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鑽石的成分是什麼
鑽石的化學成分是碳,這在寶石中是唯一由單一元素組成的,屬等軸晶系。常含有0.05%-0.2%的雜質元素,其中最重要的是N和B,他們的存在關繫到鑽石的類型和性質。晶體形態多呈八面體、菱形十二面體、四面體及它們的聚形。
純凈的鑽石無色透明,由於微量元素的混入而呈現不同顏色。強金剛光澤。折光率2.417,色散中等,為0.044。均質體。熱導率為0.35卡/厘米/秒/度。用熱導儀測試,反應最為靈敏。硬度為10,是目前已知最硬的礦物,絕對硬度是石英的1000倍,剛玉的150倍,怕重擊,重擊後會順其解理破碎。一組解理完全。密度3.52克/立方厘米。
鑽石具有發光性,日光照射後 ,夜晚能發出淡青色磷光。X射線照射,發出天藍色熒光。鑽石的化學性質很穩定,在常溫下不容易溶於酸和鹼,酸鹼不會對其產生作用。
鑽石的等級劃分
鑽石的等級是按照4C標准來劃分的,即顏色、切工、凈度和重量4個方面。鑽石的顏色等級被分為D、E、F、G、H、I、J 等23個等級,顏色從透明到黃色,顏色越是透明的鑽石,等級就會越高,最高級為D鑽石,最低等級為Z鑽石。
鑽石的切工指的是切割工藝,可以分為EX、VG、GD、F、P這5個等級,在其他3C標准相同的情況下,鑽石的切工越完美,線條越流暢,等級越高,等級最高的鑽石為EX鑽石,即完美切工鑽石。
鑽石的凈度指的是鑽石內部所含有的雜質瑕疵,被分為FL、IF、VVS1、VVS2、VS1、VS2、SI1、SI2、I1、I2、I3等11個等級,內部瑕疵越少的鑽石,凈度等級越高,最高等級的鑽石為FL鑽石,即完美無瑕鑽石。
鑽石的重量等級是最為直接的一種劃分等級的方法,鑽石的重量有克拉和分兩個單位,1克拉等於100分,1克拉以上的鑽石用克拉表示重量,1克拉以下的鑽石用分表示重量,在其他3C同等情況下,鑽石重量越大,則等級越高。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鑽石
B. 鑽石 化學成份
鑽石是一種由碳元素組成的礦物,是碳元素的同素異形體。
鑽石和石墨都屬於碳單質,二者的化學式都是C,在礦物化學組成中,總含有Si、Mg、Al、Ca、Mn、Ni等元素,並常含有Na、B、Cu、Fe、Co、Cr、Ti、N等雜質元素,以及碳水化合物。
鑽石和石墨的化學性質完全相同,但鑽石和石墨不是同種物質,它們是由相同元素構成的同素異型體。 所不同的是物理結構特徵。
(2)鑽石的碳元素含量哪裡看得到擴展閱讀
鑽石的化學性質
鑽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壓、高溫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晶體,是指經過琢磨的金剛石。金剛石是無色正八面體晶體,其成分為純碳,由碳原子以四價鍵鏈接,為目前已知自然存在最硬物質。
由於金剛石中的C-C鍵很強,所有的價電子都參與了共價鍵的形成,沒有自由電子,所以金剛石硬度非常大,熔點在華氏6900度,金剛石在純氧中燃點為720~800℃,在空氣中為850~1000℃,而且不導電。
鑽石礦物晶體構造屬等軸晶系同極鍵四面體型構造。碳原子位於四面體的角頂及中心,具有高度的對稱性。單位晶胞中碳原子間以同極鍵相連結,距離為154pm。常見晶形有八面體、菱形十二面體、立方體、四面體和六八面體等。
C. 誰知道鑽石是 碳多少謝謝
鑽石也叫金剛石,它是原子晶體,它本身不是分子,所以分子式並不適用。C表示的是它只是由碳這一種元素組成的。而C60是足球烯是另一種物質,之所以有60是因為它是分子晶體,每個分子由60個碳組成
D. 鑽石的成分主要是什麼
天然鑽石生成於地表下120-200公里,其形成年代通常為24至32億年前之間,但也有短至6千萬年者。
在過去的傳說中,認為當天上打雷時,地下就會長出鑽石,但神話雖美,其實卻不然;鑽石原來產自一種角礫雲母橄欖岩中,是一種超美鐵的火成岩,主要的礦物是橄欖石和金雲母,因其晶體之完整與均質之形貌還有內部的構成,一般皆認為是由液態形成。
因鑽石本身是一種純凈或近乎純凈的碳化物,在高溫高壓的條件下,才能形成。故一般認為其生成於地表下120-200公里,大陸地殼下的軟流圈;而後隨著地殼變動,隨著火山爆發活動送至地表。抵達地表之後,部份鑽石又落回火山熔岩脈中,稱為Pipes管狀礦;其它鑽石則受風化侵蝕流入河中,於壺洞和漩渦處形成Alluvial deposits沖積層礦。
天然鑽石的形成年代通常為24至32億年前之間,但也有短至6千萬年者。這些地底深處的鑽石有時會隨深處熔岩的上升而帶至地表。這種深層熔岩凝固時形成上大下小喇叭狀的岩柱。這種含鑽石的岩柱的礦物成分很特別,只有高壓下才生成的石榴子石,稱為"Kimberlite"。
Kimberlite只生成於古老穩定的地殼中,全世界只有在特定的區域內才能看到這種深層岩柱的露頭。(如印度、巴西、南非、薩伊、俄羅斯、中國及澳洲)。Kimberlite的露頭風化後,鑽石會被雨水沖刷而沈積在河床內。山洪爆發後這些鑽石也會被河水沖到河口而混在岸邊沙灘內,最早被發現的鑽石就是這類漂積的鑽石。
Kimberlite ( 譯名為金伯利岩 ), 為過去高溫高壓下所形成之礦物聚合體 。
鑽石大部份無色,有色鑽石則包括有綠、藍、大紅、粉紅、橙、黃、啡、黑色等;其中以紅色及粉紅色價格較貴,綠色及藍色則十分罕見! 鑽石的摩氏硬度:10,在天然礦物為最高硬度,化學成份:9.98%碳;也就是說,鑽石其實是一種密度相當高的碳。
鑽石的母床Kimberlite,學名為"角礫雲母橄欖岩",為過去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形成礦物的聚合體,常被發現在河床沉積。現在鑽石的來源差不多都是從Kimberlite中采出,它的成份為石榴子石及橄欖岩,呈火山筒產狀,可能代表地函上部的物質。
然而,Kimberlite內所含的鑽石量也很稀少,通常要壓碎五公噸以上的原石,才能找到一克拉(1/5克)的鑽石。而且大部分鑽石的品質不佳,只能成為工業用磨料。能用做寶石的鑽石不及鑽石原石的1/7。
E. 簡述鑽石的化學成分及分類
鑽石又稱金剛鑽,礦物名稱金剛石,是目前人最為喜愛的寶石之一,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鑽石已經走入尋常百姓家中。下面就來詳細講解下鑽石的化學成分是什麼?
鑽石的化學成分是碳,這在寶石中是唯一由單一元素組成的。屬等軸晶系。晶體形態多呈八面體、菱形十二面體、四面體及它們的聚形。純凈的鑽石無色透明,由於微量元素的混入而呈現不同顏色。強金剛光澤。折光率2.417,色散中等,為0.044。均質體。熱導率為0.35卡/厘米•秒•度。用熱導儀測試,反應最為靈敏。硬度為10,是目前已知最硬的礦物,絕對硬度是石英的1000倍,剛玉的150倍,怕重擊,重擊後會順其解理破碎。一組解理完全。密度3.52克/立方厘米。鑽石具有發光性,日光照射後 ,夜晚能發出淡青色磷光。X射線照射,發出天藍色熒光。鑽石的化學性質很穩定,在常溫下不容易溶於酸和鹼,酸鹼不會對其產生作用。
鑽石成份為C元素,其中含有少量的N(氮)、B(硼),有的還含有極少量的Be(鈹)、Al(鋁)等元素,而N元素的多少決定了鑽石的具體類型。大多數天然鑽石中含有較多的N,N和B常以類質同象的形式替代C進入鑽石晶格中。N含量一般在0.001~0.25%,有時可達 0.50%。
按照是否含有N元素以及N元素的存在形態,可將鑽石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Ⅰ型(含N)
Ⅰa 型:N在晶格中以聚合的形式存在,如N2 、N3 等形式。多數天然無色—黃色系列的鑽石屬於此種類型。
Ⅰb 型:N在晶格中以孤N的形式存在。合成鑽石及少量天然鑽石屬於此類型。
Ⅱ型(基本不含N)
Ⅱa 型:不含B,自然界少見,導熱性很好。
Ⅱb 型:含少量B,為半導體,天然藍色鑽石多為此類型,是唯一可以導電的鑽石。
鑽石與相似寶石、合成鑽石的區別
寶石市場上常見的代用品或贗品有無色寶石、無色尖晶石、立方氧化鋯、鈦酸鍶、釔鋁榴石、釔鎵榴石、人造金紅石。合成鑽石於1955年首先由日本研製成功,但未批量生產。因為合成鑽石要比天然鑽石費用高,所以市場上合成鑽石很少見。鑽石以其特有的硬度、密度、色散、折光率可以與其相似的寶石區別。如:仿鑽立方氧化鋯多無色,色散強(0.060)、光澤強、密度大,為5.8克/立方厘米,手掂重感明顯。釔鋁榴石色散柔和,肉眼很難將它與鑽石區別開。
鑽石的化學是什麼?上面的講解已經很清楚,鑽石是唯一一種有單個元素組成的寶石,也許這正是它看起來如此純凈的原因。
F. 鑽石成分是
是一種以碳(C)元素為主的礦石,含C量96%-99.9%。即使很純凈的鑽石也含有0.001%的雜質,因此鑽石並不是單純的由碳元素組成的,除碳(C)之外,鑽石還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如Si、Al、Ca、Mg、Mn、Ti、Cr、N 等。除 N 以外,其餘雜質通常都以礦物包裹體形式存在,鑽石中常含有磁鐵礦、鈦鐵礦、鎂鋁榴石、鉻透輝石、橄欖石。
天然鑽石的主要成分就是碳(C)元素。而由於天然鑽石價格比較昂貴,所以也有一些常用於冒充鑽石的物質,比如莫桑石、水晶、立方氧化鋯等,這些不同物質的主要成分是不一樣的。
(6)鑽石的碳元素含量哪裡看得到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不要用手直接觸碰鑽石飾品的鑽石表面,可用干凈的衛生紙或者擦金布擦拭。
經常檢查一下鑽石是否松動,發現松動要及時更換維修處理,嚴重的必須換戒托從新鑲嵌。
避免接觸化妝品、香水、指甲油等化學物品,以免影響鑽石亮度。
海邊洗澡時,要摘下鑽石商品,以免因接觸海水導致k金戒托產生化學反應變色氧化。
G. 請問鑽石元素含量是什麼
1,根據我國國家珠寶玉石質量檢驗師指定教材里,鑽石一章,對鑽石的專業解釋。
2,天然形成的鑽石含99.95%的C元素。
3,微量元素有N,B,H Si,Ca,Mg,Mn,Ti,Cr,S,惰性氣體級稀土稀有元素。
4,這些微量元素決定了鑽石的類型,顏色,物理性質。
H. 鑽石和黃金分別是怎麼產生的,誰更珍貴
先說鑽石,碳元素在4.5到6Gpa的壓力和1100到1500℃溫度下,碳原子會呈現出立方最緊密堆積形態,彼此之間的碳原子會以共價鍵相連,當形態穩定後,鑽石的結構就穩定下來了。
這么嚴峻的環境,我們現在的科技是無法進行開採的,我們只能開采地殼里的黃金。不過這項過個相當困難,在人類6000的歷史中,總共挖出了14.26萬噸從黃金,其中15%還消失不見了。如今剩餘的黃金,預計只有12萬噸左右,數量稀少無比。鑽石的就比較多了,據統計,鑽石在地殼里的含量就超過了1000萬億噸。單單南非的三大鑽石礦坑,加起來就有4.5億克拉的鑽石儲量,數量超過黃金不知道多少倍。
I. 鑽石的主要成分
鑽石主要由碳元素組成的。
鑽石的主要成分是碳(C), 含C量96%-99.9%。即使很純凈的鑽石也含有0.001%的雜質。鑽石中的雜質組分有Si、Al、Ca、Mg、Mn、Ti、Cr、N 等。 除 N 以外,其餘雜質通常都以礦物包裹體形式存在,鑽石中常含有磁鐵礦、鈦鐵礦、鎂鋁榴石、鉻透輝石、橄欖石、石墨等礦物包裹體。
氮(N)是鑽石中一種重要的雜質組分,N在鑽石晶體結構中組成各種缺陷中心,可以單個N、A中心、B中心、N3小晶片等形式存在。 根據N的含量和聚結形式可將鑽石劃分為Ⅰ型和Ⅱ型。Ⅰ型鑽石含N量較多(0.05%-0.3%)。 Ⅰa型鑽石中N以N3小晶片形式存在,Ⅰb型鑽石中N以分散狀態的順磁方式存在。
Ⅱ型鑽石含N量較少(<0.05%),N呈自由狀態存在。Ⅰ型和Ⅱ型鑽石在某些物理性質上有所不同。自然界的鑽石絕大部分是Ⅰ型鑽石。
鑽石為等軸晶系,晶體結構為立方面心格子,晶胞參數a°=3.56A(1A=1mm/1千萬)(見左圖)。C原子位於立方晶胞的八個角頂和六個面中心,並在其八個小立方格的半數中心相間地分布著四個C原子,每個C原子都與周圍四個C原子相連接,每兩個相鄰C原子之間的距離都相等(1.54A)。這種結構C原子間形成極其牢固的共價鍵, 要分開這種化學健必須給以很大的能量。這就決定了金剛石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質,如極高的硬度和化學穩定性。
鑽石的晶形最常見的是八面體,其次是菱形十二面體,較少見的是立方體。此外,可長成各種復雜形態的聚形或歪晶。
鑽石與相似寶石、合成鑽石的區別:
寶石市場上常見的代用品或贗品有無色寶石、無色尖晶石、立方氧化鋯、鈦酸鍶、釔鋁榴石、釔鎵榴石、人造金紅石。因為合成鑽石要比天然鑽石費用高,所以市場上合成鑽石很少見。鑽石以其特有的硬度、密度、色散、折光率可以與其相似的寶石區別。如:仿鑽立方氧化鋯多無色,色散強(0.060)、光澤強、密度大,為5.8克/立方厘米,手掂重感明顯。釔鋁榴石色散柔和,肉眼很難將它與鑽石區別開。
J. 鑽石的成分
鑽石的成分是碳。在寶石中是唯一由單一元素組成的,屬等軸晶系。常含有0.05%-0.2%的雜質元素,其中最重要的是N和B,存在關繫到鑽石的類型和性質。晶體形態多呈八面體、菱形十二面體、四面體及聚形。純凈的鑽石無色透明,由於微量元素的混入而呈現不同顏色。強金剛光澤。折光率2.417,色散中等,為0.044。
形成原理:鑽石是金剛石精加工而成的產品,鑽石是世界上最堅硬的、成份最簡單的寶石,它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具立方結構的天然晶體。其成份與我們常見的煤、鉛筆芯及糖的成份基本相同,碳元素在較高的溫度、壓力下,結晶形成石墨(黑色),而在高溫、極高氣壓及還原環境(通常來說就是一種缺氧的環境)中則結晶為珍貴的鑽石(無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