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鑽石礦藏 » 銅水和鑽石哪個好
擴展閱讀
醫院協調成本如何降低 2025-05-06 20:44:09
精工五號為什麼價格浮動 2025-05-06 20:41:08

銅水和鑽石哪個好

發布時間: 2023-06-13 04:33:24

⑴ 鑽石和水晶哪個更好

鑽石更尊貴一點,通常價格也比較高,所以一般人結婚會選擇鑽石首飾,水晶比較適合年輕一點的人群佩戴,款式多,價格適中,個人比較喜歡水晶。
水晶是石英家族的成員,是最常見的礦物質之一。通常形成於火成岩、變質岩和沉積岩中,化學式Sio2,莫氏硬度為7,晶體端部呈菱面六面體柱形或角錐形,晶面通常有條紋與玻璃光澤,內含物豐富。一般來說,水晶以顏色愈純、愈光亮、凈度和折射率愈高其價值就愈高。
鑽石的主要成分是碳(C), 含C量96%-99.9%。即使很純凈的鑽石也含有0.001%的雜質。鑽石中的雜質組分有Si、Al、Ca、Mg、Mn、Ti、Cr、N 等。 除 N 以外,其餘雜質通常都以礦物包裹體形式存在,鑽石中常含有磁鐵礦、鈦鐵礦、鎂鋁榴石、鉻透輝石、橄欖石、石墨等礦物包裹體。
首先,鑽石是已知的硬度最高的寶石之一,所以,可以單憑著用鑽石能刻劃動剛玉這一點,就知道了.
油性試驗:用一支油基墨水的特製筆或圓珠筆,在鑽石的檯面劃一條線,則會留下一條不間斷直線。而其他的仿製品不具有親油性,在劃線處留下斷續的點線。

水滴試驗:在鑽石上水珠將很長時間保持球形,而仿製品上的水滴則會在相對短的時間內散開。

哈氣試驗:在鑽石上哈口氣,如鑽石上的水氣立即消失為真鑽石;若水氣在鑽石上停留幾秒鍾後才消失則為假鑽石。

感覺試驗:在室溫下用舌頭接觸鑽石及其仿製品時,鑽石比仿製品要涼得多

鑒定它有個非常簡單的好辦法,就是把它放在一張有線 的紙上,倒放,檯面向下,透過它能不能看到線,如果能就是仿鑽了,天然鑽石是看不到的.這個方法很簡單的.
用"鑽石筆(也叫導熱儀)"來分辨,這樣更簡單科學.
至於水晶和玻璃的區別,水晶是非均質體,而玻璃是均質體,只要用一個簡易的雙偏光鏡就可以有效區別了.
但是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用玻璃來仿製水晶,更多的是合成水晶,區分合成水晶和天然水晶的辦法是:
合成水晶有"晶核(一種片狀的縱向包體)"而天然水晶則沒有.
此外,合成水晶的顏色均一,包體種類單調也是與天然水晶相區別的辦法.
希望這個答案你能滿意。。。

⑵ 白金,黃金,水晶,琉璃,鑽石,翡翠,瑪瑙哪個最好(也可以說是貴重)排一下順序。

白金黃金是按克計價,剩下幾種品相好的價位都很貴,尤其是翡翠,極品的上百萬甚至上千萬,低廉的幾十塊錢就能買著,鑽石也是看品相,好的價位也非常高,天然水晶弊猜賀中品相好的大約在幾千到幾萬,普通水晶也很便宜,但現在水晶人造的特別多,像施華洛世奇水晶都是人造的,我個人很喜歡天然水晶中的綠幽靈和金發晶。瑪瑙和琉璃價位則較低,十幾到幾十塊錢左右。如果非要排順序,我認為是翡翠鑽石黃金白金水晶瑪瑙琉璃。

鉑(Platinum)是一種化學元素,俗稱白金。其化學符號為Pt,原子序為78。鉑是一種密度高、延展性高、反應性低的灰白色貴金屬,屬於過渡金屬。根據國際規定,只有鉑金才能被稱作白金,所以二者是同一種東西。

鉑金(Platinum,簡稱Pt),俗稱白金,是一種天然形成的白色貴重金屬。源於20億年前,一顆巨大的隕石撞擊地球,帶來這珍貴的金屬。鉑金早在公元前700年就在人類文明史上閃出耀眼的光芒,在人類使用鉑金的2000多年歷史中,一直被認為是最高貴的金屬,受到貴族王室的追捧。

市面上常將白金與白色K金混淆。但白色K金英文為white gold,主要成份是黃金,是由於加入其他金屬後呈現白色,容易褪色。而鉑金(白金)色澤天然純白,永不褪色。

鉑金首飾的純度非常高

鉑金首飾的純度通常都高達90%-95%,常見的鉑金首飾純度有Pt900,Pt950。

根據國家規定,只有鉑金含量在850‰及以上的首飾才能被稱為鉑金首飾。鉑金首飾純度極高,因此也不會使皮膚過敏。

鉑金擁有天然純白的色澤

鉑金的白色光澤天然純凈,賦予了鉑金首飾獨特的外觀。即使每天佩戴,鉑金始終留有純凈如初的純租派白光澤。

鉑金產量稀少

鉑金比黃金稀有三十倍,只在全球極少數地方才得以被開采。如果把世界上所有鉑金倒入一個奧運會標准泳池內,它的深度都不足以覆蓋腳背,而黃金可以至少填滿三個泳池。

1噸的鉑金礦石僅能提煉出約3克鉑金

3克僅相當於一枚較小的鉑金戒指的重量,而提取這些鉑金大約需要8周的時間和大量的精力。

鉑金可以每天佩戴,永恆不變

鉑金的性質非常穩定,不會因為日常佩戴而變質或褪色,它的光澤始終如初。即使和生活中常見的酸性物質接觸,如溫泉中的硫,漂白劑,泳池中的氯,或是汗水等,都不會受到影響,因此可以在任何時候都非常放心地佩戴鉑金首飾。

鉑金的天然純白永不褪色

無論佩戴多久,鉑金能夠始終保持其天然純白的光澤,並且永不褪色。

黃金(Gold)是化學元素金(化學元素符號Au)的單質形式,是一種軟的,金黃色的,抗腐蝕的貴金屬。金是最稀有、最珍貴和最被人看重的金屬之一。國際上一般黃金都是以盎司為單位,中國古代是以兩作為黃金單位,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金屬。不僅是用於儲備和投資的特殊通貨,同時又是首飾業、電子業、現代通訊、航天航空業等部門的重要材料。

黃金的化學符號為Au,金融上的英文代碼是XAU或者是GOLD。Au的名稱來自一個羅馬神話中的黎明女神歐若拉(Aurora )的一個故事,意為閃耀的黎明。

國際金價進入2015年後大幅飆升,紐約市場金價從每盎司1200美元一路上行,不到一個月已升至1300美元關口;統計顯示,紐約市場黃金期貨價格今年來已累計上漲9.3%。

國際黃金價格徘徊於1200美元附近,其2013年的跌幅已經接近30%,這一數字創下近30年來的最大跌幅已幾成定局。價格的下跌帶來的是世界黃金整體需求的下滑,尤其是黃金投資需求的下滑。然而,中國黃金需求不但沒有下滑,反而大幅增長,尤其是黃金飾品。

世界黃金協會日前公布的最新《黃金需求趨勢報告》顯示,全球第三季度黃金需求為869噸,同比下降21%,主要由印度政府對其國內市場的管制以及ETF凈減持造成。

正如世界黃金協會所言,黃金ETF資金的大幅流出成為壓制2013年黃金價格的關鍵因素。截至2013年12月24日,全球最大的黃金ETF——SPDR Gold Shares凈持倉量下滑至805噸,持倉價值下滑至309億美元,與年初相比,降幅分別超過40%和50%。

長期來看,金價依然被高估。黃金已經失去了對沖系統性風險的地位,市場從2013年上半年就開始期待美聯儲縮減QE,這成為金價下跌的主要壓力。

多家投行預計,世界主要黃金生產商邊際生產成本1100~1200美元/盎司,而平均生產成本700~800美元/盎司,這意味著如果利空兆御頻現,黃金價格仍有下跌空間。

中國黃金協會數據還顯示,2013年上半年全國黃金消費量達到706.36噸,比2012年上半年增加246.78噸,同比大幅增長53.7%。其中首飾用金383.86噸,同比增長43.6%;金條用金278.81噸,同比增長86.5%;金幣用金10.87噸,同比增長1.1%;工業用金24.03噸,同比下降1.6%;其他用金8.79噸,同比增長14.9%。

進入第三季度之後,中國黃金需求依舊在大幅增長,尤其是黃金價格下跌帶來的黃金飾品需求。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還顯示,中國市場需求格外強勁,同比增長29%達到164噸。

不僅如此,黃金交易量也在大幅攀升。上海黃金交易所數據顯示,2013年前11個月,上海黃金交易所黃金產品成交量達到1048萬千克,約1.048萬噸,同比增加83.48%;成交金額達到29386億元,同比增加33%。[5]

金價反彈

2014年8月11日一直處於低迷狀態的金價反彈引起了很多投資人士的關注,現貨黃金在一天之內漲價1.6%,報每盎司1308.15美元,不少人也開始擔心金價是否會從此一路飆漲。而據專家的分析,金價上漲只是暫時的,因為真正促使黃金上漲的因素還未出現,這種上漲持續的時間並不長,但是不排除金價還有上漲的可能性。[6]

國際金價進入2015年後大幅飆升,紐約市場金價從每盎司1200美元一路上行,不到一個月已升至1300美元關口;統計顯示,紐約市場黃金期貨價格今年來已累計上漲9.3%。

水晶(rock crystal),稀有礦物,寶石的一種,石英結晶體,在礦物學上屬於石英族,主要化學成份是二氧化硅,化學式為SiO2,純凈時形成無色透明的晶體,當含微量元素Al、Fe等時呈紫色、黃色、茶色等,經輻照微量元素形成不同類型的色心,產生不同的顏色,如紫色、黃色、茶色、粉色等。含伴生包裹體礦物的被稱之為包裹體水晶,如發晶、綠幽靈、紅兔毛等,內包物為金紅石、電氣石、陽起石、雲母、綠泥石等。

無色透明的二氧化硅結晶。屬貴重礦石,時下與冰彩玉髓,碧璽等並列納入彩色寶石范疇,產量較少。古稱「水玉」、「水精」。

引用《資治通鑒·後晉高祖天福二年》:「閩主作紫微宮,飾以水晶。」《古今小說·李公子救蛇獲稱心》:「器皿皆是玻璃、水晶、琥珀、瑪瑙為之,曲盡巧妙,非人間所有。」《<艾青詩選>自序》:「凝思花露形狀,喜愛水晶的素質。」

水晶的評價標准和高端寶石有所不同。多數高端寶石把顏色放在評價的第一位,而對水晶來說,顏色和凈度(水晶行業稱作晶體)是近乎同等重要的因素:

顏色:對任何寶石來說,顏色都是非常重要的,水晶也不例外。如果是水晶晶體是有顏色的,如粉水晶、黃水晶、紫水晶等,其顏色評價的最高標准則是明艷動人,不帶有灰色、黑色、褐色等其他色調。如粉水晶,顏色以粉紅為佳;紫水晶,要求顏色為鮮紫,純凈不發黑;黃水晶,要求顏色不含綠色、檸檬色調,以金橘色為佳。對於發晶來說,晶體的顏色也是很重要的。相同發絲的金發晶,晶體完全無色(白水晶)和晶體略偏茶色,肉眼的視覺觀感也是有差別的,所以前者的價格會高於後者。

凈度:水晶與高檔寶石的凈度要求有很大不同。高檔寶石稀少罕見,所以一般人們普遍對高檔寶石的凈度不會過於苛求。而水晶的產量著實大得驚人,所以通常人們會要求水晶凈度越高越好,盡量避免有較明顯的內含物的水晶。

雜質:如果水晶內部雜質中有傳說中人物的造型,如佛、星座、生肖等價值可能要高於同等顏色和凈度的水晶。

國家還並未給天然水晶提供一個等級劃分的具體標准,水晶品種繁雜,每一品種都有他不同的評判標准。

琉璃,亦作「瑠璃」是用各種顏色(顏色是由各種稀有金屬形成)的人造水晶(含24%的二氧化鉛)為原料,是在1000多度的高溫下燒制而成的。其色彩流雲漓彩、美輪美奐;其品質晶瑩剔透、光彩奪目。

中國古代製造琉璃最初製作琉璃的材料,是從青銅器鑄造時產生的副產品中獲得的,經過提煉加工然後製成琉璃。琉璃的顏色多種多樣,古人也叫它「五色石」。古時由於民間很難得到,所以當時人們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還要珍貴。

2008年6月,琉璃燒制技藝入選國務院批准文化部確定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國內琉璃製作比較有名的團隊分別是琉園、琉璃工房等 。

琉璃是佛教「七寶」之一,為消病避邪之靈物。

琉璃在佛教中為消病避邪之靈物。擺放或佩帶琉璃可得三種福緣:

一)祛病:修行之人認為琉璃乃葯師佛的化身,能消病驅邪,使人獲得健康之福緣。

二)堅韌:因燒制繁難,佛教認為琉璃能使人感受提煉真理之艱難,而獲堅韌之力量。

三)靈感:色彩絢麗、變幻瑰美,給人以藝術的美感和想像空間,給人靈感和智慧。

《葯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凈無瑕穢。」在某種意義上說,琉璃是一種人格、一種精神、一種境界的象徵。明澈的琉璃寄託了人們的美好心願。

對比佛教的其它六寶,琉璃應該是一種天然寶石,且極有可能是碧璽。

《慧琳音義》卷一:」須彌山南面是此寶也。其寶青色,瑩徹有光,凡物近之皆同一色,帝釋髻珠雲是此寶,天生神物,非是人間煉石造作,焰火所成琉璃也。「很多佛教中對須彌山的描述是周圍有鹹海環繞,海上有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所以根據地理位置來看,琉璃的產地周圍應該在海上有火山。而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世紀的古印度,距離波斯很近,現在的碧璽的一大產地正好於此,它們都位於現在的印度半島,印度半島周圍的海上也確實又火山。且碧璽的原石的確也是像描述中的」其寶青色,瑩徹有光「,要」近「才有」皆同一色「。為什麼後來沒有把碧璽和琉璃統一叫法很可能是發現了碧璽這種天然寶石和中國古法琉璃雖然顏色外貌上一樣,而物理性質完全不同,而更正叫法後也會降低這種寶石的尊貴,才從清代過後才有碧璽的叫法,且同樣是用於頭飾珠串較多,與」帝釋鬢珠」用法都一樣。其它的寶石雖然也色彩多樣,但顯少有這種用法。

鑽石是指經過琢磨的金剛石,金剛石是一種天然礦物,是鑽石的原石。簡單地講,鑽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壓、高溫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晶體。是愛情和忠貞的象徵。

作為寶石,必須具備美麗、耐久和稀少這三大要素。鑽石是唯一一種集最高硬度,強折射率和高色散於一體的寶石品種,勝於其它寶石品種。

文化因素

自古以來,鑽石一直被人類視為權力、威嚴、地位和富貴的象徵。

礦床探尋

鑽石礦床的探尋往往要花上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和勞動,耗資巨大。如原蘇聯西伯利亞原生金剛石礦床的探尋,從1913年開始,歷經18年才得以發現;波札那的「歐拉」原生礦床,耗資3200萬美元,歷經12年才挖掘出來;近幾年,在加拿大西北部發現的金剛石原生礦床,世界金剛石礦床的數量,如果與鐵、銅和金礦數量相比的話,可以說是屈指可數。在開采出的金剛石中,平均只有20%達到寶石級,而其餘80%只能用於工業。但這 20%寶石級金剛石的價值卻相當於80%工業金剛石的5倍之多。世界金剛石年產量約為10000萬克拉,寶石級約為1500萬克拉,而加工成鑽石的約為400萬克拉(相當於800千克)。有人粗略統計發現,要得到1克拉(0.2克)已打磨好的鑽石,需要挖掘約250噸礦石。

歷史上最著名的鑽石

  1. 偉大的非洲之星

  2. 光之山鑽

  3. .艾克沙修鑽石

  4. 大莫卧兒鑽石

⑶ 王者榮耀鑽石和青銅的差別有多大

鑽石和青銅的差距是有的,而且也不小,但是沒有說天差地別這么大,其實青銅多去思考問題的話就可以搖身一變脫坑進入高端排位。,以下是我的個人見解:

第一,青銅操作是有技能就放,而鑽石操作穩賺的時候才放。

第二,青銅更喜歡單打獨斗,而且鑽石往往團戰求贏。

第三。青銅心態不穩定,而鑽石心態往往很穩,所以可以打逆風局。

以上三點是我覺得青銅跟鑽石的差距,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嘿嘿。

⑷ 鑽石和水哪個更重要

水對人比鑽石更重要,因為水客觀效用大於鑽石,「物以稀為貴」根據邊際效用法則,效用與消費數量反向變動,並決定需求價格,水消費量比鑽石大得多,水的邊際效用需求價格小,鑽石的邊際效用需求價格大,但效用與消費數量反向變動,所以鑽石用處極小而價值昂貴,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卻非常之便宜。

商品的價值是商品的使用價值的體現,水的飲用功能和鑽石的裝飾功能都屬於都屬於商品的使用價值,商品的價值高低是由社會勞動時間決定的,顯然世界上絕大多數地方水比鑽石開采成本要高很多。商品的價值還與商品的供求有關,世界上水比鑽石多很多,雖然水的消費量要比鑽石多很多,但是相對來說,鑽石依然比較供不應求。

(4)銅水和鑽石哪個好擴展閱讀:

邊際效應的應用非常廣泛,例如經濟學上的需求法則就是以此為依據,即:用戶購買或使用商品數量越多,則其願為單位商品支付的成本越低(因為後購買的商棚液枝品對其帶來的效用降低了)。

當然也有少數例外情況,例如嗜酒如命的人,越喝越高興,或者集郵愛好者收藏一套郵票,那麼這一套郵票中最後收集到的那張郵票的邊際效應是最大的。

舉一個例子,比如說我們在餓了的時候,給你拿了一盤包子,你在吃的時候,第一個,乃至第五個非常香,最後吃飽了,剩下幾個包子就不想吃,覺得不太好,好的感覺沒有了。就是這個邊際效應,甚至達到了埋喚產生不好的感覺。物質消費達到了一定的程度,人們就開始對這種狀況的消費會產生一種厭倦的心理。

邊際效益遞減是經濟學的一個基本概念,它說的是在一個以資源作為投入的企業,單位資源投入對產品產出的效用是不斷遞減的,換句話,就是雖然其產出總量是遞增的,但是其二階導數為負,使得其增長速度不斷變慢,使鏈敏得其最終趨於峰值,並有可能衰退。

⑸ 鑽石的基本性質

鑽石的礦物名稱為金剛石,英文名稱為Diamond,源自希臘語「adamant」,意思是「堅不可摧」。

鑽石與紅寶石、藍寶石和祖母綠一起並稱為四大珍貴寶石。目前鑽石已成為結婚的信物,並被譽為四月的生辰石,象徵堅韌、永恆和純潔無瑕。

一、鑽石的化學成分和分類

1.化學成分

鑽石是具有立方結構的碳。主要成分是C,其質量分數可達99.95%,次要成分有N、B、H等。其他微量元素還有Si、Al、Ca、Mg、Mn、Ti、Cr等。

2.分類

鑽石的分類最早由Robertson、Fox和Martin等三人根據鑽石在紅外區吸收帶和對紫外光透射的差異提出,他們認為Ⅰ型鑽石能透過400~300nm的紫外光並在紅外區顯示與氮有關的吸收帶,而Ⅱ型鑽石可透過低至220nm的紫外光並在紅外區無明顯的吸收帶。

1959年美國的Kaiser和Bond發現Ⅰ型和Ⅱ型鑽石的差異與雜質氮有關,後來人們又發現在含氮的鑽石中氮的最常見的存在形式不只一種,氮以單個氮原子分散在鑽石中,稱為C心、以原子對集合體出現,稱為A心、3個氮形成的原子團稱為N3中心,而多於4個原子的原子團則稱為B集合體(B心),也可為一些較大的有幾個原子厚的扁平層偏片晶氮存在,稱為D心。鑽石的分類是按照是否含氮和硼及氮的聚型類型劃分如下(表14-1-1)。

表14-1-1 鑽石的分類

天然鑽石中Ⅰa型鑽石約佔98%以上,Ⅱa型佔1%左右,Ⅰb型和Ⅱb型很少,人工合成鑽石中以Ⅰb型為主,少量為Ⅰb和Ⅰa型混合型。

二、鑽石的結構與形態

1.晶體結構

鑽石屬等軸晶系,

;a0=0.35595nm;Z=8,具立方面心格子,C原子位於立方體角頂和面的中心,將立方體平分為8個小立方體,在其中4個相間排列的小立方體的中心還存在C原子,呈四次配位。每個C原子以SP3外層電子構型與相鄰的4個C原子形成共價鍵(如圖14-1-1)。C—C間距為0.1542nm,C-C-C鍵角109°28′16″。

圖14-1-2b 鑽石晶體不同聚形示意圖

大多數彩鑽顏色發暗,強至中等飽和度、顏色艷麗的彩鑽極為罕見。彩鑽是由於少量雜質 N、B和H原子進入鑽石的晶體結構之中,形成各種色心而產生的顏色。另一種原因是晶體塑性變形而產生位錯、缺陷,對某些光能的吸收而使鑽石呈現顏色。

(1)黃至棕黃色鑽石的顏色是由於N原子代替C原子而產生的。理想的鑽石晶體是禁帶很寬的半導體,寬的禁帶避免了可見光范圍內的一切可能吸收,因此理想的鑽石是無色的。當N原子代替部分C原子時,由於氮外層有5個電子,代替碳原子後多餘一個電子,這電子在禁帶中形成一個新的能級,相當於減少了禁帶寬度,從而使得晶體能吸收可見光范圍內的光能而呈現顏色。N原子代替C原子有不同的形式,一種情況是孤立的N原子代替C原子,它對能量高於2.2eV(波長小於560nm)的入射光有明顯的吸收,使鑽石呈現一系列黃色、褐色、棕色,其顏色很鮮艷濃郁,Ⅰb型鑽石的顏色往往由該種色心引起;另一種情況是金剛石內N原子可移動聚合在一起形成多個N原子集合體,這種集合體對400~425nm光有明顯的吸收作用,同時對477.2nm有弱吸收,由於人們對477.2nm吸收反應靈敏,477.2nm藍光被吸收後,鑽石呈現黃色。

(2)藍色鑽石:從晶體完美程度來講,藍色鑽石是最好的,也是極罕見的。它不含N卻含有微量B(wB<1%),屬Ⅱb型鑽石。正是這些B使鑽石呈現美麗的藍色。少數含H雜質的鑽石也呈藍色。

(3)粉紅色鑽石和褐色鑽石:這兩種彩鑽都是由於鑽石在高溫和各向異性壓力的作用下發生晶格變形而產生的顏色,相比之下粉紅色鑽石罕見得多,因而極其昂貴。這種晶體缺陷在極端情況下可形成紫紅色鑽石。

(4)綠色鑽石:綠色和藍綠色鑽石通常是由於長期天然輻射作用而形成的。當輻射線的能量高於晶體的閾值時,碳原子被打入間隙位置,形成一系列空位-間隙原子對,使鑽石的電子結構發生變化,從而產生一系列新的吸收,使鑽石著色。若輻照時間足夠長或輻照劑量足夠大,可使鑽石變成深綠色甚至黑色。輻射造成的晶格損傷有時還可形成藍色鑽石和黃褐色鑽石。

2.光澤

鑽石具有特徵的金剛光澤,金剛光澤是自然界透明礦物最強的光澤。但鑽石的光澤有時會因表面不平而顯得暗淡。

3.透明度

鑽石的透明度為透明-不透明。純凈的鑽石應該是無色透明的,但由於地質條件的復雜性,常有雜質元素進入鑽石的晶格或以包裹體的形式存在於鑽石中,使鑽石的透明度受到一定的影響。

4.光性

鑽石屬等軸晶系,為均質體,在正交偏光下全消光,但有些鑽石由於內部應變或內部含有包裹體,偶見異常消光。

5.折射率

鑽石為單折射寶石,在鈉光(589.3nm)中折射率為2.417,超過了常規折射儀的測試范圍,是透明礦物中折射率最大的。

6.色散

鑽石的色散強,色散值為0.044,比天然無色透明寶石的色散都高,所以我們在切割標準的鑽石表面能看到漂亮的「火彩」。

7.發光性

(1)紫外熒光:鑽石在紫外燈下的熒光可有不同的反應,有些鑽石發光很強,有些則不發光。鑽石在長短波紫外光下可呈現從無至強的藍色、黃色、橙黃色、粉色等熒光,通常長波較短波的熒光強。

(2)X射線熒光:鑽石在X射線下一般呈現藍白色的熒光,且穩定性好,在鑽石開采中可根據鑽石X射線下的熒光特性,將其他礫石分選出去。

(3)陰極發光:陰極發光可揭示鑽石的內部生長結構,鑽石在陰極發光儀的電子束照射下,絕大多數鑽石會發出陰極熒光,主要呈現藍色、橙紅色和黃綠色,天然鑽石和合成鑽石的生長條件不同,表現出的生長結構也不同,目前陰極發光技術已成為鑒別鑽石是天然的還是合成的主要手段之一。

8.吸收光譜

無色—淺黃色的鑽石,在紫色區415.5nm處有一吸收譜帶;其他顏色的鑽石的吸收線位於453nm,466nm和478nm處;褐—綠色鑽石,在綠區504nm處有一條吸收窄帶,有的鑽石可能同時具有415nm和504nm處的兩條吸收帶。輻照改色的黃色鑽石可能在498nm,504nm和592nm處有吸收帶。

四、鑽石的力學性質

1.解理

鑽石有四組八面體{111}方向的中等解理,{110}、{221}的不完全解理。圖14-1-3為鑽石{111}方向解理示意圖。

圖14-1-3 鑽石{111}方向解理示意圖

2.硬度

鑽石的摩氏硬度為10,是自然界最硬的礦物,鑽石的硬度具有各向異性的特徵,不同方向硬度不同,其八面體晶面的硬度大於立方體晶面的硬度,因此在鑽石加工中可用鑽石研磨鑽石。

鑽石具有很強的抗磨性能,摩擦系數小,其抗磨能力是剛玉的90倍。這種特性使鑽石能高度拋光,並使每個小面邊棱銳利、挺直。但值得注意的是,鑽石雖硬,但常顯脆性,在外力沖擊作用下很容易破碎。

3.密度

鑽石的密度為3.52(±0.01)g/cm3,因鑽石成分單一,並且純度較高,所以鑽石的密度相對很穩定。

五、鑽石的內含物

鑽石的內含物主要有淺色至深色礦物包體、雲狀物、點狀包體、羽狀紋和生長紋。礦物包裹體主要是鑽石、橄欖石、輝石、石榴子石、鋯石、剛玉、黑色石墨、暗色的赤鐵礦、鈦鐵礦、鉻鐵礦、硫化物等。雲狀物由雲霧狀白色或灰色包體組成,羽狀體則包括開放式裂隙和隱蔽式裂隙兩種裂隙類型。此外,鑽石中還可見生長紋和解理等特徵。

六、鑽石的電學性質和熱學性質

1.電學性質

Ⅰ型和Ⅱa型鑽石是絕緣體,室溫下電阻率為1014~1015Ω·cm。通常情況下,Ⅱb型鑽石因含硼而電阻率降低,為25~108Ω·cm,為P型半導體,鑽石半導體的電阻值隨溫度變化特別靈敏,甚至連很微小的變化(0.0024℃±)都能在瞬間被記錄下來,這一特點被廣泛應用於真空儀器和精密測溫的儀器中。

2.熱學性質

(1)導熱性:鑽石具有很高的導熱率,且導熱率與含氮量有關。若300°K下其導熱率為銅的3倍,則其含氮量<300×10-6。Ⅰa型鑽石的含氮量多高於此值,故不宜作散熱元件。Ⅰb和Ⅱ型鑽石含氮量低,均具有很高的導熱率,適於作散熱元件。其中Ⅱa型鑽石的導熱率最好,約比銅高6倍,在190℃則升至30倍左右。

根據鑽石的高導熱率,寶石鑒定中可用鑽石筆(熱導儀)鑒定鑽石和其仿製品;若簡單地對著樣品哈氣,如果是鑽石,則表面上的那層霧氣比仿製品要消失得快,這是因為鑽石傳熱快,鑽石提供的熱量讓水膜迅速蒸發的緣故。

(2)熱膨脹性:鑽石的熱膨脹性非常低,溫度的突然變化對鑽石的影響很小,但若鑽石中有裂隙或含有熱膨脹性大於鑽石的包裹體時,溫度的突變可能使鑽石發生破裂。

(3)可燃性:高溫下鑽石可燃,燃點在空氣中為850~1000℃,鑽石在氧中加熱到650℃時,即緩慢燃燒而變為氣體二氧化碳。燃點和鑽石與空氣的接觸面及增溫率有關,一般小顆粒鑽石比大顆粒鑽石易燃。激光打孔就是利用該原理在很小區域內提供集中的熱量,使空氣中的氧將鑽石中的暗色物質燒掉。在絕氧並加壓的真空條件下,鑽石加熱到1800℃,可轉變成石墨。

3.其他性質

(1)表面性質:鑽石表面具有親油性和疏水性。由於鑽石由非極性的碳原子組成,對水的H+和(OH)-不產生吸附作用,即水對鑽石不產生極化作用,故鑽石具有疏水性。

(2)化學穩定性:鑽石對任何酸都是穩定的,甚至在高溫下,酸對鑽石也不顯示任何作用,但在含氧鹽類和金屬熔體中,鑽石很容易受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