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汽油和柴油有很臭等的味道,是什麼原因啊
因為本身就含有硫化物,而硫化物本身就有味道;其次就是有些是故意添加有刺激性氣味的物質,起到泄露警示作用。
汽油外觀為透明液體,可燃,餾程為30℃至220℃,主要成分為C5~C12脂肪烴和環烷烴類,以及一定量芳香烴,汽油具有較高的辛烷值(抗爆震燃燒性能),並按辛烷值的高低分為90號、93號、95號、97號等牌號。汽油由石油煉製得到的直餾汽油組分、催化裂化汽油組分、催化重整汽油組分等不同汽油組分經精製後與高辛烷值組分經調和製得,主要用作汽車點燃式內燃機的燃料。
柴油是輕質石油產品,復雜烴類(碳原子數約10~22)混合物。為柴油機燃料。主要由原油蒸餾、催化裂化、熱裂化、加氫裂化、石油焦化等過程生產的柴油餾分調配而成;也可由頁岩油加工和煤液化製取。分為輕柴油(沸點范圍約180~370℃)和重柴油(沸點范圍約350~410℃)兩大類。廣泛用於大型車輛、鐵路機車、船艦。
B. 液化氣石油泄漏時為什麼會聞到一股難聞的氣味
為了提醒用戶,液化氣有泄漏的情況。
液化氣生產廠家特別在出廠前添加的臭味劑,乙硫醇(C2H5SH),有強烈的刺鼻氣味。目的是提醒用戶,液化氣在泄漏。也是一種安全措施。
液化石油氣安全使用常識
一、液化石油氣基本知識
液化石油氣是從石油加工過程中得來的較輕組分,是飽和和不飽和的烴類混合物。液化石油氣屬易燃易爆品,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防止泄漏,並保持燃氣具使用場所空氣流通。
(一)液化氣組份
液化氣主要成分為丙烷、丙烯、正異丁烷、正異丁烯等烴類,另外還含有少量的戊烷及硫化物等雜質,從不同生產過程中得到的液化石油氣,其組成有所差異。
(二)液化氣的主要特性
(1)易燃易爆。比汽油等油類、天然氣有更大的火災爆炸事故的危險性。液化氣在空氣中達到一定濃度,即使在寒冷地區,遇到靜電或金屬撞擊時發出的細小火花,都能迅速引起燃燒。液化氣加空氣混合濃度2--10%,就會引發爆炸。
(2)氣液態體積比值大、易揮發:在常溫常壓下,液態液化氣迅速氣化為250--350倍體積的液化氣氣體。
(3)液態比重比水輕。像油類一樣,浮於水面,約相當於水比重的一半。
(4)氣態比重比空氣重,約為空氣比重的1.5一一2倍,所以液化石油氣泄漏,極易沉積在低窪處,引發燃燒爆炸事故。
(5)體積膨張系數大。液化石油氣的體積膨脹系數大約是同溫度水的體積膨脹系數的10~16倍,隨著溫度的升高,液態體積會不斷膨脹,氣態壓力也不斷增加,溫度每升高攝氏1度,體積膨脹0.3~0.4%,氣壓增加0.2~0.3MPa 。
(6)沸點低。一般沸點在0℃以下,在我國,尤其是南方,即使是冬季最冷的氣溫條件下,也能自然氣化。
(7)閃點低。低於28℃,形成揮發性混合氣體的最低燃燒溫度叫閃點,閃點易發生的燃燒只出現瞬間火苗或閃光,閃點是火災的先兆。
(8)腐蝕性:液化氣中的腐蝕性,主要是少量的硫化物,對鋼材設備有微量的腐蝕性,對橡膠有溶化作用。
(9)可嗅性:液化氣無特殊氣味,為了易於察覺泄漏,在液化石油氣中加乙硫醇等添加劑加臭。
(10)毒害性和窒息性:液化石油氣有低毒性,當空氣中的液化石油氣濃度超過1%時,就會使人嘔吐,感到頭痛;達到10%時,二分鍾就能使人麻醉,人體吸入高濃度的液化石油氣時,就會發生窒息死亡。
C. 石油是什麼氣味
石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有碳、氫、硫、氮,其中碳和氫兩種元素占絕對優勢,還含有少量的威廉元素。因此,石油的氣味取決於主要的元素,碳氫組成的化合物的味道-----即人們常說的「油」味。 也只能這樣描述,因為各種石油的物理性質相差較大,所以無法細說。
D. 石油里有什麼氣味
石油有刺激性的氣味,一般不太好描述,如果含有硫醇的話,有點像臭雞蛋的味道。
E. 柴油異味,求教高人解答。
樓主你好
很高興為你解答:
下面是如何辨別柴油的好壞。
不過第二個聞就是你說的那種是劣質的
一看通常通過看外觀判斷柴油的質量,質量合格的輕柴油應為無色到淺棕色的透明液體,如果看到柴油顏色發黑,發暗,晃動時可以看到有沉澱物或漂浮物,則該柴油很有可能是非正規煉廠的產品,屬於劣質柴油,不能購買使用。
二聞給農用柴油機加油前可聞一下柴油的氣味,如聞到柴油有臭味或其他刺激性異味,這樣的柴油必然是劣質油。如果沒有以上氣味,但氣味比一般的柴油味道大一些,則可能是柴油在儲運過程中混入了汽油,這樣柴油燃燒性能變差,在使用時易發生爆震,同時安全性能變差。
三留樣品對懷疑質量有問題的柴油,農機手可以取一小瓶樣品,保存一段時間以後,再觀察樣品的顏色變化。如果樣品的顏色變化不大,則所測柴油出現質量問題的可能性較小,可放心使用。
F. 為什麼毛衣上有刺鼻的石油味怎麼去除
石油味的產生主要由於在毛衣的生產過程中由於機器的漏油而殘留在毛衣上產生的。可以根據石油的化學特性來清除這個味道,即根據化學上的相似相溶來清除:即極性污染物可以在極性的溶劑中溶解,即按下面的方法或步驟來清除
一、先將新毛衣用食鹽水浸泡二十來分鍾,因為食鹽能消毒、殺菌、防褪色的作用。
二、然後用噴潔凈或者衣領凈這些洗滌劑在毛衣上,將衣服通體噴一次,放置半小時後;
三、這一過程是讓噴潔凈充分與石油溶解,使這些極性物質充分溶解在這極性的溶劑當中;
四、再用洗衣液按常規清洗衣服的方法來洗滌;
五、再按常規方法用清水清洗毛衣,取出後晾曬即可。
G. 石油、天然氣等物質燃燒有啥特殊味道嗎
石油,天然氣,煤都是混合物。其中,石油作為混合物,裡面含有含碳量較高的烴類物質,所以在空氣中是不完全燃燒的,會有氣味產生。而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這是分子量很小的烷烴。在空氣中燃燒不會產生刺激性氣味。
H. 石油的顏色和氣味
黑金最早形容石油,體現了石油的價值。後來演變成非法收入的意思。
石油又稱原油,是從地下深處開採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體。最早提出"石油"一詞的是公元977年中國北宋 編著的《太平廣記》。正式命名為"石油"是根據中國北宋傑出的科學家沈括(公元1031-1095)在所著《夢溪筆談》中根據這種油《生於水際砂石,與泉水相雜,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詞出現之前,國外稱石油為"魔鬼的汗珠"、"發光的水"等,中國稱"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兩種說法:①無機論 即石油是在基性岩漿中形成的;②有機論 即各種有機物如動物、植物、特別是低等的動植物像藻類、細菌、蚌殼、魚類等死後埋藏在不斷下沉缺氧的海灣、瀉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經過許多物理化學作用,最後逐漸形成為石油。
原油的顏色非常豐富紅、金黃、墨綠、黑、褐紅、甚至透明;原油的顏色是它本身所含膠質、瀝青質的含量,含的越高顏色越深。原油的顏色越淺其油質越好!透明的原油可直接加在汽車油箱中代替汽油!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質(這是其主要成分)、膠質(一種粘性的半固體物質)、瀝青質(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體物質)、碳質(一種非碳氫化合物)。
石油由碳氫化合物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質液體!天然氣是以氣態的碳氫化合物為主的各種氣體組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無色的易燃性混合氣體。
石油的性質因產地而異,密度為0.8-1.0 g/cm3,粘度范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30-60°C),沸點范圍為常溫到500°C以上,可容於多種有機溶劑,不溶於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 組成石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83%-87%)、氫(11%-14%),其餘為硫(0.06%-0.8%)、氮(0.02%-1.7%)、氧(0.08%-1.82%)及微量金屬元素(鎳、釩、鐵等)。由碳和氫化合形成的烴類構成石油的主要組成部分,約佔95%-99%。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對石油產品有害, 在石油加工中應盡量除去。不同產地的石油中,各種烴類的結構和所佔比例相差很大,但主要屬於烷烴、環烷烴、芳香烴3類。通常以烷烴為主的石油稱為石蠟基石油;以環烷烴、芳香烴為主的稱環烴基石油;介於二者之間的稱中間基石油。我國主要原油的特點是含蠟較多,凝固點高,硫含量低,鎳、氮含量中等,釩含量極少。除個別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餾分較少,渣油佔三分之一。組成不同類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別,產品的性能也不同,應當物盡其用。大慶原油的主要特點是含蠟量高,凝點高,硫含量低,屬低硫石蠟基原油。
從尋找石油到利用石油,大致要經過4個主要環節,即尋找、開采、輸送和加工,這4個環節一般又分別稱為"石油勘探"、"油田開發"、"油氣集輸"和"石油煉制"。下面就這四個環節來追溯一下石油工業的發展歷史。
"石油勘探"有許多方法,但地下是否有油,最終要靠鑽井來證實。一個國家在鑽井技術上的進步程度,往往反映了這個國家石油工業的發展狀況,因此,有的國家競相宣布本國鑽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以表示他們在石油工業發展上邁出了最早的一步。
"油田開發"指的是用鑽井的辦法證實了油氣的分布范圍,並且有井可以投入生產而形成一定生產規模。從這個意義上說,1821年四川富順縣自流井氣田的開發是世界上最早的天然氣田。
"油氣集輸"技術也隨著油氣的開發應運而生,公元1875年左右,自流井氣田採用當地盛產的竹子為原料,去節打通,外用麻布纏繞塗以桐油,連接成我們現在稱呼的"輸氣管道",總長二、三百里,在當時的自流井地區,綿延交織的管線翻越丘陵,穿過溝澗,形成輸氣網路,使天然氣的應用從井的附近延伸到遠距離的鹽灶,推動了氣田的開發,使當時的天然氣達到年產七千多萬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