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鑽石礦藏 » 什麼時候能有鑽石啊
擴展閱讀
怎麼畫鑽石水彩 2025-07-28 21:53:34
裱畫的工具哪裡有買 2025-07-28 21:45:46

什麼時候能有鑽石啊

發布時間: 2022-09-24 03:45:32

❶ 鑽石形成的條件有哪些

自然鑽石形成:鑽石是指經過琢磨的金剛石,金剛石是一種天然礦物,是鑽石的原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壓、高溫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由碳(C)元素組成的單質晶體,碳原子呈立方最緊密堆積, 彼此以共價鍵相連時, 就形成了自然界最硬的鑽石||人工鑽石形成:人工合成金剛石的方法有兩種,是高溫高壓法及化學氣相沉積法。

大部分鑽石是在地質的高溫高壓下形成的。而鑽石形成條件的壓力在4.5到6Gpa,溫度在1100到1500℃。大致換算下來相當於地下150到200km的深度。在地球深處只有很少的地方具有這種鑽石形成的物理、化學條件。

那麼鑽石形成於年代久遠的地層深處,是怎麼被發現的呢?鑽石一般是通過火山爆發而被岩漿帶到地表。有些鑽石礦石恰好落在河流上游,經過千百年的風吹日曬自然瓦解,鑽石暴露在外,隨著徑流的沖刷來到下游,被有緣人的發現。所以在最開始的時候人們都是直接在河邊「淘鑽石」,就像淘金那樣。

❷ 鑽石什麼時候傳入中國

公元前幾千年就發現鑽石。而在公元前400年前,印度就有人從事鑽石生意。在當時的巴比倫、敘利亞、埃及及波斯灣一帶鑽石貿易非常頻繁,中國最早文字方面的記錄,是孟子的道德經中有關鑽石的記載。古代羅馬一位著名哲學家曾在一篇名為「鑽石之谷」的故事中講述,亞歷山大王在公元前350年,在印度戰爭中,曾想從深坑中取得鑽石,當時深坑中有很多毒蛇把守著,噴出的毒氣可將人斃命於數丈之外。於是亞歷山大王令士兵用鏡子反射陽光,把毒蛇燒死,然後把羊肉擲入深坑,鑽石粘在羊肉上禿鷹吃後飛走,派人隨後追蹤,殺死禿鷹取出鑽石。由此可見人類對鑽石的興趣已經很久遠了。然而鑽石業的真正發展史可劃分為三個時代,一為印度鑽礦時代;二為南非金伯利礦時代;三為非洲扎伊爾的伯里梅爾(Premier)鑽礦時代。鑽石最先在印度發現,其後印度鑽礦枯竭,加之開采技術原始,不久便被南非金伯利鑽礦取而代之。印度鑽石礦中產出了一粒稱為光明之山(Koh一i一Noor)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鑽石,重191克拉,1304年發現於印度,後落於英國女王維多利亞手中,將它磨成重108.93克拉的鑽石,鑲在女王的皇冠上,這就是十分著名的女皇王冠上的鑽石。比此更早的傳說是印度一名奴隸在河床砂石里發現了一粒鑽石,大約重136克拉,由於無處可藏,就將金剛石藏在自己割開的小腿里。後被人發現這一秘密後遭到殺害。隨之又被帶到英國賣了1000英磅,幾年後,幾度倒手售價增到13萬英磅,繼後這粒金剛石落入到一位法國貴族手中。印度自從發現第一粒鑽石之後,陸續采出1200多萬克拉鑽石,但目前的年產量已減到幾萬克拉了。
1866年,南非發現第一個鑽礦,三年後,人們發現了重83克拉稱為「南非之星」的大鑽,從而掀起一股史無前例的尋鑽熱潮,後來由於過分開采。再者鑽礦區域面積小,很快就采空了,現留下一個大空洞,成為觀光者的名勝地了。扎伊爾的伯里梅爾鑽礦的光芒光彩奪目,把人們帶進了鑽石新的階段。伯里梅爾鑽礦的礦脈歷史久遠。每年從伯里梅爾升采出200多萬克拉鑽石。目前供應仍然充足,並可持續很長時間。該礦所生產的鑽石粒大而色澤光亮,舉世無雙的「庫里南」(Cullinan)鑽石,重達3106克拉,就是從該礦中發現的。據稱發現的「庫里南」鑽石,僅是原鑽石晶體的1/3,另外的2/3尚未發現。1954年發現的尼阿科斯鑽(Niarchos)重426.5克拉,也是在此礦區中采出的,過去60多年,伯里梅爾鑽石礦區已生產出300多粒重逾100克拉的鑽石,佔全球400克拉以上的鑽石產量的25%。

過去人們不會琢磨鑽石,只能用鑽石原石作為飾品,金剛石晶體真正成為鑽石,變為首飾的時代,大約在1450年。當時琢磨鑽石只有17個面,1558年--1603年當政的英國女王佩戴的鑽石戒,只是一個八面體鑽石晶體,磨掉了一個頂尖作為戒面的。直到1919年一位住在美國的波蘭人名叫塔克瓦斯墓(Tolkowsky),設計出58個翻面的鑽石切割工藝,至今仍在採用,這個切工是根據鑽石的折光率系數等因素而精確計算出來的,不能任意改變,否則磨出的鑽石將無光彩或漏光。

人類開采利用鑽石的歷史已有幾千年了,但自古以來大於20克拉的寶石級金剛石頗為罕見。而大於100克拉的鑽石被視著國寶。據稱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大於100克拉的特大金剛石有1900多粒,其中大於500克拉的有21粒,大於1000克拉的僅有2粒。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一顆鑽石是1905年1月27日在南非扎伊爾伯里梅爾(Premier)發現的,該鑽石取名「庫里南」(Cullinan),重達3106克拉。長100mm,寬65mm,厚50mm。寶石界行家估計「庫里南」的價值高達75億美元。1907年,南非德蘭士瓦地方政府將這粒巨鑽贈送給了英王愛德華七世。英王把加工這顆巨鑽的工程交給了著名的荷蘭阿舍爾公司,這家公司曾經加工過「高貴無比」等大鑽。該公司接下工程後對這顆巨鑽研究了幾個月1908年2月10日這顆巨鑽被劈成幾大塊後加工出9顆大鑽,98顆小鑽,特意留下一塊(重9.5克拉)原石未加工。加工出來的成品鑽總量為1063.65克拉,加工出來最大的一顆鑽石取名「庫里南Ⅰ號」,也稱為非洲之星,重達530.02克拉,是梨形刻面鑽。「庫里南Ⅱ號」是一顆切角的長方鑽,重317.4克拉。「庫里南Ⅲ號」為梨形鑽,重95克拉,「庫里南Ⅳ號」為方形鑽,重64克拉,還有一棵心形鑽重19克拉,兩粒馬眼鑽,分別重l1.5克拉和8.8克拉,最後兩粒分別為長方鑽(重6.8克拉),和橄欖球形鑽(重4克拉),其中的四粒鑽石鑲在英國王冠之上,這頂王冠現珍藏在倫敦韋克菲爾德塔的英王室寶庫之中

❸ 鑽石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流行的,哪些種類的鑽石較為貴重

我們常說的鑽石,是一種天然的礦物,因其璀璨奪目的外表,以及其稀有程度,成為人們追捧的對象,也成為了地位、權力、和富貴的象徵,現在一些年輕人將鑽石代表為愛情。

其中鑽石無色為最好,當然具有彩色的鑽石更是位列珍品,其中紅鑽最為名貴。世界歷史上排名靠前的鑽石,其中非洲之星以其世界上最大的原石鑽石而馳名,而攝政王鑽石以其純凈度以及切工而聞名。

近年來,隨著鑽石的開采,新出的鑽石也是很多拍出天價,14年的絕世粉鑽,15年的1111g寶石級大鑽石也都被拍賣收藏。不難發現,除去歷史上傳承下來的鑽石,新出的鑽石中大克拉等級高的價值大,越稀缺,也就越貴重。

❹ 尊貴鉑金2還有多久上鑽石

尊貴鉑金2還有10顆星才能上鑽石,時間多玩游戲的話,一般1天就能上。
王者榮耀等級段位分別為青銅、白銀、黃金、鉑金、鑽石、星耀、王者,一共是七大段位,從鉑金2到1,然後才到鑽5,每一階段都有5顆星,你現在在鉑金2、到鑽5還需要10顆星。
盡量選用版本強勢英雄,一代版本一代神,只有順應時代的變遷才不會被淘汰。當前版本輔助最容易上分,不嫌無聊的話,選個蔡文姬加血輕松贏。
王者榮耀中的玩法以競技對戰為主,玩家之間進行1VS1、3VS3、5VS5等多種方式的PVP對戰,還可以參加游戲的冒險模式,進行PVE的闖關模式,在滿足條件後可以參加游戲的排位賽等,是屬於推塔類型的游戲。

❺ 鑽石第一次發現是在什麼時候

我在偶見 原生金剛石是在地下深外處(130—180Km)高溫(900—1300℃)高壓(45—60)×108Pa下結晶而成的,它們儲存在金伯利岩或榴輝岩中,其形成年代相當久遠。南非金伯利礦,橄欖岩型鑽石約形成於距今33億年前,這個年齡幾乎與地球同歲;而奧大利亞阿蓋爾礦、波札那奧拉伯礦,榴輝岩型的鑽石雖說年輕,也分別已有15.8億年和9.9億年了。藏於如此大的地下深處達億萬年之久的鑽石晶體要重見天日,得有助於火山噴發,熔岩流將含有鑽石的岩漿帶入至地球近地表處,或長途遷徒淀於河流沙土之中。前者形成的是原生管狀礦,後者形成的則為沖積礦。這些礦體歷經艱辛開采後,還需經過多道處理遴選,才可從中獲怪毛坯金剛石。毛坯金剛石中僅有20%左右可作首飾用途的鑽坯,而大部分只能用於切割、研磨及拋光等工業用途上。有人曾粗略地估算過,要得到1ct重的鑽石,起碼要開采處理250噸礦石,采獲率是相當低的;如果想從成品鑽中挑選出美鑽,那兩者的比率更是十分懸殊的了。? 已知現今世界上只有三十餘個國家和地區產鑽石,且分布極不均勻,主要集中在澳洲、非洲,次為亞洲和南美洲。其中澳大利亞、扎伊爾、波札那、前蘇聯和南非為世界上五大鑽石生產國,佔全球鑽坯供應量八成有多。 我國鑽礦開發雖有著較長歷史,清道光年間湘西桃源、常德一帶、山東郯城區都先後發現過鑽石。20世紀中葉湖南還找到過鑽石砂礦。然而,鑽石原生礦床60—70年代僅在遼寧瓦房店、山東蒙陰和貴州東部地區發現。? 物以稀為貴。綜觀當今世界,鑽石分布范圍小,產量低。加之開采困難,自然鑽石就更顯彌足珍貴了。一顆鑽石,從孕育於地殼岩漿之中至佩戴於您的手上,輾轉周遊萬里,途經數百人之手,個中開采、加工艱辛復雜,做成精緻的飾品更是藝術的創造,最後又經您慧眼上識,佩戴,才再度炫耀於世,因此,這是一種何等奇特的福緣! 什麼是人造金剛石 鑽石由金剛石加工琢磨而成,是珠寶中的貴族,它通明剔透,散發著清冷高貴的光輝,頗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氣質。天然金剛石的形成和發現極為不易,它是碳在地球深部高溫高壓的特殊條件下歷經億萬年的「苦修」轉化而成的,由於地殼的運動,它們從地球的深處來到地表,蘊藏在金伯利岩中,從而被人類發現和開采。 金剛石不僅可以加工成價值連城的珠寶,在工業中也大有可為。它硬度高、耐磨性好,可廣泛用於切削、磨削、鑽探;由於導熱率高、電絕緣性好,可作為半導體裝置的散熱板;它有優良的透光性和耐腐蝕性,在電子工業中也得到廣泛應用。18世紀末,人們發現身價高貴的金剛石竟然是碳的一種同素異形體,從此,制備人造金剛石就成為了許多科學家的光榮與夢想。 一個世紀以後,石墨 ——碳的另一種單質形式被發現了,人們便嘗試模擬自然過程,讓石墨在超高溫高壓的環境下轉變成金剛石。為了縮短反應時間,需要2 000 ℃高溫和5.5萬個大氣壓的特殊條件。 1955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專門製造了高溫高壓靜電設備,得到世界上第一批工業用人造金剛石小晶體,從而開創了工業規模生產人造金剛石磨料的先河,現在他們的年產量在20噸左右;不久,杜邦公司發明了爆炸法,利用瞬時爆炸產生的高壓和急劇升溫,也獲得了幾毫米大小的人造金剛石。 金剛石薄膜的性能稍遜於金剛石顆粒,在密度和硬度上都要低一些。即便如此,它的耐磨性也是數一數二,僅5微米厚的薄膜,壽命也比硬質合金鋼長10倍以上。我們知道,唱片的唱針在微小的接觸面上要經受極大的壓力,同時要求極長的耐磨壽命,只要在針尖上沉積上一層金剛石薄膜,它就可以輕松上陣了。如果在塑料、玻璃的外面用金剛石薄膜做耐磨塗層,可以大大擴展其用途,開發性能優越又經濟的產品。 更重要的是,薄膜的出現使金石的應用突破了只能作為切削工具的樊籬,使其優異的熱、電、聲、光性能得以充分發揮。目前,金剛石薄膜已應用在半導體電子裝置、光學聲學裝置、壓力加工和切削加工工具等方面,其發展速度驚人,在高科技領域更加誘人。 注意一點,現在市場上的寶石級金剛石飾品,全部是天然的,因為人工金剛石達不到作飾品的要求。

❻ 人工鑽石是什麼時候在市場出現的

莫桑鑽,化學名稱叫合成碳化硅,外表和鑽石相似,是鑽石代替品。

莫桑鑽是人工合成半寶石,初由美國開發,研究,1998年6月推出的專利產品,幾年前其專利保護已到期,目前世界各國都在生產莫桑鑽,比利時Square Silicone魔星公司也投入研發中,歷時三年培育出真正的D色無暇極白莫桑鑽,並將運用成熟的比利時鑽石工藝運用到莫桑鑽上,打造出無論是屬性還是外形都與鑽石極其相似的極白莫桑鑽,D色極白和FL/IF無暇都是寶石4C標准中的頂級高級別,加以Square Silicone多年來的比利時切割工藝,讓莫桑鑽重量以及外形上都與鑽石相差無幾,四項屬性分別都超越美國,成為全球頂級優質莫桑鑽的代表。。

比利時莫桑鑽和天然鑽石有幾個共同之處:他們都是無色透明的,摩氏硬度高達9.25(鑽石摩氏硬度則為10),高折射率2.65(鑽石是2.41)。當一顆莫桑石經過打磨之後,將會成為一顆非常閃耀的莫桑鑽,在外觀上和天然鑽石肉眼分不出來。

❼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有鑽石形狀的東西

❽ 王者是新賽季為什麼沒有送鑽石s20

截止至2020年7月25日,王者榮耀從S19賽季開始鑽石獎勵結算規則更改了,以前是按照最高段位,根據段位來發放不同的鑽石數量,到S20賽季變成了:

1、統一3000鑽石,但需要完成排位賽界面——探索任務才能領到,任務至少要完成五個才能拿到全部3000鑽石,也就是說3000鑽不再是王者段位的獎勵,而是黃金以上的。

2、難度更高,畢竟現在不是看段位白送鑽石,需要看玩家有沒有完成任務,探索任務(提高大段位、mvp、金牌等數量)都比較困難,而且都是次數類的任務,3000鑽石全部拿到有的玩家要一兩個月的時間。

3、低段位不能白得鑽石,以前白銀和青銅也是有鑽石結算獎勵的,現在這個是黃金以上並且拿了賽季皮膚玩家才有的獎勵。

4、必須本賽季就完成領取鑽石,新賽季探索任務重置,若玩家完成但沒去領鑽石也沒關系,新賽季會補發的。

(8)什麼時候能有鑽石啊擴展閱讀

王者榮耀S20賽季更改內容

1、英雄調整

針對玩家意見反饋和峽谷環境變動,本賽季對干將莫邪、不知火舞、姜子牙、鏡、百里玄策、蒙恬、盾山以及鬼穀子等英雄進行了調整。

2、裝備調整

本賽季新增了兩件法術裝備,並對打野刀、秘法之靴、痛苦面具、魅影面罩、虛無法杖、回響之杖以及巫術法杖等裝備進行了調整。

3、峽谷調整

鼓勵召喚師積極爭奪中立資源(野怪、河道之靈、暴君/黑暗暴君、主宰/先知主宰),對於爭奪到這些資源的召喚師予以獎勵,將峽谷內中立資源的額外擊殺收益統一提高。

調整推塔獎勵規則,從參與點塔(對塔造成了傷害)的召喚師額外平分推塔收益,改為范圍內的召喚師額外平分推塔收益。

❾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流行鑽石的

1992年中國開始有最早的鑽石專櫃,2000年開始,鑽石開始在北上廣等大中城市開始流行,2011年中國開始出現專業的鑽石商場,全城熱戀鑽石商場。
補充:
鑽石是指經過琢磨的金剛石,在地球深部高壓、高溫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由碳 (C)元素構成,具有立方結構的天然白色晶體。鑽石具有宗教色彩的崇拜和畏懼,同時又把它視為勇敢、權力、地位和尊貴的象徵。現在已成為百姓們都可擁有、佩戴的大眾寶石。鑽石的文化源遠流長,也有人把它看成是愛情和忠貞的象徵。

❿ 我國從什麼朝代起出現鑽石的

鑽石是迷人的,而與種種傳說、迷信交織在一起的一部鑽石歷史,更增添了鑽石的神秘色彩。鑽石的歷史也是人類文明歷史的一個縮影。這里只對其作簡要的勾勒,目的是為鑽石鑒賞者提供一個簡要的線索。

鑽石之初--印度

鑽石的歷史起源於印度。在十七世紀之前,雖然早期婆羅洲也產鑽石,但由於產量極少,因此可以說印度是當時鑽石的唯一產地。古印度人把鑽石顏色分為四個等級,這是印度所特有的種姓制度,就是對印度人地位、身份所進行的一種劃分:無色的鑽石稱作「婆羅門」;淺紅色的鑽石稱作「剎帝利」;淺綠色的鑽石稱作「吠舍」;灰色的鑽石稱作「首陀羅」。在公元前四世紀的文獻中已有關於鑽石的描述和記載,考古研究發現印度人在公元前四世紀已用鑽石作為工具,對其它寶石的珠子進行雕琢。當時的印度人已知道,當兩顆鑽石相互碰撞時,部分鑽石會裂開甚至蹦掉,這是鑽石辟開加工的開始。在印度人看來,世間萬物都有「生世之謎」,傳說鑽石的前世是一位名叫巴拉的勇猛無比的國王,他不僅出生純潔,其平生所作所為亦光明磊落,當他在上帝的祭壇上焚身後,他的骨頭便變成了一顆顆鑽石的種子,眾神均前來劫奪,他們在匆忙逃走時從天上灑落下一些種子,這些種子就是蘊藏在高山、森林、江河中的堅硬、透明的金剛石。

鑽石之路--從印度到地中海

與古代中國通向西方的「絲綢之路」一樣,連接古印度與西方的則是「鑽石之路」。鑽石之路實際上由兩條路線組成,一為陸路,從印度經現今的兩伊、土耳其抵羅馬;二為水路,跨印度洋,經伊斯蘭聖城麥加,從地中海南岸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再穿地中海抵達羅馬。公元一至三世紀羅馬帝國出現的鑽石,即是通過這兩條「鑽石之路」從印度運來。可想而知,最好的鑽石必然首先為印度的國王們所擁有,其次為沿途各國的統治者所佔有,當走到終點時,剩餘的鑽石已為數不多了。

公元三世紀之後,在大約一千年的時間里,鑽石在地中海地區銷聲匿跡。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隨著羅馬帝國的衰亡,波斯帝國崛起在印度和地中海之間,它取代了羅馬帝國而成為印度鑽石的主要吸收者。此外,伴隨羅馬帝國衰落喪鍾的還有基督教的興起,由於此前的鑽石大都與異教迷信聯系在一起,剛剛皈依基督教的教徒們對鑽石興趣在為減小。

鑽石新的生命--歐洲

中世紀的歐洲,雖然鑽石已經受重現,但人們心目中的鑽石仍帶有各種神秘色彩,就如:有人認為鑽石可以治病,也有人認為鑽石是有毒的,吞下去會導致人死亡。有一些關於鑽石的迷信則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如將士們認為鑽石會給擁有者帶來勇氣,作戰時佩載鑽石,可無往而不勝,又如鑽石會使男人對妻子的愛更深。但使鑽石在歐洲人生活中占據重要位置的有以下一些主要事件

(1)法王路易九世(1214-1270)在位時曾頒布節約法令,規定只有國王才能擁有鑽石,女人不許佩載鑽石。不到二百年後,查七世的情婦第一次公開場合違背路易九世的法令,多次在宮廷社會場所以其首飾上的鑽石而引人注目。此舉使鑽石在當時的歐洲理人,特別在女士心目中變得更富魅力。

(2)1477年,奧地利的馬克西米連一世在與法國勃艮地的瑪麗公主定親前,接到公主的一封來信,內文寫道:定親之日,公主必須戴上鑲有鑽石的指環。由此,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上第一枚結婚鑽戒就此戴在了瑪麗的手指上。鑽石戒指從此成為情侶們忠貞愛情的至高信物。

(3)1499年,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首次繞過非洲南部的好望角,開辟了從歐洲通向亞洲的海上貿易之路。從而使歐洲人得以避開中東阿拉伯國家對鑽石貿易的壟斷,來自印度的鑽石得以在歐洲大量地出現。除上述因素外,真正鑽石在歐洲得新生的是鑽石切磨技術首先在歐洲得到發展,威尼斯作為歐洲與東方的一個重要的貿易口岸,鑽石在重新回到歐洲之初的十四世紀,這里也曾是歐洲最早的鑽石切磨中心。但其地位很快被安特衛普所取代,並很快變成國際鑽石切磨中心。到了十五世紀晚期,安特衛普的鑽石切磨師們已經開始利用塗有細粒鑽石的金屬盤來對鑽石表面進行拋光;到了十七世紀,這里的切磨師已能在鑽石上切磨出58個面;到十八世紀,已掌握了鑽石的劈開技術。由於鑽石切磨技術在歐洲日益完善,歐洲人對鑽石的興趣日漸濃厚,阿姆斯特丹、倫敦也相繼成為重要的鑽石加工中心。

承前啟後--巴西

印度的鑽石產量在十七世紀達到高峰,年產量大約為5-10萬克拉,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達到寶石級。此後鑽石產量迅速回落,在1725-1730年間,每年從印度運至歐洲的鑽石只有2000-5000克拉,歐洲的鑽石工業面臨空前挑戰。所幸的是在1730年,在另一個遠離歐洲的大陸,南美巴西發現了鑽石,並很快取代了印度,成為第一大鑽石生產國。在1730-1870年的140年時間里,來自巴西的鑽石主宰了世界的鑽石市場。其產量在1850-1859年間達到頂峰,平均年產量達到30萬克拉。由於鑽石產量供給充足,鑽石也不再是僅僅供王公貴族們享用的奢侈品了,只要有錢,不管你身份如何,你盡可以在市場上購到你看中的鑽石。

現代鑽石工業--南非

巴西的鑽石一度使世界鑽石業興旺,但其供給量有限。到1861年為止,巴西的鑽石年產量下降到17萬克拉,到1880年,巴西鑽石年產量只有5000克拉。這種戲劇性的產量下降對當時歐洲初具規模的鑽石業的沖擊是可想而知的。在這時,一個神秘的大陸--非洲傳來喜迅。1866年夏,一天,位於南非奧蘭治河岸的德克爾農場一個15歲的男孩發現了一顆重達21.25克拉的鑽石,後來這顆鑽石被切磨成10.73克拉的橢圓形鑽石,最初被命名為「奧萊利」。當這顆鑽石亮相於1889年在巴黎舉行的萬國博覽會上時,已被易命名為「尤利卡」(Eureka)。南非鑽石出現署光後,很快在金伯利發現規模巨大的鑽石礦床,1872-1903年間,從金伯利城周圍的各礦床中開采出來的鑽石年產量已達2000-3000萬克拉,佔全球鑽石總產量的95%。由於南非鑽石的發現,並在此基礎上,創立起了世界上最大的鑽石公司-DeBeers公司,並由此開創了現代十分繁榮的現代鑽石產業。

中國鑽石

中國的鑽石歷史不知從何時開始的,到現在為止沒有一個定論。在中國最古老的詩歌《詩經》中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記載,許多學者認為這「他山之石」就是金剛石。此後在《列子》、《海內十洲記》中都曾記載過「刀長有咫,切玉如泥」的昆吾刀劍,如果記載詳實的話,那麼這昆吾刀劍很可能就是以金剛石製成的。但以上記載和由此而得到的認識均只是人們的猜想,無法得到明確的定論。有史可查的明確有關鑽石記載最早是晉的《起居注》:「咸寧三年,敦煌上送金剛,生金中,百淘不消,可以切玉,出天竺」。此後在《魏書》、《隋書》和《北史》等典籍中也都提及波斯擁有較多的鑽石。可以看出,中國最早的鑽石不是來自中國,而是來源於印度。

目前,我國遼寧的瓦房店、山東的蒙陰及湖南的沅水流域,都是鑽石的重要產地。1983年,我國探明的鑽石儲量已居世界第六位,目前我國的鑽石產量佔世界前十位。1977年12月21日,山東臨沂縣常林村的一位農村婦女在耕地時發現了我國現今最大的「常林鑽石」,重158.786克拉(比一般核桃稍大),現今儲存在中國人民銀行的國庫中。我國發現的100克拉以上的鑽石共有4顆,均是在山東發現的。我國發現的最大鑽石重1.4兩,摺合218.65克拉,1936年產出於山東沂沭河畔。鑽石晶瑩無暇、色澤金黃,取名為「金雞」鑽石。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侵華日軍搶走,至今下落不明。1981年8月發現「陳埠一號」重124.27克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