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石油生產過程中使用什麼催化劑
石油煉制催化劑,催化劑工業中一類重要產品,包括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氫精製、加氫裂化、異構化、烷基化、疊合等過程中所用的催化劑,其中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氫精製為三種主要石油煉制催化劑。
催化裂化催化劑 流化床催化裂化早期主要使用微球無定形硅酸鋁催化劑,60年代發展起來的稀土-X型、稀土-Y型、氫-Y型分子篩催化劑,迅速取代了硅酸鋁催化劑。近年來,分子篩裂化催化劑改用硅溶膠或鋁溶膠等為粘結劑,將分子篩、高嶺土粘結在一起,製成了高密度、高強度的新一代半合成分子篩催化劑。所用分子篩除稀土-Y型分子篩外,還有超穩氫-Y型分子篩等。這類催化劑迅速推廣應用並形成適合不同用途的品種系列,包括渣油裂化用的抗金屬污染裂化催化劑、高辛烷值汽油的裂化催化劑、減少空氣污染的吸氧化硫裂化催化劑等。
此外,催化裂化中還使用含有促進一氧化碳燃燒組分的裂化催化劑或一氧化碳助燃劑,使再生器中一氧化碳全部轉化為二氧化碳,以回收能量,減少一氧化碳的大氣污染。
催化重整催化劑 初期的催化重整催化劑為鉑金屬催化劑,用含氟氧化鋁作載體。60年代出現了鉑-錸、鉑-鍺、鉑-錫、鉑-銥等雙金屬催化劑,還有增加了第三組分的多金屬催化劑。目前,使用最多的是鉑-錸催化劑,其次是鉑-錫催化劑,均以含氯γ-氧化鋁為載體,在運轉中通過控制循環氫中的水氯平衡來調節催化劑酸性。催化劑中鉑含量一般為0.375%~0.6%。近年來,由於載體孔分布、浸漬技術等的改進,新一代重整催化劑的活性、選擇性和壽命均有所提高,某些牌號催化劑中鉑的含量已降到0.25%。
加氫精製催化劑 主要是鉬-鈷、鉬-鎳、鎢-鎳等硫化物催化劑,以γ-氧化鋁或加少量氧化硅的γ-氧化鋁為載體。形狀一般為小條或小球。商品中氧化鉬、氧化鎢含量一般為15%~18%,氧化鎳、氧化鈷含量一般約 3%。在加氫裝置上硫化成為硫化物催化劑再使用。鉬-鈷催化劑多用於加氫脫硫,鉬-鎳催化劑多用於加氫脫氮,鎢-鎳催化劑多用於芳烴飽和,還有鉬-鈷-鎳催化劑具有更好的脫硫活性和脫氮活性。此外,還有用於噴氣燃料芳烴加氫和溶劑油精製的鉑、鈀金屬催化劑。
70年代,加氫精製催化劑的重大技術進步,是出現三葉形、四葉形等異形催化劑。它們具有活性高、強度好、壓降小等特點。近年來,加氫精製催化劑改善了載體孔分布以及浸漬等制備技術,提高了活性和壽命,達到了降低反應溫度、壓力、氫油比等以節省加氫裝置能耗的目的。為適應常壓渣油加氫處理的需要,還發展了加氫脫金屬催化劑。
加氫裂化催化劑 以貴金屬鈀或鉬-鎳、鎢-鎳硫化物等為加氫組分,無定形硅鋁、超穩Y型分子篩等為裂化組分所製成。
此外,常用的還有:烯烴疊合用的磷酸-硅藻土催化劑;石油烴烷基化用的硫酸或氫氟酸催化劑;烴類異構化用的鉑-絲光沸石分子篩催化劑;柴油降凝用的ZSM擇形分子篩催化劑等。
㈡ 石油烴用什麼檢測器
液體石油產品烴類測定儀適應標准:用於測定石油中的飽和烴、烯烴和芳烴的體積百分數。它應用了熒殘炭光指示劑使液體石油產品中主要烴類在硅膠吸附柱上顯示出來的原理,從而計算烴類的體積百分數。
石油產品烴類測定儀採用了環保型的設計結構,是同行業中的新型結構,它避免了操作者和紫外燈的直接接觸。同時採用了進口精密吸附柱,烴類界面的標定採用了可移動的定位指針。同時本機採用了兩組振盪器,並且振盪器和測定儀為一體的設計方式,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調節各路的振盪頻率,使其得到需要的振盪頻率,使儀器的操作方便。
儀器特點
1、設置了強弱振動開關,用戶可以適當調節震動力量大小
2、設置了限壓裝置和空氣過濾裝置,使進入吸附柱的空氣穩定而純凈
3、內部氣路設計簡單可靠,操作面板上設置了兩路壓力調節閥,調節此閥即可得到需要的壓力
4、增設了空氣壓縮機過濾穩壓裝置及限壓裝置,使外來氣體既純凈又穩定的進入到吸附柱中去
㈢ 油氣的儲存及天然氣的液化應用是什麼
一、儲油庫
用於接收、儲存、中轉和發放原油或石油產品的企業和生產管理單位就是儲油庫。它是維系原油及其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的紐帶,是調節油品供求平衡的杠桿,又是國家石油及其產品供應和儲備的基地,對於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保障人民生活、促進國民經濟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儲油庫的分類及作用
1.儲油庫的分類
(1)按管理體制和業務性質不同,可將儲油庫分為如圖7-23所示的獨立油庫和企業附屬油庫兩類。獨立油庫是專門從事接收、儲存和發放油品作業的獨立自主經營核算的企業和生產管理單位。企業附屬油庫是各企業為了滿足本部門生產、經營需要而設置的油庫,如油田的原油庫(首站)等。
圖7-34膨脹法製冷工藝流程
1,2—換熱器;3—節流閥;4—儲罐;5—壓縮機;6—渦輪膨脹機
㈣ 土壤裡面含有汞銅鉛砷鎳石油烴是危險廢物還是固體廢物
土壤裡面含有汞銅鉛砷鎳石油烴是危險廢物。
汞銅鉛砷鎳屬於重金屬,重金屬的污染最麻煩,在生態循環中根本不降解,只能填埋。汞鉛砷有劇毒,要是污染了水源,可能會造成嚴重的環境事故。石油烴降解很緩慢,遇水,漂浮在水面上,可以通過生物鏈積累傳遞,可以持續很長時間,郵輪一旦泄露會造成嚴重的生態事故。,
含有汞銅鉛砷鎳石油烴的土壤需要謹慎合理的處理。
㈤ 土壤中石油類和石油烴的區別
石油烴:石油中的烴類化合物,烴類即碳氫化合物,在石油中占絕大部分,約幾萬種。
沒有明顯的總體特徵,主要由烴組成,且各種烴類的結構和所佔比例相差很大。
石油類:礦物油類化學物質,是各種烴類的混合物。石油類可以溶解態、乳化態和分散態存在於廢水中。
石油烴=石油烴類化合物總稱,石油類=各種烴類的混合物,接近相等,可能只是不同行業間的不同叫法。
㈥ 非鹵代烴類 (含石油烴) (Non-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的測定
85.2.6.1 土壤中礦物油的測定 (5 分子篩吸附法)
方法提要
在提取非鹵代烴類過程中可能有少量土壤有機酸、腐殖酸、脂肪酸、油脂等一起被萃取出來,為了除去這些干擾物質,採用 5A 分子篩吸附法。根據礦物油在近紅外區(3.4μm) 有特徵峰,從而可以進行定量分析。
儀器和裝置
萬分之一天平。
紅外分光光度計。
5 分子篩 (MS) 。
試劑
四氯化碳 (AR) (重蒸餾) 。
無水硫酸鈉 (AR) 。
標准油的制備 在萬分之一分析天平上精確稱取 20 號重柴油 0.5000g,以四氯化碳溶於 250mL 容量瓶中,此液含油 20mg/mL 的標准儲備液。
分析步驟
1) 稱取土樣約 25g (視土壤含油量而定) 於 125mL 磨口三角瓶中,加鹽酸調節 pH值至 3 以下,加入 30mL 四氯化碳,加蓋輕輕旋轉搖動 1~2min,放置過夜。翌日在 70 水浴上熱浸 1h,將上清液濾入三角瓶中,再在熱水浴上分別用 10mL 四氯化碳浸提土壤 2次,每次 0.5hr,合並濾液,加入 10g 無水硫酸鈉,每隔 10min 搖動一次,0.5h 後過濾於50mL 容量瓶中,再加入 5g 5 分子篩,每 15min 搖動一次,1h 後過濾。在測定時將其到入 1cm 厚的石英槽中,用四氯化碳為參比溶液,在紅外分光光度計上,於 3.4μm 波長處測定吸光度。以 3.4μm 處吸光強度 (峰高) 按基線法在記錄紙上量出相應峰高值,由校準曲線查出其相應含量。
2) 校 准 曲 線。吸 取標准 油 儲 備 液 0.10mL、0.20mL、0.30mL、0.40mL、0.50mL、0.60mL (此 液 各 為 0.20mg / mL、0.40mg / mL、0.60mg / mL、0.80mg / mL、1.00mg / mL、1.20mg / mL) ,用四氯化碳定容於 10mL 容量瓶中,然後在紅外分光光度計上進行測定,記錄各點於 3.4μm 處的吸光強度。以吸光強度為縱坐標,濃度為橫坐標,繪制校準曲線圖。
3) 結果計算。
岩石礦物分析第四分冊資源與環境調查分析技術
85.2.6.2 非鹵代有機物的氣相色譜法分析
參見第 82章 82.22 氣相色譜分析方法。
本節編寫人: 饒竹 (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 。
㈦ 土壤、地下水中石油污染物微生態修復室內模擬實驗研究
通過對研究區土壤、地下水中降解石油菌進行分離和篩選,並進行強化土壤、地下水中石油污染的微生態修復實驗,優化最佳修復方法和實施技術,為野外原位實際修復試驗提供方法與技術。
一、實驗器材、測試方法和實驗步驟
1.實驗材料
化學試劑:MgSO4·7H2O,NH4NO3,CaCl2,FeCl3,KH2PO4,K2HPO4,KCl,(NH4)2SO4,CaCO3,NaCl,可溶性澱粉、蔗糖、乳酸、鹽酸、酒石酸鉀鈉、瓊脂、液體石蠟、石油醚、三氯甲烷等均為分析純。杏子川油田原油(地下2400m采出的原油)、新鮮馬鈴薯、地下水、杏子川油田區黃土土樣,等等。
添加劑:草坪草晾乾粉碎(5~10mm),等等。
實驗用土壤樣品采自陝西省延安市南約5km210國道邊,山坡上修路的剖面上為黃土土壤,采樣時剖開表層約25cm的表層土,取裡面新鮮土壤,為無石油污染樣品。土中含有少量2~5mm的小姜石,土壤濕容重為1.7~1.93g/cm3;土壤干容重為1.49~1.7g/cm3。自然含水量為9.46%,pH值為8.1;試驗用地下水,pH值為7.2,TDS含量為370mg/L。
2.實驗器具
實驗用玻璃器皿等:150mL,250mL具塞三角瓶,125mL,1000mL磨口細口試劑瓶,各種不同類型的細菌培養試管、培養皿、橡膠塞。
主要儀器:QZD-1型電磁振盪器、KQ218超聲波清洗器、生物恆溫培養箱、高速離心機、高壓蒸汽滅菌器、無菌實驗室、生化培養箱、搖床培養箱、萊卡生物顯微鏡、752N紫外可見光柵分光光度計、電熱乾燥箱及各種化學分析用玻璃儀器。
3.測試方法
本次實驗測試方法是外方合作者德國蒂賓根大學應用地質中心提供的超聲—紫外分光光度法,該方法操作簡單,靈敏度高,准確。
4.實驗步驟
根據上述實驗和選出的降解石油污染的優勢菌群,利用不同的培養基對所選出的各類菌群進行培養並放大培養。各類菌群培養3~5d後進行混合培養,繼續培養3~7d後做相應的石油烴降解實驗,並進行模擬不同條件下的地下水、土壤石油污染的微生態修復實驗。實驗裝置150mL三角瓶和250mL具塞三角瓶。
地下水石油污染微生態降解模擬實驗,用150mL三角瓶每個瓶中加入20mL地下水配製的無菌培養液,加入一定量的原油,接入3mL培養好的菌液,用棉塞封口但要透氣,按不同溫度條件進行實驗,一定的間隔時間取出一瓶樣品,分析石油的降解去除的含量。並作無菌對照,按一定時間取樣測試石油的變化。
土壤石油污染微生態降解模擬實驗,用若干(按實驗設計的數量)250mL具塞三角瓶每個瓶中加入10g無菌風干土壤加入5mL營養液,加入一定量的原油,接入3mL培養好的菌液,按不同溫度條件進行實驗,一定的間隔時間取出一瓶樣品,分析土壤中石油的降解去除的含量。同時作同等條件無菌對照,按一定時間取樣測試石油的變化。第一批次實驗用棉塞,但時間一長則蒸發量大,實驗樣品乾燥影響實驗效果,後改為具塞三角瓶,以保證有足夠的含水量。在第二次實驗中為增強細菌的作用利用草坪草晾乾粉碎作為添加劑,該添加劑有兩個主要作用:一是改良土壤的膨鬆劑;另一是以細菌作為營養素的來源。在一定時間取樣測試石油含量的變化。
二、石油污染地下水微生態細菌降解的模擬實驗
為了實驗的准確性,實驗分兩批次進行,第二批次是在第一批次改進的基礎上進行,主要考慮到地下水中溫度對實驗效果的影響。
1.第一批次地下水降解實驗
實驗是在2007年3月30日至4月27日進行的。實驗選擇了相對較低的溫度:25℃,20℃,15℃。實驗結果見表6-8、6-9。
通過上述數據,說明實驗取得了初步成功,也驗證了微生態技術在地下水石油污染修復中的作用。表6-8、6-9,圖6-1顯示,由於模擬實驗溫度的不同導致實驗效果不同。在選擇的3個溫度中,20℃的實驗效果要好於15℃和25℃的實驗效果,25℃的實驗效果要優於15℃的效果。但總的來說,實驗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實驗在第27天時最大去除率僅為41%左右。對照樣品中的石油含量變化不大,基本在5%以內,說明在同等溫度無菌條件下短時間內地下水中石油降解是緩慢的。
表6-8 第一批次石油污染地下水細菌降解石油含量隨時間變化測試結果
表6-9 第一批次石油污染地下水細菌降解石油含量隨時間降解率變化結果單位:%
圖6-1 第一批次地下水石油污染不同溫度條件石油隨時間降解率趨勢圖
2.第二批次地下水降解實驗
第二批次地下水降解實驗,是在2007年6月21日至8月6日進行的。根據第一次實驗結果,又選擇了相對高一點的溫度進行實驗,溫度為35℃,30℃,25℃,20℃。實驗溫度升高而且實驗時間延長。另外,為了驗證實驗效果的好壞,每一溫度條件同時做一平行實驗。實驗結果見表6-10、6-11,圖6-2~6-4。
表6-10 第二批次石油污染地下水細菌降解石油含量隨時間變化測試結果
表6-11 第二批次石油污染地下水細菌降解石油含量隨時間降解率結果單位:%
圖6-2 第二批次地下水石油污染35℃微生態修復實驗石油隨時間降解率圖
圖6-3 第二批次地下水石油污染30℃微生態修復實驗石油隨時間降解率圖
圖6-4 第二批次地下水石油污染25℃微生態修復實驗石油隨時間降解率圖
通過上述實驗,進一步驗證了微生態細菌在地下水石油污染中的修復作用。在選擇的4個溫度中,30℃的實驗效果要好於35℃,25℃和20℃的實驗效果,實驗在第37天時最大去除率達90%以上。其他溫度條件的實驗效果基本相同,在30d時石油的去除率為50%左右。在同等條件的平行實驗效果也基本一致,得到了相互驗證的效果,驗證了實驗數據的可靠性。
3.兩批次實驗結果對比
通過上述兩批次的室內模擬石油污染地下水微生態細菌的降解實驗,實驗結果得出第一批次石油污染地下水細菌降解石油的模擬實驗顯示,實驗效果不是十分理想,20℃實驗在第27天時最大去除率僅為41%左右。但對照樣品中的石油含量變化不大,從實驗數據看基本在5%以內,說明在同等溫度無菌條件下短時間內地下水中石油降解是緩慢的。第二批次實驗結果,則進一步驗證了微生物細菌在地下水石油污染的修復技術是有較好的修復作用。在選擇的4個溫度中,30℃的實驗效果要好於35℃和25℃,20℃的實驗效果。30℃實驗在第37天時最大去除率達90%以上。其他溫度條件的實驗效果基本相同,在30d時石油的去除率為50%左右。在同等條件下的平行實驗效果也基本一致,得到了相互驗證的效果,說明實驗數據的可靠性。
三、石油污染黃土土壤微生態細菌降解修復的模擬試驗
為了驗證實驗的效果和准確性,該實驗也分兩批次進行,第二批次相對第一批次加入了一組相對高一點的溫度。
1.第一批次土壤降解實驗
實驗是在2007年3月30日至5月14日進行的。考慮研究區地表土壤在春、夏、秋溫度一般在20~30℃之間,選擇了不同的溫度段進行實驗。溫度為30℃,25℃,20℃,以及不同的石油含量進行實驗,並在30℃,25℃兩個溫度選擇了平行實驗。實驗結果見表6-12、6-13和圖6-5~6-7。
表6-12 第一批次石油污染土壤細菌降解石油含量隨時間變化測試結果
表6-13 第一批次石油污染土壤細菌降解石油含量隨時間降解率結果單位:%
雖然模擬實驗溫度不同,但實驗效果基本相同,實驗在第45天時去除率都在80%左右。對照樣品中的石油含量變化不大,基本在10%以內,說明在相同溫度無菌條件下短時間內土壤中石油降解是緩慢的。
圖6-5 第一批次土壤石油污染30℃微生態修復實驗石油隨時間降解率圖
圖6-6 一批次土壤石油污染25℃微生態修復實驗石油隨時間降解率圖
圖6-7 一批次土壤石油污染20℃微生態修復實驗石油隨時間降解率圖
2.第二批次土壤修復模擬實驗
實驗進行於2007年6月21日至8月6日。實驗選擇了相對高一點的溫度進行,實驗溫度為35℃,30℃。利用草坪草(晾乾粉碎)作為添加劑,添加量為5%。每一溫度條件同時做一平行實驗。實驗結果見表6-14、6-15,圖6-8。
表6-14 二批次石油污染土壤細菌降解石油含量隨時間變化測試結果
表6-15 第二批次石油污染土壤細菌降解石油含量隨時間降解率結果單位:%
圖6-8 第二批次土壤石油污染30℃微生態修復實驗石油隨時間降解率圖
第二批次石油污染土壤細菌降解的模擬實驗顯示,微生態技術在土壤石油污染的修復中效果良好。雖然模擬實驗選擇了2個溫度,但實驗效果基本相同。利用草坪草晾乾粉碎作為添加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第二次實驗短時間內得到了理想的效果。
3.兩批次實驗結果對比
通過上述兩批次的室內模擬石油污染土壤微生態細菌的降解實驗,實驗結果得出第一批次石油污染土壤細菌降解石油的模擬實驗顯示,微生物細菌在土壤石油污染的修復是有較好的降解作用。表6-12、6-13,圖6-5~6-7顯示,雖然模擬實驗溫度不同,但選擇的3個溫度為20℃,25℃,30℃的實驗效果基本相同。實驗在第45天時去除率都在80%左右。有的達85%以上。對照樣品中的石油含量變化不大,從實驗數據看基本在10%以內,說明在同等溫度無菌條件下短時間內土壤中石油降解是緩慢的。第二批次模擬實驗顯示,微生物修復確有較好的降解作用。表6-14、6-15,圖6-8顯示,雖然第二次模擬實驗選擇了2個溫度,但35℃,30℃的實驗效果基本相同。實驗在第30天時去除率都在85%左右,有的達85%以上。利用草坪草晾乾粉碎作為添加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第二次實驗時間雖短於第一次時間卻增大了去除率,增大5%以上。在同等條件下的平行實驗效果也基本一致,得到了相互驗證的效果。
四、實驗結果與討論
通過兩批次的室內模擬石油污染地下水微生態細菌的降解實驗,實驗結果顯示第一批次石油污染地下水細菌降解石油的模擬實驗,實驗效果不是十分理想,20℃實驗在第27天時最大去除率僅為41%左右。第二批次實驗結果,則進一步驗證了微生物細菌在地下水石油污染的修復具有一定的修復作用。在選擇的4個溫度中,30℃的實驗效果要好於35℃和25℃,20℃的實驗效果。30℃實驗在第37天時最大去除率達90%以上。其他溫度條件的實驗效果基本相同,在30d時石油的去除率為50%左右。在同等條件下的平行實驗效果也基本一致,得到了相互驗證的效果,說明實驗數據的可靠性。對照樣品中的石油含量變化不大,從實驗數據看基本在5%以內,說明在同等溫度無菌條件下短時間內地下水中石油降解是緩慢的。
通過兩批次的室內模擬石油污染土壤微生態細菌的降解實驗,實驗結果顯示第一批次石油污染土壤細菌修復具有較好的修復作用。表6-12、6-13,圖6-5~6-7顯示,雖然模擬實驗溫度不同,但選擇的3個溫度為20℃,25℃,30℃的實驗效果基本相同。實驗在第45天時去除率都在80%左右。有的達85%以上。對照樣品中的石油含量變化不大,從實驗數據看基本在10%以內,說明在同等溫度無菌條件下短時間內土壤中石油降解是緩慢的。第二批次模擬實驗顯示,微生態對土壤的石油污染治理修復確有較好的降解作用。表6-14、6-15,圖6-8顯示,雖然第二次模擬實驗選擇了2個溫度,但35℃,30℃的實驗效果基本相同。實驗在第30天時去除率都在85%左右,有的達85%以上。利用草坪草晾乾粉碎作為添加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第二次實驗時間雖短於第一次時間卻增大了去除率,增大5%以上。在同等條件下的平行實驗效果也基本一致,得到了相互驗證的效果。
上述室內模擬實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為野外原位試驗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提供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