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2億噸油當量是多少噸石油
擴展閱讀
一卡鑽石等於多少克 2025-05-14 09:47:12
今年眉山水果價格如何 2025-05-14 09:44:15
為什麼街舞費用很高 2025-05-14 09:33:38

2億噸油當量是多少噸石油

發布時間: 2022-08-02 10:37:44

Ⅰ 中國石油工業發展現狀及前景

一、中國石油工業的特點

1.油氣儲產量不斷增長

近年來,中國石油企業加大勘探開發力度,油氣儲產量穩中有升,誕生了一批大型油氣生產基地。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油氣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連續3年超過5億噸,新增天然氣三級儲量超過3000億立方米;先後在鄂爾多斯等盆地發現4個重大油氣儲量目標區,落實了准噶爾盆地西北緣等7個億噸級以上石油儲量區和蘇里格周邊等3個數千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儲量區。經獨立儲量評估,2006年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石油」)實現石油儲量接替率1.097,天然氣儲量接替率4.37,均超過了預期目標,為油氣產量的持續穩定增長提供了資源基礎與此同時,中石油一批較大油氣田相繼投入開發,油氣業務實現持續增長。長慶油田原油產量一舉突破1000萬噸,標志著中國石油又一個千萬噸級大油田誕生。地處鄂爾多斯盆地的中國儲量最大、規模最大的低滲透蘇里格氣田投入開發,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塔里木油田的天然氣產量突破100億立方米,西氣東輸資源保障能力增強。西南油氣田的年產油氣當量突破1000萬噸,成為我國第一個以氣為主的千萬噸級油氣田,也是國內第6個跨入千萬噸級的大油氣田。2006年,中石油新增原油生產能力1222萬噸,天然氣生產能力91億立方米。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普光外圍、勝利深層、東北深層等油氣勘探獲得一批重要發現。全年新增探明石油儲量2.3億噸,探明天然氣儲量約1600億立方米,新增石油可采儲量約4500萬噸,天然氣可采儲量約739億立方米。2006年4月3日,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石化」)正式對外宣布發現了迄今為止中國規模最大、豐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裝海相氣田———普光氣田,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經國土資源部審定,普光氣田到2005年末的累計探明可采儲量為2511億立方米,技術可采儲量為1883.04億立方米根據審定結果,該氣田已具備商業開發條件,規劃到2008年實現商業氣量40億立方米以上,2010年實現商業氣量80億立方米。

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2006年在中國海域共獲得10個油氣發現,其中包括中國海域的第一個深水發現———荔灣3-1,並有6個含油氣構造的評價獲得成功。該公司2006年實現儲量替代率199%,年內新增凈探明儲量4676萬噸油當量。截至2006年年底,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共擁有凈探明儲量約3.56億噸油當量。

2006年,全國共生產原油1.84億噸,同比增長1.7%;生產天然氣585.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9.2%其中,中石油生產原油1.07億噸,再創歷史新高;生產天然氣442億立方米,連續兩年增幅超過20%;中石油的油氣產量分別占國內油氣總產量的58%和76%。連同海外權益油在內,當年中石油的油氣總產量達到1.49億噸油當量,同比增長4.9%。中石化原油生產量超過4000萬噸,同比增長2.28%;生產天然氣超過7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5.6%。中石化「走出去」戰略獲得重要進展。預計海外權益油產量達到450萬噸,增長了1.2倍。隨著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的潿州6-1油田、曹妃甸油田群、惠州19-1油田、渤中34-5、歧口17-2東、惠州21-1等油氣田的先後投產,全年該公司共生產油氣4033萬噸油當量,較上年增長3.4%,比3年前增長了21%。

2.經濟效益指標取得進展

近年來,國際油價持續高漲,2007年底一度接近100美元/桶。在高油價的拉動下,中國石油工業的油氣勘探開發形勢較好,收獲頗豐。2006年,中國石油行業(包括原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石油加工業)全年實現現價工業總產值20132億元,工業增加值6371億元,產品銷售收入19982億元,利潤3227億元,利稅4713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26.3%、35.8%、27.8%、18.2%和22.2%

2006年,三大國家石油公司突出主營業務的發展,在全力保障國民經濟發展對油氣需求的同時,創造了良好的經營業績,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再創新高,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但是,受油價下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各公司的利潤增幅均有大幅降低。尤其是中石油,該公司2005年的利潤增長了38%,但2006年僅增長4.3%。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以下簡稱「中海油」)的利潤增長率也下降了一半以上。

3.煉油和乙烯產能快速增長

近年來,國內油品需求增長較上年加快。面對持續增長的市場需求,中國煉油行業克服加工能力不足、國內成品油價格和進口成品油價格倒掛、檢修任務繁重等困難,精心組織生產,主要裝置實現滿負荷生產。2006年全年共加工原油3.07億噸,比上年增長6.3%,但增幅回落了0.2個百分點。其中,中石油加工原油1.16億噸,增長4.8%;中石化加工原油1.46億噸,增長4.6%。

全年全國共生產成品油1.82億噸,比上年增長4.5%,增幅同比回落2.6個百分點。其中,汽油產量為5591.4萬噸,比上年增長3.7%;柴油產量為1.4萬噸,比上年增長5.5%;煤油產量為960萬噸,比上年下降2.9%。中石油生產成品油7349萬噸,比上年增長3.3%。其中汽油產量為2408.3萬噸,增長4.81%;柴油產量為4605.17萬噸,增長2.53%;煤油產量為333.45萬噸,增長4.8%。中石化約生產成品油1.6億噸。其中汽油產量為2546.0萬噸,增長1.37%;柴油產量為6161.58萬噸,增長5.83%;煤油產量為635.40萬噸,下降4.15%(表1-1)。

由於乙烯需求的快速增長,我國加快了乙烯產能建設的步伐。2006年我國乙烯總產量達到941.2萬噸,增長22.2%。其中,中石油的產量為207萬噸,增長9.5%;中石化為633萬噸,增長15.3%,排名世界第4位。長期以來,我國的乙烯領域為中石化、中石油兩大集團所主導,但隨著中海油上下游一體化戰略的推進,尤其是中海殼牌80萬噸乙烯項目於2006年年初建成投產後,其在2006年的乙烯產量就達到了64.62萬噸。我國乙烯生產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現雛形(表1-2)。

表1-1 2006年全國原油加工量和主要油品產量單位:萬噸

資料來源:三大石油集團及股份公司網站。

2005年國家發布了《乙烯工業中長期發展專項規劃》和《煉油工業中長期發展專項規劃》,使我國煉化工業的發展方向更為明確,勢頭更加迅猛。我國一大批煉化項目建成投產或啟動。吉林石化70萬噸/年、蘭州石化70萬噸/年、南海石化80萬噸/年、茂名石化100萬噸/年乙烯新建或改擴建工程建成投產;撫順石化100萬噸/年、四川80萬噸/年、鎮海煉化100萬噸/年乙烯工程,以及天津石化100萬噸/年乙烯及配套項目開工建設。2009年鎮海煉化100萬噸/年乙烯工程投產後,鎮海煉化具有2000萬噸/年煉油能力和100萬噸/年乙烯生產能力,成為國內煉化一體化的標志性企業。值得一提的是,總投資為43.5億美元、國內最大的合資項目———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的投產,標志著中國海油的上下游一體化發展邁出實質性步伐,結束了中海油沒有下游石化產業的歷史。

2006年是多年來中國煉油能力增長最快的一年。大連石化新1000萬噸/年、海南石化800萬噸/年煉油項目,以及廣州石化1300萬噸/年煉油改擴建工程相繼建成投產;大連石化的年加工能力超過了2000萬噸,成為國內最大的煉油生產基地。與此同時,廣西石化1000萬噸/年煉油項目也已開工建設。可以看出,我國的煉化工業正在向著基地化、大型化、一體化方向不斷推進。

2006年,我國成品油銷售企業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加強產運銷銜接,優化資源流向,繼續推進營銷網路建設,努力增加市場資源投放量。中石油全年銷售成品油7765萬噸,同比增長1.3%,其中零售量達4702萬噸,同比增長23.3%。中石化銷售成品油1.12億噸,增長6.7%。中石油加油站總數達到18207座,平均單站日銷量7.8噸,同比增長16.7%。中石化的加油站數量在2006年經歷了爆發式增長,通過新建、收購和改造加油站、油庫,進一步完善了成品油網路,全年新增加油站800座,其自營加油站數量已經達到2.8萬座,排名世界第3位。

4.國際合作持續發展

近年來,中國國有石油公司在海外的油氣業務取得了進展,尤其是與非洲國家的油氣合作有了很大發展,合作的國家和地區不斷擴大。

中石油海外油氣業務深化蘇丹、哈薩克和印度尼西亞等主力探區的滾動勘探,穩步開展查德等地區的風險勘探,全年新增石油可采儲量6540萬噸。同時加強現有項目的穩產,加快新項目上產,形成了蘇丹1/2/4區、3/7區及哈薩克PK三個千萬噸級油田。2006年,中石油完成原油作業量和權益產量分別為5460萬噸和2807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877萬噸和804萬噸;天然氣作業產量為57億立方米,權益產量為38億立方米,同比約分別增長17億立方米和10億立方米在蘇丹,中石油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高鈣、高酸原油延遲焦化裝置,3/7區長輸管道工程也投入運營;該公司還新簽訂查德、赤道幾內亞和烏茲別克等9個項目合同,中標奈及利亞4個區塊;海外工程技術服務新簽合同額31.9億美元,業務拓展到48個國家,形成了7個規模市場。在國內,中石油與殼牌共同開發的長北天然氣田已正式投入商業生產,並向外輸送天然氣。

中石化「走出去」獲得重要進展。2006年,中石化完成海外投資約500億元,獲得俄羅斯烏德穆爾特石油公司49%的股權,正在執行的海外油氣項目達到32個,初步形成發展較為合理的海外勘探和開發布局。中石化全年新增權益石油可采儲量5700萬噸,權益產量達到450萬噸。該公司還積極開拓海外石油石化工程市場,成功中標巴西天然氣管道、伊朗煉油改造等一批重大工程項目。在國內,中石化利用其在下游領域的主導地位,與福建省、埃克森美孚及沙特阿美在2007年年初成立了合資企業「福建聯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國石化森美(福建)石油有限公司」。兩個合資企業的總投資額約為51億美元,成為中國煉油、化工及成品油營銷全面一體化中外合資項目。項目將把福建煉化的原油加工能力提高到1200萬噸/年,主要加工來自沙特的含硫原油;同時建設80萬噸/年的乙烯裂解裝置,並在福建省管理和經營大約750個加油站和若干個油庫。此前,中石化與BP合資的上海賽科90萬噸/年乙烯、同巴斯夫公司合資的揚巴60萬噸/年乙烯項目已於2005年建成投產。

目前,在政府能源外交的推動下,中國企業「出海找油」的戰略已初見成效。但隨著資源國對石油資源實行越來越嚴格的控制,中國企業在海外尋油的旅途上也將面臨更多的困難與障礙。

5.管道網路建設順利進行

我國油氣管道網路建設繼續順利推進,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目前,我國覆蓋全國的油氣骨幹管網基本形成,部分地區已建成較為完善的管網系統。

原油管道:阿拉山口—獨山子原油管道建成投產,使中國首條跨國原油管道———中哈原油管道全線貫通,正式進入商業運營階段;總長度為1562千米的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中的原油干線已敷設完成。

成品油管道:國家重點工程———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中的成品油管道建成投產,管道全長1842千米,年設計量為1000萬噸;干支線全長670千米、年輸量300萬噸的大港—棗庄成品油管道開工建設;中石化的珠三角成品油管道貫通輸油,管道全長1143千米,設計年輸量為1200萬噸,將中石化在珠三角地區所屬的茂名石化、廣州石化、東興煉廠和海南石化等煉油基地連接在一起,有利於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對於提高中石化在南方市場的競爭力有著重要意義。

2006年是中國液化天然氣(LNG)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中國第一個LNG試點項目———廣東液化天然氣項目一期工程投產並正式進入商業運行;一期工程年接收量為260萬噸的福建液化天然氣項目與印度尼西亞簽署了液化天然氣的購銷協議,資源得到落實;一期工程年進口量為300萬噸的上海液化天然氣項目開工建設,並與馬來西亞簽訂了液化天然氣購銷協議。在我國,經國家核準的液化天然氣項目有10餘個。在能源供應日趨緊張、國際天然氣價格持續走高的情況下,氣源問題將成為制約中國LNG項目發展的最大瓶頸。

6.科技創新投入加大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也是石油企業努力實現穩定、有效、可持續發展的根本。2005年中石油高端裝備技術產品研發獲得重大突破,EI-Log測井裝備和CGDS-I近鑽頭地質導向系統研製成功。這兩項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均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打破了外國公司對核心技術的壟斷。中石油全年共申請專利800餘項,獲授權專利700項,7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和技術發明獎,登記重要科技成果600項。2006年,中石油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加快創新體系建設令人矚目。按照「一個整體、兩個層次」的架構,相繼組建了鑽井工程技術研究院、石油化工研究院,使公司層面的研究院已達到8家,覆蓋公司10大主體專業、支撐7大業務發展的20個技術中心建設基本完成,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精幹高效、協同互補」的技術創新體系。

中石化基本完成了生產歐Ⅳ標准清潔成品油的技術研究,為油品質量升級儲備了技術;油藏綜合地質物理技術、150萬噸/年單段全循環加氫裂化技術等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順利完成;空氣鑽井、高效柴油脫硫催化劑等一批技術得到應用;一批自主開發的技術成功應用於新建或改造項目,特別是海南煉油、茂名乙烯的建成投產,標志著中石化自主技術水平和工程開發能力邁上了一個新台階。中石化及合作單位的「海相深層碳酸鹽岩天然氣成藏機理、勘探技術與普光氣田的發現」的理論和技術成果,帶動了四川盆地海相深層天然氣儲量增長高峰,推動了南方海相乃至中國海相油氣勘探的快速發展,是中國海相油氣勘探理論的重大突破,獲得了200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06年,中石化共申請專利1007項,獲得中國專利授權948項,其中發明專利佔74%;申請國外專利97項,獲得授權61項。

中海油2006年的科技投入超過20億元,約占銷售收入的1.3%,產生了一批有價值的科技成果。「渤海海域復雜油氣藏勘探」、「高濃縮倍率工業冷卻水處理及智能化在線(遠程)監控技術」榮獲2006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渤海復雜油氣藏勘探理論和技術研究取得突破,發現、盤活了錦州25-1南、旅大27-2等一批渤海復合油氣藏和特稠油油群,該公司的海上稠油開發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7.加強可再生能源發展

我國國有石油公司明顯加強了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尤其是在生物柴油的開發上有了實質性的突破,彰顯了從石油公司向能源公司轉型的決心和勇氣。

中石油與四川省政府簽訂了合作開發生物質能源框架協議,雙方合作的目標是「共同實施『四川省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規劃』,把四川建設成『綠色能源』大省、清潔汽車大省;『十一五』共同建成年60萬噸甘薯燃料乙醇、年產10萬噸麻風樹生物柴油規模」;與國家林業局簽署了合作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框架協議,並正式啟動雲南、四川第一批面積約為4萬多公頃的林業生物質能源林基地建設,建成後可實現每年約6萬噸生物柴油原料的供應能力。到「十一五」末,中石油計劃建成非糧乙醇生產能力超過200萬噸/年,達到全國產能的40%以上;形成林業生物柴油20萬噸/年商業化規模;支持建設生物質能源原料基地達40萬公頃以上,努力成為國家生物質能源行業的領頭軍。

中石化年產2000噸生物柴油的試驗裝置已在其位於河北省的生物柴油研發基地建成,成為迄今國內具有領先水平的標志性試驗裝置,為我國生物柴油產業開展基礎性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了強有力技術平台與支撐。中國海洋石油基地集團有限公司與四川攀枝花市簽訂了「攀西地區麻風樹生物柴油產業發展項目」備忘錄,計劃投資23.47億元,建設年產能為10萬噸的生物柴油廠。

目前,我國生物柴油的發展十分迅猛,但存在魚龍混雜的現象。國有大企業介入生物柴油領域,不僅可以提高企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對整個生物柴油行業的規范化發展也是很有益的。

二、中國石油工業存在的問題

1.油氣資源探明程度低,人均佔有量低

我國油氣資源豐富,但探明程度較低,人均佔有量也較低。根據全國6大區115個含油盆地新一輪油氣資源評價的結果,我國石油遠景資源量為1085.57億噸,其中陸地934.07億噸,近海151.50億噸;地質資源量765.01億噸,其中陸地657.65億噸,近海107.36億噸;可采資源量212.03億噸,其中陸地182.76億噸,近海29.27億噸。盡管我國油氣資源比較豐富,但人均佔有量偏低。我國石油資源的人均佔有量為11.5~15.4噸,僅為世界平均水平73噸的1/5~1/6;天然氣資源的人均佔有量為1.0萬~1.7萬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7萬立方米的1/5~1/7。與耕地和淡水資源相比,我國人均佔有油氣資源的情形更差些

2.油氣資源分布不均

全國含油氣區主要分布情況是:東部,主要包括東北和華北地區;中部,主要包括陝、甘、寧和四川地區;西部,主要包括新疆、青海和甘肅西部地區;西藏區,包括昆侖山脈以南、橫斷山脈以西的地區;海上含油氣區,包括東南沿海大陸架及南海海域。

根據目前油氣資源探明程度,從東西方向看,油氣資源主要分布在東部;從南北方向上看,絕大部分油氣資源在北方。這種油氣資源分布不均衡的格局,為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和油氣供求關系的協調帶來了重大影響。從松遼到江漢和蘇北等盆地的東部老油區占石油儲量的74%,以鄂爾多斯和四川盆地為主體的中部區佔5.77%,西北區佔13.3%,南方區佔0.09%,海域佔6.63%。而海域中渤海佔全國儲量的4%。2000年,隨著更多的渤海大中型油田被探明,海上也表現出石油儲量北部多於南部的特點。

目前,我國陸上天然氣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區,分別占陸上資源量的43.2%和39.0%。天然氣探明儲量集中在10個大型盆地,依次為:渤海灣、四川、松遼、准噶爾、鶯歌海-瓊東南、柴達木、吐-哈、塔里木、渤海、鄂爾多斯。資源量大於l萬億立方米的有塔里木、鄂爾多斯、四川、珠江口、東海、渤海灣、鶯歌海、瓊東南、准噶爾9個盆地,共擁有資源量30.7萬億立方米

3.供需差額逐漸加大

最近5年,石油消費明顯加快。2006年全國石油消費量達到3.5億噸,比2000年凈增1.24億噸。

到2020年前,我國經濟仍將保持較高速度發展,工業化進程將進一步加快,特別是交通運輸和石油化工等高耗油工業的發展將明顯加快。此外,城鎮人口將大幅上升,農村用油的比重也將增加。多種因素將使我國石油需求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在全社會大力節油的前提下,如果以平均每年的石油需求量大體增加1000萬噸的規模估計,到2020年,我國石油需求量將接近5億噸;進口量3億噸左右,對外依存度(進口量占總消費量的比率)約60%,超過國際上公認的50%的石油安全警戒線。我國石油安全風險將進一步加大

4.原油採收率較低,成本居高不下

俄羅斯的原油平均採收率達40%,美國為33%~35%,最高達70%,北海油田達50%,國外注水大油田的採收率為50%左右。我國的平均採收率大大低於這一水平。原油包括發現成本、開發成本、生成成本、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等在內的完全成本,目前與國際大石油公司相比,我國原油的完全成本非常高。1998年,中石油和中石化重組之前,我國的石油天然氣產量一直作為國家指令性計劃指標,為保證產量任務的完成,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只有將有限資金投向油氣田開發和生產;而在新增可動用儲量不足的情況下,只有對老油田實行強化開采,造成油田加速進入中後開發期,綜合含水上升很快,大大加速了操作費用的上升。重組後的中石油,職工總數很多,原油加工能力不高,這就導致人工成本太高,企業組織形式不合理,管理水平不高。各油田及油田內部各單位管理機構臃腫,管理層次很多。預算的約束軟,亂攤亂進名目不少。在成本管理上,沒有認真實行目標成本管理,加之核算制度不夠嚴格和科學,有時還出現成本不實的現象。

5.石油利用效率總體不高

我國既是一個石油生產大國,又是一個石油消費大國,同時也是一個石油利用效率不高的國家。以2004年為例,我國GDP總量為1.9萬億美元,萬美元GDP消耗石油1.6噸。這個數字是當年美國萬美元石油消費量的2倍,日本的3倍,英國的4倍。目前,國內生產的汽車發動機,百公里油耗設計值比發達國家同類車要高10%~15%。我國現階段單車平均年耗油量為2.28噸,比美國高21%,比德國高89%,比日本高115%。要把我國2020年的石油總消費量控制在5億噸以內,就要求在過去15年石油消費的平均增長水平上,每年降低25%以上。以上情況,一方面,說明我國節約用油的潛力很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節約、控制石油消費過快增長的難度相當大

6.石油科技水平發展較低

我國石油科技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科研創新能力更差。基礎研究水平差,大部分基礎研究工作只是把國外較為成熟的理論和方法在我國加以具體運用。如地震地層學、油藏描述、水平井技術和地層損害等。另外,國外還有許多先進理論尚未引起國內足夠的重視,如自動化鑽井、小井眼鑽井、模糊理論在油藏工程中的應用等。基礎研究的這種局面表現為我國科研工作的創新能力差,缺乏後勁,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低。

Ⅱ 油氣當量換算公式是什麼

油氣當量換算公式是1255立方米天然氣=1噸原油。油氣當量就是將天然氣產量按熱值折算為原油產量的換算系數。標准油氣當量是根據原油和天然氣的熱值折算而成的油氣產量,一般取1255立方米天然氣=1噸原油。

油氣當量通常為了簡化,取1000立方米天然氣=1噸原油。這是國內的一貫用法。而BP公司在全球能源統計中真正按照熱值計算,1000立方米天然氣=36百萬熱值單位,1噸原油=40百萬熱值單位,由此得到1111立方米天然氣=1噸原油。

1桶(bbl)=0.14噸(t)(原油,全球平均)。

1萬億立方英尺/日(tcfd) =283.2億立方米/日(m3/d)=10.336萬億立方米/年(m3/a)。

Ⅲ 在2018年,中國石油對外的依賴程度有多高

中國石油企業海外油氣權益產量超過2億噸,達到2.01億噸油當量。與此同時,中國對石油和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達到新高,石油的對外依存度接近70%,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上升到45.3%。與2017年相比,增長3.7%,其中權益原油1.6億噸,權益天然氣500億立方米。一種油性易燃瀝青質液體,通常為深棕色至綠色,有時呈熒光。石油本質上是不同碳氫化合物的混合物,從中可以提取汽油、煤油、柴油、潤滑油、石蠟、瀝青等。

原油和天然氣的勘探、開發、生產和銷售;原油和石油產品的運輸、儲存和銷售。基礎石化產品、衍生化工產品和其他化工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天然氣、原油和成品油的運輸和天然氣的銷售。紅色基地凸顯了方角,這不僅體現了中石油的基礎,而且蘊含著中石油的無限凝聚力和創造力。外觀呈花朵狀,反映了中石油創造能源與環境和諧的社會責任。太陽從標志中央升起,光芒四射,象徵著中國石油的蓬勃發展和光明未來。

Ⅳ 新疆石油天然氣資源

新疆地處中國西北邊陲,幅員遼闊,面積達166.49 萬平方千米,其中主要沉積盆地有30多個,詳見表4-2-1。其面積為90萬平方千米。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經過地質勘探,證明油氣資源非常豐富,油氣資源總量為360億噸油當量。截至2005年,在准噶爾、塔里木、吐哈三大盆地已發現油氣田87個。其中,大型油氣田6個,累計探明石油儲量33.68億噸,天然氣1.15萬億立方米。

表4-2-1 新疆主要中新生代盆地一覽表

近年來,年儲量及產量增長居國內陸上之首,塔里木已成為我國第二大天然氣區。新疆油氣資源十分豐富,尤其2001 年以來,中國石油及中國石化兩大公司都把新疆作為油氣勘探開發的重點地區,促進了油氣勘探開發迅速發展。因此,新疆即將成為我國油氣資源主要接替區之一。

第一節 資源概況

一、准噶爾盆地

准噶爾盆地南為天山,東北為阿爾泰山,西北為准噶爾界山,略呈三角形,面積達13 萬平方千米,是新疆主要大型含油氣盆地之一。經過50多年的勘探歷程。1937 年發現獨山子油氣田,1955年發現克拉瑪依油氣田,1958年發現奇齊古油田,之後從80 年代以來,在准東、准中、准南發現多個油氣田,截至2005 年,共發現油氣田27個,其中大型油氣田2 個(克拉瑪依及呼圖壁),油氣資源總量為106.9億噸。是一個油氣資源豐度較高的盆地。

准噶爾盆地經歷了晚古生代的類克拉通盆地演化和中新生代前陸盆地演化階段,發育多種類型的沉積體系和構造變形樣式;構造條件較復雜,總體受天山東西向構造帶、阿爾泰—克拉美里北西構造帶及准噶爾界山構造帶控制,使盆地呈三角形,區內斷裂發育主要有三組。即:近東西向、北西向和北東向,這三組斷裂控制了盆內大型隆坳相間的構造格局,為油氣的生成運移、聚集提供了良好條件;盆內烴源岩很發育。主要有上石炭統、二疊系、上三疊統、中下侏羅統及古近系安集海組(南部)。其中,最優質烴源岩是上二疊統的紅雁池組及蘆草溝組,最大厚度可達700~1000米,有機豐度高,屬國內外罕見的烴源岩。全盆地油氣資源量106.9 億噸,是西北地區油氣資源豐度較高的盆地;多時代成油組合。該盆地不但有多時代烴源岩,而且有多時代多層段的儲集層,如石炭系火山岩、二疊系、三疊系、侏羅系、白堊系、古近系及新近系等。但主要為侏羅系、白堊系及三疊系,主要區域性蓋層有二疊系、三疊系、侏羅系及白堊系,古近系及新近系中的泥質岩及膏泥岩等。主要成油組合有上二疊統與三疊系;上三疊及侏羅系,侏羅系與白堊系,古近系與新近系等。

資源及儲量:油氣資源總量106.9億噸,其中石油85.9億噸,天然氣2.1萬億立方米。累計探明石油儲量19301.5萬噸,可采儲量43691.9萬噸,剩餘可采儲量21764.7萬噸;累計探明天然氣儲量2173.15 億立方米,可采儲量951.4 億立方米,剩餘可采儲量707.18億立方米。

二、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是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面積達56 萬平方千米。經過50多年地質勘探,證明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十分豐富,其資源量為229億噸。其中,石油115億噸、天然氣11.4萬億立方米。1958年發現依奇克里克油田,1977 年發現了柯克亞油田。特別是1984年9月塔北雅克拉構造上設計的沙參2 井,實現了古生界海相油氣重大突破後,迎來了地礦、石油和科教部門到塔里木進行油氣勘探大會戰的新局面。到目前為止,共發現油氣田36個。其中,大型油氣田4個(塔河、克拉2、迪那2、和田河)。2005 年產油1010.81萬噸,產天然氣61.9 億立方米。因此,塔里木盆地成為我國第二大天然氣區和油氣儲產量快速增長的地區之一。

塔里木盆地經過了多次開合運動,造就了多類型盆地疊加復合,形成了相類型多、齊全、厚度巨大的沉積體系,成為該盆地油氣資源潛力巨大的物質基礎;豐富的油氣資源具有多時代、多層系烴源岩,主要為寒武—奧陶系、石炭系—下二疊統、三疊—侏羅系。既有古生界海相碳酸鹽岩,又有陸相泥質岩,且分布廣,厚度大,有機體豐度較高,古生界烴源岩亦具有多期生烴特點。構造運動的多期性和復雜性,導致地層不整合十分發育。主要有6大構造運動形成的區域性不整合,即:前震旦系與震旦系、奧陶系與志留系、泥盆系與石炭系、二疊系與三疊系、侏羅系與白堊系、古近系與新近系等。這些不整合是油氣藏形成的重要條件;塔里木盆地儲蓋組合十分發育,主要有6大組合,即:震旦—奧陶系、志留—泥盆系,石炭—二疊系、三疊—侏羅系、白堊—古近、新近等含油氣體系。根據烴源岩、儲層特徵、運移網路及圈閉系統,將塔里木盆地劃分為7大含油氣體系:庫車、滿加爾、孔雀河、阿瓦提、唐古巴茲、塔西南、塔東南。

經過多年研究,塔里木盆地,特別是台盆區有4個成藏期:晚加里東—早海西期、晚海西期、印支—燕山期、喜山期。在油氣演化的地質歷史過程中也出現多期生油、多期成藏、多期充注特徵。

油氣資源及儲量: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十分豐富,油氣資源量為229 億噸,其中石油115 億噸,天然氣11.4 萬億立方米。該盆地累計探明石油儲量11.49 億噸,可采儲量2.19 億噸,剩餘可采儲量1.40億噸;累計探明天然氣儲量8257.49 億立方米,可采儲量5262.33億立方米,剩餘可采儲量5042.63億立方米。

三、吐哈盆地

該盆地位於新疆東部的吐魯番—哈密,盆地總面積為5.3萬平方千米。它是在晚古生代基礎上發育起來的中新生代山間盆地,沉積地層包括石炭系、二疊系、三疊系、侏羅系、白堊系及新生界,最大厚度約9000米。1958年發現勝金山和七克台小油田後一度間斷勘探工作,1983年開始新一輪勘探,1989年以來共發現23個油氣田。

吐哈盆地油氣資源總量19.4億噸。其中石油15.8億噸,天然氣3650億立方米。累計探明石油儲量31372 萬噸,可采儲量8170萬噸,剩餘可采儲量4987萬噸;累計探明天然氣儲量957046億立方米,可采儲量 450.74 億立方米,剩餘可采儲量 330.26 億立方米。

四、焉耆盆地

焉耆盆地位於南天山中段南坡,面積1.3 萬平方千米,1994年8月中石油河南石油勘探局於焉參1 井侏羅系試獲工業油氣流,後又發現3個油氣田,1996 年寶浪油田投入開發,目前,年產油20萬噸左右。該盆地是中新生代山間盆地。基底為前海西褶皺基底。沉積蓋層有三疊系、侏羅系。古近—新近系直接超覆其上。

油氣資源及儲量:焉耆盆地油氣資源量4億~5 億噸。累計探明石油儲量3239.8 萬噸,累計探明石油可采儲量779.4 萬噸,剩餘石油可采儲量606.6 萬噸。天然氣累計探明儲量107.66 億立方米,累計探明天然氣可采儲量40.53億立方米,剩餘可采天然氣儲量35.96億立方米。

五、三塘湖盆地

三塘湖盆地位於新疆的東北部,為一北西向展布的中新生代山前盆地,面積為2300平方千米。1993年塘參1井於井深2082~2087米經酸壓後侏羅系獲得油氣突破,日產油19噸。共發現3個小油田。

該盆地以下石炭統為基底,其上沉積上石炭統、二疊系、三疊系、侏羅系、白堊系及古近—新近系,形成西南厚東北薄的不對稱箕狀,總厚度達5000 米。可劃分為三個構造單元,即北部隆起、中央坳陷、及南部斜坡。盆內主要烴源岩為二疊系及侏羅系。

油氣資源及儲量:該盆地油氣資源量為3~4 億噸油當量。目前,已累計探明石油儲量150 萬噸,可采儲量36.7 萬噸,剩餘可采儲量332.121萬噸;累計探明天然氣儲量13.89億立方米,可采儲量7.57億立方米,剩餘可采儲量7.57億立方米。

第二節 開發利用現狀

新疆石油天然氣的開發已有40 多年的歷史,最早是准噶爾盆地1936年獨山子的發現,1955 年克拉瑪依油田的發現和開發;1958年在塔里木盆地北緣發現依奇克里克油田和開發;20 世紀80年代後各主要盆地均發現多個油氣田。從而油氣開發業快速發展。截至2005 年,全疆已有40 多個油氣田投入開發。2005 年產油2408.3萬噸,天然氣達106.6億立方米。

一、准噶爾盆地

准噶爾盆地開發始於20世紀30年代,原蘇聯和新疆合作在南緣盆地獨山子發現油田,並建立了獨山子煉油廠,當時最高原油年產量110噸,新中國成立前共生產原油11497噸。

2001年產油960 萬噸,產天然氣20 億立方米;2005 年產油1124.34萬噸,產天然氣28.95億立方米。

二、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自1958年發現依奇克里克油田,次年5 月投入開發。目前已有28個油氣田相繼開發建設,其中主要有柯克亞、東河塘、雅克拉、牙哈、輪南、塔河、達里亞、塔中4、哈德遜等油氣田,使塔里木盆地油氣產量快速增長,詳見表4-2-2。

表4-2-2 2000~2005年塔里木盆地原油、天然氣產量

三、吐哈盆地

該盆地於1992年底配套建成,年產80萬噸原油生產能力,到1999年底共施工採油井192 口,注水井145 口。2000 年產油280萬噸,天然氣10.8億立方米;2001年產油260萬噸,天然氣11.5億立方米;2003年產油258萬噸,天然氣15億立方米;2005年產油194.39萬噸,天然氣15.06億立方米。

第三節 開發利用前景分析

一、油氣資源潛力巨大

全疆油氣預測資源總量360億噸,約佔全國陸上油氣預測資源總量的1/3,佔中國西北地區總油氣資源量80%,其中,石油預測資源總量為222億噸,天然氣預測資源總量13.8萬億立方米。

(1)塔里木盆地:預測油氣資源量為229 億噸,其中,石油115億噸,天然氣11.4萬億立方米。

(2)准噶爾盆地:預測油氣資源量為106.9 億噸,其中,油85.9億噸,天然氣2.1萬億立方米。

(3)吐—哈盆地:預測油氣資源量14億~17億噸,其中,石油16億噸,天然氣3650萬億立方米。

(4)三塘湖、柴窩堡、伊寧、焉耆等諸小盆地預測油氣資源量12億噸(當量)。

二、油氣資源轉化率低

(一)油氣勘探程度很低

新疆的准噶爾、塔里木及吐哈盆地,雖然經過50 多年的油氣勘探歷程,但是總的勘探程度還相當低。到2003 年底,已施工探井2479口,二維地震14 萬平方千米,三維地震約1.64 萬平方千米。但主要集中在盆地西北緣、中部及東部地區,分布很不平衡,有不少地區仍屬基本空白區。

塔里木盆地,已打探井520口,平均1000平方千米有1口井;二維地震32.9 萬千米,每平方千米內只有2.0 千米;三維地震1.57萬平方千米,說明塔里木盆地勘探程度非常低,而且這些工作量主要集中幾個有限的地區,如塔北、塔中、庫車、葉城等。況且,尚有20多個小盆地基本未開始實物工作。

(二)油氣資源轉化程度低

新疆油氣資源總量為360億噸,探明石油探明儲量的33.68億噸,占石油總資源量15.17%,天然氣探明1.15 萬億立方米,占天然氣總資源量的8.33%,與全國比都低得多,特別是塔里木盆地229億噸油氣資源量,目前探明油氣儲量為15.49億噸,僅占資源量的6.76%左右。總之,塔里木盆地僅處於油氣勘探初級階段,准噶爾盆地處於油氣勘探早—中期階段,均處在大油氣田發現和開始時期。

三、油氣勘探領域廣泛

本區雖然發現60多個油氣田,但還有很多含油氣領域亟待突破和開拓:天山山前、昆侖山前等逆掩推覆帶及斷褶帶的勘探,才剛剛起步前景廣闊;岩性、地層油氣藏、勘探前景大有可為;塔里木盆地寒武、石炭及古近—新近系膏鹽層之下含有大的發現;准噶爾盆地中部深層勘探(含高壓層)潛力較大。

第四節 配置和供需建議

一、油氣勘查建議

塔里木盆地台盆區的古生界,特別是古隆起古斜坡區,如沙雅隆起、卡塔克隆起、巴楚隆起、古城隆起、麥蓋提斜坡、孔雀河斜坡等。特別是寒武—奧陶系碳酸鹽岩古岩溶油氣田大有可為,另外,志留—泥盆系及石炭系構造油氣藏等。

准噶爾盆地中部。除了注意隆起地區的斜坡區外,對坳陷區及目前勘探程度較小地區,要加強勘探定會發現油氣田。

塔里木和准噶爾盆地山前坳陷區的勘探才剛剛起步,如准噶爾南緣山前坳陷、塔里木盆地的庫車坳陷、塔西南坳陷等油氣資源豐富領域廣泛,潛力大。

新疆三大盆地中的地層—岩性油氣藏勘探剛剛開始,是今後勘探的重要領域之一。

三大盆地以外的中小盆地僅在焉耆、三塘湖發現幾個中小油氣田,尚有20多個中小盆地基本未開始勘探工作,建議擇選勘探亦會有新發現。

二、加工業配置建議

在加強發展油氣勘探開發的同時,必須加速油氣下游產品工業的大發展。實現「新油新用、新氣新用」為新疆經濟騰飛作貢獻。建議:天然氣利用;石油化工產品;發展精細石油化工產品;高分子化學與材料: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塗料、粘合劑等。

新疆2005~2010年油氣化工發展重點項目

隨著新疆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的快速發展,必須大力延伸油氣化工產業鏈,使上中下油氣產業協調發展。根據我區油氣工業發展的現狀和戰略需要,油氣化工重點項目如下:

(1)獨山子擴建工程,成為我區重點烯烴及合成材料生產基地;

(2)烏一蘭成品油管道工程,輸送能力1000 萬噸/年,我區2004年石油已達2270 萬噸但原油加工品為1850 萬噸,其餘運往內地,成本費用高,該項目建設將極大緩解這一問題,提高我區成品油市場競爭力(已開工總投資55.9億元);

(3)克拉瑪依稠油改造,處理能力達300萬噸;

(4)烏石化大芳烴工程,建設45萬噸PX和70萬噸PTA裝置成為西部最大芳烴基地;

(5)新建45萬噸乙稀工程;

(6)庫車中石化塔里木公司稠油處理,已達到 250 萬噸,2015年達到500萬噸;

(7)庫車30萬噸合成氨52萬噸尿素工程;

(8)新疆廣匯150萬方/日液化天然氣(LNG)項目;

(9)建設80 萬噸甲醇配套建設大型醋酸、醋酐、二甲醚裝置等;

(10)西氣東輸:2004 年3 億立方米,2005 年50 億立方米,2010年120億立方米;

(11)中亞石油管道工程:2005年開工建設,2006年投產,一期輸入量1000萬噸,最大輸入量2000萬噸原油。

Ⅳ 中國2011年石油 煤炭和天然氣的總消耗量是多少啊

石油4.62億噸,天然氣1307億方(1.18億噸油當量),煤炭18.39億噸(油當量)
合計24.19億噸油當量

Ⅵ 2960億桶石油相當於多少噸

2960億桶石油相當於46472000000噸
1桶原油=158.98升,原油的密度是0.99公斤/升,一桶油就是157公斤左右。
296000000000×157=46472000000000
一噸等於1000千克
46472000000000÷1000=46472000000噸

Ⅶ 油當量的換算

1公升(liter)柴油=0.9778油當量,
1公升車用汽油=0.8667油當量,
1噸油當量=1.4286噸標准煤

Ⅷ 什麼是油當量啊

油當量(oil equivalent)
按標准油的熱值計算各種能源量的換算指標。中國又稱標准油。
油當量(oil equivalent)=9000Kcal/liter
1千克油當量的熱值,聯合國按42.62兆焦(MJ)計算。
1公升(liter)柴油=0.9778油當量,
1公升車用汽油=0.8667油當量,
1噸油當量=1.4286噸標准煤

Ⅸ 什麼是 噸油當量

油當量(oil equivalent)
按標准油的熱值計算各種能源量的換算指標。中國又稱標准油。
噸油當量就是一噸的油當量,將煤、石油、天然氣換算成了油當量來進行對比,例如:
1噸油當量=1.4286噸標准煤

Ⅹ 委瑞內拉3000億桶原油,換算成噸,是多少噸

一桶油大約是130千克左右,所以大約是400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