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管理費用 月末借方貸方都有餘額 應該怎麼結轉
借:本年利潤 (管理費用借方發生額-管理費用貸方發生額)
貸:管理費用
『貳』 管理費用的余額記在哪方
管理費用的借方余額就是所發生的管理費用,如果出現在貸方的話,所發生的管理費用成紅字了。
『叄』 應付賬款期末余額在借方,那麼在資產負債表裡怎麼體現
可以放在其他流動資產里
『肆』 管理費用借方余額怎麼算
任何類型賬戶結賬都是:借借相加,貸貸相加,借貸相抵。最終結岀當期余額。
『伍』 請問大家製造費用,管理費用營業費用借方余額應該登記在資產負債表哪裡
費用類科目,期末肯定是沒有餘額的
製造費用
,
期末余額
要轉到生產成本;
管理費用
,
財務費用
期末余額要轉到
本年利潤
;
貨幣資金項目,期末理論上應該不能為負
『陸』 管理費用在資產負債表中怎麼處理
應先轉往本年利潤(借方),進行月底結賬,然後做表,表中入未分配利潤
『柒』 管理費用在資產負債表中怎麼體現
期間費用在資產負債表中是通過未分配利潤體現的,先計入本年利潤,然後期末結轉未分配利潤。
期間費用本身在資產負債表中是不體現的,而是在利潤表中體現。
『捌』 管理費用期末余額放在借方還是貸方
期末"管理費用"科目的余額結轉"本年利潤"科目後無余額。
管理費用是指 企業行政管理部門 為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活動 而發生的各項費用。 管理費用屬於期間費用,在發生的當期就計入當期的損失或是利益。
企業應通過「管理費用」科目,核算管理費用的發生和結轉情況。該科目借方登記企業發生的各項管理費用,貸方登記期末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的管理費用,結轉後該科目應無余額。該科目按管理費用的費用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企業在籌建期間發生的開辦費,包括人員工資、辦公費、培訓費、差旅費、印刷費、注冊登記費等,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企業行政管理部門人員的職工薪酬,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科目;
企業按規定計算確定的應交房產稅、車船稅、土地使用稅、礦產資源補償費、印花稅,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應交稅費」等科目;
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發生的辦公費、水電費、差旅費等以及企業發生的業務招待費、咨詢費、研究費用等其他費用,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研發支出」等科目。
期末,應將「管理費用」科目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借記「本年利潤」科目,貸記「管理費用」科目。
管理費用在會計核算上是作為期間費用核算的,企業發生的管理費用,在"管理費用"科目核算,並在"管理費用"科目中按費用項目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賬核算。期末"管理費用"科目的余額結轉"本年利潤"科目後無余額。
『玖』 管理費用期末余額放在借方還是貸方
管理費用期末一般沒有餘額 如果有 應該在借方
『拾』 「應交稅費」的借方有餘額,負債表如何填寫
在資產負債表中以負號填寫在流動負債的應交稅費項目本期金額中即可。資產負債表是反映企業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財務狀況的會計報表,即反映了某一特定日期關於企業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及其相互關系的信息。
應交稅費借方余額符合資產性質。
企業按照稅法規定繳納的所得稅、增值稅等稅費,應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及其應用指南的規定,根據其餘額性質和流動性,在財務報表中進行列報和披露。對於以下項目,應當在資產負債表中列報為「其他流動資產」:
(1)企業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18號——所得稅》的相關規定確認的當期所得稅資產;
(2)按照增值稅相關規定應結轉未來期間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
(3)相關稅收法規明確承認屬於預繳,可在未來納稅義務發生時抵頂相應的應納稅額的預繳稅款;
(4)等待退還或抵頂以後期間應納稅款的多繳稅款。
上述(2)(3)(4)各項中,如有證據表明其未來獲得退還、抵扣或抵頂的時間距離資產負債表日將在一年或者一個正常營業周期(以孰長為准)以上的,則應列報為「其他非流動資產」。
另外,資產負債表是區分資產和負債列報的,即屬於資產的,在資產欄中列報,屬於負債的,在負債欄中列報。應交稅費借方余額,其應當作為一項資產列報,不應作為應交稅費紅字列報。
(10)管理費用借方有餘額放負債表哪裡擴展閱讀
一般納稅人應交稅費下設置明細科目:
「應交稅費」科目下的「應交增值稅」、「未交增值稅」、「待抵扣進項稅額」、「待認證進項稅額」、「增值稅留抵稅額」等明細科目期末借方余額應根據情況,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其他流動資產」 或「其他非流動資產」項目列示。
「應交稅費——待轉銷項稅額」等科目期末貸方余額應根據情況,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其他流動負債」 或「其他非流動負債」項目列示;
「應交稅費」科目下的「未交增值稅」、「簡易計稅」、「轉讓金融商品應交增值稅」、「代扣代交增值稅」等科目期末貸方余額應在資產負債表中的「應交稅費」項目列示。
其他稅種的應繳數和多繳數(或預繳數、待抵扣數)的抵銷列報,可比照上述原則處理。如此處理是因為:預繳、多繳或者待抵扣的稅額可以在以後退還或者抵頂以後年度的應納稅額,從而減少今後因履行納稅義務而導致的經濟資源凈流出,所以符合會計准則對資產的定義和確認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