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車輛把路壓垮了,第三者保險報嗎
應該可以報的,當然我沒有試過,我的理解是第三者保險是除車輛和本人之外的所有損失都應該得到賠償,車把路面壓壞也應該是理賠的范圍,你不妨去保險公司問問。
⑵ 車把路壓壞了保險賠嗎
法律分析:1、對於車輛損失:對於車輛損失屬於《機動車輛損失保險條款》中「地陷」保險責任,被保險車輛損失可以賠償。但是,如果被保險人對路面坍塌不負有法律責任時,保險人賠付車輛損失後有權對其他責任方(路路政部門等)進行追償。
2、對於路面損失;關健是要確定被保險人是否負有法律上的賠償責任,按情況應分別處理。如果保險車輛符合裝載規定,且不屬於限行范圍等,對路面坍塌不負有法律責任。
則不構成第三者責任保險的保險責任,交強險只承擔無責任財產損失賠償限額內的賠償責任;如果保險車輛存在過失,對於路面坍塌負有法律責任,則構成第三者責任保險的保險責任,交強險要承擔有責財產損失賠償限額內的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中國人民保險機動車輛損失保險條款》
第四條 被保險人或其允許的駕駛人員在使用保險車輛過程中,因下列原因造成保險車輛的損失,保險人負責賠償:
(一)碰撞、傾覆、墜落;
(二)火災、爆炸、自燃;
(三)外界物體墜落、倒塌;
(四)暴風、龍卷風;
(五)雷擊、雹災、暴雨、洪水、海嘯;
(六)地陷、冰陷、崖崩、雪崩、泥石流、滑坡;
(七)載運保險車輛的渡船遭受自然災害(只限於有駕駛人員隨車照料者)。
第五條 發生保險事故時,被保險人為防止或者減少保險車輛的損失所支付的必要的、合理的施救費用,由保險人承擔,最高不超過保險金額的數額。
⑶ 瀝青面層碾壓時,為什麼將壓路機的驅動輪要面向攤鋪機
可以使得驅動輪要勻速前進,後退的時候要按照前進時候的碾引移動。
只要噸位比較小的壓實設備就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採用6—8噸位的雙鋼輪壓路機就可以。在碾壓的過程中,驅動輪要勻速前進,後退的時候要按照前進時候的碾引移動。在瀝青路面進行初壓的時候,初壓後要有相關的技術人員對路面的平整度、路拱進行檢查,一旦發現問題要立刻糾正。
路面的復壓環節溫度應該保持在120—130攝氏度,通過雙輪振動壓路機進行路面的碾壓,在碾壓方式上可以採用與初壓相同的方法,碾壓的次數應該在6次以上,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路面的穩固和結實。
(3)石油車把路面壓爛了怎麼辦擴展閱讀:
瀝青面層碾壓要求規定:
1、瀝青的澆灑溫度根據施工氣溫及瀝青標號選擇,石油瀝青的灑布溫度宜為130℃-170℃,煤瀝青的灑布溫度宜80℃-120℃。
2、應保證前後兩車噴灑的接茬搭接良好。在每段接茬處,可用鐵板或建築紙等橫鋪在本段起灑點前及終點後,長度為1-1.5m。如需分數幅澆灑時,縱向搭接寬度宜為10-15cm。澆灑第二、三層瀝青的搭接縫應錯開。
3、除乳化瀝青表面處治應等破乳後水分蒸發並基本成型後方可通車外,瀝青表面處治在碾壓結束後即可開放交通。在通車初期應設專人指揮交通或設置障礙物控制行車,使路面全部寬度均勻壓實。
⑷ 路面碾壓後為什麼不能立即鋪瀝青
路面碾壓後為什麼不能立即鋪瀝青是因為路面基層還需要做找平層,找平以後鋪裝瀝青才會更加平整。
瀝青路面碾壓施工注意的要點:
1、在碾壓結束後,路面經常會出現推擠裂縫,這對瀝青砼路面的穩定性有很大影響。因此,對初壓、終壓的碾壓溫度進行實時檢測,確保終壓在設計要求范圍之內。
2、壓路機在新攤鋪地面層上堅決不許快速起動和剎車,要求熟練、有經驗的駕駛人員操作。
3、噴水過多造成瀝青混凝土表面冷卻過快,使瀝青混泥土表面開裂,因此對壓路機輪上噴水應嚴格控制,只要不粘輪即可,而影響壓路機對瀝青混凝土搓揉的效果。
4、使用輪胎方式壓路機前檢查各輪胎的磨損情況及壓力是否相等,防上各輪胎軟硬不一,影響面層的橫向平整度。
瀝青路面簡介:
瀝青路面是指在礦質材料中摻入路用瀝青材料鋪築的各種類型的路面。瀝青結合料提高了鋪路用粒料抵抗行車和自然因素對路面損害的能力,使路面平整少塵、不透水、經久耐用。因此,瀝青路面是道路建設中一種被最廣泛採用的高級路面。
瀝青路面的瀝青類結構層本身,屬於柔性路面范疇,但其基層除柔性材料外,也可採用剛性的水泥混凝土,或半剛性的水硬性材料。
據考古資料,印加帝國在15世紀已採用天然瀝青修築瀝青碎石路。英國在1832~1838年之間,用煤瀝青在格洛斯特郡修築了第一段煤瀝青碎石路;法國於1858年在巴黎用天然岩瀝青修築了第一條地瀝青碎石路;到20世紀,使用量最大的鋪路材料為石油瀝青。
而中國上海在1920年代開始鋪設瀝青路面。1949年以後隨著中國自產路用瀝青材料工業的發展,瀝青路面已廣泛應用於城市道路和公路干線,成為目前中國鋪築面積最多的一種高級路面。
⑸ 瀝青路面脫油、鬆散怎麼辦呢
一、瀝青路面泛油的定義和危害(一)瀝青路面泛油的定義傳統型定義為:瀝青面層中的自由瀝青受熱膨脹,直至瀝青混凝,空隙無法容納,溢出路表的現象;新型定義為:路表水侵入面層內部並長期滯留在瀝青層底部,在行車荷載的反復作用和動壓水沖刷下,集料表面的瀝青膜剝落成為自由瀝青,並在水的作用下被迫向上部遷移,從而導致面層上部泛油而底部鬆散的瀝青遷移現象。(二)瀝青路面泛油的危害路面泛油會造成三種直接後果:一是路面滑溜,對行車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特別是雨天。二是上面層混合料中的瀝青含量愈來愈高,而中面層及下面層的瀝青含量愈來愈低,直接損害中、下面層的低溫抗裂性能、抗疲勞性能。三是瀝青遷移造成路面空隙率的不利性改變,上面層空隙率愈來愈小而中、下層空隙率愈來愈大,中下面層空隙率的增大往往伴隨著負壓的產生及空隙的連通,路面的雨水極容易透過微觀裂紋或面層空隙進入基層,甚至擊穿上面層,形成水損害。二、泛油現象分型及其機理(一)空隙率過小型現象特徵空隙率過小型泛油的現象特徵是高溫季節,整條路段地出現泛油現象,不管是輪跡帶還是非輪跡帶,只不過程度輕重不同而已。路表如鏡面光滑,雨天車輛易打滑。鑽心取樣表明,空隙率過小型泛油的內部空隙充滿了瀝青,表面層厚度方向不存在明顯瀝青含量差異。 2.泛油的機理該型泛油的機理是瀝青混合料的設計空隙率過小,油石比偏大,在高溫季節,瀝青受熱膨脹,在填滿混合料中的空隙後溢出路表面形成泛油。因此,泛油現象的內因是空隙率過小,而誘發的直接外因是高溫。空隙率過小型泛油的原因有二。一是規范標準的不合理導致設計空隙率過小。如我國剛開始推行SMA路面時,照搬國外規范,沒有考慮環境條件的差別,將設計空隙率的標准規定為2%-4%,而我國不論北方還是南方,夏季都十分炎熱,因此,路面出現泛油成為必然。二是瀝青混合料配比設計不當,經驗不足,對規范理解不深,沒有考慮具體工程的實際情況而造成。 (二)壓密型 1.現象特徵壓密型泛油的表觀特徵是伴隨有明顯的車轍病害,泛油只發生在輪跡帶,表面油膜分布較均勻。由於車轍的存在,車輛往往被迫變道行駛,而雨天容易形成積水,這些易對交通安全構成威脅。 2.泛油的機理壓密型泛油的機理:瀝青混合料由於壓實度標准偏低或壓實度不足,路面開放交通後在重載車輛的再次壓密作用下,瀝青混合料內的集料不斷嵌擠而空隙率減少,最終瀝青膠漿被擠壓到路表而發生泛油。在高溫季節,瀝青受熱體積膨脹,會進一步加劇輪跡帶的泛油現象。壓實度標准偏低的原因通常是剛引進國外新技術時,對技術標准吃不透,加之缺乏經驗造成;而壓實度不足是壓實功不夠造成。 (三)動水作用型 1.現象特徵動水作用型泛油有兩種表觀形式:一是點狀的油斑,由小到大發展;二是沿輪跡帶分布的帶狀泛油。點狀油斑的發展過程是,首先在某段輪跡帶上出現小塊油斑,直徑1~2cm左右;隨後,輪跡帶上的小塊油斑逐漸增多、增大,油斑的直徑增大到2~5cm不等,繼續沿輪跡分布;油斑發展的最後階段,油斑的直徑、面積和爆發密度進一步增大,直至各塊油斑逐漸聯通成片。帶狀泛油現象是沿輪跡帶分布的。外觀考察和鑽芯抽提試驗發現此類泛油的路段瀝青用量正常,不存在過量瀝青。 2.泛油的機理該型泛油的機理是:路面積水在高速行駛的汽車輪胎下形成很高的動水壓,這種動水壓力隨車速的提高呈現幾何級數增長。當車速較高時,所產生的動水壓足以擊穿表面層瀝青混凝土,進入面層底部;路表水侵入面層內部並長期滯留在瀝青層底部,在行車荷載的反復作用和動壓水沖刷下,集料表面的瀝青膜剝落成為自由瀝青,並在水的作用下被迫向上部遷移,從而導致面層上部泛油而底部鬆散。 (四)施工不當型 1.現象特徵根據美國熱拌瀝青混合料鋪築手冊,施工不當型泛油一般表現為點狀油斑或片狀油膜,油斑或油膜的分布較隨機,不具規律性,油斑的發生與有無車轍無關。油斑處鑽心試驗表明僅該處的瀝青含量偏高。 2.泛油的機理由於原因的復雜性和現象的多樣性,施工不當型泛油無法歸結為統一的泛油機理。常見的施工不當型泛油的原因有:(1)骨料離析;(2)混合料中礦料含水量超標;(3)石油或柴油污染基層頂面;(4)施工時改性瀝青結合料易聚積在施工機械上,機械碾壓過程中這些聚集的瀝青從機械掉落下來,從而導致油斑現象。 三、泛油現象的防治 (一)空隙率過小型空隙過小型泛油是系統性泛油現象,一旦發生,危害嚴重,影響范圍大。預防關鍵是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國家主管部門要把好技術規范或標准關;二是國家應盡快實行行業准入制度,無資格認定的不準從事相關技術工作。(二)壓密型壓實度標准偏低或壓實度不足,不僅造成車轍和壓密型泛油,還造成水損害等早期破壞,影響交通安全和路面耐久性。我國新規范明確指出:瀝青路面的成敗與否,壓實是最重要的工序,許多高速公路瀝青路面發生早期損壞,多與壓實不足有關,因此壓實度的評定至關重要。針對原規范在壓實度和壓實工藝方面的不足,新規范採取了兩項措施:一是將原來的壓實度標准提高了1%;二是對瀝青路面的壓實度採取重點對碾壓工藝進行過程式控制制,並適度鑽孔抽檢壓實度的方法。新規范在壓實度控制方面是觀念上的重大轉變,從原來的鑽孔試件測定壓實度改為以壓實工藝控制為主、鑽孔檢測作為抽檢校核的手段,將事後檢查轉變為過程式控制制,即實行施工過程中的在線監測。(三)動水作用型由於大空隙率、高速行車和水的綜合作用是動水作用型泛油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混合料設計上對不同空隙率的混合料不應使用相同的粘附性標准,應根據瀝青混凝土面層中各層孔隙率的不同,對瀝青與集料的粘附性要求應隨設計空隙率的變化而變化。混合料的空隙率越大,其內部遭受水侵蝕的影響越大,瀝青與集料的粘附性要求應越高。對於孔隙率與路面水損害之間的關系,新規范認為孔隙率過大會造成「路面滲水情況嚴重,並造成嚴重的水損壞」,如「橋面瀝青昆合料的空隙率過大,殘余空隙率超過6%-8%,在汽車荷載作用下會產生很強的動水壓力,加速鋪裝層的水損害破壞」。因此,「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時,最重要的指標莫過於空隙率」。新規范認為原規范的II型瀝青混合料空隙率普遍偏大,不適用於多雨潮濕地區的路面使用。對於設計孔隙率指標,新規范結合我國實際情況,規定一個空隙率范圍,以適應於不同的需要,這個范圍根據公路等級、氣候、交通條件不同而有所不同。(四)施工不當型防範施工不當型泛油的關鍵是觀念轉變,重點抓施工質量過程式控制制,而不僅是傳統的最終質量,在材料和施工工藝兩個方面嚴把質量關。
⑹ 車把路面壓壞了報了保險對方要求交押金可以嗎
車禍中維修汽車的話,
押金是由責任方保險公司付的。發生事故後,責任方一般會聯系保險公司,所以當雙方已經明確了事故責任,並且已經聯系了保險公司,交警也進行處理了的話,一般保險公司會家事故車。拉倒,他合作的修車部進行維修,而這種修車部是不需要押金的,如果是拉到別的修車廠進行維修的話,押金是由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付的。
⑺ 瀝青路面怎麼維護壞了之後能修復嗎
城市瀝青混凝土道路維護方案
城市道路是一個城市經濟發展的骨架和運行動脈,
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城市
的經濟繁榮、
市民出行的便利以及城市市容的環境美化。
城市瀝青路面的破損及
修補一直是困擾市政維修的老大難問題,
本文就談談我縣城道路維修、
管理中的
一些破損原因及維護方案。
一、瀝青路面破損形式及維護方法
瀝青混凝土路面有多種破損形式,
結合我縣城瀝青混凝土路面的現狀,
主要
為路面坑槽,
按照坑槽修補結構形式,
制定道路補坑施工方法及質量要求,
從而
規范城市道路坑槽修補的操作程序,保證坑槽修補的工程質量。
坑槽是瀝青混凝土路面的典型病害,嚴重影響路面的平整度和行車的舒適
性。特別是在城市道路養護中,若不及時修補,在交通荷載和水的綜合作用下,
破壞會較快發展,
從而擴展到路基,
造成養護費用的增加並嚴重危及駕乘人員的
安全。
因此,
對道路面層出現的坑槽病害要及時修補,
並制定出科學的施工方法
和質量要求,
以保證坑槽的修補質量,
降低日常養護成本,
延長城市道路的使用
壽命。
1
坑槽破損和維修功效
1.1
坑槽破損的主要類型及破損機理
1.1.1
表面層出現坑槽
因為瀝青混凝土路面上面層混合料局部的空隙率
大,石料和瀝青之間的粘著力不夠,路表水(雪水或雨水)滲入,在表面層瀝青
混合料中滯留,
在行車荷載特別是受到重載車輛持續作用力的影響,
導致動水壓
力的出現,
從而使石料表面層的瀝青發生剝落,
甚至出現破損現象。
車輪將散落
的石料甩出,路面從上到下逐漸有坑槽產生。一般情況下,這類坑槽有
2
~
5cm
深,在各類坑槽中,是最早產生於在城市道路中、極具破壞性的坑槽,同時也是
最為常見的一類。
1.1.2
表面層和中面層同時產生坑槽
如果瀝青混凝土路面中面層、表面層
均為半開級配瀝青混合料,
且具有較大的空隙率,
而底面層是具有較小的空隙率
的密級配瀝青混合料,
則中面層、
表面層極易被路表的自由水滲透,
同時在層內
滯留。
上面層和中面層受到行車荷載的影響,
層內的瀝青剝落,
從而破壞瀝青混
合料的粘結強度,
造成路表面向外側推擠,
或存在沉降變形和網裂問題,
最終會
導致粒料分離。
粒料在行車作用的影響下被帶離而形成坑槽,
這類坑槽成型後往
往有
8
~
10cm
深。
1.1.3
底面層和基層間產生坑槽
一般翻漿現象較常見的路面極易產生病
害,
自由水受到車輛荷載的影響產生很大的壓力,
基層混合料表層細料在自由水
的沖刷作用下,
會形成灰白色的漿體。
整個面層受到孔隙水壓力與動水壓力反復
的作用力,其內部的基層粒料會鬆散,然後反射到面層,由此構成惡性循環。坑
槽就在這種情況下產生。此類坑槽成型以後一般至少深
10cm
,而且大部分都發
生於重載車輛頻繁通行的道路上。
當這種病害發生時,
一般基層已遭到嚴重的破
壞,
而且在坑槽出現之前,
路面也會表現出其他破壞現象而需要修補,
所以相對
而言,這類病害出現的幾率不大。
1.2
瀝青混凝土路面坑槽的及時修補功效
瀝青混凝土路面一旦有坑槽
等破損現象出現,
則路面的使用功能及表面功能都會受到影響,
也對路面行車的
安全構成了威脅。
籠統的來講,
坑槽及時修補的功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①使
瀝青混凝土路面的表面功能得以恢復,
從而確保安全行車;
②路面上產生的極具
破壞性的坑槽削薄了結構層,
及時修補能恢復路面的承載力及其局部強度;
③出
現坑槽的部位的路面,
其耐水性能和路面強度都達不到要求,
修補後可有效彌補
這種缺陷;
④破損部位如果再受到水或承載車輛等荷載影響,
將導致破壞作用進
一步擴展,及時修補可有效避免這種迫害作用蔓延,做到防治結合。
2
坑槽修補的結構型式
圖
1(a)
是在以往的修補中使用的坑槽修補結構型式。在修復局部破損的瀝
青混凝土路時,
先要從深度和邊界兩個角度觀察路面破損的部位,
秉承「圓洞方
補」原則,
垂直於或平行於路中心線的開槽修補輪廓線畫出來,
開挖坑槽就沿這
條劃出的輪廓線進行,
注意坑槽壁面最好垂直於路表面,
且要確保坑槽底部堅實、
平整。處理開槽時,移除坑槽里鬆散的壁面材料,使坑槽的底面和壁面露出來,
攤鋪時採用這種方式能夠准確把握修補材料的用量,
使修補材料更加均勻、
密實。
圖
1(b)
為不開槽進行坑洞修補的結構型式,一般為應急性修補法和熱再生
修補法所採用。
應急性修補法是為應急
(
如在交通高峰期
)
或施工環境條件非常惡
劣
(
如低溫或雨後
)
,
按傳統修補工藝過於耗時或無法實施時,
為防止坑槽破損進
一步擴大及考慮行車的安全,
不開槽直接對破損坑槽進行填料修補的方法。
熱再
生修補法,
對破損坑洞不開槽,
對坑洞內的舊料也不清除,
而是用某種加熱方式
將坑洞內舊料加熱、軟化,再噴灑一些粘結料和補充一些新的熱拌瀝青混合料,
然後攤平、碾壓的修補方法。此類坑槽的施工方法在本文中不做討論。
3
坑槽修補的施工方法及質量要求
針對圖
1(a)
開垂直坑槽的結構,按照相關標准,制定以下施工方法及質量
要求。操作方法如下:①劃線:在刨坑前集中對破損部位進行現場劃線,修補面
積應大於病害的實際面積,
修補范圍的輪廓線應與路面中心線平行或垂直並在病
害面積范圍以外
10-15cm
,形狀應為順路方向的矩形。②刨坑:用切割機對維護
邊線進行機械切割,切割厚度在基層頂面以上,坑槽邊沿刨成直茬,坑深一致,
坑槽四壁不得松動。③清理坑槽:清除槽底、槽壁的松動部位及粉塵、雜物。清
除的殘料要及時清運到指定地點,
不得堆放在路面上。
④灑刷結合油:
在攤鋪瀝
青砼料之前,
要灑刷好結合油,
特別是坑槽周邊開茬外,
結合油必須均勻、
適量,
嚴禁坑槽內有水和土時灑刷結合油,分層攤鋪粗料與細料之間也要灑布結合油。
⑤攤鋪瀝青砼料:瀝青砼料要有出廠合格證明,外觀應拌合均勻、色澤一致,無
明顯油團、花白或燒焦現象,攤鋪時應扣鍬攤鋪。鋪築瀝青砼料時,大氣溫度宜
在
10
℃以上,低溫施工時應有保證質量的相應技術措施,雨天時不得施工,石
油瀝青砼料的攤鋪溫度要≥130℃
,
人工攤鋪的攤鋪系數要控制在
1.25
~
1.50
之
間。攤鋪完成後的虛方表面要平整、均勻,不得有粗細料集中或離析現象。⑥碾
壓:石油瀝青砼料的碾壓溫度要控制在
70
℃~
120
℃之間,碾壓要均勻,碾輪要
干凈,壓實後的瀝青砼料要符合壓實度及平整度要求。壓實度≥98%,平整度誤
差≤5m
m
。⑦接茬:與舊路接茬應緊密、平順、無明顯痕跡。坑槽周邊沿低時用
瀝青砼料攤平找平、壓順,高時應及時跟碾鏟去鏟平。⑧找平:要跟碾找平、找
細,用掃帚掃去多餘鬆散的顆粒,碾壓完成後的坑槽表面必須平整、堅實,不得
有脫落、掉渣、裂縫或明顯輪跡,平整度允許誤差為±5mm,與路面上的各類井
蓋要順接,不得有積水現象。
二、路面維修施工方法
當需要維修的路面確定維修方案後,
即進入方案實施階段。
其具體步驟如下:
(一)根據維修設計進行施工前的准備工作
1
.復核維修路段內的病害情況,測量路面的標高以及施工中需要的基本數
據。
2
.對施工中所需的各種材料進行調查試驗和技術指標檢測,選擇符合要求
的材料,保證施工材料的質量。
3
.對施工所需要的各種機械、工具進行全面的維修檢查,使其性能處於良
好的使用狀態,機械數量必須充足,重要的機械要有備用設備。
(二)路面的銑刨
1
.施工放樣。根據路面的損害情況和設計的高程確定銑刨深度,在路面上
做好標記,以保證銑刨後具有良好的「平整度」。
2
.銑刨廢料要運出場外,不得隨意丟棄污染環境。
(三)路面基層的施工
1
.
需要重做基層的路段,
在鋪築新建部分路面墊層前,
應將路槽用
12
~
15t
的三輪壓路機或使用等效的壓路機械碾壓
3
~
4
遍。如發現表層過干、表層鬆散
應適量灑水,
如表層過濕,
發生「彈簧現象」應採取翻開晾曬或摻石灰
(
或水泥
)
等措施進行處理。並按規定檢查路基頂面的標高、寬度、路拱橫坡、平整度、壓
實度以及路基表面的回彈模量等各項指標是否符合要求。
2
.在進行半剛性基層施工時,路面基層和底基層應採用「寶馬」拌和機進
行拌和,嚴禁在拌和層底部留有素土夾層。拌和時配料要准確、均勻,顆粒級配
應符合設計要求。施工溫度應在
5
℃以上,混合料從加水拌和到碾壓終了的延遲
時間不應超過
2
小時。
碾壓應該在混合料處於或略大於最佳含水量時進行,
壓路
機要使用
12t
以上的重型振動壓路機,
碾壓完成後,
應採用灑水車經常灑水進行
養生,
養生時間應在
7
天以上,
整個養生期間必須始終保持基層或底基層表面潮
濕。除灑水車外,應封閉交通。
(四)封層和黏層施工
半剛性基層完成後,應做封層瀝青。澆灑封層瀝青前,路面應清掃干凈,對
路緣石及人工構造物應適當防護,
以防污染;
封層瀝青灑布後應不致流淌,
滲透
入基層一定深度,不得在表面形成油膜;在大風或降雨天不得施工,氣溫低於
10
℃時,不宜施工封層。黏層施工時,在澆灑黏層油前,必須將路面上的臟物清
理干凈,當有黏粘的土塊時,應用水刷凈,待表面乾燥後澆灑;黏層瀝青應均勻
灑布,澆灑黏層瀝青後,嚴禁除瀝青混合料運輸車外的其他車輛、行人通行。
三、文明施工
根據城市路面維護的特點,
從全縣對創建衛生縣城的要求出發,
路面維修時
盡量做到不擾民、不防礙車輛通行,設置文明標志及隔離裝置,維護一處,清場
一處,做到安全、文明及清潔施工。
四、結論
根據以上對高速公路病害的調查和分析,
對路面病害的防治和養護維修的對
策得出如下結論:
1
.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的路面破壞,是路面整體強度不能滿足使用要求,
結構破壞比較嚴重。
就是其半剛性基層設計厚度過薄,
從而產生彎拉破壞,
使路
表彎沉值嚴重下降。這樣的結構,全線基層均須補強。
2
.從出現的路面病害看,多數較為嚴重的病害多為水引起,所以,在進行
路面設計時,
必須高度重視路面排水設計。
特別是路塹開山段和中央分隔帶的排
水問題。
3
.瀝青與集料的黏附性和抗剝落性能,是造成水損害的一個主要原因。對
黏附性不好的集料
(
如花崗岩
)
可用
1%
、
2%
的石灰水浸泡,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4
.瀝青路面的表面層建議採用
AK
-
A
型抗滑表層或
SMA
結構,以增加路面
的使用壽命。
中面層瀝青混凝土在
I
型密實級配的基礎上進行適當調整,
增加碎
石和礦粉含量,
提高抗變形能力和密實度。
底面層選擇密實式瀝青混凝土,
以提
高抗荷載疲勞能力。
!@#$%^&&*()_+.一三五七九貳肆陸扒拾,。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網路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⑻ 瀝青路面施工程序
瀝青混凝土拌和料要求
(1)、瀝青混合料的集料級配和瀝青用量按《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04),並結合馬歇爾試驗確定。
(2)、瀝青用量參照《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04)附錄B、C確定最佳瀝青用量。
(3)、道路石油瀝青的技術指標應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04)中表4.2.1-2。
(4)、集料規格及技術要求應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04)的相關要求。
(5)瀝青的技術指標應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04)中規定的標准。
2、施工技術要求
瀝青混合料的技術要求滿足要設計求
(1)在施工前除保證基層質量達到標准外,還應將其表面的粉塵、浮土、鬆散層等雜物清除掉,以達到乾燥、無浮塵、無浮石、無雜質的要求。局部不平或成坑之處,應用瀝青混合料整平,不得用灌澆瀝青或灰土整平。
(2)在瀝青砼攤鋪前並先在水泥穩定層上均勻噴灑透層瀝青,。透層瀝青採用乳化瀝青,瀝青質量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04)中表4.3.2要求。在所有與新鋪瀝青砼接觸的側面,如平石、下水道窨井和進水口的側面、地下管線檢查井的側壁、已鋪瀝青砼的縱橫施工縫的側面,均須塗以薄層瀝青透層油。上面層、下面層瀝青之間噴灑粘層油,粘層油採用乳化瀝青。粘層油在施工當天灑布,待乳化瀝青破乳,水分蒸發完成(稀釋瀝青中的稀釋劑基本揮發完成後),及時鋪築瀝青層,以確保粘層不受污染。
(3)瀝青砼面層採用等厚度施工法進行,分二幅施工,盡量減少縱、橫向接縫。在交叉口攤鋪機不便攤鋪的拐角小范圍內,配以人工攤鋪。對於施工接縫,在瀝青砼碾壓成型冷卻後,上緣3cm用切割機按放樣線切割,3cm以下層用銑刨機銑成寬40cm的斜面。切縫及銑刨處須塗刷乳化瀝青,以增加粘結力。
(4)瀝青混合料松鋪系數根據試驗確定。瀝青砼施工時要嚴格控制瀝青砼的溫度。
(5)瀝青砼面層碾壓:原則上用二輪壓路機初壓,靜壓二遍,二輪壓路機復壓,單向振動碾壓4遍,二輪壓路機終壓,靜壓2~3遍,直到輪跡完全消失。振動碾壓速度控制在4~5km/h,靜壓速度控制在2~3km/h,嚴禁壓路機在新鋪瀝青砼上急停、加速、停置、調頭等,對於彎道和井蓋周圍等壓路機壓不到的地方,可用鐵撞柱夯實。壓實後的瀝青砼面層應平整堅實,粗細一致,不得有裂縫、脫落、掉碴、爛邊、推擠等現象,無明顯輪跡,面層與各類蓋井、平石和其他構築物銜接應平順,不得有低窪積水現象。
(6)、為保證較高的施工溫度成了施工最重要的關鍵,改性瀝青混合料的施工溫度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04)。
(6)、瀝青混凝土採用瀝青拌和廠機械拌制。
(7)、混合料應在氣溫和路床溫度均高於10度且處於上升的情況下,在乾燥不凍結的表層上鋪築,混合料應保持連續均勻,不間段的攤鋪,碾壓一氣合成。施工應在盡可能的高溫下進行,所有工序必須在混合料溫度下降至100度以前全部結束。
(8)、瀝青路面每天施工完畢後,在其尚未冷卻之前應切割、清掃、成縫,次日施工前塗刷粘層油,在攤鋪新混合料。
(9)、所有的接縫施工過程都必須利用3米直尺對平整度進行檢測,防止接頭不好影響全路的平整度。
(10)、施工具體參照《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04)及《公路改性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04)的規定執行。
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