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石油資源前景預測
世界石油儲量大幅增長,油氣新發現成為全球儲量增長的重要來源。截至2010年底,世界石油剩餘探明儲量為2013億噸,增長8.5%。其中歐佩克石油剩餘探明儲量為1459億噸,增長12%,佔全球儲量的72%。
中東地區石油儲量基礎雄厚,為1031億噸,佔全球的51%;西半球地區因委內瑞拉重油的加入,石油儲量增長34%,達605億噸,佔全球的30%。非洲地區近年來油氣儲量保持增長勢頭,2010年均有4%左右的增加,分別達到169億噸和15萬億立方米。
2010年,全球石油產量同比增長1.7%,達到36.05億噸。歐佩克放寬石油產量限額,石油產量增長1.4%,至14.55億噸,佔全球石油產量的40%。中東地區繼續保持世界主要石油產區的地位,石油產量為10.65億噸,佔全球產量的30%,其次是西半球、東歐及前蘇聯地區,這幾個地區的石油產量佔全球石油產量的72%。
預計未來幾年石油資源格局不會發生重大變化。主要有如下特點:
(1)石油主要生產國積極上產。
2010年,全球石油產量排名前五位的國家為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美國、中國和伊朗,這五個國家的石油總產量佔全球產量的44%。加拿大超越墨西哥,成為全球第六大石油生產國。在產量排名前十位的國家中,除伊朗、墨西哥、伊拉克持續減產外,其他國家在2010年都表現出積極的上產願望。俄羅斯除2008年略有減產外,近5年石油產量的平均增速保持在2%左右。美國繼續增產2.4%,達到2.75億噸,進一步展示了老區的增產潛力。中國在2009年壓產後,2010年石油產量突破2億噸,達到2.03億噸,增加6.8%。加拿大扭轉減產趨勢,增產6%。墨西哥在產量連續6年下滑後,2010年繼續下降1%,產量為1.29億噸。
(2)西歐石油產量連年下降,其他地區普遍增產。
西歐地區石油產量近年來持續快速下滑,從2006年起年均減產約8%。2010年減幅達10%,產量降至1.77億噸。其中挪威、英國、丹麥等主要產油國,降幅都在10%左右。亞太地區是2010年全球石油產量增長最快的地區,增長3.9%,至3.79億噸。西半球石油產量增長3.3%,至8.66億噸。東歐及前蘇聯地區,近5年石油產量保持了3%左右的增長速度,2010年的產量為6.69億噸。非洲地區石油產量增長3%,至4.49億噸,主要是由於奈及利亞產量強勁增長13%,至1.03億噸所致。
(3)主要資源國優勢仍然明顯。
全球石油儲量排名居前五位的國家依次為沙烏地阿拉伯(356億噸)、委內瑞拉(289億噸)、加拿大(240億噸)、伊朗(188.7億噸)和伊拉克(157.5億噸)。這五國的石油儲量為1231.2億噸,佔全球總儲量的61%。委內瑞拉由2009年的第6位一舉升為榜眼(表12.1)。
圖12.1深海鑽井船
② 鑽井領域技術有哪些
一、海洋鑽井設備
1.石油鑽機
石油鑽機是一組十分復雜的大型成套設備,製造難度大、成套范圍廣,用於海洋鑽井的石油鑽機還要能夠承受海水腐蝕、海浪沖刷等惡劣的自然條件。目前,美國是製造成套石油鑽機最具實力的國家。
隨著交流變頻調速技術的迅猛發展,交流變頻電驅動鑽機(AC-GTO-AC石油鑽機)憑借其自身的優越性,正在取代現有的可控硅直流電驅動鑽機,成為海洋石油鑽機發展的換代產品。交流變頻電驅動鑽機在工作性能方面,實現了無級變速,恆功率寬調速,簡化了鑽機機械結構,提高了鑽機提升能力和處理事故的能力;在操作性方面,交流電動機體積小,單機容量大,容易實現鑽機的自動化、智能化和對外界變化的自適應控制,易於操作管理;在安全性方面,交流變頻技術本身對電動機具有安全保護功能,易於安裝、拆卸,搬遷方便靈活,安全性高。目前,世界主要鑽機製造商均發展了交流變頻電驅動大功率石油鑽機,將其配備在鑽深能力為10668米(35000英尺)及以上的深水(工作水深大於2438米,即8000英尺)的半潛式鑽井平台或鑽井浮船上。
另外,新型液壓石油鑽機也在不斷地推廣和使用。新型液壓鑽機是由挪威海事液壓公司於1996年開發的一種新型鑽機。該鑽機作為提升機械,取消了傳統的絞車、井架和游車等常規設備,用升降液缸代替了絞車,同時也替代了浮式鑽井的龐大的鑽柱運動補償器,從而大大降低了鑽機的質量和製造成本(據報道可降低成本30%)。除此以外,該鑽機還可以與計算機組合實現鑽井和鑽具升降操作的機械化和自動化,操作人員數量明顯減少。
目前激光石油鑽機還處於研發階段。激光鑽井技術具有降低成本、提高鑽速、改善井控,減少鑽機工作時間、鑽頭磨損和起下鑽時間,精確控制鑽眼,以及在井眼周圍形成一層堅硬的玻璃化外皮,最大限度地減少或取消同心套管等其他鑽機無法比擬的優點。據悉,美國芝加哥天然氣研究所(GRI)與美科羅拉多礦業學院、麻省理工學院、雷克伍德公司、菲利普斯及美國空軍和陸軍合作,聯合開展了有關激光鑽機的研究,並計劃在21世紀使用上激光鑽井。
隨著石油鑽機的不斷發展,作為石油鑽機的關鍵設備的鑽井絞車、轉盤、頂驅和鑽井泵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2.井絞車
為適應海洋石油鑽探和開采向深水推進的需要,鑽井絞車的提升能力和鑽探能力也在不斷提高。
3.轉盤和頂驅
鑽井裝置旋轉系統中的兩個互補設備的轉盤和頂驅,也在實踐中逐漸完善,功能不斷增強。
4.鑽井泵
對於海洋鑽井,特別是深海鑽井來說,鑽井泵是鑽井液設備中的關鍵設備。21世紀初National-Oilwell公司成功開發出了新一代鑽井泵——HEX鑽井泵,它代表了未來鑽井泵的發展趨勢,該鑽井泵配有兩台交流變頻驅動電動機,採用六個缸套,與傳統鑽井泵相比具有輸出流量穩定、超高壓、超高流量、尺寸小等優點。此外,高強度鋼和耐磨陶瓷在鑽井泵的泵體、液缸、活塞等零件上的使用,可顯著降低泵的體積、質量,同時延長泵的使用壽命,成為未來鑽井泵的又一發展方向。
5.PDC鑽頭的新技術
對於PDC鑽頭來說,現在需要具備的條件是能鑽達更深、更硬,地下環境更異常的區域,這必然對現代鑽井工藝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鑽頭包括自磨式PDC鑽頭,具有超強的抗磨性,能很好地延緩鑽頭的磨損,同時輕型的鑽頭可鑽達更深、更硬的地層。另外還有耐高溫的PDC鑽頭。
6.井控設備
鑽井井下控制裝置需要滿足海洋鑽井的需要,如需要可以關閉正在鑽探的井卻不需要取出鑽桿;需要滿足不斷增加的工作壓力,降低質量,減小尺寸;還需要適應新的欠平衡鑽井的井控設備。
二、鑽井技術
1.油氣井力學與過程式控制制方面
(1)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井下智能鑽井系統的最終發展目標,是「地下鑽掘機器人」。這種地下鑽掘機器人不同於一般的機器人,它必須能夠在地下極其復雜的地質環境及非常惡劣的工況下進行有效的工作。它必須能夠精確探測前方和周圍的地質環境及本身的狀態,進而做出正確的分析和決策,並且能夠自動適應所處的工作環境,沿著「預定的路線」或要求沖向「地下目標」,勝利完成人類賦予它實地探察地下資源並加以開採的神聖任務。這種地下鑽掘機器人,是自動化鑽井的核心,將是多種高新技術和新產品的進一步研究和開發及其微型化集成的結果,代表著未來鑽井與掘進技術的發展趨勢,可望在21世紀前半葉實現並達到比較理想的成熟度。
(2)向多學科緊密結合、提高勘探發現率和提高油井產量與採收率方向發展。
以近年來發展迅速、技術先進的水平井為例,水平井設計程序和框圖是1992年11月由美國石油工程協會和地質家協會、地球物理家協會和測井分析家協會共同開會約定的,該設計內容是由地質、鑽井、採油油藏、成本核算四部分人員共同合作完成的。應用水平井技術勘探和開發整裝油氣田,是20世紀90年代水平井應用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它不僅可顯著提高油田產量,更可以有效地提高油田採收率。
(3)向有效勘探和開采特殊油氣藏方向發展。
特殊油氣藏包括低滲油氣藏、斷塊油氣藏、稠油油藏、高含水油氣藏、薄油層等。以低滲油氣藏為例:我國已探明儲量中,低滲油氣藏占總探明儲量25%,近3~4年新增探明儲量中,約60%為低滲油氣藏,其低孔、低滲的兩低特性使其勘探發現難度極大,而且儲層傷害問題貫穿於鑽井、完井和測試全過程。因此,研究發展低壓低滲探井鑽井過程中儲層傷害機理及評價方法、鑽井液化學與儲層保護技術、最大限度發現和保護儲層的全過程欠平衡鑽井優化設計和適應性等,是有效勘探和開采特殊油氣藏的鑽井工程核心問題。
2.復雜油氣多相流與高壓水射流方面
(1)復雜油氣水多相流本質認識更深入,模型研究更科學、更接近實際。
近年來國內外在多相流基礎理論方面的研究內容主要涉及多相流流型、流型圖、壓力降、截面含氣率、截面含液率、特種管件內的多相流、液汽、噴汽及數值計算等,理論研究發展迅速。為了掌握油氣兩相流在水平井中的流動特性,包括沿井長的壓力降、持液率及流體從儲油層中流出的狀況,研究人員進行了一系列試驗和理論研究工作,並提出了計算模型。如研究傾斜管中油水兩相流不穩定性,提出了一種瞬態兩流體模型來模擬管內彈狀流的流動工況;通過對孔隙率波、流動湍流度、平均含氣率的測量和信號分析,得到流型轉化機理的特點和規律。由於多相流體在環空中的不同井段流型不一樣,因而其靜液壓力、摩阻壓降、加速壓力計算非常煩鎖,對這些不同流型段、不同的井段,需要用不同的計算模型。美國莫爾公司開發了一套多相流水力學軟體來進行這種復雜的多相流計算,使模型研究更科學、更接近實際。
(2)復雜井筒多相流理論研究的指導作用越來越大。
復雜井筒多相流理論研究將指導水平井段設計和產能預測,能夠實時地監控欠平衡鑽井井下的復雜流動情況,並能夠編制出智能化的軟體系統,幫助鑽井人員監測和控制流動參數,科學進行生產系統優化設計。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對多相流動本質了解的不斷深入,在不遠的未來,必然能夠利用多相流動知識促進石油工程相關理論和技術的發展。
(3)高壓超高壓射流破岩鑽井和增產應用越來越廣泛。
隨著高壓水射流理論、技術和設備的發展與進步,新型射流種類將不斷出現,高壓超高壓射流紊流動力學和流動規律的研究和認識將不斷深入,應用范圍和領域將不斷擴大。在石油工程中,高壓超高壓射流技術將不僅應用於輔助破岩鑽井,進一步提高鑽井速度,而且將應用於油氣井增產改造,如水力深穿透射孔、定向噴射輔助壓裂、徑向水平微小井眼開采等。同時,高壓水射流技術在煤炭、化工、冶金、建築、機械、軍工等十多個工業領域的水力採煤采礦、切割鑽孔破碎、清洗除垢除銹等場合也有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③ 石油鑽井行業前景如何
非常好,毫不誇張的說。別忘了這是壟斷行業,而且,想像看,中國十幾億的龐大人口大國,已經患上了能源飢渴症,而且還要日子越過越好,國家發展越來越強大,都需要能源,石油!看看現在老美發動的戰爭吧就明白了
④ 石油裝備產行業發展前景怎麼樣
作為現代工業文明的基礎,石油消耗已佔到一次性能源結構的40%,天然氣則佔了23%。未來數十年內,石油與天然氣的開發利用在全球能源中仍將占據絕對主導地位。石油和天然氣需求的穩定增長帶來了石油勘探開發投資額的持續攀升,也使石油裝備製造業獲得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據業內權威分析,未來世界石油裝備每年需求增長率可達20%以上。高端石油裝備製造正成為一個高投資、高回報、低風險的行業。
一、我國石油裝備製造業發展現狀
「十一五」期間,我國石油石化設備製造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從1019家快速增至2023家,翻了近一番,全行業資產總額從674億元增長到2006億元。5年間全行業工業總產值和工業銷售產值均增長了3倍以上,而新產品產值、出口交貨值、利潤總額等指標的增長均在兩倍以上。
盡管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我國石油裝備業依然面臨嚴峻形勢。目前,世界主要的石油裝備技術研發與製造企業幾乎都集中在美國的休斯頓,其占據了石油裝備領域85%以上的市場份額。休斯頓年營業額超過百億美元以上的企業有數十家之多,而中國2003年以前在高端石油裝備領域尚屬於純進口國,至今無一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近年來我國政府大力實施「走出去」能源戰略,到海外進行油氣勘探開發,中國幾大石油公司已經累計在海外獲得了一百多個油田項目,但這些項目70%以上的設備和服務都有西方公司提供,尤其是海洋項目的產品和服務更是被西方公司壟斷。據統計,2010年我國石油裝備行業出口額137億美元,還不及美國哈利伯頓公司全年營業額的三分之一,在全球市場中所佔份額不足2%。
造成這種不利局面的原因:一是起步晚,底子薄。我國的高端石油裝備製造業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才開始起步,而西方國家相關行業已有百年歷史。二是企業數量多、規模小,集中度低。我國石油裝備企業資金、技術力量分散,核心競爭力難以提高。三是過多依賴低附加值環節。由於缺少關鍵核心技術,導致企業處於產業鏈低端,只從事一些低端產品加工,極大降低了回報率和附加值。以一艘中國製造的自升式鑽井平台為例,由於只實現了24%的國產化率,中國企業只能獲得全部利潤的20%。
盡管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但我國石油裝備製造業在發展過程中業逐漸積累起自己的優勢。
(一)門類齊全。目前我國石油裝備製造業門類比較齊全,產品規格、品種基本能滿足陸上石油勘探開發需求,從生產能力、產量、產值、生產的品種規格和從業人員等方面衡量,我國已經是一個生產石油裝備的大國。
(二)高性價比。石油裝備製造作為一個高成本行業,中國具有西方國家難以實現的人力資源優勢和成本優勢,產品具有很高的性價比,這對世界各產油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傢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已經有很多國家石油公司在中國設立了長期采辦機構。
(三)國家扶持。「十一五」期間,我國將石油勘探、鑽采設備製造行業作為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在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2010年,高端裝備製造業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重點培育和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十二五」開局,我國又確立了能源裝備產業新的發展目標,明確提出要把能源裝備製造業培育成重要的戰略新興產業。而近期即將出台的《「十二」五期間海洋工程裝備發展規劃》,則標志著國家將加大對海工裝備產業的扶持力度。
具有戰略高度的政策頻繁出台,彰顯出我國大力發展高端石油裝備製造業的決心,推動了石油裝備製造業的優化升級和布局調整。近年來,國際石油石化通用機械製造業產業能已經開始向我國轉移。可以預見,未來5-10年內我國高端石油裝備產業將會迎來蓬勃發展。只要抓住機遇,業內將成長起一批具備和西方石油裝備「大鱷」抗衡實力的國際化企業集團。
二、東營做大做強石油裝備製造業的基礎和優勢
山東省石油裝備銷售收入連續兩年位居全國首位,其中80%以上的石油裝備製造業集中在東營。2010年,東營銷售收入過億元的石油裝備企業達五十餘家,5億元以上的企業20多家。目前,東營的石油裝備總產值已經佔到全國的三分之一左右,主導產品陸地石油鑽機占國內市場的比重達到26%,抽油機達到60%,石油專用管達到30%,抽油(電)泵達到50%,抽油桿達到25%,燃氣發電機組達到80%,油田特種車輛達到30%。鑽機、管具、採油裝備大量出口中亞和東歐,石油管具大量出口美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
作為中國做大的石油裝備製造業基地,東營初步具備了承接國際石油石化通用機械製造業轉移的優勢:
(一)產品種類齊全。經過多年積累,東營的石油裝備產業已經成為國內同行業的「領頭雁」。東營市已經形成了以鑽機、鑽桿、抽油機、抽油桿、抽油泵、油氣集輸管道、油田特種車輛等成套設備為重點,涵蓋物探、鑽井、測井、固井、採油、井下作業、地面工程、管道運輸等各領域的產品體系。龐大的產業規模,完整的產品種類使得東營具備了成為「東方休斯頓」和世界石油之都的實力。
(二)產業關聯度較高。東營石油裝備產業體系較為完整,集研發、製造、服務、內外貿易於一體,企業之間通過專業分工,在技術信息、原材料供應、產品銷售渠道和價格等方面建立起共生、互補、競爭的發展模式,產業鏈不斷延伸,產品開發由低端向高端、公司主營業務有製造向工程服務不斷轉變。
(三)創業及展示載體豐富。依託勝利油田和石油大學,東營的石油裝備專業人才資源豐富,科研實力雄厚。目前,東營市已經擁有一處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座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和四家國家級高新技術創業中心,並建成了國家級示範生產力促進中心。一年一度的中國(東營)國際石油石化裝備與技術展覽會是國內唯一在石油產區和石油裝備基地舉辦的國際石油盛會。目前正在建設的「中國石油裝備產業基地國際交流中心」項目建成後將成為中國石油裝備向世界展示形象和宣示實力的平台和窗口。
(四)交通網路發達。完善的公路、鐵路、航空、港口等交通設施,為東營市搭建了發達的交通網路。尤其是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東營港2020年將跨入具備億噸吞吐能力大港的行列,使得東營具備了與世界能源之都美國休斯頓類似的優勢,是我國其他主要石油裝備製造地區所不具備的。
(五)國家戰略支撐。2009年11月和2011年1月。「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相繼上升為國家開發戰略,東營分別成為「黃」、「藍」戰略的核心城市和前沿城市。「黃」、「藍」戰略分別明確了東營建立高端石油裝備產業區以及石油產業聚焦區的目標,加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三大國家戰略的交匯疊加,使東營石油裝備製造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機遇。
三、東營石油裝備製造業發展面臨的挑戰及對策建議
全球油氣勘探開發的廣闊前景,以及國際石油石化通用機械製造業產能向我國轉移的趨勢,使東營高端石油裝備產業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機遇。作為石油裝備製造業的「領頭雁」,東營石油裝備產業在擁有顯著優勢的同時,自身發展也存在許多矛盾和問題,必須採取措施積極應對。
(一)面臨國內兄弟省份的激烈挑戰。盡管東營石油裝備產業在國內已經建立起了領先優勢,但發展形勢不容樂觀。進入新世紀以來,全國很多地方十分重視石油裝備製造業所蘊含的巨大商機,紛紛將打造石油裝備製造基地作為自身發展的戰略目標。
遼寧盤錦市和黑龍江大慶市先後確定了建設世界石油裝備產業基地的戰略目標。盤錦的建設目標是到2015年產值占國內石油裝備製造行業的1/5,佔世界石油裝備年需求量的3%,2020年產值占國內行業的1/4,佔世界需求量的5%-6%,成為聞名世界的石油裝備製造中心。大慶的目標是在未來5年內,建立起具有世界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石油裝備製造基地。近年來,江漢油田也確立了建設「世界知名,中國一流」的石油裝備製造基地的戰略目標,力爭在「十二五」期間銷售過百億。上海建立了石油化工裝備產業基地,其發展目標是建成具備世界影響力,中國最具競爭力的石油裝備產業基地。今年初,克拉瑪依油田也定下了打造國家級石油裝備產業基地的發展目標,此外,四川廣漢、江蘇建湖等地也啟動了石油裝備基地建設工程。
憑借自身的獨特優勢,各地紛紛確立了石油裝備產業發展的宏偉藍圖,並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其中大慶、盤錦的發展尤為迅速,計劃建設總投資額均在百億元以上。未來中國石油裝備製造業將形成群雄並起的格局,激烈的競爭已經不可避免。
(二)需解決制約自身發展的深層問題。目前,制約東營石油裝備製造業發展的深層問題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企業規模小,集中度低。東營的石油裝備企業雖然總體看數量較多,但有半數以上的企業未達到規模經濟。這使得企業資金、產能規模、技術力量等資源相對分散,區域性綜合競爭力難以提高。二是產品結構雷同,特色不明顯,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由於各自為戰,東營石油裝備企業難以形成競爭合力,造成了產能的浪費和行業間的無序競爭,影響了產業的健康發展。三是產品技術含量低,低端產品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產品少,一些關鍵技術和產品還需引進或直接到國外采購,產品附加值低,自主化生產能力有待提高。四是海外市場開發力度弱。東營的石油裝備是靠勝利油田的帶動發展起來,由於對勝利油田等國內油田的依賴,許多企業在對海外市場的開發上畏首畏尾。絕大多數企業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海外市場營銷體系,尚未具備與哈里伯頓等世界巨頭競爭的能力。
(三)必須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東營石油裝備產業的發展首先離不開企業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東營企業將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形象地比喻為「護住脖子」和「伸出拳頭「。所謂「護住脖子」,就是不斷加強技術研發和自主創新,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提升自主研發、自主設計和自主製造的能力,強化核心競爭力,徹底擺脫國外公司在關鍵技術上的「卡脖子」現象。所謂「伸出拳頭」,就是苦練內功,拿出技術先進、質量過硬的拳頭產品,樹立良好品牌,形成廣泛影響力。只有具備過硬的拳頭產品,才能擁有和西方大公司過招的資本,才能真正在市場博弈中搶佔先機。
未來的發展中,東營石油裝備製造業面臨著「不進則退」的嚴峻形勢。要保持並擴大領先優勢,在企業自身努力的同時,還必須得到政府相關部門的大力扶持。企業希望政府:一是盡快出台具體的扶持政策細則。包括技術研發支持政策、土地支持政策、人才支持政策等。通過優惠政策的支持,鼓勵企業走自主研發與技術合作、技術引進相結合的道路,引導企業盡快掌握世界先進技術,加速產品高端化進程。二是加快推進產業產品結構調整。充分發揮政府宏觀調控職能。有效整合資源,以點帶面,使東營石油裝備產業走上高端項目帶動低端項目,大企業帶動小企業的發展道路。同時,通過發揮引導作用,調整產業格局,優化產品結構,從而形成良好的區域競爭合力。此外,還應當加大監管力度,避免惡性競爭,使東營石油裝備製造企業實現協同作戰,共同發展,充分發揮產業集聚優勢。三是加大對海外市場開發的支持力度。從產業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政府應出台海外市場開發激勵政策,鼓勵企業實施「走出去」的市場戰略,參與全球市場競爭,佔領海外市場。四是實行大項目和高端項目帶動戰略。加強對大項目和高端項目的政策傾斜力度,通過項目帶動,在做大的基礎上,把石油裝備產業做精、做高端。
面對機遇與挑戰,只有企業努力,政府重視,多方配合,聚力突破,東營石油裝備製造業才能夠保持並擴大自己的領先優勢。只要運作得當,搶佔先機,東營石油裝備產業有可能在未來10-15年內形成數千億元的產值和銷售規模。屆時東營將實現石油裝備製造業的跨越發展,並真正成為「東方休斯頓」和世界石油之都,為中國石油裝備製造業的強大振興作出更大貢獻。
⑤ 中國石油歷年新鑽井數
摘要 2018年油價上演過車山行情之後,原本憂心石油行業前景的石油從業者可以放寬心了。剛剛,中國石油傳來利好消息。
⑥ 如果中東石油都開采完了以後,會變成什麼樣
眾所周知,在世界各地其實都會有一些石油資源但是他們並不是平均分配的,中東地區的石油往往儲存量非常豐富,像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這些國家,他們很大一部分的GDP都是通過石油來為國家提供的。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中東的石油被消耗完或者說開采完畢了之後會變成一個什麼樣子呢?我們不妨可以暢想一下這個未來。
這會產生一系列的後果,因此我完全可以確認那就是等到石油還沒有完全被開采完的時候,人類一定會想出一些辦法來控制住這個趨勢。比如說使用可燃冰,風能,太陽能,還有電力這些東西來為人類去提供一定的動力,徹底的取代石油。這樣的話不僅可以解決後顧之憂,而且還可以保護我們的環境,一舉兩得。
⑦ 你對鑽井這行業的怎麼看
鑽井行業處於石油產業的上游,屬於高風險、高投資、高收益的一個環節的產業。 這是目前最通俗最受大多數業內人士認可的定義或者定位。
至於怎麼看?鄙人才疏學淺,淺談一二僅供參考。
鑽井行業在今後的20-30年內是不會被淘汰的,或者或未來20-30年這個產業還將處於平穩發展的階段,不必擔心失業,只要你能耐下心在這各行業內走下去;
這個產業發展急需要的是高端人才和終端工程師。高端的,是指我們這個行業如地質旋轉導向、水力壓裂等尖端技術的研發團隊和人才,或者其他一些如特殊測井所需要的先進儀器等,這些尖端儀器的研發、製造以及現場的使用都還與國外存在很大的差距,急需要在今後的10-20年趕上或者縮小差距; 所謂的中端的工程師,主要指定向工程師、經驗豐富的鑽井工程師、鑽井液工程師、錄井工程師、機械工程師以及地質工程師,特別是高端經濟極其豐富的鑽井工程師和 地質工程師在今後國內企業國際化的進程中將是較為關鍵的急缺的人才。
這個行業的收入與付出。如果說付出多要等於收獲多少畫上一個等號的話,我很深刻的體會到:這個行業的技術人才比較虧的,就說付出的與收獲的相比,有些少。 用一組數據來說明吧,美國石油工人的年平均收入是10美元,摺合人民幣60多萬元,中級工程師在15萬美元,摺合人民幣100萬,國際工程師30萬美金,摺合人民幣180-200萬元.這是發達國家對於鑽井行業的技術人才的待遇! 國內是什麼呢,基層苦力,就是石油操作工3-6萬人民幣,中層的各種工程師8-15萬人民幣,高級工程師15-30萬人民幣。相比之下,你就會明白我所說的這個差距了吧。
最後一點想說的是行業的上升空間。總體還是比較打,除非這個世界的能源技術發展到超乎想像的地步,對於傳統的天然氣、石油的替代達到了30%的地步,目前的現實是:這兩項能源佔比中在整個世界,還處於絕對的主導地位50%以上,中國相對少些,這兩項佔比25%,預計到2020年達到30-33%,煤炭將至55-57%,其他能源15-18%。但總的趨勢是想世界平均水平靠近的,所以說從這點可以看到行業的發展空間是較大的。如果從上一點所說的收入趨勢變動的話也是不錯的。
最後總結一句話:能源之需不止,鑽井不止!
⑧ 石油從地下源源不斷地開采,長期採下去會不會影響到地球內部結構
大家經常聽到這樣的一句話,那就是「石油就如人的血液」,所以很多人覺得將石油開采了,最終會導致石油稀缺或者徹底消失,所以如今全球也在呼籲減少石油的開發,但是呼籲似乎並沒有什麼效果,很多國家都是以石油為主產業,所以避免不了未來對石油使用或者說用盡。
所以這一來一回,地殼下的空洞似乎還賺了,因為水比油的比重稍高一些,不但采了油,順便還回填了,因此石油開采不存在采空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