,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14%,日本的工業生產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業化國家的經濟增長都明顯放慢。
第二次危機(1978年):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伊朗的政局發生劇烈變化,伊朗親美的溫和派國王巴列維下台,引發第二次石油危機。此時又爆發了兩伊戰爭,全球石油產量受到影響,從每天580萬桶驟降到100萬桶以下。隨著產量的劇減,油價在1979年開始暴漲,從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這種狀態持續了半年多,此次危機成為上世紀70年代末西方經濟全面衰退的一個主要原因。
第三次危機(1990年):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佔科威特以後,伊拉克遭受國際經濟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應中斷,國際油價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點。美國、英國經濟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長率在1991年跌破2%。國際能源機構啟動了緊急計劃,每天將250萬桶的儲備原油投放市場,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歐佩克也迅速增加產量,很快穩定了世界石油價格。
此外,2003年國際油價也曾暴漲過,原因是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發生暴力沖突,中東局勢緊張,造成油價暴漲。幾次石油危機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