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一部電影是,講的是偷黑鑽的,一群外國人演的
《致命搖籃》
版本一
致命搖籃 劇照
神出鬼沒的通天大盜DMX的女兒被人綁架了,綁匪是鼎鼎大名的國際罪犯馬克,馬克告訴DMX:必須幫他盜取一顆珍貴的鑽石才能救回女兒。無奈之下,DMX只得與聯邦偵探李連傑合作,設法找到那顆鑽石並贖回他的女兒。正當倆人爭分奪秒地去尋找那些珍貴的鑽石時,卻意外地拆穿了一起擴散新式戰爭武器的陰謀……
版本二
李連傑飾演一名台灣調查局探員。他幫助一名美國神偷朋友救出遭綁架的女兒。在與劫匪集團對抗的過程中,兩人發現隱藏其後的一個驚世陰謀。
版本三
本片是華裔動作明星李連傑,與美國黑人饒舌歌星DMX以及導演安傑伊·巴柯維亞繼《羅密歐必死》之後二度合作的動作新片。
網路圖冊 (5張)
影片圍繞著世間極其罕有的無價之寶——「黑鑽石」展開。DMX飾演的黑幫老大托尼領導著一批高素質的專業竊賊,他們有著自己的信條:不使用槍支,而且只對其他的犯罪者下手。他們的最新目標便是稀世之寶「黑鑽石」,沒想到東西到手卻為托尼帶來滔天大禍。各方人馬均都在對黑鑽石虎視眈眈,托尼發現自己麻煩纏身,談妥的買家被人謀殺,黑鑽石被競爭對手盜走,而偏偏這時鑽石的原主人玲找上門來要求他交出東西,她綁架了托尼的女兒萬妮莎作為要挾。為了奪回鑽石救出女兒,DMX不得不同先前他一直敵對的台灣秘密特工蘇(李連傑飾演)聯手應付錯綜復雜的局面,而他們不知道的是,自己的行動成敗與否將會決定整個世界的命運……[1]
世間最珍貴的寶石非鑽石莫屬,引無數俠盜盡折腰,然而黑鑽石的價值更是無可估量。以安東尼(DMX飾)為首的俠盜幫正在潛入一幢大廈竊取稀世黑鑽石,以交中間人並轉賣給神秘買家,而他們的電話卻被在另一頭的台灣特工蘇(李連傑飾)所竊聽,並前來爭奪黑鑽。令安東尼始料不及的是,黑鑽到手卻使他們陷入四面楚歌的危險境地,業已談妥的中間人被蘇手刃,各方勢力對黑鑽又虎視眈眈,鑽石的原主人還綁架了他女兒,以要挾他交出鑽石,而最關鍵的鑽石卻已再度被盜走。如今唯一的辦法只有奪回鑽石,力量薄弱的安東尼不得不與蘇通力合作,然而面對眼前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局面,二人能否險中取勝?
不對請追問
② 鑽石的硬度是多少
硬度為10。
鑽石的化學成分是碳,這在寶石中是唯一由單一元素組成的,屬等軸晶系。常含有0.05%-0.2%的雜質元素,其中最重要的是N和B,他們的存在關繫到鑽石的類型和性質。晶體形態多呈八面體、菱形十二面體、四面體及它們的聚形。純凈的鑽石無色透明,由於微量元素的混入而呈現不同顏色。強金剛光澤。折光率2.417,色散中等,為0.044。均質體。熱導率為0.35卡/厘米/秒/度。用熱導儀測試,反應最為靈敏。硬度為10,是目前已知最硬的礦物,絕對硬度是石英的1000倍,剛玉的150倍,怕重擊,重擊後會順其解理破碎。
鑽石與相似寶石、合成鑽石的區別。寶石市場上常見的代用品或贗品有無色寶石、無色尖晶石、立方氧化鋯、鈦酸鍶、釔鋁榴石、釔鎵榴石、人造金紅石。合成鑽石於1955年首先由日本研製成功,但未批量生產。因為合成鑽石要比天然鑽石費用高,所以市場上合成鑽石很少見。鑽石以其特有的硬度、密度、色散、折光率可以與其相似的寶石區別。
鑽石在天然礦物中的硬度最高,其脆性也相當高,用力碰撞就會碎裂。源於古希臘語Adamant,意思是堅硬不可侵犯的物質,是公認的寶石之王。鑽石的。也就是說,鑽石其實是一種密度相當高的碳結晶體。
(2)寶石之國如何用馬克筆畫一支鑽石擴展閱讀:
天然鑽石價格不菲,渴望擁有一顆高純度鑽石的消費者或許可以考慮英國科學家在實驗室里「種」出的鑽石。這種人造鑽石比天然鑽石更純凈,價格卻便宜兩成。
英國加的夫大學奧利夫·威廉姆斯教授帶領一個團隊為半導體研究製造鑽石。他們先把一顆天然鑽石作為「種子」置入真空室,以去除空氣中所含雜質,然後向真空室泵入3000攝氏度高溫的氣體甲烷和氫氣,形成高度帶電等離子體。由於溫度較高,這兩種氣體迅速分裂。從甲烷氣體中分裂出的碳原子集合於「種子鑽石」,自然模仿這顆天然鑽石的晶體結構,以每小時0.006毫米的速度「生長」。實驗室環境下,幾天就可以「培育」一顆1克拉大小的鑽石。
同樣技術可用於生產首飾用鑽石。威廉姆斯教授說,這種實驗室「種」出的鑽石純度高於自然界存在的幾乎任何物質。他告訴英國天空新聞頻道:「最好的『種植手』(生產的鑽石),每一萬億原子只有一個不純。」與同等大小的天然鑽石相比,這種人造鑽石價格便宜15%至20%。
這項技術有望徹底顛覆鑽石產業,已經有幾家大企業嘗試「種植」首飾用鑽石。不過,鑽石生產商協會董事長讓-馬克·利伯赫爾認為,即使外觀上肉眼難以區別,人造鑽石和天然鑽石仍然價值不同。因為,珠寶的價值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情感質量」。
③ 鑽石歷史
一、請問鑽石的歷史是怎樣的
鑽石是大自然的神奇傑作,更是時間的饋贈。
大多數鑽石在10到30億年前形成,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年輕鑽石,也超過一億年,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天然鑽石是所能擁有的最古老的東西。天然鑽石需通過悔巧虧火山爆發由岩漿帶到地面,形成不易,並且被開采出的鑽石中,只有30%能達到珠寶級別,每一顆都是獨一無二的珍貴。
在情感歷史方面,早在 15世紀的歐洲,奧地利公爵馬克希米連一世為了向法國勃艮第的瑪麗公主求婚,在求婚的戒指上鑲了一顆鑽石,並特意將鑽戒雕琢成兩人名字的首字母「M」形狀,這個獨特舉動贏得了瑪麗公主的愛情,也賦予了鑽石愛與承諾的珍貴感情價值。結婚鑽戒自此成為傳統,一直延續至今。
綜上來看,鑽石的形成歷史和情感歷史都非常珍貴,值得被珍藏。
二、有誰知道鑽石的歷史文化是什麼嗎
公元3世紀之後,在大約一千年的時間里,鑽石在地中海地區銷聲匿跡。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隨著羅馬帝國的衰亡,波斯帝國崛起在印度和地中海之間,它取代了羅馬帝國而成為印度鑽石的主要吸納者。
中世紀的歐洲,鑽石已經很受重視,但人們心目中的鑽石仍帶有各種神秘色彩,如有人認為鑽石可以治病,也有人認為鑽石是有毒的,吞下去會致人死亡也有一些關於鑽石的傳說則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如將士們認為鑽石會給擁有者帶來勇氣,作戰時佩戴鑽石,可無往而不勝;鑽石會使男人對妻子的愛更深。
使鑽石在歐洲人生活中占據重要位置的是公元1477年8月17日,當奧地利的馬克西米連一世與法國殖民地的瑪莉公主訂婚時,馬克西米連一世曾將一枚鑽石戒指戴在她的左手中指上,她由此成為歷史上第一位接受鑽石戒指作為訂婚信物的皇室女性。
公元1499年,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首次繞過非洲南部的好望角,開辟了從歐洲通向亞洲的海上貿易之路。從而來自印度的鑽石得以在歐洲大陸大量地出現。
公元1604年至1689年,一位名叫塔沃尼的法國人曾6次往返於印度與歐洲的各國王室之間,大量從事鑽石生意,從而推動了鑽石業的發展,後人將塔沃尼稱之為「鑽石之父」。
公元1604年,印度發現了「桑西」鑽石。以後印度又相繼發現了「大莫卧爾」「希望」等世界名鑽在法國盧浮宮博物館所珍藏的拿破崙的劍柄!也嵌有一顆鑽石,此鑽石於1701年發現干印度。
真正使鑽石在歐洲獲得新生的是鑽石切磨技術首先在歐洲得到了快速發展威尼斯是歐碧神洲與東方的一個重要的貿易日岸。在鑽石重新回到歐洲之初的14世紀,這里也曾是歐洲最早的鑽石切磨中心。但其地位很快就被比利時的安特衛普所取代,後者很快成為國際鑽石切磨中心。IS世紀晚期,安特衛普的鑽石切磨師們,已經開始利用塗有細粒鑽石的金屬盤來對鑽石表面進行拋光;17世紀,這里的切磨師已經能在鑽石上切磨出SR刻面;IR世紀,他們已經掌握了鑽石的劈開技術和鑽石切磨技術,同時這些技術在歐洲日趨完善,歐洲人對鑽石的興趣日漸濃厚,阿姆斯特丹、倫敦也相繼成為世界重要的鑽石切磨的加工中心。
印度的鑽石產量在17世紀達到了頂峰,年產量大約為5萬——10萬克拉,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達到寶石級。此後鑽石產量迅速回落。在1725-1730年間,每年從印度運至歐洲的鑽石只有2000-5000克拉,歐洲的鑽石工業面臨空前挑戰。
三、請問鑽石的歷史是怎樣的
鑽石的准確由來至今仍是個謎。數億年前鑽石成形於地球深處的高溫高壓中,比天上的星星更為古老。Diamond這個字是從希臘文Adamas來的,意思是堅不可摧,不可戰勝。鑽石征服了世界,被世人頂禮膜拜,是鑄造愛情的魔法。
鑽石自發現以來,就關乎浪漫和傳奇。希臘人認為鑽石中的火彩是生生不息的愛情火焰。
在3000至4000年,鑽石的魔力征服了國王,女王和大臣。自誕生以來,鑽石就象徵著財富、權力、愛情、精神和神奇的權力。古時候國王穿著胸前鑲滿鑽石和珍寶的盔甲穿作。有人認為鑽石是星星墜落時的留下來的碎片;也有人認為是天神的眼淚在地上的結晶物。鑽石中蘊含眾神神奇的力量,佩戴它能威力倍增,超出常人。由於這些信念,士兵們作戰時會躲開國王和那些買得起鑽石寬此鑲在胸前的人。
15世紀前,只有國王才能佩戴象徵力量、勇氣、不可戰勝的鑽石。數百年後,鑽石擁有了獨特的含義,那就是摯愛的禮物。有人說,愛神丘比特的愛情之箭的箭尖是鑽石做成的,因此無堅不摧,具有了征服愛情的力量。
世界各地千百萬人都說,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的鑽石,它的神奇魅力和美麗浪漫,無法用言語表達,只能用心去感受。鑽石戒指作為訂情信物,可以追溯到1477年,奧地利的馬克西米送給法國勃艮第的瑪利公主一枚鑽戒,從此開啟了贈送鑽石訂婚戒的傳統。古埃及人發現左手中指直接通往心臟,所以將戒指套在中指上,代表相愛一生。
公元前800年在印度的沖積河床中發現了第一顆鑽石,它源於哪座火山無從知曉。印度的沖積河床里蘊藏著大量的鑽石,18世紀後供應量銳減,或許導致了巴西的勘鑽熱潮。巴西成為繼印度之後又一個重要的鑽石產地。l866南非發現大量的鑽石礦藏,引發全球的淘鑽熱。l954西伯利亞的永久凍土中又發現了大量鑽石。目前加拿大西部成為最新的淘鑽熱。
歷史上,人們通常在河流周圍的砂石中開采鑽石。1870年南非人在遠離河流的地方發現鑽石,從此開始了向地底挖掘鑽石的先河,促使當代先進的開采技術誕生,人們可在地表深處,甚至河流、海洋中開采鑽石。
切割:
把鑽石切成復雜的面,實際上是近代寶石工藝的一種做法。數百年來,未經切割的鑽坯通常不用於佩戴,而是當作護身符的,也有將天然的八角鑽石鑲嵌在戒指上。約在l074,匈牙利女王的王冠上鑲嵌的未經切割的原石,也許這是史上最早的珠寶首飾。13世紀法國和英國的皇室開始佩戴鑽石飾品。十六世紀的英格蘭的時尚潮人用鑽戒在玻璃窗上刻畫浪漫的誓言,他們稱鑽戒為「塗鴉環」。
史料記載,鑽石拋光(用鑽石粉)最早始於14世紀印度,當代也有資料表明始於威尼斯。最早鑽石切割始於l550年安特衛普。當地技師很快成立鑽石協會,安特衛普成為當時最重要的鑽石中心。
鑽石路線和鑽石中心:
印度鑽石通過兩條地中海路線達到威尼斯:南線途徑亞丁,衣索比亞和埃及,北線通過 *** ,波斯,亞美尼亞和土耳其。由於葡萄牙人發現直通印度的海路,促使安特衛普蓬勃發展成為鑽石中心。安特衛普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它便於從里斯本和威尼斯進口大量鑽坯。
1585西班牙攻打安特衛普,眾多鑽石切割師遷移到阿姆斯特丹。荷蘭公民自由的政策吸引了許多來自西班牙,葡萄牙,德國和波蘭,逃避宗教迫害的鑽石工匠(包括許多猶太人)。
16世紀後期,隨著英國對當時世界產鑽中心——印度興趣日益濃厚,倫敦也繼而成為重要的切割中心和世界主要毛坯鑽石市場。
如今比利時、印度、以色列、中國、南非和美國成為世界著名的鑽石切割中心。
四、請問鑽石的歷史是怎樣的
鑽石是金剛石精加工而成的產品,
鑽石是世界上最堅硬的、成份最簡單的寶石,它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具立方結構的天然晶體。其成份與我們常見的煤、鉛筆芯及糖的成份基本相同,碳元素在較高的溫度、壓力下,結晶形成石墨(黑色),而在高溫、極高氣壓及還原環境(通常來說就是一種缺氧的環境)中則結晶為珍貴的鑽石(無色)。
自從鑽石在印度被發現以來,就有人在河邊、河灘上撿到鑽石,這是由於位於河流上游某處含有鑽石的原岩,被風化、破碎後,鑽石隨水流被帶到下游地帶,比重大的鑽石被埋在沙礫中。
1870年人們在南非的一個農場的黃土中挖出了鑽石,此後鑽石的開掘由河床轉移到黃土中,黃土下面就是堅硬的深藍色岩石,它就是鑽石原岩——金伯利岩(kimberlite)。金伯利岩是一種形成於地球深部、含有大量碳酸氣等揮發性成份的偏鹼性超基性火山岩,這種岩石中常常含有來自地球深部的橄欖岩、榴輝岩碎片,主要礦物成份包括橄欖石、金雲母、碳酸鹽、輝石、石榴石等。研究表明,金伯利岩漿形成於地球深部150公里以下。由於這種岩石首先在南非金伯利被發現,故以該地名來命名。
另一種含有鑽石的原岩稱鉀鎂煌斑岩(lamproite),它是一種過鹼性鎂質火山岩,主要由白榴石、火山玻璃形成,可含輝石、橄欖石等礦物,典型產地為澳大利亞西部阿蓋爾(Argyle)。
科學家們經過對
來自世界不同礦山鑽石及其中原生包裹體礦物的研究發現,鑽石的形成條件一般為壓力在4.5-6.0Gpa(相當於150-200km的深度),溫度為1100-1500℃。雖然理論上說,鑽石可形成於地球歷史的各個時期/階段,而已經開採的礦山中,大部分鑽石主要形成於33億年前以及12-17億年這兩個時期。如南非的一些鑽石年齡為45億左右,表明這些鑽石在地球誕生後不久便已開始在地球深部結晶,鑽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寶石。鑽石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這從鑽石主要出產於地球上古老的穩定大陸地區可以證實。另外,地外星體對地球的撞擊,產生瞬間的高溫、高壓,也可形成鑽石,如1988年前蘇聯科學院報道在隕石中發現了鑽石,但這種作用形成的鑽石並無經濟價值。
五、鑽石的營銷歷史
1939年,由於經濟不景氣,為此,當時戴比爾斯不得不削減自己90%的生產量,為了打動世界鑽石需求,打出了「A diamond is forever」的經典口號,成功把鑽石推銷給了大眾,使鑽石的價格一路走高,並最終形成了如今高度壟斷的鑽石市場。
1948年紐約著名廣告公司,愛爾廣告公司(NW Ayer)為國際鑽石推廣中心(DTC)創作的20世紀堪稱經典的廣告語「A diamond is forever 」。跨越了一個世紀,被鑽石這一稀有、珍貴的「寶石之王」所深深的吸引。
1993年是中國鑽石發展史上一個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DTC通過香港的奧美廣告公司,徵集「A diamond is forever 」的中文翻譯,經過半年的評比,一名大學教師的一句話被選上,於是「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這句經典的廣告語成功的進入中國,並歷經超過十年的時間使中國消費者開始廣泛接受鑽石文化。而在這之前中國對鑽石的了解可謂知之甚少,鑽石行業發展並不成熟,鑽石文化理念更是無從談起。
而打開這個歷史性局面大門的鑰匙就是這句20世紀最著名的廣告語:「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這經典的一句廣告語也從此改變了中國人婚慶以配戴黃金、翡翠的傳統局面,進而形成了中國新婚人們「無鑽不婚」的全新理念。
20世紀,「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成為中國大陸最為經典的廣告語,如同一次愛情核爆炸,響徹全球。在古老東方中國這句話更是意味深長,短短的十九年間徹底改變了中國人婚慶以配戴黃金、翡翠的傳統習俗,一枚鑽戒成為承載兩人愛情最美好的信物。
至2020年中國將替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鑽石消費大國。而這一切不能不說與「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這句廣告語在中國的推廣有著某種密切的關聯。
。
六、鑽石的來歷
「王老五」是民間俗語,特指沒有家室之男士,來歷無從稽考,只記得有句童謠「王老五,命真苦,褲子破了沒人補」———也許它的出處就在這兒。
褲子沒人補的王老五是「土坷垃」級別的,愛干凈的女士們怕臟手,所以避之惟恐不及;而現今推出的很多王老五卻是「鑽石」級別的,以致出現慕虛榮的女士們趨之若鶩的盛況。那句童謠或許應改作——「王老五,命真好,褲子破了搶著補。」但是,鑽石王老五的褲子永遠不會破,不是他們不給女士們表現的機會,而是他們實在太有錢,不缺褲子,同時他們也太有名,還很英俊。
「鑽石王老五」堪稱完美男士的標本陳列室,雄性無毛兩足動物的夢之隊,他們被這個世界和女人寵壞了,所以自視甚高,待價而沽。
「鑽石王老五」們大多很重視家庭的平衡感,並不要求對方要有多漂亮有多聰明,只要溫柔、善良,最好還有一點不做作的天真,能將妻性、母性和童性恰到好處地合而為一。他們不喜歡復雜、精於算計的人,更反感那些有著美貌但不過是一心想嫁個富人錦衣玉食的女人。
「先立業,後成家」是這些「王老五」們贊同的觀念,但等到有了非凡的事業後,他們卻不敢結婚了。「鑽石王老五」們在事業有成的情況下,還是選擇「只戀愛不結婚」的生活模式。這樣的事實婚姻有時甚至會維系一生之久,有的人甚至在共同養育了幾個子女後仍不願邁入婚姻的殿堂。
事實上,他們並不缺乏愛情和 *** ,對他們而言,只要願意,身邊肯定不缺女朋友,同居現象也較為普遍,感情也並非空白。因為他們不需要婚姻來實現自我價值,所以對待婚姻會帶有更多理想的成分,而且更加追求完美、真實,甚至到苛刻的地步。即使結婚,許多人也會盡量選擇跟同階層的人結婚,以避免遭到「掘金娘子」們的「突襲」。
「鑽石王老五」們不想和不敢結婚的原因有很多種,對於不少年輕的「新貴」們來說,害怕結婚主要是因為害怕離婚。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他們當心離婚時的財產糾紛很可能讓其多年積累的財富付之東流。
需要說明的是:其實現在「鑽石王老五」已並非男人的專利,女性也不乏其人。比如「花樣年華」張曼玉、「非常考官」王小丫、「明星主播」陳魯豫、「超級名模」陳娟紅、「美麗作家」陳染、「風雲女士」吳士宏。
七、鑽石的歷史是多久了啊
自從人類開始重視鑽石的幾千年來,估計約掘出了一百三十噸鑽石,一克拉約一百四十分之一盎司。現在一年的鑽石產量約為七噸,以原石價來計算,共值六億美金,其中只有百分之二十做為寶石,其餘都消耗於工業用途。為獲得一克拉的鑽石,必得炸開、敲破、沖洗、過濾大約二又二分之一立方公尺的土石;而且其產地皆在地球的偏僻之處,像舊河床、沙漠砂礫層、數千呎的深火山孔、北冰洋陸地、禁止登陸的西南非海岸。因此,為採收一顆鑽石所需移動的土石泥沙,依場所不同而異,平均比例是:一比一億。
這意味著:要挖出一年的鑽石供應量,至少得挖掉七億噸的沙土!
鑽石是如此的珍貴和稀有,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夢寐以求的東西,於是總有人夢想會不會有一個"鑽石谷"堆滿了鑽石,只要我們到達了那裡鑽石就可以俯拾皆是呢?在西方就有很多相關的傳說:公元前三百五十年的印度戰役中,亞歷山大大帝曾經在一個深坑中取得鑽石,此坑由毒蛇守護。守護鑽石谷的毒蛇的凝視眼光,可以將人 *** 於數丈之外。
亞歷山大大帝的士兵使用鏡子,將毒蛇的眼光反射,而灼殺了毒蛇,並且拋擲羊屍於谷內,引誘禿鷹飛入谷中啄食羊屍,也吞下了附著在羊屍上的鑽石,士兵只要獵殺禿鷹,或是跟蹤禿鷹至其巢穴,要取得鑽石,易如反掌。
類似的傳說還有很多,這足以說明世人對鑽石的渴望和嚮往。
在西方,最早的鑽石還被視為有著魔力及神權,可以辟邪伏魔。古印度認為人是宇宙的縮影,死後靈魂若純潔便將升上天堂;若不潔則將經過輪回,轉生為禽獸,甚至礦物,直到凈化為大地的精華為止。大地的精華便是指鑽石。精純的鑽石也就是洗凈一切的最後純凈的一種生命。
古羅馬認為佩戴鑽石,可以抗拒鬼怪侵擾,也可以驅逐恐懼,因此作戰時戰士皆佩戴著鑽石,以增加勇氣。佩戴鑽石還能閃避妖法及打贏官司。文藝復興之前,在十世紀的歐洲,鑽石被認為具有抗毒的魔力。教庭相信只要將鑽石持在手中,劃一十字,便能醫好病症。教庭也相信鑽石具有澄清心靈的力量,說謊者或是口出惡言者,只要將鑽石含在口中,便可治癒其心靈上的毛病。
所有這些傳說無一不是表達了人們對鑽石的崇敬之情。 那麼鑽石的真正產生又是怎麼樣的呢? 鑽石,即礦物學中的金剛石,是碳元素經地質作用而形成,原生礦主要在金伯利岩和鉀鎂煌斑岩中,通過 對鑽石內包裹體的研究表明,鑽石的形成溫度為 900 -1300°C , 壓力為( 45-60 )× 108Pa, 相當於地球 130 -180km 的地幔深處,其形成於 30 億年前, 這個年齡幾乎與地球同歲;而澳大利亞阿蓋爾礦、波札那奧拉伯礦,榴輝岩型的鑽石雖說年輕,也分別已有 15.8 億年和 9.9 億年了。藏於如此大的地下深處達億萬年之久的鑽石晶體要重見天日,得有助於火山噴發,熔岩流將含有鑽石的岩漿帶入至地球近地表處, 並附存在金伯利岩和鉀鎂煌斑岩中,形成鑽石原生礦; 或長途遷徙沉澱於河流沙土之中,形成沖積礦。 全球所有的鑽石均先發現於次生礦(砂礦),第一個鑽石原生礦於 1870 年發現於南非的金伯利城。 鑽石最早發現於印度,最大的鑽石生產國為澳大利亞,其它主要國家有南非、前蘇聯、扎伊爾、波札那、納米比亞等國家,中國開采鑽石歷史較晚,鑽石礦床主要有湖南沅江流域、遼寧瓦房店、山東等地。 相傳在明朝年間,在湖南沅江流域就有鑽石發現。但都是零零星星的。真正大規模的尋礦工作開始於 50 年代。我國現已在 16 省區發現有鑽石。我國已探明的鑽石儲量居世界第六位,目前產量居世界第十位。
目前我國現存發現的最大鑽石為常林鑽,是 1977 年 12 月 21 日 ,山東臨沐縣發山公社常林村的一位女農民在耕地時發現的,重 157.77 克拉,呈八面體,質地潔凈、透明,淡黃色。
據說,中國最大的鑽石曾是 " 金雞 " 鑽石,也發現於該地區,重 217.75 克 拉,但在二戰期間被日軍掠走,至今下落不明。
八、鑽石發展史
鑽石號稱"寶石之王", 它與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和金綠貓眼石同被列為大自然賦予人類的五大名貴寶石,而其中鑽石又居於五大寶石之首,是世界上公認的最珍貴的寶石。
鑽石是金剛石的寶石名稱,所以又稱金剛石、天寶石、夜光石,英文名稱為DIAMOND, *** 語是最硬的意思,希臘文稱之為無敵於天下的"阿塔瑪石"。 鑽石的高折射率和高色散值導致鑽石具有一種特殊的"火彩",現代科學精確的計算出鑽石的最佳折射角度和切磨方法,因此切工精緻的鑽石可以幻化出動人心魄的異彩,加上其堅硬永恆的特性,所以成為世人珍愛和追求的目標。
世界上首枚鑽石大約是產於3000年前的古印度,是在印度的一條叫克里希納的河谷內發現的。直到十八世紀之前,巨富的印度歷代君王是世界上唯一的供應者。
從公元前四世紀到公元十八世紀初,印度一共生產了約300萬克拉的原鑽。這也是鑽石為什麼以"克拉"作為計量單位的原因。
古印度生長一種奇特的樹, 這種樹每顆樹籽的重量基本相同,每粒正好是0.2克。 由於鑽石稀世罕見、重量有限,聰明的印度人便用這種樹的樹籽"克拉"作為鑽石的重量單位。
鑽石的重量計量單位是克拉(CT),1克拉=0.2克,1克拉=100分。 在13世紀的歐洲,鑽石是皇室貴族的專利品,佩帶鑽石是皇後、公主們的特權。
法國國王查理十七世的情婦愛麗絲·蘇慧是第一位打破這種傳統的女子,她從國王那裡獲贈一顆鑽石,並在公共場合佩帶,鑽石從此進入民間。 15世紀是鑽石與愛情結緣的里程碑。
巴根地公爵查爾斯愛鑽如命,喜好收集鑽石,他女兒瑪麗與奧地利大公訂婚時獲贈一枚鑽戒,成為歷史上第一枚訂婚鑽戒。其後,鑽石便成美麗及永恆愛情的象徵,也因此而俘獲了無數女人的心。
16和17世紀,浪漫的法國人獨領鑽石新潮流。法國國王弗蘭西斯一世的項鏈鑲有11顆大鑽石,他的王後嘉芙蓮除喜歡鑽石首飾外,還將鑽石粉末摻入食物中將政敵毒死。
歐洲歷史上相傳的"篡位粉"可能指的就是鑽石粉末。鑽石粉是否有毒仍未被考證,極有可能是古人故意編造謊言,以防礦工將鑽石吞入體內行竊。
路易十四執政期間,鑽石在法國的流行達到頂鋒。他的皇宮內擺滿珠寶玉石,全身上下鑽石閃閃。
據說他以國家名義購買了109顆重達10克拉以上的鑽石、273顆重量為4至10克拉的鑽石。最著名的要數從寶石巨商手中購回的44顆大鑽石,其中包括一顆112克拉的法國藍鑽。
受法國影響,俄羅斯沙皇將鑽石視為權力和財富的象徵,彼得大帝1724年為皇後加冕時, 皇後冠上鑲有2500顆鑽石。 英國王室與鑽石也有一段難解之緣。
享利八世是鑽石收藏家,1558年至1603年, 用鑽石原石鑲成的八角結晶體戒指時髦一時,頓成風尚。同時又掀起用鑽石在玻璃窗上刻情書的熱潮,鑽戒一度被稱為刻字戒指,甚至伊麗莎白一世本人也在一塊玻璃上與沃爾特爵士詠詩談心, 傾訴哀腸。
1838年維多利亞女王登基,當時王室擁有2500顆鑽石供她使用。 美國人對鑽石的興趣比歐洲人晚多了,直到19世紀末期,美國才時興鑽石首飾, 並將它作為愛的永恆信息。
這一切完全是由鑽石大王哈里·弗雷德里克·奧本海默創造的,他是把戴比爾斯公司從19世紀帶到20世紀的歐內斯特·奧本海默爵士的兒子。美國人後來居上,其原因可以追溯到他發起的以"鑽石是永恆的"這句廣告語聞名於世的促銷運動。
據說鑽石巨商布雷迪擁有2萬顆鑽石;出版業巨子普利策在一次法國皇室珠寶拍賣會上買到一條鑲有222顆鑽石的項鏈送給他的妻子; 著名影星瑪麗蓮·夢露、伊麗莎白·泰勒都與鑽石有一段美麗的故事,而美國老百姓對鑽石也是感情深厚,當世界名鑽在紐約展出時,成千上萬的觀眾在雨中排隊,等候參觀。 在日本,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佩戴婚戒的人還不到人口的1%,後來,戴比爾斯發起的一場朴實無華然而持之以恆的促銷運動,使日本近70%的新娘佩戴了鑽戒。
西德人是另一個容易受廣告宣傳影響的消費群體。1967年以前,西德的新娘大多喜歡佩戴由兩個金環重合而成的婚戒,於是戴比爾斯推出了"三環鑽戒"的新概念,即給"雙環戒"增添一個鑲鑽石的第三環。
這一新概念使西德變成世界上第三個最大的鑽石消費國。 中國最早關於鑽石的記載是西晉時的作品,《列子·湯問》提到輥鉻之劍,和漢代「十洲記」提到的切玉刀。
這些刀劍都鑲有鑽石。 訂了婚的女士們將戒指戴在左手無名指上的傳統,可追溯到早期的埃及人,他們相信愛情之脈從心臟直接通到左手無名指的指尖。
透過一隻簡單的單粒鑽戒,鑽石為世上無數男女傳達了心中的情愫,散發出永恆的愛火。從結婚,到結婚周年紀念日,相愛的男女都用鑽石來表達情意,一隻鑲滿鑽石的圓形戒指,說的是"我倆的愛情沒有盡頭",代表永恆之愛(這個源自西方的傳統亦為東方人所接納),時至今日,人們以鑽戒作為愛的獻禮已蔚然成風。
人們還將結婚60周年或75周年稱為鑽石婚,也將鑽石作為四月的生辰石。 數十億年前即誕生在地殼深處的鑽石,一直是無可比疑、不容超越的代表,並因為它的堅硬和美麗而價值不凡。
鑽石是經得起時代變遷的古老寶藏,幾世紀以來早已成為永恆之愛的象徵。
④ 德拉馬克的國家簡介
希臘共和國,簡稱希臘,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乾笑隱半島南端。陸地上北面與保加利亞、馬其頓以及阿爾巴尼亞接壤,東部則與土耳其接壤,瀕臨愛琴海,西南臨愛奧尼亞海及地中海。希臘被譽為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擁有悠久的歷史,並對三大洲的歷史發展有過重大影響。
正式名稱:希臘共和國(The Hellenic Republic)
Ελλάδα [Greece] (「希臘」是從「Hellás」譯過來的,Ελλάς原先寫作Ἑλλάς,拉丁化轉寫就是Hellás,現代希臘語寫法變成Ελλάς,拉丁化轉寫是Ellás。)
地理位置: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干半島南端,包括附近許多島嶼(希臘群島由1500多個島嶼組成)。面積131957平方公里(其中島嶼面積 2.5萬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84/km(世界第88名)
民族:約98%為希臘人,余為土耳其人、馬其頓人、保加利亞人、穆斯林等。
宗教:伊斯蘭教,東正教。其中希臘正教(東正教)為國教。
語言:希臘語為國語。(希臘語屬於印歐語系。)
首都:雅典。【在荷馬史詩《伊利亞特》里作為女戰神的雅典娜激勵希臘英雄,並同他們一起戰斗。雅典這一地名就來源於她的名字。】
地形與氣候:地形:四分之三為山地,沿海有低地,海岸線長15021公里,多曲折港灣。河流短急。最高點:奧林匹斯山:海拔2917米。最低點:海平面。氣候:南部地區及各島嶼屬於地中海型氣候,全年氣溫變化不大,冬季氣溫在6℃~12℃之間,夏季則在28℃~31℃之間,夏季較長,陽光強烈。北部和內陸屬於大陸性氣候,冬御悉溫濕,夏乾熱。從北到南平均氣溫:1月5~11℃,7月25~27℃。年降水量東部400~700毫米,西部約900~1,200毫米。
資源:礦產有石油、天然氣、鈾、鐵、鉻、鋁土、重晶石(硫酸鋇)、鋅等。富水力資源。
行政區劃:全國分為13個大區(Region),52個州(Nomós,包括北部享有很大自治權的聖山「阿蘇斯神權共和國」和359個市鎮。)各大區名稱如下:色雷斯和東馬其頓、中馬其頓、西馬其頓、伊皮魯斯、色薩利、愛奧尼亞群島、西希臘、中希臘、阿提卡、伯羅奔碰拆廳尼撒、北愛琴海、南愛琴海、克里特島。
國歌:《自由頌》,為世界歌詞最長的國歌。
國家格言:Ελευθερ?α ? θ?νατο?(可音譯為Eleutheria i thanatos)(希臘語,不自由毋寧死)
Ισχ?? Μου Η Αγ?πη Του Λαο?(可音譯為Ischis Mou I Agapi Tou Laou)(希臘語,熱愛人民就是希臘給我的力量),格呂克斯堡王朝的王室格言。
國石:藍寶石
國花: 橄欖
政治體制: 議會制共和制
獨立日:3月25日(1821年)
國慶日:3月25日(1821年)
貨幣:歐元(原貨幣:德拉克馬)
歐洲文明古國。原以生產和出口農產品為主,產小麥、玉米、煙草、乾果等。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起工業迅速發展。製造業已佔國民總產值首位。有冶金、電子、化學、紡織、造船和食品等部門。輸出工業品、礦產、煙草,水果、皮革等。輸入石油、糧食、機器等。多歷史古跡和古建築,風光明媚,旅遊業發達。海運重要,海港有薩洛尼卡、比雷埃夫斯(雅典外港)、佩特雷等.
國旗
由四道白條和五道藍條相見組成。靠旗桿套一邊的上方有一藍色正方形,其中繪有白色十字。藍白九條寬表示希臘一句格言:「不自由寧死」。這句格言希臘文共有九個音節。旗面上藍色象徵對基督教的信仰。
國徽
希臘國徽線條簡朴流暢,充分體現了人民對基督的忠誠以及對和平的熱愛,希臘國徽的圖案是綠色橄欖枝環繞著一枚藍底白的十字盾徽,藍白兩色是代表希臘國家的色彩,象徵著天水之間的這塊凈土,希臘人把橄欖視為和平與智慧的象徵,傳說橄欖是希臘人最崇拜的女神雅典娜所種植,而根據《聖經.舊約全書》記載,橄欖枝、鴿子是平安、友好和平的使者。 國花
油橄欖又名齊墩果,為木犀科、齊墩果屬常綠喬木。栽培品種有較高食用價值,含豐富優質食用植物油--油橄欖油,為著名亞熱帶果樹和重要經濟林木。本世紀70年代中期,世界油橄欖達到8億株,佔地700餘萬ha,純林占 1/3。1974年產果780萬t,有56萬t用於加工果實製品,724萬t用於榨油,產油147萬t,居各食用植物油產量的第6位。
國石
藍寶石以其晶瑩剔透的美麗顏色,被古代人們蒙上神秘的超自然的色彩,被視為吉祥之物。早在古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被用來裝飾清真寺、教堂和寺院,並作為宗教儀式的貢品。它也曾與鑽石、珍珠一起成為英帝國國王、俄國沙皇皇冠上和禮服上不可缺少的飾物。自從近百年寶石進入民間以來,藍寶石分別躋身於世界五大珍辰石之列,是人們珍愛的寶石品。世界寶石學界定藍寶石為九月的生辰石。日本人選其作為結婚23周年(藍寶石)、26周年(星光藍寶石)的珍貴紀念品。世界藍寶石產地不多,主要有緬甸、斯里蘭卡、泰國、澳大利亞、中國等,但就寶石質量而言,以緬甸、斯里蘭卡質量最佳。
⑤ 鑽石的營銷歷史
1939年,由於經濟不景氣,為此,當時戴比爾斯不得不削減自己90%的生產量,為了打動世界鑽石需求,打出了「A diamond is forever」的經典口號,成功把鑽石推銷給了大眾,使鑽石的價格一路走高,並最終形成了如今高度壟斷的鑽石市場。
1948年紐約著名廣告公司,愛爾廣告公司(NW Ayer)為國際鑽石推廣中心(DTC)創作的20世紀堪稱經典的廣告語「A diamond is forever 」。跨越了一個世紀,被鑽石這一稀有、珍貴的「寶石之王」所深深的吸引。
1993年是中國鑽石發展史上一個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DTC通過香港的奧美廣告公司,徵集「A diamond is forever 」的中文翻譯,經過半年的評比,一名大學教師的一句話被選上,於是「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這句經典的廣告語成功的進入中國,並歷經超過十年的時間使中國消費者開始廣泛接受鑽石文化。而在這之前中國對鑽石的了解可謂知之甚少,鑽石行業發展並不成熟,鑽石文化理念更是無從談起。而打開這個歷史性局面大門的鑰匙就是這句20世紀最著名的廣告語:「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這經典的一句廣告語也從此改變了中國人婚慶以配戴黃金、翡翠的傳統局面,進而形成了中國新婚人們「無鑽不婚」的全新理念。
20世紀,「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成為中國大陸最為經典的廣告語,如同一次愛情核爆炸,響徹全球。在古老東方中國這句話更是意味深長,短短的十九年間徹底改變了中國人婚慶以配戴黃金、翡翠的傳統習俗,一枚鑽戒成為承載兩人愛情最美好的信物。
至2020年中國將替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鑽石消費大國。而這一切不能不說與「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這句廣告語在中國的推廣有著某種密切的關聯。
⑥ 鑽石背後的愛情故事!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有一個愛的伴侶,那麼愛情是什麼?是讓海枯石爛的忠貞?還是為你哭、為你笑的天真??愛情彷彿總是難以名狀,卻因那一件件永久流傳的信物得以銘記。100年前,剛創刊的《泰晤土報》曾經有這樣一條新聞:八成以上的英國男士認為求愛的最好禮物就是珠寶。而100年後,美國在線發布的網上調查也給出了幾乎完全一樣的答案。時間流逝,情緣不變。讓我們細數那些至今仍散發炙熱的珠寶,讀懂它們背後的傳奇愛情。
世間第一份熾熱的珠寶之愛
馬克西米利安一世與他的妻子勃艮第及孩子畫像
據國外珠寶首飾史的記載,戒指作為定情信物始於15世紀的歐洲,奧地利大公馬克希米連(Maximilian)一世愛上了法國勃艮第的瑪麗(Mary)公主,於是命令宮廷匠人趕制精巧的鑽石戒指,在鑽石戒指還沒有普及的當時,這枚鑽石戒指卻用心地做成了哥特字母「M」的形狀,這正是二人名字的首字母。
馬克希米連一世以這種獨特的求婚方式贏得了瑪麗公主的愛情。據說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枚鑽戒,馬克西米連為鑽戒賦予了愛與承諾的誓約,開創了結婚送鑽戒的傳統。
愛你,就成為你的國王
這個男人在一生中送給了這個女人無數珠寶,給了她無限的愛,他實現了自己的諾言——我不能讓你成為王後,但我會為你打造一個王國。這對戀人就是今天世人皆知的溫莎公爵夫婦,溫莎公爵每年都會請珠寶商為夫人定製獨一無二的珠寶作品,作為他們愛情的見證。
你是平凡的我不平凡的理由
摩納哥王子與格麗斯·凱莉的愛情讓一個只有紐約中央公園那麼大的小國名聲大震,也是目前唯一個有著「完美」結局的好萊塢式王室愛情童話的現實版本。
當年摩納哥王子送給格麗斯一套Van Cleef & Arpels珍珠以及美鑽套裝,與佳人訂下婚約。格麗斯喜歡佩戴清麗脫俗的珠寶款式,在盛大的婚禮上,她佩戴的紅寶石及鑽石鉑金皇冠,彰顯出高貴的氣質,她在53歲時以離奇的車禍告別了人世,而他在此後23年始終孤獨終身。
即便不能擁有你卻希望你能幸福
1953年,23歲的赫本與格里高利·派克合拍了電影《羅馬假日》,赫本藉此片一舉獲得26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頒獎禮現場,赫本站在領獎台上激動不已,她對全世界說:「這是派克送給我的禮物!」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公主卻與派克的朋友梅爾·費勒一見鍾情,兩人很快走向了婚姻的殿堂。派克在參加赫本的婚禮時,將一枚蝴蝶胸針作為結婚禮物送給了赫本。
可惜公主沒能一生幸福,赫本後來離了兩次婚姻,直到1993年病逝。77歲的派克專程去瑞士參加了葬禮,最後流著淚在赫本的靈柩上深深一吻,說了一句感動世界的話:「你是我一生中最愛的女人!」 在2003年舉辦的赫本生前衣物、首飾慈善義賣活動上,派克親自前往拍回了那枚陪伴赫本近40年的蝴蝶胸針。當年6月12日,派克在家中去世。
我的眼裡只有你,沒有TA!
提到愛情與珠寶,就不得不提到伊麗莎白·泰勒與伯頓。據說第一次進入寶格麗珠寶店,波頓就購買了一隻昂貴的戒指贈予泰勒,後來,泰勒也是將寶格麗為她特別定製的祖母綠胸針搭配在嫩黃色的長裙上與波頓完婚的。
泰勒榮獲第40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時佩戴的寶格麗鑲鑽祖母綠珠寶項鏈,也是波頓贈予她的愛情禮物。波頓對泰勒的愛溢於言表,「我想要這顆鑽石,因為它無與倫比的可愛。它應該戴在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身上。如果它戴在傑奎琳·肯尼迪或者索菲亞羅蘭,或者某某人的手上,我將會無法忍受。」
時過境遷,男人們以江山、城池、珠寶博美人一笑的故事早已成為泛黃的詩篇。江山、城池、珠寶是奢侈的,你與心愛的人結合,總是需要一件信物來見證你們兩個的愛情,這個信物最好可以伴隨你們的一生永遠不會變。
愛情也和它們一樣。而這正是鑽石能夠完成的,也是鑽戒成為結婚標配的最重要的原因。在這個浪漫的日子裡,多梅內克珠寶祝願每個人都擁有美滿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