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油泄漏怎麼處理
原油泄漏怎麼處理
目前,原油泄漏的有效處理辦法不多。
一般有三種方式:
1、設置阻隔帶,回收原油;
2、燃燒,這要考慮天氣狀況;
3、對於已經污染了的海灘,進行挖掘填埋。
經濟方面的損失還是有限、次要的。
污染造成環境方面的後果較大,而且要看原油泄漏的地點。20年前埃克森美孚在阿拉斯加的原油泄漏事故,由於當地生物鏈脆弱,危害極大。原油泄漏的主要的影響在污染海域的海水,尤其是礁石和沙灘上生活的動、植物。對於在該地棲息的鳥、魚、海龜,乃至哺乳類動物的影響可能會是滅絕性的。而且原油中存在很多有毒物質,不易分解,其影響往往會持續多年。全摑靠qian,手需費朝低
2. 汽車後備箱撒了液化石油氣液體很臭,怎麼可以處理
找個通風的地方,先打開後備廂進行通風處理。如果有泄漏了液體石油氣在車廂里,可使用洗滌用品進行清潔,清潔完之後用吹風筒吹乾,然後再用空氣清新劑噴一下,等它自然晾乾後,異味基本能夠清除。
3. 液化氣石油泄漏時為什麼會聞到一股難聞的氣味
為了提醒用戶,液化氣有泄漏的情況。
液化氣生產廠家特別在出廠前添加的臭味劑,乙硫醇(C2H5SH),有強烈的刺鼻氣味。目的是提醒用戶,液化氣在泄漏。也是一種安全措施。
液化石油氣安全使用常識
一、液化石油氣基本知識
液化石油氣是從石油加工過程中得來的較輕組分,是飽和和不飽和的烴類混合物。液化石油氣屬易燃易爆品,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防止泄漏,並保持燃氣具使用場所空氣流通。
(一)液化氣組份
液化氣主要成分為丙烷、丙烯、正異丁烷、正異丁烯等烴類,另外還含有少量的戊烷及硫化物等雜質,從不同生產過程中得到的液化石油氣,其組成有所差異。
(二)液化氣的主要特性
(1)易燃易爆。比汽油等油類、天然氣有更大的火災爆炸事故的危險性。液化氣在空氣中達到一定濃度,即使在寒冷地區,遇到靜電或金屬撞擊時發出的細小火花,都能迅速引起燃燒。液化氣加空氣混合濃度2--10%,就會引發爆炸。
(2)氣液態體積比值大、易揮發:在常溫常壓下,液態液化氣迅速氣化為250--350倍體積的液化氣氣體。
(3)液態比重比水輕。像油類一樣,浮於水面,約相當於水比重的一半。
(4)氣態比重比空氣重,約為空氣比重的1.5一一2倍,所以液化石油氣泄漏,極易沉積在低窪處,引發燃燒爆炸事故。
(5)體積膨張系數大。液化石油氣的體積膨脹系數大約是同溫度水的體積膨脹系數的10~16倍,隨著溫度的升高,液態體積會不斷膨脹,氣態壓力也不斷增加,溫度每升高攝氏1度,體積膨脹0.3~0.4%,氣壓增加0.2~0.3MPa 。
(6)沸點低。一般沸點在0℃以下,在我國,尤其是南方,即使是冬季最冷的氣溫條件下,也能自然氣化。
(7)閃點低。低於28℃,形成揮發性混合氣體的最低燃燒溫度叫閃點,閃點易發生的燃燒只出現瞬間火苗或閃光,閃點是火災的先兆。
(8)腐蝕性:液化氣中的腐蝕性,主要是少量的硫化物,對鋼材設備有微量的腐蝕性,對橡膠有溶化作用。
(9)可嗅性:液化氣無特殊氣味,為了易於察覺泄漏,在液化石油氣中加乙硫醇等添加劑加臭。
(10)毒害性和窒息性:液化石油氣有低毒性,當空氣中的液化石油氣濃度超過1%時,就會使人嘔吐,感到頭痛;達到10%時,二分鍾就能使人麻醉,人體吸入高濃度的液化石油氣時,就會發生窒息死亡。
4. 如何去除液化氣殘液的臭味
將殘渣擦凈,然後開窗通風。
液化氣殘液的主要成分是戊烷,在常溫下是液態的,但不穩定,長期暴露在空氣中極易氣化。殘液的氣味很難聞,會引起人們的緊張情緒,在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壓力。
倒入河中、垃圾堆等公共環境里的殘液含有重金屬和有毒有害物質,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最嚴重的危害是,殘液比空氣重,不易揮發,與空氣接觸後,濃度達到2.1%~9.9%時極易發生爆炸。
(4)石油泄漏有味怎麼辦擴展閱讀
危險特性
(1)液化石油氣的易爆特性
液化石油氣第一個特點也是最大的特點就是液化石油氣的易爆性。一般當發生液化石油氣安全事故的時候都會出現爆炸的情況,而且在燃燒之前爆炸。
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液化石油氣的熱值比較高,單單從熱值來進行比較液化石油氣要比普通的煤氣的熱值要高出好幾倍,所以當液化石油氣出現安全事故時就會出現爆炸的情況。在爆炸之後就會出現燃燒現象,液化石油氣的燃燒也與爆炸的威力相似,破壞性大。
(2)液化石油氣的易燃特性
液化石油氣具有石油的主要成分,這些成分包括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成分都是典型的烴類化合物,也具備烴類化合物最大的特點就是易燃性。而且液化石油氣成分中包含的這些烴類化合物的閃點和自燃點都是非常低的,很容易引起燃燒。
(3)液化石油氣的毒性
液化石油氣是一種有毒性的氣體,但是這種毒性的揮發是有一定條件的。只有當液化石油氣在空氣中的濃度超過了10%時才會揮發出讓人體出現反應的毒性。當人體接觸到這樣的毒性之後就會出現嘔吐、惡心甚至昏迷的情況,給人體帶來極大的傷害。
(4)液化石油氣的易流性
液化石油氣是非常容易流淌的,一旦出現泄漏的情況液化石油氣就會從儲存器里流淌出來。而且一般情況下1升的液化石油氣在流淌出來後就會揮發成350升左右的氣體,這些氣體在遇到電的時候就會產生燃燒的現象,造成嚴重的火災。
安全使用
隨著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許多城鎮已開始使用液化石油氣做燃料。
液化石油氣雖然使用方便,但也有不安全的隱患。萬一管道漏氣或閥門未關嚴,液化石油氣向室內擴散,當含量達到爆炸極限(1.5%~9.5%)時,遇到火星或電火花就會發生爆炸。
為了提醒人們及時發現液化氣是否泄漏,加工廠常向液化氣中混入少量有惡臭味的硫醇或硫醚類化合物。一旦有液化氣泄漏,立即聞到這種氣味。而採取應急措施。
1.鋼瓶請注意檢驗期限,並附有檢驗合格標。
2.放置於通風良好且避免日曬場所。
3.不可將鋼瓶放倒使用。
4.鋼瓶上不可放置物品,以免引燃。
液化石油氣管線是否漏氣如何查知?
懷疑家中液化石油氣管(管線)有漏氣時,不可用火柴或打火機點火測試,應以肥皂泡檢查有無泄漏。
液化石油氣熱水器應裝在室外通風良好的地方,可避免產生一氧化碳中毒之意外。
液化石油氣火焰正常呈淡藍色,如發現呈紅色,即表示不完全燃燒現象。會產生一氧化碳中毒之危險,應立即請煤氣專業人員檢修、調整爐具。
液化石油氣外泄
1.嗅覺——家用液化石油氣中摻有臭劑,漏出時會有臭味。
2.視覺——液化石油氣外泄,會造成空氣中形成霧狀白煙。
3.聽覺——會有「嘶嘶」的聲音。
4.觸覺——手接近外泄的漏洞,會有涼涼的感覺。
液化石油氣漏氣處置
1.立即關閉液化石油氣開關。
2.千萬不可開啟或關閉任何電器開關。
3.輕輕的打開所有門窗並迅速逃出戶外。
4.打報警電話處理。
滅火方法
切斷氣源。若不能立即切斷氣源,則不允許熄滅正在燃燒的氣體。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滅火劑: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
泄漏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護服。
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用工業覆蓋層或吸附/吸收劑蓋住泄漏點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氣體進入。合理通風,加速擴散。噴霧狀水稀釋。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後再用。
儲運注意事項
易燃壓縮氣體。儲存於陰涼、乾燥、通風良好的倉間,倉內溫度不宜超過30℃。遠離火種、熱源,防止陽光直射,應與氧氣、壓縮空氣、鹵素(氟、氯、溴)、氧化劑等分開存放。儲存間內的照明、通風等設施應採用防爆型,開關設在倉外。
罐儲時要有防火、防爆技術措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槽車運送時要灌裝適量,不可超壓超量運輸。搬運時輕裝輕卸,防止鋼瓶及附件破損。
參考資料:網路-液化氣
5. 液化石油氣外漏該怎麼處理
1.使用液化石油氣時,如果聽到微小的漏氣聲或者是聞到異味時,應立刻關火仔細檢查。
2.微量漏氣時,可以用布頭或毛刷在可能漏氣的地方塗上肥皂水,從肥皂泡出現的地方找到漏氣處,並請父母予以處理。
3.大量漏氣時,不但可以聽到漏氣聲而且可以看到漏氣處產生白色煙霧,這時要立即關上氣管閥門,打開窗戶通風,熄滅附近所有火源。不要使用電燈、電風扇、電冰箱等家用電器。盡快通知煤氣站工作人員進行處理。
6. 如何解決石油泄漏
現在棘手的部分是確定泄漏的確切位置,因為任何地點都可能是一個潛在的泄漏源。 檢查墊圈閥蓋上是否有污泥或泄漏的痕跡,在替換墊片前,先試著收緊螺栓夾緊閥蓋的密封墊。如果你發現一個鬆散的螺栓,這可能就是泄漏點,你可以使用一個套筒扳手和螺絲刀來執行這項工作。 如果石油依然泄漏,放鬆所有的閥蓋螺栓和墊片,使用一個平頭螺絲刀將堅固的墊片放鬆。拆除所有的火花塞電纜和通氣電纜。 在操作過程中,墊片可能硬化或破碎,這個時候你要認真做,以便墊片落入你的發動機內部,然後用刮刀除去仍附在閥蓋上剩餘的墊片,接下來把新墊片安裝在原來的位置。最後是收緊螺栓,一般新墊片將持續至少100000公里的路程。 現在,檢查放油塞螺栓處是否有積累的污泥,因為這也有可能是隱患點。 繼續檢查機油濾清器和油底殼,油過濾器可能比較難拆除,所以你可能需要使點勁。油底殼是由螺栓和一個墊片組成的,確保油底殼緊密密封從而防止油滲漏。然後使用扭力扳手試著收緊所有螺栓,如果問題仍然存在,你可能需要更換墊片。 首先,你必須將所有的機油排出來,然後使用平頭螺絲刀將頑固的墊片拆下來,然後繼續使用高臨時硅膠把新墊片粘上去,最後觀察的是否有泄漏的跡象。
7. 石油泄漏,污染了海灘,怎樣清理呢你能想出幾種方法.
清理海面石油泄漏污染,不是幾種簡單的方法就可以的哦,要物理、化學多種方法,多步驟哦!
清理石油泄漏的第一步是切斷污染源,阻止浮油區繼續擴大。
第二步是通過一些物理方法清除海面石油污染,比如用抽吸機吸油,用水柵和撇沫器刮油,用吸油氈吸附原油並回收處理等。這一步只能粗放地回收部分油污,減少石油泄漏的損失;但並不能徹底清潔水面。
這就需要第三步,噴灑化學消油劑,通過化學反應,促進石油的分解或沉降,形成能消散於水中的微小球狀物。但利用化學試劑的弊端在於可能引起二次污染,只能用於清理少量油污。
國際上通用的清理石油泄漏的方法還有燃燒和放任。但是,燃燒的方法只適用於浮油厚度大於2毫米的事故,原理是,燃燒後海上會留下一種焦油球,油船再直接把這些球狀物質打撈起來,這種做法可清除水面50%到90%左右的石油。這種做法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會引起大范圍的空氣污染,對於海洋生物的破壞性也非常大。放任適用於遠離海岸和人類活動區的大洋中的原油泄漏,這種方法利用微生物使原油自然消解,但會擴大污染范圍,尤其是對污染地區生物的破壞不容小覷。
高手在民間。比如對於海灘的污染處理,英國一位農場主曾發明了一種用機編禾草排治理石油污染的方法,不僅能防止石油在海中擴散,而且能吸收比自身質量多15倍的石油。禾草中又以大麥秸稈治污最為有效。美國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發生後,當地環保志願者用廢舊絲襪裝上收集來的毛發,用來圍堵海岸邊,可以吸附清理海面的油污。還可以利用玉米葉編成辮子型,利用現在嫩玉米上市,將收集的玉米葉曬干,編成辮子型,圍在海岸邊,吸附海面殘余油污,防止油污粘附在沙灘上。
8. 如何清除室內泄露的液化氣氣味
要開窗通風,建議聯系煤氣公司上門檢查一下是否泄漏並且修復。
由煉廠氣或天然氣加壓降溫液化得到的一種無色揮發性液體。易燃。空氣中液化石油氣含量達一定濃度范圍時,遇明火即爆炸。由煉廠氣得到的液化石油氣,主要組分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可以是一種或幾種烴的混合物),並含有少量戊烷、戊烯和微量硫化物雜質。其中氧硫化碳用醇胺吸收塔脫除,並用鹼洗法去除硫化物。由天然氣(包括油田伴生氣)得到的液化氣基本上不含烯烴。煉油廠汽油穩定操作塔頂產品為液化石油氣。可用作發動機燃料、家用燃料、基本有機合成原料等。
成分:較多:「丙烷、丁烷」。較少:「乙烯、丙烯、乙烷丁烯」等。
外觀與性狀:無色氣體或黃棕色油狀液體有特殊臭味。
密度:液態液化石油氣580kg/立方米,氣態密度為:2.35kg每立方米,氣態相對密度:1.686 (即設空氣的密度為1,天液態液化石油氣相對於空氣的密度為1.686)。
9. 家裡液化石油氣泄漏後
如果輕度泄漏:
1、關閉氣瓶上的角閥或者室內管道閥門。
2、打開門窗通風。
如果泄漏嚴重或者關閉閥門後依然泄漏:
1、關閉氣瓶上的角閥或者室內管道閥門。
2、打開門窗通風。
3、外出報警。
10. 原油泄露問題如何解決
問題一:原油泄漏的處理 原油泄漏有很多種,主要有陸地泄露和海上油輪泄露陸地泄露危害性大一點,簡單處理方法是直接燒掉。油輪泄露就要打撈了。原油泄露後是漂浮海面的,首先用東西圈起來,然後聚攏,用水泵之類直接抽到運輸船上,上岸後再行處理。不過,原油泄漏後造成的環境問題蠻嚴重的且難以處理。最好就是先預防原油泄漏才是最重要的。
問題二:如何處理石油泄漏的事故 5分 石油泄漏後從環保角度首先做兩方面的工作:1是堵漏油;2是去除已有的漏油。去除漏油最希望的是快速,簡便,最大限度減少對環境的污染。至於漏油再利用那都是次要的問題。
另外,石油和水的混合物是可以常離的,需要特殊的工藝。僅用蒸發是不行的,因為姑且不說蒸發效率低下,石油中有些組分本身就會蒸發,還有石油和水會形成乳狀液,自然情況下分離不易。
問題三:怎樣處理石油泄露到土壤中的問題 正在科研過程中的生物降解法,目前伐用最廣泛的去除表層污染土壤法,不太令人放心的填埋法,也有人提到洗滌法。
問題四:原油泄露導致路面濕滑如何定性 大致有以下兩點:1.路面濕滑,如車速過快,導致剎車距離延長或者車輛甩尾、側翻之類的;2.酒後駕車導致駕駛員遇到緊急情況反應慢或者處理方式不當。
還有隱性因素:假如此時有較強太陽光照射,會導致路面積雪反射陽光,造成駕駛員眩目,對路況判定不準確等因素。
問題五:怎樣避免泄露在海里的石油擴散 石油會漂浮在海面上,用隔離欄把它圈起來,再用專用機器吸收,最後剩下的很薄的一層點燃就可以了!
問題六:誰知道怎樣才能最科學的處理石油泄漏? 上次墨西哥灣那個事件就說明了沒有最有效的,目前只能綜合各種方法:
物理法:分子篩法等 化學法:找到一種能和石油反應的物質。 就地燃燒法 生物法: 微生物轉化法,至於這樣的微生物可以用誘變法選擇
問題七:關於最近的石油泄漏 第一個問題答案:美國墨西哥灣 第二個問題答案: 這是因為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太大 影響海氣系統間物質和能量的交換 1噸石油在海上形成的油膜可以覆蓋12平方千米的海面破壞海洋生態系統海洋石油污染會給生物帶來危害制約人類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石油是不溶於水的化合物,進入海洋中的石油會在海面上形成大面積的油膜,影響了海氣系統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海面覆蓋著粘稠的大面積的油膜,影響了大氣中的氧氣進入海水中,影響了海洋對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吸收,使溫室氣體相對增多,進一步使全球變暖;大量海水不容易蒸發進入大氣,使污染海區上空空氣乾燥,降水比其他海區明顯減少。海洋上存在石油薄膜,海面的反射率加大,大大減少了進入海水中的太陽能。油膜的存在使海洋潛熱轉移量減少,污染海區上空大氣,使年、日差別變大,使海洋失去調節作用,產生海洋荒漠化現象,直接影響到當地的氣候和生態環境。 當海面漂浮著大量油膜時,能夠降低表層海水中的日光輻射量,因而引起靠光合作用的浮游植物數量的減少。大家知道,浮游植物處於海洋食物鏈的最底層,其初級生產力約占海洋生物總生產力的90%。浮游植物數量的減少,自然會引起食物鏈中其他更高環節上的生物數量的相應減少,這樣就導致了整個海洋生物群落的衰退.石油在海面上的氧化和分解需要大量的氧氣。據統計,造成海洋中O2減少,CO2的相對增多,以及進入海水中的太陽光減少,使海洋中大量藻類和微生物死亡,厭氧生物大量繁衍,海洋生態系統的食物鏈遭到破壞,從而導致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的失衡。 第三個問題答案: ①擴散。入海石油首先在重力、慣性力、摩擦力和表面張力的作用下,在海洋表面迅速擴展成薄膜,進而在風浪和海流作用下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塊狀或帶狀油膜,隨風漂移擴散。擴散是消除局部海域石油污染的主要過程。風是影響油在海面漂移的最主要因素,油的漂移速度大約為風速的百分之三。中國山東半島沿岸發現的漂油,冬季在半島北岸較多,春季在半島的南岸較多,也主要是風的影響所致。石油中的氮、硫、氧等非烴組分是表面活性劑,能促進石油的擴散。 ②蒸發。石油在擴散和漂移過程中,輕組分通過蒸發逸入大氣,其速率隨分子量、沸點、油膜表面積、厚度和海況而不同。含碳原子數小於12的烴在入海幾小時內便大部分蒸發逸走,碳原子數在12~20的烴的蒸發要經過若干星期,碳原子數大於20的烴不易蒸發。蒸發作用是海洋油污染自然消失的一個重要因素。通過蒸發作用大約消除泄入海中石油總量的1/4~1/3。 ③氧化。海面油膜在光和微量元素的催化下發生自氧化和光化學氧化反應,氧化是石油化學降解的主要途徑,其速率取決於石油烴的化學特性。擴散、蒸發和氧化過程在石油入海後的若干天內對水體石油的消失起重要作用,其中擴散速率高於自然分解速率。 ④溶解。低分子烴和有些極性化合物還會溶入海水中。正鏈烷在水中的溶解度與其分子量成反比,芳烴的溶解度大於鏈烷。溶解作用和蒸發作用盡管都是低分子烴的效應,但它們對水環境的影響卻不同。石油烴溶於海水中,易被海洋生物吸收而產生有害的影響。 ⑤乳化。石油入海後,由於海流、渦流、潮汐和風浪的攪動,容易發生乳化作用。乳化有兩種形式:油包水乳化和水包油乳化,前者較穩定,常聚成外觀象冰淇淋狀的塊或球,較長期在水面上漂浮;後者較不穩定且易消失。油溢後如使用分散劑有助於水包油乳化的形成,加速海面油污的去除,也加速生物對石油的吸收。 ⑥沉積。海面的石油經過蒸發和溶解後,形成緻密的分散離子,聚合成瀝青塊,或吸附於其他顆粒物上,最後沉降於海底,或漂浮上海灘。在海流和海浪的作用下,沉入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