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鑽石礦藏 » 鑽石在太空中是什麼樣子
擴展閱讀
什麼工具才能防輻射 2025-07-28 23:06:40

鑽石在太空中是什麼樣子

發布時間: 2022-09-26 02:48:35

『壹』 目前發現的最大的鑽石是好大。。(包括太空中)

經過八年多的觀測研究,天文學家最近宣布,人馬座中的一顆白矮星是迄今人類已知的銀河系中最大的鑽石。

根據美國哈佛史密桑尼天體物理學中心的消息,靠近南十字座的人馬座中的一顆名為BPM37093的白矮星,有著一個直徑3000千米的鑽石內核。它的重量是2270萬億萬億噸,換算成我們計算鑽石的單位,就是10的34次方克拉。地球上最大的鑽石是英國王冠珠寶之一,重530克拉的「非洲之星」。

但是這顆星球的外層覆蓋著一層氫氦氣體,這顆宇宙寶石藏在這些氣體下面。「它是鑽石之母。甚至有人說它就是披頭士那首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中的Lucy。」天文學家特拉維斯-梅特卡夫說,他領導的一個小組正在觀測研究這顆星球。

早在上世紀60年代天文學家便猜測這顆寒冷的白矮星具有結晶內核,但直到最近才獲得證據。BPM37093是由一個太陽大小的恆星燃燒盡了所有的核燃料死亡後形成的。死亡恆星內部強大的壓力使碳結晶。

天文學家是從其脈動中探知它的內部結構的。「Lucy」有規律地跳動。梅特卡夫博士說:「正是通過觀測它的脈動,我們了解白矮星的內部,就像地質學者用地震儀研究地球的內部一樣。我們發現這顆白矮星內部的碳已結晶為銀河系最大的鑽石。」

這意味著其他白矮星內部也有碳結晶內核。我們的太陽在50億年後也將成為一顆白矮星。再過20億年,其核心同樣會成為一個巨大的碳結晶,成為太陽系中心巨大的鑽石。

澳大利亞一位科研官員說,天文學家已經對BPM37093觀測研究八年多了。它距離地球50光年,這意味著我們休想用肉眼看它一下了。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15日報道,如果你的戀人向你許諾,要為你摘一顆天上的太陽、月亮或星星,那麼請你對他說「不」,並告訴他你只要一顆叫做「BPM37093」的白矮星。為什麼?因為這顆被燃盡的星星已經徹底化成了一顆重達10×10億×1萬億×1萬億克拉的「大鑽石」!科學家發現宇宙中的「超級大鑽石」。

據美國「哈佛-斯密森學會」天體物理學中心專家稱,這顆白矮星的直徑達到2500英里,但它的內部已經徹底結晶成了「鑽石」,這顆白矮星「巨鑽」如今重達10×10億×1萬億×1萬億克拉!

「哈佛-斯密森學會」天體物理學家特拉維斯-米特卡弗對記者說:「有一種理論一直認為,當白矮星的內部冷卻到溫度的時候,它的內部將會結晶。問題是當白矮星冷卻後,將不會儲存任何一絲熱量,因此這顆巨鑽很難被探測到。」

然而,米特卡弗和他的同行——英國康橋大學邁克爾-蒙哥馬利、巴西聖卡塔林娜聯邦大學的安東尼奧-卡納、得克薩斯大學天文學家唐-文蓋特等人在進行研究後發現,當一顆白矮星還沒有徹底冷卻,即它的表面還能探測到光和聲音頻率,而在它的內部,已經開始「鑽石化」。

英國康橋大學天文學家蒙哥馬利稱:「尋找白矮星結晶內核的工作,已經有數十年的歷史,但直到最近,我們才發現了堅實的證據。」通過觀測白矮星的「脈搏跳動」,科學家可以用一種與用地震儀研究地球內核類似的方法來研究白矮星的內部。通過研究得出的數據,科學家發現,「BPM37093」的內部的確已經凝固成一顆「大巨鑽」。

用太陽那麼大的放大鏡才能評估其等級

據米特卡弗稱,大多數恆星——包括太陽都會結束自己發光的生命,形成一顆白矮星,米特卡弗說:「首先,一顆恆星會燃燒掉自己的氫,然後開始膨脹成一顆紅巨星,最後,它會漸漸失去它的氣體外殼,僅留下中間的白色熱核——成為一顆白矮星。」

米特卡弗稱,白矮星以核聚變的方式燃燒自己的氦,製造出越來越多的碳和氧,當白矮星的溫度達到18萬華氏度的時候,它將開始慢慢冷卻。此時,白矮星會有規律地進行搏動,這個過程持續數10億年,在這個過程中,它的光頻可以被探測到,而它也會發出低沉的聲音,就像是一枚宇宙中的大鍾。

大多數已知的白矮星都比太陽小,然而,「BPM37093」卻恰恰比太陽略大一點,是已知品質最大的白矮星。米特卡弗道:「你可能需要用一個像太陽那麼大的放大鏡,才能來評價這顆鑽石的等級。」

並非真「鑽石」,但「結構非常接近」

據報道,這顆引人入勝的天體——白矮星「BPM37093」位於離地球50光年的「人馬座」星群中,這顆宇宙中的「超級巨鑽」,顯然連地球上最勇敢的探寶迷也只能望洋興嘆。但是據科學家稱,「BPM37093」並不是一顆真正的「鑽石」,得克薩斯大學天文學家唐-文蓋特道:「事實上,它的內部結構跟鑽石並不完全一樣,但卻非常接近。」

『貳』 鑽石在它面前就像雞蛋,這個宇宙中最硬的物體是什麼

剛剛了解到的消息是中子星,而且他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就是波霎。盡管我們人類一直在不斷探索,但我們還是不能真正飛出太陽系,因為宇宙的秘密還有能量實在是太大了,然而,通過天文望遠鏡和分析工具,我們可以在未知的深空中發現神秘的物質,比如已知宇宙中最難的東西,那就是中子星。

因為他像黑洞一樣,它其實是 20世紀的一個令人興奮和重大的發現,為了人類探索自然開辟了一個新的領域,此外,它對現代物理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成為 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的四大發現之一,而且中子星的密度是 10 到 11 次方千克立方厘米,也就是說,每立方厘米的質量高達 1億噸左右,是水密度的 100萬億倍左右。


關於以上的問題今天就講解到這里,如果各位朋友們有其他不同的想法跟看法,可以在下面的評論區分享你們個人看法,喜歡我的話可以關注一下,最後祝你們事事順心。

『叄』 宇宙如何生成鑽石

在種類繁多的隕石中,被視為具有最原始性質的是碳質球粒隕石。早在1987年,科學家就在碳質球粒隕石中發現若干個鑽石結晶。當然,那是用電子顯微鏡觀察才得以發現的微小顆粒,大的直徑是1-10納米,平均只有3納米左右。1納米是10億分之一米,換言之,被發現的鑽石十分微小,難怪科學家把這極微小的鑽石稱為「納米鑽石」。這些鑽石顆粒太小,當然也就沒有什麼實用價值,無法與人們作為裝飾品而佩戴的鑽石相比。不過,科學家卻對這些鑽石的生成很感興趣。
這些納米鑽石來自何方?又是怎樣形成的呢?現在被人們廣為接受的觀點是,它們形成於太陽系外的深空間發生的超新星爆發。大的恆星在結束一生時會引起超新星爆發,並在飛散的氣體中傳導強烈的沖擊波,那時氣體中的碳原子受強壓力的作用結合成了納米鑽石。這樣生成的納米鑽石廣泛散布在宇宙空間中,但在46億年前,太陽系形成後,它們被太陽系俘獲,於是,太陽系中就含有了遠古時代生成的納米鑽石。所以,在隕石中發現的納米鑽石,是在太陽系形成之前就出現的,是遠古時期太空中的物質,可以算是前太陽粒子。
http://qi.daqi.com/bbs/00/1828581.html
這個網站也許會幫到你

『肆』 太空鑽石的在紅巨星里

通過被稱為「中子」的微小粒子一個接一個地添加,緩慢地形成較復雜的原子。這便意味著最後形成的原子趨向於包含相對少一些的中子。另一方面,當恆星爆發時,所有原子的變化進行得很快。中子被迫以巨大的速率擠入原子中,所以最後形成的原子趨向於包含相對較多的中子。
結果證明隕星里的兩類鑽石有著不同的起源。這兩類鑽石都含有稀有氣體氙的微小氣泡;但在出現較大鑽石的情形里,所含的氙主要是氙130,它的每個原子包含76個中子;而在出現較小鑽石的情形里,所含的氙則主要是氙136,它的每個原子卻包含82個中子。
因此,似乎較大的鑽石由紅巨星的恆星風產生,而較小的鑽石則由爆發的超新星產生。
這可以立刻使我們了解有關原始星雲「污染」性質的一些情況,而且進一步的研究無疑將會提供更多的信息。可能重要的是去了解為什麼恆星最終會形成鑽石,而不是更易形成的石墨。別忘了,太空中所有碳的千分之一可能是以鑽石的形式存在。

『伍』 宇宙中是否存在很多蘊含大量鑽石的「鑽石星球」

鑽石在地球上可謂是家喻戶曉,尤其是經過加工的鑽石,其晶瑩的外觀深受廣大女性的喜愛,更是被看作愛情天長地久的象徵!

『陸』 宇宙中有全是金子或者全是磚石的星球嗎有哪些科學依據

宇宙中存在「鑽石星球」,卻可能不存在純黃金、純岩石構成的星球。宇宙中分布最廣的是氫,有氫的地方未必有重元素,但有重元素的地方基本上一定有氫。鑽石是碳元素的一種結晶體,和鑽石組成元素相同的還有石墨,同為碳元素,因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造成了鑽石堅不可摧,而石墨卻柔軟易碎的特點。

宇宙中比太陽小的恆星佔大多數,而太陽的質量是不會發生超新星爆發的,因此超行星爆發事件也不算多,造成金元素的分布范圍更小一些。太陽系內有不少的小行星含金量很高,可能作為未來地球資源的補充。據說我國、美國等國家,都有研究旨在捕捉小行星,拖向地球採集資源。不過被盯上的小行星體積都比較小,直徑都在10左右,太大的人類目前沒什麼好辦法。

『柒』 太空中的「巨型鑽石」——Diamond star

2010年9月,美國天文學家觀測到了一顆距地球約50光年,直徑達4000公里的白矮星。在我們可觀測的宇宙中,白矮星的發現不足為奇。但是,這一顆白矮星卻引起了天文學家的關注,因為在對其研究之後發現,其核心是密度極高的結晶碳(即鑽石),重量相當於10的34次方克拉。也就是說,這是一顆存在於太空中的「巨型鑽石」,命名為Diamond star(鑽石星球),學術名為BPM37093。


鑽石是一種由 碳元素組成的單質晶體 ,在自然界中,形成鑽石最主要的物理因素就是「高壓」。雖然在太陽系中,天王星和海王星上有著異乎尋常的高壓,很容易將碳原子壓縮成鑽石。但是天王星和海王星的碳元素含量只有不到2%,無法形成鑽石。所以,要形成如此大一顆鑽石星球,需要極高的碳含量。

且在恆星形成時,不僅僅需要碳含量十分高,而且需要 碳氧比特別高 ,因為氧元素較多的話,碳元素容易與氧元素結合,從而無法保持單質碳的形態,也無法形成鑽石。

這顆「鑽石星球」的形成,是由一顆比太陽略大的恆星冷卻後的灰燼組成的。經過高溫高壓的內核環境之後,最終形成了如此巨大的鑽石內核。


鑽石因為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最堅硬的物質,因為其稀少且外觀美麗,因此價格極其昂貴。於是有人認為,能否去太空中開采這類鑽石星球,從而獲利呢?答案是否定的,極高的開采難度與50光年的距離就讓我們束手無策了。

聯合國1967年制定的《外層空間條約》雖然已經明確規定外太空天體的主權不為任何一個國家所有,但是弗蘭克正是抓住這個法律當中沒有規定「不能由私人擁有」這個漏洞,來宣稱對這顆星球的主權。而且據鑽石的市場售價來看,弗蘭克在擁有這顆「鑽石星球」之後,將毫無疑問地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當然,這件事最後無法得到國際認可,最終也只是一場鬧劇。但是,在科研領域,這顆星球的發現也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在此之後,科學家又發現了一顆圍繞類似太陽的恆星運行的鑽石星球。因此在天文學界,有科學家認為,宇宙中許多質量較小的恆星最終都會變成這種結構。但是又有科學家認為大多數恆星含氧量較多,對於碳單質的形成有影響,因此無法大量形成鑽石星球。

當然,無論如何,這些事情至今是地球 科技 望塵莫及的。我們只能遠遠地觀測其美麗,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的載人航天技術有了星際航行的能力,我們才能近距離感受「鑽石星球」的驚人美麗了!

『捌』 整個宇宙都在下「鑽石雨」,在廣袤宇宙中,「鑽石雨」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鑽石雨是一種結晶碳物質,是土星和木星兩個行星上空的甲烷在閃電下形成鑽石雨現象,屬於氣體行星上的自然現象,而且其中部分鑽石直徑可以達到1厘米。

『玖』 比鋼硬100億倍,宇宙中的「最硬」物質!來自中子星的「硬菜」

劉慈欣所寫的《三體》 中,人類將自己引以為傲的太空艦隊排列開來,以此彰顯自己的實力,不料卻在頃刻之間全部被「擊潰」。你知道 三體人使用了什麼來擊潰人類艦隊 的嗎?

答案正是 形似「水滴」的宇宙探測器 ,就是這樣一個堅硬的小東西,把人類的太空武裝力量基本給「團滅」了。

當然,這是在 科幻小說 中,有許多想像的成分。那麼,宇宙中真的有這樣堅硬的物質嗎?這種物質一般會在哪裡存在?人類有機會去 開發使用 嗎?地球上 有哪些堅硬的物質

實際上,宇宙中的這道「硬菜」是來自於 中子星 。那麼, 中子星是什麼 呢?這種 宇宙中的「最硬」物質真的比鋼硬100億倍嗎

宇宙當中,存在著形態各異的天體 ,它們有的表面上布滿了人類夢寐以求的「 鑽石 」,看起來非常的耀眼;有的卻連球形都不是,看起來像是一張「大餅」。這其中有一個奇葩的天體,雖然看起來「個頭」不是很大,但是 密度確實除了黑洞以外排名第一的,它的名字叫做中子星

中子星作為 宇宙當中最緻密的可觀測天體 ,一直都是科學家們重點關注的對象。因為它可以 用於研究極端條件下物質的狀態 ,尤其是飽和密度非常高的核心部分,對於 核物理、粒子物理 等領域具備重要的研究意義。

許多人可能無法感受到 中子星的緻密程度 ,那麼就以天文學家發現的編號為PSR J1614-223的中子星為例。它看上去的大小就和地球上一個小縣城差不多,這種體型和諸多的宇宙巨無霸比起來確實不算什麼,但是它的密度非常高,可能在這之上捧起「 一抔物質 」,其質量就能達到 5億噸

因此很可能你看某個中子星大小不過是地球上的足球場這么大,但是它的質量卻是地球的幾百倍甚至更多。要不怎麼說, 「星不可貌相」 ,可千萬別瞧不起這種小個頭中子星。

當然,因為密度特別高的原因,中子星上的物質的堅硬程度也是超乎想像的。這種堪稱 宇宙最硬物質 比鋼還要硬100億倍的東西正是中子星內部的核心部分 ,也被人們稱之為「 核意麵 」。

要知道 中子星的密度並不完全是均勻的 ,而且 越到內部「壓縮的」愈加緊實 這種道理大家應該也都明白。於是到了這里時,中子星中的各種物質就被擠壓在了一起,變成了宇宙中「最硬」的物質,相對於整個中子星的密度或者它的外殼而言,這里物質的密度將更加恐怖。為什麼這么說呢?

因為 在中子星的內殼層之下的核心,才是整個中子星的主體 。很多人可能覺得,以地球為例,地核雖然也是咱們的主體,但是外部的地幔、地殼等構成部分的質量也不容小覷。

而中子星不同,因為其越到內部密度越大的原因,導致 中子星內核部分的質量超過了整個中子星質量的90%以上 。此外,愈加接近核心,還會出現 π介子、K介子或者說是超子物質 ,這是咱們很多人聽都沒聽說過的東西。

這樣來說,比鋼硬100億倍其實都算是「謙辭」,畢竟就連 科學家都很難具體描述出中子星核意麵的密度到底能達到多少 。所以,宇宙中的終極「硬菜」還真的源於這種看上去不怎麼大,實際上刷新咱們三觀的中子星。

那麼,接下來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人類的 科技 在未來百年或者千年之間發生了「質的飛躍」,我們能否親自駕駛著飛船去品嘗一下這道「硬菜」呢?

咱們在前文中提到中子星的緻密程度的時候,總是會說,它的密度雖然已經非常高了,但是依舊只能在宇宙之中排行「 老二 」。這是因為宇宙中還有一個終極BOSS,密度更加驚人,想必大家都知道答案了,正是 黑洞

黑洞因為 緻密性極強 ,所以有著 超強的引力,是傳說中能夠吞噬一切的存在 ,哪怕是人類認知中速度最快的 「光」也無法逃過黑洞的制裁 。因此,中子星雖然密度是遜於黑洞的,但是這種密度也夠人類「喝一壺」了。簡單來說,真的想去中子星上或者附近嘗一口「硬菜」,那和 自尋死路 基本沒有區別。

首先, 中子星超強的引力和磁場 ,在人類飛船靠近之前,可能就已經將其「肢解」了。這里說肢解可能都有些小瞧中子星了,因為這種密度和質量,會在一瞬間直接將飛船和裡面的人全部撕碎,連「渣」都找不到。

此外,中子星由於擁有著強大的磁場,因此會 無死角的掃射周圍所有的東西 ,如果人類到了中子星附近,那麼就能免費做一次超強「X光」體檢了。 但這個體檢是一次性的,因為掃射完你基本就已經死亡了

因此,人類如果真的乘坐著飛船,不識好歹地想去中子星搞點「硬菜」來嘗嘗,那基本就是 有去無回 的。並且由於中子星巨大的引力,當你意識到不對的時候再想走是不可能的,會被它無情地「吃掉」, 與中子星融為一體

其次,中子星上的 高溫 也不是開玩笑的。據估算,其表面溫度應該早就已經 超過了百萬攝氏度 ,人類的探測器在進入400多攝氏度的金星以後都很快變成了「廢鐵」,更何況是到這里呢?

由此可見, 中子星一直被稱為宇宙中「最可怕」的天體之一 ,這並不是誇張的說法。而是因為它的各種特性,都導致它看起來雖然沒多恐怖,畢竟個頭那麼小,可是實際上的「壓制力」卻超乎想像。

這樣恐怖的中子星上,總是有宇宙中「最硬」的物質存在,也是咱們不可肖想的。更別說以咱們現在的 科技 實力,別說是抵達中子星嘗試采礦,就連太陽系都飛不出去。因此,還是湊活用用地球上的物質吧。那麼,咱們 地球上有哪些異常堅硬的物質呢?

說起地球上的堅硬物質,許多人可能會說黃金,這是因為 大家誤將「 情比金堅 」當中的金認作是黃金 了。實際上,這里的金指的是金屬,而現實中的黃金其實並不堅硬,甚至說相對之下是比較「軟」的。

在地球上,天然存在的最堅硬的物質就是「 金剛石 」 ,沒錯,如今結婚必備的 「鑽石」也是金剛石 。這種物質是由 純碳 組成的礦物,其密度是3.52g/cm³。金剛石除了被用來作為觀賞的鑽石以外,經常被用於工業加工中, 因為它的超強硬度,使得鮮少有什麼東西是它「切割」不開的 。即使再堅硬,面對金剛石,也只會「迎刃而解」。

對於金剛石到底有多硬,人們依照 摩氏硬度表 ,給它確定了「地位」。在這個表當中,金剛石的位置排在第十位,排名最高。它的 顯微硬度 要比石英高出1000倍,比剛玉高150倍。

所以,大家以後說「情比金堅」的時候,應該將這裡面所指的金屬,默認為是 金剛石 。這大概也是為什麼,現在人們都會用「鑽石」來表達自己心意的原因了吧!不過 如果上升宇宙層面,那情就要比「中子星的核意麵」還要堅硬才可以了

『拾』 宇宙中最硬的物質是什麼

世界上最堅硬的東西和宇宙中最堅硬的東西

想知道世界上和宇宙中最堅硬的東西是什麼嗎??懷著好奇的心,我們為大家總結,讓你大開眼界!一般決定硬度的最根本的條件是物體的密度。

第一、世界上最堅硬的東西排行榜:

1、銥金屬。是最耐腐蝕的金屬,銥對酸的化學穩定性極高,不溶於酸,只有海綿狀的銥才會緩慢地溶於熱王水中,如果是緻密狀態的銥,即使是沸騰的王水,也不能腐蝕銥;稍受熔融的氫氧化鈉、氫氧化鉀和重鉻酸鈉的侵蝕。一般的腐蝕劑都不能腐蝕銥。有形成配位化合物得強烈傾向。主要化合價+2、+4、+6。

純銥專門用在飛機火花塞中,多用於製作科學儀器、熱電偶、電阻線以及鋼筆尖等。做合金用,可以增強其他金屬得硬度和抗腐蝕性。純凈的銥多用於合金,銥雖然有單獨使用,但這樣的情況比較少,單獨以緻密金屬狀的形式出現的形態一般作為錠狀,坩堝,或者絲狀。將銥加工成絲狀的成本高,使得銥絲的市場售價高達每克1000元左右,所以銥經常以合金形式出現,它與鉑形成得合金(10%的Ir和90%的Pt),因膨脹系數極小,常用來製造國際標准米尺,世界上的千克原器也是由鉑銥合金製作的。

銥金屬

2、氮化碳是一種硬度可以和金剛石相媲美而在自然界中尚未發現的新的共價化合物。1989年理論上預言其結構,1993年在實驗室合成成功。1993年7月,美國哈佛大學傳出轟動性的科技新聞:利用激光濺射技術研製成功氮化碳薄膜。分析表明,新材料具有β—C3N4結構,而具有這種結構的晶體硬度將超過目前世界上最硬的金剛石晶體,成為首屈一指的超硬新材料。

氮化碳

3、金剛石。金剛石俗稱「金剛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鑽石,它是一種由純碳組成的礦物。金剛石是自然界中最堅硬的物質之一。金剛石的用途非常廣泛,例如:工藝品、工業中的切割工具。碳可以在高溫、高壓下形成金剛石。人類對金剛石的認識和開發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前3世紀古印度就發現了金剛石。自公元紀年起至今,鑽石一直是國家與王宮貴族、達官顯貴的財富、權勢、地位的象徵。

金剛石

第二、宇宙中最堅硬的東西:

1、中子星。又名波霎,是恆星演化到末期,經由重力崩潰發生超新星爆炸之後,可能成為的少數終點之一。簡而言之,即質量沒有達到可以形成黑洞的恆星在壽命終結時塌縮形成的一種介於恆星和黑洞的星體,其密度比地球上任何物質密度大相當多倍。

中子星是除黑洞外密度最大的星體,同黑洞一樣是20世紀激動人心的重大發現,為人類探索自然開辟了新的領域,而且對現代物理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上世紀60年代天文學的四大發現之一。中子星的密度為10的11次方千克/立方厘米, 也就是每立方厘米的質量竟為一億噸之巨!是水的密度的一百萬億倍。對比起白矮星的幾十噸/立方厘米,後者似乎又不值一提了。如果把地球壓縮成這樣,地球的直徑將只有22米!事實上,中子星的質量是如此之大,半徑十公里的中子星的質量就與太陽的質量相當了,金剛石的硬度在其面前甚至還不如雞蛋碰石頭中的雞蛋!!
中子星

2、黑洞。宇宙空間內存在的一種超高質量天體,由於類似熱力學上完全不反射光線的黑體,故名為黑洞。黑洞是由質量足夠大的恆星在核聚變反應的燃料耗盡而「死亡」後,發生引力坍縮產生的。黑洞的質量極其巨大,而體積卻十分微小,它產生的引力場極為強勁,以致於任何物質和輻射在進入到黑洞的一個事件視界(臨界點)內,便再無力逃脫,就連傳播速度最快的光(電磁波)也逃逸不出。

宇宙中大部分星系,包括我們居住的銀河系的中心都隱藏著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這些黑洞質量大小不一,大約100萬~100億個太陽質量。天文學家們通過探測黑洞周圍吸積盤發出的強烈輻射推斷這些黑洞的存在。物質在受到強烈黑洞引力下落時,會在其周圍形成吸積盤盤旋下降,在這一過程中勢能迅速釋放,將物質加熱到極高的溫度,從而發出強烈輻射。黑洞通過吸積方式吞噬周圍物質,這可能就是它的成長方式。

因為黑洞的密度極其巨大,甚至比中子星還要強悍,因此黑洞的是宇宙中最堅硬的物質。硬到你無法想像!!

黑洞,宇宙中最堅硬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