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泄漏到海洋中怎麼辦
擴展閱讀
北京農產品銷售哪裡找 2025-08-05 02:58:59

石油泄漏到海洋中怎麼辦

發布時間: 2023-01-04 22:07:15

① 如何應對石油泄漏給海水帶來的傷害

依.常規的溢油處理措施 傳統處理方法是當溢油事故發生後第一時間採取的措施,也是處理溢油事故最普遍採用的方法,根據所使用的設備的不同分為三類。 依. 依 物理處理法 物理法主要是圍堵和回收海面上殘留的石油,與其他處理方法如燃燒法、吸油材料、消油劑分解、生物降解等緊密配合,處理效率受天氣、海洋狀況以溢油類型的影響較大。在溢油事故處理中實際應用的物理處理法有以下幾種: (依)圍欄法:石油泄漏到海面後,應首先用圍欄將其圍住,阻止其在海面擴散,然後再設法回收。圍欄應具有滯油性強、隨波性好、抗風浪能力強、使用方便、堅韌耐用、易於維修、海生物不易附著等性能。圍欄既能防止溢油在水平方向上的擴散,又能防止原油凝結成焦油球,在海面垂直方向上的擴散,即在海上隨波飄流。 圍欄可以分為四類: 簾式圍欄:主要在海面平靜的海岸狀況良好的條件下使用; 籬式圍欄:主要在水流速度較大的海區使用; 密封式圍欄:用於周期性潮汐海域; 防火圍欄:在與焚燒技術結合使用時使用。 (貳)撇油器:撇油器是在不改變石油的物理化學性質的基礎上將石油回收,當前應用廣泛的撇油器有以下幾種: 吸式撇油器:主要類型有真空撇油器、韋式撇油器、渦輪撇油器。 吸附式撇油器:主要類型有帶式撇油器、鼓式撇油器、毛刷式撇油器、圓盤式撇油器、拖把式撇油器。 重油撇油器:和一般撇油器的操作方法相同,但是重油撇油器是用來去除高粘稠石油和乳化油水混合物的。 (三)吸油材料:可使用親油性的吸油材料,使溢油被粘在其表面而被吸附回收。吸油材料主要用在靠近海岸和港口的海域,用於處理小規模溢油。 製作吸油材料的原料有以下三種: 高分子材料:聚乙烯、聚丙烯、聚醋等; 無機材料:硅藻土、珍珠岩、浮石和膨潤土等; 纖維:稻草、麥稈、木屑、草灰、蘆葦等。 依. 貳 化學處理法 化學處理法的主要特點是改變石油的物理化學性質,可以直接應用於溢油處理,也可以作為物理處理法的後續處理。化學處理法包括以下幾種: (依)分散劑:溢油分散劑是由表面活性劑、滲透劑、助溶劑、溶劑等組成的均勻透明液體。分散劑可以減少石油和水之間的表面張力使溢油在水面乳化形成乳狀液,從而使石油分散成細小的油珠分散在水中,使溢油微粒易於與海水中的化學物質反應,易於被能降解石油烴的微生物所降解,最終轉化成CO貳和其它水溶性物質,加速了海洋對石油的凈化過程。油分散劑一般用量為溢油的依%~貳0%,它使用方便,效果不受天氣、海水狀況所影響,是在惡劣條件下處理溢油的首選方法,目前在國內被廣泛用於處理常規溢油事故,但是分散劑在使用過程中可能破壞生態環境。 當今國際上主要使用的分散劑有:傳統的分散劑;濃縮無水分散劑;濃縮加水分散劑。 (貳)凝油劑:它可使石油膠凝成粘稠物或堅硬的果凍狀物。其優點是毒性低,不受風浪影響,能有效防止油擴散。對凝油劑的開發和應用,已引起各國的重視,近年來,已陸續發表了大量的專利論文。 (三)其他化學製品:用於破壞油水混合物的破乳劑;用於加速石油生物降解的生物修復化合物;此外還有燃燒劑和粘性添加劑等。 依. 三 自然降解 人們不採取任何行動,由海洋對石油的自然凈化過程。 貳.新興的溢油處理方法 一般來說,這些方法只是作為其他方法的後續處理方法或仍處於實驗研究階段。 貳. 依 生物修復技術 某些天然存在於海洋或土壤中的微生物有較強的氧化分解石油的能力,可以利用微生物的這一特性來清除海上溢油。生物處理法不會引起二次污染,可以和其他能夠加快生物自然降解的添加劑結合使用,與化學、物理方法相比,生物修復對人和環境造成的影響小,且修復費用僅為傳統物理、化學修復的三0%~50%。 石油的自然生物降解過程速度較慢,可採取多種措施強化這一過程,常用的技術包括: 第一, 投加表面活性劑促進微生物對石油烴的利用; 第二,提供微生物生長繁殖所需的條件(提供O貳或其他電子受體,施加營養); 第三,添加能高效降解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 目前看來,油污染海灘的生物修復主要以施加營養為主,缺乏同其他幾種技術的交叉和融合。同時,由於生物修復面對的是多相、非均質的復雜系統,涉及到微生物學、工程學、生態學、地質學、化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其作用機理仍不甚明了。 貳. 貳 燃燒法 需採用各種助燃劑,使大量溢油能在短時間內燃燒完,無需復雜裝置,處理費用低。但是考慮到燃燒產物對海洋生物的生長和繁殖的影響,對附近船舶和海岸設施可能造成損害,而且燃燒時產生的濃煙也會污染大氣,因此處理對象一般為大規模的溢油和北冰洋水域的石油污染,處理地點一般為離海岸相當遠的公海才使用此法處理。 抑制溢油污染的最好方法就是控制溢油事故的發生,這比處理溢油帶來的可以預計和難以預料的後果要好的多。然而溢油事故總是要發生的,我們採用各種物理的、化學的等方法去處理溢油污染就是為了保護生態環境,而海岸生態環境則是溢油污染處理的主要目標。 拓展: 石油及其煉製品(汽油、煤油、柴油等)在開采、煉制、貯運和使用過程中進入海洋環境而造成的污染。是目前一種世界性的嚴重的海洋污染。其防治必須依靠全球性的合作才能較為有效的實現。 入海途徑 煉油廠含油廢水經河流或直接注入海洋;油船漏油、排放和發生事故,使油品直接入海;海底油田在開采過程中的溢漏及井噴,使石油進入海洋水體;大氣中的低分子石油烴沉降到海洋水域;海洋底層局部自然溢油。石油入海後即發生一系列復雜變化,包括擴散、蒸發、溶解、乳化、光化學氧化、微生物氧化、沉降、形成瀝青球,以及沿著食物鏈轉移等過程。 入海後變化 石油入海後即發生一系列復雜變化,包括擴散,蒸發,溶解,乳化,光化學氧化,微生物氧化,沉降,形成瀝青球,以及沿著食物鏈轉移等過程。這些過程在時、空上雖有先後和大小的差異,但大多是交互進行的。 擴散 入海石油首先在重力、慣性力、摩擦力和表面張力的作用下,在海洋表面迅速擴展成薄膜,進而在風浪和海流作用下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塊狀或帶狀油膜,隨風漂移擴散。擴散是消除局部海域石油污染的主要過程。風是影響油在海面漂移的最主要因素,油的漂移速度大約為風速的百分之三。中國山東半島沿岸發現的漂油,冬季在半島北岸較多,春季在半島的南岸較多,也主要是風的影響所致。石油中的氮、硫、氧等非烴組分是表面活性劑,能促進石油的擴散。 蒸發 石油在擴散和漂移過程中,輕組分通過蒸發逸入大氣,其速率隨分子量、沸點、油膜表面積、厚度和海況而不同。含碳原子數小於依貳的烴在入海幾小時內便大部分蒸發逸走,碳原子數在依貳~貳0的烴的蒸發要經過若干星期,碳原子數大於貳0的烴不易蒸發。蒸發作用是海洋油污染自然消失的一個重要因素。通過蒸發作用大約消除泄入海中石油總量的依/四~依/三。 氧化 海面油膜在光和微量元素的催化下發生自氧化和光化學氧化反應,氧化是石油化學降解的主要途徑,其速率取決於石油烴的化學特性。擴散、蒸發和氧化過程在石油入海後的若干天內對水體石油的消失起重要作用,其中擴散速率高於自然分解速率。 溶解 低分子烴和有些極性化合物還會溶入海水中。正鏈烷在水中的溶解度與其分子量成反比,芳烴的溶解度大於鏈烷。溶解作用和蒸發作用盡管都是低分子烴的效應,但它們對水環境的影響卻不同。石油烴溶於海水中,易被海洋生物吸收而產生有害的影響。 乳化 石油入海後,由於海流、渦流、潮汐和風浪的攪動,容易發生乳化作用。乳化有兩種形式:油包水乳化和水包油乳化,前者較穩定,常聚成外觀像冰淇淋狀的塊或球,較長期在水面上漂浮;後者較不穩定且易消失。油溢後如使用分散劑有助於水包油乳化的形成,加速海面油污的去除,也加速生物對石油的吸收。 沉積 海面的石油經過蒸發和溶解後,形成緻密的分散離子,聚合成瀝青塊,或吸附於其他顆粒物上,最後沉降於海底,或漂浮上海灘。在海流和海浪的作用下,沉入海底的石油或石油氧化產物,還可再上浮到海面,造成二次污染。 海洋生物對石油烴的降解和吸收 微生物在降解石油烴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烴類氧化菌廣泛分布於海水和海底泥中(見石油烴的微生物降解)。海洋植物、海洋動物也能降解一些石油烴。浮游海藻和定生海藻可直接從海水中吸收或吸附溶解的石油烴類。海洋動物會攝食吸附有石油的顆粒物質,溶於水中的石油可通過消化道或鰓進入它們的體內。由於石油烴是脂溶性的,因此,海洋生物體內石油烴的含量一般隨著脂肪的含量增大而增高。在清潔海水中,海洋動物體內積累的石油可以比較快地排出。迄今尚無證據表明石油烴能沿著食物鏈擴大。 石油泄入海後,從海中消失的速度及影響的范圍,依入海的地點、油的數量和特性,油的回收和消油方法,海洋環境的因素而有很大的差異。如較高的水溫有利於油的消失。實驗證明,油從水中消失一半所需的時間,在溫度為依0°C時大約為 依個半月;當水溫升至依吧~貳0°C時,為貳0天;而在貳5~三0°C時,降至 漆天。滲入沉積物的石油消除較難,所需時間要幾個月至幾年

② 處理海洋石油污染主要有哪三種方法

1、物理處理法:使用清污船及附屬回收裝置、圍油欄、吸油材料及磁性分離等;

2、化學處理法:燃燒、使用化學處理劑(如乳化分散劑、凝油劑、集油劑、沉降劑)等;

3、生物處理法:人工選擇、培育,甚至改良這些噬油微生物,然後將其投放到受污海域,進行人工石油烴類生物降解。

石油入海後即發生一系列復雜變化,包括擴散,蒸發,溶解,乳化,光化學氧化,微生物氧化,沉降,形成瀝青球,以及沿著食物鏈轉移等過程(見圖)。這些過程在時、空上雖有先後和大小的差異,但大多是交互進行的。

(2)石油泄漏到海洋中怎麼辦擴展閱讀

石油在海面形成的油膜能阻礙大氣與海水之間的氣體交換,影響了海面對電磁輻射的吸收、傳遞和反射。長期覆蓋在極地冰面的油膜,會增強冰塊吸熱能力,加速冰層融化,對全球海平面變化和長期氣候變化造成潛在影響。

海面和海水中的石油會溶解鹵代烴等污染物中的親油組分,降低其界面間遷移轉化速率。石油污染會破壞海濱風景區和海濱浴場。如1983年12月,「東方大使」號油輪在青島膠州灣觸礁擱淺,溢油3000多噸,嚴重地污染了青島海濱及膠州灣。

制定有關法規,制止海洋活動過程中非法排放含油污水,嚴格控制沿岸煉油廠和其他工廠含油污水的排放。監測監視海區石油污染狀況,改進油輪的導航通訊等設備的性能,防止海難事故。

發生石油污染後,可應用圍油欄等把浮油阻隔包圍起來,防止其擴散和漂流,並用各種機械設備盡量加以回收,對無法回收的薄油膜或分散在水中的油粒,可以噴灑各種低毒性的化學消油劑。

鑒於回收和消除海上油污的技術和方法尚待改進,港灣和近海地形復雜,因此,目前尚難全部消除海上油污。若遇上惡劣的氣象條件,則大部分石油無法回收處置。

③ 如何處理石油泄漏的事故

石油泄漏後從環保角度首先做兩方面的工作:1是堵漏油;2是去除已有的漏油。去除漏油最希望的是快速,簡便,最大限度減少對環境的污染。至於漏油再利用那都是次要的問題。
另外,石油和水的混合物是可以分離的,需要特殊的工藝。僅用蒸發是不行的,因為姑且不說蒸發效率低下,石油中有些組分本身就會蒸發,還有石油和水會形成乳狀液,自然情況下分離不易。

④ 海上漏油怎麼處理

海上漏油的處理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學方法、生物方法(見含油廢水處理)。①物理處理法:如採用圍油欄、吸油材料、「油掃帚」、旋渦式海面清潔器等進行處理。②化學處理法:如噴灑分散劑、去垢劑、洗滌劑和其他界面活性劑等,把海面的浮油分散成極微小的顆粒,使其在海水中乳化、分散、溶解或沉降到海底。③生物處理法:如利用微生物清除油膜等。
海上漏油是海上開采、運輸、裝卸和使用石油過程中發生的溢漏事故,造成石油污染。
船舶沉沒後,油櫃中的燃料油仍能在較長時期不斷地漏出來。據統計,全世界每年因船舶失事流入海中的石油達50萬噸。

⑤ 輪船燃油泄漏在海里,這可能會對大海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輪船燃油泄漏在海里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首先就是對海洋生物的生存條件造成了極大的威脅。這是因為石油是有機物,短時間內難以分解,又因為石油的密度小於海水的密度,石油泄漏在海上就會漂浮在海面上,對於不同的海洋生物會產生不同的危害。

對於魚類而言,沾染到石油會使其賴以呼吸的腮粘連在一起,從而使其窒息而亡,或使其接觸到石油的皮膚糜爛,最終導致死亡。並且石油對於其魚卵的發育與成長也會造成極大的威脅。

對於藻類等浮游生物,石油中的有毒化合物會使其急性中毒死亡。而死亡的藻類等浮游生物會浮在水面上或漂在水中,浮在水面上的會使空氣中的氧氣更加難以與海水結合,可能會導致海水中缺氧,從而使許多海洋生物缺氧而死。飄在海水中的的浮游生物若是被海洋生物誤食,也可能會使其中毒而死。

最後,我想說海洋石油污染極難清除干凈且清除費用極其高昂,所以我們應從源頭解決這一問題,加強船舶出海時對於各項檢查,以減少石油在海上泄露的風險。

⑥ 數千噸燃油在海洋泄漏,這種情況要怎麼處理

如果海上的燃油泄露,首先收到毀壞的肯定是我們的海洋生物,那些十分具有腐蝕性或者劇毒性的燃油如果進入了海洋生物的嘴裡或者氣管里,或者魚類的鰓里,它們肯定必死無疑的,

其實說到石油的泄露,我就又想到了前幾天美國巴爾的摩的燃氣爆炸,居民樓的倒塌最根本的來源,不就是監管不力嗎?燃氣管的年久失修,才導致了這個事故,

所以我認為,全世界所有的,有關海洋資源開發,有關原油石油開采,海洋資源保護,以及除了這些以外所有的一些的機構都千萬不要監管不力,一定要加強層層的監管,保障人與自然能夠可持續發展。

⑦ 如何治理被石油污染的海水

治理被石油污染的海水--- 要阻止石油的擴散,方法有兩種

A 屏風 用緻密隔板材料將污染海域隔離,此種方法隔離完全,但是費時費力,且材料造價昂貴。

B 沉浮式 由於石油的密度低於水,所以可以用浮子簡單的將油膜圍起來,此方法簡單易行,但是無法阻止水生生物進入污染海域。 接下來就是處理石油,由於石油是珍貴的能源,所以優先考慮回收,方法如下

A 用吸附材料吸收

B 專用的油料回收船隻

C 人海戰術,用工具將油料舀出 最後就是處理,可以用萃取等手段可以將油料回收 當情況實在無法控制,那麼只好用焚燒的手段消除石油的影響。此種方法是最後的手段了。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出現了用生物手段處理石油污染的方法。即用微生物將油料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此法是最為高明,對環境影響最小的手段,但是此法尚未普及,一旦科技發展到位,處理石油污染將不再是難題。

但是,隱患險於明火,防範勝於救災,最佳的治理手段就是扼殺石油污染的源頭

A 嚴格控制江河,工礦企業的排污口

B 加強海洋運輸

C 嚴防井噴事件

⑧ 石油污染對海洋的影響是最大的,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海洋石油污染一旦發生,如能採取有效措施,損失就會小得多。一般來說,處理海洋石油污染,先要用「攔油柵」將浮油阻隔起來,防止其擴散和漂流。然後,用各種物理方法把阻隔起來的石油盡量回收。對於剩下無法回收的部分再用化學方法和生物方法處理。
經過科學家長期研究探索,現已初步解決了一些課題。希臘科學家1996年開始研究的清除海上石油污染新技術,現在已經開始投入使用。在發生海洋油污事故後,清污船向污染海域噴灑珠狀磁性化學物質。每顆珠狀物質能吸收相當於自身質量6倍的石油或汽油,並可以在各種氣候條件下飄浮在海面。這時,清污船便可輕而易舉地用網將其撈起。由於使用的清污材料是磁性物質顆粒,對海洋環境和水質均沒有影響,從而為清除海洋石油和汽油污染開辟了新途徑。
在清除海洋石油污染的過程中,解決油水合一的問題最為關鍵。近年來,世界上的許多國家,陸續開展了對清除海洋石油污染的研究和技術創新。
德國一個科研小組,日前破譯了一種能吞噬石油的單細胞細菌的基因,利用這種細菌可解決海洋石油污染問題。這種細菌在沒有油污的情況下雖能生存但不繁殖,一旦碰到油污,這種細菌就會急劇繁殖,快速吞噬油污。破譯了這種單細胞細菌基因之後,有望在人工環境下讓這種細菌繁殖,並把它們投放到海洋有石油污染的地方來清除污染。

⑨ 日本貨船觸礁泄漏千噸重油浮在海岸,該如何補救

我們知道一般石油,燃油以及重油的開采都是在海上進行鑽井,然後開采出來的那麼將這些燃油運回自己的本國,那麼就需要通過海上貨船來進行運輸,在海上經常會發生一些意外,比如說遭遇海浪,或者說是觸礁,結果導致了燃油泄漏,那麼這些汽油泄漏在海岸上肯定會對海岸進行很大的污染,那麼我們該如何補救呢?

第一是要趕緊控制住被污染的面積,將這一片海域進行封鎖,如果泄露的石油量很大,那麼我們一定要先用漂浮圍欄圍住石油,禁止石油進一步的擴散,污染周圍的海域。只有先把燃油量控制住了,再來慢慢的進行治理。


反正不管怎麼樣,我覺得等到事故發生之後再來清理海域,本來就不是很好的事情,最好就是盡量不要發生意外,在進行運輸的時候給自己的船多加一層保障或者外殼,讓即使是船遭遇了暗礁,也不會因此而泄露裡面的石油同時也要派更加有經驗的船艙員去進行駕駛,避免發生海上意外時不知道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