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石油藏在那麼深的地表之下,人們是如何發現的
自從人類進入高級文明以來,就不斷發展自己的社會和科技,隨著社會和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發明出了各種各樣的先進設備,例如飛機、坦克、汽車、輪船等等,雖然它們的用途不同,但是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需要燃油來推進,如果沒有了燃油,那麼飛機就無法起飛,坦克、輪船也無法啟動,汽車也無法行駛。而燃油主要又是由石油提煉而來,所以石油的開采就顯得尤為關鍵和重要了,所以世界上很多國家也會因為爭奪石油而發生戰爭。不過對石油稍微有所了解的小夥伴都知道,石油通常是深埋在地底下的,正常來講人類不可能會發現石油,畢竟誰會閑著沒事干一直往地底下挖呢,那麼石油到底是如何被人們發現的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吧。
最後校長認為,人類之所以能發展成現在這么高級的文明,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智慧,我們人類在發展的道路上不斷應用自己的智慧來生存,最終才能主宰世界。就連石油的發現和利用也不例外,人類最開始發現了地表上的石油,後經發現石油的作用和價值,最終再地底下發現了大量的石油,看完不得不佩服人類的智慧。雖然現在石油資源日益減少,但是我相信在未來我們人類依然能依靠智慧來發明出更好的新能源。
2. 石油是怎麼從地下發掘的
開採石油的第一關是勘探油田。今天的石油地質學家使用重力儀、磁力儀等儀器來尋找新的石油儲藏。地表附近的石油可以使用露天開採的方式開采。不過今天除少數非常偏遠地區的礦藏外這樣的石油儲藏已經幾乎全部耗盡了。今天在加拿大艾伯塔的阿薩巴斯卡油砂還有這樣的露天石油礦。在石油開采初期少數地方也曾有過打礦井進行地下開採的礦場。埋藏比較深的油田需要使用鑽井才能開采。海底下的油礦需要使用石油平台來鑽和開采。為了將鑽頭鑽下來的碎屑以及潤滑和冷卻液運輸出鑽孔,鑽柱和鑽頭是中空的。在鑽井時使用的鑽柱越來越長,鑽柱可以使用螺旋連接在一起。鑽柱的端頭是鑽頭。大多數今天使用的鑽頭由三個相互之間成直角的、帶齒的鑽盤組成。在鑽堅硬岩石是鑽頭上也可以配有金剛石。不過有些鑽頭也有其它的形狀。一般鑽頭和鑽柱由地上的驅動機構來旋轉,鑽頭的直徑比鑽柱要大,這樣鑽柱周圍形成一個空洞,在鑽頭的後面使用鋼管來防止鑽孔的壁塌落。 鑽井液由中空的鑽柱被高壓送到鑽頭。鑽井泥漿則被這個高壓通過鑽孔送回地面。鑽井液必須具有高密度和高粘度。有些鑽頭使用鑽井液來驅動鑽頭,其優點是只有 勘探石油
鑽頭,而不必整個鑽柱被旋轉。為了操作非常長的鑽柱在鑽孔的上方一般建立一個鑽井架。在必要的情況下,今天工程師也可以使用定向鑽井的技術繞彎鑽井。這樣可以繞過被居住的、地質上復雜的、受保護的或者被軍事使用的地面來從側面開采一個油田。地殼深處的石油受到上面底層以及可能伴隨出現的天然氣的壓擠,它又比周圍的水和岩石輕,因此在鑽頭觸及含油層時它往往會被壓力擠壓噴射出來。為了防止這個噴射現代的鑽機在鑽柱的上端都有一個特殊的裝置來防止噴井。一般來說剛剛開採的油田的油壓足夠高可以自己噴射到地面。隨著石油被開采,其油壓不斷降低,後來就需要使用一個從地面通過鑽柱驅動的泵來抽油。通過向油井內壓水或天然氣可以提高可以開採的油量。通過壓入酸來溶解部分岩石(比如碳酸鹽)可以提高含油層岩石的滲透性。隨著開采時間的延長抽上來的液體中水的成分越來越大,後來水的成分大於油的成分,今天有些礦井中水的成分佔90%以上。通過上述手段、按照當地的情況不同今天一個油田中20%至50%的含油可以被開采。剩下的油今天無法從含油的岩石中分解出來。通過以下手段可以再提高能夠被開採的石油的量: 開采手段 1、通過壓入沸水或高溫水蒸汽,甚至通過燃燒部分地下的石油 2、壓入氮氣 3、壓入二氧化碳來降低石油的黏度 4、壓入輕汽油來降低石油的黏度 5、壓入能夠將油從岩石中分解出來的有機物的水溶液 6、壓入改善油與水之間的表面張力的物質(清潔劑)的水溶液來使油從岩石中分解出來。 7、這些手段可以結合使用。雖然如此依然有相當大量的油無法被開采。 水下的油田的開采最困難。要開采水下的油田要使用浮動的石油平台。在這里定向鑽井的技術使用得最多,使用這個技術可以擴大平台的開采面積
3. 石油是通過什麼手段發現的地質勘探的原理是什麼 怎麼勘探
石油勘探主要有:
1、地質法:通過露頭、岩石、岩心觀察,來研究成礦的地質條件、地質環境和地質作用實現找礦的一種方法;
2、地化法(Geochemistry):取樣、分析化驗;
3、物探方法:根據地下岩石或礦體的物理性質差異所引起的某些異常物理現象的變化去判斷地質構造、沉積等地質現象發現礦體的一種方法,常用的有:重力勘探、磁法勘探、電法勘探、地震勘探等;
4、鑽探法:為勘探地下含油氣情況所鑽的油氣探井,有4大類(1)參數井;(2)預探井;(3)評價井;(4)資料井;
地震勘探:它的原理是由人工製造強烈的震動(一般是在地下不深處的爆炸)所引起的彈性波在岩石中傳播時,當遇著岩層的分界面,便產生反射波或折射波,在它返回地面時用高度靈敏的儀器記錄下來,根據波的傳播路線和時間,確定發生反射波或折射波的岩層界面的埋藏深度和形狀,認識地下地質構造,以尋找油氣圈閉。
4. 科學家用什麼方法尋找海底石油
在海上找石油不同於在尋找陸地油氣田,陸地找油,有時可以根據一些現象,來做出最初的判斷,而海洋石油埋藏在海水覆蓋的海底深處,埋深從幾百里至幾千里,地質勘探人員要通過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尋找含油氣的盆地和地質的構造,並經過海洋鑽探,才能發現油氣田.
地震勘探是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最經濟有效的勘探方法,地震勘探就是通過工人地震產生地震波,傳播到海底深部的地層中,當地震波碰到岩層界面及產生反射波,並傳回到海洋地震船的接收裝置被記錄下來,經過計算機處理利到地震反射剖面,地球物理人員對地震剖面進行解釋,並編制海洋油氣田的最關鍵的圖線,地震構造圖,能看見是一回事,而能不能看清又是另一回事,為了精確,海洋地震有較為粗放的二維地震,發展到細化的三維地震,三維數據體可展示地質構造各個側面的構造形態,可任意選切不同方向地震剖面,三維地震切片如同醫院的CT掃描,不僅能看清地下構造的細微變化,還能看到沙體的變化,有時還能到油水界面.
5. 科學家是怎麼判斷出該處是否有石油的
石油以及其他礦產的發現的辦法相同,首先是經過地質工作者進行小比例尺踏勘,劃分出地層,這種工作比較粗糙,只是對整個地區的大致了解,然後在小比例尺的地形圖上做出地質圖來(通常是用1:5萬的地形圖作為底圖),全國各省都做這樣的工作,然後在把各省的地質圖合並到一起,成為中國構造地質圖。
這是最初步的全國性的普查工作。在普查工作的過程中找到了許多礦產。分析各種礦產賦存的形式和各個地層主要賦存的礦產。做了這些工作後,奠定以後尋找各種礦產的基礎,便於指揮和安排野外地質人員的去向。
從地質的普查資料中可以得知,石油的生成賦存形式主要在古老地層中的岩石——油頁岩,凡是找到這種岩石,都會有石油的沉積,經過地表揭露後,把資料收集匯總,然後根據這些資料設計勘探鑽孔(根據地層的傾角,利用三角函數算出鑽孔的孔深)。
根據勘探的精度布置鑽孔,收集鑽探資料,測孔等工作,勘探的過程大楷就是如此。
至於有些地區石油賦存多,有些地區賦存少,這主要決定於石油成礦後的後期構造的作用和含油地層的出露。
從整個中國地質圖上可以分析含油構造,含油盆地等地質特徵。
做這些工作都需要專業學校畢業的人才能勝任。如地質專業,物探、水文地質、化探、勘探等。
6. 我國在什麼時候發現石油的
石油這種可燃性的液體燃料,我國很早就發現了。公元前800年的古書《易經》上就有石油的記載。早在公元前一世紀的西漢,我國古代人民就學會了使用石油。大約在1800年前,我國古代歷史學家班固在他寫的《漢書》中,就提到這種燃料。書中說:「高奴有洧水可燃。」高奴就是今天陝西延安一帶,那裡有一條河叫清水。「燃」是一個古字,就是今天的「燃」字。這段話說的是延安附近的洧水可以燃燒。一般的水是不會燃燒的,這里講的洧水因為含有石油,所以可以燃燒。由此可見,當時的人民就知道使用石油了。雖然當時人民還不知道石油這個名稱。
在《後漢書》中又記載,酒泉的「石漆」燃之極明,不可食。「石漆」,這便是那時人民對石油的稱呼。到了唐代,又把石油稱作「石脂水」。宋朝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兵工作坊里設有「猛火油作」,即製作「猛火油」的作坊,這「猛火油」也是指石油。
第一次為石油「正名」的人,是我國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他在《夢溪筆談》一書中,專有一節寫到石油。書中提到:「延境內有石油。延即現在陝西富縣和延安縣一帶。在這里,沈括第一次提到「石油」這個名稱,而且一直沿用至今。
沈括還在書中說:「舊說高奴縣出脂水,即此也生於水際,沙石與泉水相雜,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著()之,乃采入缶中,頗似淳漆,然(燃)之如麻,但煙甚濃,所沾幄幕皆黑。」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過去說高奴縣可以燃燒的水是脂水,它也出自水中,但往往與沙石和泉水夾雜在一起,恍恍惚惚地才出現。當地人曾用雞毛一類的東西沾取它,放在罐子里,粘稠如漆,但點燃起來像麻一樣,有很濃的煙,把牆壁一類幄幕熏得漆黑一片。他還預言:「蓋石油至多,生於地下無窮,不若松木有時而竭。」在當時,石油和煤一樣,大多都埋在地下,流出來的只是少數,沈括在當時就指出石油埋在地下,而且藏量非常多,不像用松木柴這類燃料很快就會用完。20世紀石油的大開發,驗證了沈括的偉大預言,這再一次表明中華民族的偉大。
7. 石油最初是如何被發現的,回答,謝!
早在公元前10世紀之前,古埃及、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和古印度等人類文明發源地已經採集天然瀝青,用於建築、防腐、粘合、裝飾、制葯,古埃及人甚至能估算油苗中滲出石油的數量。
楔形文字中也有關於在死海沿岸採集天然石油的記載。「它粘結起傑里科和巴比倫的高牆,諾亞方舟和摩西的筐簍可能按當時的習慣用瀝青砌縫防水」。
公元前5世紀,在古波斯地區的君主制國家—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3—前334年)的首都蘇薩(Susa)附近出現了人類用手工挖成的石油井。最早把石油用於戰爭也在中東。
《石油、金錢、權力》一書中說,荷馬的名著《伊里亞特》中敘述了「特洛伊人不停地將火投上快船,那船頓時升起難以撲滅的火焰」。當波斯國王居魯士二世准備奪取巴比倫時,有人提醒他巴比倫人有可能進行巷戰。
塞琉斯說可以用火攻。「我們有許多瀝青和碎麻,可以很快把火引向四處,那些在房頂上的人要麼迅速離開,要麼被火吞噬。」
歐洲從德國的巴伐利亞、義大利的西西里島和波河河谷,到波蘭的加利西亞、羅馬尼亞,中世紀以來,人們就有關於石油從地面滲出的記載。並且把原油當作「萬能葯」。加利西亞、羅馬尼亞等地的農民,早就挖井採油。
(7)科學家是怎麼發現地下石油擴展閱讀:
現代石油歷史始於1846年,當時生活在加拿大大西洋省區的亞布拉罕·季斯納發明了從煤中提取煤油的方法。1852年波蘭人人伊格納齊·武卡謝維奇發明了使用更易獲得的石油提取煤油的方法。次年波蘭南部克洛斯諾附近開辟了第一座現代的油礦。
這些發明很快就在全世界普及開來了。1846年在巴庫建立了第一座現代化開採的石油油井,1861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煉油廠。當時巴庫出產世界上90%的石油。後來斯大林格勒戰役就是為奪取巴庫油田而展開的。
8. 石油是從哪裡提取出來的
石油是從油頁岩中提取出來的。油頁岩又稱油母頁岩,是由沉積在淺海和湖沼中的腐泥轉換而來的。它的原始物質除古代水生植物、孢子和花粉之外,還有若干動物質。在地殼不斷下降和在深水缺氧的條件下,經嫌氣細菌的作用,使腐泥中的有機物質發生還原與分解反應,形成含有豐富碳氫化合物的瀝青砂和油頁岩。全世界油頁岩和瀝青砂含油的總儲量高達14160億噸。已探明的礦藏含油4400億噸,相當於7084億噸標准煤。
對油砂礦的開采,淺層的可採取原地露天開採的方法,深層礦脈必須附設地下開采設備。加拿大的埃克森資源公司在冷湖礦建造一種能向地下427米深處的厚瀝青砂礦床注入熱蒸汽的裝置,通過定向井眼,確保蒸汽在礦床中最大限度地均勻分配,以加熱瀝青砂並迫使油流至地面,這種方法稱為「半原地」回收法。油母頁岩是一種不透水的含油岩石。用上述的方法開采是行不通的。對這種油礦的開采大體步驟是:把油頁岩礦石粉碎成極細的粉末,經過加熱處理,或者化學處理,便可從油頁岩中獲得原油。但這種方法採油率低,從5000萬噸礦石中僅能提取500噸石油。因此,研究和探索新的採油手段和提取石油的方法,是科學家們的努力目標。
9. 石油的首次發現時間,地點
早在公元前10世紀之前,古埃及、古巴比倫和印度等文明古國已經採集天然瀝青,用於建築、防腐、粘合、裝飾、制葯,古埃及人甚至能估算油苗中滲出石油的數量。楔形文字中也有關於在死海沿岸採集天然石油的記載。
(9)科學家是怎麼發現地下石油擴展閱讀:
近代石油的歷史大周期:
1、20世紀70年代:1960年第三世界產油國聯合成立了OPEC,陸續對石油實行國有化。期間借兩次石油危機之機提高石油價格。一次是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後,OPEC成員國陸續提出減量提價方案。另一次是伊朗首先爆發政權革命,兩伊戰爭爆發,伊朗和伊拉克的石油出口中斷,油價大漲。
2、20世紀80~90年代:受兩次石油危機影響,國際原油需求出現萎縮,同時以俄羅斯、委內瑞拉為代表的非OPEC原油生產國採用新技術和產量的持續增長來應對高油價,原油價格開始大幅下降至25-35美元,國際油價步入20年低迷階段。
3、10年「黃金期」:進入21世紀,隨著中國、印度等新經濟體的高速發展,其對原油的需求也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國際油價迎來10年「黃金期」,並於2008年7月達到歷史峰值147美元/桶。
4、2014-2016年油價下跌:伊朗禁運解除:15年伊朗禁運解除後,其大量拋售浮倉。
5、2017顯著反彈的邏輯:世界經濟對原油需求減少,而本輪油價下跌反而刺激了OECD對原油的需求,且亞太地區對原油消費拉動依然強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石油
10. 石油是什麼時候發現的是誰發現了它這么多的用途
石油發現的時間其實已經沒有辦法考究了,只知道在幾百年前祖先們就已經懂得使用石油了。
在古巴比倫時期,就有相關的記載人類已經學會開採石油了,而在中國北宋的時候也有文字記載了關於石油的內容,並且還是沈括第一次提到了石油這個詞。波斯人在公元前490年的時候也就已經會利用石油來打仗了,所以石油發現的時間是比較早的,但是沒有定論。
當然在古人最先發現的還是石油的可燃性,之前打仗的時候需要利用火攻的時候,也會利用到石油。直到現在的科技不斷地完善,對於石油的提煉更加純凈,然後得到的衍生品越來越多,所以人們對於石油的用途也了解得越廣,比如製作葯品、潤滑油、護膚品等等,相信這些用途古人是萬萬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