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970-80年代油價高漲為何造成停滯性通貨膨脹為何2000年以後油價也高漲但造成成長性通貨膨脹
70-80年代中, 兩次石油危機。這一時期, 國際石油市場供需狀況開始發生逆轉, 石油價格不斷攀升升。一方面, 主要石油消費國消費量日益上升, 但由於國內儲量有限, 生產很難有較大突破, 從
而造成供不應求, 需要從國際石油市場上進口石油,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已逐步由石油凈出口國變為石油凈進口國另一方面, 由於中東主要石油生產國反對美國等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的中東政策, 自1973年開始兩次對這些國家採取「 石油禁運」 政策,從而導致國際石油市場價格的兩次大幅度攀升。兒大石油市場的價格都比前一時期明顯提高。1973一1979年, 每桶石油價格都提高到10美元以上,1979一1985年進一步提高到接近或超過30美元的水平。
近年來美國等西方國家放寬了對能源產業的限制,採取了多項措施鼓勵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如對乙醇的大力利用和開發。近年來肌嘗冠妒攉德圭泉氦滬,美國燃料乙醇加速發展,美國乙醇汽油消費總量已超過汽油消費總量的20%,全美玉米產量有12%用於生產燃料乙醇。加上現有的完備的石油戰略體系使得西方國家對中東石油的依賴性不如以前。同時中東也接收到了以前的教訓,意識到了石油上漲會迫使主要消費國減少石油的出口。所以說這是雙方共贏的一個局面
我國從1993年成為石油進口國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進口量的不斷增長,越來越受到國際石油市場的波動和影響。盡管尚未有遭遇大規模的石油危機,但供需矛盾日益加劇下高漲的油價與石油緊缺依然對我國生產生活以及經濟發展造成了不少影響,具體體現為:
1.石油短缺對工業與經濟的影響重大
石油作為用途廣泛的重要工業和化工原料,其戰略價值和經濟價值對於國家
經濟發展異常重要。目前我國已進入重工業化階段,與20世紀90年代初相比,
經濟增長對能源和石油的依賴度明顯增加。2003年我國經濟增長的能源消費彈
性系數比1991年提高了接近2倍;2003年我國石油消費比重達到22.7%比1991
年高5.6個百分點;2003年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35%。嚴重石油供應短缺一旦發
生,將會對我國經濟和生產造成重大影響。
2.國際石油價格上漲導致國內生產成本上升並可能會形成通貨膨脹作為工業社會的基礎性燃料與原材料,石油構成了工業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石油價格的上漲伴隨著生產成本向消費成本的轉移,全社會物價水平就會提高,會加速通貨膨脹的形成。我國單位GDP的能耗本來就高於其他國家,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將使我國承受更大的通貨膨脹壓力。只考慮油價因素,石油價格從30美元漲至60美元,CPI將上漲1.8個百分點,如果考慮我國國內石油價格與國際原油價格調整的不同步,上一次石油價格上漲也需要消化,那麼,國內物價的上升或許會更多。
3.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將影響我國的國際收支平衡
在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逐漸提高的前提下,國際原油價格的持續上漲將打破
我國原有的貿易平衡。2004年,我國為石油價格上漲多支付了200億美元,而
當年的貿易順差總額為320億美元,如果不考慮為高價石油所支付的更多外匯。
2004年的貿易順差能夠達到520億美元2003年我國進口石油約9100萬噸。而
當年的平均油價每桶29.6美元,即使進口保持1億噸的水平,我國僅為高油價
支付需要200億美元。總之,在世界經濟條件不變的前提下,國際原油價格上漲
可能使我國國際收支出現逆差。
4.改變居民消費結構,抑制居民消費
石油價格越高,產品成本越大,價格也隨之提高,這將阻礙原有消費需求的擴大,新的消費需求熱點形成也將受阻。其中最為典型的是汽車消費,油價升高使得居民購車的意願受到壓抑,許多人擔心買得起車,養不起車,因而選擇持幣觀望。高油價也會改變大眾的住房消費模式,但隨著油價的不斷上揚,房子和工作地點間的距離成為必須考慮的問題。旅遊業也因於油價持續上漲帶來航空、長途汽車等交通費用的上升而增加成本,進而影響到部分消費者的旅遊需求。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石油儲備的效益,不僅僅體現在對石油價格的平抑作用上,更應體現在對國民經濟和生產間接和潛在損失的彌補作用上。
❷ 擁有石油的委內瑞拉為什麼沒有富起來
委內瑞拉不僅沒有富起來,反而因為石油位置造成通貨膨脹,進一步導致國民經濟危機。最主要的原因是國民經濟形式單一,石油輸出佔比太高。
加速印錢讓社會物價瘋狂上漲,甚至人們的基本生活都成了問題,同時,委內瑞拉還要背負外債,如今的委內瑞拉政府已經無法應對這一場經濟危機而不得不向國際社會求助。天堂和地獄總在一瞬之間。
❸ 為什麼美國經濟不存在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
當然起作用.
但格老的意思並不是美國經濟對石油價格已完全分離,而是美國的資源利用率極高,每單位gdp所消費的石油已大幅下降,而美國經濟對石油的依存度也比1980年的石油危機時低得多.
而且,石油以美元計價,美元的過多發行才是美國通脹的主要因素.
同樣資金所產出的物品的數目下降,也就是單位產品生產成本上升,所引起的通貨膨脹,在美國現今情況,並不顯著,美國的資金利用率奇高,每單位資金所產出的貨物或服務位居世界大國首位,如此,成本推動型通脹在美國的通脹因素中並不重要.
若想了解更多格林斯潘的思想,可看他出版的新書---我們的新世界,內里對美國,乃致世界各國經濟都有詳細分析.
❹ 石油危機為什麼導致通貨膨脹想知道詳細過程
通貨膨脹,容易導致金融危機,金融危機的結果,導致通貨收縮,通貨收縮,加劇金融危機。通貨膨脹的起因,主要是貨幣供應量太大,或者是貨幣流通量太快,經濟活躍,導致供不應求,物價高漲,出現經濟泡沫。泡沫破裂,出現經濟危機,或金融危機。危機產生失業,人民收入驟減,需求驟減,市場供過於求,物價下降,導致通貨收縮。通貨收縮,使人民更不捨得花錢,因為可以期盼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到相同的東西,因此而加劇經濟危機,或者金融危機。
❺ 73年的石油危機是如何引發的經濟危機
1973年,爆發了第四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運用石油武器來對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實行石油禁運,削減石油產量。結果是石油價格暴漲,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到了1978年,伊朗發生政治局勢的變換,造成了石油生產的不穩定,生產一度從每天600多萬桶降到了70萬桶。這樣,第二次石油危機也出現了。
石油危機的出現,大大影響了西方國家的經濟,尤其是日本。第一次石油危機, 就馬上使日本出現了嚴重的經濟蕭條,導致了外匯的大量外流。
這次由石油危機所引發的經濟危機有一個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這次危機造成了西方資本主義經濟較長時間的「滯脹」。所謂「滯脹」,就是指經濟增長停滯和通貨膨但是,由於70年代的通貨膨脹持續時間長,幅度大,由於擔心引起更為嚴重的通脹,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很難繼續使用國家干預刺激經濟的手段,由此也就更難走出經濟蕭條脹同時存在的現象。
❻ 問題:請用AD-AS模型來分析石油危機所引發的短期經濟波動。
在短期內,如果AD不變,AS曲線發生位移,則會產生市場價格與國民收入反方向的運動。如果AS的水平下降,市場價格會上升,而國民收入則下降,產生經濟發展停滯和通貨膨脹共生的「滯脹」現象。
在石油危機中,能源價格暴漲了5倍,由於生產要素投入的價格(或成本)的上升,使得企業在同等產量條件下,要求更高的物價水平,或者在同等價格水平下,被迫減少產量。從而使得SAS曲線向左上方移動,使原先超出潛在國民收入OY* 的產量OY減少至OY',均衡點由E移動至E',市場物價水平由P移動到P'。
結果是生產降到小於充分就業的水平,價格水平則提高到高於充分就業時的水平,出現「滯脹」。由於影響宏觀經濟的某些外部因素的作用,使總供給狀況惡化,使政府原先的宏觀經濟政策目標遭到破壞。
(6)石油危機為什麼沒有膨脹擴展閱讀:
總供給曲線的位置是不斷變動的,這種變動說明了在既定價格水平之下,總供給量的變動。使總供給曲線移動的因素:
1、自然的和人為的災禍。
2、技術變動。
3、工資率的變化。
4、生產能力的變動。
❼ 有誰知道70年代美國石油危機的具體情況么最好是有當時情況的~~
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不斷受到石油供給的沖擊。那個時期就是我們現在普遍認為的世界石油危機時期。
石油成阿拉伯世界的武器
1973年10月,中東的石油輸出國組織停止了對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西方國家的石油輸出。這次禁運造成了西方世界特別是美國國內的原油價格大幅度上升。
這場突如其來的石油危機為何產生?這可以追溯到阿拉伯與以色列由來已久的沖突上。二次世界大戰後,阿拉伯人眼看著自己的家園變成了猶太人的樂土,這激怒了他們。他們拒絕承認以色列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並認為惟有武力奪回自己的土地才是公正的。
出於把蘇伊士運河國際化的目的,英國人和法國人自然地站在了以色列人的一邊。於是有了英法支持的以軍在最初的戰爭中占盡先機。而失利的阿拉伯人立馬結成同盟,對以色列發動了為期6天的戰爭。1973年的贖罪日,在這個猶太人最神聖的假期中,以色列經歷了阿拉伯軍隊在蘇聯支持下的沉重報復。
這次戰爭以後,阿拉伯產油國家發現使用石油禁運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政治戰術,並且這種方法也同樣可以在經濟上產生作用。阿拉伯國家開始意識到他們自身的強大力量,認識到他們可以通過石油去控制原本在世界各地發號施令的西方社會。他們意識到,禁運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對付西方社會的手段。即使恢復了石油輸出,他們依然能夠保證以一個較高的價格控制油市並能獲得高額利潤。恐慌的投資者和石油公司會因為不斷增長的油價而陷入不只是美國一個國家在內的經濟旋渦,這顯然是非常危險的。
"財主們的聚會結束了"
彷彿一夜之間,美國如夢初醒地發現它已不再能承擔原有的原油消耗。「財主們的聚會結束了。」這讓所有的美國人無法接受。
石油危機帶來的惡果紛至沓來。
這些直接結果是相當戲劇性的。汽油價格只不過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就狂漲了4倍。人們眼看著原油價格從僅僅25美分/加侖的增幅越過1美元後仍然不停往上漲。根據美國汽車協會的記錄,當時絕大部分西方國家的加油站,竟然有20%在危機期間整整一周沒有燃料可以供應。在更多的地方,司機們被迫等待2到3個小時,只是為了獲得加油的機會。當時,美國的原油總消耗量猛然下降了20個百分點。
美國政府的絕望並沒有讓他們選擇放棄,他們試圖去修改議案以改進這個糟糕的局面。國會發布了對在公路上行駛車輛每小時55英里的速度限制。當然這是一個好消息。不僅因為原油消耗可以減少,而且也讓車禍一夜間減少。由此看來,今天的燃料經濟指標與來自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時為了節約能源而做出的努力息息相關。許多國家在當時也通過修改夏令時間以求降低電的使用量。所有這一切都象徵了美國人所懷著的保護能源的微弱希望。
稅額減免在當時也成為了可能。總統尼克松成立了能源部,並使其成為內閣辦公室,其職責主要是發展國家能源事業。汽油公司和加油站也竭盡全力保護原油量。除了尼克松發起了一次自願減少汽油消耗的行動外,各大加油站也宣布每個星期日自願關閉,並且聲稱:他們拒絕出售給不是「常規顧客」的用戶。不過,加油站仍然不只一次把超過10加侖的汽油出售給同一個用戶。他們希望這些努力可以幫助公眾,使大家更節省燃料。當然,普通大眾也沒有隻是成為旁觀者,很多美國家庭把家中的空調轉向25度———油價的提高的確讓人們養成了節省燃料的好習慣。另一方面,很多公司、企業開始嘗試著改變它們的能源消費方式,甚至尋求新的能源以替代對原油的依賴。
經濟快速增長時代謝幕
阿拉伯國家開始再次把石油裝運到西方國家,但是這次是以更加膨脹的價格。整個世界性的經濟衰退成為了這次禁運最顯著的長期效應。通貨膨脹保持率超過了10%,失業記錄也出現了歷史最高。人們無奈地發現,經濟快速增長的時代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而謝幕了。
由於石油禁運,小汽車的生產也出現了巨大變化。在底特律,狂漲的汽油讓人們無法承受。為了保護用油量並且推動經濟發展,人們不再製造那些使用大發動機大功率的小汽車。底特律被迫去提升全部小汽車使用燃料的效率。日本製造的小汽車因為具有美國小汽車達不到的效率標准而越來越暢銷,銷售額迅速增加。這一時期的美國汽車工業被迫陷入了無奈的境地。
雖然這場噩夢持續的時間自1973年開始,前後不過一年,但是歐佩克國家已經成功地使西方市場的石油價格增加了4倍。這種石油禁運在國際關繫上開創了一個嶄新的局面,也帶領著中東國家進入了新的時代。這無疑是中東國家的一項政治和經濟重要成就。
第三世界國家第一次發現了它們的自然資源能在政治和經濟環境下被當作武器使用。提高的油價不僅是對美國經濟發展的一次威脅,更是對整個世界經濟的嚴正警告。
這個時期,很多必要的商品價格經歷了首次迅速而戲劇性的上升。從此,西方世界的脆弱被毫無掩飾地扒開了。
"請允許我發動汽車"
幾年後,剛剛從重創中蘇醒的美國,在1979年伊朗總統霍梅尼上台的時候,又一次捲入了石油危機。伊朗人沒有讓美國人睡得安穩,霍梅尼很快就宣布對西方國家實施石油禁運,油價從每桶15美元上漲至35美元,在全球經濟界重新颳起颶風。
二度受創的西方人如同驚弓之鳥,開始為第二天醒來是否能夠有油發動汽車而失眠。「請允許我發動我的汽車」,這是當時美國報紙的一個頭條標題,更是美國人當時最奢侈的心願。
❽ 為何在石油危機的影響下20c70年代美國既有停滯也有通脹
二戰後到七十年代被稱為「資本主義的第二個黃金時代」,整個資本主義社會呈現繁榮快速發展局面,但在七十年代主要產油區中東各國組成歐佩克組織,提高國際油價,導致資本主義國家來賴以生存的石油漲價,嚴重製約了經濟發展,所以從美國開始,整個資本主義社會告別黃金時代,迎來了經濟「滯漲」,就是經濟增長速度放緩,通貨膨脹。 因為石油是重要的資源,所以它漲價,導致好多工業品生活品等必需品漲價,而經濟又受原料漲價影響,放緩速度,所以導致社會財富增長慢,人們收入減少,而由於原料漲價帶來的生活必需品和工業品漲價,導致通貨膨脹。
❾ 石油危機為什麼導致通貨膨脹
隨著目前油價的持續上漲我們很多老百姓也已經感到了一絲的壓力,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中國作為世界石油消費大國,有將近40%左右的石油資源呢是依靠海外資源的進口,
一九九三年,中國就已經是石油純進口國,而且以後每年都以百分之三點七的速度遞增石油進口量。去年,中國進口原油達到了1.2億噸,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據有關機構預計,中國2010年石油進口規模將達到1.8億-2億噸,進口依存度也將隨之突破50%。
我國進口石油的比重越來越大呢,主要是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我們的資源供給不行,就說石油生產產量增長緩慢,而需求增長非常的快,這樣呢所以我們對國外的進口石油依賴越來越大,那它的影響是兩個方面的,正的方面就是說彌補了我國的資源不足的問題,解決了需求短缺,保證了供給,這是它正的方面,另一方面實際上就是石油大量進口的外部性的問題,就是引起了石油安全的問題,另外,目前中國進口的原油主要來源於中東地區,占進口的50%以上,而來自中東的原油進口又主要依靠油輪輸送,並通過馬六甲海峽。
這么一個集中於中東地區的話,對我們國家的能源的這么一個供應是不利的,因為中東地區的話屬於一個多事的地方,政局的不穩定,所以我們國家從這點來說的話,必須改變它的這種能源來源的結構
從這個短片中我們看到中國目前對海外石油市場的依賴程度是越來越深,而且還主要是集中在中東地區,那麼對它的依賴程度越來越深,會不會從另外一個方面,它蘊藏著一些我們的供給風險問題。
我覺得這個就是所謂我們談到能源安全的問題了,就是說如果發生了某種突發事件,我們是不是能夠按照一個合理的價格,能夠從石油市場上,國際市場上能夠買到,我們所需要的石油,這是第一個概念啊;第二個就是說,對中國來說確實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是不是能夠有一個比較安全的,一個運輸的系統能夠保證這份供給,這是第二個概念;第三個概念就是我們的應變能力,就涉及到我們的儲備啊,我們有沒有突然增產的能力,國內啊,包括突然來控制這個需求,我能夠馬上讓你停止一些不是非常必要的那些需求。我覺得我們很重要的就是,我們的石油戰略要定義在維護我們的石油安全的這樣一些定義的基礎上,所以我們的石油,戰略的設置,我覺得這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石油的這個產品是滲透到人們生活當中每一個行業都有,比如說你家裡用的電冰箱,洗衣機啊那些塑料啊,這都是石油裡面出來的產品,再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比如我買的飛機票、火車票啊也隨著石油的漲價(而漲價),也再有些燃油附加稅也加上去了,我們的農民呢,所用的你比如柴油啊,他用的農膜啊,化肥啊,隨著石油漲價這些價格呢它也在調整,如果說我們這個油價能夠平抑這個油價,能夠這個油價低一些,那麼我們就少開支點錢,我們的收入更高一些,我們的生活會更好一些。
所有的這個石油化工的產品啊,用它做石油原料的,全部都會受到它的成本價格的(影響)往上推,那麼它會傳導的,這個東西變成一個中間產品,然後變成了一個實際使用的產品的時候,馬上就傳導到那個消費裡面去了,所以這個價格指數就會上升,這個通貨膨脹一產生影響以後呢,這個影響就比較多了,那宏觀政策上,它可能進行調整,比方說利率的上升,利率的調整還有等等一些問題,這樣呢對整個國民經濟的影響那就是個全方位的。
最重要影響還是對我們整個宏觀經濟的影響才能夠滲透到千家萬戶的生活當中去。我們用固定資產的投資來拉動這個GDP增長的,佔到多少,去年是47%。固定資產的投資,占這個GDP的比重超過40%就是很危險的了,所以宏觀模式的這個改變,是對我們是不是會產生這個安全的,最重要的一個因素。
❿ 石油危機為什麼導致通貨膨脹
石油危機,會使國際石油價格暴漲。而許多國家必須依賴石油進口,石油價格的暴漲,會使這些國家在大量買入石油後其高漲的價格會導致國內使用者的成本大幅度上升,不得不提高售價,而導致下游的購買者的實際購買力下降,這就叫所謂輸入性通貨膨脹。很無奈。一國的資源稟賦,決定了許多國家對國際石油的高度依賴,所以,出現輸入性通貨膨脹的情況就完全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