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大慶什麼時候出現石油
擴展閱讀
炫舞時代鑽石7要多少錢 2025-05-14 17:16:55
中國石油的發票怎麼查 2025-05-14 16:46:27

大慶什麼時候出現石油

發布時間: 2022-08-01 04:45:45

❶ 大慶油田是什麼時候發現的

上個世紀50年代,中國處在貧油的警戒線上,1955年天然石油年產量不足50萬噸,遠不能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一些世界先進的石油勘探開發技術中國還沒有掌握,極為短缺的石油供給艱難地支撐著剛剛建立的新中國,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國防儲備等方方面面都干癟著血管焦急地等待石油,嚴重的「缺血症」已經危機到了共和國的前程。

就在這個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新中國培養出的第一批地質和石油勘探者在松嫩草原上發現了特大型油田。1958年,地質部和石油部在李四光的地質理論指導下,把石油勘探重點轉移到被外國專家判定為「無原油」的東部地區,在東北、華北等幾個大盆地展開了區域勘探。1959年9月6日,在東北松遼盆地陸相沉積岩中發現工業性油流,這是中國石油地質工作取得的一個重大成就,時值國慶10周年,這塊油田因此命名為「大慶」。1959年的9月26日,松基三井噴湧出的第一股黑色的油流,庄嚴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國的貧油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1959年大慶油田的發現,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石油工業的面貌,1965年我國結束了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實現了自給。在60—70年代,勝利、遼河、長慶、華北等油氣田的相繼發現和開發使全國原油產量迅速增長,1978年產量突破1億噸大關,從此我國跨人了世界產油大國的行列。

❷ 大慶油田試噴成功是在什麼時期

大慶油田試噴成功是在新中國成立10周年,一窮二白的時期,充斥著「中國貧油論"的時期。

大慶油田1959年發現、1960年開發,是我國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特大型陸相砂岩油田之一。油田位於黑龍江省中西部,松嫩平原北部,由薩爾圖、杏樹崗、喇嘛甸、朝陽溝、海拉爾等油氣田組成。

大慶油田為國家貢獻了23.9億噸的石油。去年大慶油田油氣當量仍然在4000萬噸以上。其中國內的原油產量3200萬噸,仍然占中石油產量的30%。同時大慶60周年還配有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一代一代在這里傳承著這種精神。


(2)大慶什麼時候出現石油擴展閱讀:

大慶油田於1959年發現、1960年開發,至今已走過了50年的發展歷程。在這一歷史進程中,主要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1、石油會戰階段。1959年9月26日,以松基三井喜噴工業油流為標志,勘探發現了大慶油田。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老一輩石油人,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僅用三年時間就拿下大油田,一舉甩掉了我國貧油落後的帽子。

2、快速上產階段。1963年底,大慶油田結束試驗性開發,進入全面開發建設。先後開發了薩爾圖、杏樹崗和喇嘛甸三大主力油田,以平均每年增產300萬噸的速度快速上產,並勘探准備了一批可開發的新油田,為1976年原油產量跨上5000萬噸台階奠定了堅實基礎。

3、高產穩產階段。「文革」結束後,我國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大慶油田也從此邁入「年產5000萬」的高產穩產階段。從1976年到2002年,實現5000萬噸以上連續27年高產穩產。

4、可持續發展階段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面對油田可持續發展出現的諸多矛盾,為確保向國家持續做出高水平貢獻,大慶油田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維護國家石油供給安全、謀求企業可持續發展、承擔國有企業三大責任出發,制定了《二次創業指導綱要》,力爭到本世紀中葉,努力打造國際一流的工程技術服務和石油裝備製造基地。

大慶油田自1960年投入開發建設,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56.7億噸,累計生產原油18.21億噸,占同期全國陸上石油總產量的47%;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548.2億立方米,上繳各種資金並承擔原油價差1萬多億元,特別是原油5000萬噸連續27年高產穩產,創造了世界油田開發史上的奇跡。

2018年7月,大慶油田公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深圳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雲計算、移動應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運維服務、人才培養等領域展開全方位、深層次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為大慶油田實現信息化建設「三步走」戰略提供技術支持,助推雙方共同發展。

❸ 大慶油田是哪一年發現的

發現時間1959年9月26日16時

PS大慶油田的發現

今天的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石油生產的大國,年產石油達1 億多噸,不僅可以自給,還有部分出口。可是在1949年,我國年產石油僅12萬噸,靠西方的「洋油」過日子。
50年代以前,一種「權威」的地質理論斷定:由於油、氣是遠古時代海洋生物的屍體在高溫高壓下經過化學變化而生成的,所以大型油氣田只能在遠古時代曾是海洋的海相地層中找到,陸相地層則無油或貧油。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廣大地區恰恰屬於陸相地層,所以絕大多數外國學者對我國油氣儲量抱悲觀的看法。
但是,中國的地質學家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從40年代開始,根據西北、四川存在油氣流的事實,反復論證了東北松遼平原具有油氣儲藏的預測。1953年,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基於他創立的地質力學理論和對中國地質的深入考察,指出我國是有豐富油氣資源的國家,建議從華北平原和松遼平原開始尋找油田。 經過3年的普查,首先發現了許多有利於證明松遼盆地蘊藏油氣的證據。 終於在1959年9月26日上午,在黑龍江省肇州縣大同鎮附近,「松基三井」鑽出了工業油源。這時正是新中國建立10周年前夕,為了紀念這個在祖國工業史上值得大慶的日子,大同鎮被改名為「大慶」,整個待開發的儲油構造帶圈定的油田被命名為「大慶油田」。油田為1 億年前湖泊沉積形成的,油氣數量多,質量好。這是我國最大的油田。
1960年初,黨中央批准石油部調集數萬職工和解放軍轉業官兵會師大慶,展開了石油大會戰。經過3 年時間就建成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年產5 000 多萬噸的大油田,1973年又建成了大慶至秦皇島的輸油管道,並在秦皇島及大連鯰魚灣興建了油碼頭,為石油的運輸開辟了道路。大慶油田為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❹ 大慶油田是哪一年發現和開採的

大慶油田是1959年9月發現,於松遼盆地開採的。

1960年,國家組織大慶石油會戰,投入試驗性開發。1963年底,大慶油田結束試驗性開發,進入全面開發建設,先後開發了薩爾圖、杏樹崗和喇嘛甸三大主力油田,並勘探准備了一批可開發的新油田。大慶油田的開發建設,甩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

截至2021年6月,大慶油田自主創新復合驅大幅度提高採收率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復合驅成為大慶油田戰略性接替技術,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大規模工業化應用復合驅技術的國家。

大慶油田的資源量:

大慶的石油勘探范圍,包括黑龍江省全部和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共72萬平方千米的廣大地區,占據中國陸地面積的1/13。其中松遼盆地面積26萬平方千米,縱跨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在黑龍江境內約佔12萬平方千米。

在地質歷史上,這里曾是一個大型內陸湖盆,中生代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沉積了豐富的生油物質。盆地中心的沉積岩厚度達7000至9000多米。據記載,在這個地區,科學預測,至少蘊藏著100—150億噸石油儲量,可供開採的石油儲量為80—100億噸。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大慶油田

網路—大慶

❺ 大慶油田是什麼時候建立的

1959

9

26
日,在我國成立十周年的大喜之日的前夕,黑龍江省的西南部一片黑油油的土地上石油工人鑽探出石油,開始建設我國第一個特大油田,為了紀念
這個喜慶的日子,油田定名為
----
大慶油田。

❻ 大慶油田是哪年發現的

大慶油田是1959年9月26日16時發現的。
1958年2月石油部對松遼平原進行地質普查。同年11月,石油部批准大慶第一口油井鑽探。1959年9月26日該井喜噴油流。
大慶第一口井噴油的誕生,標志著中國摘掉了石油工業落後的帽子,結束了貧油國的歷史。從1960年開始,展開了大慶石油會戰,建成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大油田。這口油井是大慶石油會戰的歷史見證,也是新中國石油工業成就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主要象徵。

❼ 大慶石油最原始的儲量是多少是1959年發現的嗎

1959年3月22日,人們已經確定之前圈定的松基1井沒有石油流出。,「7月初至7月20日,松基三井取芯,見到含砂油層,含油飽滿,氣味濃烈」,「9月26日,松基3井噴
出工業油流,發現大慶油田」。
1959年正值新中國成立10周年,而發現油田的日期也臨近國慶,於是,黑龍江省委第一書記歐陽欽提議,將油田所在地大同鎮改名為大慶鎮,以出油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
10周年。接下來,石油工業部將這個新發現的油田定名為「大慶油田」。
正是因為大慶等特大油田的發現,新華社在1963年12月4日播發的《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新聞公報》中宣布:「我國需要的石油,過去大部分依靠進口,現在已
經可以基本自給了。」
大慶油田是20世紀60~80年代中國最大的油區,位於松遼平原中央部分。濱洲鐵路橫貫油田中部。大慶油田於1960年投入開發建設,由薩爾圖、杏樹崗、喇嘛甸、朝陽溝等48個規模不等的油氣田組成,面積約6 000平方公里。勘探范圍主要包括東北和西北兩大探區,共計14個盆地,登記探礦權面積23萬平方公里。油田自1960年投入開發建設,連續25年5000萬噸以上高產、穩產,創造了世界同類油田開發史上的奇跡。大慶油田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56.7億噸,累計生產原油18.21億噸,占同期全國陸上石油總產量的47%。出口原油3.55億噸,創匯494.8億美元,上繳各種資金3242.08億元,承擔原油價差4190億元。

❽ 大慶油田建成時間

1959年9月。

位於黑龍江省大慶市。1959年9月,勘探發現松遼盆地第一個油田,並正式命名為大慶油田。1960年,國家組織大慶石油會戰,投入試驗性開發。1963年底,大慶油田結束試驗性開發,進入全面開發建設,先後開發了薩爾圖、杏樹崗和喇嘛甸三大主力油田,

並勘探准備了一批可開發的新油田。大慶油田的開發建設,甩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

大慶油田的發展歷史:

大慶油田開發伊始,大慶石油人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僅用3年時間就拿下大油田,改變了新中國石油工業的落後面貌,由此開始了我國石油工業的跨越式發展。

1976年至2002年,大慶油田產量曲線一路「高歌」,實現原油5000萬噸以上連續27年高產穩產。而世界同類油田的穩產期一般只有3至5年,最多不超過12年,大慶創造了世界油田開發史上的奇跡。

2003年至2014年,大慶油田實現了原油4000萬噸連續12年持續穩產,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油氣資源,維護了國家能源戰略安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大慶油田

❾ 中國的第一個油田叫什麼名字是在哪裡發現的

中國第一個工業油田是1937年在甘肅酒泉發現的玉門油田。新中國成立後開發的第一個大油田是1955年在新疆克拉瑪依市區東開始開採的克拉瑪依油田。

玉門油田發展史:

1938底,孫健初、嚴爽、靳錫庚等愛國學者在抗日戰爭的隆隆炮聲中來到石油河畔的老君廟旁,1939年,玉門油田正式投入勘探開發。

1939年3月,位於老君廟北15米處的1號井人工挖掘方井見油;8月11日,老一井探明K油層,由此揭開了玉門油礦工業開發的序幕。1940年5月,中國有桿泵採油技術開始用於玉門老君廟油田。

1941年,甘肅油礦局成立。同年10月,四井發生強烈井噴,發現L層,玉門油田進入了大規模開發時期。

抗日戰爭期間,玉門油礦共生產原油25萬噸,占同期全國原油產量的90%以上,為抗戰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9)大慶什麼時候出現石油擴展閱讀:

克拉瑪依油田現代狀況:

迄今為止,克拉瑪依累計發現油氣田25座,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8.29億噸,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766.6億立方米;2004年生產原油 1111萬噸,生產天然氣25.5億立方米,分別比1958年增加30倍和751倍。

今天的克拉瑪依油田,已不再是原來十幾平方公里的黑油山,而是以黑油山為基點,向南、北、東三方輻射的千里油區。

隨著油氣資源的加快開發,克拉瑪依石油煉制及化學工業蓬勃發展。在半個世紀以前只有7萬噸煉油能力的基礎上,建成擁有50多套先進生產裝置、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為1000多萬噸的石化企業,石油化工產品已達220多種,其中一批主導產品填補國內空白。

現在,克拉瑪依-獨山子石油化工基地,已經成為新疆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

克拉瑪依油田的主要工作對象准噶爾盆地,發育著巨厚生油岩層,蘊藏著86億噸石油資源和2.1萬億立方米天然氣資源,目前探明率分別只有20%和3.4%左右,勘探開發潛力巨大。

❿ 大慶是什麼時候挖出石油

1958年9月,松遼石油勘探局最早提出在肇州縣「大同鎮電法隆起」上安置「松基三井」的井位。1958年9月26日下午4時,松基三井噴出了工業油流,從此中國石油工業歷史上掀開了新的一頁。現在的松基三井紀念碑位於第五採油廠,是為紀念大慶油田發現30周年,由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於1989年9月26日重新建成的。石油工業老領導、原中顧委常委康世恩同志題寫碑文:「大慶油田發現井——松基三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