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波斯灣為什麼有豐富的石油資源
波斯灣通常稱為海灣,位於阿拉伯半島、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伊朗高原之間,輪廓略呈胃形,東面經霍爾木茲海峽與阿曼灣相通。波斯灣長約1000千米,寬約180——320千米,平均水深25米,最大水深104米,屬於淺海大陸架海區,面積約24萬平方千米,海水含鹽度高達38——41‰,水溫較高。 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是世界上石油資源最豐富的地區,被譽為「世界石油寶庫。」沿岸的沙烏地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巴林、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都是重要的石油生產國和出口國。波斯灣沿岸的主要港口有:伊朗的阿巴丹和哈爾克島、伊拉克的巴士拉、科威特的科威特城、沙烏地阿拉伯的臘斯塔努拉、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阿布扎比等,其中臘斯塔努拉港和哈爾克島,分別是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原油輸出港。
2. 為什麼波斯灣沿岸的石油分布特別多
西亞的波斯灣位於阿拉伯半島和伊朗高原之間,
海拔長約1040千米,寬180千米~320千米,面積24
萬千米2,平均水深25米,是一片廣闊的內海。它西
接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河水,向東則通過它
唯一的出口--霍爾木茲海峽與阿拉伯海相連。霍
爾木茲海峽因扼守波斯灣石油海上運輸的出口而具
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在海灣及其周圍100千米2范圍
內,是一條巨大的石油帶,這里蘊藏著佔世界石油
總儲量一半以上的石油,僅沙特一國的石油儲量就
佔世界總儲量的1/4,堪稱"石油王國"。
波斯灣地區在地質歷史上是氣候溫暖的淺海環
境,水生動植物豐富並有大范圍的良好的儲存構造,
具備了形成和儲藏石油的最佳條件。波斯灣地區不
僅石油資源豐富,而且開采條件也十分優越。石油
分布集中,平均每個油田儲量達3.5億噸以上,為超
級大油田;並且多分布在海岸附近的海上和陸上,
因此輸油管運輸距離短,原油外運方便。油田的地
下壓力高,油井多為自噴井,占油井總數的80%以上,
因此其生產成本是世界最低的。
波斯灣的石油出口量佔世界的60%以上,是世界
最大的石油輸出地區。石油源源不斷地流向日本、
西歐和美國等地;滾滾而來的石油美元也使得海灣
昔日的貧困國家轉眼之間躋身於世界富國的行列
3. 石油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中東這個地方這么多
石油的形成,在地質學上也有不同的說法,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中東海灣地區地處歐、亞、非三洲的樞紐位置,原油資源非常豐富,被譽為「世界油庫」。據美國《油氣雜志》2006年最新的數據顯示,世界原油探明儲量為1804.9億噸。其中,中東地區的原油探明儲量為1012.7億噸,約佔世界總儲量的2/3。在世界原油儲量排名的前十位中,中東國家佔了五位,依次是沙烏地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聯酋。其中,沙烏地阿拉伯已探明的儲量為355.9億噸,居世界首位。伊拉克已探明的石油儲量從先前的115.0億噸升至143.1億噸,躍居全球第二。伊朗已探明的原油儲量為186.7億噸,居世界第三位。石油有海相沉積和陸相沉積之說,中東地區屬海相沉積。從世界范圍看,有兩個基本事實:一是大多數含油氣盆地的生油岩是海相沉積地層;二是世界上產油量多,儲量規模最大,最豐富的含油區在中東地區,石油產量、儲量佔世界石油總產量、儲量的70%以上,而這一地區生油岩也都是海相地層。
4. 地球上波斯灣地區盛產石油,這是為什麼呢
石油是一種黏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是各個國家重要的礦產資源,石油既是能源,又是資源,具有極高的利用價值。目前,人類社會可以說是離不開石油資源的,利用石油我們生產了汽油、柴油等燃油,利用石油我們生產了化肥、殺蟲劑等農葯,利用石油我們生產了塑料原料,利用石油我們生產了各類化纖原料,可以說我們身邊的很多產品都是以石油為基本原料的。
5. 石油在陸地上有,為什麼海裡面比陸地上的石油還多
人類文明已經發展了5000年,但是真正發展起來的只有200多年的時間,人類文明的真正起飛於18世紀60年代的一場工業革命,這場工業革命最大的標志就是大量的機器代替了人工,讓生產力和生產效率大大提高,得益於生產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人類文明發展速度迅速提速,人類用短短200多年的時間所取得的文明成果就超過了過去5000年文明總和,人類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首先離不開人類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其次是有像愛因斯坦這些偉大科學家的指引道路,除了這兩點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地球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這些礦產資源為機器的持續運轉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機器的持續正常的運轉最終保證了人類文明高速持續地發展,所以人類文明成就離不開地球上的礦產資源。
石油開采
不管石油是哪種形式形成的,它的形成過程都非常不簡單,畢竟人類無法製造出石油,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石油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有人擔心石油資源很快會枯竭,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因為地球上的石油儲量遠比想像的要豐富的多,既然地球石油那麼豐富,為什麼卻總是傳出地球的石油資源在50-100年內就用完呢?其實這是一場「石油騙局」,所謂石油在50-100年內用完是指可以賺取利潤的部分石油儲量在50-100年內開采完,而沒有利潤的部分石油儲量可以支撐人類用很久,有科學家甚至斷言,即使人類滅亡了,地球上的石油都不會用完,因為石油儲量很豐富,而且是可再生的,只不過再生的時間要久一點。
石油污染
雖然地球上的石油資源理論上用不完,但是由於使用石油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所以開發新能源取代石油勢在必行,只有環境改善了,人類才能可持續發展下去。
6. 波斯灣為什麼盛產石油
波斯灣石油多,那時因為古時候那裡各種有機物如動物、植物、特別是低等的動植物像藻類、細菌、蚌殼、魚類等死後埋藏在不斷下沉缺氧的海灣、瀉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經過許多物理化學作用,最後逐漸形成為石油。
美國休斯頓一家石油勘探公司提出一個新理論:所有的石油都是從古老的岩石中生成的,而並非通常認為的埋藏在地下的死亡動物或者植物等有機體在壓力和熱的作用下分解轉化而成。這一觀點得到3位俄羅斯同行的贊同,但相關論文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上一發表,便引起廣泛爭議。
該公司負責人肯尼認為,從岩層斷裂處釋放出的地熱,使埋藏於地底100公里深處的碳化無機物和水在高溫高壓作用下產生了碳氫化合物,所有的石油都是通過這種方式形成的,而且現在還有大量的礦點未被發掘。
石油地理學家已經部分接受了這一觀點。美國地理調查部門的麥克·盧萬表示,有一部分石油來自無機物,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對於肯尼提出的「石油不可能由淺層岩石中的有機物形成」這一論斷,他則堅決反對。新澤西州礦產及礦產資源部的布雷恩·布里斯特認為,肯尼的觀點是對有機化學理論以及幾十年來在石油地理化學領域所進行的研究的蔑視。
目前普遍認同的理論是,埋藏在地下的遠古時代未被細菌分解的有機物在一定溫度、壓力條件下,經過幾百萬年的演變,形成了可供開採的石油。微生物將地表以下的有機物轉化為碳氫化合物,剩下的埋藏在深層地底的有機物則在溫度和壓力下經過分解及復雜的化學反應生成石油。通常具有商業價值的油田都位於地表以下500米-700米深處,最深的油井在約6公里深的地底。而10公里以下的更深處則根本不會有石油或天然氣。
肯尼認為,淺層地表形成的低壓條件更容易產生甲烷,而不是較重的碳氫化合物。他在實驗室中將氧化鐵、卵石和水加熱至900攝氏度高溫時得到重碳氫化合物。據此他認為,穩定的石油只有在30000個大氣壓條件下,也就是100公里以下的地底才能形成。
不過,即使肯尼關於石油形成的理論只有部分正確,也可能為石油勘查工作打開一扇新的探索之門。
7. 為什麼海洋底下的石油資源最豐富
原來,海洋中的石油都被「鎖」起來了,它們隱藏在岩石之中,自然 不會浮到海面之上啦!科學家們通過長時間對海洋的勘測發現,在大陸架 地區和一些深海盆地里有大量的油氣資源,可開採的石油總量幾乎佔到了 全球可開採石油總量的45%。著名的波斯灣就是世界上海底石油資源儲存 最為豐富的地區。
通過鑽井和泵取,人們就可以從油田中獲得石油。大陸架,是大陸海面下向海洋的延伸,可以說是被海水所覆蓋的大陸。 大陸架地區有河流注入,沉積物豐富,海洋生物數量多,較易形成有機物 沉積層。大陸架地區較高的地溫有利於有機質轉化成石油和天然氣。大陸 架地區的地質構造有利於油田的形成。
加之水深較淺,便於開發,因此海 底石油資源的勘探和開發主要集中在大陸架地區。
8. 為什麼海灣處多石油
是因各種有機物如動物、植物、特別是低等的動植物像藻類、細菌、蚌殼、魚類等死後埋藏在不斷下沉缺氧的海灣、瀉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經過許多物理化學作用,最後逐漸形成為石油。
9. 為什麼石油集中在海灣地區
簡單地說幾億年前海灣地區是大陸森林,地震後成了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