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中生是兩免一補還是三免一補
「兩免一補」是什麼?
所謂「兩免一補」,兩免就是免除學雜費和免教科書費,一補就是對於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給予生活費補貼。該項政策實行由來已久,雖然名稱未變,但每年的覆蓋范圍卻一直在擴大。
最初這項政策只有貧困地區的農村學生才能享受的到,到2016年,全國農村地區的義務教育階段全部實施兩免一補,城市則實現了全部免除學雜費。而到了近兩年,兩免一補政策則實現了城鄉統一和全部覆蓋。
兩免一補的補貼對象
「兩免一補」政策,重點服務的是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那麼哪些對象學生能享受到這一福利呢?
1、父母持有農村特困戶救助證的學生;
2、經扶貧辦、民政、殘聯等部門確認的建檔立卡家庭學生、孤兒、烈士子女;
3、家庭人均年收入低於882元的農村學生;
4、城鄉低保和城鄉特困救助供養范圍的家庭子女;
5、單親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以及因突發事件導致家庭經濟特別困難學生;
6、因突發事件,導致家庭貧困的農村學生;
7、正在接受特殊教育的農村學生;
8、當地政府規定的其他需要資助的農村貧困學生。
兩免一補的補貼標准
兩免一補就是對於家庭困難的寄宿生發放生活補貼,補貼標准為:小學生每人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1250元,特教學生每年1250元。同時發放營養健康補貼,按照每人每年800元的標准,補貼等價優質的食品。當然各地的補貼標准也會存在一些差異,尤其在2019年又實行了補貼調整。如下所示:
1、新疆地區。小學生每生每年補助125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補助1500元。此外,在中央和自治區確定的2016年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基礎上,將對寄宿制學校按照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標准增加公用經費補助。
2、雲南地區。雲南規定,寄宿生生活補助范圍實現全覆蓋,補助標准按照小學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補助。對迪慶州藏區學生,按照高原農牧民子女補助標准進行補助;8個人口較少民族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在落實好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政策的基礎上,再按照每生每年250元的標准給予補助。
3、河北地區。河北省將對農村地區在校生不足100人的學校按照100人落實公用經費補助資金,對寄宿制學校按照寄宿生年生均200元增加公用經費,特教學校按照每生每年6000元標准補助公用經費,著力解決農村義務教育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
具體細則,大家可以去當地教育部門進行咨詢。
⑵ 低保家庭學生上高中有什麼補助
低保家庭學生讀高中可以免除開學所交的學雜費,還可以申請國家貧困生助學金,一檔的助學金有三千五左右一年,申請的時候帶低保證,戶口本等資料到學校申請。低保家庭的補助就是這些了。
⑶ 普通高中教育學生有哪些資助政策
以國家助學金、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學雜費為主,地方政府資助和學校、社會資助為補充
1. 國家助學金。資助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平均資助標准為每生每年2000元。
2. 免學雜費。免除公辦普通高中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含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農村低保家庭學生、農村特困救助供養學生)學雜費。對在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門依法批準的民辦普通高中就讀的符合免學雜費政策條件的學生,按照當地同類型公辦普通高中免學雜費標准予以補助。
3. 地方政府資助。部分地區出台地方性獎學金、助學金、專項免費等政策。
4. 學校資助。學校從事業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經費,用於減免學費、設立校內獎助學金和特殊困難補助等支出。
5. 社會資助。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社會團體及個人等面向普通高中設立獎學金、助學金。
⑷ 低保戶的孩子上高中有什麼政策
法律分析:低保戶子女就學政策:
一、開學即免項目與標准
(一)幼兒保教費。對經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審批設立的各級各類幼兒園建檔立卡貧困戶幼兒免除保教費。免費標准按《益陽市公辦幼兒園收費管理實施細節和收費標准》(益發改﹝2017﹞201號)文件規定執行。民辦園保教費高於公辦園的按同類型公辦園標准執行,低於公辦園的按實際收費標准執行。
(二)義務教育免雜費。對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免除作業本費、按政策自願征訂的「一科一輔」費,民辦學校按公辦學校標准執行。
(三)普通高中免學雜費。
一是普通高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免除學雜費,即免除按上級收費政策規定正常繳納的學費、教材費、教輔費、作業本費、校服費、住宿費等。
二是非建檔立卡低保戶子女、殘疾學生及政府特困供養學生免收學費。
(四)中職學校免學雜費。一是公辦中等職業學校中具有正式學籍的全日制在校生按相關政策全部免除學費,民辦中等職業學校符合免學費政策條件的學生按照公辦中等職業學校對應標准免除學費。二是公辦中等職業學校所有在讀學生免收教材費、作業本費、住宿費。
民辦中等職業學校按公辦中等職業學校同年級同專業標准免除相關雜費。
法律依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
第二條 持有非農業戶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於當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均有從當地人民政府獲得基本生活物質幫助的權利。
前款所稱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的全部貨幣收入和實物收入,包括法定贍養人、扶養人或者撫養人應當給付的贍養費、扶養費或者撫養費,不包括優撫對象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的撫恤金、補助金。
第三條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遵循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的原則,堅持國家保障與社會幫扶相結合、鼓勵勞動自救的方針。
⑸ 低保戶子女高中免學費
可以免除學雜費。
根據教育部《普通高中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除學雜費政策對象的認定及學雜費減免工作暫行辦法》規定:
一、各地教育、民政、扶貧、殘聯等部門要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加強溝通和配合,按照《暫行辦法》確定的政策界限和分工要求,做好政策對象的認定、審核及免除學雜費工作。按地方標准認定的建檔立卡家庭普通高中學生免學雜費問題,由地方負責解決。
教育管理部門依法批準的民辦性質的中央高校附屬普通高中,以及其他已納入地方統一管理的中央高校附屬普通高中,免學雜費政策按照財教〔2016〕292號文件有關規定執行,財政補助資金由所在地財政、教育部門安排。未納入地方統一管理的公辦性質中央高校附屬普通高中學生資助工作,由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統籌組織實施,其建檔立卡等四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除學雜費資金按現行經費渠道由中央財政安排,因地方擴大免學費政策范圍所需資金由地方財政負責解決。
二、農村低保家庭學生的認定
根據《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國務院令第649號)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見》(國發〔2012〕45號)規定,最低生活保障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者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按照當地居民生活必需的費用確定、公布,並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物價變動情況適時調整。
國家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准,且符合當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財產狀況規定的家庭,給予最低生活保障。
農村低保家庭學生由民政部門負責認定。
參考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⑹ 我是高中學生,建檔立卡貧困戶能免除學費嗎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⑺ 脫貧不脫政策高中生免學費嗎
高中階段免費教育政策
為保障進入高中階段受教育的學生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現階段,國家通過多方面政策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一是普通高中免學費政策。
從2016年秋季學期起,免除普通高中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含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農村低保家庭學生、農村特困救助供養學生)學雜費,對在依法批準的民辦普通高中就讀的符合免學雜費政策條件的學生,按照當地同類型公辦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標准給予補助。
二是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政策。
2009年起,經國務院同意,對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免學費。經過多次調整,目前政策實施范圍為全日制學歷教育正式學籍一、二、三年級在校生中所有農村(含縣鎮)學生、城市涉農專業學生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民族地區學校就讀學生和戲曲表演專業學生(其他藝術類相關表演專業學生除外)。
三是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政策。
從2010年秋季學期起,中央與地方共同設立國家助學金,用於資助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2015年,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標准由年生均1500元提高到2000元,具體標准由各地結合實際在1000至3000元范圍內確定,可以分位2至3檔。目前資助面為東部10%、中部20%、西部30%。
四是中等職業教育國家助學金政策。
2007年,中央財政設立中等職業教育國家助學金。2015年,中等職業教育國家助學金由每生每年1500元提高到2000元。國家助學金範圍調整為全日制正式學籍一、二年級在校涉農專業學生和非涉農專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中央財政按區域確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比例,西部地區20%,中部地區15%,東部地區10%。
五是中等職業教育國家獎學金政策。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和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有關要求,從2019年起設立中等職業教育國家獎學金,用於獎勵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學校)全日制在校生中特別優秀的學生。每年獎勵2萬名,獎勵標准為每生每年6000元。
⑻ 高中的三免一補指的是什麼
「三免」:是指免課本費、免雜費、免文具費。
「一補」:是指對小學半寄宿制學生和初中困難學生生活給予補助。
⑼ 低保戶上高中優惠政策是什麼
法律分析:低保戶上高中的,一般是免除學雜費。
法律依據:《普通高中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除學雜費政策對象的認定及學雜費減免工作暫行辦法》
五、工作程序
(二)特殊情況程序
1.學校應在開學後15個工作日內,將免除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雜費政策告知所有學生。因遺漏、身份變化、跨區域入學、信息存疑等情況,經學生提出申請並填寫《普通高中免學雜費申請表》後,學校在5個工作日內將匯總後的學生申請報送縣(市、區)教育部門。對於提出申請的學生,學校暫緩收取其學雜費,待相關部門審核後,予以免除或補收。
2. 縣(市、區)教育部門應將各校報送的《普通高中免學雜費申請表》形成匯總表,於5個工作日內將匯總表及按照與相應部門約定數據格式形成的電子版提供同級民政、扶貧部門和殘聯審核。
3. 縣(市、區)民政、扶貧部門和殘聯取得教育部門提供的匯總表(含電子版)後,應於30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工作,並將符合條件人員名單(含電子版)反饋同級教育部門。在本縣(市、區)入學的學生,由同級民政、扶貧部門和殘聯審核。
對跨區域入學的學生,審核程序如下:
(1)由縣級民政、扶貧部門和殘聯將戶籍為非本縣(區、市)的需審核的學生信息通過信息系統上報地市級、省級和國家民政、扶貧部門和殘聯。
(2)對於戶籍跨縣(市、區)需審核的學生信息,由市級民政、扶貧部門和殘聯審核。
(3)對於戶籍跨市(地、州)需審核的學生信息,由省級民政、扶貧部門和殘聯審核。
(4)對於戶籍跨省需審核的學生信息,由民政部、國務院扶貧辦和中國殘聯審核。
(5)審核結果逐級返回。
對有條件地區,民政、扶貧部門和殘聯相關信息系統可以向本系統的縣級部門直接提供跨區域查詢許可權。
4. 縣(市、區)教育部門將同級民政、扶貧部門和殘聯反饋的符合條件人員名單提供給相應學校,並指導學校做好學生的免學雜費工作。
5.學校根據縣(市、區)教育部門提供的享受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政策學生名單,於5個工作日內,完成學生學雜費減免或補收工作。
⑽ 義務教育免了哪些費,該收哪些費
九年義務教育收費規定如下:
第四十二條國家將義務教育全面納入財政保障范圍,義務教育經費由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規定予以保障。
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將義務教育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按照教職工編制標准、工資標准和學校建設標准、學生人均公用經費標准等,及時足額撥付義務教育經費,確保學校的正常運轉和校舍安全,確保教職工工資按照規定發放。
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用於實施義務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比例應當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比例,保證按照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義務教育費用逐步增長,保證教職工工資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
第四十三條學校的學生人均公用經費基本標准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教育行政部門制定,並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適時調整。制定、調整學生人均公用經費基本標准,應當滿足教育教學基本需要。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制定不低於國家標準的學校學生人均公用經費標准。
特殊教育學校(班)學生人均公用經費標准應當高於普通學校學生人均公用經費標准。
第四十四條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實行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職責共同負擔,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統籌落實的體制。農村義務教育所需經費,由各級人民政府根據國務院的規定分項目、按比例分擔。
各級人民政府對家庭經濟困難的適齡兒童、少年免費提供教科書並補助寄宿生生活費。
義務教育經費保障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四十五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財政預算中將義務教育經費單列。
縣級人民政府編制預算,除向農村地區學校和薄弱學校傾斜外,應當均衡安排義務教育經費。
第四十六條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范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規范義務教育專項轉移支付,支持和引導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增加對義務教育的投入。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確保將上級人民政府的義務教育轉移支付資金按照規定用於義務教育。
第四十七條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實際需要,設立專項資金,扶持農村地區、民族地區實施義務教育。
第四十八條國家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向義務教育捐贈,鼓勵按照國家有關基金會管理的規定設立義務教育基金。
第四十九條義務教育經費嚴格按照預算規定用於義務教育;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佔、挪用義務教育經費,不得向學校非法收取或者攤派費用。
第五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義務教育經費的審計監督和統計公告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