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水質標準的石油類是包括什麼
礦物油類化學物質,是各種烴類的混合物。石油類可以溶解態、乳化態和分散態存在於廢水中。石油類進入水環境後,其含量超過0.1~0.4mg/L,即可在水面形成油膜,影響水體的復氧過程,造成水體缺氧,危害水生物的生活和有機污染物的好氧降解。
水體油類污染是海洋污染中最普遍、最嚴重的污染。石油是一種很復雜的自然的有機混合物,具有一定毒性。在極微量濃度下也可使魚肉帶有石油味。大量石油在海面形成油膜,會影響水中氧的補充和植物的光合作用。油污染會對自然環境產生多種復雜的影響。工業廢水中的油類也可使地表水體遭受污染。
(1)石油含量多少為污染擴展閱讀:
一、主要來源
油類通過不同途徑進入水體環境形成含油污水. 含油污水是一種量大、面廣且危害嚴重的污水. 全世界每年有500 ~ 1 000 萬T石油通過各種途徑進入水體。按其來源可分為:自然來源( 約佔8%) 和人類活動來源( 約92%) 。
自然來源主要海底、大陸架滲漏,含油沉積岩缺損等。人類活動來源主要有油輪事故和海上石油開採的泄漏與井噴事故,港口和船舶的作業含油污水排放、石油工業的廢水及餐飲業、食品加工業、洗車業排放的含油廢水等。
二、油類污染物對漁業的影響
石油污染破壞水體環境給漁業帶來的損害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石油污染能破壞漁場,沾污魚網、養殖器材和漁獲物,水體污染可直接引起魚類死亡,造成漁獲量的直接減產。
其次表現為產值損失,油污染能使魚蝦類生物產生特殊的氣味和味道,而且這些氣味和味道無論採取怎樣的加工方法都無法消除,因此可降低水產品的食用價值,嚴重影響其經濟利用價值。當海水中的石油含量為0.01 mg/L 時,在24 h內即可使魚、蝦、貝類產生異味。
人們在食用受石油烴衍生出的致癌物質特別是多環芳烴污染的水產品時,這些致癌物質可通過食物鏈的傳遞危及人體的健康和安全。另外,水體石油污染還會造成相當大的社會和經濟損失,如影響到旅遊和娛樂。
② 水裡面含石油類物質含量 多少認定為污染
石油類專門測油儀測想知道段廢水石油類含量取段水咯般工業產都除油工藝特別電鍍表面氧化廠直接兩種廠取水.處.理問題環-保-通進行交流石油類主要含芳香烴、烷烴、環烷烴混合物原水電鍍廠、機械廠等獲
③ 石油污染防治問題
石油經濟目前是生態經濟區內的主體經濟,石油工業也是造成區內水土體污染的主要因素,採油與煉化兩大部門是最主要的工業污染行業。揮發酚、石油類和化學需氧量是工業廢水中的主要污染物。
水體的污染主要是石油工業廢水的排放。區內的挑河、神仙溝、支脈河、廣利河、溢洪河、小清河、渤海灣7個主要水系的11條河流是主要的納污水系,土壤污染源由鑽井污染、採油污染及採油廢水污染三部分構成。在試油、修井、洗井過程中進入土壤環境及油井噴溢、管道泄漏等落地之原油,是油氣田開發建設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
根據前面的敘述,揮發酚是區內地表水體第一位污染物,其餘依次是石油類、化學需氧量。從地面分析資料看,各河流主要污染物是化學需氧量、石油類。但實際上揮發酚雖然由排污口外排是含量很高,但進入地面水後,由於稀釋揮發物化等作用,在較短一段流程中削減較大,從而達到地面水國家標准。故應該把化學需氧量、石油類定為地面水控制的污染物。因此治理時主要應該以這兩項目標,削減化學需氧量和石油類的排放量。
自1986年以來,油田淺海海水污染有所加重,污染區域也有擴大的趨勢,神仙溝口及廣利河口的潮間帶污染較嚴重。因盡快採取措施控制入海河流及排澇站的水質,防止淺海海水的進一步惡化。
局部地區淺層地下水污染元素含量超過家飲用水標准。據監測,主要污染物是大腸菌群、細菌總數、石油類、COD和氨氮,其中以大腸菌群、石油類和總磷最為嚴重。污染嚴重的地區主要分布在排污河道沿岸、城鎮和工業集中區,其他地區污染輕微。控制污染的根本途徑還是減少企業的排污量。
區內土壤污染較大的地區為東營市東側和南側一帶、濱州北側、河口西側、北側一帶,均達到輕度污染程度,污染面積約佔全區24%。石油類是最大的污染指標,嚴重污染區域土壤含油量達40mg/kg以上,一般污染區域土壤含油量為20mg/kg左右,輕度污染區域土壤含油量為10mg/kg左右,而非污染區域土壤含油量為0.04mg/kg左右。從污染的深度上看,落地原油的70%~90%處於0~40cm的土壤深度上。
各項工業生產應按常規把其生產過程的污染物排放嚴格控制在國家規定的標准之內,採用無污染或少污染的生產工藝,並把污染控制逐步從未治理、或治理不達標為主轉到污染過程與生產全過程式控制制。首先選擇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石油化工企業特別是污染大戶,大力改進工藝、設備和生產操作技術,把工業「三廢」最大限度地消除在生產過程中,加強對「三廢」研究,實現「三廢」資源化,實現清潔生產,最終實現以點帶面,推動整個石油化工行業的清潔生產。
④ 石油污染
上世紀50年代廣泛建設的汽車加油站,不僅使世界各地加油站林立,也使地下儲油罐、輸油管彼彼皆是。據有關專家介紹,石油的基本成分是烷烴、芳香烴等碳氫化合物,具有這些烴類化合物的毒性。
趙章元指出,石油對環境的污染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油氣揮發污染大氣環境,表現為油氣揮發物與其它有害氣體被太陽紫外線照射後,發生物理化學反應,生成光化學煙霧,產生致癌物和溫室效應,破壞臭氧層等。二是地下油罐和輸油管線腐蝕滲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不僅造成土壤鹽鹼化、毒化,導致土壤破壞和廢毀,而且其有毒物能通過農作物尤其是地下水進入食物鏈系統,最終直接危害人類。
研究表明,汽油、柴油、煤油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對人的神經系統、泌尿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血液系統等都有危害。國外研究發現,生活在加油站或者汽車修理廠附近的孩子患急性白血病的風險要高出平均水平4倍,這些孩子得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幾率比住在同一地區但不在加油站附近的孩子高7倍。
有關統計表明,全國每年新生兒出生缺陷高達80萬-120萬人;全國每年死於肝癌的患者超過11萬人,佔世界每年肝癌死亡患者的比例高達42.5%。環境生物學研究和國際科研成果表明,上述某些病態的發生,與環境中有毒物的增加量直接相關,尤其與加油站和垃圾填埋場等污染源的污染日益加重相關。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已把加油站與垃圾填埋場看成是地球上的兩顆"毒瘤"。
⑤ 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水出口中石油類一般是多少呢動植物油多少呢
執行標准;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918-2002》
一級A標; 動植物油,石油 :1mg/L
一級B標; 動植物油,石油 :3mg/L
⑥ 區內土體石油污染現狀評價
勝利油田的開發建設對本地區土壤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其突出表現為石油類污染。在油田開發較早和較集中的地區石油類污染也較重,多數達到了輕度污染水平,除開發較晚並注重環境保護的一些油區外,石油類是土體中最大的污染指標,東營、河口北側一帶污染較重。
從區域上看,東營市及其東南側和河口一帶,石油類含量40mg/kg以上,在廣饒、濱州南側、樁西海邊一帶為較低。此外,沿黃河兩側的區域土壤中石油類含量明顯低於其他地區。
從油田開發歷史上看,20世紀70年代以前開發的油田,如臨盤、利津、勝坨等油區土壤中石油類含量偏高,屬輕度污染區,孤東地區土壤中石油類含量范圍為12~38mg/kg。近幾年投入開發的八面河油田土壤中石油含量最低。
從土壤類型上看,區域內土壤中石油類含量在9.2~180.9mg/kg之間,區內各類土壤石油類表層含量均值為43.75mg/kg,各類土壤石油類平均值含量差別不大,褐土為40.0mg/kg,潮土為44.4mg/kg,鹽土44.2mg/kg。
從土壤污染深度上看,在受到污染的土壤中,表層(1~20cm)土壤污染最重,落地原油的40%~50%分布在0~20cm的上層。中層和下層土壤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30%~40%的石油類進入20~40cm深度土壤(圖4-6)。由此可知:石油類主要集中於0~40cm土層。
圖4-6 不同深度土壤中石油類含量
Fig.4-6 The oil contents in the soil of different depths
以上結論與大慶石油管理局環境監測中心站在大慶油田開發區所做的《原油在土壤中遷移及降解的研究》得出的結論有許多相似之處。該項研究結果表明:大慶油田開發區貯油池土壤原油淋濾深度絕大部分集中在0~30cm,以下原油明顯減少(除砂化土壤外);鹽鹼土集中在0~10cm;黑鈣土集中在0~50cm;柱內油水混合滲透試驗,80%集中在0~20cm;原油覆蓋土壤表面時清水淋滲較弱,在0~20cm內殘留94%。
通過對比勝利油田和大慶油田石油在土壤中的遷移深度可以發現以下幾點:①盡管土壤類型不同,但一般在0~50cm的深度上大多截獲90%以上的落地原油;②粘性土壤對石油類有很強的吸附作用,據中國沈陽林土所對沈撫灌區石油污水處理研究,黃粘土除油率可達90%左右;③石油粘度越高,隨土壤水分遷移能力越弱;④原油在自然植被下土壤中的淋滲較油池和柱內試驗土壤淋滲的淺。原因是地表植物根系豐富盤結牢固,土壤結構堅實粘重,形成的空隙較少。
因此,大慶地區的石油實際滲透深度多小於勝利油田所在的黃河三角洲地區,主要是由於其石油粘度較大,大慶地區粘土土壤類型滲透很低及植被較好所致。
此外,區域內土體中其他污染物的情況如下:
Cr含量以東營市東側、河口西側一帶明顯高於其他地區(60mg/kg以上),其含量值在等值線圖上表現為峰形,其他區域較為平坦。
Hg以東營東側為最高(0.1mg/kg以上),其次為河口西側和高清一帶。
Zn含量以東營市西側為最高(100mg/kg以上),其次為河口西側和高清一帶。
Cu含量以東營市東側、河口西側及高清一帶較高(25mg/kg以上),河口東側一帶較低。
Pb含量以東營市及其北側最高(15mg/kg以上),其次為河口西側和濱州南側一帶,其他地區較為平坦。
Ni含量以東營市東側為最高(48mg/kg),其次為河口西側(42mg/kg以上),其他地區較低。
表4-7 調查區域測值統計表Tab.4-7 Statistics of analysed parameters in the survey area(mg/kg)
表4-8 三種土壤測值比較Tab.4-8 Comparison of analysed parameters of three types of soil(mg/kg)
⑦ 污水中CODcr、SS、石油類、氨氮的標准值是多少
看你排到那裡。如果直接排入河流等外環境,應該適用《污水綜合排放標准》,濃度分別是100、100、10、15mg/L。如果排入城市下水道送污水處理廠處理,應該適用《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質標准》或者相應污水處理廠的接管標准(取二者較嚴格的一個)。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質標准》CODcr、SS、氨氮標准分別是500、400、35mg/L。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質標准》沒有石油類,應該採用接管標准,沒有接管標准可適用《污水綜合排放標准》三級標准(500mg/L)。這需要污水處理廠及環境主管部門同意。
⑧ 油氣聚集區水體的石油污染
5.1.1區內水體的基本情況
黃河是黃河三角洲地區最主要的地表河流,黃河自利津縣南宋鄉進入東營市區至入海口約188km,平均年徑流量317億m3,年內分布極不均勻,汛期(7~10月)徑流量佔全年的63%,達199億m3。非汛期內徑流量只有118億m3,枯水期常常出現斷流現象,並且斷流時間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對該地區工農業用水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除黃河以外,區內大小入海河流20餘條,其中主要的有15條。黃河以北有神仙溝、挑河、草橋河、潮河等沿海河流,大多自南向北流入渤海灣,河道順直,無大的支流。黃河以南有廣利河、廣蒲河、溢洪河、支脈河、小清河、淄河等,這些河流大多由西向東流入萊洲灣。這些河流多系人工開挖,用於排鹼、排澇和排污。
圖5-1石油污染源分布示意圖
黃河三角洲地區淺層地下水主要靠大氣降水補給,在形成過程中一方面受黃河側滲和下滲的影響,另一方面受海洋潮汐頂托、淹沒作用的制約,受鹽土體和海水的影響形成近代黃河三角洲高礦化度地下水的主要特徵。因此區內大部分地區(小清河以北)為鹹淡水重疊區及全鹹水區,基本不適於飲用。水化學類型比較復雜,主要為重碳酸氯化物-鈉鎂型、重碳酸氯化物-鈉鈣鎂型、氯化物硫酸鹽-鈉鎂型、氯化物-鈉鈣鎂型和氯化物-鈉型水,礦化度大於2g/L,多數大於5g/L,沿海地區分布有大於50g/L的鹵水。區內主要的全淡水區分布於小清河以南山前地帶,面積420km2,約占東營市面積的5%。水化學類型以重碳酸型水為主,礦化度0.5~1.5g/L,pH值在7.0~8.5之間,是生活、農業用水的良好水源。有關區內地下水更為詳細的情況見前一章節的水文地質條件部分。
為解決東營地區用水問題,調節黃河枯水季節水資源短缺而修建的各種類型水庫10餘座。其中大型水庫一座,庫容量1.14億m3;中型水庫6座,庫容量1.6億m3;小型水庫11餘座,蓄水總量可達3.02億m3,基本上滿足東營市目前的用水需求。
根據黃河三角洲地表水分布的基本格局,全局(勝利石油管理局)所排工業廢水主要分四路,最終排入渤海。孤島地區廢水經神仙溝排入渤海灣;河口地區廢水經挑河排入渤海灣;東營地區廢水經廣利河排入萊洲灣。孤島採油廠和樁西採油廠屬濱海灘塗油田,工業廢水主要經過各排澇站提升泵,直接排入萊洲灣和渤海灣。因此受納油田污水的河流主要有挑河、神仙溝、支脈河、廣利河、溢洪河,此外還有武家大溝、廣蒲河兩條比較小的河段。
以下為納污各河流域的概況(見表5-2)。
1.挑河流域概況
挑河主要位於東營市河口區境內,從利津縣的集賢、神廟自南而北由新刁口入渤海灣,全長32.6km,流域面積504km2。1974年開挖,形成以排澇、防洪和排污為主要功能的河流。匯入挑河的污水主要為河口採油廠的採油廢水、生活污水和地方工業企業廢水及生活廢水。
2.神仙溝流域概況
神仙溝位於東營市河口區孤島油區境內,最初是承擔黃河分流行水,自1979年黃河由清溝入海後,神仙溝不再承擔黃河水的分流入海責任,其下游功能完全變為排污河道。全河長54km,流域面積250km2,流域內的主要廢水污染源是孤島、樁西採油廠的採油廢水、生活廢水以及地方工業廢水及生活廢水。
3.支脈河流域概況
支脈河源於山東高青縣,流域面積1338km2,全河長112.5km,流經東營區和廣饒縣交界處進入萊洲灣,該河功能主要用於排澇。受納石油化工開發總公司、純梁首站、王家崗聯合站及勝利發電廠等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
4.廣利河流域概況
廣利河發源於墾利縣勝坨鄉王營,全長47.8km,流域面積844km2,最大排澇能力148m3/s。廣利河流域內匯入的主要污水為西城區的生活污水、東辛採油廠、現河採油廠、動力機械廠、勝利採油廠的工業廢水及地方工業企業廢水。
5.溢洪河流域概況
溢洪河起源於墾利縣崔家莊子,全長47.9km,流域面積2130km2,最大排澇能力110m3/s。流域內匯入的主要污水為勝利採油廠、東辛採油廠及鑽井集團公司的生產、生活廢水和地方工業企業生活廢水。
表5-2勝利石油管理局主要納污河流及排污企業
5.1.2主要的污染部門及排污種類
由前面區內的經濟概述部分介紹可以看出:區內經濟的主體是石油經濟,對水體的影響也主要是石油企業的工業廢水排放。
企業工業廢水排放的具體情況如下:
1.主要工業污染行業
石油開采過程中,以採油產生的廢水最多。採油與煉化兩大部門構成了主要污染部門。採油部門等標污染負荷比為74.85%,是第一工業廢水污染行業。煉化部門僅次於採油部門,等標污染負荷比為17.36%,是第二工業廢水污染行業。兩者等標污染負荷累計百分比為92.21%。油水井作業過程中,也可產生廢水,由於一般都進干線,實行無污染作業,所以僅有少量廢水排入井場土池中。1993年全局作業部門等標污染負荷比僅為0.24%,是工業廢水污染最小的部門(圖5-2,圖5-3,表5-3)。
圖5-2主要工業污染部門
圖5-3各類廢水排放達標率
表5-3主要工業污染部門評價表
2.石油行業主要的污染企業
全局工業廢水主要污染企業有5個,其中4個是採油廠。現河採油廠等標污染負荷比為41.59%,是第一工業廢水污染企業。其餘按等標污染負荷比為大小順序依次是:石油化工開發總公司、東辛採油廠、孤島採油廠和孤東採油廠,其等標污染負荷比依次是17.36%、12.89%、10.24%和6.63%。以上5個單位的等標污染負荷累加比達88.71%,是主要的工業廢水污染企業。
3.主要污染物排放種類
表5-4列出11項污染物的等標污染負荷,從表中可以看出,揮發酚等標污染負荷比最高,為51.63%,是第一污染物。石油類等標污染負荷比為32.78%,是第二污染物,化學需氧量等標污染負荷比為12.99%,是第三位污染物。三者等標污染負荷累加負荷比達到97.40%,是主要污染物。懸浮物、硫化物、氰化物、銅、鉛、汞、鋅和六價鉻八項污染物相對污染較輕,等標污染負荷比總和僅為2.6%。廢水中主要污染物種類比例如圖5-4。
表5-4石油企業工業廢水主要污染物評價表
① 含Cu、Pb、Hg、CN-、Zn和Cr6+六項污染物。
圖5-4廢水中主要污染物種類
5.1.3地表水體的納污狀況
區內的挑河、神仙溝、支脈河、廣利河、溢洪河、小清河、渤海灣7個主要水系的11條河流是主要的納污水系(圖5-5),共接納全局19個主要排污口外排工業廢水1075.36萬t,佔全局工業廢水外排總量的69.96%。接納污染物4456.23t,佔全局工業廢水中污染物總量的53.59%。其中含化學需氧量3065.09t,石油類545.84t、懸浮物820.95t、揮發酚17.45t、硫化物2.17t,分別佔全局工業廢水中同種污染物總量的67.16%、94.80%、26.03%、96.20%和76.95%。
在上述7個主要的納污水系當中,支脈河、廣利河、小清河水系和渤海灣又是其中最主要的納污水體,1993年,接納來自19個主要排污口的工業廢水941.47萬t,占納污水體接納工業廢水總量的87.55%。接納污染物3662t,占納污水體接納工業廢水污染物總量的82.18%。支脈河水系接納工業廢水量最大,為549.9萬t,接納污染物1769.66t,其中含化學需氧量1238.22t、石油類153.89t、懸浮物366.78t、揮發酚10.3t、硫化物0.88t,是第一大納污水體。各納污水體接納工業廢水污染物狀況詳見表5-2。
5.1.4區內水體環境質量狀況評價
1.地表河流
(1)黃河
區內最主要的地表河流黃河水質較好,根據東營市環境保護監測站多年的監測結果,除了黃河特有的懸浮物含量較高外,絕大多數化學元素均在國家地面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88)三類水范圍以內,另有COD和石油類含量超過五類水質標准。說明黃河入海處的水質雖好,能夠滿足飲用水源的要求,但已經受到石油等有機物的輕微污染。
黃河綜合污染指數為2.97(見表5-5)。
表5-5黃河綜合污染指數評價表
結論:黃河水質尚好,能滿足飲用水源需要,但已經受到石油等有機物的輕微污染,今後應引起高度重視。
(2)廣利河
廣利河的所有監測斷面化學需氧有機指標在枯、平、豐三個水期都超標,最大超標倍數為4.096倍。所有監測斷面的氨氮在枯水期全部超標,最大超標倍數2.67倍。BOD5和總磷只在枯水期的個別斷面超標,超標倍數分別為0.814和0.48倍。石油類除了豐水期各斷面沒有超標現象外,其餘兩個水期的個別斷面上有超標現象,最大超標倍數為8.21倍。
圖5-5地表水系污染程度示意圖
另據1999年度對廣利河水質監測結果最新資料,廣利河小趙家斷面CODcr、揮發酚2項指標超標,超標率分別為100%、33.3%;廣利河沙營斷面CODcr、CODmn、DO、BOD5、揮發酚、油等6項指標超標,超標率分別為100%、83.3%、66.7%、100%、66.7%、83.3%;廣利河廣利港斷面CODcr、CODmn、BOD5、揮發酚、油、氯化物、pH值等7項指標超標,超標率分別為100%、100%、100%、66.7%、83.3%、100%、33.3%。從三個斷面的超標情況可以看出,上游小趙家斷面超標項目少,而中、下游沙營、廣利港斷面則超標項目較多,這主要是由於西城工業廢水和生活廢水的排入造成的。廣利河三個斷面水質均劣於V類水。小趙家沙營、廣利港斷面的綜合污染指數分別為7.52、27.07、15.78。
結論:廣利河水質有機污染已經相當嚴重,不及時治理有加重趨勢。造成廣利河水質有機污染嚴重的主要污染源是西城區的大量生活污水、東辛採油廠的採油廢水以及沿岸地方企業廢水。
(3)支脈河
支脈河水質CODcr所有監測斷面在枯平豐三個水期都超標,最大超標倍數為3.36倍。BOD5在平水期有兩個斷面超標,超標倍數分別為2.835倍和1.438倍;石油類在枯水期的廣利蝦場南一個斷面超標,超標倍數為1.51倍。
1999年度王營斷面的最新資料:超標指標有CODcr、CODmn、DO、BOD5、揮發酚、油,超標率分別為100%、75%、50%、50%、25%、75%。綜合污染指數為12.1。已達到嚴重污染。
結論:支脈河已達到嚴重污染,污染項目增多,造成污染的原因是污染主要來自上游高青、博興縣的工業、生活污水及王家崗聯合站純梁首站等所排入的工業廢水及地方企業所排入的各類廢水。
(4)小清河
根據1999年度對小清河石村、三岔斷面的監測結果可知:小清河石村斷面有7項指標超標,其中CODcr、CODmn、BOD5、揮發酚等4項指標超標率為100%,其他3項指標超標率分別為DO83.3%、汞83.3%、石油類16.7%;小清河三岔斷面有6項指標超標,其中Cl-、CODcr、CODmn等三項指標超標率為100%,其他3項指標超標率分別為BOD583.3%、揮發酚33.3%、石油類16.7%;石村和三岔斷面的污染指數分別為36.2和35.9。
結論:小清河水質各監測斷面均劣於V類水,已失去水體功能。
(5)廣蒲河
廣蒲河水質1999年以前超標因子為化學需氧量、氨氮、砷。
1999年度廣蒲河東王路斷面超標指標為CODcr、CODmn、DO、BOD5、油,超標率分別為100%、75%、75%、50%。綜合污染指數為24.3。
結論:廣蒲河已達到嚴重污染。污染的原因主要是石化總公司、總機械廠、勝利發電廠所排工業廢水及六戶鎮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
(6)淄河
淄河發源於淄博市臨淄區,流經廣饒縣境內,在三岔河口上游匯入小清河。1999年度對淄河西水、小營兩個斷面的檢測結果表明,淄河西水斷面CODcr、CODmn、BOD5、揮發酚、鉛、油、DO等7項指標超標,超標率分別為100%、100%、100%、80%、20%、40%、100%;淄河小營斷面DO、CODcr、CODmn、BOD5、揮發酚、油等6項指標超標,超標率分別為25%、100%、100%、50%、25%、25%。
結論:水質均劣於Ⅴ類。淄河西水、小營兩個斷面的綜合污染指數分別為143.1和16.1,達到極嚴重污染程度,已失去水體功能。主要接納臨淄區工業、生活廢水。
(7)溢洪河
溢洪河所有監測斷面的化學需氧量在枯、平、豐三個水期都超標,最大超標倍數5.215倍。氨氮在枯豐兩個水期個別斷面超標。溶解氧在豐水期的個別斷面上超標,超標倍數1.26倍。石油類只有豐水期的個別斷面超標,超標倍數為0.79倍。
結論:溢洪河水質也遭到嚴重的有機污染,造成有機污染嚴重的原因是由於勝利採油廠、東辛採油廠、墾利煉油廠等工業廢水及生活廢水。
(8)挑河
挑河化學需氧量在所有監測斷面的枯、平、豐三個水期都超標,超標倍數3.904倍;其他有機污染指標氨氮、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在枯水期和平水期中的個別斷面超標,超標倍數分別為1.28倍、3.96倍和0.272倍。
結論:挑河已經受有機污染。造成挑河水質污染的原因主要是河口採油廠的採油、生活廢水及地方企業廢水。
(9)神仙溝
神仙溝化學需氧量在所有斷面的枯、平、豐三個水期都超標,最大超標倍數為13.72倍。其他有機污染指標:氨氮在枯水期所有斷面都超標,最大超標倍數0.56倍;總磷在枯水期有一個斷面超標,超標倍數為1.75倍,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在枯、平、豐三個水期基本都超標,最大超標倍數分別為9.0和7.3倍。污染指標石油類在枯、平、豐三個水期基本都超標,最大超標倍數為1.68倍。
結論:神仙溝水質污染相當嚴重。造成神仙溝水質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軍馬造紙廠、樁西採油廠、孤島採油廠工業及生活污水。
(10)武家大溝
武家大溝有機污染指標化學需氧量在三個水期都超標,最大超標倍數為1.93倍,生化需氧量和溶解氧有一個水期超標,超標倍數分別為0.027和1.305倍。
結論:武家大溝水質污染比其他河流輕,屬有機污染類型。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現河採油廠的王家崗站所排的採油廢水及附近的地方企業排放的廢水。
2.油田淺海海水
勝利油田淺海灘塗地下油藏豐富,是重點開發區之一,這個區域又是我國的傳統漁場,是渤海經濟魚蝦、貝類產卵孵化和育肥的良好場所和水產養殖基地。在石油開采過程中,石油類等污染物會對近海水造成一定影響。此外,河流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向大海,對近岸海域的水質也有較大的影響。
為了全面了解油田淺海水的質量狀況,勝利油田曾在1989年組織了《勝利油田開發建設與淺海灘塗石油勘探開發區域環境影響評價及研究》課題,對淺海海域的水質及淺海灘塗底質的污染狀況進行了全面的調查與評價。當時的海域調查范圍北起馬頰河口,南至濰河口,海域的經緯度范圍為117°58.3′~119°30.1′E,37°11.6′~38°50.6′N。淺海調查海域包括0~15m等深線水域,共設12條斷面,大面觀測站49個。49個大面觀測站中包括3個連續觀測站,對有關水質參數每隔兩小時測一次,歷時24小時連續監測。淺海調查時間在枯水期(5月)和豐水期(8月)各進行一個航次。淺海水質調查的采樣層次是水深小於10m者,只採表層,水深10~15m者,采表底兩層。評價方法採用1990年3月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研究所《中國近海水質評價方法研究報告》所推薦的方法,評價標准用海水水質標准GB3097—82中第一類海水標准。海水質量分為4個等級:A、B、C、D,A、B、C級大致相當於一類、二類、三類海水,劣於三級海水者屬於D級。除了排污口以外,任何海域不允許D級海水存在(圖5-6)。
海水水質評價結果為:
(1)單項海水水質等級
COD:超標站位1個,位於神仙溝口,超標率1.7%,僅神仙溝口潮間帶出現D級水質,並影響到附近淺水域,使其水質等級為C級到B級,其餘評價海域COD水質均為A級。
石油:超標站位7個,其中6個在潮間帶,一個在小清河附近,超標率12%。石油類在海域里造成的局部污染是明顯的,尤其突出的有兩處,一是神仙溝口潮間帶,二是旺河口與小清河口潮間帶。石油的水質等級最差的出現在神仙溝口,為D級。孤東、小清河口潮間帶均為B級。
揮發酚:揮發酚的超標站位主要在孤東和神仙溝口的潮間帶,超標站位3個,超標率11.5%。挑河口、神仙溝口、黃河口、小清河、旺河口一直到萊洲灣底部一帶沿岸區域水質均為A級。
圖5-6油田淺海海水水質分區圖
(2)綜合海水水質等級
將兩個水期的平均結果做出綜合水質等級評價,水質最差的地方是在神仙溝口的潮間帶,其主要污染物是石油和COD,尤其是石油超標較高。B級水質在靠近潮間帶的一小塊區域以及廣利河口潮間帶區域,潮下帶就基本是A級水質。調查區絕大部分區域的水質屬於A級,即一般的一類海水水質。
由於底質能很好地反映出水域環境的污染狀況和污染歷史,此次調查除了海水水質以外,對淺海灘塗的底質污染狀況也進行了相應的評價。
(3)淺海、灘塗底質狀況
通過對淺海、灘塗地質調查發現:除了孤東油田潮間帶底質超標以外,其他區域的灘塗及淺海底質均未超標。孤東油田受油污染存在灰黑色稀泥的底質寬度約100m。從污染程度上看極其嚴重,石油污染超標40倍,硫化物的污染超標2.5倍,酚和有機質的含量也是全區最高值。從污染發展的速度來看:1986年10月勝利油田對孤東油田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時,該區域底質質量尚好,無超標項目,也未見明顯的油污染。目前狀況顯然是1986年以後油田排出的污水中的石油在灘塗的底質上迅速積累所致。
此外,通過對整個區域底質污染指數分析可以發現:灘塗的污染指數最小,淺海近岸底質的指數大於灘塗,而小於離岸較遠的淺海。顯示出底質污染指數由灘塗向深水方向遞增的條帶狀分區現象(這一點與淺海海水水質條帶分區正好相反),這一方面反映了石油等污染物入海後主要是隨細懸浮物輸移到水動力較弱的海域沉積下來的的趨勢;另一方面也是由於灘塗近岸水淺,水交換充分,氧化電位高,污染物不易形成所致。
總之,通過此次對黃河三角洲海岸帶淺海水質及底質的全面調查可以看出:1989年時海水污染主要是在孤東油田的近海,由於油田瀕臨海邊,排澇站直接將水排入海內,對海水影響較大,但污染僅限於潮間帶,特別是神仙溝口和廣利河口水質較差,除此之外大部分地區淺海水質基本上屬於一般一類海水水質。
10年以後,通過收集到的1999年度對近岸海域的水質監測資料,根據GB3097—1997標准進行評價,另外根據海域功能區的不同,分別採用Ⅲ類標准、Ⅱ類標准進行評價,其中東營港、渤海埕島石油開發區按Ⅲ類標准進行評價,其餘按Ⅱ類標准進行評價。近海海域水質狀況評價結果見表5-6。
表5-6近海海域水質狀況評價結果表
通過1989年和1999年對海水水質的評價對比,盡管評價所採用的標准有所不同,超標項目也無法進行有效對比,但總體上1989年大部分區域的淺海海水屬於一般的一類海水水質,主要污染區域孤東油田潮間帶也多為二級海水水質,而1999年調查區海水水質狀況多為三級水質,污染有所加重,污染區域也有擴大的趨勢,應引起高度重視,防止污染的進一步擴大和加重。
結論:自1986年以來,淺海海水污染有所加重,污染區域也有擴大的趨勢。
3.地下水
黃河三角洲局部地區淺層地下水污染元素含量超過家庭飲用水標准,污染嚴重的地區主要分布在排污河道沿岸、城鎮和工業集中區。此外東營市地勢偏低,受外來污水影響嚴重,據監測,東營市地下水污染主要是淺層地下水污染,以石油、揮發酚、COD為主,以廣饒縣南部淺層淡水分布區的地下水污染對人危害最大。尤其淄河沿岸地下水,局部地區肉眼可辨水顏色發黃、發黑。另外,在淺層地下水中,農葯殘留也有檢出,據1992~1995年的檢測結果,主要有樂果(檢出值0.4~12mg/dm3,)、「六六六」(檢出值0~0.18mg/dm3)、DDVP(檢出值0.3~10.5mg/dm3)、「四〇四九」(檢出值0.1~0.5mg/dm3)。人們正逐漸意識到地下水污染的危害,品嘗到了人類自己釀成的苦果,因為已經發現了可能與地下水污染或者與早期污水灌溉有關的可疑病區,肝大、癌症發病率高(圖5-7)。
圖5-7淺層地下水質量分區示意圖
(1)淄河沿岸地下水的污染
淄河是一條重度污染河流,由於兩岸淺層地下水開采強度大,因而淄河的污水對地下水有較強的補給作用,造成沿岸地下水嚴重污染,近岸地帶地下水具有異味,顏色呈黃灰色,60m以上的淺層地下水已不能飲用。
據垂直淄河布設的地下水取樣點分析資料,主要污染物為揮發酚、油,並且砷和六價鉻也有檢出,揮發酚超過飲用水標准4.5~4.7倍。地下水的污染程度隨著距淄河的距離加大而減小,污染區分布在淄河西岸梧村—皂戶李—黃丘—白兔丘一帶和東岸西朱營—楊庄—李璩—郭辛一帶的臨河地區,面積約32km2。污染區沿淄河呈條帶狀展布,寬度2~3km,污染區邊界距淄河的距離一般為1.0~1.5km。區內淺層地下水中石油類的含量一般為0.18~0.50mg/L,超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COD的含量一般為0.90~2.00mg/L,最高為8.68mg/L,超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另外,區內淺層地下水中Cr6+和Mo的檢出率較高,Cr6+的檢出率約為40%,含量一般為0.005~0.025mg/L。Mo的檢出率約為80%,含量一般為0.001~0.005mg/L(見表5-7)。
表5-7淄河沿岸地下水污染監測斷面水質分析成果表
未污染區分布在距淄河較遠的呈羔—大張—晉王一帶和大張淡—西營一帶,面積約109km2。該區距淄河較遠,淺層地下水僅受到輕微污染。該區淺層地下水中COD的含量一般為0.87~1.17mg/L,Cr6+含量一般為0.008mg/L。Mo含量一般為0.001~0.002mg/L,它們的含量均低於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該區淺層地下水基本滿足人畜供水水質要求(圖5-8)。
圖5-8淄河沿岸地下水污染評價分區示意圖
區內中深層地下水基本未受污染,水質良好,僅個別村莊因開采中深層地下水造成串層污染,其污染呈點狀,污染范圍較小。這些污染點主要分布在南部淄河沿岸的楊庄、趙庄、明庄和北部的王昌屋子、常徐庄等村。南部發生串層污染的深井距淄河的距離都小於200m,它們均開鑿於20世紀80年代初,井深小於160m,其主要污染物為石油類和Cr6+,石油類的含量一般為0.44~1.06mg/L,超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Cr6+含量一般為0.01~0.02mg/L。北部中深層地下水污染也是由上部鹹水串層污染引起。
(2)小清河沿岸地下水的污染
小清河為嚴重污染河流,受小清河水影響,兩岸淺層地下水已受到較嚴重的污染,地下水檢出有機化合物58種,有31種直接來源於工業廢水和小清河水,個別取樣點苯並(A)芘和CCL4濃度已分別超過我國生活飲用水標准幾倍乃至上百倍,污染程度嚴重。淺層地下水污染本質為有機化合物的污染,已有研究成果表明,潛水含水層縱向彌散度為0.42m,小清河污染物質向潛水擴散速度1年約2.8m,現淺層地下水污染范圍已達500m左右。小清河在枯水期、平水期排泄兩岸地下水,僅在豐水期對淺層地下水有短期的補給,因此,小清河對地下水的污染,主要是通過污染物質的彌散作用。另一個污染途經則是小清河污水灌溉,據調查,小清河兩岸仍有污水灌溉區,這加劇了地下水和土壤以及糧食作物的污染。
(3)黃河三角洲平原區地下水污染現狀
小清河以北的黃河三角洲平原區是勝利油田主要石油開發區,東營市的主要工業企業也在區內,地下水亦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以取樣點資料分析,地下水污染帶主要分布於地表污染源附近,在遠離污染源的地帶,地下水受污染程度較輕。主要污染物為油、揮發酚和重金屬鎘、鉛、六價鉻,如表5-8。
結論:區內主要是淺層地下水受到污染,主要污染物是大腸菌群、細菌總數、石油類、COD和氨氮,其中以大腸菌群、石油類和總磷最為嚴重。污染嚴重的地區主要分布在排污河道沿岸、城鎮和工業集中區,其他地區污染輕微。相比之下深層地下水受污染程度較小,超標項目主要是石油類和揮發酚。但在該區內,由於地下水的開發利用較少,對地下水的污染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現在的監測工作也做得較少。
4.水庫
區內水庫的水質總體上良好,基本未受到石油開發帶來的負面影響。通過對辛安水庫、廣南水庫、孤東水庫、廣北水庫、孤北水庫、耿井水庫、民豐水庫水質的檢測結果,其pH值范圍在7.69~8.42,其最高值雖然接近8.5標准但尚未超過,基本屬於中偏鹼性水質。雖然各水庫水源來自黃河,但由於儲水時間較長,又受地表含鹽量高的影響,使各水庫水質酸鹼度增加,尤其是耿井水庫。各水庫中有機污染物都有檢出,揮發酚和氰化物檢出率不低於80%,但均低於國家地面水1類水標准。水庫水質中值得注意的是微生物污染問題,國家Ⅲ類水質標准規定,總大腸桿菌群數為1萬個/L,廣北水庫大腸菌數高達3萬個/L。這種現象明顯說明受人為影響嚴重,居民生活、放牧是造成微生物污染的主要原因,需要凈化消毒處理才能作為飲用水。
結論:區內水庫的水質總體上良好,基本未受到石油開發帶來的負面影響,水庫水質中值得注意的是微生物污染問題。
表5-8黃河三角洲平原區淺層地下水污染監測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