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石油專業研究生畢業後工作環境及待遇情況
也不定是吃苦,當然,如果你是搞石油勘探的話,就是經常在野外跑了,確實很辛苦的。好的環境可以進石油局等坐辦公室,或是在油田搞點行政或技術(現在在油田工作條件還是不錯的,就是有點偏僻)。其實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再說年輕人還怕吃苦嗎??關鍵問題、關鍵問題是:在石油行業工作待遇是很高的,給你舉了例子吧:成都理工大學(原成都地質學院),現在畢業的石油專業(包括石油工程、石油勘探等等)本科大學生,聘到油田(比如大慶油田)工作的一年所有收入加完有十幾萬。
㈡ 怎樣尋找石油
科學進步了,尋找石油的方法也更先進了,使人類探測海底石油方便了。比如,有一種海上人工地震法,就能探測石油。是用炸葯在海上放炮,放炮產生的地震波向海下傳播,當這種波遇到海底不同的岩層層面時,就會反射回來。有石油的地層,往往是由不同性質的石頭構成的,上面是不透水的頁岩,下面是疏鬆多孔的砂岩。地震波從這種地層反射回來後,可以用磁帶記錄下來,經過計算機分析,就能探出確有石油存在。地球上的油田,包括海底油田,百分之八十都是用這種方法發現的。
據普查顯示,海底不但有石油,而且藏量極為豐富,僅就目前探測出的,就佔地球上石油總儲藏量的三分之一。
㈢ 想學石油類專業,聽說工作後會經常在野外各地跑,有沒有從事相關工作的人介紹一下每年大概有多少時間可以
最慘的就是地質,勘探,鑽井,採油。工作地都是沙漠,戈壁,荒漠,草原,海洋幾百公里不見人煙的地方。原則上三個月休息二十天。但實際上半年,十幾個月不能回家的大有人在。
如果不能進入管理崗位,這輩子就准備一直在野外干吧。反正我見五十多還在野外幹活的,這輩子估計陪家人的時間屈指可數。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個悲催的行業。
㈣ 什麽叫石油
海合會成立於1981年,包括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巴林、卡達、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六國,總秘書處設在沙特首都利雅得。20多年來,海合會作為一個有影響的區域性政治經濟組織,在內部聯合和經濟共同發展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可以說是迄今為止阿拉伯國家內部最成功的一個區域組織,在協調政策、統一經濟、加強防衛、維護安全、縮小差距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因此,這次中國與海合會簽署了《經濟、貿易、投資和技術合作框架協議》,同時啟動自由貿易區的談判,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富得流油」的海灣六國
海灣,又名波斯灣或阿拉伯灣,位於亞洲西南部,是阿拉伯半島和伊朗之間的一片狹長海域。我們通常所說的海灣六國就是指毗鄰該水域的六個阿拉伯國家。這里可謂名副其實的「世界油庫」。據統計,海灣石油已探明儲量達910億噸,佔全球的64.5%,其中沙特佔25%,伊拉克10.9%,阿聯酋9.5%,科威特9.1%,伊朗8.7%,全球石油儲量最多的國家中有5個在這里,其中3個為海合會成員國。
除石油外,天然氣儲量也相當可觀。僅卡達、阿聯酋和沙特三國之和就達23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總儲量的14.8%,而且不斷有新的發現和開采。此外,這里的石油還有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的優點,即開采成本低廉,一桶石油成本僅需1美元多,比美國和北海要低90%以上。
在目前其他許多產油地資源趨於枯竭的時候,海灣的石油仍可平均持續開采44年,有的國家可達90年以上。
什麼叫石油大國?只有到了海灣才體會最深。這里的石油管道星羅棋布、縱橫交錯,總里程長達數十萬公里,分為各國境內管道網和跨國管道網。輸油管道將遠離港口的石油,分別輸送到地中海、紅海和海灣沿岸的港口,然後再用船運到各消費國。海灣出口到西方的石油經管道可直達地中海東岸港口,縮短路程近5000公里。僅在沙特境內就有兩條橫貫東西、長達1000公里以上的管道,年輸送能力達百萬噸以上。源源不斷的油氣出口,換回的是滾滾而來的美元。海灣六國集團最大的經濟實力就是石油和天然氣的外匯收入。現在,在全球資本市場上十分活躍的海灣石油美元達7000多億。
海灣六國經濟結構相似,六國的國民收入居世界前列,因此它們也必然成為世界各國激烈爭奪的商品、勞務和軍火推銷市場。海合會國家人口只有3000萬,但所擁有的市場遠遠大於人口比例。旱澇保收的石油美元,亞非歐三大洲交通樞紐的地理位置,便捷發達的海運和空運網路,低關稅的自由貿易,使海合會國家成為全球商家必爭之地。據統計,該市場年進出口貿易總額約2400億美元,主要貿易夥伴國為美國、日本、歐盟、韓國、東南亞國家等,占阿拉伯區域外貿總額的62%。公開資料顯示,2000年歐盟向海合會國家的出口總額達300億美元,在歐盟出口市場中居第五位;海合會國家對歐盟的出口達180億美元,其中2/3為原油出口;在歐盟的投資達1220億美元,占海合會國家對外投資總額的35%。海合會六國與我國的貿易額最近幾年也在快速遞增,2003年已攀升到170億美元,比2002年增長近50%。盡管在增長的比例上名列前茅,但雙邊貿易額只佔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2%,與中國的大國地位和市場份額很不相稱。
能源合作是重點
2003年,中國進口原油9000萬噸,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預計到2020年,我國僅對石油的需求量就達4億噸,年均遞增12%。面對中國這樣一個巨大的能源消費市場,誰都想躍躍欲試。隨著石油貿易的增加以及石化行業與國際市場的接軌,國際石油市場的動盪不僅影響我國經濟和人民生活,同樣也反映到依賴單一石油經濟的海灣六國。有數據顯示,海合會六國的傳統市場面臨萎縮的危險。以阿聯酋為例,以前其原油的60%出口到日本,現在由於伊拉克恢復石油出口,今年上半年日本從阿聯酋進口的石油驟減了1/5。
近年來俄羅斯異軍突起,不斷挑戰海灣石油地位。俄與美結盟,消極對抗歐佩克減產協議,目前日產量已達700多萬桶。此外,世界石油市場已日益多元化,海灣石油在國際市場上的支配地位有所下降。在海合會六國的出口產品中,石油出口佔90%以上。任何一點微小的波動,都會給這些國家的經濟帶來巨大影響。
在小有迴旋餘地的格局下,六國只能是廣泛尋求合作夥伴。沙特王儲去年訪俄,簽署天然氣合作協定,加強在國際能源領域的合作,交換有關國際石油信息,共同維護國際石油市場的穩定,就是一系列舉措之一。同樣,六國財經大臣此次相約訪華,也是希望在未來的國際大格局中,占據更多的中國石油市場份額。因為投入資金新增生產能力對於它們不難,重要的是事先找到穩定的買主,中國自然是理想的首選目標。
中國與海灣國家的貿易互補性強
中國的商品走向世界,海灣的石油流向全球,中國與海灣六國的經貿「互補性強」。
2003年1月1日,海合會成員國開始實施「關稅聯盟」,向經濟一體化進程邁進。海合會成員國還擬於2005年、最晚不遲於2007年前成立海灣地區共同市場,2010年以前發行統一貨幣,實現電網連接、鋪設共同的天然氣管道等。十幾年來,海灣六國相繼開始與多國進行建立自由貿易區的談判,其中與歐盟的談判持續時間最長、最為艱難,與黎巴嫩已正式簽署了協定,與印度、敘利亞等國的談判也在進行中,這些都為正在啟動的我國與海灣六國建立自由貿易區的談判起到了「打前站」的作用。為達到雙贏的共同目標,雙方有必要採取以下步驟:
一、在雙方互有所求的格局中,建立長期穩定的能源供應渠道,除單純的原油貿易外,應不斷擴大相互投資和貿易規模。中石化集團在沙特南部魯卜哈利地區天然氣田的測量、勘探及生產的項目上中標,是我國在該地區能源合作方面邁出的堅實的一步。
二、在保護雙方基本利益的前提下,中國與海灣六國應加速自由貿易區的談判,以便為中國進口石油,中國商品更大規模地進入海灣市場創造條件。目前六國在實施關稅同盟後統一實行5%的關稅。當雙方建立自由貿易區後,除少數保護性的商品外,海灣六國將對我國的進口商品實施零關稅。
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正實現互利、互惠、雙贏,才能正為彼此的發展提供保證。▲
㈤ 石油工人是一份什麼樣的工作
石油工人說白了就是偏遠地方農村的野外工人。
不一定辛苦,但肯定艱苦。我的父母是石油工人,我的父親希望我也是石油工人,所以我是石油工人。石油工人幾乎都有風濕類疾病。
㈥ 各位大神這是干什麼用的據說是石油勘探有經驗者回答
是的,是石油勘探的野外放線工的工作,我就是吐哈石油人。
㈦ 石油開采學出來是做什麼的
石油開發主要分幾個階段,前期的勘探,然後是鑽井(包括鑽井、固井、完井等步驟),開采,這些都屬於上游業務;石油化工屬於煉化類的,就搞煉油啊,油田化學之類的吧,和銷售一樣應該屬於下游業務。我干石油的,個人感覺,下游業務輕鬆些,相對固定;對於上游業務,除了開采外,其餘基本都要跑野外的,收入肯定相對更高;開採的話主要就是採油采氣,工作相對還是比較固定。糾正一樓一個錯誤,泥漿是鑽井時用的,和開采沒關系,泥漿一般也是油田化學或者是鑽井專業在搞。想做什麼主要是自己喜歡,個人感覺,在石油單位還是上游業務好些。
㈧ 要進行建設,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沒有石油都轉不動。這句話是誰說的
是毛爺爺說的啊。
㈨ 石油到底是什麼
如果你去過油田,你會看到從地下采出來的石油是一種粘稠的,顏色很深的液體,人們叫它原油。
原油的顏色雖然很深,但各地產的石油並不是同一個色。大慶出的原油是黑色的,王門出的原油是綠色的、克拉瑪依出的石油是褐色的。為什麼顏色不一樣,原來裡面含的膠質和瀝青多少不一樣,含量越多顏色越深。
原油帶有各種特殊的氣味,這是由於裡面含有一些有奇味的成分。比如有一種原油有股臭雞蛋味,這是因為裡面含有硫化氫。
原油的「體重」比較輕,密度大約是水的0.75或多一點,只有極少數的比水重。所以,大多的原油都可以浮在水上。
上面說好這些是原油的「外表」狀況,那麼它的「內心本質」是由碳和氫構成。其中碳佔84%~87%左右,氫佔12%~14%左右。餘下的百分之一是極微量的硫、氧、氮等元素。
碳和氫可以形成多種化合物,按它們的原子數從少到多排列,有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癸烷、十一烷、十二烷等等。石油就是由這些化合物組成的。
由於組成石油的各種化合物「脾氣」不一樣,所以直接用它不方便。這就像各種性格的人攪在一起,發揮不出正常的作用一樣。為此,科學家決定給石油「分家」。「分家」的辦法就是加熱,也就是蒸餾。
由於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在常溫下呈氣體狀態,所以一蒸餾,它們就從蒸餾塔頂跑出來。
當加溫到40~150攝氏度時,就會從蒸餾塔上部流出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等化合物來,它們在這個溫度下呈液態。這部分液體油就是汽油。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大。
再加溫150攝氏度以上,至300攝氏度時,在蒸餾塔中部會流出癸烷、十一烷至十五烷等化合物的混合物。這部分化合物也是液態,叫煤油。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二。
再繼續加溫,從200攝氏度加到350攝氏度時,則會在蒸餾塔下部流出另一種液體——柴油來。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三。老三的成分包括十一烷至二十烷等。
再加溫,從300攝氏度開始,則會在蒸餾塔底部流出沸點很高的重油來,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四。它是由十六烷至四十五烷等化合物組成的。
由於重油的沸點很高,到400攝氏度也不蒸發,所以不能再用一般加熱的方法來給石油「分家」了。科學家採用減壓加熱法,使重油又「分家」了,又得到了柴油,還有潤滑油、石蠟、瀝青等許多有用的東西。
這樣,我們基本上把石油的里里外外都看清了,把它們一家的大小兄弟都找出來了。
㈩ 石油行業的石化,油田,銷售,鑽探公司都是干什麼的哪個單位好
石化是石油工業的下游,是對原油進行加工的,分為燃料型和化工型(簡單的分);油田是石油的上游,是生產原油的(將石油從地下采出來);銷售公司是銷售成品油的,煉廠出來的產品是經過銷售公司進行銷售的;鑽探部分主要是鑽,勘探在最上游,勘探出那裡有油後,委託鑽探公司進行鑽井。
工作性質:石化一般都需要24小時倒班;油田也是,不過看具體崗位;銷售就是到處跑,聯系客戶;鑽探一般是要在野外跑的。
收入按一般員工來說,鑽探要高一些(野外出差有補貼),油田次之,石化看廠子的效益,銷售這塊不好說,不過應該是收入很好的,但這些只能是個參考,具體要看單位,其它的說某一部分賺錢都是不確定的,反正這些地方當領導指定是有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