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石油的分類
石油又稱原油,是從地下深處開採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體。最早提出″石油″一詞的是公元977年中國北宋 編著的《太平廣記》。正式命名為″石油″是根據中國北宋傑出的科學家沈括(公元1031-1095)在所著《夢溪筆談》中根據這種油《生於水際砂石,與泉水相雜,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詞出現之前,國外稱石油為″魔鬼的汗珠″、″發光的水″等,中國稱″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我們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可以見到石油或其附屬品的身影,比如汽油、柴油、煤油、潤滑油、瀝青、塑料、纖維等還有很多!這些都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而我們日常所用的天然氣(液化氣)是從專門的氣田中產出的!通過輸氣管道和氣站再到各家各戶。
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兩種說法:①無機論即石油是在基性岩漿中形成的;②有機論即各種有機物如動物、植物、特別是低等的動植物像藻類、細菌、蚌殼、魚類等死後埋藏在不斷下沉缺氧的海灣、瀉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經過許多物理化學作用,最後逐漸形成為石油。
原油的顏色非常豐富,有紅、金黃、墨綠、黑、褐紅、甚至透明;原油的顏色是它本身所含膠質、瀝青質的含量,含的越高顏色越深。原油的顏色越淺其油質越好!透明的原油可直接加在汽車油箱中代替汽油!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質(這是其主要成分)、膠質(一種粘性的半固體物質)、瀝青質(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體物質)、碳質(一種非碳氫化合物)。
石油由碳氫化合物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質液體!天然氣是以氣態的碳氫化合物。
石油的性質因產地而異,密度為0.8~1.0 g/cm3,粘度范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30~60°C),沸點范圍為常溫到500°C以上,可容於多種有機溶劑,不溶於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 組成石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83%~87%)、氫(11%~14%),其餘為硫(0.06%~0.8%)、氮(0.02%~1.7%)、氧(0.08%~1.82%)及微量金屬元素(鎳、釩、鐵等)。由碳和氫化合形成的烴類構成石油的主要組成部分,約佔95%~99%。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對石油產品有害,在石油加工中應盡量除去。不同產地的石油中,各種烴類的結構和所佔比例相差很大,但主要屬於烷烴、環烷烴、芳香烴3類。通常以烷烴為主的石油稱為石蠟基石油;以環烷烴、芳香烴為主的稱環烴基石油;介於二者之間的稱中間基石油。我國主要原油的特點是含蠟較多,凝固點高,硫含量低,鎳、氮含量中等,釩含量極少。除個別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餾分較少,渣油佔三分之一。組成不同類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別,產品的性能也不同,應當物盡其用。大慶原油的主要特點是含蠟量高,凝點高,硫含量低,屬低硫石蠟基原油。
② 石油按組成大體分為幾類
原油(即石油)的分類有多種方法,按組成分類可分為石蠟基原油、環烷基原油和中間基原油三類;按硫含量可分為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類;按比重可分為輕質原油、中質原油、重質原油以及特重質原油四類。
③ 希臘是石油大國嗎
希臘位於巴爾干半島南端,東、西、南三面環海,能源資源十分有限,僅有石油和褐煤儲藏。其中石油儲量約為4.5億桶左右,可開采褐煤儲量40億噸。石油主要分布在北愛琴海Thassos島附近Prinos油田,褐煤主要產自西馬其頓Ptolemais-Amynteo和伯羅奔尼撒Megalopolis七個煤礦,其中西馬其頓礦區產量佔75%,希臘褐煤產量居歐盟第一,世界第六。
希臘能源結構是以石油為主,褐煤和天然氣為輔,可再生能源作為補充的多元結構。石油是希臘最主要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60%左右,進口石油主要來自於中東、俄羅斯;天然氣作為一種相對新型能源,尤其作為發電廠新型燃料,需求也在快速增長,天然氣主要來自俄羅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風力發電增長最快,太陽能利用次之。
2001年,希臘能源消費2893萬噸標准油當量,其中石油佔比57%、褐煤佔比32%、天然氣佔比6%、再生能源佔比5%。希臘能源消費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交通運輸佔比38%,家庭、零售業佔比36%,工業佔比26%。
個人感覺希臘不算石油大國
④ 石油有哪些種類
礦物油:所有種類的石油都富含碳和氫組分,據此可以追索出它們的生物起源或相關性。在地下多孔岩層中發現的礦物油也不例外,它們起源於有機質,如死去的浮游生物——它們在地質歷史中曾在海底大量分布。經過多種復雜的地球化學過程,這些有機質轉化為礦物油,或稱「石油」和它的組分,如煤油、石蠟、汽油、柴油等。它們被歸類為礦物油,因為在人類的時間框架下,它們不屬於有機質,它們來自地下的地質體,從地下岩層到地下的圈閉,再到地下的砂層。一些油狀物質也可以在一些自然環境中找到,廣為人知的就是瀝青。在自然界中,瀝青往往以焦油斑的形式存在於地下裂縫中。石油和其他礦物油已經成為現代人類社會極為重要的資源,它們常常以人們四周無處不在的「油」來冠名。
有機油:由植物、動物和其他有機質通過有機過程而形成,這些油類以其多樣性為顯著特徵。從化學觀點來看,這是一個模糊的術語,而油類真正的科學術語應該是脂肪、蠟、膽固醇在活著的生物體內發現的油類物質及它們的分泌物、脂類。從蠟到類固醇都可歸類為脂類,有時它很難定義。通常,人們幾乎僅僅根據它們都排斥水或不溶於水的特徵將其歸為一大類。脂類可以完全溶解於其他液態脂類中。它們中碳和氫的含量很高,與其他有機組分和礦物質相比,脂類內部幾乎不含氧。
⑤ 如何區分石油的四種族分
可以幫你解答下石油族組分的概念。
概念 利用不同有機溶劑對原油的不同族性成分和結構的化合物類型進行選擇性分離所得到若干物理化學性質相近的混合物。一般分離為飽和烴、芳香烴、膠質和瀝青質四種族組分!
組成 原油族組分包括:①飽和烴,包括正構、異構烷烴和環烷烴;②芳香烴,包括純芳香烴、環烷烴芳香烴;③膠質(在我國實驗室給出的分析報告中,多稱為非烴)僅指原油瀝青中一種相對分子質量較高的含硫、氮、氧等雜原子的復雜有機化合物的暗色膠狀混合物;④瀝青質,由石油中含氮、硫、氧原子的高相對分子質量多環化合物構成。所有石油都是由這4個族組分構成的,但他們的含量並非是獨立的。因為按百分含量計算,飽和烴、芳香烴、非烴和瀝青質之和等於100%,如果其中有一族缺失了,則其他三族的綜合就是100%。法國石油研究院對全世界517個正常石油樣品的分析表明烴類佔85.8%,其中飽和烴佔57.2%,芳香烴佔28.6%,而非烴+瀝青質只佔14.2%。
分類 石油又可分為烴類和非烴類:①烴類:石油最主要的部分是烴類。烴類可佔大於210°C的石油餾分的75%以上,有些輕質石油幾乎全由烴類組成。而在某些重油中,尤其是受到細菌生物降解、氧化的石油中烴類組分大大降低。目前是有種已經鑒定出1000多種單體烴類。按其結構不同可分為烷烴、環烷烴、芳香烴以及由這3種組合而成的烴類。②非烴類:主要是指含硫、氮、氧3種元素的有機化合物。膠質、瀝青質是高相對分子質量的含雜原子的所聚合物。石油的非烴在數量上並不佔主要地位,但它的組成性質和分布特點對石油的性質有很大影響。——盧雙舫 張敏 主編.《油氣地球化學》,石油工業出版社,北京,2007。
分離 原油族組分的分離方法主要有:①柱層析法,原油中的瀝青質用正己烷沉澱,其濾液部分通過硅膠氧化鋁層析柱,採用不同極性的溶劑,依次將其中的飽和烴、芳香烴和膠質組分分別淋洗出,揮發溶劑,稱量恆重,求得試樣中各族組分的含量;②棒薄層火焰離子化檢測法,將原油用氯仿溶解,點在燒結的硅膠層析棒上,選擇不同極性的溶劑,依次將試樣中的飽和烴、芳香烴、膠質和瀝青質分離,經火焰離子化檢測器檢測,以峰面積歸一化法計算每個族組分的質量分數。——SY/T 5119-2008標准
⑥ 石油的類型及性質是什麼
石油的性質:
具有代表性的大慶石油屬低硫石蠟基石油,已開采酌石油以低硫石蠟基居多。這種石油,硫含量低,含蠟量高,凝點高,能生產出優質的煤油、柴油、溶劑油、潤滑油及商品石蠟,直餾汽油的感鉛性好。
有的石油硫含量高,膠質含量高,屬含硫石蠟基。其直餾汽油餾分產率高,感鉛性也好。柴油餾分的十六烷值高,閃點高,硫含量高,酸度大,經精製後可生產輕柴油與專用柴油。潤滑油餾分中,有一部分組分的粘度指數在90以上,是生產內燃機油的良好的原料。
有的石油硫含量低,含蠟量較高,屬低硫環烷一中間基。其汽油餾分感鉛性好,且也富含環烷烴與芳香烴,故也是催化重整的良好原料。柴油餾分的凝點及硫含量均較低,酸度較大,產品需鹼洗。減壓渣油經氧化後可生產石油建築瀝青。
另有些低凝石油硫含量低、含蠟量也低,屬低硫中間基。適於生產一些特殊性能的低凝產品,同時還可提取環烷酸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
石油的分類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工業分類法
2、商品分類法
3、化學分類法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7-0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⑦ 石油是怎樣分類的,HSO,380CST,180CST等等意思 石油分類以什麼為標准
石油的分類常因目的(用途)不同而採用的參數各異.目前石油地質學上較為流行的是蒂索和威爾特(1978)提出的分類.下面對該分類作一簡單介紹.該分類主要是依據原油中各烴類的含量比例關系,以烷(石蠟)烴、環烷烴、芳...
⑧ 石油是怎樣分類的,HSO,380CST,180CST等等意思
工業分類法、商品分類法、化學分類法。
1、cSt為Centistoke(厘沲)的縮寫。
2、cSt是運動粘度(Kinemetic Viscosity)單位「沲」(Stoke)的百分之一,簡寫cSt。
一、按含蠟量分類:在石油中取出一餾分,其粘度值為 53mm2/s(50℃),然後測其凝點。當凝點低於-6℃時,稱為低蠟石油;當凝點在-15℃~-20℃時,稱為含蠟石油;當凝點大於21℃時,稱為多蠟石油。
二、按含膠質分類:以重油(沸點高於300℃的餾分)中膠質含量來分。含膠質量小於17%,稱為低膠質石油;含膠質量在18%一35%,稱為含膠質石油;含膠質量大於35%,稱為多膠質石油。
(8)希臘石油怎麼分類擴展閱讀:
石油與原油區別:
1、石油相對礦產資源而言,通常所說的石油工業,一種礦產資源工業。在石油勘探過程中,根據勘探程度和探明情況,計算並確定石油儲量。石油儲量是地質勘探成果,一種待開發的原始礦產資源量。
2、原油埋藏在岩石地層里被開采出來的石油,保持著其原有的物理化學形態,是石油工業的初級產品,實現了其使用價值,是油田開發的成果,原油產量是一種已經開發的礦產資源產量。
3、石油一詞多用於說明油層滲透率、孔隙度及油藏品味。而原油一詞多用於國家統計的原油產量統計數字、評價原油理化性質及用於說明採收率、采出程度及採油速度。
4、石油作為礦產資源是指含水、含氣的油,而原油作為一種工業產品,其中的水、氣已從油中分離出來,一種合格的工業產品。
⑨ 石油的分類
( 一) 分類原則和方法石油的分類常因用途不同而採用的參數各異。石油化學家側重於各餾分含量及其化學組成和物理性質,地球化學家和地質學家則注意原油組成與生油岩及其演化作用的關系。後者有代表性的分類方案是 Tissot 和 Welte ( 1978) 提出的,該分類主要依據石油中各種結構類型烴類化合物: 烷烴 ( 石蠟) 、環烷烴、芳香烴和含硫、氮、氧化合物 ( 膠質和瀝青質) 的含量,也考慮硫的含量。
( 二) Tissot 和 Welte 的石油分類
目前石油地質學上較為流行的是蒂索和威爾特 ( 1978) 提出的分類。下面對該分類作一簡單介紹。
圖 2 -8 636 個正常的和重質降解原油樣品中飽和烴的分布( 據 B. P. Tissot 等,1978)
該分類主要是依據原油中各烴類的含量比例關系,以烷烴 ( 石蠟) ,環烷烴,芳烴+ S、N、O 化合物三個參數作為三個端員,採用三角圖解來劃分原油類型。注意該方案中所用參數是原油中沸點 >210℃餾分的分析數據。
該方案是考慮到飽和烴含量對於石油性質有重大影響,且飽和烴分布在 50% 處為兩個眾數的最小值,可以明顯地將芳香型原油與石蠟型 - 環烷型原油分開 ( 圖 2 - 8) 。因此,以飽和烴含量 50% 為界將三角圖分為兩大部分。在飽和烴含量 > 50% 的區域內,再根據石蠟烴和環烷烴的相對含量,即在石蠟烴含量 50% 、40% 處建立次一級分類界線,將飽和烴 >50% 區域分為三種基本類型,即石蠟型、環烷型和石蠟 - 環烷型。
在芳烴 + S、N、O 化合物 >50% 的區域內,以石蠟烴含量 10% 建立分類界線,將石蠟烴含量 >10% 的區域作為芳香 - 中間型原油; 而石蠟烴 <10% 的區域為重質降解原油。在重質降解原油中又以環烷烴含量 25% 建立分類界線,將環烷烴含量 > 25% 的稱為芳香- 環烷型; 而 < 25% 者稱為芳香 - 瀝青型。根據上述原則,可將石油分為六種類型,各類石油在三角圖中的位置及分類參數如圖 2 -9 和表 2 -3 所示。
圖 2 -9 541 個油田中 6 種石油類型的三角圖解( 據 B. P. Tissot 等,1978)
表 2 -3 石油的分類表
注: S = 飽和烴; AA = 芳香烴 + 膠質 + 瀝青質; P = 石蠟烴; N = 環烷烴; 樣品總數 =541。
⑩ 石油怎麼分類的
石油根據其油源環境、性質可以有不同的分類。
根據油源環境可分為:海相油、陸相油。海相油即海相沉積中生成的石油,陸相油即陸相沉積中生成的石油。我國的石油大部分屬於陸相油。
根據有機質成熟度(用正烷烴分布曲線來判斷)可分為:低成熟油、成熟油、高成熟油。其中,國內低成熟油的表述有三種,即未成熟石油、低成熟石油、未成熟—低成熟石油。
根據原油密度可分為:輕質原油(<0.87克/厘米3)、中質原油(0.87~<0.92克/厘米3)、重質原油(0.92~<1.0克/厘米3)和超重質原油(≥1.0克/厘米3)。
根據原油黏度可分為:常規油(<100毫帕秒)、稠油(100~<10000毫帕秒)、特稠油(10000~50000毫帕秒)和超特稠油或稱瀝青(>50000毫帕秒)。
根據原油凝固點可分為:高凝油(≥40℃)、常規油(-10~<40℃)、低凝油(<-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