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哪
世界海洋面積3.6億平方千米,約為陸地的2.4倍。大陸架和大陸坡約5500萬平方千米,相當於陸上沉積盆地面積的總和。地球上已探明石油資源的1/4和最終可采儲量的45%,埋藏在海底。世界石油探明儲量的蘊藏重心,將有可能由陸地移向海洋。
在近代石油史上,西半球作為世界石油資源的主要蘊藏地,達百年之久。二次大戰後,東半球取代西半球成了世界石油資源的主要蘊藏地。東半球現有儲量為960億噸,是西半球的5倍,潛在儲量1050億噸,是西半球的2.9倍,最終可采儲量2250億噸,是西半球的2.8倍,約佔世界石油最終可采儲量的74%。其中,僅中東地區的儲量和最終可采儲量,就分別是西半球的3.6倍和1.3倍。
在世界的各個地區,原油品種有很大差別。按重度分,有輕、中、重3種;按含硫量分,有低硫、含硫、高硫3種。原油品種可分為低硫輕油、含硫輕油、含硫中油和重油、高硫中油和重油等。低硫輕油經濟價值最高,是原油中的佼佼者,主要集中在非洲、北海和東南亞。含硫輕油為數較多,主要分布在中東和俄羅斯。含硫中油、重油和高硫中油、重油數量最多,主要分布在中東和拉美。
B. 中東地區最富有的資源就是油田,那為什麼這個地區會有大量的石油儲存呢
石油可以說是我們現在生活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原料,而中東地區的油田是非常多的,很多大國都盯著這塊「肥肉」,中東地區之所以會有這么多豐富的油田,其實和它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關系。如果想要形成石油,那首先必須要處於低緯度才可以,而本身中東就屬於低緯度,還有就是中東地區的地形正好也是處於傾斜型的,這樣特別適合儲存石油。
從那以後,很多的資本主義國家通通都來到了中東地區進行勘察,現在中東地區這邊的石油也是不斷的被挖掘出來。
C. 迪拜的石油與迪拜的地理位置有什麼關系
迪拜酋長國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第二大酋長國,位於出入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內灣的咽喉地帶。同時迪拜市也是阿聯酋第二大城市,位於阿拉伯半島中部、阿拉伯灣南岸,是海灣地區中心,被譽為海灣的明珠。
他①迪拜是阿聯酋第二大酋長國,面積3885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5%,人口 140 萬(2004年),約占總人口的30%。除首府迪拜市外,還有傑拜勒·阿里自由區和哈塔鎮等。迪拜的經濟實力在阿聯酋也排第二位,阿聯酋70%左右的非石油貿易集中在迪拜,所以習慣上迪拜被稱為阿聯酋的「貿易之都」,它也是整個中東地區的轉口貿易中心。
在迪拜的外來人口來自202 個國家和地區。1960年前,採珠業、漁業和貿易是迪拜的傳統支柱產業。1969年,迪拜開始產油,估計石油儲量20年內將枯竭,現月產量為240萬桶。酋長期奉行自由經濟政策,近20多年來,迪拜利用「石油美元」建成了一系列現代化配套基礎設施。憑借這些設施和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傳統的轉口貿易優勢,迪拜大力發展非石油產業,經濟、社會發展迅速,現已成為本地區最重要的貿易、交通運輸、旅遊和購物中心。
阿聯酋第一大城市,海灣乃至整個中東地區的重要港口和最重要的貿易中心之一,迪拜酋長國首府。位於阿拉伯國家間世界各地進行貿易的交叉點,與海灣石油富國相鄰,與南亞次大陸隔阿拉伯海相望,離歐洲距離不遠,與東非和南部非洲的交通便利。
10公里長、名為胡爾的海灣穿過市中心,將市區一分為二,交通方便,經濟繁榮,進出口貿易十分發達,有"中東的香港"之稱。數百年來,這里一直是商人矚目的良港。近30年,憑著大量的石油美元收入,迪拜以驚人的速度成長為一座擁有20餘萬人的著名現代化美麗城市。
市區西半部上有汽車天橋聯系,下有水底車道相通,海灣上造型美觀、富有阿拉伯色彩的單桅帆船穿梭於兩岸運送搭客。市區為紀念阿聯酋第一口油井建成出油、建於60年代的石油紀念碑上托著的一把火炬,十分引人注目。距紀念碑不遠,是迪拜鍾樓和噴水池,鍾樓4根支柱呈放射狀,建築造型新穎。市內沒有河流,但擁有頗具規模的自來水廠。
城市綠化甚佳街道兩旁棕櫚成行,路中安全島上鮮花茂盛,一派熱帶島國景象。80年代建成的35層迪拜世界貿易中心,是中東地區最高的建築。在歐美人集中的地區,除有漂亮的超現代化建築,還建有豪華的超級市場;名牌珠寶店、黃金店和鍾錶店鱗次櫛比,各種首飾和商品應有盡有,高雅的服裝爭奇斗艷。
港口是迪拜的窗口;1972年竣工投入使用的拉希德港,建有中東規模最大的千貨碼頭,它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集裝箱御港口,年吞吐量達1000多萬噸。這里裝配了先進的航標燈和許多現代輔助設備。由於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往返於東南亞和歐洲的貨物經過該港中轉,可節省近一半時間,降低40%的費用。80年代末就有100多家遠洋公司的船隻出入該港。1975年7月建成的迪拜另一大港傑貝爾·阿里港,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港口。1980年,阿里山地區成為自由區後,該港擁有67個深水泊位,有許多現代化的集裝箱集散場及倉庫等。
市內還有22個政府貿易中心,1.2萬個工商企業,數不勝數的賓館、飯店。為適應快節奏的時代步伐,建起了多層停車場、地下隧道,市郊建有高速公路及立交橋。目前,飛經迪拜的國際航線已達50多條,通往世界各地100多個城市,每年運送旅客達500多萬人次;貨運通過半自動化的處理系統年處理能力達2.5萬噸。目前,這里還設有數以千計的外國貿易公司辦事機構,貿易中心的展廳已遠遠不夠租用。迪拜已被視為中東地區最理想的貿易城。
阿聯酋港口城市,迪拜是海灣和中東地區最大的商埠,素有「商業之都」美譽。
中東市場對中國出口商舉足輕重,而迪拜是進入中東的門戶。除了理想的貿易環境外,迪拜還可以為你提供世上難覓的安全生活環境及優雅的生活方式。
自古絲綢之路開辟之日起,中東就在歐洲和遠東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今天,這種得天獨厚的地位最終令許多總部設在海灣地區的中介機構獲益匪淺。渣打銀行的地區經濟學家吉爾詹姆斯估計,這里今後的前景將會更好,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經濟經過1999年更多的萎縮之後,預計在2000年會步入復甦。
波斯灣各國,如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卡達、巴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都是阿拉伯灣合作委員會(AGCC)的成員國。隨著石油價格的回暖,它們正在擺脫亞洲金融危機的陰影。擁有巨大石油和天然氣儲備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其兩類經濟正比翼齊飛:石油工業集中在政治首府阿布扎比,而各種各樣的服務業則集中在迪拜。
雖然這一地區許多國家的經濟還不發達,但由於其石油財富和由此而產生的現代意識,海灣地區本身已成為一個開放、有錢賺以及多樣化的市場。一位新聞記者最近寫道:"在乾旱的沙漠中透出一絲絲令人樂觀的氣氛,這個地方正變得熱鬧起來。"
D. 原油的世界分布都在哪裡
包括美國、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聯酋等;¨北美洲原油儲量最豐富的國家是加拿大、美國和墨西哥,美國原油探明儲量為309億桶;¨歐洲及歐亞大陸包括俄羅斯、哈薩克、挪威、英國、丹麥等;¨非洲是近幾年原油儲量和石油產量增長最快的地區,主要分布於西非幾內亞灣地區和北非地區,集中分布在利比亞、奈及利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蘇丹、埃及等國家;¨中南美洲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產和出口地區之一,也是世界原油儲量和石油產量增長較快的地區之一,委內瑞拉、巴西和厄瓜多是該地區原油儲量最豐富的國家;
E. 地球上有那麼多石油,到底哪裡儲量最多呢
說到石油大家都非常清楚,我們的生活中雖然不經常看到石油,但是石油卻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為現在大部分的機械設備、汽車、飛機等交通工具,其燃油就是經過石油提煉而成的,如果沒有了石油,那麼我們的生產效率以及各種機械設備都將會停運,帶來的後果是不堪設想的,目前我們也沒能發現能夠取代石油的資源,只能是利用多種能源一起消耗來減少石油的消耗量。如果要問大家世界上哪裡的石油最多,相信小夥伴們可能會說是中東地區或者是一些阿拉伯國家,但答案其實都不是,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多的國家,不是中東也不是美國。
最後校長認為: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多的地方是委內瑞拉,比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等中東國家的石油儲量還要多。
F. 石油的探明儲量和消耗量有什麼關系啊
原油的分布從總體上來看極端不平衡:從東西半球來看,約3/4的石油資源集中於東半球,西半球佔1/4;從南北半球看,石油資源主要集中於北半球;從緯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緯20°-40°和50°-70°兩個緯度帶內。波斯灣及墨西哥灣兩大油區和北非油田均處於北緯20°-40°內,該帶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儲量;50°-70°緯度帶內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羅斯伏爾加及西伯利亞油田和阿拉斯加灣油區。
1.1中東波斯灣沿岸
中東海灣地區地處歐、亞、非三洲的樞紐位置,原油資源非常豐富,被譽為「世界油庫」。據美國《油氣雜志》2006年最新的數據顯示,世界原油探明儲量為1804.9億噸。其中,中東地區的原油探明儲量為1012.7億噸,約佔世界總儲量的2/3。在世界原油儲量排名的前十位中,中東國家佔了五位,依次是沙烏地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聯酋。其中,沙烏地阿拉伯已探明的儲量為355.9億噸,居世界首位。伊朗已探明的原油儲量為186.7億噸,居世界第三位。
1.2北美洲
北美洲原油儲量最豐富的國家是加拿大、美國和墨西哥。加拿大原油探明儲量為245.5億噸,居世界第二位。美國原油探明儲量為29.8億噸,主要分布在墨西哥灣沿岸和加利福尼亞灣沿岸,以得克薩斯州和俄克拉荷馬州最為著名,阿拉斯加州也是重要的石油產區。美國是世界第二大產油國,但因消耗量過大,每年仍需進口大量石油。墨西哥原油探明儲量為16.9億噸,是西半球第三大傳統原油戰略儲備國,也是世界第六大產油國。
1.3歐洲及歐亞大陸
歐洲及歐亞大陸原油探明儲量為157.1億噸,約佔世界總儲量的8%。其中,俄羅斯原油探明儲量為82.2億噸,居世界第八位,但俄羅斯是世界第一大產油國,2006年的石油產量為4.7億噸。中亞的哈薩克也是該地區原油儲量較為豐富的國家,已探明的儲量為41.1億噸。挪威、英國、丹麥是西歐已探明原油儲量最豐富的三個國家,分別為10.7億噸、5.3億噸和1.7億噸,其中挪威是世界第十大產油國。
1.4非洲
非洲是近幾年原油儲量和石油產量增長最快的地區,被譽為「第二個海灣地區」。2006年,非洲探明的原油總儲量為156.2億噸,主要分布於西非幾內亞灣地區和北非地區。專家預測,到2010年,非洲國家石油產量在世界石油總產量中的比例有望上升到20%。
利比亞、奈及利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和蘇丹排名非洲原油儲量前五位。奈及利亞是非洲地區第一大產油國。目前,奈及利亞、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和埃及等5個國家的石油產量占非洲總產量的85%。
1.5中南美洲
中南美洲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產和出口地區之一,也是世界原油儲量和石油產量增長較快的地區之一,委內瑞拉、巴西和厄瓜多是該地區原油儲量最豐富的國家。2006年,委內瑞拉原油探明儲量為109.6億噸,居世界第七位。2006年,巴西原油探明儲量為16.1億噸,僅次於委內瑞拉。巴西東南部海域坎坡斯和桑托斯盆地的原油資源,是巴西原油儲量最主要的構成部分。厄瓜多位於南美洲大陸西北部,是中南美洲第三大產油國,境內石油資源豐富,主要集中在東部亞馬孫盆地,另外,在瓜亞斯省西部半島地區和瓜亞基爾灣也有少量油田分布。
1.6亞太地區
亞太地區原油探明儲量約為45.7億噸,也是目前世界石油產量增長較快的地區之一。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是該地區原油探明儲量最豐富的國家,分別為21.9億噸、7.7億噸、5.8億噸和4.1億噸。中國和印度雖原油儲量豐富,但是每年仍需大量進口。
由於地理位置優越和經濟的飛速發展,東南亞國家已經成為世界新興的石油生產國。印尼和馬來西亞是該地區最重要的產油國,越南也於2006年取代汶萊成為東南亞第三大石油生產國和出口國。印尼的蘇門答臘島、加里曼丹島,馬來西亞近海的馬來盆地、沙撈越盆地和沙巴盆地是主要的原油分布區。
地下儲藏量和各國的備用儲藏
各個不同的來源對世界上的石油儲藏量的估計各不相同。2004年艾克森美孚估計世界的總儲藏量為1.26兆(萬億)桶(1717億噸),同年英國石油公司的估計為1.148兆桶(1566億噸)。《科學》甚至估計世界總儲藏量為3兆桶。今天已經確定的和使用目前的技術能夠經濟地開採的儲藏量近年來甚至有所上漲,2004年的數據是目前最高的。由於每年的開采和勘探工作的不足,中東、東亞和南美洲的儲藏量有所下降,同時非洲和歐洲的儲藏量有所上升。有人預言今天的世界儲藏量還僅夠用50年。但由於過去就已經有過類似的預言,而且這個預言從未實現,這個數據也被人戲稱為「石油常數」。2003年最大的石油儲藏位於沙烏地阿拉伯(2627億桶)、伊朗(1307億桶)和伊拉克(1150億桶),其後為阿聯、科威特和委內瑞拉。
批評者懷疑這些數據,他們指出出於政治原因許多國家篡改它們的數據,此外許多國家雖然每年開采大量原油,但其數據始終不變,這說明這些數據已經陳舊了。有些專家認為21世紀初人類將到達哈伯特頂點,這時開采量將達到頂峰,此後開采量無法繼續提高,由於供給無法滿足需求,油價將高漲。
因此許多國家備有短期的儲藏來防止短期供不應求導致的危機。歐洲聯盟的國家必須擁有足夠90天的備用儲藏。
2、世界石油消費
2.1石油進口國家
目前全球石油平均日消耗量為約8400萬桶。2003年最大的石油消耗國為美國(2060萬桶每日)、中國(727萬桶每日)、日本(550萬桶每日)和德國(270萬桶每日)。每年石油消耗量增長率為2%。
2007年的統計資料
●消費國(以下均為每日消費量)
· 美國:2068萬桶
· 中國:757萬桶
· 日本:501萬桶
· 俄羅斯:282萬桶
· 印度:280萬桶
· 德國:246萬桶
· 巴西:240萬桶
· 加拿大:237萬桶
· 韓國:221萬桶
· 沙烏地阿拉伯:221萬桶
· 墨西哥:211萬桶
· 法國:195萬桶
· 英國:174萬桶
· 伊朗:171萬桶
· 義大利:170萬桶
工業國家的人均石油消耗量比發展中國家的人平均石油消耗量要高得多。2003年美國每年人平均石油消耗量為26桶,德國為11.7桶,中國為1.7桶,印度為0.8桶,孟加拉國只有0.2桶。
2.2世界石油消費現狀
2.2.1世界石油供需基本處於平衡,但區域性供需失衡
2006年世界石油供需基本處於平衡狀態,石油產量85.3百萬桶/日,消費量84.38百萬桶/日,產量略大於消費量,但區域性供需嚴重失衡。世界上52%的石油產量來自中東、獨聯體和非洲地區,但這3個地區的石油消費量卻只佔世界消費總量的15%。相反,亞太、北美和歐洲的石油產量只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33%,而消費量卻佔世界消費總量的80%;其中,2006年亞太地區石油需求量24.3萬桶/日,佔世界總需求量的28.8%,而石油產量7.8萬桶/日,佔世界總產量的9.2%,供需嚴重失衡;北美地區2006年石油需求量25.4萬桶/日,佔世界總需求量的31%,而石油產量14.3萬捅/日,佔世界總產量的16.8%,供需失衡也較嚴重。石油產地與消費地的明顯分離,導致世界石油貿易量的不斷增加。
2.2.2世界石油消費集中在北美、歐洲和亞太地區
據IEA的OMR(2007年1月)統計,2006年世界石油消費量為84.38百萬桶/日,比2005年增長0.95%。石油消費主要集中在北美(佔世界消費總量的30.11%)、亞太(佔28.78%)和歐洲(佔18.31%)地區,這3個地區的石油消費量佔世界消費總量的近80%。
2006年世界前三大石油消費國為美國(佔世界消費總量的24.1%)、中國(佔9.0%)和日本(佔6.0%)。其中,美國和日本消費量較為穩定,而中國正處於需求上升期。
2.3世界石油供需趨勢
2.3.1世界石油產量將保持增長趨勢
據IEA預測,2007-2011年世界石油產量將保持增長趨勢,2007年將達到約8000萬桶/日,2011年將增加到約9300萬桶/日,2006-2011年年均增長率為1.6%。 2007年OPEC國家石油產量將達到3373萬桶/日,2011年將增加到3631萬桶/日,年均增加52萬桶/日(表14)。OPEC國家石油產量增長將主要來自中東地區,中東石油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比例將逐年提高,世界對中東石油的依賴程度將更大。 2007年非OPEC國家石油產量將達到5301萬桶/日,2011年將增加到5668萬桶/日,年均增加73萬桶/日。石油產量增長將主要來自獨聯體、中南美和非洲地區。
2.3.2未來石油消費量增速將略快於產量增速,供應將趨緊
據IEA預測,2007-2011年世界石油消費量將保持上升趨勢,2007年將達到8620萬桶/日,2011年將增加到9380萬桶/日,2006-2011年年均增長率為1.8%。
從世界各地區未來石油消費情況來看,亞太地區石油消費量將強勁增長,2007年石油消費量將達到2450萬桶/日,2011年將增加到2890萬桶/日,年均增加700萬桶/日,亞太地區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費區;北美地區的消費量將繼續保持增長,2007年石油消費將達到2560萬桶/日,2011年將增加到2740萬桶/日;歐洲地區的石油消費量將略有增加,2007年石油消費將達到2000萬桶/日,2011年將增加到2060萬桶/日。
3、世界石油貿易
據統計,全球原油的日交易量可達4 300萬桶,略多於日產量的一半。石油貿易何以能夠得以實現?由於油輪運送石油的低成本、高效率,特別是其靈活性,國際石油貿易成為可能。全球石油(包括原油與成品油)貿易量的三分之二依賴於油輪在世界各地「流動」著。
石油運送所經由的海路一般都取道於固定的航運航線,由此,油輪航行必然要通過全球數個地理位置上的「咽喉要道」——即連接各個大洋或大水體的通道,如霍爾木茲海峽是波斯灣唯一的水上出口,馬六甲海峽溝通印度洋與太平洋。其它的「咽喉要道」還包括由阿拉伯海至紅海的曼德海峽、溝通太平洋與大西洋的巴拿馬運河與巴拿馬管線、連接紅海與地中海的蘇伊士運河與蘇伊士一地中海管線(Sumed)、使地中海與黑海互通的博斯普魯斯海峽。
這些「咽喉要道」,共同構成了世界石油貿易的「節點」。由於航運石油的貿易量如此巨大,而「咽喉要道」又如此之狹窄,又極易遭受到劫掠者的攻擊以及發生各種航運事故,理論上其在短時期內很有可能被封鎖住,確保這些「咽喉要道」的通暢無阻,是世界石油貿易能夠正常進行的根本保障。
在石油船運貿易中,並不是所有的航線都採用相同規模的油輪,基於航程的長短、港口的規模、油輪所必經地理上「咽喉要道」的各種限制等客觀因素,一般每條航運路線都有其綜合經濟效益最佳的石油運送量。如從中東出口的原油,運送量巨大、航程遙遠,每個航程主要都是通過大型油輪(VLCC)(運量160 000—319 999萬噸)運送200萬桶以上。
石油輸送管線,一般被用以在大陸內部輸送石油。就內陸地區的原油供應而言,當某些敏感性的區域面對供應受阻甚至處於中斷狀況時,與油輪輸送相互補充,輸油管線的作用和意義更是至關重要的。管線輸送石油,已經發展成為獨立的區域性貿易。與鐵路、駁船和公路運送石油相比,管線輸送的成本至少較前者低一個數量級。在諸如美國與加拿大這樣的兩國之間,相互在政治上的沖突對立很小甚至幾乎就不存在,管線輸送更是成為兩國相互間石油供應方式的首選。盡管供應系統以及輸送的距離都相對較小,管線輸送已成為歐洲國家石油供應的重要構成部分。
據國際能源機構(IEA)預測,隨著世界主要地區間石油需求和石油生產缺口的不斷拉大,1997~2020年世界石油貿易量將大幅上升,從2800萬桶/日增加到6000萬桶/日.OECD三個地區和非OECD亞洲國家,無論從進口絕對量還是從進口依賴度上來說都將增大.石油需求的增長,大部分來自運輸部門,而石油需求增長量大都由歐佩克來滿足.與1997年相比,到2020年OECD的石油進口依賴度將從54.3%上升到70%,中國的石油進口依賴度將從22%上升到76%,俄羅斯的石油凈出口量經過一段時間的上升後將回落至1997年350萬桶/日的水平,而巴西有可能從石油凈進口國變為凈出口國.
世界各大產油區,由於區內石油工業布局的不平衡,石油出口和進口往往並存,有的是出口大於進口的凈出口區,有的是進口大於出口的凈進口區
從上述概念出發,根據世界石油貿易的進出口的情況,可以看出,世界有四大石油出口區:
中東、前蘇聯、非洲、拉美依次為世界四大石油凈出口區。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2001年石油進口量5.64億噸,佔世界貿易總量的26.1%,美國的凈進口量5.24億噸,佔美國石油消費量8.97億噸的58.4%;歐洲5.70億噸,佔26.4%;日本2.57億噸,佔11.9%,中國8830萬噸。
G. 為何石油在北極的儲量如此之多
北冰洋有大量的有機物質、豐富的沉積物、理想的潛在地質,使得該區域擁有如此異常的石油儲備量。 北極地區是指北極圈以北的廣大陸地和海域地區。北極地區已探明的油氣儲量主要分布在俄羅斯西西伯利亞盆地、季曼—伯朝拉盆地和美國阿拉斯加北部斜坡盆地。北極石油能源潛力巨大,據美國地質局2008年評估,北極石油儲量約為900億桶,多數資源分布在海域。目前,北極地區仍有近半數盆地未進行油氣勘探,已發現的油氣田由於氣候、基礎設施以及技術等原因尚未投入開發,是地球上擁有大量剩餘資源且勘探開發程度最低的地區之一。 截至2011年,北極地區總計發現各類油氣田463個。其中,俄羅斯油氣勘探共發現266個油氣田,其次是加拿大、美國、挪威、格陵蘭。俄羅斯已探明石油(含凝析油)儲量358.43億桶,佔北極地區已探明油儲量的58%。截止到2011年6月,北極地區石油累計產量約200億桶。 2012年5月,俄羅斯石油公司與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宣布共同對位於鄰近北極地區的俄巴倫支海和獵戶海大陸架地區的四個區塊進行油氣勘探與開發。這表明北極地區豐富的油氣資源正越來越被世界各國所重視,未來這個地區的油氣開發有可能成為世界能源供應的新增長點。 來源:財經界·學術版
H. 石油是一種很重要的礦產資源,它是如何形成的地球上為什麼有那麼多石油
而不含油份的植物屍體經過液壓時間長,榨幹了水分經過氧化成了無煙煤或有煙煤。人類至今所了解的天文知識中得知;整個太陽系裡的每一個行星中都存在著大量的甲烷,有以氣體,液體,或固體的各種形式存在於每一個行星中。盡管尋找石油的方法多數都是從『海相沉積』入手,但是這些有油的地方同時也是儲存條件極好的『儲存罐』,不排除這些石油是從地殼里蔓延出來然後儲存在儲存罐里的可能性。同時,『石油源於生物』的理論不能嚴謹地解釋天然氣和頁岩油的生成。
I. 為什麼我國石油探明地質儲量主要分布在儲量超過10億t的盆地
年輕油氣的分布和沉積盆地的分布有關,這是年輕構造活動的結果,當然也存在破壞,只是受破壞程度有限。
對於全球103個產油國來說,我國的油氣資源總量還是「比較豐富」的,可以說蘊藏的油氣田還真不少,但是我國的油氣資源在地理分布呈現出不均的特點,主要集中在大盆地或近海(目前已探明的主要在渤海海域)。
據了解,早在2019年「找油」團隊就在甘肅隴東地區發現了慶城頁岩油大油田,而經過短短不到兩年時間的努力攻關,在今年前5個月就完成了新增5.5億噸探明地質儲量的「喜人」成績,累計探明儲量更是高達10.5億噸,一躍成為我國有一個10億噸級的油田。並且幾乎就在同一時間,我國塔里木盆地的富滿油田,也實現了累計探明油氣儲量超10億噸,目前富滿油田已發現並落實石油地質儲量4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