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最神奇的石油是什麼
擴展閱讀
中石油為什麼活動很多 2025-05-13 22:12:34

最神奇的石油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8-04 03:52:13

㈠ 神奇的渤海漂浮油苗

華北陸上發現油氣田後,也解了渤海漂浮油苗之謎。那是早在1958年從民間報礦傳來的消息,在當時看作是神奇玄妙的故事。

渤海,位於北緯37°07′~41°00′,東經117°35′~121°10′,是由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環抱的半封閉內海,面積約7.3萬平方公里。東以渤海海峽與黃海相通,以山東半島北端的蓬萊角經廟島群島至遼東半島南端老鐵山岬的連線為渤海與黃海的分界。周邊有3000公里的海岸,城鎮遍布,交通方便,為海上運輸通向世界各地港口,環渤海有天津、大連、秦皇島等各大城市和海港,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經濟區。

渤海有許多神話故事,其中尤以渤海南端的蓬萊閣更是神乎其神。宋朝嘉祐年間始建蓬萊閣,面積約32000平方米,由蓬萊閣、三清殿、天後宮、彌陀寺等六部分組成。主建築蓬萊閣為雙層木結構建築物,雕梁畫棟、富麗堂皇。閣西側有避風亭,東側有卧碑亭、觀瀾亭、賓日樓等。閣上亭殿廊壁之間,楹聯碑刻琳琅滿目。仙閣凌空、神仙顯市、獅洞煙雲等蓬萊十大景,奇趣盎然、各有千秋。

我國古代神話中的八位神仙:鍾離漢、張果老、呂洞賓、李鐵拐、韓湘子、曹國舅、欒采和、荷仙姑等懲惡揚善、抑富濟貧,受到人民的普遍喜愛。家喻戶曉的八仙過海的故事,據說就是發生在蓬萊閣,閣下有仙人橋,相傳就是八仙過海的地方。

山東區隊分隊長賈潤胥,這位溫州老鄉,高中和南大的老同學告訴我:渤海也有現代的神奇故事,那就是在渤海上出現漂浮的「油苗」。我想那有什麼奇怪,無非是油輪排出的廢油而已,回答是非也!此乃是真正油苗唉!

1958年前後,獲知渤海海上漂浮油苗報礦信息,以地質部華北石油普查大隊為主,同石油工業部華東石油勘探局聯合組成渤海油苗調查組,由賈潤胥、李瑞生等7人從北起大連,南至蓬萊、芝罘、煙台、威海至膠東半島成山角、間夾廟島群島、長山列島、坨磯島、城隍島、黑島大欽島、小欽島和劉公島等。由於當時華北除唐山奧陶系灰岩晶洞裂隙見油苗外,平原內覆蓋區是從未發現過,故對海上「油苗」的出現更是半信半疑,猜測十之八、九是輪船或沿海煉油廠、修船廠排出的廢油。但是通過細致周密的調查訪問,並採集大量油樣化驗和分析對比,終於調查清楚海上漂浮油苗的真相。所得的調查結論是:「首先排除油苗來自輪船或煉油廠排出廢油的可能性,這是有化驗結果作依據的。一致認為油苗系來自渤海海底,判別油苗與古生代地層無關,而與中新生代地層有密切關系,可能是通過斷層溢散到海面。」

從油氣地質觀點分析,神奇油苗的來歷是基於特殊的地質條件,推測可能性如下:

(1)渤海是渤海灣盆地沉積中心,又是盆地油氣聚集中心,油氣運移會更加活躍。

(2)新第三系館陶組及以上地層,具備有淺層的油氣儲集條件,並可向第四系鬆散層運移,這已被鑽探所揭示。

(3)晚期新構造運動頻繁,一些「通天斷層」直接穿透第四系。據河口地區水上淺層地震剖面顯示斷層發育,為油氣提供運移擴散條件。

早在1959年對黃驊坳陷進行油氣勘查時,我曾指出:「渤海是一個巨大的沉積盆地,其中有巨厚的沉積層,黃驊坳陷位於渤海灣盆地西南端,被認為是(濟陽坳陷也一樣)華北盆地(暫不與渤海凹陷比)最有希望、同時也是最現實的含油地區。」

就在這一年,地質部就決定在渤海開展航空磁測,並於1960年成立了第五物探大隊,完成渤海海底重力面積測量和地震反射法大剖面調查,初步圈定約3萬平方公裡面積的凹陷,同時查明了第三系沉積厚度達9000米,找到了兩個構造帶,搞清了渤海與陸地連接同屬於渤海灣盆地,擴大了含油氣區普查范圍,提高了找油更大信心。

當年,河北石油隊曾設想在渤海的沙壘田島上進行鑽探,但由於缺乏鑽探和運輸能力而沒有實現,說明指導思想對渤海的油氣勘查已有較強的信念。

今日渤海,以渤中凹陷為中心包括渤海灣、遼東灣,油氣勘探開發形勢大好、喜訊頻傳。

1992年8月,渤海遼東灣錦州20—2凝析氣田建成投產,日產天然氣150萬立方米,輕質油413.5噸,該氣田距遼寧省興城市約50公里,氣田分布面積約50平方公里,提供錦西市化肥廠年產32萬噸合成氨,52萬噸尿素。

1995年,在渤海中部新發現秦皇島32—6油田,已有數口井鑽獲高產油氣流,探明含油麵積67平方公里,測算石油地質儲量近2億噸,已成為我國所發現的第三大海上油田。

1996年7月,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與美國阿莫科公司簽訂合同、對渤海灣淺海地區油氣蘊藏富集區帶進行合作勘探開發,合同區位於埕北凹陷東部,面積149平方公里。渤海地區的曹妃甸氣田,已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為100億立方米,距天津99公里,每年可向天津供氣3億立方米,供應期為20年。曹妃甸氣田和秦皇島32—6油田的重大發現,大大提高了渤海油氣資源評價。

在黃河口北岸淺海還發現埕島油田,構造面積達82平方公里,埕北—11、12、20等3口探井中,分別在中生界、老第三系東營組、新第三系館陶組、明化鎮組見油層厚度大,平均共達78.9米試獲日產原油144.6~184噸,控制含油麵積34平方公里,地質儲量達1.2億噸。

我在《渤海地區油氣普查的成果及展望》(《石油與天然氣地質》第10卷第3期)文中,曾將渤海與世界上著名的委內瑞拉馬拉開波湖油田作對比:「該油田從1917年采出第一桶石油至今已有70多年歷史,湖面面積為14000多平方公里,僅是渤海的五分之一,但油井已發展到16000多口,而渤海至今鑽井僅數百口,相比之下勘探程度仍然較低,勘探潛力還很大,仍有大量的石油地質儲量未被發現。」

據《中國石油地質志》(卷十六)記載:80年代曾用圈閉法計算渤海油氣資源量(海域345個局部圈閉中擇其層次可靠的149個,圈閉面積大於5平方公里的構造,按資源量50%的概率值),計算結果為35.6億噸。

時至今日,昔日的「神奇油苗」就不足為奇了。

華北通過前5年的區域普查,後5年的區域勘探對盆地油氣地質有了深刻的認識。

根據華北大量的地震勘探資料表明:在所有地震剖面上記錄下來的斷裂信息絕大部分都屬於正斷層。華北盆地內大約有130條主幹斷裂,所表現的性質均為張性或張扭性。例如聊蘭斷裂下古生界頂面的斷距最大落差達3500米。曲周斷裂相對落差達7000~8500米,斷裂寬度近10公里(拉張強度),斷面傾角小於45度,斷面產狀呈弧形,向北和向南兩盤落差逐漸減少到300~500米,斷裂寬度縮小到1~2公里,而斷面傾角增大到45度以上,該斷裂長度大於160公里。據有關統計資料,華北新生代擴張速率,北部為v=0.17毫米/年,中部為v=0.83毫米/年,南部為v=0.25毫米/年。又據對現代地震震源的研究認為,有10%震源深度超過330公里。

上述成果表明:華北屬於拉張斷陷盆地,也稱陸內裂谷盆地。從晚中生代開始,自始新世以來大約持續了3500萬年,在盆地內形成兩套沉積系統,一套以北北東向為主的渤海灣沉積系統包括孔店組、沙河街組和東營組,總厚達6000~10000米,以陸相為主。另一套以北西西向為主的周口沉積系統,以紅層居多。因此,以沙河街組深水或半深水湖相沉積主要限於北華北,包括從開封坳陷東洑凹陷以北統稱渤海灣盆地。

在所有反射地震剖面上,很容易劃分出第一波組與第二波組。前者反射特點:產狀平穩密集且連續,經鑽探證實為新第三系明化鎮組和館陶組。後者層速度為3400~3500米/秒,相當老第三系東營組。兩組之間形成區域不整合,之上盆地即由斷陷轉向坳陷沉積,此乃華北盆地結構最主要特點。據此普遍認為華北主要生油期是晚始新世—漸新世,喜馬拉雅運動後期的擠壓褶皺和斷裂為華北油氣的運移、分配直至形成油氣藏是一個重要因素。

曾有許多專家和學者對沉積盆地進行了分類和評價。朱夏(1965、1978)強調我國中新生代含油氣盆地是新階段、新層次、新體制下的產物,劃分出斷陷型和坳陷型盆地,並指出兩種類型盆地必然是多旋迴的轉化。華北盆地應是斷陷型盆地。

許靖華教授對渤海灣有過論述:「渤海灣盆地是張性盆地,它的成因與活動板塊邊緣岩漿弧後的拉張有關。西太平洋俯沖邊緣後側上地幔上升導致了盆地下陸殼的裂谷。在第三紀時岩石圈拉伸軸向東移到黃海和東中國海,由琉球弧後海底擴張形成了弧後盆地。

渤海灣盆地下的莫霍面最小埋深為33公里,那裡新生代地層厚8~10公里,地殼最薄為23公里。老第三紀的初始沉降是均衡的,反映了岩石圈被拉伸的陸殼減薄,沉降速度在新第三紀均衡補償達到極限時減慢。

斷裂是本區的主要構造:盆地以斷層為界,沉積物也被斷層切割,有許多半地塹或地壘,幾個主要的坳陷被地壘或基岩山所分割。沉積時的斷裂就停止,在斷層下降盤沉積最厚。在新第三紀走滑斷層活動為主時,地塹式斷裂就停止,在郯一廬和伊蘭—伊通斷裂帶形成狹長的拉張盆地。」

華北經過35年油氣勘查,據計算:石油資源總量為130~175億噸,天然氣資源總量約5.5萬億立方米(不含煤層甲烷)。其中老第三系油約110~140億噸,氣約2.77萬億立方米;上古生界次之,油約5~10億噸,氣約2.07萬億立方米,中生界和下古生界較少。估計上古生界2000米以上煤層甲烷資源總量約4.5萬億立方米。

新華夏系第二沉降帶,或稱中國東部克拉通裂谷帶,從松遼、華北都找到了大型油氣田。再往南追蹤,跨過東幫嶺—大別褶皺帶便是「江漢盆地」了。

油蹤紀程:油氣勘查50年隨想

㈡ 石油是什麼樣的油

石油是一種液態的、以碳氫化合物為主要成分的礦產品。原油是從地下采出的石油,可稱為天然石油。人造石油是從煤或油頁岩中提煉出的液態碳氫化合物。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氫、硫、氮、氧。我們平時的日常生活中的汽油、柴油、煤油、潤滑油、瀝青、塑料、纖維都是從石油中提煉或合成出來的。

原油的分布從總體上來看極端不平衡:從東西半球來看,約有四分之三的石油資源集中於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石油資源主要集中於北半球。

由碳和氫化合形成的烴類是構成石油的主要組成部分。不同產地的石油中,各種烴類的結構和所佔比例相差很大,但主要有烷烴、環烷烴、芳香烴三類。通常以烷烴為主的石油稱為石蠟基石油;以環烷烴、芳香烴為主的稱環烴基石油;介於二者之間的稱中間基石油。我國主要原油的特點是含蠟較多,凝固點高,硫含量低,鎳、氮含量中等,釩含量極少(如大慶原油)。

從尋找石油到利用石油,大致要經過四個主要環節,即尋找、開采、輸送和加工,這四個環節一般又分別稱為石油勘探、油田開發、油氣集輸和石油煉制與化工。石油經過加工提煉,可以得到汽油、柴油、煤油、潤滑油、固體石蠟及瀝青等產品;石油化工產品主要有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及溶劑等。

㈢ 堪稱是石油「巨無霸」的沙特阿美公司, 如今它的實力到底有多強大

沙特阿美公司,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生產公司和世界第六大石油煉制商家,根據財富雜志的數據表明,在世界500強當中排序第6位,2019年,營業收入為3560億美元,年增長率為35.3%,利潤為1109億美元,增長率為46.9%,換算下來平均每天的利潤達到驚人的3.04億美元,相當於每秒3519美元,只需要4.7分鍾就能賺到100萬美元。

一、公司由來,

因為新型冠狀肺炎的影響,國際原油市場價格大跌,許多石油公司或是出口國家都已經停止生產或是減少生產,沙特阿美的運營仍在正常生產,大有一種舍我其誰的感覺,同時根據該公司新聞發言人表述,公司會採用一切所有措施來保證員工的安全以及正常的運營,當記者提及市場原油大跌公司有什麼表述和措施時?該發言人很霸氣的表述,不予評論,不會採取相關措施,

㈣ 據說沙漠內發現35億噸石油,至今無人敢開采,背後究竟是何原因

這個有三十五億噸石油的沙漠就是在中非地區的卡拉庫姆沙漠里,這是被稱為「地獄之門」的一個巨洞。原先因為這個巨洞有散發出有害氣體,於是有科學家直接點燃了這些氣體,想著等有毒氣體全都被燒盡了再進去裡面勘察,沒想到的是這一把火點燃之後就足足燒了現在都還沒有滅,往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也不會有滅的跡象。現在發現這個巨洞大概是存有了三十五億噸的石油,但一直都沒有人去開采,具體原因有以下幾點:

這個洞已經燃燒那麼久了,早已經成為了當地的一個風景了。很多人都會為了來見證這個神奇的洞而來打卡,也間接的帶動了當地的經濟增長。

㈤ 我國和世界上油質最好的油田分別是哪個

據中石化勝利分公司副經理兼總地質師張善文介紹,排2區塊位於北距克拉瑪依油田80公里的奎屯市,含油麵積13.5平方千米,控制儲量700萬噸。但讓人欣慰的是,這個區塊的原油品質特別好,這種品質的原油在國際市場上可以賣到最高價值。

據近期美國《油氣雜志》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5年,沙特擁有探明石油儲量2619億桶(包括在沙特—科威特分界中立區的25億桶石油儲量),佔全球探明常規石油儲量的近1/4。沙特石油儲量的約2/3是輕質或超輕質石油,剩餘的是中質或重質石油。

布倫特原油是一種低硫輕質的北海原油,主要產自北海、西非和地中海。布倫特原油大部分在西北歐煉制。

美國的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是低硫輕質原油,是煉油業者的首選,它的高價值產品如汽油、柴油、民用燃料油和航空燃油的收益高。

杜里原油是亞洲一種典型的高含蠟量、低硫重質原油。

埃及原油是重質高硫原油,含有較多金屬雜質。

委內瑞拉奧里原油是以環烷基超重質原油(瀝青)為原料,加乳化劑乳化而成。奧里乳化油是含水約30%的高黏度重質原油,可替代燃料油直接用於鍋爐燃燒,也是生產瀝青的好原料。

㈥ 為何說朝鮮的油田是全世界最神秘的油田

朝鮮,是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北部的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是朝鮮勞動黨,首都平壤。南部與韓國以三八線朝韓非軍事區分隔,北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接壤。西臨黃海,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東臨日本海。

而外界對朝鮮不具備鑽井設備的印象是錯誤的,事實上朝鮮在1991年之前從前蘇聯和羅馬尼亞獲得了不少鑽井設備。這些設備足以鑽4000到4500米深的油井。

朝鮮政府對石油生產的注意力可能並不比製造新導彈的注意力更小。就2004年蒙古公司HBOil的那22個油井,每個能生產75桶/天,就意味著超過2.7萬桶/年的產量,哪怕只有10口油井生產,那麼也意味著每年27萬桶的產量。

在禁令之下,許多國家已經停止向朝鮮運輸石油。但仍有商人為了利益鋌而走險。此前,就有報道稱,有台商偷偷賣石油給朝鮮。值得一提的是,面對制裁,朝鮮也是非常強硬,背後恐怕是大力提高本國石油開采量。

㈦ 為何說人類的一生會吃掉500多千克的石油

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石油是一種重要的能源,大面積油田的開發促進了石油化工產業的發展,這一切都得益於不斷發展的科學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石油屬於不可再生的資源,即便地球歷史上曾經有無數生物都在漫長歲月里被轉化成獨特的資源,但是人類無休止的開發終究不是最合理的方法,尋找新的可代替能源才是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㈧ 為什麼科學家說石油是可再生資源有什麼依據

受全球疫情的影響,美股幾天之內連發多次熔斷,連“股神”巴菲特都說,他活了89歲,這種現象也是第一次見。不僅是美股,石油市場也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危機,一直處於高昂價格的原油也開始下跌,一些石油公司甚至面臨破產威脅。之所以石油價格居高不下,很大一部分源於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未來將會面臨枯竭的說法。


作為各國發展的重要工業原料,製造石油來源的緊張感,以獲得高昂的價格也不是沒有可能。石油來源到底是科學還是騙局,還需要我們日後繼續研究。但是,不管石油能否再生,珍惜地球資源永遠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即使這些資源用不完,過度的開采也會產生其他的自然災害。

㈨ 在我國古代,石油除了能照明,還有哪些奇特功用呢

石油和天然氣是現代社會重要的能源和工業原料的來源。我國古代人民很早就認識了油、氣的性能,並將它們應用到生活和生產上。我國是世界上發現和利用石油最早的幾個國家之一。在我國古代,石油及其製品,主要用於民用照明、工業上作燃能等、醫葯上殺蟲治病、戰爭上制“火球”作為火攻的武器等多種奇特功用。


北宋時期,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設有軍器監,這個軍器監設置相當完備,而且規模甚大,“其役兵有萬、全軍匠三千七百人。東西作坊工匠五千人。”監之下,又分設十一個作坊(相當於今天的車間),即“其作凡十一目。所謂火葯、青窯、猛火油、金火、大小木、大小爐、皮作、麻作、窟子作是也”。

由此可見,“猛火油作”是當時宋都(開封)的中央軍器監十一個作坊之一,即獨立的一個煉油車間。用原油煉制石油產品——“猛火油”。

使用時,可將猛火油用“筒櫃”“猛火油櫃”(即噴火油的機械裝置)噴出,火油攻敵,威力很大。《武經總要》前集卷雲:“於踏空板內放猛火油,中人皆糜爛,水不能滅火;若水戰,則可燒浮橋、戰艦。”宋人康與之著《昨夢錄》又說:宋朝時,為了保衛西北邊防,將大量“猛火油”運到邊陲,作為守防武器,並懂得修池儲存油了,“西北邊城防城庫,皆掘地作大池,縱橫丈余,以蓄猛火油。”足見“猛火油”在宋代軍事上有了廣泛的應用,而且其噴發機械技術,亦相當先進了。

㈩ 《長安十二時辰》中神秘武器"石脂"為何物

《長安十二時辰》13集提到的神秘武器石脂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石油。這個武器主要的功能是可以燃燒而且不溶於水不會被水澆滅,能持續地燃燒。

而現在的生活石油的需求量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就拿我們平時的交通工具需要使用的石油量就可以知道石油該是以怎麼樣的速度減少的。不過我們偉大的科學家也一直在研究替代能源的方式,以後一定會研究出對環境沒有影響的新型原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