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沙特靠石油致富,當石油枯竭靠什麼維生
中東國家,沙烏地阿拉伯原本是窮國家的,但是在1938年發現石油之後,如同一個暴發戶,一下改變了貧窮落後的狀況,成為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國家之一。由於石油使得沙特國民都過上了較高的生活水平。沙特在立國的時候在對社會福利做了很大的重視,對國民實行免費教育,免費醫療,免費社保,失業保險,降低食品價格等各項福利措施。有一些人也想著石油總有一天會被開采盡。如果沒有石油的話,沙特王室會獲得什麼生活的呢?
在2017年的世界未來能源會議上,沙特的能源部長就提出了立下鴻浩之志,提出開發太陽能、風能與地熱發電項目的“組合拳”,計劃在2023年-2030年完成任務。
所以,可以看到沙特王室出於維護君主專制國家的需要,都會積極探索轉變對石油經濟依賴,為國家創造巨大財富的新途徑!
B. 石油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開採石油是非常昂貴的,也可能對環境帶來破壞。海上探油和開采會打擾海洋環境。尤其以清理海底的挖掘工作破壞環境最大。油輪事故後泄漏的原油或提煉過的油在阿拉斯加、加拉帕戈斯群島、西班牙和許多其它地區脆弱的海岸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的破壞。
石油燃燒時向大氣層釋放二氧化碳,導致全球變暖。每能量單位石油釋放的二氧化碳低於煤,但是高於天然氣。但是作為交通用燃料要減少焚油導致的二氧化碳的釋放尤其棘手。一般只有大的發電廠才能夠裝配吸收二氧化碳的裝置,單個車輛無法裝配這樣的裝置。
雖然現在也有可再生能源作為選擇,但是可再生能源能夠取代多少石油以及可再生能源本身可能導致的環境破壞還不肯定和有爭議。陽光、風、地熱和其它可再生能源無法取代石油作為高能量密度的運輸能源。
要取代石油這些可再生能源必須轉換為電(以蓄電池的形式)或者氫(通過燃料電池或內燃)來驅動運輸工具。
另一個方案是使用生物質能產生的液體燃料(乙醇、生物柴油)來驅動運輸工具,但是目前的技術還無法讓生質燃料夠環保。總而言之要取代石油作為主要運輸能源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2)石油經濟過後是什麼經濟擴展閱讀:
在過去數十年中開採石油以及其副作用為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社會和環境導致了巨大的問題。在有些地區土著居民被驅逐,在分配石油帶來的財富上也可能有些地區造成巨大的沖突。
外部的干涉和對沖突某一方的支持則導致更多的暴力。比如在阿爾及利亞平均每周就有約500次暴力沖突。
目前石油是現代工業社會最重要的原料。絕大多數運輸工具使用石油及其衍生品驅動,此外石油還被用來發電,它也是化學工業重要的原材料。諸多國家有戰備儲油制度。
C. 中東的石油資源被采完後,經濟出路會是什麼
現在的中東人已經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了。 許多中東國家已經開始發展石油以外的產業,例如:金融服務、旅遊觀光等等 大家可能知道阿聯酋的迪拜有一家超級豪華的七星級酒店,為什麼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吸引世界各地的旅遊者啦。還有,F1大獎賽在巴林也有一站,也是為了吸引廣大車迷去看F1的同時大大的消費一番啦。 正如樓上的所說,中東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具有極強的戰略地位。中東國家也會利用這種優勢大力發展交通運輸,不斷完善硬體和軟體設施,使其空中成為歐美與亞洲的航空中轉站,陸地成為亞歐大陸的交通紐帶。
D. 石油與世界經濟增長的關系是什麼
石油在目前的國際能源消費中佔到40%,是世界許多國家重要的能源支柱。從這個意義上說,石油是世界經濟的「血液」。從全球范圍來看,世界經濟增長與國際石油需求增長存在著較明顯的相互對應的周期性變化規律。2004年是自1976年以來石油需求增長率最高的一年,但是這個周期已有下降的趨勢。之所以有這么高的增長率是因為美國和中國有非常強勁的經濟增長。在過去的25年中,發展中國家從來沒有出現過5%這么高的石油消費增長率。中國達到世界GDP增長的24%,經濟增長率為9.5%,2006年還將持續這個態勢。我們可以看到,2005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從上年的5%降至4%,2006年可能保持相同的增長率。即使這樣,該數值仍然要高於3.3%的長期平均增長率。
近40年來石油消費增長與世界經濟增長變化情況(據IMF,2006;BP,2006)
石油對國家經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原油作為一種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商品,與其他商品一樣,原油價格經常伴隨著供應短缺或過剩而發生大幅度波動。石油價格的暴跌和暴漲,都是世界經濟的不穩定因素,並直接影響到一國經濟的發展。據亞太經合組織估計,石油價格每上升10美元/桶,就會使全球通貨膨脹率上升0.5個百分點,經濟增長率下降0.25個百分點。該組織還認為,目前西方發達國家的通貨膨脹率已經從2003年的1.1%上升到2%,主要就是由於石油價格上漲造成的。而美國經濟的幾次衰退(分別是1990—1991年,1980—1982年,1974—1975年)前,都發生了石油價格的暴漲。
由於原油作為一種商品廣泛應用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原油價格波動不僅直接影響到企業運行的成本和盈利能力,而且還對居民和家庭的日常生活產生重要影響。對於原油凈進口國來說,原油價格上漲直接增加其原油進口成本,並對其經常賬戶產生不利的影響,並進一步影響其經濟運行狀態,嚴重的油價上漲往往導致隨後的經濟衰退、通貨膨脹、失業人數的增加。
從1970—2004年國際市場原油價格變化情況看,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出現過五次較大幅度的上漲。從歷史上看,油價的大幅度上漲對全球經濟產生明顯的沖擊,其中,最嚴重的沖擊是1973—1980年間的兩次石油危機所產生的沖擊。
時間原油價格對發達國家影響初始價格(美元/桶)最高價格(美元/桶)價格漲幅(%)貿易平衡(億美元)GDP增長(%)1973—1974年3.311.6252-880-2.61978—1980年12.935.9179-2320-3.71989—1990年17.928.358-380-0.21999—2000年18.028.257-960-0.42003—2004年28.937.329-1070-0.3
歷史數據表明,1973年的那次石油沖擊,使得發達國家的經濟陷入了1974—1975年的嚴重衰退,而20世紀70年代末的石油危機更使發達國家出現了1979—1982年長達3年的特大的經濟危機。在後一次經濟衰退中,整個西方陷入了通貨膨脹和工業生產下跌的停滯膨脹,即經濟滯脹。從1971年到2003年美國出現的五次經濟衰退都與油價大幅度上漲有關。除了1973年、1980年衰退與油價上漲基本同步外,其他三次存在一定的滯後。
2004年以來,世界經濟發展中高油價與高增長率並存,表明國際油價飆升並沒有像20 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那樣給世界經濟帶來巨大沖擊,甚至爆發衰退。原因一方面是以美國為首的佔世界經濟最大部分的發達國家,經濟正處於復甦的上升期,消費出現新熱潮,投資顯著增多,因而經濟發展具有較強的內在動力;另一方面,石油消費大國通過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採用替代能源等節能措施,降低了經濟發展對石油的依存度。
1970—2003年美國原油進口實際價格與經濟衰退的對應關系(美國能源部等,2002年)
但是,油價飆升仍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了不少負面影響。首先,它抑制了世界經濟的發展速度。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每桶石油的價格上漲5美元並持續一兩年,世界經濟增長率就將減少0.3%,同時,油價上漲還帶動了航空、交通運輸、冶金、化工等高能耗行業成本或產品成本上升。其次,高油價還使全球通貨膨脹有死灰復燃之勢,股市和匯市也動盪不已。
值得關注的是,高油價困擾了亞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突出地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高油價對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的沖擊要比對美國、日本和歐元區經濟的影響更嚴重。據國際能源機構估計,如果油價每桶上漲10美元並保持下去,一年內美國、日本和歐元區經濟增長率將分別下降0.3、0.4和0.5個百分點,而亞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將下降0.8個百分點。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受高油價更大沖擊的原因在於對原油需求持續高速增長和能源利用的低效率。美國能源部預計,從2001—2025年,全球原油需求量年均將增長1.9%,其中亞洲發展中國家的需求量年均增長率將高達3.2%,增幅大大高於美國的1.5%、日本的0.3%和西歐的0.5%。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和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是亞洲發展中國家原油需求旺盛的主要原因。發達國家不斷將製造業生產轉移到亞洲地區,也增大了亞洲發展中國家的原油需求。亞洲發展中國家能源利用效率低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這些因素使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抗高油價的能力比美、歐、日等發達國家經濟低得多。其二,通貨膨脹率急劇上升。到目前為止,高油價還沒有使亞洲經濟增長步伐明顯放慢,但據一些亞洲國家公布的統計數據,高油價導致通貨膨脹的壓力已顯著增大。因而,如果油價長期居高不下,亞洲經濟有陷入「滯脹」的危險。
E. 石油國開採石油後應怎麼樣發展本國的經濟
從我自己的理解簡單分析:
首先,注意發展石油的相關產業,充分利用這以能源.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就是投資、消費、出口。
從投資的角度看,可以加大相關產業的投資,投資增加,通過投資乘數,擴大國民收入
從消費的角度講,就是擴大內需
從出口的角度講,主要就是擴大外需
另外,從石油的定價權來看,開採石油的同時也應該注重石油的定價權問題,
國際油價定價權,是指一個國家在國際油價的制定上擁有足夠的話語權,也就是一個國家的通過政策調整能影響到國際油價的能力。擁有國際油價定價權利於國家的經濟發展,避免處於被動局勢。影響石油定價權的關鍵因素就是石油期貨和一些相關衍生品。
所以注意發展相關的石油期貨市場。石油期貨可是使石油企業進行套期保值,提高石油企業應對價格變動的能力
最後,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且污染比較嚴重、注意新能源的開發。就像現在比較熱的清潔能源發展機制(CDM)
F. 後石油時代指的是什麼
世界正在走向「後石油時代」。後石油時代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快速成長和發展時期,也是石油替代產品的培育、成長和發育時期。
當前石油供應安全面臨三大挑戰,一是石油需求不斷增長使現有資源產量難以滿足;二是礦物能源遲早要枯竭,目前沒有替代能源能擔當石油的角色;三是無節制地使用石油已對環境造成巨大的壓力。石油供應的瓶頸問題,已經給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巨大的壓力。
第十屆科博會中國能源戰略高層論壇「中國新能源產業峰會」,邀請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科技部等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領域主管領導、專家、企業領袖集聚一堂,就共同關心的「可再生能源2007年發展預測、政策扶植」、「加快生物質能轉化與產業化」、「太陽能、風能的產業化發展與市場開發」等熱點問題深入研討,為後石油時代中國能源產業的發展拓展新空間,助推我國新能源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G. 中東國家采完了石油後有哪些經濟出路
中東國家基本是亞熱帶沙漠氣候,以後的出路有3種參考下 1、發展水果業。伊拉克大棗你聽說過嗎,在國際上很出名,也很暢銷。沙漠氣候日溫差大,所以水果都很甜,比如類似的吐魯番葡萄、哈密瓜等等。 2、旅遊業資源豐富。中東國家的文化是阿拉伯文化,是世界重要的古文化之一。流下了許多遺址,如阿拉伯文化宗教聖地麥加、古都巴格達等等。 3、能源部分,主要是風能和太陽能的利用。
H. 靠石油致富的沙特,沒有石油以後將會靠什麼生存
一提起沙特我們肯定會想到,石油,迪拜,土豪。如果沙特沒了石油,也能生存下去,沙特可以靠旅遊業發展。沙特的富有就是因為沙特占據著全球最珍貴的資源石油,沙特的經濟機會全部來源於石油的出口,但是最近石油的降價,還有恐怖分子的襲擊導致沙特石油直接受到了非常嚴重的打擊。
不過,在外界看來,沙特沒有了石油這個國家就完了,沙特不靠石油簡直就是開玩笑。但是,前有迪拜改革之鑒,迪拜的打造豪華旅遊業、吸引外資進入、建設國際金融中心、這些做法使它已擺脫了石油經濟的依賴
I. 石油對世界經濟產生怎樣的影響
總體來說,20世紀是廉價的石油時代,低廉而又充足的石油支撐了人類工業的大發展,使人類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廉價的石油在20世紀也對世界經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幾次石油危機使世界為之震撼。20世紀世界石油工業的興起和蓬勃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有高潮也有低谷,留給我們更多的是迷茫,因為我們到現在為止也不清楚地球到底蘊藏多少油氣資源,只是憑借我們現有的手段來發現我們能發現的油氣資源,盡量提高採收率,產出更多的油氣來。石油工業發展到今天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21世紀的世界石油工業充滿了希望,但隨著人類對油氣資源需求的不斷增加及油氣資源的不斷減少,決定了油氣資源這種不可再生能源將對世界經濟產生更大的影響。 有人預測21世紀石油時代即將終結,因為人類已經通過各種手段從地下開采了一個多世紀的石油了,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油氣的產出急劇加大,油氣消費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而油氣需求還在以比較快的速度增加著,以這種趨勢持續發展下去,人類將會在21世紀用完地下的油氣資源,石油時代將要在21世紀終結。而21世紀油氣對人類的影響將越來越大,人類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還得依靠油氣資源來維持發展。這里我們憑借自己有限的知識和認識,對21世紀的世界石油工業做一些初步展望。
J. 西亞石油經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西亞石油經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影響世界經濟未定性。
位於亞、非、歐三洲交界地帶,在阿拉伯、紅海、地中海、黑海、和裏海之間,聯系歐亞非三洲,是海陸空重要的交通樞紐,西亞石油約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一半以上,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四分之一。
石油減產的話自然發達國家的石油自然就不夠用了,肯定會影響經濟的效率。自然使得世界經濟下滑。石油廠量過剩的話,燃油價格降低,使得世界經濟效率提高。
(10)石油經濟過後是什麼經濟擴展閱讀:
西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豐富、產量最大和出口量最多的地區,有「世界石油寶庫」的稱號。西亞的石油儲量約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一半以上,產量佔到世界石油總產量的近1/3,出口量佔到世界出口總量的一半左右。西亞所產石油90%以上供出口,主要出口到美國、西歐和日本。
西亞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是重要的產油國。靠出口石油,一些國家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海底及兩河流域為世界著名大油田,以波斯灣為中心是一巨大石油帶;大高加索山脈下、黑海附近以亞塞拜然首都巴庫為主要開采。西亞石油儲量大、埋藏淺、油質好、易開采。
石油的形成與其地質構造密切相關,波斯灣地區及兩河流域地質構造方面屬於新褶皺山系的邊緣拗陷地帶,儲油構造良好;
同時,長期溫暖的海洋環境,為大量海洋生物提供了適宜的生長條件,海洋生物遺體沉入海底後,成為生成石油的有機物質來源,經過復雜的生物化學作用,逐漸變成了石油。其他礦藏有鉻、銅、銻、錳、鐵和磷灰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