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費用明細 » 煙絲加工費用計入什麼會計科目

煙絲加工費用計入什麼會計科目

發布時間: 2022-06-12 15:58:29

⑴ 加工費屬於什麼會計科目

原材料加工費計入製造費用會計科目。
如果是來料加工:雙方委託加工協議中只約定了提供的主材數量和應該交付的加工產品數量的,可以對所收到的材料只作備查登記,是屬來料加工可以不核算其價值。
1、單位發生來料加工做:
借;「生產成本:來料加工材料
貸:原材料/應付職工薪酬/製造費用等。
2.來料產品完工結轉做:,
借「:庫存商品-受託加工產品」,
貸:「生產成本」。
3.確認應收的加工費,
借:「銀行存款/應收賬款:XX單位加工費」等,
貸:「主營業務收入:加工費收入」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
4.結轉材料加工費做:
借: 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受託加工產品」,

⑵ 計算增值稅。並作會計處理。速回!!!!!!! 收購煙葉。並直接加工。在加工過程中墊付材料款15000.

一、採用售價金額核算的商業零售企業實行增值稅後,應按照財政部(93)財會字第83號文所附「關於增值稅會計處理的規定」的要求設置「應交稅——應交增值稅」等科目,進行會計核算,編制會計報表。但日常會計核算中,「庫存商品」等科目仍然按照含稅的商品售價核算,「商品進銷差價」科目應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不含稅的進價與不含稅的售價之間的差額;二是應向消費者(或購買者)收取的增值稅額(銷項稅額)。
企業購進商品,按照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記載的應計入商品采購成本的金額,借記「商品采購」「經營費用」等科目,按照專用票上註明的增值稅額,借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按照應付或實際支付的金額,貸記「應付帳款」「應付票據」「銀行存款」等科目。

商品到達驗收入庫後,按照商品含稅零售價格,借記「庫存商品」科目,按照不含稅的進價,貸記「商品采購」科目,按照含稅的售價和不含稅的進價之間的差額,貸記「商品進銷差價」的科目。

商品銷售實現時,按照含稅的售價,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商品銷售收入」科目;同時,按照含稅的售價結轉商品銷售成本,借記:「商品銷售成本」科目,貸記「庫存商品」科目。
定期或月份終了,按照規定的方法計算出銷項稅額,將含稅的商品銷售收入調整為不含稅的商品銷售收入,並反映應收取的銷項稅額。借記「商品銷售收入」科目,貸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科目。月末,按照含稅的商品進銷差價的計算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並調整商品銷售成本,借記「商品進銷差價」科目,貸記「商品銷售成本」科目。

二、為便於商品零售企業的庫存商品按含稅的售價核算,期初用於增值稅應稅項目的庫存商品等余額中已支付的按規定計算應予低扣銷項稅額的期初進項稅額,借記「待攤費用——期初進項稅額」科目,貸記「商品進銷差價」科目。對這部分期初庫存中所含的進項稅額,按規定可以抵扣時,再將計算可以抵扣的部分轉入「應交稅金」科目,借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貸記「待攤費用——期初進項稅額」科目。

關於增值稅會計處理的問題解答�

一、實行增值稅以後,依據什麼憑證記入「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
實行增值稅以後,如何做到在會計上價與稅的分離,重要的是確定記帳依據。企業購入貨物或接受應稅勞務取得的原始憑證是重要的記帳依據,因此,首先必須取得有關的憑證,證明其購進貨物或接受勞務已支付了增值稅,有了切實的證明以後,這部分已支付的增值稅才能予以抵扣。按照規定,企業購入貨物或接受勞務必須具備以下憑證,其進項稅額才能予以扣除:

1.增值稅專用發票,實行增值稅以後,國家相應改革了發票制度,即實行增值稅的一般納稅企業銷售貨物或者提供應稅勞務均應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增值稅專用發票記載了銷售貨物的售價、稅率以及稅額等,購貨方以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記載的購入貨物已支付的稅額,作為記帳依據,計入「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

2.完稅憑證。企業進口貨物必須交納增值稅,其交納的增值稅在完稅憑證上註明。進口貨物交納的增值稅根據從海關取得的完稅憑證上註明的增值稅額記入「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
3.購進免稅農產品,按照憑證(發票或有關憑證)註明的買價和10%的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按照計算出的進項稅額,記入「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
按照規定,企業購進貨物或者接受應稅勞務,沒有按照規定取得並保存增值稅扣稅憑證,或者增值稅扣稅憑證上未按照規定註明增值稅額及其他有關事項的,其進項稅額不能從銷項稅額中抵扣。會計核算上,如果不能取得有關的證明,則購進貨物或接受應稅勞務支付的增值稅額不能記入「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只能記入購入貨物或接受勞務的有關成本。

二、實行增值稅以後,企業應如何設置有關的會計科目?

新的增值稅辦法擴大了征稅范圍、改變了稅基、簡化了稅率,並對不同類型的企業實行不同的徵收方法。辦法改變以後,涉及的會計科目及帳戶設置上的問題主要有:
1.收入、成本的內容。實行增值稅後,除了涉及小規模納稅企業的業務外,企業購入貨物或接受勞務的成本中不再含增值稅,銷售貨物或提供勞務收取的增值稅額不構成銷售額,即銷售額中也不含稅。這一改變使會計核算中原存貨、銷售收入的內含發生變化,即由含稅改為不含稅。由此,存貨與銷售收入的核算均應按不含稅的金額入帳。由於只改變了存貨成本和銷售收入的內含,並沒有改變存貨和銷售收入的經濟意義,因此,仍然可以按照會計制度中規定的會計科目進行日常會計核算。

2.購入貨物或接受勞務已支付的增值稅如何核算,這是增值稅會計核算中首先要考慮的問題。現行會計制度中的「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科目核算交納增值稅的企業應交、已交、未交稅金等情況,反映企業與國家都間的一種結算關系,其借方反映已交納的增值稅,貸方反映應交的增值稅,期末貸方余額反映尚未交納的增值稅,期末借方余額反映多交的增值稅。實行新的增值稅辦法後,由於企業這部分已支付的進項稅額是企業暫時墊付的,可視為已交尚待扣抵的稅金,因此,仍然可以通過「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科目的借方進行反映。

3.銷項稅額如何核算。企業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收取的增值稅額,由於與原增值稅應交稅金的概念相似(只是改變了稅基和稅率),在會計核算上也仍然可以通過「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科目的貸方核算。

4.出口退稅如何核算。按照增值稅辦法規定,出口增值稅應稅貨物實行零稅率,由於出口貨物購進時已含增值稅,貨物出口後企業可以申請出口貨物的進項稅額的退稅,因此,出口貨物退回的增值稅也可通過「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科目的貸方核算。
按照上述設想,企業實行增值稅後,可以不必增設新科目,仍按現行制度規定的有關科目核算,即可解決增值稅的會計核算問題。但某些會計科目反映的經濟內容需要適當改變。變化最大的為「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科目,其借、貸方相應增加了很多核算內容,其期末余額反映的經濟內容與過去也不完全相同:「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的借方發生額反映企業購進貨物或接受應稅勞務支付的進項稅額和實際已交納的增值稅;貸方發生額、反映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應交納的增值稅額、出口貨物退稅、轉出已支付或應分擔的增值稅;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多交或尚未抵扣的增值稅;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尚未交納的增值稅。

三、實行增值稅以後,企業應如何設置「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帳戶?

實行增值稅以後,由於「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的借、貸方增加了很多經濟內容,「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的借方既要反映已交稅金,又要反映進項稅額;貸方既要反映銷項稅額,又要反映出口退稅、進項稅額轉出等情況。「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增加核算內容後,如果仍沿用三欄式帳戶,很難完整反映企業增值稅的抵扣、交納、退稅等情況。為了配合稅制改革,從會計上完整、真實反映企業的進項稅額、銷項稅額、出口退稅等情況,便於正確計算企業實際應交的增值稅,同時也為了便於稅務部門的徵收管理,在帳戶設置上採用多樣式帳戶的方式,在「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帳戶中的借方和貸方各設若干個專欄加以反映。主要設置以下幾個欄:
1.「進項稅額」專欄,記錄企業購入貨物或接受應稅勞務而支付的、准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增值稅額。企業購入貨物或接受應稅勞務支付的進項稅額,用藍字登記;退回所購貨物應沖銷的進項稅額,用紅字登記。
2.「已交稅金」專欄,記錄企業已交納的增值稅額。企業已交納的增值稅額用藍字登記;退回多交的增值稅額用紅字登記。
3.「銷項稅額」專欄,記錄企業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應收取的增值稅額。企業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應收取的銷項稅額,用藍字登記;退回銷售貨物應沖銷的銷項稅額,用紅字登記。

4.「出口退稅」欄,記錄企業出口適用零稅率的貨物,向海關辦理報關出口手續後,憑出口報關單等有關憑證,向稅務機關申報辦理出口退稅而收到退回的稅款。出口貨物退回的增值稅額,用藍字登記;出口貨物辦理退稅後發生退貨或者退關而補交已退的稅款,用紅字登記。
5.「進項稅額轉出」專欄,考慮到有些企業在購進貨物時按照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記載的進項稅額已經記錄到「進項稅額」專欄,但具體使用時又用於非應稅項目;或者發生非正常損失;或者其他原因,按照稅收條例規定,這些進項稅額不能從銷項稅額中抵扣,而必須由有關的承擔者承擔,相應轉入有關的科目。因此,設置了「進項稅額轉出」專欄,記錄企業的購進貨物、在產品、產成品等發生非正常損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應從銷項稅額中抵扣,按規定轉出的進項稅額。「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帳戶的規范格式如下:�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
略 借方 合計進項稅額
已交稅金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

貸方

合計銷項稅額出口退稅進項稅額轉出 借�或�貸余額
按照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可以在不影響會計核算要求和會計報表指標匯總,以及對外提供統一的會計報表的前提下,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增設、減少或合並某些會計科目。根據這一原則,在增值稅會計處理辦法中也明確規定,企業可以根據需要,將「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中的各個專欄提升為二級科目進行核算,發生的進項稅額、銷項稅額、出口退稅等分別在「進項稅額」「銷項稅額」「出口退稅」等明細科目中核算,月末時再將有關的明細科目轉入「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在這種情況下,企業仍可沿用三欄式帳戶核算。

四、實行增值稅以後,一般納稅企業應如何進行會計處理?
實行增值稅後,國家改革了發票制度,制定了增值稅專用發票,企業購入貨物(包括勞務,下同)支付的增值稅記載在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會計核算真正實行了價、稅分離。實行價、稅分離後,會計處理方法也相應發生了一些變化,主要涉及購入和銷售兩個環節,一般納稅企業的帳務處理的主要特點為:

(1)在貨物購進階段,會計處理上就實行價與稅的分離,價與稅分離的依據為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增值稅額和價款。屬於價款部分,計入購入貨物的成本,屬於增值稅額部分,計入進項稅額;
(2)在銷售階段,銷售價格中不再含稅,如果定價時含稅,應還原為不含稅價格作為銷售收入。向購買方收取的增值稅作為銷項稅額。
例1:某國有工業企業購入一批原材料,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原材料價款470萬元,增值稅額為79.9萬元。雙方商定採用商業承兌匯票結算方式支付貨款,付款期限為三個月,材料尚未到達。根據上述經濟業務,企業應作如下會計處理:

(1)借:材料采購 47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79.90000

貸:應付票據 54990000

例2:某物資企業銷售商品,銷售收入為1200萬元(不含稅),按規定計算收取的增值稅額為204萬元。貨款尚未收到。根據上述經濟業務,企業應作如下會計處理:

借:應收帳款 14040000

貸:商品銷售收入 120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040000

五、庫存商品採用售價核算的企業,實行增值稅以後應如何進行會計處理?

商業企業庫存商品採用售價核算的,為了不改變企業原核算辦法,庫存商品仍然可採用原售價(含稅價格)核算,進價與售價(含稅價格)之間的差額,作為「商品進銷差價」處理。這里所指的進銷差價,實際包含兩個差額,一是進價與不含稅價格之間的差額;二是應向消費者收取的增值稅額。另外,零售商業企業一般情況下銷售貨物不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其銷售額中含向消費者收取的增值稅額,因此,在計算企業商品銷售收入時應將含稅的銷售額還原為不含稅的銷售額,並根據不含稅的銷售額計算銷項稅額。

例:某商業零售企業庫存商品實行售價核算,當期購進商品的進貨原價為6500萬元,按照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增值稅額為1105萬元,商品已經驗收入庫,貨款已經支付。該批購進商品的售價為10000萬元(含稅價格)。當期銷售商品取得的收入為8000萬元,該商品增值稅率為17%。假如該企業庫存商品無期初余額。要求:計算該企業的商品銷售收入以及收取的增值稅、計算企業當期應交納的增值稅,根據上述經濟業務,企業應作如下會計處理:

(1)借:商品采購 650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1050000

貸:銀行存款 760500000
(2)借:庫存商品 100000000

貸:商品采購 65000000

商品進銷差價 35000000

(3)商品銷售收入=8000÷(1+17%)=6837.6萬元

增值稅額(銷項稅額)=6837.6×17%=1162.4萬元

應交增值稅=1162.4-1105=57.4萬元

借:銀行存款(或現金) 80000000

貸:商品銷售收入 68376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1624000
(4)借:商品銷售成本 80000000
貸:庫存商品 80000000
(5)分攤銷售商品的進銷差價=3500÷(2,000+8,000)×8000=2800萬元
借:商品進銷差價 28000000
貸:商品銷售成本 28000000
六、一般納稅企業購入免稅產品應如何進行帳務處理?
按照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部分項目免徵增值稅,包括:
(1)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農業產品;

(2)避孕葯品和用具;

(3)古舊圖書;

(4)直接用於科學研究、科學試驗和教學的進口儀器、設備;

(5)外國政府、國際組織無償援助的進口物資和設備;

(6)來料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所需進口的設備;

(7)由殘疾人組織直接進口供殘疾人專用的物品;

(8)銷售的自己使用過的物品。

企業銷售免徵增值稅項目的貨物,不能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只能開具普通發票。企業購進免稅產品,一般情況下,不能扣稅。但對於購入的免稅農業產品可以按買價和百分之十的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並准予以銷項稅額扣除。這里的買價是指企業購進免稅農業產品支付給農業生產者的價款和按規定代收代繳的農業特產稅。在會計處理上:一是按購進免稅農業產品普通發票或有關憑證上確定的金額(買價)扣除10%的進項稅額,作為購進農業產品的成本;二是扣除的10%部分作為進項稅額,待以後用銷項稅額抵扣。

例:某供銷社收購農業產品,實際支付的價款為100萬元,企業應作如下會計處理。

計算進項稅額=100×10%=10萬元

借:商品采購 9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00000

貸:銀行存款 1000000
七、小規模納稅企業如何進行帳務處理?
增值稅暫行條例將納稅人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小規模納稅人會計核算健全,能夠提供准確稅務資料,經主管稅務機關批准,可以不視為小規模納稅人。小規模納稅企業有以下幾個特點:

(1)小規模納稅企業銷售貨物或者提供應稅勞務,只能開具普通發票,不能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但凡能夠認真履行納稅義務的小規模企業,經批准其銷售貨物或應稅勞務可由稅務所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

(2)小規模納稅企業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實行簡易辦法計算應納稅額,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銷售額×徵收率。徵收率為6%;

(3)小規模納稅企業的銷售額不包括其應納稅額。採用銷售額和應納稅額合並定價方法的,按以下公式計算銷售額: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徵收率);

(4)小規模納稅企業一經認定為一般納稅企業後,不得再轉為小規模納稅企業。

根據上述小規模納稅企業的特點,會計處理上規定:

(1)小規模納稅企業購入貨物無論是否具有增值稅專用發票,其支付的增值稅額均不計入進項稅額,不得由銷項稅額抵扣,而計入購入貨物的成本,其會計處理方法按現行會計制度規定辦理。相應地,其他企業從小規模納稅企業購入貨物支付的增值稅額,如不具有增值稅專用發票,也不能作為進項稅額抵扣,而應計入購入貨物的成本;

(2)小規模納稅企業的銷售收入按不含稅價格計算;

(3)小規模納稅企業仍然使用「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科目,仍沿用三欄式帳戶,不需要在「應交增值稅」帳戶中設置專欄。

例:某工業企業核定為小規模納稅企業,本期購入原材料,按照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記載的原材料成本為100萬元,支付的增值稅額為17萬元,企業開出、承兌的商業匯票,材料尚未到達;該企業本期銷售產品,含稅價格為90萬元,貨款尚未收到。根據上述經濟業務,企業應作如下會計處理:

(1)購進貨物借:材料采購 1170000

貸:應付票據 1170000

(2)銷售貨物

不含稅價格=90÷(1+6%)=84.9萬元

應交增值稅=84.9×6%=5.1萬元

借:應收帳款 900000

貸:產品銷售收入 84.9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 5.10000

八、實行增值稅辦法以後,企業進出口貨物如何進行會計處理?

按照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企業進口貨物,按照組成計稅價格和規定的增值稅率計算應納稅額。組成計稅價格和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組成計稅價格=關稅完稅價格+關稅+消費稅

應納稅額=組成計稅價格×稅率

在會計核算上:(1)進口貨物交納的增值稅,根據從海關取得的完稅憑證作為記帳依據;(2)根據海關取得的完稅憑證上註明的增值稅額,記入「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其具體會計處理方法與國內購進貨物的處理方法相同,只是扣稅依據不同。

企業出口貨物一般適用零稅率。即出口貨物的銷項稅額為零,但企業購入貨物時有進項稅額,這部分進項稅額如何抵扣?按照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納稅人出口適用稅率為零的貨物,向海關辦理出口手續後,憑出口報關單等有關憑證,可以按月向稅務機關申報辦理該項出口貨物的退稅」,這部分出口貨物退回的稅款,用於抵扣出口貨物購進時的進項稅額。

在會計核算上:(1)出口貨物購進時支付的增值稅額,仍然記入「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2)出口貨物退稅採用收到時記帳的方法,記入「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科目。企業在收到出口貨物退回的稅款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科目。出口貨物辦理退稅後發生的退貨或者退關補交已退回的稅款的,作相反的會計分錄。

九、實行增值稅後,企業用貨物對外投資應如何進行會計處理?

按照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的規定,對於企業下列行為,視同銷售貨物計算交納增值稅:

(1)將貨物交付他人代銷;

(2)銷售代銷貨物;

(3)設有兩個以上機構並實行統一核算的納稅人,將貨物從一個機構移送其他機構用於銷售,但相關機構設在同一縣(市)的除外;

(4)將自產或委託加工的貨物用於非應稅項目;

(5)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作為投資,提供給其他單位或個體經營者;

(6)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分配給股東或投資者;

(7)將自產、委託加工的貨物用於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

(8)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無償贈送他人。

對於上述視同銷售貨物的行為,會計處理方面需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一是視同銷售是否全部通過銷售核算。考慮到企業有些視同銷售的行為,如對外投資,實際上不是一種銷售行為,企業不會由於對外投資而取得銷售收入,增加貨幣流量,因此,會計上對某些視同銷售的行為不作為取得銷售收入處理;二是視同銷售計算出的應交稅金,是作為「銷項稅額」還是作為「進項稅額轉出」處理。考慮到既然視同銷售行為,在發生時也必須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而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記載的稅率和稅額均是銷項稅額,這與一般的進項稅額轉出的意義不同,為了便於徵收管理,會計上作為「銷項稅額」處理;三是視同銷售行為的價格(稅基)如何確定,這應根據國家的有關政策規定。有的按照確認的價值,有的按經稅務部門認可的價格確定,有的按實際銷售額確定,會計上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執行。

企業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作為投資的,投資方視同銷售,吸收投資方視同購入計算,分別計算貨物的進項稅額和銷項稅額。

例:甲企業用原材料對乙企業投資,雙方協議按成本作價。該批原材料的成本為200萬元。假如該原材料的增值稅率為17%。根據上述經濟業務,甲、乙(假如甲、乙企業原材料均採用實際成本進行核算)企業應分別作如下會計處理:

甲企業:對外投資轉出原材料應交納的增值稅=220×17%=34萬元

借:長期投資 2340000

貸:原材料 20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340000

乙企業:收到投資時

借:原材料 20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2340000

貸:實收資本 2340000

十、實行增值稅後,企業將貨物分配給個人應交的增值稅應如何進行會計處理?

實行增值稅後,按規定企業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分配給股東或投資者也視同銷售,這一行為雖然沒有直接的貨幣流出,但是事實上將貨物出售後取得貨幣資產,然後再分配利潤給股東,與將貨物直接分配給股東,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並無大的區別,只是這里沒有貨幣的流入流出,而直接以貨物流出的形式體現,並且體現的是企業內部與外部的關系。因此,這一視同銷售行為,應通過銷售處理。

例:某國有工業企業以自己生產的產品分配利潤,產品的成本為50萬元,銷售價格為80萬元(不含稅),該產品的增值稅率為17%。企業應作如下會計處理:

計算銷項稅額=80×17%=13.6萬元

借:應付利潤 936000

貸:產品銷售收入 8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36000

借:利潤分配——應付利潤 936000

貸:應付利潤 800000

借:產品銷售成本 500000

貸:產成品 500000
十一、實行增值稅後,按規定不予抵扣項目的進項稅額如何進行會計處理?
按照規定,下列項目的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1.購進固定資產;

2.用於非應稅項目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3.用於免稅項目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4.用於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5.非正常損失的購進貨物;
6.非正常損失的在產品、產成品所耗用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對於按規定不予抵扣的進項稅額,帳務處理上採用不同的方法:
1.購入貨物時即能認定其進項稅額不能抵扣的,如購進固定資產,購入貨物直接用於免稅項目,或者直接用於非應稅項目,或者直接用於集體福利和個人消費的,其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增值稅額,記入購入貨物及接受勞務的成本,其會計處理方法按照現行有關會計制度規定辦理。
2.購入貨物時不能直接認定其進項稅額是否抵扣的,其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增值稅額,按照增值稅會計處理方法記入「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如果這部分購入貨物以後用於按規定不得抵扣進項稅額項目的,應將原已記入進項稅額並已支付的增值稅轉入有關的承擔者予以承擔,通過「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科目轉入有關的「在建工程」「應付福利費」「待處理財產損溢」等科目。屬於轉作待處理財產損失的部分,應與遭受非正常損失的購進貨物、在產品、產成品成本一並處理。
十二、實行增值稅後,企業如何調整期初庫存?
實行增值稅辦法以後,改變了過去的做法,相應以前已經記入存貨的稅金等問題需要作相應的調整,以達到公平稅賦,平等競爭的目的。關於調帳主要涉及以下幾個問題:
(一)「待扣稅金」科目的處理。原實行增值稅的企業,在會計上單獨設置「待扣稅金」科目,核算交納增值稅的企業,當期銷售貨物應納增值稅小於按規定應予扣抵的稅金而少扣的稅金,這部分少扣的稅金可以留待以後各期從應交納的增值稅中繼續扣抵。在這種核算方法下,存貨中仍然含稅,購進貨物中支付的增值稅採用帳外記錄的方法進行核算,只有當期的應交增值稅整體稅金小於當期應扣的增值稅的差額部分,才記入「待扣稅金」科目。例如,某實行增值稅的國有工業企業,1993年購進貨物上應扣的增值稅為100萬元,1993年銷售貨物應交納的增值稅整體稅金為80萬元,假如該企業按購進法扣稅,以前年度「待扣稅金」科目無余額,1993年企業應作的會計分錄為:借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20萬元,貸記「待扣稅金」20萬元。
在會計處理上,對於1993年12月31日「待扣稅金」科目的余額,為了避免重復扣稅,應將「待扣稅金」科目的余額按原渠道沖回,轉入「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科目。如上例,借記「待扣稅金」20萬元,貸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20萬元,同時取消「待扣稅金」科目。

⑶ 請問加工費計入成本的什麼科目里呢

半產品委託外加工,發生的費用記入委託加工產品成本,該類業務通過委託加工物資科目核算。

會計處理如下:

1、發出加工物資的分錄

借:委託加工物資

貸:原材料

2、加工費的分錄

借:委託加工物資

貸:應付賬款

3、收回加工物資的分錄

借:原材料

貸:委託加工物資

4、支付加工費的分錄

借:應付賬款

貸:銀行存款

(3)煙絲加工費用計入什麼會計科目擴展閱讀

委託加工業務由委託方提供原料和主要材料,受託方只代墊部分輔助材料,按照委託方的要求加工貨物並收取加工費的經營活動。

收到受託加工的材料時,按合同價或不記錄實際金額登記備查簿,借記「受託加工物資――某公司」(註明物資數量),領用時作相應的附註說明。

⑷ 加工成煙絲的會計分錄怎麼作

企業在委託加工煙絲時,應嚴格按照稅法規定,即由委託方提供煙葉,受託方只收取加工費和代墊部分輔助材料;由受託方在向委託方交貨時代收代繳消費稅,收回後直接出售的,不再徵收消費稅;收回後繼續生產成卷煙銷售的,按當月生產所領用數量計算抵扣應納消費稅。

委託加工的煙絲,按受託方的同類煙絲的銷售價格計算納稅,沒有同類煙絲銷售價格的,按組成計稅價格計算納稅。組成計稅價格=(材料成本+加工費)÷(1-消費稅稅率)。

例如:甲煙廠2002年5月3日委託M煙廠加工煙絲,兩廠均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甲煙廠提供煙葉價值10000元,5月9日M廠收取加工費4000元,增值稅680元,加工煙絲1噸,M廠沒有同類煙絲的售價。甲煙廠5月12日收回煙絲。煙絲收回後直接對外銷售或連續加工成卷煙銷售的會計分錄如下:

情況一:甲廠(委託方)煙絲收回後直接銷售,售價為30000元(不含稅),開出增值稅專用發票,取得貨款。

(1)5月3日發出材料時:

借:委託加工物資10000

貸:原材料10000

(2)5月9日支付加工費時:

借:委託加工物資4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680

貸:銀行存款4680

(3)5月12日支付代扣代繳消費稅時:

消費稅額=(10000+4000)÷(1-30%)×30%=6000(元)。

借:委託加工物資6000

貸:銀行存款6000

(4)收回煙絲入庫待銷售:

借:產成品——煙絲20000

貸:委託加工物資20000

(5)銷售煙絲:

借:銀行存款35100

貸:主營業務收入3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5100

情況二:甲廠用委託加工收回的煙絲加工成卷煙對外銷售。當月銷售額為50000元(適用稅率為45%),月初庫存委託加工煙絲已納消費稅7000元,期末庫存委託加工應稅煙絲已納消費稅3000元。

(1)發出材料、支付加工費的會計分錄與情況一相同。

(2)因為修改後的稅法已將「收回扣稅法」改為「生產實耗扣稅法」,為了在會計上清晰反映其抵扣過程,可設「待扣稅金」賬戶,支付代收消費稅時的賬務處理為:

借:待扣稅金——待扣消費稅6000

貸:銀行存款6000

收回委託加工煙絲時:

借:原材料——煙絲14000

貸:委託加工物資14000

(3)收回的煙絲加工成卷煙後銷售:

A.取得收入時:

借:銀行存款58500

貸:主營業務收入5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8500

B.計算消費稅時:

應納消費稅額=50000×45%=22500(元)。

借: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22500

貸:應交稅金——應交消費稅22500

C.當月准予抵扣的消費稅=7000+6000-3000=10000(元)。

借:應交稅金——應交消費稅10000

貸:待扣稅金——待扣消費稅10000

D.下月初實際上繳消費稅時:

消費稅額=22500-10000=12500(元)。

借:應交稅金——應交消費稅12500

貸:銀行存款12500

⑸ 加工費計入什麼科目

1、如果屬於委託加工,支付的加工費應該記入「委託加工物資」科目。

支付加工費、運雜費時,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委託加工物資。

貸:銀行存款。

2、如果屬於受託加工,收取的加工費計入「主營業務收入」科目。

結算收取加工費分錄:

借:銀行存款(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3、半產品委託外加工,發生的費用記入委託加工產品成本。該類業務通過委託加工物資科目核算。會計處理:

(1)、發出加工物資:

借:委託加工物資。

貸:原材料。

(2)、加工費:

借:委託加工物資。

貸:應付賬款。

(5)煙絲加工費用計入什麼會計科目擴展閱讀

加工費如果經常發生並在成本中所佔比重較大,可設置獨立的外部加工費成本項目列示;如果比較嬌小,可作為車間費用處理。

如果外部加工費列作獨立成本項目,費用發生時借(或增)記「基本生產」賬戶;如果不作為獨立成本項目,費用發生時借(或增)記「車間費用「賬戶。

對委託外部加工產品的業務,一般設置專門記錄,記載加工合同的主要條款和加工物的發出、收回、加工費用及其支付情況等,以便進行查考和監督。

在實際工作中,也有把產品的工廠成本減去原材料成本後的余額,稱為工繳費。

我國有些工業企業的生產車間進行加工服務時,往往按規定的加工費用定額單價計算加工費用予以結算。這種加工費用定額單價,稱為「工繳定額」,按工繳定額計算的加工費用稱「定額工繳」。

⑹ 加工費應該入什麼科目

1、如果屬於委託加工,支付的加工費應該記入「委託加工物資」科目。

支付加工費、運雜費時,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委託加工物資

貸:銀行存款

2、如果屬於受託加工,收取的加工費計入「主營業務收入」科目。

結算收取加工費分錄:

借:銀行存款(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3、半產品委託外加工,發生的費用記入委託加工產品成本。該類業務通過委託加工物資科目核算。會計處理:

(1)發出加工物資

借:委託加工物資

貸:原材料

(2)加工費

借:委託加工物資

貸:應付賬款

(3)收回加工物資

借:原材料

貸:委託加工物資

(4)支付加工費

借:應付賬款

貸:銀行存款

(6)煙絲加工費用計入什麼會計科目擴展閱讀: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委託外單位加工的各種物資的實際成本。

二、本科目應按加工合同、受託加工單位以及加工物資的品種等進行明細核算。

三、委託加工物資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發給外單位加工的物資,按實際成本,借記「委託加工物資」,貸記「原材料」、「庫存商品」等科目;按計劃成本或售價核算的,還應同時結轉材料成本差異或商品進銷差價,借記本科目,貸記「產品成本差異」 或「商品進銷差價」科目 ;實際成本小於計劃成本的差異,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二)支付加工費、運雜費等,借記本科目等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需要交納消費稅的委託加工物資,由受託方代收代交的消費稅,借記本科目 (收回後用於直接銷售的)或「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科目(收回後用於繼續加工的),貸記「應付賬款」、「銀行存款」等科目。

(三)加工完成驗收入庫的物資和剩餘的物資,按加工收回物資的實際成本和剩餘物資的實際成本,借記「原材料」、「庫存商品」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採用計劃成本或售價核算的,按計劃成本或售價,借記「原材料」 或「庫存商品」科目,按實際成本貸記本科目,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或售價之間的差額,借記或貸記「材料成本差異」或貸記「商品進銷差價」 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委託外單位加工尚未完成物資的實際成本。

⑺ 加工費記入什麼會計科目

如果屬於委託加工,支付的加工費應該記入「委託加工物資」科目。支付加工費、運雜費時,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如果屬於受託加工,收取的加工費計入「主營業務收入」科目。結算收取加工費分錄
半產品委託外加工,發生的費用記入委託加工產品成本。該類業務通過委託加工物資科目核算。會計處理:a.發出加工物資借:委託加工物資貸:原材料b.加工費借:委託加工物資貸:應付賬款c.收回加工物資借:原材料 貸:委託加工物資d.支付加工費借:應付賬款貸:銀行存款

⑻ 加工費入哪個會計科目怎樣寫分錄

工業的話入製造費用吧,商業入
營業費用-物料消耗
借:製造費用
貸:銀行存款/庫存現金

⑼ 關於加工費的會計分錄如何做賬

1、如果屬於委託加工,支付的加工費應該記入「委託加工物資」科目。

支付加工費、運雜費時,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委託加工物資

貸:銀行存款

2、如果屬於受託加工,收取的加工費計入「主營業務收入」科目。

結算收取加工費分錄:

借:銀行存款(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3、半產品委託外加工,發生的費用記入委託加工產品成本。該類業務通過委託加工物資科目核算。會計處理:

(1)、發出加工物資

借:委託加工物資

貸:原材料

(2)、加工費

借:委託加工物資

貸:應付賬款

(3)、收回加工物資

借:原材料

貸:委託加工物資

(4)、支付加工費

借:應付賬款

貸:銀行存款

(9)煙絲加工費用計入什麼會計科目擴展閱讀

(一)收到來料時,不編制會計分錄,只對「受託加工來料」備查科目中對應的材料明細賬進行數額登記。

(二)領取「來料」及其它材料用於製造加工產品時,對「來料」領取的處理同上,對領取其它材料則借記「生產成本」科目,貨記「原材料」等科目。

(三)完工時,借記「庫存商品」科目,貸記「生產成本」等科目。

(四)出口銷售時,借記「應收賬款」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收入」科目。結轉銷售成本時,借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貸記「庫存商品」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