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的星球下鐵雨,有的下鑽石雨,人類能不能去太空挖礦
太空中真的有太多千奇百怪,我們難以想像的故事了。我還記得看紀錄片的時候第一次了解到木星是會下鑽石的,我整個人都懵了。我這去土星一遭,我回來不得就發財了嗎?如果地球也能下鑽石雨的話,那鑽石可就一點都不值錢了。那這些奇怪的現象是如何產生的呢?為什麼有的星球能下鐵雨,能下鑽石雨,這些資源最後能被人類開采和利用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顆被命名為WASP-76 b的星球可謂是人類目前在宇宙中發現的最奇葩的系外行星之一了,竟然會下鐵雨。這顆行星的溫度極高,溫差也極大,最高溫度達2500度,溫差甚至可差1000度,這讓這顆星球產生了最為奇特的氣象,星球核心中的鐵被高溫所融化,凝結成了鐵蒸汽,從而下起了鐵雨,這顆星球的白天半球和黑夜半球也有巨大的差別。除了它下鐵雨,另一顆巨型氣態行星木星,每年可下一千噸的鑽石雨,這種現象是由高溫和高壓產生的,然而這些鑽石無法落到地面上,在半空中就會被高溫熔化成液體。
2. 有個星球居然下鑽石,這是怎麼一回事
鑽石在地球上,是珍貴的珠寶。而且有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的說法。那麼這么珍貴的東西,在別的星球上,不一定珍貴,有的星球,甚至會空中下鑽石,而且真的有這種存在。
下鑽石的星球,甲烷含量比例一般比較大,固體形態的鑽石,早我們人類所喜愛的,但在別的星球,卻是常態。
3. 怪獸星球鑽石怎麼獲得
怪獸星球鑽石獲得過任務和刷廣告。
前期第一個城市隨便打打就得了,第二個弱亡靈也很簡單就過。不用升太多次人數,3個人差不多就夠用。種族有個龍加昆蟲差不多也夠了,天賦點極速,龍和昆蟲都享受加成。鑽石無所謂幹嘛,想找人或者直接換威望都行。
前期過完有餘錢了去商場買道具,去人物界面單獨培養一個人,靠一個人給的屬性完全夠,之後就純收集。這個廣告是可以刷的,最高好像十個鑽石點進去如果不是十個鑽石,可以點取消,然後再進鑽石就會刷新。
1.魔王養成之仆從篇,僱傭不同屬性的仆從,依託他們之手製造怪獸,擊敗守護公主的勇者。如果仆從顏值在線,能力低下但又不忍拋棄,魔王大人也可以選擇養成她哦。
2.魔王養成之怪獸篇,每一個怪獸都不是流水線產物。怪獸有著自己的種族,自己的個性和技能,合理搭配怪獸的這些天賦會有驚喜。
3.魔王養成之策略篇,一個有操守的魔王是不會白嫖仆從的。所有僕從都會從魔王處領取薪水,魔王需要合理計算用度,以免出師未捷先被勇者幹掉。
4.魔王養成之研究篇,科學技術是魔王統治的第一生產力。怪獸的個性和種族,仆從的召喚法陣等等都需要在魔王的指導下進行研究。
4. 50億年後,太陽會變成一顆超級大鑽石,你相信嗎
兄弟們,我並不是瞎說,請看我的依據。
恆星的主要成份是氫和氦,而鑽石的主要成份則是碳元素,但恆星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通過核聚變產生碳和其它元素,進而在宇宙中形成天然的鑽石。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1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閃爍的恆星常常被人們喻為鑽石,明亮而熠熠生輝。恆星的成份中絕大部分是氫和氦,以及其它少量元素;而鑽石則是由碳組成的。不過,天空中的確存在著真正的鑽石,它們來源於使恆星發光的熾熱熔爐。
當恆星將一些較輕元素熔化時,就會釋放出能量,並通過核聚變產生碳和其它元素。最後,當恆星死亡時,這些元素就會部份被釋放到星際介質中。天文學家們在整個星際介質中會發現許多碳化合物,包括由高密度壓縮的碳形成的鑽石。如何得知天空中有鑽石存在呢?我們可以通過比較天體光譜和實驗室光譜,以及發射和吸收光譜的計算模型,發現天空中的鑽石。
星際微鑽石存在於流星中,被稱為碳質球粒隕石。這些鑽石是「鑽石星塵」,而不是結婚戒指上優雅的寶石。我們可以通過光譜分析,觀察這種鑽石的近紅外特性,進而探測了解它們的特徵。可以看到,碳原子在碳鍵拉伸、扭曲和伸縮時,會發射或吸收紅外能量。宇宙中只有很少一些天體,如HD 97048和Elias 1,在3.4 – 3.5 μm的發射區域中表現出分光特點,這個區域被劃歸為微鑽石區,如右圖中a)和b)所示。而大多數天體,如濃厚的雲,則表現出在3.47 μm附近達到峰值,並與3μm H2O冰帶的長波長疊加的星際吸收譜帶(如右圖中c)中紅色部分所示)。這種特性屬於類似鑽石的碳的第三級碳氫拉伸。
白矮星BPM 37093的核心就是顆「宇宙大鑽石」
恆星可通過核聚變產生天然鑽石
跟蹤星際微鑽石之所以困難,就在於我們對它們的紅外和電子屬性知之甚少。而理論計算有助我們了解鑽石狀物質對星際介質的化學和物理性質的影響。
在化學性上,鑽石結合極為緊密,因而要發射一個典型的光譜需要相當大的能量。我們可以利用建模來了解大能量恆星中發生的變化。根據計算的分光屬性來看,如果天體環境中存在鑽石狀物體,則多數都以中性形式存在。在低吸收力(f值)與高激發能(近似於電離能)的共同作用下,中性鑽石狀物質會被充分激發,在天體環境中猛地發射出紅外線。因此,如果鑽石狀物質在星際介質中含量豐富,那麼它們的分光屬性就趨向於支持其在3 μm區域中通過吸收而非發射被探測到。如圖所示,中性鑽石狀物質在3.47 μm附近的吸收力最強。兩個中性鑽石狀物質的計算紅外光譜(c中所示的綠色和藍色峰值)均位於3.47 μm區域的中心,並與濃雲的星際吸收譜帶在一條直線上。結果證明,星際3.47 μm吸收譜帶屬於中性鑽石狀物質。運用鑽石狀物質的計算吸收/發射譜帶,我們可以對天文觀測進行解釋。
在天體環境中,中性和電離鑽石狀物質可能被充分激發,猛地發射出紅外線。然而,二者的低吸收力均有力地局限了天體環境。當鑽石狀物質被高強度振動激發後,會發射出清晰的紅外熒光,這種放射需要具備高能量和強力流的放射區。對於比c)中所示物質還大的鑽石狀物質而言,碳氫伸縮振動譜帶會變得與HD 97048和Elias 1的發射譜帶一致。然而,一旦放射區能量足夠激發中性鑽石狀物質,就會同時產生電離鑽石狀物質。如d) -f)所示,小陽性鑽石狀物質的計算紅外光譜與HD 97048和Elias 1的部分發射光譜在一條直線上。這表明罕見的3.5 μm星際介質發射特性極可能屬於勵磁恆星,並有力地證明了HD 97048和Elias 1屬於鑽石狀物質。我們還證實,中性與陽性鑽石狀物質會影響觀測到的發射特性。
天空中的確有許多鑽石,它們會在被閃耀的恆星激發後暴露身份。迄今為止,一顆名為「BPM 37093」的星球是宇宙中最大天然鑽石,它的直徑達4000公里,重量相當於10的34次方克拉。「BPM 37093」位於半人馬座,距離地球約50光年,它是一顆白矮星,小型恆星走到演化末期的產物,其核心是密度極高的結晶碳(即鑽石),外部覆蓋一層氫氣與氦氣。40年來,天文學家一直認為白矮星隨著溫度降低,其核心會結晶化,但確實證據始終難以觀測。科學家們則是從白矮星的「BPM 37093」脈動振盪著手,推算出它的核心確已結晶。50億年之後,太陽也許會同樣蛻變成一顆白矮星,再假以時日,太陽系的將會出現一顆超級大鑽石。(劉妍)
科學家發現富貴恆星 周圍可能形成鑽石行星
5. 這個星球可能是太陽系中鑽石最多的星球
水星不受密集大氣層的束縛,沒有板塊構造,幾乎無法抵禦天體的沖擊,並長期保留著撞擊的痕跡。數十億年來,隕石撞擊著它的表面,如今水星表面被隕石坑覆蓋。這些碰撞的能 量足以使以石墨形式存在的一部分碳轉化為金剛石
在地球上,這種石墨轉化為金剛石的變化發生在至少150公里深處,此處的地殼中溫度和壓力令人難以想像。然而, 它們能夠在隕石撞擊的短時間內達到以上條件。正是這種作用產生了水星表面的鑽石。 這是在第53屆國際月球與行星科學會議(LPSC 2022)上美國地質學家凱文·坎農(Kevin Cannon)談到這一點。
最接近太陽的行星表面看起來像月球表面,它也布滿著隕石坑、高原和類似於月球海的廣闊平原。在萬億年前,它被大量的熔岩淹沒,因此地殼富含硫化合物和火山礦物。然而,有些區域看起來要暗得多,並且含有大量普通黑色石墨形式的碳,也許它在冷卻時從熔岩中脫落並結晶。
隨後,這些位置遭到隕石撞擊,凱文·坎農(Kevin Cannon)對這些過程進行了計算機模擬。該模型假設25公里的水星地殼含有一層厚度為300m的石墨。她還表明,在45億年年間的隕石沖擊下,高達三分之一的隕石可以轉化為鑽石。根據凱文·坎農的計算,這顆行星可能含有比地球多一個數量級的鑽石,估計為16萬億噸。
但是該模型沒有考慮到在相同隕石撞擊下鑽石被破壞的情況。對此,凱文·坎農表示他們無法破壞鑽石的重要成分,因為鑽石的熔點超過 4000 C,因此能夠在大多數測試中保存下來。這位科學家補充說,該計算結果在不久的將來也會得到檢驗,因為到2025年,BepiColombo探測器將到達水星的軌道,它可以近距離 探索 這顆行星。如果表面上確實有足夠的鑽石,它將在紅外光譜中區分出這個信號。
6. 太陽系中存在會下鑽石雨的星球嗎
提到鑽石,很多朋友都會想到它高昂的價格,此外,還有它特殊的含義。在2010年的時候,NASA的天文學家在距離地球50光年之外的地方,發現了一顆鑽石星球,它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碳和氧,高溫高壓讓它的核心就是一顆巨大的鑽石。它的發現也為科學家們帶來了新的思考,那就是太陽系中是否也是如此?
不過,從人類發展的角度來看,去探索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冰凍世界,是人類勢在必行的發展趨勢,因為宇宙中大量系外行星的秘密,可能都隱藏在它的上面。
7. 鑽石星球的天王星和海王星
一直以來,一些天文學家相信,天王星和海王星上異乎尋常的高壓,很容易將碳原子壓縮成鑽石。
盡管滿足鑽石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高壓,但是,這兩顆行星上都缺乏另一個重要因素——碳。計算結果顯示,天王星和海王星上的碳元素含量只有1%到2%,而要在一顆行星上形成鑽石,該行星必須擁有超過15%的碳元素。研究者表示,新的宇宙尋寶對象或許可以定為白矮星——50%以上的碳含量和巨大的壓力,可能會令某顆白矮星的表面遍布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