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油氣資源分布特點
世界油氣資源比較豐富,其顯著特點是分布不均勻,主要集中在歐佩克國家,大型油田的50%以上也集中在歐佩克國家,OECD國家僅佔15%。這表明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油氣資源的供應主要依賴歐佩克國家。
一、世界油氣資源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歐佩克和前蘇聯
世界油氣資源的地理分布很不均衡,世界石油分布是極不平衡的,僅中東地區就佔65.4%的可采儲量,其餘依次為中南美洲、歐洲及歐亞、非洲、北美和亞太地區。從國家的角度來看,2002年底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最豐富的國家為沙烏地阿拉伯,佔世界石油剩餘探明儲量的21.38%(以下各國括弧內的數字表示佔世界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的百分比),加拿大(14.84%)、伊拉克(9.28%)、科威特(7.75%)、伊朗(7.40%)和委內瑞拉(6.42%),這六個國家的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2002年底為999.27億噸,佔世界總量的60.14%。2002年底天然氣證實儲量分布最多的國家是俄羅斯,佔世界總量的30.52%(以下各國括弧內的數字表示佔世界天然氣估計探明儲量的百分比),其次是伊朗(14.76%),卡達(9.24%)、沙烏地阿拉伯(4.14%)、美國(3.33%)和阿爾及利亞(2.92%),這六個國家佔世界天然氣總量的64.97%。前蘇聯和歐佩克國家的天然氣探明可采儲量約佔世界的82.9%。
二、世界油區和油田的分布極不均勻
按照油氣的儲量,大型油區可分為超級特大油區(油氣儲量>136億噸)、特大油區(油氣儲量在41億~136億噸)和大油區(油氣儲量在13.6億~41億噸)三級,大型油田分為超大油田(探明儲量超過6.8億噸)、較大油田(探明儲量超過1.36億噸)和大油田(探明儲量超過0.68億噸)三類(白澤生等,1996)。
全球僅有兩個超級大油區,即阿拉伯-伊朗油區和西西伯利亞油區,油氣儲量佔全球總量的48%。
全球有八個特大油區,即前蘇聯的烏拉爾油區、墨西哥的雷福爾馬-坎佩切灣油區、委內瑞拉的馬拉開波油區、美國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油區、二疊紀油區、美國及墨西哥東北部的得克薩斯油區、利比亞的錫爾特油區和加拿大的阿爾伯達油區,其油氣儲量之和佔世界的20%。
全球約有15個大油區,分布在美國、前蘇聯等地,油氣儲量之和佔世界的16%。
全球已發現大型油田約300多個,其中超大油田40多個,主要集中在中東、北非、南北美洲和前蘇聯等地。
上述情況表明,世界油氣資源以及油區、油田的分布極不均衡。這種資源狀況對世界油氣工業、油氣市場、油氣價格以及各國經濟和政治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三、非常規油氣資源潛力很大,重油、煤層氣等已成為重要的油氣供應來源
非常規資源是指在現有條件下,不能完全用現有常規方法和技術進行勘探、開發與加工的油氣資源部分,主要包括重油(油砂、瀝青)、深盆氣、煤層甲烷氣、水溶解氣以及天然氣水合物。據世界第14屆石油大會估計,全球擁有非常規石油資源為4000億~7000億噸,非常規天然氣資源849萬億立方米。非常規資源,特別是油砂和瀝青,主要分布在南北美洲,加拿大的油砂資源很豐富(陳耕,2002)。
BP公司《2003年6月世界能源統計評論》中顯示:2002年世界石油證實資源儲采比是40.6,如果僅從常規石油資源的角度來看,世界石油資源十分有限。但如果將現有油田的儲量增加、待發現的油氣資源和非常規油氣資源包括進來,那麼世界油氣資源仍很豐富。隨著新技術在石油行業的運用日益廣泛,降低了非常規油氣資源的開采和生產成本,延長了油田的開采壽命,所謂石油枯竭論的威脅在減緩或消退。
❷ 實驗區域優勢互補,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為了解決長江三角洲地區能源缺乏狀況,我國實施了多項輸電、輸氣工
讀圖可知,(1)我國南方地區水能能源豐富,它彌補了煤、石油能源的不足;
(2)A處長江三峽水利樞紐位於我國地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的過渡處,落差大,水能最豐富;
(3)「皖電東送」是利用安徽省豐富的煤炭資源發電,輸送長江三角洲地區.「皖電東送」的輸電形式,對東部地區交通運輸和環境保護兩方面帶來的好處有變輸煤為輸電,減輕東部運輸壓力,減少煤炭運輸中的污染,直接用電改善了大氣質量;
(4)長江三角洲能源資源缺乏,再加上人口稠密,經濟發達,耗電量大.
故答案為:(1)水能;煤、石油;(2)位於我國地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的過渡處,落差大;
(3)煤炭;變輸煤為輸電,減輕東部運輸壓力,減少煤炭運輸中的污染,直接用電改善了大氣質量;
(4)長江三角洲能源資源缺乏,再加上人口稠密,經濟發達,耗電量大.
❸ 長江三角形和青藏高原有石油嗎
長江三角洲地區目前還沒有發現石油.
青藏高原有石油,目前發現的是頁岩油:
藏北羌塘盆地是西藏地區目前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海相沉積盆地,也是中國大陸目前勘探程度最低的海相含油氣區,隨著研究程度的深入,其油氣資源潛力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2004年以來,由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實施的《青藏高原油氣資源戰略選區調查與評價》項目,隨著一系列野外地質調查工作的展開和勘探工程的實施,已經取得了很多重要進展,其中於2006年5月筆者一行在勝利河西、瑪爾果茶卡東南發現一套優質的油頁岩,該套油頁岩有2層,延伸穩定,經初步踏勘確定東西延伸大於2.5 km。
❹ 高中地理西氣東輸對於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石油天然氣供應短缺的原因如何解
西氣東輸對於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石油天然氣供應短缺的原因還可以從國外進口油氣產品;充分利用近海大陸架油氣資;開發核電、風能、海洋能等其他替代能等。
"西氣東輸"工程將大大加快新疆地區以及中西部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相應增加財政收入和就業機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一重大工程的實施,還將促進中國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帶動鋼鐵、建材、石油化工、電力等相關行業的發展。
西氣東輸的意義
西氣東輸氣田勘探開發投資的全部、管道投資的67%都在中西部地區,工程的實施將有力地促進新疆等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
也有利於促進沿線10個省市區的產業結構、能源結構調整和經濟效益提高。 西氣東輸能夠拉動機械、電力、化工、冶金、建材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對於擴大內需、增加就業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❺ 地理:珠江三角洲礦產資源缺乏,且產業基礎薄弱,為何要發展石化、鋼鐵等重工業
石化、鋼鐵工業是生產和生活的基礎工業,一個地區要發展必須建立健全的工業體系,珠三角具有廣闊的市場以及優良的港口資源,具有發展的可行性條件。也有社會發展的必要性
❻ 扇三角洲和辮狀河三角洲與油氣資源的關系
辮狀河三角洲與扇三角洲與油氣的關系基本上是相同的。辮狀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岩石分選較好,雜基含量較低,砂礫岩體的側向連續性和連通性都較好,因而具有較好的油氣儲集性能。同時,分布面積達數百平方公里,且水下分流河道的砂礫岩與烴源岩呈頻繁互層沉積,可成為油氣初次運移的有利場所。辮狀河三角洲平原亞相的沖積平原或河漫沼澤沉積由於物性較差,可作為區域性蓋層或烴源岩,從而在垂向上構成良好的生儲蓋組合。從目前的油氣勘探成果來看,辮狀河三角洲單獨或與其他因素匹配,可形成岩性圈閉油氣藏、構造圈閉油氣藏、構造-岩性圈閉油氣藏等。
❼ 長江三角洲為什麼會出現能源短缺
一,長江三角洲缺乏水能、煤、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礦產,所需能源完全由外部提供。
二,長江三角洲工商業發達,工業和商業消耗的電、煤、天然氣等能源多。
三,長江三角洲是我國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生活耗能居高不下。
❽ 為什麼南方(內陸)地區煤和石油資源相對較少
首先回答煤:
地球歷史上有3個主要成煤期。首先是古生代的石炭紀、二疊紀。「石炭」本來是煤的意思,石炭紀就是因為這個時期形成的地層里含有大量的煤炭而得名。「石炭」和「二疊」這兩個紀加在一起延續時間1億年,從距今3.5億年前到2.5億年前。其次是中生代的侏羅紀,從距今1.8億年前到1.4億年前。第三個主要成煤期是新生代的第三紀,距今6500萬年前到180萬年前。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石炭紀、二疊紀是世界和我國極重要的成煤期,但是具體到我國的南方和北方就有不同。石炭紀、二疊紀時期,我國華北廣大地區有著廣闊平坦的沼澤地形和溫暖濕潤的氣候,給植物的生長和煤炭的形成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華北地區的許多煤田都是在這個時期生成的。但是,在石炭紀和二疊紀早期,我國南方廣大地區卻是一片汪洋,雖然多數時期是淺海,也不可能長森林。到了二疊紀晚期,南方海水退卻,這才有了適宜的成煤環境,二疊紀晚期是我國南方主要的成煤時期之一,南方的多數煤都是這個時期產生的,數量上來說就比北方少了很多。
再來回答石油:
石油的形成環境首先需要有水,可以是海,可以是深湖,可以是三角洲,海里形成的石油 我們叫海相油田,不是海里的叫陸相。而中國這塊地區則基本都是陸相沉積。而地質歷史上,前面也說了,中國南方先是一直是海,但是海底地形和後來的陸地差不多,一直是低山丘陵地帶,沒有海相成油所需要的海盆(中東就是從海盆里冒出來的),也難以生成形成陸相油田必須的超級大湖。而大慶油田和遼河油田 曾經是一片巨大的湖---如果你想問我怎麼知道它以前是湖的,那這個解釋起來就更復雜了…但事實是它曾經就是…勝利油田那裡也有湖泊的歷史。別的大部分也都是這樣的。總的來說,北方石油多,是因為地史上,北方曾經出現很多具有生油條件的大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