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費用明細 » 稅前利潤利息費用等於什麼

稅前利潤利息費用等於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6-08 02:11:41

⑴ 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息前稅後利潤的關系

稅前利潤是企業交納所得稅以前的計稅利潤。第二步利改稅後,國家與企業的分配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企業實現的大部分利潤以所得稅和調節稅的形式上繳國家,剩餘部分留歸企業。因此,在利潤分配中產生了稅前利潤和稅後利潤兩個概念。按照稅法規定,企業交納所得稅的計稅利潤是指企業每個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包括營業外收入)減除成本、費用、國家允許在所得稅前列支的稅金以及營業外支出後的余額,即企業的利潤總額。
息稅前利潤(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EBIT)通俗地說就是不扣除利息也不扣除所得稅的利潤,也可以稱為息前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顧名思義,是指支付利息和所得稅之前的利潤。
息前稅後利潤(也有稱「息稅後利潤」,省去「前」字,二者是同一個意思。)是指已經扣除所得稅,但未扣除利息的利潤,所得稅的扣除數只包括按息稅前利潤計算的所得稅。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2-2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⑵ 為什麼利潤總額=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

因為息稅前利潤=企業的凈利潤+企業支付的利息費用+企業支付的所得稅,而企業的凈利潤 = 利潤總額 - 企業支付的所得稅,通過聯立移項得利潤總額=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息稅前營業利潤率=(凈利潤+所得稅+財務費用)/營業收入

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期間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失 + 投資凈收益

(2)稅前利潤利息費用等於什麼擴展閱讀:

意義:

息稅前利潤通過剔除所得稅及利息,可以使投資者評價項目的時候不用考慮項目適用的所得稅率和融資成本,這樣方便了投資者將項目放在不同的資本結構中進行考察。息稅前利潤及凈利潤的主要區別就在於剔除了資本結構和所得稅政策的影響。

如此,同一行業中不同企業之間,無論所在地的所得稅率有多大的差異,或者是資本結構有多大的差異,都能夠拿出息稅前利潤這一類指標來更為准確的比較盈利能力。而同一企業在分析不同時期盈利能力的變化時,使用息稅前利潤也較凈利潤更具可比性。

⑶ 息稅前利潤是什麼

息稅前利潤是指企業在剔除財務費用前的利潤,如果企業有大量的銀行存款,財務費用將會是負值,它沖減了經營費用,但又不是營業收入,所以在計算企業實際經營利潤時,要把該項剔除.
通俗地說就是不扣除利息也不扣除所得稅的利潤,也就是在不考慮利息的情況下在交所得稅前的利潤,也可以稱為息前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顧名思義,是指支付利息和所得稅之前的利潤。
息稅前利潤=企業的凈利潤+企業支付的利息費用+企業支付的所得稅
或者
息稅前利潤=邊際貢獻-固定經營成本=銷售收入總額-變動成本總額-固定經營成本

⑷ 息稅前利潤怎麼算

息稅前利潤=企業的凈利潤+企業支付的利息費用+企業支付的所得稅

或者

息稅前利潤=邊際貢獻-固定經營成本=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息稅前利潤主要用來計算的,比如:

無論企業營業利潤多少,債務利息和優先股的股利都是固定不變的。當息稅前利潤增大時,每一元盈餘所負擔的固定財務費用就會相對減少,這能給普通股股東帶來更多的盈餘。

(4)稅前利潤利息費用等於什麼擴展閱讀:

關系

根據經營杠桿系數的定義公式推導如下:

經營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增長率/產銷量增長率

所以,息稅前利潤增長率=經營杠桿系數*產銷量增長率

當單價一定時,產銷量增長率=銷售收入增長率

所以,息稅前利潤增長率=經營杠桿系數增長率*銷售收入增長率

⑸ 稅前利息費用的計算公式

解:P——本金,又稱期初金額或現值;
i——利率,指利息與本金之比;
I——利息;
F——本金與利息之和,又稱本利和或終值;
n——計算利息的期數。
利息(稅前利息) = 本金 * 利率 * 計息期數
I = P * i * n
稅後利息 = 本金 * 利率 * 計息期數 * (1 - 利息稅率)
利息稅 = 本金 * 利率 * 計息期數 * 利息稅率
如:存入銀行10000元,存期2年,年利率為1%,利息稅率為20%,求稅前利息
稅前利息 = 10000 * 1% * 2 = 200元
答:稅前利息 = 本金 * 利率 * 計息期數

⑹ 息稅前利潤的計算公式

息稅前利潤的計算公式如下:息稅前利潤=企業的凈利潤+企業支付的利息費用+企業支付的所得稅;息稅前利潤=邊際貢獻-固定經營成本=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這里的利息費用,是管理用利潤表中的廣義的「利息費用」的概念,包括企業金融活動產生的損益。即這里的利息費用=傳統利潤表中的「利息費用」-金融資產投資收益-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金融資產減值損失。當企業不存在其他金融資產的情況下,息稅前利潤=稅前經營利潤。

根據本量利分析:

息稅前利潤=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邊際貢獻-固定成本=單位邊際貢獻×正常銷售量-單位邊際貢獻×盈虧臨界點銷售量=單位邊際貢獻×安全邊際量=邊際貢獻率×安全邊際額。

其中,單位邊際貢獻=產品銷售單價-產品單位變動成本,所以,息稅前利潤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企業產品的銷售單價(不含稅)、單位產品的變動成本,以及固定成本。

所以要想提高息稅前利潤,企業可以選擇優化流程,充分利用產能(降低單位產品固定成本),設備更新改造等方式降低產品成本,或者企業選擇提升產品差異化,提高產品對外售價等方式。

⑺ 急!息稅前利潤=利潤總額+支付利息,請問這個利息是指什麼

這個利息指計入期間費用(財務費用)的利息支出。不含資本化的利息支出。
(7)稅前利潤利息費用等於什麼擴展閱讀:
息稅前利潤的計算公式:利息稅前利潤=企業的凈利潤+企業支付的利息費用+企業支付的所得稅;息稅前利潤=邊際貢獻-固定經營成本=營銷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息稅前利潤就是說,工作單位和企業即不扣除利息,也不扣除所得稅的利潤,就是息前利潤。簡單的來說,就是支付利息和所得稅之前的利潤總額。
息稅前利潤(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EBIT)通俗地說就是不扣除利息也不扣除所得稅的利潤,也可以稱為息前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顧名思義,是指支付利息和所得稅之前的利潤。
息稅前營業利潤率=(凈利潤+所得稅+財務費用)/營業收入
息稅前利潤變動率=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財務杠桿系數
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經營杠桿系數×銷售量變動率
息稅前利潤=企業的凈利潤+企業支付的利息費用+企業支付的所得稅
或者
息稅前利潤=邊際貢獻-固定經營成本=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或者
息稅前利潤=凈利潤+所得稅+利息=利潤總額+利息
息稅前利潤主要用來計算的,比如:
無論企業營業利潤多少,債務利息和優先股的股利都是固定不變的。當息稅前利潤增大時,每一元盈餘所負擔的固定財務費用就會相對減少,這能給普通股股東帶來更多的盈餘。
根據經營杠桿系數的定義公式推導如下:
經營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增長率/產銷量增長率
所以,息稅前利潤增長率=經營杠桿系數*產銷量增長率
當單價一定時,產銷量增長率=銷售收入增長率
所以,息稅前利潤增長率=經營杠桿系數增長率*銷售收入增長率
息稅前利潤保障比率即已獲利息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
現金流量=(息稅前利潤+折舊攤銷支出)/利息費用息稅前利潤=利潤總額+利息費用

⑻ 利息費用包括什麼稅前利潤包括什麼

利息費用包括財務費用中的利息費用
稅前利潤=利潤總額,即是指在所得稅完稅前的利潤,就是企業的營業收入扣除成本費用以及流轉稅後的利潤,叫稅前利潤,在這個基礎上繳納所得稅.
利潤總額:主營業務凈收入-主營業務支出-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其他業務利潤-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務支出
息稅前利潤=利潤總額+利息支出
稅後利潤=凈利潤
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
毛利潤:主營業務凈收入-主營業務支出-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⑼ 息稅前利潤的是指什麼

息稅前利潤:是指扣除利息費用和所得稅費用前的利潤總額.
息稅前利潤=凈利潤+利息費用+所得稅費用
它反映的是企業如果全部以自有資金投入所能獲取的利潤.

⑽ 稅前利潤=凈利潤+支付的利息費用+支付的所得稅

1)息稅前利潤=凈利潤+支付的利息費用+支付的所得稅
2)企業的凈利潤
=
利潤總額
-
企業支付的所得稅
第一步,將公式1)中「企業的凈利潤」替換成公式2),即
息稅前利潤=(利潤總額
-
企業支付的所得稅)+企業支付的利息費用+企業支付的所得稅
第二步,括弧打開
息稅前利潤=利潤總額
-
企業支付的所得稅+企業支付的利息費用+企業支付的所得稅
第三步,正負號合並
息稅前利潤=利潤總額
+企業支付的利息費用
第四步,等號兩邊交換(正號變負號)
息稅前利潤
-
企業支付的利息費用
=
利潤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