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和油氣有什麼區別
擴展閱讀
石油采排監控崗怎麼樣 2025-05-14 19:08:36
鑽石店工作怎麼做 2025-05-14 18:28:13

石油和油氣有什麼區別

發布時間: 2022-08-01 15:57:40

A. 石油和天然氣分布在一起嗎,二者的分布有何區別和聯系呢

石油和天然氣

1 .石油和天然氣的概念

石油(petroleum)是以液態形式存在於地下岩石空隙中的可燃有機礦產,是一種成分復雜的碳氫化合物的混合物。天然石油(又稱原油)一般是黑綠色、棕色、黑色或淺黃色的油脂狀液體。石油的密度在0.75—0.98之間。顏色愈深,相對密度愈大,相對密度大於0.9的稱為重質油;顏色淺,相對密度小於0.9的稱為輕質油。石油不溶於水,但溶於有機溶液中。石油具有熒光性,在紫外光照射下產生熒光,據此可作為鑒定岩石是否含油的標志。石油的電阻率極高,在測井工作中,用作尋找油藏和確定生油層的依據。石油的化學成分很復雜,主要由多種碳氫化合物混合而成。純粹由碳和氫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叫碳氫化合物,簡稱為烴。石油除烴類組成外,還有硫、氯、氧等非烴類物質,它們對石油質量的影響很大。硫在石油中是一種有害成分,它會腐蝕煉油設備,降低石油產品質量。原油中含硫量小於0.5%者為低硫原油,大於0.5%的叫高硫原油。

天然氣(nalural gas)是指儲集在地下岩石空隙中的以烴類為主的可燃性氣體。它們基本組成是甲烷,其次是乙烷、丙烷和丁烷等,還有少量的液態烴類和微量的非烴類組分,如N2、CO2、H2S等。天然氣無色無味,當含一定量的H2S時會有臭味,相對密度在0.6—1.5之間,發熱量在33.49×10-6—54.33×10-6J/m3之間。在高溫、高壓下天然氣易溶於石油中,一噸石油可溶解數十到數百立方米的天然氣,從而降低石油的粘度,減小毛細管力,使石油容易在地層中流動。

2 .石油和天然氣的成因

大多認為石油和天然氣是由大量有機質轉化而來。一切有機物質均可作為石油的原始物質,包括高等植物在內。有機質中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都有可能轉化為石油的物質成分。這些生物遺體和泥砂一起沉積在湖、海底部,逐漸形成有機質淤泥。然後在一定的物理化學因素和地質作用下轉化為石油和天然氣。

石油和天然氣形成的地質條件主要取決於:具有大量的有機物質來源;有利的還原環境;要有促使有機質轉化為石油的溫度、壓力以及細菌作用的影響等。油氣的形成實際上是去氧、加氫、富碳的一種化學過程,因此溫度和壓力是重要因素。隨著有機物質的埋深加大,當溫、壓升高到50—150℃,30—70Mpa時,或深度在1.5km以上時,就有大量的烴類物質產生。因而,長期穩定下沉的深坳陷是形成石油的主要有利條件。淺海特別是瀉湖、海灣和三角洲的集水盆地及潮濕氣候區的廣闊湖盆是有利的生油環境。

3 .油氣藏的形成

油氣藏是油氣聚集的基本單位,是油氣勘探的對象。石油和天然氣在形成初期呈分散狀態,存在於生油氣地層中,它們必須經過遷移、聚集才能形成可供開採的工業油氣藏。這就需要具備一定的地質條件。這些條件概括為:「生、儲、蓋、圈、運、保」六個字。

生油氣層:是指具備生油條件的含油氣的地層。它富含有機質,是還原環境下沉積的,結構細膩、顏色較深,主要由泥質岩類和碳酸鹽類岩石組成。生油氣層可以是海相的,也可以是陸相的。另外生油氣層遷必須具備一定的地質作用過程,即達到成熟,才能有油氣的形成。

儲層:是能夠儲存石油和天然氣,又能輸出油氣的岩層,它具有良好的空隙度和滲透率,通常由砂岩、石灰岩、白雲岩及裂隙發育的頁岩、火山岩及變質岩構成。

蓋層:指覆蓋於儲油氣層之上、滲透性差、油氣不易穿過的岩層,它起著遮擋作用,以防油氣外逸。頁岩、泥岩、蒸發岩等是常見的蓋層。

B. 石油和原油有什麼區別!

原油與石油的區別:
1.狹義上的石油是指原油。廣義而言,石油是一個大概念,包括原油和各種成品油。
2.原油是在石油加工和精煉過程中提取的。未經任何處理就從油田中提取的是原油。原油是未經加工的石油。石油是原油的組成部分,從原油中提取。
3.原油的外延不同於石油,一個外延窄,一個外延較寬。前者僅指從地層中提取的原始油,未經任何加工和精煉;後者指從地層中提取的可燃油性物質。加工前後,我們可以稱之為「石油」,但加工後的石油產品。根據它們的特性和用途,人們給它們起了更准確的名字,如「汽油」、「柴油」、「潤滑油」、「瀝青」等,以便區分它們。
拓展資料:
原油是一種黑褐色並帶有綠色熒光,具有特殊氣味的粘稠性油狀液體,是烷烴、環烷烴、芳香烴和烯烴等多種液態烴的混合物。
其主要成分是碳和氫兩種元素,還有少量的硫、氧、氮和微量的磷、砷、鉀、鈉、鈣、鎂、鎳、鐵、釩等元素。比重0.78~0.97,分子量280~300,凝固點-50~24℃。
原油成分
平均而言,原油由以下幾種元素或化合物組成:
碳——84%
氫——14%
硫——1~3%(硫化氫、硫化物、二硫化物和單質硫)
氮——低於1%(帶胺基的鹼性化合物)
氧——低於1%(存在於二氧化碳、苯酚、酮和羧酸等有機化合物中)
金屬——低於1%(鎳、鐵、釩、銅、砷)
原油分類
按組成分類:石蠟基原油、環烷基原油和中間基原油三類;
按硫含量分類: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類;
按比重分類:輕質原油、中質原油、重質原油以三類。
原油的性質包含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兩個方面。物理性質包括顏色、密度、粘度、凝固點、溶解性、發熱量、熒光性、旋光性等;化學性質包括化學組成、組分組成和雜質含量等。
原油產品可分為石油燃料、石油溶劑與化工原料、潤滑劑、石蠟、石油瀝青、石油焦等6類。 其中,各種燃料產量最大,接近總產量的90%;各種潤滑劑品種最多,產量約佔5%。
原油產品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具有非常廣泛的作用與功能。
原油產品是能源的主要供應者
原油產品,主要指原油煉制生產的汽油、煤油、柴油、重油以及天然氣,是當前主要能源的主要供應者。原油產品提供的能源主要作汽車、拖拉機、飛機、輪船、鍋爐的燃料,少量用作民用燃料。

C. 石油,柴油,汽油,有啥區別

柴油 diesel fuel
輕質石油產品,復雜烴類(碳原子數約10~22)混合物。為柴油機燃料。主要由原油蒸餾、催化裂化、熱裂化、加氫裂化、石油焦化等過程生產的柴油餾分調配而成;也可由頁岩油加工和煤液化製取。分為輕柴油(沸點范圍約180~370℃)和重柴油(沸點范圍約350~410℃)兩大類。廣泛用於大型車輛、鐵路 機車、船艦。

汽油 gasoline
復雜烴類(碳原子數約4~12)的混合物。用量最大的輕質石油產品之一,是發動機的一種重要燃料。沸點范圍30~205℃,空氣中含量為74~123g/m3時遇火爆炸。原油蒸餾、催化裂化、熱裂化、加氫裂化、催化重整等過程都產生汽油組分。但從原油蒸餾裝置直接生產的直餾汽油,不單獨作為發動機燃料,而是將其精製、調配,有時還加入添加劑(如抗爆劑四乙基鉛)以製得商品汽油。汽油分車用汽油和航空汽油兩大類,廣泛用於汽車、摩托車、快艇、直升飛機、農林業用飛機等。最重要的性能為蒸發性和抗爆性

至於石油那是最原始的油,石油是一種高分子有機化合物,經過提煉可以破壞這些化合物的化合鍵而變成其他相對小的高分子化合物,這些化合物有的是材料有的是燃料還有的能吃,比如糖就是從石油里提煉出來的~

D. 天然氣與石油的差別

天然氣與石油的差別主要包括組成成分上的差別和物理性質上的差別。

(一)組成成分上的差別

總體上看,天然氣和石油都是產出於地下岩石孔隙中的以烴類為主體的可燃有機礦產,成分都可分為烴類和非烴兩大類,且均以烴類為主。因此從組成成分的大類上看,二者是相似的。

在相似性基礎上,天然氣與石油的組成成分又有著顯著的差別。眾所周知,烴類是一大類有機物質的總稱,其成員眾多,結構復雜。天然氣中僅包含少數幾個最簡單的烴類成員,主要是甲、乙、丙、丁烷,戊烷以上所佔比例甚微,總的趨勢是隨碳數的增加,其所佔比例顯著降低。石油則不同,幾乎囊括了烴類的所有成員,至少是大部分成員。

表面上看,含烴類成員多少是天然氣與石油的一個明顯區別。成員多必然關系復雜,這是顯而易見的,但這只是表觀上的差別,實質性的差別還在於分子量的大小和分子結構上的差別。顯然,天然氣的分子量較小(平均分子量<20),分子結構簡單;而石油的分子量從小到大均有(平均分子量為75~275),結構也復雜得多。

石油與天然氣在次要組分非烴成分上差別更為明顯,天然氣中非烴成分主要是CO2、H2S和N2。顯然無論是分子量還是分子結構,與石油中含O、S、N及其他雜元素的非烴有機化合物相比,天然氣都要簡單得多。分子量、分子結構以及分子大小的差別是天然氣與石油最本質的區別。可以說其他所有差別均源於此。

(二)物理性質上的差別

首先是相態的差別。天然氣是單一氣相,或以氣相為主「溶」有少量液態烴;而石油是以液相為主的氣、液、固三相混合物。由此而導致了二者密度、黏度、溶解度、壓縮性、吸附性和擴散性等物理性質上的差別。密度、黏度和吸附性,天然氣遠小於石油;壓縮性、擴散性和溶解度則天然氣遠大於石油。

基於天然氣與石油在組成成分和物理性質上的差別,致使天然氣從形成到聚集成為礦藏以及分布的地質條件都可能與石油有所區別。對此我們在進行油氣勘探時必須考慮到。

E. 石油和汽油有什麼區別

石油和汽油區別是來源不同、顏色不同、用處不同。概念不同石油是指氣態、液態和固態的烴類混合物,具有天然的產狀。汽油,是從石油里分餾、裂解出來的具有揮發性、可燃性的烴類混合物液體,可用作燃料性質不同石油硫含量低,含蠟量高,凝點高,能生產出優質的煤油、柴油、溶劑油、潤滑油及商品石蠟,直餾汽油的感鉛性好。

相關知識

汽油,煤油,蠟燭用的石蠟,瀝青等等都是出自石油,石油是最原始的產品。汽油是油品的一大類。復雜烴類(碳原子數約4~12)的混合物。

無色至淡黃色的易流動液體。沸點范圍約初餾點30℃至205℃,空氣中含量為74~123g/m3時遇火爆炸。主要組分是四碳至十二碳烴類。易燃。汽油的熱值約為44000kJ/kg。燃料的熱值是指1kg燃料完全燃燒後所產生的熱量。

石油包括各種烴,飽和的,不飽和的,而汽油,柴油,煤油等等分別是石油按照烴分子練的長短而分別提煉出的產品。瀝青則是殘渣。

F. 石油和液化石油氣的區別

汽車用汽油等污染較大,主要是因為汽油中含有的是辛烷等碳鏈較長的脂肪烴,完全燃燒耗氧較多,在發動機中容易燃燒不充分,因此容易產生一氧化碳等不完全燃燒產物污染環境;而液化石油氣主要是丙烷、丁烷等低級脂肪烴組成,相對耗氧少,容易完全燃燒產生水和二氧化碳,因此污染較汽油少。

G. 石油和汽油有什麼區別

顏色上的區別有:石油,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汽油,是一種透明的液體。

性質上的區別有:石油,開采酌石油以低硫石蠟基居多,具有硫含量低、凝點高和含蠟量高等性質;汽油,具有揮發性,和可燃性並且很難溶解於水。

混合物上的區別有:石油,指的是氣態、液態和固態的烴類混合物;汽油,是從石油里分餾、裂解出來的混合物液體,可用作燃料。

石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質(這是其主要成分)、膠質(一種粘性的半固體物質)、瀝青質(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體物質)、碳質。石油是由碳氫化合物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質液體。嚴格地說,石油以氫與碳構成的烴類為主要成分。

構成石油的化學物質用蒸餾能分解。石油作為加工的產品,有煤油、苯、汽油、石蠟、瀝青等。嚴格地說,石油以氫與碳構成的烴類為主要成分。分子量最小的4種烴,全都是煤氣。

H. 請問原油、石油、汽油、柴油的區別

1、性質不同:原油是未經加工處理的石油。石油是氣態、液態和固態的烴類混合物。柴油是輕質石油產品,復雜烴類(碳原子數約10~22)混合物。

(8)石油和油氣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汽油存放注意事項:

1、油罐及貯存桶裝汽油,附近要嚴禁煙火。一切火種如打火機、火柴等都要禁止帶入油庫。在油庫、車庫內要用防爆燈具和防爆開關,切莫使用明火或油燈照明。不要將汽油與棉花、火柴、雷管、炸葯、氧氣等物放在一起。

2、不要用鐵器工具敲擊汽油桶,特別是汽油的空大桶更危險。因為桶內充滿汽油與空氣的混合氣,而且經常處於爆炸極限之內(即在爆炸上限2.6%與下限1.7%之內),一遇明火,就能引起爆炸。

3、當進行灌裝汽油時,鄰近的汽車、拖拉機的排氣管要戴上防火帽後才能發動,存汽油地區附近嚴禁檢修車輛。

I. 石油和天然氣的聯系和區別

1、狀態不一樣

石油:液態黑色物質;

天然氣:普通狀態下為無色無味氣體;

2、價格不一樣

石油:價格高,戰略價值高;

天然氣:價格便宜。

聯系:都可以通過原油進行提煉而成。

(9)石油和油氣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天然氣基本特點

天然氣是較為安全的燃氣之一,它不含一氧化碳,也比空氣輕,一旦泄漏,立即會向上擴散,不易積聚形成爆炸性氣體,安全性較其他燃體而言相對較高。

採用天然氣作為能源,可減少煤和石油的用量,因而大大改善環境污染問題;天然氣作為一種清潔能源,能減少二氧化硫和粉塵排放量近100%,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0%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50%,並有助於減少酸雨形成,舒緩地球溫室效應,從根本上改善環境質量。

天然氣作為汽車燃料,具有單位熱值高、排氣污染小、供應可靠、價格低等優點,已成為世界車用清潔燃料的發展方向,而天然氣汽車則已成為發展最快、使用量最多的新能源汽車。

但是,對於溫室效應,天然氣跟煤炭、石油一樣會產生二氧化碳。因此,不能把天然氣當做新能源。其優點有:

綠色環保

天然氣是一種潔凈環保的優質能源,幾乎不含硫、粉塵和其他有害物質,燃燒時產生二氧化碳少於其他化石燃料,造成溫室效應較低,因而能從根本上改善環境質量。

經濟實惠

天然氣與人工煤氣相比,同比熱值價格相當,並且天然氣清潔干凈,能延長灶具的使用壽命,也有利於用戶減少維修費用的支出。天然氣是潔凈燃氣,供應穩定,能夠改善空氣質量,因而能為該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帶動經濟繁榮及改善環境。

安全可靠

天然氣無毒、易散發,比重輕於空氣,不宜積聚成爆炸性氣體,是較為安全的燃氣。

J. 汽油跟石油有什麼區別

汽油是油品的一大類。復雜烴類(碳原子數約4~12)的混合物。
無色至淡黃色的易流動液體。沸點范圍約初餾點30℃至205℃,空氣中含量為74~123g/m3時遇火爆炸。主要組分是四碳至十二碳烴類。易燃。
汽油的熱值約為44000kJ/kg。燃料的熱值是指1kg燃料完全燃燒後所產生的熱量。
石油包括各種烴,飽和的,不飽和的,而汽油,柴油,煤油等等分別是石油按照烴分子練的長短而分別提煉出的產品。瀝青則是殘渣。
就好象人根據身高分為150~160,160~170,170~180,180以上,呵呵。明白了嗎?等你學到高中有機化學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