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金雞鑽石的介紹
金雞鑽石是中國發現的最大鑽石,重281.25克拉,於1937年在山東省郯城縣李庄鎮發現,後被日本駐臨沂縣的顧問掠去,至今下落不明。
Ⅱ 我國挖掘出的最大鑽石有多大,是被誰發現的呢
在我國挖出的最大鑽石有281.5克拉那麼大,顏色呈金黃色,當時被稱為金雞鑽石,是1937年抗日戰爭時期,被山東郯城李庄鄉一位老人在地里撿到的,只是後來由於漢奸從中作梗,使這個鑽石被日本人奪去最後下落不明。
因為在幾十年前同樣是在山東離他們不遠的地方,有一位老人撿到了金雞大鑽石,可當時是處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和漢奸走狗橫行霸道,這個鑽石最後落入了日本人手裡,老人也因此遭了大難。所以魏徵芳父女想起了這些事往事並不開心,但77年已經建國幾十年,再也不會發生以前那種事了。但他們都是比較朴實的農民,並不是特別看重這些財寶,知道這種寶貝燙手難以保管,萬一丟掉了就會成為人生一大遺憾,最好還是交給國家比較好,所以他們並沒有把鑽石賣掉,而是在不久之後把鑽石無償捐獻給了國家。
Ⅲ 中國最大的鑽石是多大啊
近20多年來,我國就先後在江蘇宿遷、山東臨沭、郯城、蒙陰等地,發現了多顆50~100克拉以上的金剛石。其中瓦房店是我國首飾用鑽的原生礦產地,顏色、凈度等都達到一流水準。
金雞鑽石:1937年秋,當地貧農核桃羅殿邦在菜園翻地時,撿到一顆鑽石,重達標兩次錢,合281.25克拉.該鑽石大如核桃,黃色透明,耀眼奪目,象一隻剛出殼的小雞,又出產在金雞嶺上,古名金雞鑽石.羅殿邦得到這顆鑽石後,以為發橫財.正當他心中充滿憧憬時,消息傳到鄉長朱希品耳朵里.朱經過未必利誘,把鑽石騙到手裡.不久,事情被本地警察局長知道.張經過恐嚇,把鑽石搶走.事後,張通知羅殿邦到警察局拉800斤小麥了事.羅找張說理未果,反被打出門外.回家後,羅悲憤而死.1938年春,臨.郯等地被日寇侵佔.後來這顆鑽石又被臨沂偽道伊公署顧問川本定雄叢張三手中槍去.據傳,川本定熊得到鑽石後,,在日寇侵華上層頭目中引起了一場爭奪金雞鑽石的事件,名爭暗鬥,互相殘殺,死了很多人.抗戰勝利後,鑽石的去向不明.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1隨同日船」阿波丸」號沉入大洋:2被日寇代到日本,流落日本民間;3被日本天皇得到,據說現藏於日本皇宮4
遺失或損毀於戰爭5流落於亞太某國.
常林鑽石重158.768克拉,長17.3毫米,顏色呈淡黃色,質地純潔,透明如水,晶瑩剔透。晶體形態為八面體和菱形十二面體的聚形,比重3.52。常林鑽石是由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岌山鎮常林村農民魏振芳於1977年12月21日在田間鬆散的沙土中翻地時發現的。她把這塊寶石獻給了國家,成為我國的國寶。這塊鑽石以發現地點常林村命名為常林鑽石,現收藏於中國人民銀行。
常林鑽石是我國到目前為止發現的第二塊超過100克拉的寶石級天然大鑽石,也是我國現存的最大鑽石。
記得採納啊
Ⅳ 我國最大鑽石「金雞」至今下落不明,價值100億,真的藏於日本皇宮嗎
鑽石恆久遠 一顆永流傳。
中國現發現最大的鑽石—金雞鑽石, 於1937年山東省郯城縣李庄鎮村民羅佃幫發現,後來被侵華日軍駐臨沂縣的顧問漢奸掠去,後來幾經輾轉,時至今日下落不明。
中國最大鑽石名叫「金雞鑽石」,重達近300克拉。1948年,《人民畫報》曾報道:「1937年秋,郯城縣農民在金雞嶺下地幹活,拾到重281.25克拉的金雞鑽石,後被日本侵略軍掠走。」這是官方關於金雞鑽石的最權威報道。2001 年當地政府組織編 纂的《郯城縣志》更加明確地記載: 「(金雞鑽石)是 1937 年秋天在李庄鎮金雞嶺發現,重281.25克拉, 為中國鑽石之最,比位居第二的『常 林鑽石』幾乎重一倍」。
1938年春,戰火席捲到這片土地,歷史繼續重演,這顆鑽石又被當地日軍的顧問從張英傑手裡搶去了。
根據民間傳說日本人他得到鑽石後,在日軍上層頭目中引起了一場爭奪金雞鑽石的事件,這群人在明裡暗裡頭,互相殘殺。抗戰勝利後,鑽石去向不明。
據說,川本定雄得了這顆鑽石後,在侵華的日寇上層頭目中又引起了互相爭奪金雞鑽石的軒然大波。
1948年,《人民畫報》第四期載文報道此事:「1937年秋,郯城縣農民在金雞嶺下地幹活,拾到重281.25克拉的金雞鑽石,後被日本侵略軍掠走。」
對於金雞鑽石的去向,社會、 學界多有探討,然而 80 余年來 始終未有定論,逐漸成為一個歷 史之謎。多年來,社會各界對於 金雞鑽石的下落有六大猜測:其 一,遺失於戰爭;其二,被中國 民間收藏;其三,流落於亞太某 國;其四,隨同日船「阿波丸」 號沉入大洋;其五,被日寇帶到日本,流落於日本民間;其六,被日本天皇得到,藏於日本皇宮。
Ⅳ 鑽石都有哪幾種顏色哪種最好
鑽石一般以最無色最透明的為最好。鑽石可分成四個顏色系列:無色透明至淺黃色系列、茶色至褐色系列、灰色系列及彩色系列。絕大多數首飾用鑽石屬無色透明至淺黃色系列,也只有這個系列的鑽石建立了明確的顏色級別、分級規則和相應的標准樣石。
鑽石的顏色是怎麼形成的
科學家們經過對世界不同礦山鑽石研究發現,鑽石的形成條件一般為壓力在4.5~6.0GPA的環境下,相當於出產的地方要達到地表以下150~200千米深,所需溫度一般最低在1500攝氏度,有不同的層級,有的可以低到1100攝氏度。
鑽石的晶體結構是一層一層的石墨,這樣的結構可以使之不斷增大。當地殼變動有火山噴發時,可以使得地下深度成長的鑽石,通過噴發的過程到達地表。所以岩漿並不是鑽石的母體,而是鑽石的攜帶者,是鑽石的運輸帶。
當可見光穿過鑽石,寶石吸收了特定波長的光,同時將其餘的光反射到觀察者的眼睛,這個過程被稱為選擇性吸收。所有物質及鑽石的顏色都取決於物體對光的選擇性吸收。
如果一個物體只吸收少量或者沒有吸收光譜顏色,那麼它就會呈現出無色或者白色。如果整個光譜的顏色都被吸收掉,則物體呈黑色。在黑色與白色之間有無限種顏色的可能性。
換言之,正是選擇性吸收決定了你的鑽石的顏色。在鑽石中,氮原子(或其它雜質)的存在決定了鑽石吸收波長的能力,也因此決定了鑽石的顏色。由於狗的眼睛處理波長的方式與人類不同,因此它看到的鑽石顏色會與你大相徑庭。
碳原子錯位或內部晶格變形。塑性變形程度越高,棕色越深。包括真正意義上的塑性變形和不可恢復的永久變形。可以說,這樣的變形是晶體結構的一種缺陷,然而紅色、粉色和褐色鑽石由此產生,讓人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神奇。
Ⅵ 中國最大鑽石被一位農村姑娘發現了,價值十億,如今其現狀如何
其實有關於我國“最大的鑽石”目前還存在兩種說法。
第一個是我國發現的最大的鑽石金雞鑽石,在1948年人民畫報上曾出版過一則報道,在1937年秋,李庄鎮的一名老農民去金雞嶺幹活的時候,發現地上有一顆明亮亮的寶石。
後來這個消息被當時駐扎在臨沂縣的一名日本軍官得知,隨後該軍官便通過連哄帶騙加掠奪的方式搶走了這顆寶石,並且殺害的撿到寶石農民的一家人。根據日方公布的資料得知,這顆鑽石重達281.25克拉,而現在日方表示這顆鑽石已經下落不明,並不知道流去何處。
後來礦產站改為公司,在選領導班子時, 魏振芳因為貢獻全票當選,但她卻仍舊認為自己不夠格,只是說只想當助手,不想當什麼領導。
在1980年,魏振芳一度患上了乳腺瘤,但做了手術僅休養了 3 個月,她便要上班。因為沒有得到持續有效的治療,她的病直到5年後才痊癒。
本來因為自己病好了,情況能好一點,但沒多久丈夫李洪軒卻精神變得失常了。自己工資不高,丈夫又出了精神狀況,生活的艱難把魏振芳壓的喘不過氣來了。
但她並沒有放棄自己的丈夫,她領著丈夫跑遍了各地醫院,即便是欠下了一屁股債務也要將丈夫治好。在數年後,李洪軒終於好了起來。
在此後,她們一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日子雖然十分貧困,但魏振芳卻沒有絲毫怨念,甚至面對國家鋪天蓋地的一些救助幫援都通通拒絕了。
魏振芳經常有一句話掛在嘴中 :“只要 一家人平平安安, 生活清貧一些又有什麼?”
Ⅶ 金雞鑽石的基本信息
金雞嶺,盛產鑽石。1937年秋,當地貧農羅佃邦在菜園翻地時,撿到一顆鑽石,重達標兩次錢,合281.25克拉。該鑽石大如核桃,黃色透明,耀眼奪目,象一隻剛出殼的小雞,又出產在金雞嶺上,故名金雞鑽石。羅佃邦得到這顆鑽石後,以為發橫財,結果消息傳到鄉長朱希品那兒。朱經過威逼利誘,把鑽石騙到手裡。不久,事情被本地張姓警察局長知道。張經過恐嚇,把鑽石搶走。事後,張通知羅佃邦到警察局拉800斤小麥了事.羅找張說理未果,反被打出門外。回家後,羅悲憤而死。1938年春,臨、郯等地被日寇侵佔,這顆鑽石又被臨沂偽道伊公署顧問川本定雄從張三手中搶去。據傳,川本定雄得到鑽石後,在日寇侵華上層頭目中引起了一場爭奪金雞鑽石的事件,明爭暗鬥,互相殘殺,死了很多人。抗戰勝利後,鑽石的去向不明。
Ⅷ 40年前,山東發現「亞洲第一鑽石」,當時發現的人有什麼獎勵
鑽石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是一份美好的象徵,早些年我國發現了最大的鑽石「金雞鑽石」,是目前國內發現過最大的鑽石。但是因為人的貪念而遺失了,至今下落不明,當時正處於世界第二次大戰,撿到鑽石的是一位農民老漢,沒想到當時被兩個漢奸知道了就起貪念之心,把老漢抓起來關進了監獄拿走了鑽石。老漢被漢奸殺死了,而鑽石也下落不明。
這件事告訴我們不義之財不能貪,做自己能力范圍內的事才能相得益彰,反則可能會因此丟了性命得不償失。雖然當時魏振芳所在的年代是和平年代,不會出現像上一個故事的慘劇,但如果她把鑽石私自佔有,那她的結局和下場是不是會不一樣,但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就不要拿,要給有能力的人去保管,發揮其最大的價值,而不是默默的浪費了。
Ⅸ 話說中國建國後最大一顆鑽石哪去了
建國後中國最大的鑽石是金雞鑽石,重達281.25克拉。在山東郯城縣李庄鎮被發現,後來被侵華日軍掠去下落不明。發現者是個普通的農民,當時他只知是個寶貝不知道竟然是價值連城的鑽石,當時周圍群眾都知道這個消息。後來人們為了這個寶貝引起爭奪,後來被日軍掠奪不知動向。
Ⅹ 民國有鑽石嗎
民國有鑽石。金雞鑽石是民國時晨星一般出現的超大鑽石,重281.25克拉,它是由山東郯城縣李庄鎮的普通農民羅佃幫發現的。1937年,郯城縣農民羅佃幫在金雞嶺下地幹活,無意當中卻發現菜園子裡面,竟然有一顆閃閃發光的大鑽石。他驚訝無比,稱重後才知道,這是顆281.25克拉的金雞形狀的鑽石。
鑽石最早發現國家
最早發現鑽石的國家是印度。早在3000年前,印度就發現了鑽石,並且還是當時世界上唯一的產地。鑽石是世界上最堅硬的、成分最簡單的寶石,它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具立方結構的天然晶體。
鑽石的起源,三千年前,印度發現了鑽石,截止到18世紀初,全世界只有印度的克里希納河和彭納河地帶出產鑽石。不過印度雖然是最早發現鑽石的國家,但是它的鑽石產量並不高,無法滿足巨大的市場需求。
1725年巴西鑽石的發現及開采,使巴西取代印度,成為當時全球鑽石的最重要產地。1867年以後,南非發現了沖積砂礦床和大量原生金伯利岩筒,使得南非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鑽石生產國,其產量長期處於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