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石蠟是什麼東西
石蠟是從石油、頁岩油或其它瀝青礦物油的某些餾出物中提取出來的一種烴類混合物,屬於礦物蠟或是石油蠟的一種。石蠟又叫做微晶石蠟、白石蠟、晶形蠟,常溫下為白色、無味的蠟狀固體。
石蠟是什麼東西
石蠟可溶於汽油、乙醚、二硫化碳、二甲苯、氯仿、四氯化碳等非極性溶劑,不溶於水、甲醇等極性溶劑。
石蠟屬於非晶體,但具有明顯的晶體結構,常用於制備高級脂肪酸、高級醇、電絕緣材料、火柴、蠟燭、軟膏等。
石蠟根據加工精製程度不同,可以分為全精煉石蠟、半精煉石蠟、粗石蠟三種,全精煉石蠟和半精煉石蠟用途很廣,主要用於食品、葯品、商品的組成或者包裝材料。
B. 瀝青中的蠟是什麼
含蠟量越高,原油的凝固點就越高(凝固點越高就表示越容易凝固),蠟含瀝青的2%。
C. 石油中的蠟是什麼
石油是由多種成分組成的,一般都含蠟。自從人類開採石油以來,就無時無刻不與蠟打著交道。蠟在油管中的聚積是石油工業中令人頭痛的難題。據20世紀80年代後期的不完全統計,僅美國每年用於清除油井結蠟這一項費用就高達600萬美元。所以,蠟也是石油科技人員長期研究的對象之一。
石油蠟是一種固態烴,主要成分為石蠟,它存在於原油、餾分油和渣油中,具有蠟的分子結構,熔點高於30~35℃。
在油田未開發之前,原油是埋藏在地層中的,在地層的高溫、高壓條件下,原油大多呈液態存在,蠟完全溶解在原油之中。在油層的開采過程中,當原油從油層流入井底,再從井底沿井筒舉升到井口時,隨著壓力、溫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後,蠟就從原油中離析出來,形成的結晶顆粒在一定條件下聚集增大,並且不斷地黏結在油管壁上,這就是油井的結蠟。
科學家們調查了已探明的世界各個油田,發現了一個十分有意義的現象,即高含蠟原油很少產自世界上最豐富的產油區,如中東、馬拉開波灣、墨西哥、美國得克薩斯等地。而地球各大洲的一些特定區域,包括我國一些油區的第三系,原油中的蠟含量則很高。
產出高蠟原油的地層特徵具有如下特點:幾乎均為砂泥質岩系;所有岩系均在低含鹽或半鹹水環境中形成;大多數地層都含煤層、油頁岩或其他高碳質沉積物;生油層大多形成於靠近陸地邊緣的湖泊、海灣及三角洲地區;蠟與硫互相不容,即在產出高蠟原油的地層中只產低含硫原油,產出高含硫原油的層系只產低含蠟原油。
人們終於認識到,高含蠟原油反映了某類生油物質的影響,這些物質主要產於淡水、低含鹽的水體和沿海沉積環境中。例如,我國東都大部分油田就形成於這類沉積環境,大多為高含蠟。高含蠟原油幾乎不產於廣闊海洋的正常海相沉積物中,這一點,在我國西北地區古生代地層油藏中也有驗證。
高含蠟原油主要生成在第三紀、白堊紀和石炭紀時期的地層中,這些地質歷史時期也正是陸生生物極為繁盛的時期。所以,有理由相信,在地質歷史中,生油物質至少會有一部分為陸源植物,而且正是它們使原油的蠟質大大增加。
由於各個油田的情況不同,蠟的性質也會各異,加之目前使用、試用的清蠟方法也較多。在常規的原油開采過程中,除蠟的方法主要為機械方法、熱力學方法及化學方法等。近年來,人們又摸索出一些新的除蠟方法。
有一種間接的除蠟方法,可利用太陽能進行二次採油。首先,科技人員利用太陽能(當然還可以利用地熱等其他低價能量)加熱原油儲罐內密閉的換熱盤管中的循環工作液體,工作液體將熱能傳遞給儲罐中的原油;然後,再將已經加熱了的原油泵入油層,加熱油層中的剩餘原油,使其黏度下降,提高石油採收率。需要指出的是,這種儲油罐通常位於一口或多口生產井附近,用於臨時儲存從油井輸出的原油。
油井結蠟示意圖
在現階段,我國的油井大多數還是使用傳統的刮蠟器方法除蠟,費時又費工,效率也較低。而外國一些油田目前已採用商品化的細菌製品控制油井結蠟。在生產實踐中,人們將固態的或液態的細菌製品注入到合適的油井井底,使細菌在那裡生長繁殖並不斷地氧化原油中的蠟質組分,同時產生有機酸等中間代謝產物,減少原油中的蠟質含量,增加蠟質組分在原油中的溶解度,從而達到控制油井結蠟的目的。
D. 石蠟的作用與用途是什麼
石蠟用於制高級脂肪酸、高級醇、火柴、蠟燭、防水劑、軟膏、電絕緣材料等 。石蠟分食品級(食品級和包裝級,前者優)和工業級,食品級無毒,工業級不粗石蠟由於含油量較多,主要用於製造火柴、纖維板、篷帆布等。
石蠟是從石油、頁岩油或其他瀝青礦物油的某些餾出物中提取出來的一種烴類混合物,主要成分是固體烷烴,無臭無味,為白色或淡黃色半透明固體。石蠟是非晶體,但具有明顯的晶體結構。另有人造石蠟。石蠟是石油加工產品的一種,是礦物蠟的一種,也是石油蠟的一種。
它是從原油蒸餾所得的潤滑油餾分經溶劑精製、溶劑脫蠟或經蠟冷凍結晶、壓榨脫蠟製得蠟膏,再經溶劑脫油、精製而得的片狀或針狀結晶。
石蠟中加入聚烯烴添加劑後,其熔點增高,粘附性和柔韌性增加 ,廣泛用於防潮、防水的包裝紙、紙板、某些紡織品的表面塗層和蠟燭生產。可食用。
E. 為什麼石油瀝青中的含蠟量不大於3
瀝青含蠟量是以蒸鎦法餾出油分後,在規定的溶劑及低溫下結晶析出的蠟的含量。以質量百分比表示。國外測定含蠟量的方法有:蒸鎦法、硫酸法、組成分析法。
對瀝青混合料路面的影響:
1、高溫變軟,因此,用含蠟量高的瀝青拌制的瀝青混合料也易變軟,高溫穩定性差。
2、低溫變硬變脆,低溫條件下變形能力差,所以,造成瀝青混合料路面低溫變形能力差。
3、由於蠟的存在容易使瀝青與集料剝落(即降低粘附性)。
4、蠟容易包裹在石料表面,降低了瀝青混合料路面的抗滑性能。
5、蠟的存在會導致室內試驗數據不準,因而影響瀝青混合料路面的質量。
F. 瀝青的三大組成
瀝青是由油分、石蠟、樹脂、瀝青質四種主要成份,另外還有少量的水、灰份和其它雜質存在。
石油瀝青中還含有蠟,它會降低石油瀝青的粘結性和塑性。同時對溫度特別敏感(即溫度穩定性差)。所以蠟是石油瀝青的有害成分。
所以說瀝青由油分、樹脂、瀝青質三種主要成份組成。
油分、樹脂和瀝青質是石油瀝青的三大組分。其中油分和樹脂可以互相溶解,樹脂能浸潤瀝青質,並在瀝青質的超細顆粒表面形成樹脂薄膜。所以石油瀝青的結構是以瀝青質為核心,周圍吸附部分樹脂油分的互溶物而構成膠團,無數膠團分散在油分中而形成膠體結構。根據瀝青中各組分的相對比例不同,膠體結構可分為溶膠型、凝膠型和溶凝膠型三種類型。
1、溶膠型:當瀝青質含量較少,油分及樹脂質含量較多時,瀝青質膠團在膠體結構中運動較為自由,形成溶膠型結構。
特點:粘滯性小,流動性大,塑性好,但穩定性較差。
2、凝膠型:當瀝青質含量較高,油分與樹脂質含量較少時,瀝青質膠團間的吸引力增大,且移動較困難,形成凝膠型結構。
特點:彈性和粘性較高,溫度敏感性較小,流動和塑性較低。
3、溶凝膠型:介於上述二者之間的結構狀態。
G. 瀝青拌合站所用導熱油中為什麼加石臘作用是什麼
摘要 導熱油裡面含水太多了,維持一定溫度緩慢升溫脫水就好了.
H. 石蠟是什麼。。和蠟燭一樣嗎。。。。或者是有什麼區別。。。。⊙▽⊙。。謝謝謝謝
准確的說石蠟是製作蠟燭的原料。
石蠟是從石油、頁岩油或其他瀝青礦物油的某些餾出物中提取出來的一種烴類混合物,主要成分是固體烷烴,無臭無味,為白色或淡黃色半透明固體。石蠟是非晶體,但具有明顯的晶體結構。另有人造石蠟。
石蠟是石油加工產品的一種,是礦物蠟的一種,也是石油蠟的一種[1] 。它是從原油蒸餾所得的潤滑油餾分經溶劑精製、溶劑脫蠟或經蠟冷凍結晶、壓榨脫蠟製得蠟膏,再經溶劑脫油、精製而得的片狀或針狀結晶。用於制高級脂肪酸、高級醇、火柴、蠟燭、防水劑、軟膏、電絕緣材料等.
I. 石油瀝青的組分有哪些
石油漸青的主要組分是油分、樹脂和地瀝青質。還含2%~3%的瀝青碳和似碳物,還含有蠟。
瀝青中的油分和樹脂能浸潤瀝青質。瀝青的結構以地瀝青質為核心,吸附部分樹脂和油分,構成膠團。
J. 石油產品的分類與質量要求是什麼
一、石油產品的分類
通常,石油產品並不包括以石油為原料合成的各種石油化工產品。按GB/T 498-2014《石油產品及潤滑劑分類方法和類別的確定》,我國現將石油產品分為6大類。
(1)燃料:包括汽油、柴油、噴氣燃料(航空煤油)、燈用煤油、燃料油等。我國的石油產品中燃料約佔80%,而其中約60%用於各種發動機燃料。
(2)潤滑劑:包括潤滑油和潤滑脂,產量約占石油產品總量的2%,主要用於減少接觸機件之間的摩擦和防止磨損,以降低能耗和延長設備壽命。
(3)石油瀝青:用於道路、建築及防水等,其產量約占石油產品總量的3%。
(4)石油蠟:石油蠟是石油中的固態烴類,其產量約占石油產品總量的1%,作為輕工、化工和食品等工業部門的原料。
(5)石油焦:其產量約為石油產品總量的2%,石油焦可用以製作煉鋁和煉鋼用的電極等。
(6)溶劑和化工原料:大約有10%的石油產品用作石油化工原料和溶劑,其中包括製取乙烯的原料(輕油),以及石油芳烴和各種溶劑油。
二、石油產品的質量要求
(一)汽油
汽油可用作點燃式發動機(簡稱汽油機)的燃料。對汽油的主要使用要求有:具有足夠的蒸發性以形成可燃混合氣;燃燒平穩,不產生爆震現象;儲存安定性好,生成膠質的傾向小;對發動機無腐蝕作用,排出的污染物少。
1.汽油的蒸發性
當汽油具有良好的蒸發性時,在發動機氣缸內,它就能迅速汽化並與空氣形成均勻的可燃混合氣,進入氣缸後燃燒較完全,使發動機能正常運轉。如果汽油的蒸發性太差,就不能在氣缸中完全汽化,使發動機功率降低,還會造成啟動和加速的困難。反之,如果汽油的蒸發性太強,則汽油在導油管中就已汽化而形成氣阻現象,最終造成供油不足,氣阻現象在夏季更容易發生。
2.汽油的抗爆性
汽油在發動機中燃燒異常時,會出現機體強烈震動,並發出很響的金屬敲擊聲,導致發動機功率下降,排氣管冒黑煙,嚴重時導致機件的損壞,這種現象稱為爆震。爆震對汽油機的危害較大。爆震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與燃料性質有關。如果燃料很容易氧化,形成的過氧化物不易分解,自燃點低,就很容易產生爆震。二是與發動機工作條件有關。如果發動機的壓縮比過大,氣缸壁溫度過高,或操作不當,都易引起爆震現象。衡量燃料是否易於發生爆震的性質稱為抗爆性。汽油抗爆性用辛烷值表示。辛烷值又分為研究法辛烷值(ROH)和馬達法辛烷值(MON),通常使用研究法辛烷值。汽油的辛烷值越高,其抗爆性越好。汽油的辛烷值需在專門的儀器中測定。汽油的抗爆性取決於其化學組成。對於同族烴類,其辛烷值隨相對分子質量的增大而降低。當相對分子質量相近時,各族烴類中,正構烷烴的辛烷值最低,環烷烴、烯烴較高,高度分支的異構烷烴和芳香烴(簡稱芳烴)的辛烷值最高。目前我國車用汽油的主要組分是催化裂化汽油,因其含有較多的芳烴、異構烷烴和烯烴,所以抗爆性較好。
3.汽油的安定性
汽油的安定性是指汽油抗氧化的能力。安定性不好的汽油,在儲存和輸送過程中易發生氧化,生成膠質,使汽油的顏色變深,甚至會產生一些膠狀物、沉澱物。汽油的安定性差會嚴重影響發動機的正常工作。例如,在油箱、濾網、汽化器中形成黏稠的膠狀物,嚴重時會影響供油;沉積在進氣、排氣閥門上會結焦,導致閥門關閉不嚴等。
影響汽油安全性的最根本原因是它的化學組成。汽油中的烷烴、環烷烴和芳烴在常溫下都不易發生氧化反應,而其所含的各種不飽和烴則易發生氧化和疊合等反應,從而生成膠質。所以,汽油中所含有的不飽和烴是導致其安定性差的主要原因。
除不飽和烴外,汽油中的硫酚和硫醇等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也能促進膠質的生成,使汽油在與空氣接觸中顏色變深,甚至生成膠狀物。
直餾汽油餾分不含不飽和烴,所以它的安定性很好;而二次加工得到的汽油餾分(如催化裂化汽油等)由於含有大量不飽和烴以及其他非烴類化合物,導致其安定性較差。
汽油的變質除與其化學組成有關外,還和許多外界條件有關,例如溫度、金屬表面的作用、與空氣接觸面積的大小等。溫度升高,汽油的氧化速度加快,生成膠質的傾向增大;汽油在金屬表面的作用下,不僅顏色易變深,而且生成膠質的速度也加快;燃料與空氣的接觸面積越大,氧化的傾向自然也越大。
鑒於溫度、光照以及與空氣的接觸狀況均對汽油的安定性有明顯的影響,因此在儲存汽油時應採取避光、降溫及減小與空氣的接觸面積等措施。
4.汽油的腐蝕性
汽油中會對金屬產生腐蝕的物質主要有硫及含硫化合物、有機酸和水溶性酸或鹼等。為此汽油在使用和儲運過程中,要控制汽油及其燃燒產物對接觸金屬的腐蝕性。
5.汽油的品種和牌號
我國汽油現按組成和用途不同分為車用汽油、車用乙醇汽油和航空汽油三種,各種汽油均按辛烷值劃分牌號。
車用汽油(國Ⅲ)和車用汽油(國Ⅳ)按研究法辛烷值分為90號、93號和97號三個牌號,車用汽油(國Ⅴ)按研究法辛烷值分為89號、92號、95號和98號四個牌號。車用乙醇汽油按研究法辛烷值分為90號、93號和97號三個牌號。航空汽油按馬達法辛烷值分為75號、95號和100號三個牌號。
(二)柴油
柴油可用作壓燃式發動機(簡稱柴油機)的燃料。我國的柴油產品分為輕柴油和重柴油。輕柴油適用於高速柴油機,重柴油適用於中、低速柴油機。本節主要介紹輕柴油,其使用要求主要有:具有良好的霧化性、蒸發性和燃燒性;良好的流動性,保證燃料供給系統在低溫下能正常供油;良好的儲存安定性和熱安定性;對機件無腐蝕和磨損作用,不含機械雜質。
1.柴油的燃燒性、蒸發性
柴油的燃燒性好是指噴入燃燒室內與高溫空氣形成均勻的可燃混合氣之後,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發火自燃並正常地完全燃燒。柴油在柴油機工作中也會發生類似汽油機的爆震現象,但產生爆震的原因與汽油機不同。汽油機的爆震是由於燃料太容易氧化,自燃點太低;而柴油機的爆震是由於燃料不易氧化,自燃點太高。因此,汽油機要求自燃點高的燃料,而柴油機要求自燃點低的燃料。柴油的抗爆性用十六烷值表示。我國相關標准中規定普通柴油的十六烷值一般不低於45。
柴油在柴油機氣缸中發火和燃燒都是在氣態下進行的,因此必須先汽化並與空氣形成可燃混合氣後,柴油機才能啟動和正常工作。所以柴油的滯燃期不單是取決於其十六烷值,同時還受其蒸發性的影響。柴油蒸發速度的快慢,由燃燒室內空氣溫度的高低和柴油餾分的組成所決定。溫度越高,輕餾分越多,則蒸發速度越快。柴油機的轉速越快,它的每一工作循環的時間越短,要求柴油的蒸發速度越快,所用的餾分也就應越輕。如柴油的餾分過重,則蒸發速度太慢,從而使燃燒不完全,導致功率下降、油耗增大以及潤滑油被稀釋而加重磨損。若柴油的餾分過輕,則由於蒸發速度太快而使發動機氣缸壓力急劇上升,從而導致柴油機的工作波動很大。
2.柴油的流動性
柴油的黏度過小時,易從高壓油泵的柱塞和泵筒之間的間隙中漏出,因而會使噴入氣缸的燃料減少,造成發動機功率下降。同時,柴油的黏度越小,霧化後液滴直徑就越小,噴出的油流的射程也越短,不能與氣缸中全部空氣均勻混合,因而會造成燃燒不完全。柴油的黏度過大,易造成供油困難,同時,噴出的油滴的直徑過大,油流的射程過長,使油滴的有效蒸發面積減小,蒸發速度減慢,這樣也會使混合氣組成不均勻、燃燒不完全。
柴油的低溫流動性不僅關繫到柴油機燃料供給系統在低溫下能否正常供油,而且與柴油在低溫下的儲存、運輸等作業能否正常進行有密切的聯系。柴油的低溫流動性與其化學組成有關,其中正構烷烴的含量越高,則低溫流動性越差。我國評定柴油低溫流動性能的指標為凝點(或傾點)和冷濾點。
3.柴油的安定性、腐蝕性和潔凈度
柴油的安定性一般是用總不溶物和10%蒸余物殘炭來評定的。安定性差的柴油在儲存中顏色易變深,甚至產生沉澱,嚴重時會造成噴油嘴和濾清器堵塞等,並導致氣缸中沉積物增加、磨損加重。柴油的安定性取決於其化學組成。二烯烴、多環芳烴和含硫、含氮化合物都是不安定組分,能使發動機中沉積物顯著增加。因此,必須通過各種精製方法除去這些有害化合物。
柴油中含硫化合物對發動機的工作壽命影響很大,其中活性含硫化合物(如硫醇等)對金屬有腐蝕作用。含硫化合物在氣缸內燃燒後生成的SO2和SO3,不僅會嚴重腐蝕高溫區的零部件,而且還會與氣缸壁上的潤滑油起反應,加速形成漆膜和積炭。同時,柴油機排出尾氣中的氧化硫還會污染環境。因此,為了保護環境及降低發動機腐蝕,GB 252-2011《普通柴油》中規定柴油的含硫量不大於0.035%。隨著環保要求的提高,柴油的含硫量指標還會進一步降低。
為防止腐蝕,在技術要求中還要求柴油中不含有水溶性酸或鹼,並對其酸度進行限定。
精製柴油在儲存、運輸等過程中有可能混入水分和機械雜質。柴油中如有較多的水分,在燃燒時會降低柴油的發熱值,在低溫下會結冰,使柴油機的燃料供給系統堵塞。而機械雜質的存在除了會引起油路堵塞外,還可能加劇噴油泵和噴油器中精密零件的磨損。因此,在輕柴油的質量標准中規定水分含量不大於痕跡(0.03%),並不允許存在機械雜質。
4.柴油牌號
我國普通柴油按凝點可劃分為10號、5號、0號、-10號、-20號、-35號和-50號七個牌號;車用柴油按凝點可劃分為5號、0號、-10號、-20號、-35號和-50號六個牌號。如-10號表示該牌號柴油凝點不高於-10℃。
殘渣型柴油機燃料按100℃的運動黏度劃分為F-RMA10、F-RMB10、F-RMC10、F-RMD15、F-RME25、F-RMF25、F-RMG35、F-RMH35、F-RMK35、F-RMH45、F-RMK45、F-RML45、F-RMH55、F-RMK55、F-RML55等牌號。例如F-RMA10是指該油品在100℃時的運動黏度不大於10.0mm2/s。
(三)潤滑油
用於機械設備的潤滑材料很多,但應用較廣的是從石油中得到的潤滑油和潤滑脂,其中以潤滑油用量最大。
潤滑油的主要作用是:減少機械設備在運轉時的摩擦阻力;帶走摩擦時產生的熱量,沖洗設備磨損的金屬碎屑;隔絕腐蝕性的物質,保護設備金屬表面。
潤滑油對不同機械設備有不同的質量要求,其品種多種多樣,如汽油機油、柴油機油、壓縮機油、冷凍機油、氣缸油、齒輪油、液壓油、機械油、電器用油等。用戶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潤滑油。
雖然各種潤滑油的性能要求因使用條件不同而異,但它們有著共同點:
(1)合適的黏度,良好的黏溫性質。黏溫性質是指油黏度隨溫度變化的性質。黏度隨溫度變化越小,黏溫性質越好。例如汽油機油,低溫時油品若變得太稠,發動機難以啟動;高溫時油品若太稀,則不能形成油膜,難以起到潤滑與密封作用。因此,要求潤滑油在低溫時不變稠,高溫時不變稀。
(2)高的抗氧化安定性。潤滑油若使用時間過長,各種金屬的催化作用會加速潤滑油氧化,產生酸性物質和沉積物,從而加速機件或軸承的腐蝕,使發動機的活塞環黏結,堵塞濾清器或油管。絕緣油氧化後,導電性增加。
(3)低的凝點和殘炭。凝點高的潤滑油,在低溫下會有結晶析出,影響油品的流動性。殘炭是指一定量潤滑油在隔絕空氣的情況下,加熱到高溫進行蒸發和分解,生成焦炭的質量百分比。殘炭與油品中的膠質、瀝青質含量有關。殘炭值高,表明潤滑油在高溫下使用易生成膠膜或炭渣,造成設備磨損,密封性變差。
潤滑油的性質與其組成有關。少環、長側鏈烴類化合物組成的潤滑油,具有較高的黏度和良好的黏溫性質,同時,還有較高的抗氧化性。反之,多環、短側鏈組分潤滑油,黏溫性差。潤滑油中含蠟量高時,凝點就高,低溫流動性差;膠質、瀝青質高時,殘炭值高;含硫化物和酸性組分時,腐蝕性強。在潤滑油生產時,應去除掉這些有害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