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英國石油為什麼大漲
擴展閱讀
中國石油的發票怎麼查 2025-05-14 16:46:27
想買一台車怎麼查看價格 2025-05-14 16:45:46

英國石油為什麼大漲

發布時間: 2022-08-01 02:06:23

㈠ 英國物價持續上漲,生活成本持續增加,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這是因為全球范圍內的大宗商品和能源價格在不斷上漲,所以才推動英國地區的生活成本不斷增加。

嚴格意義上講,這個問題不僅在英國出現,幾乎全球的所有國家和地區都出現了物價上漲的情況。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美元在不斷超發貨幣,所以這個問題進一步推動了全球范圍內的各類原材料的價格上漲。與此同時,因為歐洲地區存在一定的能源危機,石油和天然氣的價格在不斷上漲,這也導致很多工業生產用品的價格上漲。

英國地區的物價持續上漲。

受到了大宗商品價格和能源危機的影響,英國地區的物價在持續上漲,商品的價格上漲幅度普遍達到了5%之上,有部分商品的價格甚至已經上漲了50%。在這種情況之下,居民生活的成本再進一步提高,很多人在縮減自己的開支,通過這種方式來維持自己的生活質量。

㈡ 國際原油價格飆漲60%,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全球資源短缺和物價上漲直接導致大部分商品的成交價格和出售價格有所上漲,國際原油價格已經上漲了60%左右,其中的主要原因包含這物價運輸成本的提高,以及全球范圍內的資源短缺陷。

當世界上的多個國家已經出現了明顯的石油缺口,這反而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擁有原油的國家可以獲得更高的收入,缺乏原油的國家卻只能高價購買其他國家的石油。

總得來說,每一個國家的資源儲備和每個國家的運行狀況不盡相同,不同的狀況就會導致不同的結果。運輸成本的提高以及市場不斷擴大,再加上資源短缺現象,最終導致原油價格上漲。

㈢ 為什麼原油價格上漲這么快

周四,歐佩克+(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宣布將石油減產協議延長至4月底。聽到減產的消息,不僅國際油價先漲為敬,而且高盛甚至給出了三季度油價突破80美元/桶的預判。

還記得大約一年前,國際油價一夜暴「負」,鬧出了中行原油寶的大烏龍。也就不到一年時間,國際油價的天怎麼說變就變?

原油不僅是大宗商品之王,也是股市裡的重要題材。本文將從聚焦3個維度,來探討油價V型反轉背後的機會:
前因後果對策

一. 前因

石油在需求端,與國際經濟形勢密切相關。因此,當一年前疫情席捲全球、股市暴跌之時,在悲觀的經濟預期下,石油的需求自然是萎靡不振。

而在供給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出口國不到20個。如果這些國家能夠步調一致,從理論上是可以隨心所欲的控制油價的。而為了達成這一目的,富得流油的沙特做起了帶頭大哥,帶領各產油國成立了意在通過限產來漲價的歐佩克。(在經濟學概念中,像歐佩克這樣的組織被稱為卡特爾)

數字人民幣系列之三:王座下的陰謀(3/6)
菠菜的視頻
· 1699 播放

盡管看起來能在原油市場呼風喚雨,但實際上歐佩克面前要面對3座大山:

1.歐佩克成員國內部的矛盾

只有當歐佩克所有成員國都認真履行減產協議,國際油價才能出在高位。但問題是,減產也意味著有價無市,所謂的高油價只不過是直面富貴罷了。所以,站在博弈的角度,每個成員國都有動機在他國減產之時,自己偷偷增產,趕緊把直面富貴落袋為安——可是如果所有成員都這么想,所謂的減產協議就只不過是一紙空文。

另外,作為產油主力的中東國家雖然都有著相同的信仰,講著同樣的語言,但是彼此之間卻是誰也不服誰。且不說沙特、伊朗分別拉起了遜尼、什葉兩大山頭,甚至沙特都無法擺平自己陣營里的小弟。比如卡達早就看不慣沙特,於是在2019年初退出了歐佩克。

2.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的矛盾

非歐佩克產油國,以前主要是俄羅斯。

盡管俄羅斯已從世界霸主墮落成一個靠出賣資源過活的二流國家,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地大物博,且還武力值爆表,俄羅斯仍然是歐美重點提防的對象。

所俄羅斯並不怕沙特來硬的,畢竟後者只不過是一個表面鍍金的封建國家。俄羅斯不是歐佩克成員國,也就沒有義務遵守減產協定,所以,歐佩克減產讓油價上漲,俄羅斯反而佔了便宜。

更要命的是,現在不僅是沙特和俄羅斯劃江而治的問題了,而是沙特、俄羅斯、美國三足鼎立的局面。

3.頁岩油的沖擊

頁岩油可以簡單理解為品位不高的原油(此處不是學術很嚴謹,需要有油頁岩資源)。然而,技術進步和油價上漲,會讓曾經沒有開采價值的資源,變得有利可圖。

實際上,美國自身的石油資源並不少,近在咫尺的墨西哥灣里,就有不少大油田。後來,頁岩油又極大的增加了石油的供給,再加上美國製造業外流,導致石油需求的下降——美國從石油進口國變成了出口國。

頁岩油動了傳統產油國的乳酪,沙特和俄羅斯早就對頁岩油不爽了。不過,頁岩油在成本上是處於劣勢的。頁岩油根據開采條件不同,其成本大致在每桶30美元至50美元,要比沙特、俄羅斯的採油成本高出不少。

於是,大約在去年這個時候,沙特拿出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覺悟,大量增產,並以跳樓價甩賣原油,意在擠垮美國的頁岩油。結果這招真的奏效了,去年二季度,美國頁岩油鑽探的先鋒,切薩皮克能源公司市值暴跌超90%,申請破產保護,成了行業近5年來最大的破產事件。

二. 後果

沙特的目標初步達成,薩勒曼親王高調表示:「(美國頁岩油)鑽井的時代,已經永遠結束了。」

終於可以限產漲價了——信心爆棚的沙特,甚至同意俄羅斯小幅增產。但沙特可能高興得有點早,有兩個邏輯會在暗中侵蝕其自信的根基:

1. 隨著油價的進一步攀升,頁岩油可能卷土重來。畢竟只是山姆大叔那邊只是公司在財務上破產,但是技術還在,就算是破產後無法東山再起,接盤的公司仍然可以用頁岩油鑽井技術賺錢。盡管美國頁岩油井數量還沒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但已經從2020年的低點開始回升;

2. 油價上漲無疑是在給光伏、風能等替代能源,以及新能源車送助攻。按照經濟學的規律,一種商品漲價,會刺激其替代品的需求上升。如果重回高油價時代,充滿電沒公里只要5分錢的「人民神車」五菱宏光mini EV不是更香嗎?

三. 對策

盡管歐佩克很努力地想控盤,但國際油價仍然呈現出明顯的周期性。

國際油價大漲,無疑直接利好「三桶油」——中國石油(601857)中國石化(600028)中海油(美股代碼CEO)。但是從股價長期走勢來看,尤其是中石油、中石化,沒有成長性也就算了,但是連周期股波段性交易機會都不給這就過分了,直接走走成一路陰跌的大熊股,說多了都是淚。

其實精於消費股的巴菲特,也買周期股。股神就曾在十幾年前在港股抄底中石油,爆賺了一筆。只不過,巴菲特持有了3年就開始清倉了,也就是說股神只是因為中石油超跌才參與,並不是看好長期前景。

但如果把眼光拓展到整個油氣板塊,甚至是傳統工業領域,實際上還是有一些機會可以關注的。

例如2020年7月,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收購了一批天然氣管道公司,交易總額約100億美元。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在股神的啟發下,我們對於油價上漲的對策,可以關注以下2個投資邏輯:

1. 在碳中和的大題材下,化石能源中,碳排放量更低的天然氣,將因為需求激增而擴張產能。BP(英國石油公司)就曾在報告中預測,到2035年,天然氣在一次能源(能從自然界中直接利用)中的消費佔比將接近25%,僅次於石油。由於油氣的價格是正相關的,油價上漲也會帶動天然氣漲價;

2. 管道是天然氣運輸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目前我國正在大力加強天然氣管網建設,三桶油已經將管道資產剝離並轉移至管網公司。而且我國管網建設現在仍處於建設期,因此管道材料的供應商將迎來需求的改善。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星空財富」(ID:xingkongcaifu1)

㈣ 石油價格上漲的原因(主要從經濟方面說下)

國內石油價格上漲的真正原因
5月23日,在國際原油價格回落和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再次提高成品油銷售價格。北京地區93號汽油再創歷史最高價位。有關方面對此的解釋是,上次漲價沒有調整到位,我們成品油銷售價格仍舊低於國際市場,今後將考慮國際市場情況和社會承受能力繼續推進價格調整。謊言是多麼的的圓滿,但是,我們早就有各種手段來論證,這是明目張膽的欺騙。

一、中國進口的石油沒有達到60美圓的。國際市場達到60美圓的是北海清質石油,其質量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中東地區、南美、俄羅斯出口的石油是無法達到60美圓的。而中國大量進口的是低質高含硫石油。據著名的經濟情報雜志分析,國際油價在54美圓時,中國進口的石油價格大多在30美圓左右。普遍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劣質石油買家。

二、美國與中國石油價格比較。美國的汽油是按每加侖多少錢出售的,換算一下大概是平均每升93號油是人民幣4.7元,可是人家那是加了30%的燃油稅,並且人家公路沒有收費,高速公路也基本不收費或者收費很低。而北京的類似汽油銷售價格已達4.24元,實際價格高於美國。如果有關方面說,中國成品油價格遠低於國際市場,更將被下面的例子駁斥的體無完膚。海關宣布上半年查獲的走私案件中,成品油、香煙等位居前三名。既然中國成品油便宜,那應該是從中國向國外走私才對,為什麼要從國外向中國走私?過去查獲的特大走私案件,都與走私汽油柴油等成品油有關,可見內外差價巨大,吸引走私者挺而走險。

三、石油企業報表顯示利潤巨大。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成為香港上市公司中最掙錢的,報道說利潤接近千億元,而其年經營額在5000億元左右,利潤空間已相當可觀,利潤率非常可觀。以凈資產收益來分析,即使是風光無限的房地產,其優質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為5%到10%為主,而中國石化的凈資產收益,根據其2004年年報為17.32,其加權平均的凈資產收益為20.32%。大家說這是不是很驚人!是房地產行業優質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三倍,是房地產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四倍多。這才是驚人的暴利證明!我不久前與燕山石化公司的人士接觸,他們去年的利潤超過40億元,總結因素是價格高、市場好。可見,中國石油企業是很不錯的業績,怎麼還有長期虧損的說法,這不是欺負老百姓沒頭腦么?

四、上游壟斷掠奪下游競爭性行業,扭曲經濟結構 肆無忌憚的漲價,使中國經濟和宏觀調空的復雜局面加劇。可怕。成品油漲價,因為你是壟斷,但下游產業卻是競爭性行業,不能漲價。比如公交和計程車,關系群眾生活,其價格調整要經過嚴格審批,油價從2元漲到4元多,公交價格和計程車價格並沒有什麼提高,可見,油價上漲只能消化在成本和政府補貼中。汽車製造業是國家寄希望的產業,但消費環境不良,加上油價上漲,更是雪上加霜。老百姓近兩年的工資並沒有顯著增長,翻倍上漲的油價讓大家很難受。 可見,這是赤裸裸的掠奪,扭曲中國經濟結構,增加了所謂的膨脹壓力。盡管,中石油的滾滾暴利,讓國家,同時也讓某些不可明說的利益群體歡欣鼓舞,但是,這種危害中國經濟的掠奪經濟思路,將貽害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我觀察大家對油價上漲雖然知道是中石油/中石化搗鬼,但是不知道要點!

我在這里澄清一下:

石油是戰略物資,國內的油田都是這兩個集團壟斷的。只有他們有開采和銷售權利。近幾年國家進口石油越來越多,今年會達到1.5億噸。進口石油消費的比例越來越大,豈不是兩大集團就沒有話語權了??放心。關鍵的石油進口權還是只有兩大集團所有。國內的煉油企業就算是油價再便宜,也無法自主進口,只能從兩大集團買他們加價進口的原油。

這樣兩大集團對內把持油田,對外把持原油進口權。國內原油價還不是他們說得算?國內的煉廠,包括兩大集團自己的煉廠是在虧損,那是因為原料石油(無論國產還是進口)的價格是兩大集團定的!兩大集團自己的煉廠虧損無所謂,反正在貿易/開采環節已經有足夠驚人的利潤了!!
而且煉廠虧損的情況可以成為汽油漲價的借口,掩人耳目。於是我們就這樣因為所謂的煉廠虧損,口袋的錢被淘空!!!!

石油是工業血液,現代基礎工業的王道!!兩大集團在上游敲骨吸髓,危害的是整個國家競爭力甚至國家安全!!90#油從今年3月份的3.18上漲到7月份的4.06,快一塊錢了,還不到半年!!
到底有多少物流企業破產阿?到底有多少企業背上沉重的運費成本阿?無恥的搶劫!!2004年兩大集團凈利潤2000億,咱們國家gdp才多少?11萬億,各行業綜合凈利潤最多按照5%算,也就5000億。可見40%的國家利潤都是兩大集團的!大傢伙都在給兩大集團打工呢!!有人會問,油田是國家人民共有的,這兩大集團雖然壟斷,畢竟是中國自己的企業,為什麼這樣喪心病狂的掠奪財富不顧危害國民生機?其實這兩大集團都是海外上市企業!!所有權和資本不是純粹國家的了。資本是貪婪的,對利潤的追求是永遠也不會滿足的。看到這里,國內油價未來的走勢相信每個看過帖子的人已經很清楚了。

我很擔心國外投資者利用兩大集團的壟斷地位掠奪中國人民的財富。從這個角度講,兩大集團已經站在人民的對立面上了!!有時候看到紡織廠的女工雖然一天12小時的拚命幹活,居然連500塊錢的工資都得不到,原因是有的工廠因為紡織原料漲價(非棉的紡織品大部分是石油變得)或者停產/或者破產。心情真是無法描述。前一陣子還聽說北京有的哥為了多跑出點錢過勞死...真不知道中石化/中石油有2000億的純利還叫囂虧損要求漲價的嘴臉是什麼麽樣??那2000億人民的血汗錢又有多少進了原本已經很富裕的老外口袋裡!!

無論如何,兩大集團正在擠垮國內非自有的煉廠,同時也正在擠垮社會上的非自有的加油站。如果現在的情況不得到改變,兩大集團的目的很快就會完全實現。

可能有人問,目前發改委已經批了19個非國營的公司可以進口石油。其實私營企業進口石油除了要有進口權,還要有配額,2005年非國有進口配額一共才0.1億噸,根本沒有影響市場!而且兩大集團除了因為自己是國有公司,進口不受限制之外,還注冊了非國有企業,也在這19家裡面混,用他們的實力搶占絕大部分配額!!太狠了!!關於私有企業石油進口權/配額計劃具體詳情大家可以查詢國家商務部網站看看!!

我有一個朋友是業內人士,所以知道兩大集團的要害!注意到很多人誤解油品漲價的原因,實在看不過去了,才發言的。可惜我不是記者,否則早就揭他們的老底了!

不要讓整個社會被兩大集團\"煉油廠虧損

法報分析石油和原材料價格上漲未引起全球經濟動盪的原因

新華社信息北京5月23日電法國《費加羅報》5日刊登伊夫·德凱德雷爾的一篇文章,題為《石油價格上漲並未影響投資者信心》,摘要如下:

今年以來,石油價格上漲了將近20%。最近4年來,油價上漲了250%。其它原材料價格2005年上漲了29%,今年以來又平均上漲了12%。通常,這些變化將足以引起全球經濟不穩,減少企業利潤,破壞投資者信心。這正是第一次石油沖擊和第二次石油沖擊時曾發生的情況。

這次,情況完全不同。金融市場運轉良好,這很少見。最近4個月,法國股市CAC指數漲幅超過了10%。在大西洋彼岸,納斯達克指數上升了5%,道瓊斯指數上升了6%。今年以來,日本股市和英國股市也上漲了7%。德國股票價格指數上漲了11%。這些變化似乎反常,首先因為原材料價格上漲所造成的無法預料的前景不能使投資者放心,其次因為這些不同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使一些金融家離開股市轉向原材料市場進行投資。

然而,這一現象的產生既有經濟結構上的原因,也有經濟形勢方面的原因。首要原因之一是,最近30年,發達國家的經濟已尋求減少對石油價格變化的依賴。如今,要創造等量的國家財富,所需石油已比20年前減少2/3。上個世紀80年代初,石油消費開支約佔法國國內生產總值的5%。如今,它只佔法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3%。讓—馬克·讓科維奇和阿蘭·格朗讓在他們合著的《請加滿油!》一書中指出,「1979年,買1升汽油需要花費半個小時的最低工資。2005年,買1升汽油卻只需要花費10分鍾的最低工資」。

從兩方面可以看出經濟對石油價格變化的敏感性在下降。一方面,是因為1/4世紀以來人們在節約能源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並利用石油和天然氣以外的其它能源,發揮核能在電力生產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因為人們重視通過發展服務業來創造財富,服務業在國家財富中所佔比重已接近3/4,而服務業消耗的石油則明顯低於工業乃至農業。

此外,也有經濟形勢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在中國和印度的帶動下,全球經濟3年來取得了難以置信的增長。當然,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每桶石油價格上漲10美元,就會對全球經濟產生0.5%的負面影響。但是,2003年以來,世界經濟發動機一直處於高速運轉,從而使能源價格上漲的負面影響得以被吸收。

對西方金融市場產生積極影響的另一個經濟現象是:石油公司在股市交易指數中處於強有力地位。在巴黎,道達爾公司在CAC40指數中所佔比重超過13%。油價越漲,對石油公司越有利,石油公司的股票也越受益,從而使更多的股市基金大亨加強其在石油公司股票中的地位。這進一步刺激巴黎股市的指導性指數,同樣也刺激其它股市。因此,石油公司在歐洲STOXX50指數中所佔比重已達到16%。

除此之外,還有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強調的「全球儲蓄過剩」因素。這些剩餘資金約達14萬億美元,並在流入世界金融市場。這有助於使金融市場免受原材料價格變化的影響。

最後,還有迴流的石油美元因素。去年,油價上漲可能使石油生產國獲得了8000多億美元的額外收入。這些資金中有一部分用於向西方國家訂購設備,但主要部分又投入資本市場。由於美國貨幣存在結構性缺陷,這部分資金主要投在歐洲市場。因此,盡管主要原材料價格上漲,但是這些資金仍流入歐洲市場,造成少許泡沫影響。

當然,全球經濟、金融和股市的這種美滿結合並不意味著目前的樂觀主義將延續。一旦伊朗危機爆發,油價就會達到甚至超過100美元,並將嚴重破壞經濟平衡。在這種情況下,全球經濟增長受影響的程度將可能達到1.5%乃至更多,這相當於今年預期經濟增長率的1/3。特別是在此情況下,金融市場將不再能演奏同樣的樂章。與「泰坦尼克」號郵輪的管弦樂隊(它曾在郵輪失事時盡量長時間地演奏以安撫遇難者)不同,金融市場應提前打開救生艇,防患風險,以免為時過晚。

㈤ 世界原油價格最高位是那一年

世界原油最高價格是2008年


二、油價上漲的原因分析

石油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和基礎原材料,其價格波動受到諸多因素的左右,如供求、結算貨幣匯率、地緣政治、經濟前景、氣候變化以及股市行情等。不同國家和機構的代表對於油價問題的看法分歧較大。以石油輸出國組織為代表的產油國和發展中國家認為,當前國際石油價格與供需基本面無關,完全是市場炒作所致。石油輸出國組織秘書長艾爾-巴德里認為活躍的投機行為才是推高油價的幕後「黑手」,石油市場並不存在供應短缺問題,而且目前53天的原油儲備水平足以應付夏季能源需求的上升。而以國際能源機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和國際大石油公司的代表則認為,發展中國家不斷增加的需求,是導致油價不斷上漲的主要原因,石油輸出國組織應該增加石油生產。探究近來油價高企的原因,我們認為金融因素超過了商品因素。由於美元是原油交易的主要結算貨幣,美元貶值、次貸危機、股市下跌刺激投機資金進入包括原油期貨在內的商品市場,推高油價。

(一)投機基金的大肆炒作是油價上漲最直接的推動因素

從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投機基金的投機交易是引起國際油價大幅上漲和劇烈波動的重要原因,原油價格與以市場投機為目的的非商業持倉量、基金凈多頭頭寸之間具有高度的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達到了0.89和0.81。因此,正是期貨市場的金融杠桿效應增加了對沖基金的能量,不同基金之間的做多、做空造成石油價格走勢遠遠偏離供求關系。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調查顯示,目前原油價格中的60%是由純粹的投機因素造成。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00年,石油期貨炒作只佔當時石油期貨市場總量的29%,而今天卻已大幅上升到71%。尤其是從2003年起,期貨市場的整體商品指數投機資金由130億美元,上升到目前的2600億美元,升幅2000%,比 2007年年初高出60%;僅今年前52個交易日,新流入商品市場的投機資金就高達550億美元;炒家擁有的石油期貨合同,從714手暴漲到今天的300萬手,上升了4200倍左右。自2004年以來,進入國際石油期貨市場的基金數量由4000多家增加到8500家;其中,共有595個對沖基金在進行石油交易,比三年前增加逾3倍。在紐約商品交易所進行的石油期貨和實貨交易的規模對比,從2003年的6比1到今天的18比1,四年增加兩倍。如果將倫敦和新加坡期貨交易所、不受監管的洲際交易所以及櫃台交易、指數交易和衍生品計算在內,這個比例還要提高。石油期貨市場的正常運作受到各種漏洞的干擾,出現不受限制和難以覺察的投機,遠遠超出健康的旨在提供流動性的水平,造成具有破壞性的價格扭曲。

美國議會和相關機構已經意識到投機基金對油價的操縱,油價的不斷高漲也對美國經濟帶來越來越大的負面影響,因而不得不對此展開調查並計劃採取相應的監管措施。5月26日,根據美國國會的指令, CFTC宣布對原油期貨市場展開全面調查,以釐清國際油價是否被操縱。調查初步顯示,投機基金通過三條可能的路徑操縱國際油價:首先,指數基金、養老基金及一些主權基金通過交易量佔25%的場外(OTC)市場來撬動整個國際原油價格,操縱國際石油價格;其次,通過普氏能源資訊(Platt's)這一全球著名的私人石油信息提供商進行報價來操縱國際油價;最後,部分參股石油公司的大投行憑借其在華爾街的影響力發布利多的研究報告,從而拉抬國際油價。CFTC還在研究採取相應的監管措施。6月10日,CFTC成立了咨詢小組,包括能源產業人士和交易所官員及市場主要參與者——雷曼兄弟、高盛、美林等投資銀行,討論一些美國議員提出的方案,即CFTC嚴格約束原油期貨頭寸限制的豁免權利,對於保值者(即通過市場降低商品價格波動風險的機構)給予此豁免權;但是對於單純的投機者(即就是通過押注價格漲跌而獲利的機構)不給予豁免權,希望限制投機者對原油價格的炒作。

(二)美元持續貶值是本次油價上漲的推動因素

從2002年以來,美元累積貶值已超過50%。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美聯儲先後七次降息以刺激美國經濟增長。美元兌歐元等主要貨幣匯率持續下跌,大量資金從美國股市、債市中流出,流入石油等商品市場尋求保值增值,助推油價上漲。2007年國際油價累計上漲9.3%,而同期美元兌歐元貶值9.1%,兩者相關性很強。今年以來美元貶值對油價的影響有所減弱,但仍存在較大相關性。以6月為例,當月有4個交易日的油價波動緣於美國經濟因素,美元走軟對油價形成4.6美元的提升作用。

(三)地緣政治加深市場對原油供應穩定性的擔憂

圍繞石油的局部戰爭和恐怖主義從來沒有停止過。美國佔領伊拉克並沒有給伊帶來全面和平,至今伊拉克國內局勢依然動盪,石油生產充滿不確定性;同時,伊朗核問題引發緊張局面,沙特石油管道受到恐怖主義活動威脅,奈及利亞等主要產油地區沖突不斷,更加加劇了市場對局部供應中斷的擔憂,從而給予投機基金很好的炒作題材。6月份,奈及利亞石油工人罷工對油價形成4.4美元的提升作用;以色列針對伊朗核設施打擊的軍演及言論,再次點燃了市場對伊朗關閉霍爾木茲海峽的擔憂,油價由此提升近8美元。

(四)產油國自身需求大增

從需求看,歷史上發生的三次石油危機,使油價在短期內分別上漲了250%、160%、200%,特別是前兩次危機對世界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導致全球性的經濟衰退,也抑制了石油需求。而這一次油價暴漲的作用有限,世界經濟沒有因油價過高而出現明顯的衰退,全球石油需求也仍然強勁,特別是產油國自身需求的增長也成為油價走高的重要推手。根據英國石油公司最新的2008世界能源統計數據,中東地區的石油消費需求增長4.4%,遠遠超過亞太地區2.3%的增量。

㈥ 油價為什麼會那麼高呢什麼時候才能降下來呢

我們先來簡要回顧一下國際油價在近幾年來的上漲過程。 在2001年911前後,當時的油價在每桶20 美元左右。而到2003年初,油價上漲接近30美元/桶。一年後的2004年初,更突破40美元/桶關口。到2006年初,油價開始接近60美元/桶大關。而在剛剛過去的2007年,則先後突破80、90美元/桶的關口,直至2008年初的百元大關。 當然,國際油價最近突破百元大關,有一定的偶然性,主要是受到市場利空因素的影響。例如,2008年初奈及利亞石油港口城市的武裝動亂,令人們擔心這個世界第八大石油出口國的石油供應可能進一步縮減。同時,美國能源情報署公布的數字顯示,美國原油庫存已連續7個星期下降,並已降低到2005年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但偶然性中也有必然性,因為在那些左右油價的供求關系中,包括需求量、產出量、國際政策、金融、投資(投機)衍生性因素中,又確實包含著推動油價持續走高並保持高位的成份。我們來逐一加以分析。 首先來看世界經濟與石油需求。我們知道,這一輪油價高企,並不某個突發事件導致的短期變化,而是受到了世界經濟、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高速而普遍增長的有力推動。研究表明,近年來發展中國家的GDP增長明顯快於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石油消耗量的增長也明顯快於發達國家,而且,發展中國家石油消耗的增幅顯著高於GDP的增幅。 國際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預計,世界石油需求的持續增長,可能在2015年前後回引發更加嚴重的供應問題。這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需求增長來自發展中國家。有的機構,如埃克森美孚公司預測,全球石油需求80%的增長部分,將來自發展中國家。 在考慮石油需求方面,交通系統、特別是汽車,需要格外被提及。以美國為例,美國擁有近3億輛汽車,被稱為「車輪上的國家」。美國石油消費佔全球石油消費的25%,但石油生產只佔全球石油產量的大約9%。美國經濟、特別是美國交通系統的燃料,有97%是石油。 中國汽車擁有量的猛漲,也使得石油消費強勁。中國現在將近有2050萬輛車,與上世紀90年代初相比增長了3倍,近年來車輛的銷售增長率一直在20%以上。自1993年以來,一直就是石油凈進口國。目前,石油需求的近半依賴進口。至於鄰國日本和韓國,石油更是100%依賴進口,突顯亞洲經濟的火車頭對石油的巨大需求量。 其次來看石油的供給與儲備。總的情況是全球石油供應的增長,趕不上需求的增長。世界性石油供應短缺現象,在短期內還會呈現加劇態勢。用有的學者比較悲觀的描述,就是世界每消耗了兩桶石油的同時,卻只發現一桶新石油的產能,因為世界上大多數成熟油田的產能都處於下降的趨勢之中。 美國已開采完大多數的傳統油田。英國北海石油的產量從1999年就開始衰退。墨西哥油田也在2006年達到產量峰值。沙特的7大油田佔全國石油供應的90%,但產能也在逐年衰退。在中國,約占石油總產量30%的大慶油田,產量也以2-3%的年均速度遞減。第二大油田遼河油田的產量也一直在下降。幾乎全球都在發生相似的情況:產量達到最高點後,面臨兩倍數的下降。下降的速度,快於預期。 當然,我們說全球石油緊張和產量下降,主要是指開采條件優越、天然油質好、經濟價值高的高效、低成本的輕質油田(傳統油田)的儲量和產能減少,並不否定全球范圍內其他類型的油田和其他形式的產油方式的存在和擴張潛力。事實上,油價有反作用力。在油價處於低位時,傳統油田之外的其他類型的油田和其他形式的產油方式是沒有開發價值的,反之則不然。 打個比方,傳統油田的產油成本低。按美國能源部的測算,包括勘探、開采、運輸成本在內,傳統油田的生產成本一般在10美元/桶以內,理論售價應在40美元/桶之間。採油條件特別好的國家,如沙特,原油生產成本可低至3-4美元/桶 - 在那裡,人們只要向大油田的底部加水壓,油質好、價值高的輕質油便浮到表面。可惜的是,這樣的優質大油田正越來越少,跟不上需求的增長。 所以,綜合石油需求、供應與價格的狹義的相互影響來看,有三句話可以概括:第一、快速增長的石油需求,拉動油價持續上漲;第二、傳統油田產量的下降,推動油價提升;第三、油價上漲帶動傳統油田之外的其他類型油田和其他形式產油方式的擴張,反過來緩解石油供需矛盾,抑制油價過高的攀生。 所謂傳統油田之外的其他類型油田,典型的類型包括油頁岩礦、油沙礦、以及分布在北部高緯度寒冷地帶的特殊油田。 作為前者,油頁岩看起來象普通岩石,但加熱後就會滲出油泡。美國、中國、巴西、愛沙尼亞、澳大利亞等國都有此類油頁礦。美國更是獨占優勢,有超過世界油頁岩礦產量72%的儲備。僅在科羅拉多落基山表下面,就蘊含2萬億個桶的儲量,具有8倍於沙特、18倍於伊拉克、21倍於科威特、22倍於伊朗的原油產能;其規模超過當今世界已被證實的全部傳統油田的原油儲量。 作為後者,加拿大等國在北部艾伯塔等地區擁有豐富的油沙礦資源,產能可達數百億桶油的規模。另在加拿大的西北寒冷地帶,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發現了儲量在400億桶的特殊油田。說它特殊,主要是因為其氣候惡劣,開采條件差 - 這是一個冬天冰山覆蓋、夏天一片沼澤的特殊地帶。冬天的溫度可下降到零下60 和70度,使人和機器在那裡作業面臨非常危險和困難的狀態。 但從技術的可能和可行性上,現在我們已完全具有開採油頁岩、油沙、以及北部高緯度地區特殊油田的成熟能力。不過,從現實性、迫切性來看,是否進行實際的開采活動、以增加石油供應量,還要看油價高低是否滿足開采成本及盈利的空間。按估算,油頁岩礦的開采成本在每桶25 美元左右,油沙及北部高緯度地帶的油田開采成本也離這個數值不遠(均與傳統油田存在顯著成本差異)。在油價在35-40美元/桶時,不會有任何公司去花錢投資和生產。但當油價上漲到75-80美元/桶時,就會有許多公司積極介入生產,以獲得現實的利潤。 而所謂其他形式的產油方式,則主要包括一種煤轉液技術(CTL)的技術過程。這種技術的萌芽,其實早在二戰的德國就已開始。當時的傳統做法,是第一次技術過程實現煤轉化為氣(一氧化碳和氫),第二次過程再將氣轉變成柴油、汽油或其他相關產品。制約此項技術應用的現實性和迫切性的因素,同樣是成本和油價之間的盈利空間。 因為煤轉液過程的生產成本在每桶30-40美元,所以不到油價上漲至75-80美元/桶,不會有許多公司真正地去應用這項技術,增加石油市場的供應。但到價格到位、市場條件成熟時,煤轉液技術的潛力非常之大。據美國五角大樓估算,僅美國一國,就具備可生產9640億個桶油的煤資源。其產能,大於整個中東地區約6850億桶油的傳統油田產能。 從上述角度分析,我們知道:按現有的石油需求、供應條件和價格因素來看,當市場油價上漲到75-80美元/桶時,盡管會有時滯,但世界石油會有一個來自於包括傳統油田之外的其他類型油田和其他形式的產油量的顯著擴張,從而大幅增加供應,緩解供求矛盾,舒緩價格上漲。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同意美國能源情報署關於2008-2009年世界油價可能會適度回落到每桶80美元附近的預測結論。 當然,具體到特定時點的油價是跌是漲、何時跌漲,除了考慮上述石油需求、供應與價格的狹義的相互影響之外,還必須結合分析國際政策、金融、投資(投機)衍生性等廣義因素的影響,當然,我們認為:石油需求、供應與價格的狹義的相互影響,對油價跌漲起著長期的、基礎性的支配作用,而國際政策、金融、投資(投機)衍生性等廣義因素,更多地對油價跌漲起著短期的、伸縮性的配合作用。 先來看國際政策。歐佩克、俄羅斯等國的政策對世界石油的供應影響巨大,而美國的政策則對世界石油的需求影響顯著。短期內,約佔全球原油總產量40%的歐佩克還不會改變限製成員國產量以防油價下跌的基本態度。而俄羅斯,雖然在過去幾年中因油價上漲和開采技術進步,石油生產得到快速擴張,產量已超沙特,但它對與西方公司合作擴大石油產量的呼籲興趣不大,更願意與歐佩克一起坐享油價上漲的巨額利益。 作為石油消耗大國的美國,已在2007年12月通過了由布希總統簽署了新能源法案,決意改變對石油長期以來的高度依賴性。根據新能源法案,到2020年,美國汽車的油耗必須比目前降低40%,而生物乙醇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到2022年必須達到360億加侖。美國正試圖通過這種堅定的政策導向,影響西方國家乃至整個世界的石油需求。 但鑒於在美國歷史上、特別是尼克松總統任內、卡特總統任內,曾都有過「擺脫對外國能源的依賴」、實現「能源獨立」等的類似政策、但卻從未成功的先例,布希總統的這一次新能源法案的政策效果,還有待觀察。只不過,前幾次總統政策的失敗,大多源於國際市場油價的走低所致(其中包含歐佩克的政策反擊)。可從導致油價降低的結果來看,也不能說是政策的完全失敗。 最後,我們來看金融、投資(投機)衍生性因素。這里,最重要的,是美元貶值、以及石油期貨市場及對沖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角色。美元連續貶值,當然會反過來促使以美元標價的石油價格的持續高走。事實上,如果我們按美元貶值幅度回算各年度的油價實際漲幅,就會發現,它們只是名義漲幅的60%左右。 石油期貨市場方面,一些養老基金、公共基金、對沖基金的投資(投機)性參與,對價格起伏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美國市場的資料顯示,以對沖基金為主的非商業交易商,所持有原油期貨倉位可達到30%以上,非常活躍。它們改變了石油市場由石油生產方和消費國佔主導的傳統格局。對沖基金、投資銀行的任何動向,都會加劇油價和市場波動。這一點,在解釋世界油價短期波動、特別是振幅加大方面,尤其值得注意。

㈦ 原油價格上漲或下跌意味著什麼

原油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能源,原油的價格下降意味著全球性的經濟發展衰退.原油價格上漲則說明經濟發展良好.那麼下面具體給樓主詳細講解:
1、供求關系的影響
供求關系是影響任何一種商品市場定價的根本因素,燃料油也不例外。隨著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的發展,我國對能源的需求也快速增長,到2003年國內燃料油的產量僅能滿足國內需求的一半,而進口資源佔到供應總量的半壁江山,進口數量的增減極大地影響著國內燃料油的供應狀況,因此權威部門公布的燃料油進出口數據是判斷供求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新加坡普式現貨價格(MOPS)是新加坡燃料油的基準價格,也是我國進口燃料油的基準價格,所以MOPS及其貼水狀況反映了進口燃料油的成本,對我國的燃料油價格影響更為直接。

2、原油價格走勢的影響
燃料油是原油的下游產品,原油價格的走勢是影響燃料油供需狀況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燃料油的價格走勢與原油存在著很強的相關性。據對近幾年價格走勢的研究,紐約商品交易所WTI原油期貨和新加坡燃料油現貨市場180CST高硫燃料油之間的相關度高達90%以上,WTI指美國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其期貨合約在紐約商品交易所上市。國際上主要的原油期貨品種還有IPE,IPE是指北海布倫特原油,在英國國際石油交易所上市。WTI和IPE的價格趨勢是判斷燃料油價格走勢的二個重要依據。

3、產油國特別是OPEC各成員國的生產政策的影響
自80年代以來,非OPEC國家石油產量約佔世界石油產量的三分之二,最近幾年有所下降,但其石油剩餘可采儲量是有限的,並且各國的生產政策也不統一,因此其對原油價格的影響無法與OPEC組織相提並論。OPEC組織國家控制著世界上絕大部分石油資源,為了共同的利益,各成員國之間達到的關於產量和油價的協議,能夠得到多數國家的支持,所以該組織在國際石油市場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其生產政策對原油價格具有重大的影響力。
4、國際與國內經濟的影響
燃料油是各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能源,特別是在電力行業、石化行業、交通運輸行業、建材和輕工行業使用范圍越來越廣泛,燃料油的需求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在分析宏觀經濟時,有兩個指標是很重要的,一是經濟增長率,或者說是GDP增長率,另一個是工業生產增長率。在經濟增長時,燃料油的需求也會增長,從而帶動燃料油價格的上升,在經濟滑坡時,燃料油需求的萎縮會促使價格的下跌。因此,要把握和預測好燃料油價格的未來走勢,把握宏觀經濟的演變是相當重要的。
5、地緣政治的影響
在影響油價的因素中,地緣政治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地緣政治中,世界主要產油國的國內發生革命或暴亂,中東地區爆發戰爭等,尤其是近期恐怖主義在世界范圍的擴散和加劇,都會對油價產生重要的影響。回顧近三十多年來的油價走勢不難發現,世界主要產油國或中東地區地緣政治發生的重大變化,都會反映在油價的走勢中。
6、投機因素
國際對沖基金以及其它投機資金是各石油市場最活躍的投機力量,由於基金對宏觀基本面的理解更為深刻並具有"先知先覺",所以基金的頭寸與油價的漲跌之間有著非常好的相關性,雖然在基金參與的影響下,價格的漲跌都可能出現過度,但了解基金的動向也是把握行情的關鍵。
7、相關市場的影響
匯率的影響。國際上燃料油的交易一般以美元標價,而目前國際上幾種主要貨幣均實行浮動匯率制,以美元標價的國際燃料油價格勢必會受到匯率的影響。利率的影響。利率是政府調控經濟的一個重要手段,根據利率的變化,可了解政府的經濟政策,從而預測經濟發展情況的演變,以及其對原油和燃料油的需求影響。所以匯率市場和利率市場都對油價有相當的影響。

㈧ 國際原油價格為什麼持續上漲

約原油期貨價格上漲1.6%,原因是巴林、葉門和利比亞的抗議者與警方發生沖突,且據伊朗國家電視台報道,該國正在向蘇伊士運河派出兩艘戰艦。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從此前觸及的兩年高點下滑,原因是交易商將更多資金轉而買入紐約原油期貨。 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3月份交割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1.37美元,報收於每桶86.36美元,漲幅為1.6%,這一漲幅創下自1月31日以來的最高水平。過去一年時間里,紐約原油期貨價格上漲了12%。ICE歐洲期貨交易所4月份交割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1.01美元,報收於每桶102.77美元,跌幅為1%;昨天報收於每桶103.78美元,創下自2008年9月25日以來的最高收盤價格。基於今天的收盤價計算,4月份布倫特原油期貨與紐約輕質原油期貨之間的差價為每桶13.93美元,低於昨天的每桶15.94美元。由於俄克拉荷馬州庫辛(Cushing)原油庫存充足的緣故,這一差價此前一直都在擴大。紐約商業交易所4月份交割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1美元,報收於每桶88.84美元,漲幅為1.1%;3月份合約定於2月22日到期。在一年以前,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比紐約原油期貨輕質原油期貨低1.06美元,去年這兩種原油期貨之間的平均差價為每桶76美分。據美國能源部下屬能源信息署(EIA)今天早些時候公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月11日當周美國天然氣庫存減少2230億立方英尺(約合63億立方米),降幅低於分析師預期。普氏調查顯示,分析師平均預期該周天然氣庫存減少2350億立方英尺(約合67億立方米)到2390億立方英尺(約合68億立方米).在紐約商業交易所的其他交易中,3月份交割的天然氣期貨價格下跌5美分,報收於每百萬英國熱量單位3.87美元,跌幅為1.4%;3月份交割的汽油期貨價格下跌2美分,報收於每加侖2.53美元(約合每升0.668美元),跌幅為0.7%。

㈨ 西方大舉釋放原油儲備,油價為何還會上漲

根據油價調整規則,下周將進行新一輪油價調整。由於俄羅斯和烏克蘭關系緊張,國際油價飆升,新一輪油價調整可能繼續加大。如果油價繼續上漲,恐怕油價會連漲五倍。美國釋放了5000萬桶儲備石油。為什麼油價反而上漲了?戰略儲備的主要經濟功能是通過向市場釋放儲備石油來緩解市場的心理壓力,從而降低油價上漲的可能性,緩解石油供應對整體經濟的影響。

美國總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其他國家之上,包括盟國和其他國家。在大災難面前,美國考慮的仍然是如何讓他們的利益最大化,美國的策略是用最少的努力獲得最大的利益。這充分說明,美國的通脹水平已經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長期以來,美國不斷使用各種方法來降低通貨膨脹。第一步是降低從中國進口的一些商品的關稅。而且已經落實了,也有相應的退稅。第二步是通過釋放戰略儲備石油來穩定油價,最終降低通脹水平。這一步已經開始,得到了日本、英國、印度等國的響應。而中國石油儲量有限,但煤炭儲量豐富,目前在保證煤炭產量。

㈩ 為什麼油價一直在漲

這主要是跟全球范圍內的物價上漲有關。

正如我在上面所講的那樣,新冠疫情直接導致全球各地的大宗商品的價格進一步暴漲。雖然之前石油的價格一直沒有大范圍上漲,但這主要是跟美國的頁岩油的價格打壓有關。這個情況不可能一直持續,當到達一定的臨界點之後,石油的價格也會恢復上漲。

汽油的價格在未來可能會繼續上漲。

有人曾經預測過關於石油的價格上漲問題,表示是有可能會從40元到120元。與此同時,與石油有關的各項能源的價格也會進一步上漲,這就會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人們現在已經不再糾結汽油會不會上漲,而是會猜測汽油可能會漲到什麼價格。對於我們居民來講,居民在加滿一箱油的時候可能會多花近10元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