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開采一個井能出多少
擴展閱讀
石油卡掛失了怎麼找到 2025-05-12 17:44:33
社交媒體產品哪個好 2025-05-12 14:24:51

石油開采一個井能出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8-06 16:26:46

❶ 一個石油井每年可以產多少石油,每個石油井之間的距離是多少

不能夠單獨這么說
產量得根據具體的油藏概況和開發方案來定
高的有日產上千噸,低的就一兩頓
井距也是通過油藏概況和開發方案來定
不同的情況是一樣的
希望對你有用!

❷ 打石油的油井一般能打多深

一般的油井在1千至幾千米,鑽頭斷了需要下井撈。世界上最深的油井,70年代是美國的「勃爾茲·羅傑斯1號井」。井深9583米,1972年1月25日開鑽至1974年5月完鑽;1992年是位於蘇聯(今俄羅斯)科拉半島上的(CY-3)「科拉3井」,設計於1966年,1970年開鑽,至1992年7月,井深12260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油井。

鑽頭在破碎岩層的同時,通過空心的鑽桿向地下注入鑽井液(俗稱鑽井泥漿),將鑽頭在破碎地層而產生的大量岩屑由循環的鑽井液帶到地面。地面的固控裝置將鑽井液中的岩屑清除後。

通過鑽井泵再次將鑽井液打入井內。鑽井液是經過鑽桿內孔到達鑽頭水眼處,再從井壁與鑽柱的環形空間返迴流至地面的。鑽進的過程即鑽頭破碎岩石,及鑽井液通過循環不斷攜帶出鑽屑並形成井筒的過程。

(2)石油開采一個井能出多少擴展閱讀

石油和天然氣埋藏在地下幾十米到幾千米深度不等的有孔隙、裂縫或溶洞的岩石中,人們為了尋找和開採石油、天然氣,從地面向地下的油氣層之間,鑽鑿出一個通道的過程稱之為石油天然氣鑽井。

鑽達設計深度後,要在井筒內下入專用儀器進行測井作業,目的是確定井下地層岩性和各個油、氣、水層的位置;然後再下入小於鑽井井眼的無縫鋼管(又稱套管);並在套管與井壁的環形空間內注入水泥漿將套管固定在井壁上;最後一道工序是對油層位置的套管進行射孔,人為的形成一個井下油氣流入套管內的孔道。

❸ 一口石油勘探井需要多少錢

一口井的花費會根據他的目的與地質條件而異。一般情況下,我們國家一口五千米深的生產井會花費不下五千萬,探井的價格應該會稍微低一點,但是不會低很多。總之,油井都是用錢砸出來的

❹ 一個南海石油鑽井平台一年出多少石油,賺多少錢

你這個問題我看都好幾天了也沒人回答,我就說說吧。
首先說石油這種東西雖然表面上是有價格的,但是從開發難度到成本投入都相差巨大。而且產能效果在一個區塊也會因為油層蘊藏帶分布的原因相差甚遠。
南海鑽井的施工難度屬於世界海上油田中的中等偏下,產能效果也屬於中等水平,按照造價和投入比來講現階段是沒有什麼利潤的。因為海上鑽井平台的運行成本少的一天幾萬美金,多的一天幾十萬美金。而整套設備的價格也高的離譜,比如美國殼牌的REX6000型套裝設備的造價就在1.8個億,你說要出多少桶原油能收回成本?如果和國內幾大油田相比(大慶 長慶)簡直屬於賠錢的買賣。
但是石油屬於不可再生資源,短時間內又沒有能替代石油化工產品的東西能投入大規模使用,所以價格不會有太大的波動,絕對不會出現鬱金香效應。
所以,不好給出具體的數字。

❺ 中國各大油田各有油井數多少

中國各大油田
大慶油田
位於黑龍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處哈爾濱、齊齊哈爾市之間。油田南北長140公里,東西最寬處70公里,總面積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黨中央批准開展石油會戰,1963年形成了600萬噸的生產能力,當年生產原油439萬噸,對實現中國石油自給起了決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產量突破5000萬噸,到1996年已連續年產原油5000萬噸,穩產21年。1995年年產原油5600萬噸,是我國第一大油田。
勝利油田
地處山東北部渤海之濱的黃河三角洲地帶,主要分布在東營、濱洲、德洲、濟南、濰坊、淄博、聊城、煙台等8個地市的28個縣(區)境內,主要工作范圍約4.4萬平方公里。1995年年產原油3000萬噸,是我國第二大油田
遼河油田
油田主要分布在遼河中下游平原以及內蒙古東部和遼東灣灘海地區。已開發建設26個油田,建成興隆台、曙光、歡喜嶺、錦州、高升、沈陽、茨榆坨、冷家、科爾沁等9個主要生產基地,地跨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13市(地)32縣(旗),總面積近10萬平方公里。1995年原油產量1552萬噸,產量居全國第三位。
克拉瑪依油田
地處新疆克拉瑪依市。40年來在准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個油氣田,以克拉瑪依為主,開發了15個油氣田,建成792萬噸原油配套生產能力(稀油603.1萬噸,稠油188.9萬噸),3.93億立方米天然氣生產能力。從1990年起,陸上原油產量居全國第4位。1995年年產原油790萬噸。
四川油田
地處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歷史,發現氣田85個,油田12個,含油氣構造55個。在盆地內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東部4個氣區。目前生產天然氣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42.2%,是我國第一大氣田,1995年年產天然氣71.8億立方米,年產原油17萬噸。
華北油田
位於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晉、蒙區域內油氣生產區。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井噴出日產千噸高產工業油流,發現了我國最大的碳酸鹽岩潛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產量達到1723萬噸 ,為當年全國原油產量突破1億噸做出了重要貢獻。直到1986年,保持年產原油1千萬噸達10年之久。1995年年產原油466萬噸,天然氣3.13億立方米。
大港油田
位於天津市大港區,其勘探地域遼闊,包括大港探區及新疆尤爾都斯盆地,總勘探面積34629平方公里,其中大港探區18629平方公里。現已在大港探區建成投產15個油氣田24個開發區,形成年產原油430萬噸和天然氣3.8億立方米生產能力。
中原油田
地處河南省濮陽地區,於1975年發現,經過20年的勘探開發建設,已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55億噸,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395.7億立方米,累計生產原油7723萬噸 、天然氣133.8億立方米。現已是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石油天然氣生產基地之一,1995年年產原油410萬噸,天然氣11億立方米。
吉林油田
地處吉林省扶餘地區,油氣勘探開發在吉林省境內的兩大盆地展開,先後發現並探明了18個油田,其中扶余、新民兩個油田是儲量超億噸的大型油田,油田生產已達到年產原油350萬噸以上,原油加工能力70萬噸特大型企業的生產規模。
河南油田
地處豫西南的南陽盆地,礦區橫跨南陽、駐馬店、平頂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縣境內。已累計找到14個油田,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7億噸及含油麵積117.9平方公里。1995年年產原油192萬噸。
長慶油田
勘探區域主要在陝甘寧盆地,勘探總面積約37萬平方公里。油氣勘探開發建設始於1970年,先後找到油氣田22個,其中油田19個,累計探明油氣地質儲量54188.8萬噸(含天然氣探明儲量2330.08億立方米,按當量摺合原油儲量在內),1995年年產原油220萬噸,天然氣1億立方米。
江漢油田
是我國中南地區重要的綜合型石油基地。油田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境內的潛江、荊沙等7個市縣和山東壽光市、廣饒縣以及湖南省衡陽市。先後發現24個油氣田,探明含油麵積139.6平方公里、含氣面積71.04平方公里,累計生產原油2118.73萬噸、天然氣9.54億立方米。1995年年產原油85萬噸。

❻ 開採石油時,工人從地面向地下的石油層鑽一口油井, 油井的面積約為 80cm

油井的面積s = 80 cm^2 = 0.008 m^2
壓力 F = 2.72×10^4 N

p = F/s
= 2.72×10^4 / 0.008
= 3400000 Pa
= 3400 kPa

❼ 合採井單油層原油產量計算

5.3.2.1 兩油組合採井

1)LB1-11井是Ⅱ、Ⅳ油組合採井,單油組原油開發代表井為LB1-7 井(Ⅱ)和L15-24井(Ⅳ)。對LB1-11井分別在2008年10月18日和2009年3月24日從井口取得油樣。根據色譜絕對定量分析方法,計算了所選擇化合物的絕對濃度,並解超定方程組求得Ⅳ油組的貢獻比例。由圖5.6 和表5.5 可見,在2008 年10 月18 日LB1-11 井Ⅳ油組的貢獻為59.4%,Ⅱ油組的貢獻為40.6%;2009年3月24日LB1-11井Ⅳ油組的貢獻有所增加,為63.3%,Ⅱ油組的貢獻有所減少,為36.7%。

圖5.7 各合採井單油組原油產能貢獻比例

❽ 現階段我國石油鑽井每米平均成本平均是多少

這個很難說,其中因素很多。
比如在鄂爾多斯盆地,鑽井基本在1000-2000米,鑽井成本也就1000元/米以下。
但是到了新疆塔里木地區,鑽井很多在5000米以深,那成本可能就到20000元/米以上了。
尤其到了深海(海水大於500米)的地區,一口井甚至可能到40000元/米以上。
所以很難說全國平均水平,一般是說某個盆地、多深的井,大體成本在多少。
建議你明確你的問題。

❾ 981鑽井平台一天能鑽出多少油

981鑽井平台不負責出油,只負責探尋石油,是個探井平台。
當981探井平台探明石油後,就通知採油平台來採油。

981鑽井平台即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潛式鑽井平台,簡稱「海洋石油981」,於2008年4月28日開工建造,是中國首座自主設計、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潛式鑽井平台,由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全額投資建造,整合了全球一流的設計理念和一流的裝備,是世界上首次按照南海惡劣海況設計的,能抵禦200年一遇的台風;選用DP3動力定位系統,1500米水深內錨泊定位,入級CCS(中國船級社)和ABS(美國船級社)雙船級。整個項目按照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的需求和設計理念引領完成,中國海油擁有該船型自主知識產權。該平台的建成,標志著中國在海洋工程裝備領域已經具備了自主研發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