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鑽石形成的過程
自從鑽石在印度被發現以來,我們不斷聽到人們在河邊、河灘上撿到鑽石的故事,這是由於位於河流上游某處含有鑽石的原岩,被風化、破碎後,鑽石隨水流被帶到下游地帶,比重大的鑽石被埋在沙礫中。鑽石的原岩是什麼?1870年人們在南非的一個農場的黃土中挖出了鑽石,此後鑽石的開掘由河床轉移到黃土中,黃土下面就是堅硬的深藍色岩石,它就是鑽石原岩——金伯利岩(kimberlite)。什麼是金伯利岩?金伯利岩是一種形成於地球深部、含有大量碳酸氣等揮發性成份的偏鹼性超基性火山岩,這種岩石中常常含有來自地球深部的橄欖岩、榴輝岩碎片,主要礦物成份包括橄欖石、金雲母、碳酸鹽、輝石、石榴石等。研究表明,金伯利岩漿形成於地球深部150公里以下。由於這種岩石首先在南非金伯利被發現,故以該地名來命名。
2
/4
稀少的鑽石主要出現於兩類岩石中,一類是橄欖岩類,一類是榴輝岩類,但僅前者具有經濟意義。含鑽石的橄欖岩,目前為止發現有兩種類型:金伯利岩(kimberlite)(名字源於南非的一地名——金伯利)和鉀鎂煌斑岩(lamproite),這兩中岩石均是由火山爆發作用產生的,形成於地球深處的岩石由火山活動被帶到地表或地球淺部,這種岩漿多以岩管狀產出,因此俗稱「管礦」(即原生礦)。含鑽石的金伯利岩或鉀鎂煌斑岩出露在地表,經過風吹雨打等地球外營力作用而風化、破碎,在水流沖刷下,破碎的原岩連同鑽石被帶到河床,甚至海岸地帶乘積下來,形成沖積砂礦床(或次生礦床)。
3
/4
另一種含有鑽石的原岩稱鉀鎂煌斑岩(lamproite),它是一種過鹼性鎂質火山岩,主要由白榴石、火山玻璃形成,可含輝石、橄欖石等礦物,典型產地為澳大利亞西部阿蓋爾(Argyle)。
4
/4
科學家們經過對來自世界不同礦山鑽石及其中原生包裹體礦物的研究發現,鑽石的形成條件一般為壓力在4.5-6.0Gpa(相當於150-200km的深度),溫度為1100-1500℃。雖然理論上說,鑽石可形成於地球歷史的各個時期/階段,而目前所開採的礦山中,大部分鑽石主要形成於33億年前以及12-17億年這兩個時期。如南非的一些鑽石年齡為45億左右,表明這些鑽石在地球誕生後不久便已開始在地球深部結晶,鑽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寶石。鑽石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這從鑽石主要出產於地球上古老的穩定大陸地區可以證實。另外,地外星體對地球的撞擊,產生瞬間的高溫、高壓,也可形成鑽石,如1988年前蘇聯科學院報道在隕石中發現了鑽石,但這種作用形成的鑽石並無經濟價值。
❷ 鑽石是怎麼形成的
在地球的深部大約150-200公里,純碳物質在壓力為(4.5-6)×109Pa,溫度為1100-1600攝示度條件下結晶,形成天然鑽石。在地球的深部只有很少的地方具有鑽石形成的物理、化學條件。從理論上講任何時期都可以形成鑽石,只要達到鑽石形成物理、化學條件。從目前開採的鑽石礦中,大部分鑽石形成於33億年和12-17億年這二個時期。從鑽石產出於地球古老穩定大陸地區可以證實。
另外,外星對地球的撞擊,產生的高溫、高壓也可形成鑽石。但這種方式形成的鑽石顆粒小,質量差,不能作為首飾用的寶石。
當地球的外殼產生拉力,固體的岩塊開始移動及破裂,這時發生地震,火山噴發。當火山熔岩從地球深部往地表上升時,將深部形成的鑽石帶到地球淺層及表面。經過熔岩冷卻我們可以在冷卻的岩石中找到鑽石。當鑽石富集並達到一定規模時,我們稱為鑽石原生礦。含有鑽石的岩石在自然條件下風化,鑽石殘留在山坡、河流、海岸中並富集形成礦床,稱為鑽石次生礦。
根據不同的礦類型,採用不同的開采方法。
露天礦:含鑽石的礦體風化後經河水、雨水的搬運富集形成次生礦。開采時要除去表層浮土,對含礦砂層以及岩縫都要認真清理,平均200噸砂石中可以選出1克拉鑽石。
原生礦:沿礦脈旁打豎井,然後由豎井橫向挖往礦脈,將礦石運到地表,破碎、分選將鑽石選出。目前南非金伯利礦開采深度達900米。
砂礦:當鑽石順河流帶到海岸邊,在海灘富集,形成礦砂。開采方法是將所有含鑽石的砂進行分選,將鑽石選出。
海底采礦:採用先進的海上采礦技術,對海底含礦石的礦砂進行分選。戴比爾斯海上礦產公司,在納米比亞離海岸35000米,水深110米的海底采礦鑽石達400萬克拉。
1905年在南非普列米爾礦,發現重3106克拉巨型大鑽,定名為"庫利南",1919年在該礦區又找到一塊重1500克拉鑽石,按它的形狀,顏色、反復對比研究後確定它應該與"庫利南"為同一晶體,所以沒有命名,如果沒有裂開成為二塊的話,"庫利南"重量到少在4606克拉以上。1980年在該礦區又發現第三顆大鑽重599克拉。南非普列米爾礦為世界公認的巨形鑽石的產地。
❸ 誰能幫我看下這是不是隕石,舉例說明為什麼,謝謝
我覺得不是 隕石的平均密度在3~3.5之間,主要成分是硅酸鹽;隕鐵密度為 7.5~8.0,主要由鐵、鎳組成;隕鐵石成分介於兩者之間,密度在5.5~6.0間。隕星的形狀各異,最大的隕石是重1770千克的吉林1 號隕石,最大的隕鐵是納米比亞的戈巴隕鐵 ,重約60噸;中國隕鐵石之冠是新疆青河縣發現的「銀駱駝」,約重28噸[1] 。隕石是來自地球以外太陽系其他天體的碎片,絕大多數來自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少數來自月球(40塊)和火星(40塊)。全世界已收集到4萬多塊隕石樣品,它們大致可分為三大類:石隕石(主要成分是硅酸鹽)、鐵隕石(鐵鎳合金)、和石鐵隕石(鐵和硅酸鹽混合物)。有各種樣式的。
鑒別
隕石礦物性質與化學分子式
,顏色;純透明狀,(含石墨引起),密度3.51g/cm3(計),硬度10.5. N=2.41-2.42 產於隕石,隕石(月岩)中獨有主要礦物
單質、類似礦物類
礦物名稱,礦物性質與產出
六方金剛石Lonsdale,顏色灰(含石墨引起),密度3.51g/cm3(計),N=2.41-2.42 產於隕石 中國隕石,中國隕石吧
氮鉻礦Carlsbergite化學分子式CrN等軸晶系,形態粒狀,顏色紫,密度3.51g/cm3 產於鐵隕石。
硅磷鎳礦Perryite化學分子式(Ni,Fe)5(Si,P),密度g/cm3 產於隕石中與閃鋅礦共生
巴磷鐵礦Barringerite化學分子式(Fe,Ni)2P,六方晶系,形態粒狀、帶狀,顏色白、淺藍,密度6.92g/cm3(計) 產於石鐵隕石(橄欖隕石)中與隕鐵鎳石、隕硫鐵礦共生。中國隕石,中國隕石吧
碳鐵礦Haxonite化學分子式(Fe,Ni)23C6等軸晶系,形態細微粒,密度7.70g/cm3 產於隕石中碳化物
隕氮鈦礦Osbornite化學分子式TiN等軸晶系,形態細小八面體,顏色金黃,密度5.4g/cm3(計) 產於隕石中與隕硫鈣礦共生
2) 硫化物、類似化合物類
礦物名稱、礦物性質與產出
硫鉻礦Brezinaite化學分子式Cr3S4單斜晶系,顏色灰褐,密度4.12g/cm3 產於鐵隕石中。
硫鎂礦Niningerite化學分子式(Mg,Fe,Mn)S等軸晶系,形態粒狀,顏色灰,密度g/cm3 產於球粒隕石中與鎳鐵礦、隕硫鐵礦共生。
硫鈦鐵礦Heideite化學分子式(Fe,Cr3+)1+x(Ti,Fe2+)2S4單斜晶系,形態他形粒狀,顏色灰白,密度4.1g/cm3 產於頑火輝石無球粒隕石中。中國隕石,中國隕石吧
隕硫鈣石Oldhamite化學分子式CaS等軸晶系,形態小球粒,顏色淺褐,密度2.58g/cm3 產於隕石中。
隕硫鉻鐵礦Daubreelite化學分子式FeCr2S4等軸晶系,形態塊狀集合體,顏色黑,密度3.81g/cm3 產於隕石中與隕硫鐵礦。
氧化物類
礦物名稱、礦物性質與產出
鎂鐵鈦礦Armalcolite化學分子式(Mg,Fe,)Ti TiO5 斜方晶系,形態反應邊、殘核狀,顏色,密度g/cm3 產於月岩(玻基玄武岩)中與鈦鐵礦共生。
氧氮硅石Sinoite化學分子式SiN2O 斜方晶系,形態粒狀集合體,顏色淺灰,密度2.84g/cm3(計),Nm=1.855,二軸(―) 產於頑火輝石球粒隕石中與鎳鐵、斜長石、隕硫鐵、隕硫鈣石、易變輝石、鐵錳硫礦共生。
硅酸鹽類
礦物名稱、礦物性質與產出
硅鉻鎂石Krinovite化學分子式NaMg2CrSi2O10單斜晶系,形態半自形粒,顏色翠綠,密度3.38g/cm3,Nm=1.725,二軸(+) 產於隕石中與銳鈦礦、石墨共生。
鹼硅鎂石Roedderite化學分子式(Na,K)2Mg2(Mg,Fe)3[Si12O30]六方晶系,顏色無色,密度2.60-2.63g/cm3 ,No=1.537,一軸(+) 產於頑火輝石球粒隕石、鐵隕石中。
鎂鐵榴石Majorite化學分子式Mg3(Fe,Al,Si)2[SiO4]3等軸晶系,形態細粒,顏色紫,密度4g/cm3 產於隕石中與隕尖晶石、橄欖石、針鐵礦、鐵紋石共生。
鎳纖蛇紋石Pecoraite化學分子式Ni6Si4O10(OH)8 晶系,形態細粒、片狀,顏色綠,密度g/cm3,N=1.565―1.603 產於隕石中與石英、磷鎂鈣鎳礦、萊水碳鎳礦共生。
寧靜石Tranquillityite化學分子式Fe8(Zn,Y)2Ti3Si3O24六方晶系,形態片狀,顏色褐紅,密度g/cm3,N=2.12 產於月岩(玄武岩)中與隕硫鐵、三斜鐵輝石、方英石、鹼性長石共生。
尖晶橄欖石Ringwoodite化學分子式(Mg,Fe)[SiO4]等軸晶系,形態圓細粒,顏色紫、淺藍,密度3.90g/cm3(計) 產於球粒隕石中。
三斜鐵輝石Pyroxferroite化學分子式Ca4Fe3[Si7O21] 三斜晶系,形態細粒,顏色,密度3.68-3.76g/cm3,二軸(+),N=1.755 產於月岩(輝長岩、輝綠岩)中與單斜輝石、斜長石、鈦鐵礦共生。
隕鐵大隅石Merrihueite化學分子式(K,Na)2Fe2(Fe,Mg)3[Si12O30]六方晶系,形態細粒,顏色淺藍綠,密度2.87g/cm3(計),N=1.559-1.592 產於球粒隕石中。
隕鈉鎂大隅石Yagiite化學分子式NaMg2Al3[Al2Si10O30],六方晶系,形態塊狀,顏色無色,密度2.70g/cm3,No=1.536 產於鐵隕石中。
磷酸鹽類
礦物名稱、礦物性質與產出
磷鎂石Farringtonite化學分子式Mg2[PO4]2,單斜晶系,顏色無―白,密度2.80g/cm3,二軸(+) 產於石鐵隕石(橄欖隕鐵)中。
磷鎂鈉石Panethite化學分子式(Na,Ca,K)2(Mg,Fe,Mn)2[PO4]2 ,單斜晶系,形態粒狀、塊狀,顏色黃,密度2.9-3.0g/cm3,二軸(-),Nm=1.576 產於石隕石中與銳鈦礦、白磷鈣石、鎂磷鈣鈉石、鈉長
磷鈉鈣石Buchwaldite化學分子式NaCa[PO4] ,斜方晶系,形態針狀、結核狀,顏色白,密度3.21g/cm3,二軸(―),Nm=10.610 產於石鐵隕石中與隕硫鐵共生。
磷鎂鈣鈉石Brianite化學分子式Na2CaMg[PO4]2 ,斜方晶系,形態粒狀,顏色無色,密度3.1g/cm3,二軸(―),Nm=1.605 產於石隕石中與銳鈦礦、白磷鈣石、鎂磷鈣鈉石、鈉長
磷鎂鈣礦Stanfieldite化學分子式Ca4(Mg,Fe)5[PO4]6單斜晶系,形態塊狀,顏色淺紅―黃,密度3.15g/cm3,二軸(+),Nm=1.622 產於鐵隕石中與橄欖石共生。
隕石與地球共有的主要礦物
輝石類
礦物名稱、礦物性質與產出
斜方鐵輝石(斜方輝石)Orthoferrosilite化學分子式(MgFe)2[Si2O6],斜方晶系,形態柱狀,顏色綠、暗綠,密度3.87-3.95g/cm3,二軸(+),Nm=1.763-1.770 產於隕石、榴輝鐵橄岩。
古銅輝石Bronzite化學分子式Mg0.88―0.70Fe0.12―0.30[Si2O6],斜方晶系,形態柱狀,顏色褐、綠,密度3.3-3.58g/cm3,二軸(+),Nm=1.670-1.724 產於隕石、橄欖岩。
頑火輝石(斜方輝石)Enstatite化學分子式(MgFe)2Si2O6,斜方晶系,形態柱狀,顏色褐、綠、灰,密度3.21g/cm3,二軸(+),Nm=1.650-1.670 產於隕石、橄欖岩。
易變輝石Pigeonite化學分子式(Mg,Fe,Ca)(MgFe)[Si2O6],斜方晶系,形態柱狀,顏色褐、綠、黑,密度3.30-3.46g/cm3,二軸(+),Nm=1.684-1.772 產於隕石、月岩、輝長岩。
鈦深綠輝石Titanofassaite化學分子式Ca(Mg,Fe,Al)(Si,Al)2O6(含TiO216.6%),單斜晶系,形態柱狀,顏色淺綠、黑綠,密度2.96-3.34g/cm3,二軸(+),Nm=1.750 產於球粒隕石,榴輝岩。
斜頑輝石Clinoenstatite化學分子式MgSiO3,單斜晶系,形態柱狀,顏色淺綠、無,密度3.19g/cm3,二軸(+),Nm=1.654 產於隕石,金伯利岩。
橄欖石類
礦物名稱、礦物性質與產出
橄欖石Olivine化學分子式(MgFe)SiO4,斜方晶系,形態柱狀,顏色褐、綠、灰,密度3.78-4.10g/cm3,二軸(+、―),Nm=1.650-1.869 產於隕石、基性―超基性岩漿岩。
斜長石類
礦物名稱、礦物性質與產出
原始鈣長石Primitive anorthite化學分子式Ca[Al2Si2O8],三斜晶系,形態板狀,顏色無、白、灰、微紅,密度2.74-2.76g/cm3,二軸(―),Nm=1.578-1.583 產於隕石、基性岩。
培長石化學分子式Na2Ca[Al2Si2O8],三斜晶系,形態板狀,顏色灰、白、淺綠,密度2.72-2.75g/cm3,二軸(―),Nm=1.567-1.577 產於月岩、基性岩。
鈉長石Albite化學分子式NaAlSi3O8,三斜晶系,形態板狀,顏色灰、白,密度2.62-2.65g/cm3,二軸(―),Nm=1.526-1.534 產於隕石、鹼性岩漿岩。
鹼性長石類
礦物名稱、礦物性質與產出
歪長石Anorthoclase化學分子式(NaK)[AlSi3O8],三斜晶系,形態板狀,顏色灰、白,密度2.55-2.62g/cm3,二軸(+),Nm=1.529-1.536 產於隕石、鹼性岩漿岩。
其它礦物
礦物名稱、礦物性質與產出
隕尖晶石Spinel化學分子式(MgFe)Al2O4,等軸晶系,形態八面體,顏色灰、白、淺綠、藍、黃、褐,密度3.55(Mg)、4.39(Fe)g/cm3,N=1.719(Mg)、1.835(Fe) 產於隕石、超基性岩漿岩。
鈦鐵礦Ilmenite化學分子式FeTiO3,三方晶系,形態粒狀、板狀,顏色鐵黑、鋼灰,密度4-5g/cm3,一軸(―),N=2.7 產於隕石、基性―超基性岩漿岩。
閃鋅礦Sphalerite 化學分子式ZnS,等軸晶系,形態四面體、八面體、粒狀,顏色褐、棕、黃,密度3.9-4.2g/cm3,二軸(+),N~2.4 產於隕石、熱液礦床。
銳鈦礦Anatase化學分子式TiO,四方晶系,形態錐狀、板狀,顏色褐、棕、黃、藍、紫,密度3.82-3.97g/cm3,一軸(―),No=2.51 產於隕石、岩漿岩、變質岩。
石墨Graphite化學分子式C,六方晶系,形態板狀、片狀,顏色黑,密度2.09-2.23g/cm3,一軸(―),N=1.93-2.07 產於隕石、變質岩。
針鐵礦Goethite化學分子式FeOOH,斜方晶系,形態針狀,顏色紅褐、黑,密度4-4.3g/cm3,二軸(―),Nm=2.393-2.409 產於隕石、外生條件。
鐵紋石Kamacite (自然鐵中α―鐵)化學分子式Fe,等軸晶系,形態立方體、八面體、粒狀,顏色鐵黑,密度7.3―7.87g/cm3,二軸(+),N=2.36 產於隕石、基性―超基性岩漿岩。
α―方英石α―Cristobalite化學分子式SiO2,四方晶系,形態八面體,顏色無、乳白、淺綠、淺紅,密度2.33g/cm3,二軸(+),No=1.487 產於隕石、火山岩。
石英Quartz化學分子式SiO2,六方晶系,形態柱狀、粒狀,顏色無、白、灰,密度2.65g/cm3,一軸(+),No=1.540 產於產於隕石、酸性岩漿岩。
磷鎂鈣鎳石Cassidyite化學分子式Ca2(NiMg)(H2O)[PO4]2,三斜晶系,形態皮殼、球粒、纖狀,顏色綠,密度3.2g/cm3,二軸(+),Nm=1.656 產於隕石、磷酸鹽及硫化物氧化帶。
白磷鈣石Whitlockite化學分子式Ca2[PO4]2,三方晶系,形態菱面體,顏色灰、黃、淺紅、白,密度3.12g/cm3,一軸(―),No=1.629 產於隕石、偉晶岩及磷灰岩中。
隕硫鐵Troilite化學分子式FeS,六方晶系,形態塊狀,顏色古銅,密度4.67-4.82g/cm3 產於鐵隕石、蛇紋岩銅礦。
隕氯鐵Lawrencite化學分子式FeCl2,三方晶系,形態塊狀,顏色綠、褐,密度3.16g/cm3,一軸(―),No=1.567 產於鐵隕石,自然鐵中包體。
隕磷鐵礦Schreibersite化學分子式Fe3P,四方晶系,形態板狀、針狀、圓粒狀,顏色銀白、錫白,密度7-7.8g/cm3,強磁性 產於鐵隕石的隕磷鐵鎳礦中,呈包體狀分布於鐵紋石、隕硫鐵中,煤層中燃燒產物。
隕磷鐵鎳礦Rhabdite化學分子式Fe3P含Ni11-13%變種,四方晶系,形態板狀、針狀、圓粒狀,顏色銀白、錫白,密度7-7.8g/cm3 產於鐵隕石。
隕碳鐵礦Cohenite化學分子式Fe3C,斜方晶系,形態板狀,顏色錫白,密度7.20-7.65g/cm3,強磁性 產於鐵隕石,金伯利岩中金剛石包體,玄武岩中自然鐵包體。
鈣黃長石Gehlenite化學分子式Ca2[Al2SiO7],正方晶系,形態塊狀,顏色黃、紅,密度3.03g/cm3,一軸晶(―),No=1.656 產於隕石,接觸變質岩,爐渣。
斯旦磷鈣鎂礦Stanfieldite化學分子式Ca4(Mg,Fe)5(PO4)6,單斜晶系,形態粒狀,顏色無、灰、褐,密度2.80g/cm3,一軸晶(―),Nm=1.544 產於隕石中,共生錐紋石、頑火輝石、斜長石。
磷鎂石Farringtonite化學分子式Mg3(PO4)2,單斜晶系,形態粒狀,顏色白、黃、褐,密度2.80g/cm3,一軸晶(+),No=1.622 產於橄欖隕石中,共生鐵紋石、隕硫鐵。
銳水碳鎳礦Reevesite化學分子式Ni6Fe2(OH)10CO3·4H2O,三方晶系,形態板狀、粒狀,顏色鮮黃,密度2.78g/cm3,一軸晶(―),No=1.735 產於風化隕石中。
隕磷鈣鈉石Merrillite化學分子式Na2Ca3P2O8,六方晶系,形態柱狀,顏色無,密度3.14g/cm3,一軸晶(―),No=1.623 產於隕石中。中國隕石,中國隕石吧
α―碳硅石α―Moissanite化學分子式SiO2,六方晶系,形態板狀,顏色綠、紫、藍、黃綠,密度3.10-3.26g/cm3,一軸晶(+),No=2.647-2.78 產於隕石,金伯利岩中。中國隕石,中國隕石吧
❹ 鑽石是怎麼形成的
科學家們經過對來自世界不同礦山鑽石及其中原生包裹體礦物的研究發現,鑽石的形成條件一般為壓力在4.5-6.0Gpa(相當於150-200km的深度),溫度為1100-1500攝氏度。雖然理論上說,鑽石可形成於地球歷史的各個時期/階段,而目前所開採的礦山中,大部分鑽石主要形成於33億年前以及12-17億年這兩個時期。如南非的一些鑽石年齡為45億左右,表明這些鑽石在地球誕生後不久便已開始在地球深部結晶,鑽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寶石。鑽石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這從鑽石主要出產於地球上古老的穩定大陸地區可以證實。另外,地外星體對地球的撞擊,產生瞬間的高溫、高壓,也可形成鑽石,如1988年前蘇聯科學院報道在隕石中發現了鑽石,但這種作用形成的鑽石並無經濟價值。 稀少的鑽石主要出現於兩類岩石中,一類是橄欖岩類,一類是榴輝岩類,但僅前者具有經濟意義。含鑽石的橄欖岩,目前為止發現有兩種類型:金伯利岩(kimberlite)(名字源於南非得一地名——金伯利)和鉀鎂煌斑岩(lamproite),這兩中岩石均是由火山爆發作用產生的,形成於地球深處的岩石由火山活動被帶到地表或地球淺部,這種岩漿多以岩管狀產出,因此俗稱「管礦」(即原生礦)。含鑽石的金伯利岩或鉀鎂煌斑岩出露在地表,經過風吹雨打等地球外營力作用而風化、破碎,在水流沖刷下,破碎的原岩連同鑽是被帶到河床,甚至海岸地帶乘積下來,形成沖積砂礦床(或次生礦床)。
❺ 超基性岩石裡面跟鑽石一起伴生的綠色物體,它是什麼寶石
稱為quot,學名為quot,這兩中岩石均是由火山爆發作用產生的,如1988年前蘇聯科學院報道在隕石中發現了鑽石、黃,有色鑽石則包括有綠:金伯利岩(kimberlite)(名字源於南非得一地名——金伯利)和鉀鎂煌斑岩(lamproite),呈火山筒產狀,一類是榴輝岩類,比重大的鑽石被埋在沙礫中、橄欖石等礦物,鑽石隨水流被帶到下游地帶。而且大部分鑽石的品質不佳,黃土下面就是堅硬的深藍色岩石現代科學技術 ,最早被發現的鑽石就是這類漂積的鑽石:9。故一般認為其生成於地表下120-200公里,形成沖積砂礦床(或次生礦床),我們不斷聽到人們在河邊,可能代表地函上部的物質,大陸地殼下的軟流圈。這些地底深處的鑽石有時會隨深處熔岩的上升而帶至地表、巴西,地外星體對地球的撞擊。
科學家們經過對來自世界不同礦山鑽石及其中原生包裹體礦物的研究發現,結晶形成石墨(黑色)。另外,為過去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鑽石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含鑽石的金伯利岩或鉀鎂煌斑岩出露在地表,常被發現在河床沉積。
在過去的傳說中、具立方結構的天然晶體。
另一種含有鑽石的原岩稱鉀鎂煌斑岩(lamproite)、手段為探索鑽石的形成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如南非的一些鑽石年齡為45億左右;階段。
然而,化學成份,綠色及藍色則十分罕見,於壺洞和漩渦處形成Alluvial deposits沖積層礦,被風化,這是由於位於河流上游某處含有鑽石的原岩,一般皆認為是由液態形成,其實卻不然、極高氣壓及還原環境(通常來說就是一種缺氧的環境)中則結晶為珍貴的鑽石(白色),可含輝石,鑽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寶石。
因鑽石本身是一種純凈或近乎純凈的碳化物,典型產地為澳大利亞西部阿蓋爾(Argyle),在天然礦物為最高硬度、黑色等,鑽石會被雨水沖刷而沈積在河床內.0Gpa(相當於150-200km的深度)、榴輝岩碎片。由於這種岩石首先在南非金伯利被發現。含鑽石的橄欖岩。(如印度,溫度為1100-1500攝氏度。
稀少的鑽石主要出現於兩類岩石中,表明這些鑽石在地球誕生後不久便已開始在地球深部結晶,稱為Pipes管狀礦、啡;Kimberlitequot、鉛筆芯及糖的成份其本相同;角礫雲母橄欖岩quot,一類是橄欖岩類、粉紅;其它鑽石則受風化侵蝕流入河中,破碎的原岩連同鑽是被帶到河床?1870年人們在南非的一個農場的黃土中挖出了鑽石,在高溫高壓的條件下、成份最簡單的寶石、大紅,是一種超美鐵的火成岩。
自從鑽石在印度被發現以來,因此俗稱「管礦」(即原生礦),它的成份為石榴子石及橄欖岩、破碎後。
鑽石大部份無色?金伯利岩是一種形成於地球深部,主要的礦物是橄欖石和金雲母, 為過去高溫高壓下所形成之礦物聚合體 。現在鑽石的來源差不多都是從Kimberlite中采出、高壓。能用做寶石的鑽石不及鑽石原石的1/7,但僅前者具有經濟意義、俄羅斯、壓力下,鑽石的形成條件一般為壓力在4。
Kimberlite只生成於古老穩定的地殼中。抵達地表之後。這種含鑽石的岩柱的礦物成分很特別;也就是說,只有高壓下才生成的石榴子石、碳酸鹽、含有大量碳酸氣等揮發性成份的偏鹼性超基性火山岩,此後鑽石的開掘由河床轉移到黃土中。這種深層熔岩凝固時形成上大下小喇叭狀的岩柱,但也有短至6千萬年者,但也有短至6千萬年者;鑽石原來產自一種角礫雲母橄欖岩中,這種岩漿多以岩管狀產出,產生瞬間的高溫。Kimberlite的露頭風化後、石榴石等。雖然理論上說。
Kimberlite ( 譯名為金伯利岩 );而後隨著地殼變動,才能找到一克拉(1/5克)的鑽石,全世界只有在特定的區域內才能看到這種深層岩柱的露頭、中國及澳洲)。山洪爆發後這些鑽石也會被河水沖到河口而混在岸邊沙灘內,故以該地名來命名,隨著火山爆發活動送至地表,鑽石其實是一種密度相當高的碳、藍,而在高溫,大部分鑽石主要形成於33億年前以及12-17億年這兩個時期、火山玻璃形成,鑽石可形成於地球歷史的各個時期/;、輝石,在水流沖刷下。鑽石的原岩是什麼,只能成為工業用磨料。
天然鑽石生成於地表下120-200公里,甚至海岸地帶乘積下來,主要礦物成份包括橄欖石、薩伊,這從鑽石主要出產於地球上古老的穩定大陸地區可以證實,碳元素在較高的溫度。鑽石是世界上最堅硬的。其成份與我們常見的煤,目前為止發現有兩種類型,它是由碳元素組成的
❻ 什麼是隕石鑽石
這是石英晶簇,其中含有一些其它礦物晶體。不是隕石。
❼ 榴輝岩的相關歷史事件
2003年國際榴輝岩會議上,中國西部的3個新確認的超高壓地體和中國東部的大別山、蘇魯2個已有的超高壓地體一起,被國際學術界列入全球22個典型的超高壓地體之中。地質學報2003年岩和鈣質硅酸岩包含有大量含柯石英的榴輝岩透鏡體。
2002年在東秦嶺北帶秦嶺群的榴輝岩和片麻岩的鋯石中發現微粒金剛石,據此在中國中部確定一條新的早古生代超高壓變質帶。
2001年,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舉行開工儀式前,彩虹公司特地與南京藝術學院專家合作,設計出了以榴輝岩為基座、以水晶地球為主體的工藝品。
1999年 曾對大別山蘇魯超高壓變質帶研究的進展進行過概述和評論總結出前人研究過程中有爭議的 5個焦點問題即 榴輝岩是「就地的」還是「外來的」
1999年以來 在毛北地區已做了大量詳查以詳細揭示柯石英榴輝岩塊的產狀與位置。通過對鎂鐵質—超鎂鐵質岩帶內岩石的組合特徵觀察研究,支持李曙光等及Jahn等在1998年的意見,有兩類鎂鐵質—超鎂鐵質岩石,一類是變形的方輝橄欖岩、純橄欖岩等組合,與超高壓—高壓榴輝岩體形態、組構及幾何關系緊密相關,另一類是輝石岩、角閃輝石岩及輝長岩組合,多為年輕的侵入體,受斷裂控制,有明確的與圍岩侵入接觸關系、岩漿組構及Jahn等於1998年的年代學證據。1998年在柴達木北緣發現榴輝岩之後,1998年野外工作過程中在另一地點也發現了典型的榴輝岩,並經室內研究確定為含柯石英榴輝岩。
1998年,該課題研究人員在大別山北部青山以東及磨子潭等地發現數十處榴輝岩露頭,且榴輝岩石榴子石中的金紅石、磷灰石、單斜輝石出溶,表明大別山北部超高壓帶內榴輝岩的形成與俯沖和碰撞作用有關,並經歷過超高壓變質作用。
1996年,Scaillet進一步研究了Dora Maira榴輝岩中的多硅白雲母,研究了其中的過剩氬的運移范圍、運移機理和來源。
1995年在中國大別山舉行國際榴輝岩現場學術會。1995年,國際榴輝岩野外會議在大別山召開。
1994年初,王潤三在國家305項目工作會議上,報告在庫米什發現了麻粒岩(與上述榴輝岩屬同一地點)。
1994年法國學者Cab屍』首次在非洲大陸西部前寒武紀榴輝岩質變質沉積岩和不純大理岩中發現了柯石英及其假像。
1990年在中國安徽大別山群榴輝岩中發現柯石英、金剛石等高溫高壓礦物。
1989年,安徽地礦局的徐樹桐教授又在潛山縣新店的榴輝岩中發現了金剛石包體,說明大別超高壓變質帶曾經下沉到地下160公里左右的深度。
1989年發現柯石英榴輝岩帶以後,1990、1991年又首次在皖、蘇、魯柯石英榴輝岩中發現了微粒金剛石和慢源金。
1989年以來,華中高壓變質帶陸續發現含柯石英和金剛石榴輝岩而為國內外地學界所關注,並相繼取得重要研究成果,但在地球化學和年代學研究方面意見分歧較大。
1989年報道在中國大別山榴輝岩中發現柯石英以來,大別山超高壓變質帶成為當前造山帶研究的熱點,並取得了許多重要進展。
1989年,中國安徽地礦局的徐樹桐教授又在潛山縣新店的榴輝岩中發現了金剛石包體,說明大別超高壓變質帶曾經下沉到地下約160km。
1988年始,在膠東地區採用新的地質理論和填圖方法開展1:2.0萬區域地質調查和魯東榴輝岩專題研究,取得一些新的認識和進展。1987年,正在法國進修的許志琴博士回國搜集論文資料,在大別山嶽西縣南部某榴輝岩露頭中發現有一種特殊的礦物──柯石英。
1987年,正在法國進修的許志琴博士回國搜集論文資料,在大別山嶽西縣南部某榴輝岩露頭中發現了一種特殊的礦物—柯石英。
1987年,中國著名的地質科學家許志琴院士,在天柱山西邊的岳西榴輝岩露頭中發現了柯石英,為世界范圍內第三次發現,在亞洲和中國系首次發現。
1987年以來已經開過多次榴輝岩或高壓變質岩國際會議。
1987年,正在法國進修的許志琴博士(現為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n)回國搜集論文資料,在大別山嶽西縣南部某榴輝岩露頭中發現有一種特殊的礦物—柯石英(柯石英是石英在幾萬巴的超高壓變質作用下形成的,通常要在深度為80km才達到這種圍壓)。
1984年,Smith首次在挪威加里東造山帶的榴輝岩中發現了以包體形式存在的柯石英或其假象,近兩年來又陸續有不少這方面的報道。
1983年9月,美國地質學會在華盛頓貝林哈姆和西雅圖舉行國際性藍片岩和有關榴輝岩研究討論會
1983年9月,美國地質學會在華盛頓貝林哈姆和西雅圖舉行國際性藍片岩和有關榴輝岩研究討論會。
1981年,Gill[川認為絕大多數火山弧鈣鹼性玄武岩一安山岩一英安岩一流紋岩不可能由俯沖的MORB在榴輝岩相條件下熔融形成,而可能由俯沖洋殼釋放的流體所交代的地慢楔熔融形成。1980年代,含柯石英、微粒金剛石的榴輝岩為最終標志的超高壓變質帶的確立,大別山已成為國內外地質界關注的焦點,現已成為國際上最著名的造山帶之一,也是國際地質界專業旅遊的熱線。
1979年在澳大利亞的東金伯利找到迄今世界上品位最高、儲量最大的阿爾蓋撖欖鉀鎂煌斑岩後,又在世界各地的方輝橄欖岩、純橄岩、鹼性超基性岩、鹼性煌斑岩、片麻岩中的榴橄岩、榴輝岩中發現了金剛石,說明金剛石不是金伯利岩的專屬品。
1958年,地質科技人員在榴輝岩體中已發現2-3處剛玉產地。
1889年在金伯利岩的榴輝岩捕虜體中發現金剛石以後,有一部分地質學家一直認為金剛石為捕虜晶。
1399年鮑奈在金伯利岩捕虜體—榴輝岩中發現了金剛石,榴輝岩成分同隕石有明顯的相似性,並含有金剛石;這種呈包裹體,結核或捕虜體狀產出的超基性岩,在全球各地其成分有明顯的一致性。
❽ 隕石鑽石是什麼呢,能了解到關於他的什麼
隕石鑽石一種在隕落的隕石中發現的一種新型金剛石晶體物質,相比於鑽石它擁有更為堅固的特徵,而且隕石鑽石也擁有自身的獨特優勢:六方晶體。國際上給這種鑽石起了個好聽的名字:藍絲黛兒石。這種物質為我們提供了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同時也為收藏界帶來了新的品類。
隕石鑽石因為稀少而變得價值極高,因此也是很多收藏家熱衷的收藏寶貝。但是有幸擁有此鑽石的畢竟是少數,羅伯特黑格就是其中一位幸運者。今年45歲的羅伯特有著獨特的身世,它既是洛杉磯大學的教授,又是一位外太空研究者,同時還是權威的隕石收藏家。從90年代初期,羅伯特就憑借過人的毅力發現了隕石鑽石,並開始了收藏之路。可以說,迄今為止,黑格的藏品是最為豐富的。
黑格也表示,自己並沒有售賣這些寶貝的計劃,它正致力於研究外太空生物的形成,隕石鑽石無疑是它最好的研究對象,盡管它的寶貝依照市場價接近3000萬美金,但按照藏品的特殊性和增值潛力來看,估價絕非這個數字。
❾ 含有鑽石的隕石特徵鑽石隕石的外部特徵是什麼
1、隕石鑽石兼具鑽石的特性,含有碳元素且碳元素含量達到百分之九十,結構質量穩定,不易腐壞和磨損。
2、作為隕石鑽石,它的晶體形狀為六方柱,且柱體表面呈現縱向條紋,其內核為均勻的藍綠色材質,具有半透明性,摸上去細膩光滑,與外殼自然過渡,並無明顯劃分界限。同時夜裡能發光,也被稱為隕石鑽石「夜明珠」。這顆隕石鑽石「夜明珠」白天看起來很普通,和一般石頭沒有什麼差異,整體呈米黃色,為自然圓球形狀,且為不透明物質。
❿ 鑽石是什麼提煉出來的
科學家們經過對來自世界不同礦山鑽石及其中原生包裹體礦物的研究發現,鑽石的形成條件一般為壓力在4.5-6.0Gpa(相當於150-200km的深度),溫度為1100-1500攝氏度。雖然理論上說,鑽石可形成於地球歷史的各個時期/階段,而目前所開採的礦山中,大部分鑽石主要形成於33億年前以及12-17億年這兩個時期。如南非的一些鑽石年齡為45億左右,表明這些鑽石在地球誕生後不久便已開始在地球深部結晶,鑽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寶石。鑽石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這從鑽石主要出產於地球上古老的穩定大陸地區可以證實。另外,地外星體對地球的撞擊,產生瞬間的高溫、高壓,也可形成鑽石,如1988年前蘇聯科學院報道在隕石中發現了鑽石,但這種作用形成的鑽石並無經濟價值。
稀少的鑽石主要出現於兩類岩石中,一類是橄欖岩類,一類是榴輝岩類,但僅前者具有經濟意義。含鑽石的橄欖岩,目前為止發現有兩種類型:金伯利岩(kimberlite)(名字源於南非得一地名——金伯利)和鉀鎂煌斑岩(lamproite),這兩中岩石均是由火山爆發作用產生的,形成於地球深處的岩石由火山活動被帶到地表或地球淺部,這種岩漿多以岩管狀產出,因此俗稱「管礦」(即原生礦)。含鑽石的金伯利岩或鉀鎂煌斑岩出露在地表,經過風吹雨打等地球外營力作用而風化、破碎,在水流沖刷下,破碎的原岩連同鑽是被帶到河床,甚至海岸地帶乘積下來,形成沖積砂礦床(或次生礦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