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戰略油氣儲備比例
不同的戰略油氣儲備類型有不同的特點,而這些特點在滿足應急程度、安全狀態、供應成本等要求上是不同的。異地儲備往往以成品油和原油兩種物資形態出現,礦產地開采儲備和礦產地封存儲備是以原油物資形態出現。不同的油品使用對象對其儲備也有著不同的具體要求。如有研究者認為要根據油氣資源的品種和軍隊等的需要,進行儲備方式、方法的選擇。這是根據儲備品的使用對象來區別對待,但是中國戰略油氣儲備有著基本需求滿足特徵。戰略油氣儲備管理是通過儲備原則來指導確定儲備方式和儲備數量,無論是國家一方,還是儲備和使用一方都會關心各自的儲量問題。最根本的問題就是解決表7-6中所列的各種類型的比例。
1.他國儲備比例概況
從收集的資料看,研究最多的內容是根據儲備主體和儲備形式分類來說明儲備比例。即國家儲備和企業儲備或機構儲備在油品和原油上各佔多少比例。
不同的國家對於成品油和原油的儲備比例各不相同。最早開始戰略油氣儲備的法國是以成品油為主、原油為輔。據資料顯示,英國的成品油佔到總儲備量的53%,德國成品油和原油各為50%。
還由於不同的國家儲備主體也有差別(表7-14)。如歐美、日、韓等國的石油儲備都有民間組織機構的參與,並占據著很大的份額。德國施行「聯盟儲備」機制,官民聯盟儲備量為90天、政府儲備17天、企業儲備15天[136]。法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在1993年頒布的新石油法規中規定企業要相當於前一年消費量26%的儲備,約為95天的儲備量[2]。日本民間石油儲備達到77天,占據國家總儲量的46.4%。美國目前的戰略石油儲備高達7.27億桶,商業原油庫存有3.5億桶;其全國石油儲備相當於150天的進口量,其中政府為53天進口量,僅佔1/3[134]。日本在2000年國家儲備474.1×108L,占總儲備52%;民間儲備434.0×108L,占總量48%;2002年國儲483.6×108L原油、89天;民儲418.7×108L、77天消費水平[179]。到2004年176天,約9398×104m³的總儲備量,其中政府91天、約5099×104m³;企業85天、約4554×104m³[141]。韓國2002年石油總儲備為74.5天,其中國家儲備29.7天、民間儲備44.8天[134]。可以從表7-12中看出,不同國家在對儲備對象的比例要求上差別也很大。
中國油氣戰略儲備研究
由此可見,當戰略油氣儲備動用時,供應時間是最為重要的因素。當總儲備量確定以後,可以根據以上(7—1)至(7-10)公式計算出開采儲備、封存儲備的比例值。
❷ 天然氣怎樣在地下儲存
如果居民採暖用氣時間較長,用氣量較大,那麼會使城市天然氣的季節用氣量很不均衡。據資料顯示,北京市天然氣用量的季節峰谷相差很大,2001年夏季日用氣量僅有200萬立方米,而冬季卻高達1400萬立方米,兩者相差6倍。陝京輸氣管道的設計輸氣量是每天900萬立方米,顯然冬季供不應求,夏季綽綽有餘。為滿足用戶要求和實現供需平衡,需要把夏季多餘的燃氣儲存起來到冬季再用。若按冬季3個月時間計算,應該儲存4.5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但是,哪有這么大的儲存設施呢?此外,陝京管線長913千米,千里迢迢難免不會因事故而暫時中斷,也需要建設應急後備氣源。國內外實踐證明,地下儲氣庫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最好方式。
我國第一座地下儲氣庫是大港地區大張坨地下儲氣庫,庫容16億立方米,工作氣量6億立方米,平均日采氣量500萬立方米,在冬季向華北地區尤其是北京市補充供氣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般地下儲氣庫是在較深的地下找一個完全封閉的構造,夏天用壓縮機把多餘的天然氣注入到這個構造中儲存起來,需用時又通過生產井把天然氣采出到地面輸送給用戶。地下儲氣庫有許多優點:一是佔地面積小,儲氣量大;二是安全可靠,不易引起火災及爆炸;三是成本低,管理與維護簡單,是一種經濟、合理、有效的儲氣設施。
世界上第一座地下儲氣庫於1915年在加拿大韋林特建成。據不完全統計,20世紀末全球共有地下儲氣庫554座,總庫容量5020億立方米,總工作氣量2434億立方米,儲氣能力相當於全世界年總耗氣量的11%。法國和日本缺少天然氣資源,因此天然氣儲備量更高,分別相當於年耗氣量的30%和50%。
建設一座地下儲氣庫少則幾千萬美元,多則數億美元。
地下儲氣庫由集氣層、墊氣層、氣井和地面設施(如壓縮機站、集輸系統、氣體處理及計量站)等基本部分構成,大多利用距消費市場不超過200千米的枯竭油氣田、含水層、鹽岩層、廢棄礦井及洞穴建造。
由於枯竭油氣田原本就具備良好的儲氣地質條件,因此利用枯竭或半枯竭油氣田儲氣是世界上常用的方法,有此條件的國家都優先發展這種儲氣庫。在554座地下儲氣庫中大部分屬於這種類型。
含水層儲氣庫是另一種大型儲氣庫,建設這種儲氣庫需具備兩個基本的地質條件,一個是覆蓋層—不透氣的中部隆起的岩石蓋層;另一個是儲氣層—多孔隙的滲透性良好的含水岩層。在覆蓋層的隆起地區鑽井,通過高壓將氣體注入含水層的孔隙中,把水驅到邊緣形成一個人工氣田。從勘探到投產一般需要10~15年。
利用水溶解地下鹽層形成的空穴稱為鹽穴儲氣庫。這種儲氣庫容積較小、單位成本較高,但利用率高、注采容易。
含水層儲氣庫
❸ 什麼是地下儲氣庫
地下儲氣庫是將天然氣重新注入地下可以保存氣體的空間而形成的一種人工氣藏。其主要作用體現在應急供氣、調峰供氣、維護氣田生產、戰略儲備和價格套利。
將氣體儲存在地下洞穴或地層(如枯竭油氣層)中,這些洞穴可以是天然形成的,也可以是人工構築的,用來大量儲存天然氣、液化石油氣和人工燃氣。地下儲氣庫儲氣量大,安全可靠,已被世界各國廣泛採用。利用地下儲氣庫進行調峰具有以下優點:一是儲存量大,機動性強,調峰范圍廣;二是經濟合理,雖然一次性投資大,但經久耐用,使用年限長;三是安全系數大,其安全性要遠遠高於地面設施。
天然氣的地下儲存通常有下列幾種方式:利用枯竭的油氣田儲氣;利用岩穴儲氣;利用含水多孔地層儲氣;利用鹽礦層建造儲氣庫儲氣。其中利用枯竭的油氣田儲氣較為經濟,利用岩穴儲氣造價較高。
地下儲氣庫在歐美發達國家已有近一個世紀的歷史,已經成為天然氣工業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全世界已建成地下儲氣庫600多座,總容量達5400億立方米。由於地下儲氣庫在調峰和保障供氣安全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地下儲氣庫的建設受到許多國家的重視。歐美國家都在不斷加大儲氣庫的建設力度,增大儲氣量,除了常規的調峰應急外,已經開始建立天然氣的戰略儲備。
我國地下儲氣庫起步較晚。20世紀70年代在大慶油田曾經進行過利用氣藏建設儲氣庫的嘗試,而真正開始研究地下儲氣庫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華北油田天然氣進京、陝甘寧大氣田的發現和陝京天然氣輸氣管線的建設,才開始研究建設地下儲氣庫以確保北京、天津兩大城市的安全供氣。為保證北京和天津兩大城市的調峰供氣,在天津市附近的大港油田利用枯竭凝析氣藏建成了大張坨、板876和板中北等儲氣庫群。為確保京津地區的安全穩定供氣,相繼建成了華北油區的京58、京51、永22、蘇橋等儲氣庫群。為保證「西氣東輸」管線沿線和下游長江三角洲地區用戶的正常用氣,在長江三角洲地區建設了金壇地下儲氣庫(鹽穴型儲氣庫)和劉庄地下儲氣庫(碳酸鹽岩枯竭油氣藏型儲氣庫)。「西氣東輸」二線配套建設的地下儲氣庫正在建設中。
我國天然氣正處在大發展階段,巨大的國內天然氣市場需求將大大推動天然氣管道及配套儲氣庫的發展。根據我國天然氣資源與市場的匹配及未來積極利用海外天然氣的戰略部署,將可能形成四大區域性聯網協調的儲氣庫群:東北儲氣庫群、長江中下游儲氣庫群、華北儲氣庫群、珠江三角洲LNG地下儲氣庫群。
● 利用枯竭的油氣藏儲氣
利用已經開采枯竭廢棄的氣藏或開採到一定程度的退役氣藏,轉為地下儲氣庫是在各種地下岩層類型中建造儲氣庫的最好選擇。這種油氣層的孔隙度、滲透率、有無水浸現象、構造形狀和大小、油氣岩層厚度、有關井身結構的准確數據及地層和鄰近地層隔絕(斷層)的可靠性等已掌握,可大大節省投資,因此已枯竭的油氣藏是最好和最可靠的地下儲氣庫。
● 利用岩穴儲氣
鹽穴儲氣庫是利用岩穴儲氣的主要形式。鹽穴儲氣庫是將天然氣儲存在人工溶鹽後形成的腔體中。鹽穴儲氣具有相當明顯的優勢,由於鹽穴深埋在地下,高溫高壓下的鹽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產生一定的裂縫條件下具有自動癒合的特點。因此,地下鹽穴就成了很好的密封儲存庫,將采出的天然氣注入這個儲存庫,便形成了一個大型的人工氣藏。降低鹽穴儲氣庫建設成本的主要方法,是應用現代溶鹽技術增加岩穴體積,降低最小運行壓力,提高最大運行壓力。
● 利用含水多孔地層儲氣
含水層型地下儲氣庫,是人為將天然氣注入地下合適的含水層而形成的人工氣藏。天然氣儲氣庫由含水砂層和不透氣覆蓋層組成。儲存氣包括工作氣和墊層氣。工作氣是指在儲存周期內儲進和重新排出的氣體,墊層氣是指在儲庫內持續保留或作為工作氣和水之間的緩沖墊層的氣體。
含水砂層要有一定的滲透性,這種滲透性對於用天然氣置換水的速度起決定作用,滲透性越好,天然氣置換的速度就越快,工作氣和墊層氣的比例也就越大。
● 利用鹽礦層建造儲氣庫儲氣
一般利用鹽礦層建造的儲氣庫容量較小,但是對於周圍缺乏多孔結構地下構造層的城市,特別是具有巨大的岩鹽礦床地質構造的地區,可採取此種類型儲氣庫。
鹽穴天然氣儲氣庫建造分兩種:一種是利用廢棄的采鹽鹽穴,將井鑽到鹽層後,把各種管道安裝至井下,由工作泵將淡水通過內管壓到岩鹽層,當鹽水飽和度達到一定值時,排出鹽水的工作即可停止;另一種是新建鹽穴儲庫,這種鹽穴是按調峰氣量要求,選定氣庫井位、井數、層位、地層岩鹽厚度及鹽穴幾何形狀、容積大小,進行有計劃的淋洗造穴。為了防止儲庫頂部被鹽水沖溶,要加入一種遮蓋液,它不溶於鹽水,而浮於鹽水表面。不斷地擴大遮蓋液液量和改變溶解套管長度,使儲庫的高度和直徑不斷擴大,直到達到要求為止。
❹ 鹽穴一般是什麼形狀的
鹽穴就是鹽礦開采後留下的礦洞,體積巨大且密封良好。利用水溶開采方式在地下較厚的鹽層或鹽丘中采礦後會形成地下洞穴,高溫高壓下的鹽具有將裂縫條下自動癒合的特點,一段時間後地下鹽穴就能夠成了很好的密封儲存庫,用於儲存石油、天然氣以及相關產品。目前世界上利用鹽穴改造的儲存庫多集中在歐美等國。
❺ 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採用以地下鹽穴儲存為主
波斯灣屬於新褶皺山系的邊緣拗陷地帶,而這種地質構造很難有"類似的鹽礦或鹽穴等地質構造"的
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是放在美國里,哪會買了幾十億石油,難道還會放到那裡.
戰略石油儲備當然在美國.
德克薩斯州那裡.
❻ 什麼叫石油戰略儲備
人們常說石油是工業的血液,若人體中血液不夠,輕則致病,重則有生命危險。對於石油進口較多的國家,如果沒有石油戰略儲備,那麼一旦石油進口中斷,在缺乏石油供應的地區必然會對各行各業產生災難性打擊,飛機不能飛,汽車不能跑,交通癱瘓,生產停滯。經濟的持續發展需要能源的不斷供給來保證。 目前,石油在世界能源結構中所佔的比重約為40%,在可預見的將來仍是主要的能源。近期在美國某報上有幅漫畫,畫了「9.11」3個豎立的大字,投射在地面上的陰影卻形成了「oil(石油)」三個字母,生動地揭示了美國「反恐倒薩」是為石油而戰。中東石油佔世界石油儲量的2/3,號稱「世界油庫」,誰能控制中東石油,誰就能支配世界經濟。 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和能源結構的改變,我國對石油的需求量急劇增加,而國內原油產量增長近期明顯放慢,使得石油的供需矛盾越來越突出。國家計委統計表明,20世紀90年代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9.7%,石油消費年均增長5.77%,而石油供應年均增長只有1.67%。1993年我國已由石油凈出口國變成石油凈進口國,2000年共進口石油7000 萬噸,2003年進口石油已超過8000萬噸,成為美國、日本之後的第3大石油進口國。據統計,1995年國內所需石油的6.6%靠進口,2000年已升至25%,2005年這個比例提高到32.5%。 在大量進口石油的情況下,必須採取有效措施穩定石油進口,保障石油供給。為此就不能像過去那樣被動地接受「國際油價」,必須居安思危,有備無患,以應付突發事件。積極參與國際石油資源的開發和進口石油多元化,可以緩解石油危機和調節石油供需平衡,然而最直接、最及時、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戰略石油儲備。由21個原油進口國組成的國際能源機構(IEA)建議,至少儲備90天的原油進口量。美國20世紀末的石油儲備量高達1.6億噸,日本石油消費的99.6%依靠進口,因此石油儲備更多,達到160天的原油進口量。儲備石油的措施就是建設大型油庫。 水庫在雨季多水時儲水,在旱季缺水時放水,以調節江河水量和穩定發電。石油儲備庫的作用類似,當產油地區動亂或運輸通道不暢而無法正常供油時,可動用儲備石油滿足國內需要,保證經濟持續發展。當國際油價波動較大時,可低買高賣,謀求國家經濟利益。 在全世界主要石油進口大國中,我國基本上沒有石油戰略儲備,因此建立石油戰略儲備庫,既是未雨綢繆,也是當務之急。值得欣慰的是我國已在「十五」期間建立石油戰略儲備制度,從2003年開始,首先在東南沿海地區建設陸地石油儲備基地,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希望採納
❼ 西南首座地下儲氣庫注氣創新高!中國還有哪些地下儲氣庫
西南首座地下儲氣庫已完成第十期注氣,累計注氣21.5億立方米,庫容44.09億立方米,創注氣新紀錄,成為建庫以來最大的注氣周期。香果寺儲氣庫是保障川渝地區和京津冀地區冬季天然氣供應的重要氣源,今冬和明年春的天然氣供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該儲層採用最常見的枯竭儲層技術,將天然氣儲存在已經枯竭的儲層中。從上世紀60年代到2010年底,累計生產天然氣40.24億平方米。香果寺儲氣庫具有蓋層和斷層封閉性好、儲層分布穩定、滲透性好、儲氣空間大、水體封閉、靠近目標市場等優點,一直被用作儲氣庫。
❽ 勇闖地下空間就為祖國探索能源儲存寶藏
大半輩子鑽研鹽岩地下油氣儲備,旁人看來枯燥無味,楊春和卻樂在其中。
17年,他排除萬難、埋頭鑽研「鹽岩地下儲氣庫」課題,成為層狀鹽岩儲氣庫開拓者,也讓我國鹽岩地下儲氣庫從無到有,遍地開花。
2003年,西氣東輸工程需要建設配套儲氣庫。在得到中石油、中石化認可後,楊春和提出將第一座鹽穴儲氣庫選址在江蘇金壇,利用金壇鹽礦開采後留下的溶腔建庫,節約建設成本達1.25億元。
2007年,江蘇金壇儲氣庫正式投產注氣,成為我國乃至亞洲首座地下鹽穴儲氣庫。
國外沒做成的事,我們做成了。
金壇儲氣庫,埋深在地下1100多米,每個溶腔可儲存上億立方米的天然氣。運行10年來,根據方圓1公里設置的天然氣監測點數據顯示:未收到報警,沒有泄漏情況發生。
金壇儲氣庫的成功,讓楊春和備受鼓舞。在他和科研團隊的努力下,目前7座鹽穴儲氣庫初步選址工作已經完成。
好的研究應該好好研究。
❾ 經濟管理概況
戰略石油儲備體系的建立和運營會產生大量的費用,而且由於石油及其產品的價格波動性很大,導致運營費用的變化隨時都在發生;同時由於石油儲備的特殊性導致資金佔用量巨大。因此市場價格一個小幅的波動,延伸到最後可能將使石油儲備管理產生巨額的成本。所以,不同的學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了研究。
首先是弄清楚戰略石油儲備成本所應該包括的內容。研究者認為,戰略石油儲備管理成本應該包括建設成本、運輸成本、邊際成本、交易成本。而邊際成本將決定最終儲備規模[157]。因為理想情況下,儲備規模的大小值取決於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的均衡點值[158]。另外,研究者還研究了儲備方法與儲備管理成本間的關系。認為儲備方法的不同,成本差異很大。從建造成本和運營成本兩方面看,石油儲備方法地下鹽穴儲備、地上浮頂式儲備、海上儲備、地中式儲備、地下岩洞儲備依次的成本越來越高[159]。
還有學者研究了石油儲備價值與石油價格的關系。將供應鏈管理理論引入到石油戰略儲備中,利用線性規劃法建立了相應的模型開展研究。認為石油儲備規模在30天、60天、90天時,當需求上升10%時,這3種儲備規模都無法抑制儲備成本的增加;當需求上升20%時,前2種儲備規模相對於無儲備都可以為供應鏈帶來價值,而且30天優於60天的儲備規模;當需求量上升30%時,這3種儲備規模均有價值體現,而且60天的優於其他的儲備規模;當需求量上升40%時,90天的儲備量價值效果最好[160]。
綜上所述,對中國戰略油氣儲備體系的研究,雖然已從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管理內容,以及管理的經濟性等不同方面展開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大都立足於戰略油氣儲備的應急功能發揮點上,對於長期的戰略作用研究甚少。
❿ 石油儲備庫設計規范
法律分析:《石油儲備庫設計規范》是一項新頒布的國家標准。
本規范共分14章和2個附錄,主要內容有:總則,術語,基本規定,庫址選擇,庫區布置,儲運工藝及管道,油罐,消防設施,給排水及含油污水處理,電氣,自動控制,電信,建、構築物,採暖、通風和空氣調節。本規范附條文說明。
本規范不適用於地下岩洞、地下鹽穴、海上浮船、山洞、埋地等儲存類型的石油儲備庫及成品油儲備庫的設計。
本規范面向石油化工設備建設工程管理部門,工程設計建設單位,相關專業工程技術人員,相關院校師生,資料庫。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
第一條 為了保護石油、天然氣管道,保障石油、天然氣輸送安全,維護國家能源安全和公共安全,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輸送石油、天然氣的管道的保護,適用本法。城鎮燃氣管道和煉油、化工等企業廠區內管道的保護,不適用本法。
第三條 本法所稱石油包括原油和成品油,所稱天然氣包括天然氣、煤層氣和煤制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