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鑽石礦藏 » 第一課鑽石來自於哪裡
擴展閱讀
60s生存工具箱有什麼用 2025-05-17 05:56:03
贛州釣魚工具哪裡買 2025-05-17 05:53:16
月子中心需要多少費用 2025-05-17 05:34:50

第一課鑽石來自於哪裡

發布時間: 2023-05-18 10:34:54

A. 鑽石的來源是什麼呢


鑽石的形成是在地下數百公里深處的地質層經原始碳受熱、受壓溶融結晶而成,大部分鑽石原生礦附著於雲母橄欖岩中,在億年前經由地殼板塊變動、火山爆發,隨岩漿噴出帶到地表淺層下。
鑽石是金剛石精加工而成的產品,鑽石是世界上最堅硬的、成份最簡單的寶石,它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具立方結構的天然晶體。其成份與我們常見的煤、鉛筆芯及糖的成份基本相同,碳元素在較高的溫度、壓力下,結晶形成石墨(黑色),而在高溫、極高氣壓及還原環境(通常來說就是一種缺氧的環境)中則結晶為珍貴的鑽石(無色)。
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發現鑽石的國家,3000年前,印度是鑽石的唯一產地。自2500年前至18世紀初印度克里希納河、彭納河及其支流是世界唯一產出鑽石的地方,歷史上許多著名鑽石如光明之山、奧爾洛夫和大莫卧兒都來自印度,但印度的鑽石產量很小。


B. 哪裡是鑽石的主要來源

1、出產鑽石的國家
世界各地均有鑽石產出,已有三十多個國家擁有鑽石資源,年產量一億克拉左右。產量前五位的國家是澳大利亞、扎伊爾、波札那、俄羅斯、南非。這五個國家的鑽石產量佔全世界鑽石產量的90%左右。其它產鑽石的國家有剛果(金)、 巴西、蓋亞那、委內瑞拉、安哥拉、中非、迦納、幾內亞、象牙海岸、利比利亞、納米比亞、獅子山、坦尚尼亞、辛巴威、印度尼西亞、印度、中國、加拿大等。
中國的金剛石探明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第10名左右,年產量在20萬克拉,鑽石主要在遼寧瓦房店、山東蒙陰和湖南沅江流域,其中遼寧瓦房店是目前亞洲最大的金剛石礦山。
2、 出產最好鑽石的國家
對於鑽石的毛坯和寶石級鑽石所佔比例來說,最好的鑽石來自於納米比亞沖積礦床中開采出來的鑽石。這些鑽石經歷的自然風化搬運到海邊,路程長達1000英里。經過這段旅程鑽石中脆弱部分都分離。在特定沉積環境中鑽石按不同粒級不同形狀一定規律分布於岩層中。該礦區寶石級鑽石英鍾最高達到97%。對切磨好的鑽石戒面,很難分辯出產自哪個國家和礦區。
任何礦區產出的鑽石都有好、中、差。拿礦區中最好的鑽石與納米比亞產出最差的鑽石比,納米比亞沖積礦床的鑽石也不一定就好。

3、 鑽石產地的變遷
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發現鑽石的國家,3000年前,印度是鑽石的唯一產地。自2500年前至18世紀初印度克里希納河、彭納河及其支流是世界唯一產出鑽石的地方,歷史上許多著名鑽石如光明之山(kohi-noor)、奧爾洛夫(orloff)和大莫卧兒(great mogul)都來自印度,但目前印度的鑽石產量很小。
至1725年巴西鑽石的發現及開采,使巴西取代印度,成為當時全球鑽石的最重要產地。
1867年以後,南非發現了沖積砂礦床和大量原生金伯利岩筒使得南非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鑽石生產國,其產量長期處於世界前列,並由此開創了鑽石業的新紀元。1905年,在南非阿扎氏亞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金伯利岩岩筒—普列米爾岩筒,並在此發現最大的鑽石(庫利南鑽石)。目前,南非擁有世界上產量最大、且最現代化的維尼蒂亞鑽石礦。南非鑽石顆粒大,品質優,50%的金剛石均是可切割的,其產量雖不及澳大利亞等國,但產值一直居世界前列。
自1979年澳大利亞西部發現鉀鎂斑岩中含有金剛石起,至1986年,澳大利亞的金剛石產量已居霸主地位,但寶石級僅占其產量的5%。澳大利亞鑽石主要分布西澳新南威爾斯的bingara和copeton,尤其是阿蓋爾(argle)礦床儲量為5.5億克拉。
波札那盛產優質金剛石,寶石級佔50%,其產值居世界首位。波札那的鑽石來自露天開採的金伯利岩,巨大的礦山有orapa岩筒(1967年)、letihakena岩筒(1977年)和jwaneng鑽礦(1982年),三個礦的總產量在1989年超過1500萬克拉。
俄羅斯的鑽石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亞中部雅庫特地區,該區找到有一百多個含金剛石金伯利岩筒,1988年,俄羅斯在靠近歐洲附近又找到新的鑽石礦。目前,俄羅斯鑽石產量在1200萬克拉左右,一半為寶石級。多年來俄羅斯形成了獨立的鑽石開采加工銷售體系,其鑽石數量大、質量優、均勻性好,在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前幾年報道加拿大北部地區發現大量金伯利岩,幾年後鑽石產量可佔全世界產量的10%。

中國鑽石資源與產地
中國的金剛石探明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第10名左右,年產量在20萬克拉,鑽石主要在遼寧瓦房店、山東蒙陰和湖南沅江流域,其中遼寧瓦房店是目前亞洲最大的金剛石礦山。
中國於1965年先後在貴州和山東找到了金伯利岩和鑽石原生礦床。1971年遼寧瓦房店找到鑽石原生礦床。目前仍在開採的兩個鑽石原生礦床分布於遼寧瓦房店和山東蒙陰地區。鑽石砂礦則見於湖南沅江流域、西藏、廣西以及跨蘇皖兩省的郯廬斷裂等地。
目前我國鑽石主要產地有三個:遼寧瓦房店,山東蒙陰—臨沭,湖南沅江流域.都是金伯利岩型,但湖南尚未找到原生礦.其中遼寧的質量好,山東的個頭較大.
目前我國現存發現的最大鑽石為常林鑽石,於1977年12月21日發現於山東,由常林大隊魏振芳發現,故而得名「常林鑽石」,現藏銀行國庫中。常林鑽石重158.786克拉,呈八面體,質地潔凈、透明,淡黃色。
另據傳,中國最大的鑽石曾是金雞鑽石,也發現於該地區,重281.25克拉,但在二戰期間被日軍掠走,至今下落不明。

C. 鑽石的來歷

鑽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壓、高溫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晶體,是指經過琢磨的鑽石。鑽石是無色正八面體晶體,其成分為純碳,由碳原子以四價鍵鏈接,為目前已知自然存在最硬物質。由於鑽石中的C-C鍵很強,所有的價電子都參與了共價鍵的形成,沒有自由電子,所以鑽石硬度非常大,熔點在華氏6900度,鑽石在純氧中燃點為720~800℃,在空氣中為850~1000℃,而且不導電。

伯納特兄弟於1870年發現了金伯利鑽石礦。正是這一發現,使人們知道了在哪種岩石中有可能含有鑽石。

原來,那是一種在遠古時代的岩漿冷卻以後所形成的火山岩。接著,研究者又發現,在這種火山岩中除了鑽石,還含有被稱為石榴石和橄欖石的兩種礦物。因此,在那些出產石榴石和橄欖石的地點,找到鑽石礦的可能性就相對大。於是,石榴石和橄欖石就成為尋找鑽石的「指示礦物」。

根據指示礦物來尋找金剛石礦的方法並不是在哪一天突然發現的。上世紀70年代,美國史密森研究所的地球化學家約翰·賈尼在仔細研究了石榴石和鑽石之間的關系後發表了他的研究結果。但是,在那之前,即上世紀50年代,德比爾斯公司的地質人員早就根據指示礦物在世界各地尋找鑽石礦了。

(3)第一課鑽石來自於哪裡擴展閱讀

鑽石有各種顏色,從無色到黑色都有,以無色的為特佳。它們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是半透明或不透明。許多鑽石帶些黃色,這主要是由於鑽石中含有雜質。 鑽石的折射率非常高,色散性能也很強,這就是鑽石為什麼會反射出五彩繽紛閃光的原因。

鑽石在X射線照射下會發出藍綠色熒光。鑽石原生礦僅產出於金伯利岩筒或少數鉀鎂煌斑岩中。金伯利岩等是它們的母岩,其他地方的金剛石都是被河流、冰川等搬運過去的。鑽石一般為粒狀。如果將鑽石加熱到1000℃時,它會緩慢地變成石墨。

D. 鑽石是從哪裡來的

鑽石是從地底深處來的,鑽石最開始是以海底沉積物的形式存在的。鑽石是在地幔深處形成的,距離地表約有160公里。

在那裡,極高的熱量和壓力會將碳壓縮成閃亮的超硬晶體,然後這些晶體會被一種叫做金伯利岩的特殊岩漿通過火山噴發帶到地表,成為我們所知道的鑽石。

鑽石產地的分布。

世界各地均有鑽石產出,已有30多個國家擁有鑽石資源,年產量一億克拉左右。產量前五位的國家是澳大利亞、扎伊爾、波札那、俄羅斯、南非。這五個國家的鑽石產量佔全世界鑽石產量的90%左右。其它產鑽石的國家有剛果(金)、 巴西、蓋亞那、委內瑞拉、安哥拉、中非、迦納、幾內亞、象牙海岸、利比利亞、納米比亞、獅子山、坦尚尼亞、辛巴威、印度尼西亞、印度、中國、加拿大等。

世界主要的鑽石切磨中心有:比利時安特衛普,以色列特拉維夫,美國紐約,印度孟買,泰國曼谷。安特衛普有"世界鑽石之都"的美譽,全世界鑽石交易有一半左右在這里完成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鑽石如何形成?研究稱其或來源於海底沉積物

E. 鑽石是怎樣型成的,生長在哪裡、

科學家們經過對世界不同礦山鑽石研究發現,鑽石的形成條件一般為壓力在4.5~6.0GPA的環境下,相當於出產的地方要達到地表以下150~200千米深,所需溫度一般最低在1500攝氏度,有不同的層級,有的可以低到1100攝氏度。

鑽石形成於上地幔,地球堅硬的地表層下最濃稠、最柔軟的一層。大部分鑽石主要形成於33億~9億年前,在到達地表前已在地球深處存在了相當長的時間。在對生長有鑽石的礦物包裹體進行顯微分析的基礎上。

科學家們確定了兩種基本的岩石類型:一類是榴輝岩類(E型),另一類是橄欖岩類(P型)。榴輝岩是一種粗粒不等粒變質岩,主要由石榴石和輝石組成,形成於高溫高壓的環境之下,位於地殼深處的變質岩區。

榴輝岩的化學成分與玄武岩相似,其形成與俯沖碰撞作用有關,並經歷過海洋地殼玄武岩變質作用。橄欖岩包含的岩石種類非常多,例如純橄欖岩、斜方輝石橄欖岩和二輝橄欖岩,含有不同混合比例的橄欖石、斜輝石和斜方輝石,是地幔中最常見、最豐富的岩石。

(5)第一課鑽石來自於哪裡擴展閱讀:

鑽石的主要產地:

伯納特兄弟於1870年發現了金伯利金剛石礦。正是這一發現,使人們知道了在哪種岩石中有可能含有金剛石。

原來,那是一種在遠古時代的岩漿冷卻以後所形成的火山岩。接著,研究者又發現,在這種火山岩中除了金剛石,還含有被稱為石榴石和橄欖石的兩種礦物。因此,在那些出產石榴石和橄欖石的地點,找到金剛石礦的可能性就相對大。於是,石榴石和橄欖石就成為尋找金剛石的「指示礦物」。

根據指示礦物來尋找金剛石礦的方法並不是在哪一天突然發現的。上世紀70年代,美國史密森研究所的地球化學家約翰·賈尼在仔細研究了石榴石和金剛石之間的關系後發表了他的研究結果。但是,在那之前,即上世紀50年代,德比爾斯公司的地質人員早就根據指示礦物在世界各地尋找金剛石礦了。

世界各地都發現了金剛石礦。其中,澳大利亞、剛果、俄羅斯、波札那和南非是著名的五大金剛石產地。

美國馬薩諸塞大學的地球物理學家史蒂文·哈格蒂博士在1999年研究了世界各地含有金剛石的熔岩的年代,結果發現,這些含有金剛石的熔岩至少是在過去7個不同的時期在各地噴出的岩漿所形成的,其中最古老的熔岩則是在大約10億年前形成的。

在這7個岩漿噴發時期中,以在非洲各地和巴西等地區於1.2億年前至8000萬年前噴出的岩漿中所含有的金剛石為最多。那時正值恐龍時代極盛期的中生代白堊紀。含有金剛石的熔岩,最晚的,是在2200萬年以前噴出的岩漿形成的。至於在那以後形成的熔岩中是否含有金剛石,則還無法肯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鑽石

F. 鑽石的形成

有人說鑽石是永恆的,可能是因為鑽石是有著10億年歷史的變異岩石,在地球深層地幔中經受了多次擠壓和高溫的考驗。

但也有人認為磚石是20世紀最大的謊言,可能是因為磚石很少有工業價值,或者是被商人炒作的產物。

不管怎樣,一大塊碳需要很長很長時間才能結晶成一顆閃閃發光的鑽石,事實上,科學家們一直不確定他們是如何形成的。

一種主流的理論認為,當海床板塊(海洋板塊的一部分)在所謂的構造俯沖帶在大陸板塊下研磨時,許多鑽石就形成了。

在這一過程中,大洋板塊和海底的所有礦物都深入到200多公里深的地幔中,在那裡,它們在比地表溫度和壓力大數萬倍的高溫和壓力下慢慢結晶。

最終,這些晶體與稱為金伯利岩的火山岩漿混合,以鑽石的形式出現在地球表面,最終變成昂貴的各種首飾。

支持這一理論的證據是磚石中的礦物質可以在海洋中找到,正是這些礦物賦予了藍色寶石標志性的顏色(比如臭名昭著被詛咒的希望藍磚石)。

這些鑽石是地球上最深、最稀有、最昂貴的鑽石之一,沒人願意把它用作科學研究。然而,就在昨天(5月29日)發表在《科學進展》雜志上的研究為鑽石的海洋起源說提供了新的證據。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觀察研究了一種更為常見的磚石(纖維狀鑽石,如金剛石)內部的含鹽量沉積物。

與大多數用於婚禮的鑽石不同,纖維狀鑽石上布滿了少量的鹽,如鉀、鈉和其他物質。

對於珠寶商來說,這些磚石的價值不大,但對於那些想要揭開它們地下起源的科學家來說,無疑更有價值。

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教授、這項新研究的主要作者邁克爾·福斯特在一份聲明中說:有一種理論認為,鑽石中所含的鹽分來自海洋海水,但這一理論無法得到驗證。

因此,福斯特和他的同事們沒有追蹤鑽石真正的古代起源,而是試圖在他們的實驗室里重現海底礦物下沉到地幔時發生的超熱、超壓反應。

研究小組將海洋沉積物樣本放入一個裝有一種叫做橄欖岩的礦物容器中,橄欖岩是一種火山岩,廣泛存在於人們認為鑽石形成的深處。

然後,他們將混合物暴露在模擬地幔的高溫高壓環境中。

研究人員發現,當混合物受到4到6千兆帕斯卡(海平面平均大氣壓力的40000到60000倍)的壓力和1500到2000華氏度(800到1100攝氏度)的溫度時,鹽晶體形成的性質幾乎與纖維鑽石中的鹽晶體相同。

換句話說,當舊海床滑入地幔的深坩堝時,碰撞力為金剛石的形成創造了完美的條件。(昂貴寶石鑽石,由純碳製成,不含任何沉積物,但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製造。)

起先研究人員就認為,在鑽石生長的過程中,周圍一定存在某種含鹽液體。現在已經證實,海洋沉積物符合這一條件。

同樣的實驗也產生了對金伯利岩形成起關鍵作用的礦物,在火山爆發期間,鑽石通常會附著在金伯利岩表面。

所以,鑽石可能真的是古代海洋歷史的一部分,你可以一直戴在手上,畢竟這是你們永恆的象徵。

如果這些寶石對你的品味來說太貴了,你可以選擇戴上一枚金戒指或鉑金戒指,同樣是戴上這顆星球的極端過去。

G. 鑽石是怎麼形成的

鑽石在人們的飾品奢侈品,鑽石是指經過琢磨的金剛石,鑽石也是愛情和忠貞的象徵。對於鑽石的形成原因是人們好奇的。下面由我為你詳細介紹鑽石是怎麼形成的。

鑽石的形成原因

鑽石結構特點:鑽石是由碳元素組成,是一種碳元素的結晶體,硬度是10,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天然礦物,密度為3. 53 ( ±0. 01 ) g/ cm3,折射率為2. 417,色散為0. 044。是金剛石經過切割、打磨加工後的產品,在金剛石礦產中能夠達到寶石級的約佔五分之一,稱為寶石級金剛石,國外稱“鑽石原石”或“鑽坯”。鑽坯切磨成某種琢型後稱為裸鑽,國外稱為成品鑽石或拋光鑽石。英文名稱Diamond ,來自希臘文Adamant 一詞,意為“堅硬不可侵犯,無可征服”。

鑽石和石墨的成分都是碳,鑽石和石墨在不同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下形成,並且兩者在溫度和壓力條件的變化下可相互轉化,鑽石屬於立方晶體,硬度10,石墨屬於六方晶體,硬度為1,兩者晶體結構不同,是晶質碳的兩個同質多象變體。只有在特定的壓力和溫度下,碳才能結晶成鑽石。

鑽石的形成:最早的天然鑽石形成於地球內部,溫度900~1600℃之間,壓力(4.5~6)×109Pa下,深度相當於地下130~200km深度,是鑽石形成的環境條件,理論上只要滿足條件,鑽石可以在任何時期形成,目前開采出的大部分鑽石形成於33億年和12到17億年前兩個時間段,並且大都是在地球古老穩定大陸地區發掘並開採的。形成鑽石的碳來源於地幔融化的岩漿或是因為地殼運動,吧地殼中的碳帶到地球深處聚集,並在適合的條件下結晶成鑽石。

還有一種外部產生鑽石的方式,隕石撞擊大陸,瞬間產生的高溫、高壓也可能產生鑽石,但是在這種方式下產生的鑽石往往比較小,鑽石品質等級差,一般不具備經濟價值,不能用來當做首飾加工用的鑽石使用。

鑽石的發現:鑽石的首次發現是在印度,隨著人們對鑽石的渴望,鑽石的勘探和開采業越發普及。鑽石的礦藏分為原生礦和次生礦。原生礦是地球地質運動產生的,地震、火山活動將富含鑽石的礦物攜帶至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停留富集地區,多數是富含鑽石的金伯利岩和鉀鎂煌斑岩、以及火山口附近的填充物和岩牆、岩床中的根部礦床。次生礦是在大自然的作用下,從原生礦搬運沉積而來,大都是經過風化、 雨水 沖刷,殘留在山坡、河流、海岸中並富集形成礦床,多數為砂礦。

鑽石的形成和發現過程大致就是這個樣子,不像黃金等貴金屬,自21世紀以來,鑽石價格依然保持只升不降的穩定增長態勢,已逐漸成為投資人的首要選擇。

鑽石的鑒別 方法

簡易鑒別

鑽石的簡易鑒別方法:需要藉助一個10-20倍放大鏡作輔助並作數個簡單的觀測。

觀察鑽石的腰部,若是磨沙狀腰圍就最適合用此方法,鑽石因為比任何冒仿品堅硬,因此不會像冒仿品般出現細條狀的紋路,鑽石的腰圍乃呈顆粒狀外觀。

鑽石比冒仿品堅硬,冒仿品的刻面稜線往往會比鑽石的感覺圓鈍,而鑽石的刻面稜線必是銳利的。

基於鑽石比冒仿品堅硬,冒仿品的刻面稜線常常出現磨損的情況。

若鑽石留有天然面,天然面上有機會發現到鑽石獨有的『三角形生長紋』。

若鑽石出現崩斷口,外觀通常皆為階梯狀,而冒仿品則會截然不同地呈彎弧或貝殼狀。

硬度檢驗

鑽石是已知最硬的自然生成物質,沒有什麼東西可在鑽石上劃上痕跡,若能劃上痕跡的則絕非鑽石。

導熱試驗

在待辯鑽石和 其它 相似物品上同時呼一口氣,若是鑽石則其表面凝聚的水霧應比其它物品上的水霧蒸發得快,這是因為鑽石具有高導熱性的原因。

觀察方法

觀察反射光

用放大鏡可觀察到鑽石的腰圍處呈現一種很細的磨砂狀並有亮晶晶的反射光。鑽石的這種特徵是獨一無二的。

看生長點

在放大鏡下觀察,真品鑽石的晶面上常有溝紋和三角形生長點,而贗品有三類:①加了氧化鋁的普通玻璃,因折射率和色散提高, 容易誤入,但硬度低。②用化學合成的藍寶石和無色尖晶石仿製,硬度接近,但折射率低並有雙折射現象,在放大鏡下可見重影。

鉛筆鑒別

鉛筆的化學成分是碳和鑽石一樣,

只是物理結構不一樣,所以很多人用鉛筆去檢測鑽石的真偽,屬於一種比較實用有效的方法,在鑒定的時候,要先把鑽石用水濕潤,然後再用鉛筆輕輕的刻劃,在真鑽石的晶面上,鉛筆劃過的地方,是不留痕跡的,而如果不是鑽石,而是玻璃、水晶等材料,就會在表面上留下痕跡,一般情況下,用鉛筆刻劃來鑒別鑽石的真假,這種方法的准確性是較高的。硬度較高,折射好,但在轉動時會反射較多的彩光,與真品在轉動時只反射出微弱的黃、藍色彩光相比,有明顯的差別。

鑽石的切割程序

一顆鑽坯看起來並不起眼,必須經過仔細的切磨、加工,才會成為我們所慣見的閃爍生輝的鑽石。因此,鑽石的車工,直接影響鑽石的價值,詳見後述。最理想的切割效果當然是保持鑽石的最大重量、盡量減少瑕疵,並充分展示鑽石的美,以使鑽石光彩照人。一般的切割過程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標記(劃線):這是鑽石切割的第一步,先檢驗鑽坯、並在鑽石表面做標記,做這項工作的人有著豐富的 經驗 並精通加工技術。最終目的是製造出最大、最干凈、最完美的鑽石,以盡可能高地體現鑽石的價值。劃線員必須留意兩點:即既要盡量保持最大的重量,又要盡量減少內含物。劃線員利用放大鏡研究鑽坯的結構,如果是大顆粒鑽石,這項工作可能要歷時數月,對普通鑽坯則需要幾分鍾。不過,不論鑽坯如何細小,每一顆鑽石都要經過詳細的檢查以做出正確的判斷。

劃線員用印第安墨水在鑽坯上劃下標記,顯示該鑽坯要沿此線分割。通常盡可能沿鑽石的天然紋理方向劃線。

劈割

劈割師將劃好的線的鑽坯安放在套架上,然後以另一顆鑽石沿分割線削一個凹痕,再把方邊刀放在凹痕上,以手捶在劈刀上以合適的力敲擊,鑽石會沿紋理方向被劈成兩半或多塊。

鋸切

大多數鑽石並不適宜劈開,這時需要用鋸切開,由於只有鑽石才能切割鑽石,因此鋸片是一張在邊緣塗有鑽石粉及潤滑劑的磷青銅圓片。鑽石固定在夾子上,鋸盤以高速旋轉,即可將鑽石鋸開。現代激光技術引入鑽石切割,大大提高了鑽坯的加工效率。

成型

鋸開或劈開的鑽石再送到打圓部門去打圓、成型,即按照設計要求將鑽石做成圓形、心形、橢圓形、攬尖形、祖母綠形等常見的切割花形,或其它特殊的形狀。由於鑽石是目前為止人類所認識到的最硬的天然物質,所以只有鑽石才能打磨鑽石,而且因鑽石各個方向的硬度略有不同。所以研磨時要憑借經驗,把握住鑽石的基本形態:三方體、八面體、十二面體及晶體特性。一般方法是將鑽坯高速旋轉的車床上,然後用另一臂桿上的鑽石把轉動中的鑽坯打圓。

拋光

在一個塗有鑽石粉和潤滑油的鑄鐵圓盤上,車磨出所有瓣面(刻面),使鑽石發出光彩。研磨的過程通常是,首先在底層做出8個大面,然後做16個刻面。加尖底,共25個刻面,並由此延伸出三角小面,風箏面及腰上刻面,一共33個刻面,這樣一顆圓形鑽石一共58個刻面,如果沒有底尖的小刻面則共有57個刻面。

並不是每顆鑽坯都必須經過全部以上工序,這須視鑽坯的本身特點、所要達到的目標而定,如對前述的“扁平狀”鑽坯可能就不用劈割這道工序,又如加工祖母綠鑽石就不須經“打圓”的工序。

然而,任何鑽石毛坯,有兩道工序是必不可少的,這就是“劃線”、“起瓣、拋光”。一顆精工切割的鑽石所產生的瓣面,其位置和角度都是經精確計算的,使鑽石發出最大的光彩。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激光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的引入,可以使鑽坯的設計、切磨更加精確無誤。

鑽石的化學成分

鑽石的化學成分是碳,這在寶石中是唯一由單一元素組成的,屬等軸晶系。常含有0.05%-0.2%的雜質元素,其中最重要的是N和B,他們的存在關繫到鑽石的類型和性質。晶體形態多呈八面體、菱形十二面體、四面體及它們的聚形。純凈的鑽石無色透明,由於微量元素的混入而呈現不同顏色。強金剛光澤。折光率2.417,色散中等,為0.044。均質體。熱導率為0.35卡/厘米/秒/度。用熱導儀測試,反應最為靈敏。硬度為10,是目前已知最硬的礦物,絕對硬度是石英的1000倍,剛玉的150倍,怕重擊,重擊後會順其解理破碎。一組解理完全。密度3.52克/立方厘米。鑽石具有發光性,日光照射後 ,夜晚能發出淡青色磷光。X射線照射,發出天藍色熒光。鑽石的化學性質很穩定,在常溫下不容易溶於酸和鹼,酸鹼不會對其產生作用。

鑽石與相似寶石、合成鑽石的區別。寶石市場上常見的代用品或贗品有無色寶石、無色尖晶石、立方氧化鋯、鈦酸鍶、釔鋁榴石、釔鎵榴石、人造金紅石。合成鑽石於1955年首先由日本研製成功,但未批量生產。因為合成鑽石要比天然鑽石費用高,所以市場上合成鑽石很少見。鑽石以其特有的硬度、密度、色散、折光率可以與其相似的寶石區別。如:仿鑽立方氧化鋯多無色,色散強(0.060)、光澤強、密度大,為5.8克/立方厘米,手掂重感明顯。釔鋁榴石色散柔和,肉眼很難將它與鑽石區別開。

看了鑽石是怎麼形成的還看:

1. 金礦怎麼形成的

2. 月亮石怎麼形成的

3. 雷聲和閃電是怎麼形成的

4. 潟湖是怎麼形成的

5. 貝殼的珍珠是怎麼形成的

H. 鑽石是從哪裡來的

鑽石屬於礦藏的一種,來自地下一百多公里的地幔層,地下開采出來鑽石原石,也稱金剛石,之後將原石交由匠人們以其獨特的工藝打磨出來。鑽石的原石最初是在地幔層里,後由於火山噴發將其帶出地表層,是火山岩的一種。

鑽石是從哪裡來的

據記載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發現了鑽石的國家,早在3000年前印度就已經有鑽石產出。

世界上鑽石儲量最大的地方是澳大利亞,已探明並公布的數據顯示大約有6.5億克拉。

最好的鑽石來自納米比亞的礦床,這個地方的礦區開采出來的鑽石品質以及可塑性都是首屈一指的。

I. 鑽石是怎麼來的

鑽石的原身是金剛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壓、高溫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晶體,鑽石是指經過琢磨的金剛石。
鑽石品質的好壞由鑽石的4C等級決定,鑽石的4C指的是鑽石的重量、顏色、凈度、切工,每個C都有一定的等級標准,鑽石的4C等級越高,鑽石的品質越好,鑽石的價格也就越高,鑽石的價格一般在幾千元到幾百萬元之間。我們在買鑽石首飾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預算決定買多少錢的鑽石首飾,不一定非要買鑽石品質很高的。

J. 鑽石是什麼材質的如何形成的鑽石的發源地在哪

化學成分
鑽石的化學成分是碳,這在寶石中是唯一由單一元素組成的。屬等軸晶系。
形成原因
鑽石是世界上最堅硬的、成份最簡單的寶石,它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具立方結構的天然晶體。鑽石成份與我們常見的煤、鉛筆芯及糖的成份基本相同,碳元素在較高的溫度、壓力下,結晶形成石墨(黑色),而在高溫、極高氣壓及還棗消晌原環境(通常來說就是一種缺氧的環境)中則結晶為珍貴的鑽石(白色)。
產地
全世界鑽石的儲量和生產概況:
1、出產鑽石的國家
世界各地均有鑽石產出,已有三十多個國家擁有鑽石資源,年產量一億克拉左右。產量前五位的國家是澳大利亞、扎伊爾、波札那、俄羅斯、南非。這五個國家的鑽石產量佔全世界鑽石產量的90%左右。其它產鑽石的國家有剛果(金)、 巴西、蓋亞那、委內瑞拉、安哥拉、中非、迦納、幾內亞、象牙海岸、利比利亞、納米比亞、獅子山、坦尚尼亞、辛巴威、印度尼西亞、印度、中國、加拿大等。
中國的金剛石探明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第10名左右,年產量在20萬克拉,鑽石主要在遼寧瓦房店、山東蒙陰和湖南沅江流域,其中遼寧瓦房店是目前亞洲最大的金剛石礦山。
2、 出產最好鑽石的國家
對於鑽石的毛坯和寶石級鑽石所佔比例來說,最好的鑽石來自於納米比亞沖積礦床中開采出來的鑽石。
3、 鑽石產地的變遷
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發現鑽石的國家,3000年前,印度是鑽石的唯一產地。
4、 世界上第一座鑽石礦
1871年7月16日,堅持向深處挖掘的凳鋒庫力斯堡合夥採掘隊獲得了成功,他們在占據的幾十平橋滾方米的土地上,一直往深處挖掘,在這一天終於找到了他們夢寐以求的鑽石。全世界第一座鑽石礦也就誕生了。命名「庫力斯堡礦」也叫「新熱潮礦」。
5、 南非的鑽石礦
提到鑽石人們往住就會想到南非。南非產出的鑽石素以顆粒大,質量佳而著名。從礦山開采出來的鑽石英鍾毛胚中有50%可以達到寶石級。五十幾年前,南非的鑽石產量居世界首位,所以常有顧客會問「這顆是南非鑽石嗎?」隨著時間的推移,南非的鑽石產量逐年減少。1987年南非鑽石產量為1000萬克拉是世界總產量的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