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鑽石礦藏 » 沅水鑽石最大多少克拉
擴展閱讀
農村集體資產什麼是資源 2025-07-29 10:52:05
如何低成本快速崛起 2025-07-29 10:31:29
石油裂解制丙烯什麼意思 2025-07-29 10:26:24

沅水鑽石最大多少克拉

發布時間: 2022-09-19 11:39:12

① 最大的鑽石多少克拉

世界十大鑽石
1、庫利南(cullinan)。1905年1月21日在南非鑽礦發現了無色透明、無任何瑕疵、質地極佳的重達3106克拉的鑽石原石,以當時礦長的名字命名為「庫利南」。1908年2月10日 ,這顆巨鑽被劈成幾大塊後加工,加工出來的成品鑽總量為1063.65克拉,全部歸英王室所有。最大的一顆鑽石取名為「庫利南1號」,也被稱做「非洲之星」,重530.02克拉。這顆重達530.02克拉的大鑽石,為水滴型,74切割面,晶瑩完美,並被鑲嵌至英國國王的權杖上,而非洲之星的「同胞們」,則分別鑲嵌在英國女王、瑪麗王後的王冠上。
2、 布拉崗扎(braganza)。1725年發現,是巴西境內發現的最大的鑽石,它近乎無色,僅帶有極輕微的黃色,重量為1680克拉。
3、 一顆未予命名的大鑽石。1919年,在普列米爾礦山找到一顆重達1500克拉的寶石金剛石,顏色也和庫利南相似,因此有人認為它和庫利南是同一個大晶體破裂而成的,故沒有給這塊金剛石專門命名。
4、 尤里卡(eureka)。1893年,發現於南非奧蘭治自由邦的賈格斯豐坦鑽石礦。它光滑透明,呈藍白色,光澤極佳。
5、塞拉里昂之星(star of sierra leone)。塞拉里昂之星是1972年2月在楊格瑪的鑽石礦上發現的,重為968.9克拉,無色。
6、 科爾德曼.德迪奧斯.是巴西在發現」布拉崗扎」之後所發現的最大的鑽石,重922.5克拉。
7、 庫稀努爾(kohinur)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鑽石.相傳早在13世紀時發現於印度著名的古鑽石礦區——哥爾負達。原石重約800克拉,被稱為「庫稀努爾」。
8、大莫卧兒(great mogul),世界著名的古鑽石之一。大約1630—1650年發現於印度的可拉礦區,原石重787.5舊克拉。
9、沃耶河(weyie river),1945年發現於塞拉里昂沃耶河谷砂礦中.石重770克拉,近於無色,品質甚佳。
10、金色紀念幣(golden jubilee),1986年發現於南非的普利米爾礦山.原石重755.5克拉,呈深金褐色。

② 中國三大鑽石產地

中國三大鑽石產地分別是,遼寧的瓦房店,山東的蒙陰還有湖南沅江。遼寧瓦房店的鑽礦屬於Kimb原生礦,高品質鑽石,開采、回收控制嚴密。山東省沂蒙地區為我國的大鑽產區,曾開采出多顆上百克拉巨型鑽。湖南沅江,品質較高,寶石級佔比80-90%。

中國三大鑽石產地

遼寧省地礦勘查局第六地質大隊勘探得知,中國鑽石產地分布圖中瓦房店地區鑽石總量有望達到1320萬克拉。

沂蒙鑽石國家礦山公園,依託蒙陰金剛石礦開采礦坑遺址,東北距蒙陰縣城汽車站約10公里,是我國第一個鑽石原生礦發現地。

湖南沅水流域,復雜的地質環境,數條深大的斷裂帶,成就了湖南豐富繁多的礦晶寶,從二十年前起,湖南就吸引著大量歐美收藏家不遠萬里來此尋寶。

③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鑽石是多少克拉

現定1克拉=200毫克=0.2克。舊寶石書中一克拉約205.3毫克,如果換算成現定克拉,則一克拉要乘1.0265,這里只是大致說,因為舊時各國或地區的克拉值不盡相同。
重量在1克拉以下的鑽石通常也用「分」(point)作為計量單位,1克拉=100分。在鑽石的證書上,鑽石的重量都精確到小數點後的第三位。
igi使用精確度為
0.00001
克拉的電子天平以稱得精確的鑽石重量,該鑽石重量記錄在鑽石鑒定報告中並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因此一顆25分的鑽石重0.25克拉。同等品質的鑽石,重量越大越珍貴。

④ 世界鑽石分布

目前世界上鑽石儲量超過1000萬克拉的國家有:納米比亞、獅子山、迦納、幾內亞、中國和巴西。
1.納米比亞
納米比亞的原生金伯利岩型鑽石礦床分布在南部的斯別爾—格貝特(sperrgebiet),斯別爾格貝特鑽石礦床以出產粗粒寶石級鑽石聞名於世。
納米比亞位於南非的西北側,西臨大西洋,因此濱海鑽石砂礦十分發達。濱海沖積型鑽石砂礦床有三處,第一處是奧蘭治河至華爾威斯灣沿海地帶,另一處在埃里扎比次灣,第三處在盧德立次灣的近海海底。這三處次生鑽石砂礦床所產鑽石都是粗——細粒寶石級的。這里的鑽石主要是通過橫穿南非地區的奧蘭治河從南非、賴索托等國的鑽石礦床(經風化、剝蝕)中搬運來的,由於流水、海浪的反復沖刷,劣質鑽石被淘汰,保存下來的幾乎都是優質鑽石。因此,納米比亞的鑽石質量極佳,以純凈五色鑽石為其特色,也可見到極珍貴的淡藍白色鑽石。
納米比亞年產鑽石超過l百萬克拉,其中95%是寶石級的,居世界
之首位,5%是工業級的。
2.獅子山
獅子山曾經是世界上重要的鑽石生產國,鑽石砂礦主要分布在獅子山東部的塞瓦河(sewa)及其支流巴菲河(bari)、莫阿河(moa)和馬諾河(mano)流域,其分布面積達2萬平方公里。20世紀80年代,在科伊杜(koi)地區新發現了兩個含鑽石的金伯利岩岩筒及其附近的沖積礦床。經過長期的開采,獅子山鑽石資源儲備已近枯竭。
獅子山鑽石質量佳,寶石級鑽石佔60%以上,以高凈度白色優質寶石級鑽石為主,平均每克拉鑽石銷售價為173美元。寶石級大鑽石十分常見,最大者被命名為「獅子山之星」,重968.90克拉,無色透明,屬世界著名優質寶石級鑽石。此外,還有重量為770.00克拉的寶石級鑽石,晶體表面雖有少量黑色斑點,但內部清晰透明,屬無色系列,為世界著名寶石級鑽石,被命名為「沃義河」(woyie river)鑽石。同其他一些生產鑽石的非洲國家一樣,獅子山也存在非法開采和大量走私鑽石的問題。
3.迦納
迦納的鑽石是1919年開采砂金礦時發現的,主要分布在迦納東南部的比里姆河(birim)上游流域,鑽石品位較高,每立方米沙礫層中含鑽石1-2.5克拉。從1921年開始開采鑽石砂礦起,迄今共采出鑽石約1億克拉。由於鑽石砂礦大多已采盡,目前主要開采貧礦,結果造成鑽石產量急劇下降,從20世紀70年代產鑽石100多萬克拉,降到.1996年的約50萬克拉,目前估計鑽石保有儲量為2000萬克拉。迦納鑽石顆粒較小,但質量佳,以無色透明鑽石為主,寶石級鑽石佔50%以上,平均每克拉鑽石售價為165美元。
4.幾內亞
幾內亞鑽石已探明儲量2500萬-3000萬克拉,大部分產於南部和東部。幾內亞的鑽石賦存在受深部裂隙系統控制的中生代金伯利岩牆和岩管中,有些富集在沖積和殘積的砂礦中,平均品位在每立方米0.12-2克拉,寶石級鑽石佔60%以上。
5.中國
我國自1953年以來,經過勘查工作,先後在湖南、山東和遼寧等省發現鑽石礦床,探明儲量超過2500萬克拉,目前鑽石年產量15萬---20萬克拉。遼寧瓦房店地區是我國鑽石的主要產區,既有原生礦,也有砂礦。該區鑽石質量極佳,大多無色透明,凈度高,寶石級佔60%以上,平均每克拉售價為175美元。目前遼寧已發現的最大寶石級鑽石重65克拉。山東沂蒙山區是我國鑽石的重要產區,也是我國最早發現金伯利岩型鑽石原生礦床的地區。沂蒙山區原生礦中的鑽石質量較差,顏色以淡黃色和褐色為主,內部包體較多,主要是工業級鑽石,寶石級鑽石約佔15%。此外,在郯城地區還分布有鑽石砂礦。湖南常德、桃源地區是我國著名的鑽石砂礦區,鑽石質量好,顏色以淺黃色和無色透明為主,凈度高,寶石級鑽石佔60%以上。據了解,該區鑽石的售價為平均每克拉重30美元。目前湖南沅水流域已發現的最大寶石級鑽石重52克拉。
6。巴西
巴西是南美洲主要鑽石產出國,金伯利岩型鑽石礦床主要分布在巴伐利亞州及米納斯吉拉斯州,但品位很低,故以開采沖積砂礦床為主,這種次生礦床的品位很高,且所產鑽石質量優良。巴西的鑽石砂礦主要分布在米納斯吉拉斯州最西部的「三角形礦區」,即聖弗蘭西斯科河(sao fanncisco)上游地帶,砂礦中的鑽石品位不高,每立方米沙礫物含鑽石約0.5克拉,但鑽石質量較好,以微黃白色鑽石為主,也有少量高凈度白色鑽石,平均每克拉鑽石銷售價約為85美元。該地區還以盛產寶石級大鑽石而聞名於世,被譽為「大鑽石之鄉」。著名的寶石級大鑽石有帶微黃白色的重量為726.60克拉的「瓦加斯總統」 (presidentvargas)、帶微棕白色的重量為407.70克拉的「杜特拉總統」(presidenttra)等。在阿巴埃特河(abaete)、巴加熱姆河(the paranaiba)和聖安東尼奧河(san antonio)等流域也分布有鑽石砂礦。阿巴埃特河流域的鑽石砂礦,亦以產大鑽石而馳名,如「勝利」(375.00克拉)等寶石級大鑽石,這些大鑽石多呈淺棕色或棕色,故不很珍貴。

⑤ 中國最大的鑽石最早發現在哪裡

我國最早的鑽石開采地湖南沅水地區
清朝道光年間(1820-1850)湖南西部農民在沅水流域淘金時先後在桃源、常德、黔陽一帶發現鑽石,當時鑽石主要用作補瓷器用的鑽頭。
湖南省於1952年成立金剛石找礦勘探隊,1958年在湖南常德建立中國第一家金剛石開采企業601礦。湖南金剛石儲量、產量都不大,年產量2-3萬克拉,最高達5萬克拉,寶石級佔60-80%,發現最大鑽石重62。10克拉,1992年銷往國外。
9、 我國大鑽石的產地山東
1936年1月在山東郯城金雞嶺發現重281.25克拉黃金色大鑽,命名"金雞鑽石",抗日戰爭時期下落不明。1977年12月在山東臨沐縣常林村發現重157.786克拉,淡黃色鑽石,命名"常林鑽石"現存中國人民銀行。1981年8月在山東郯城陳埠發現重124.27克拉鑽石,命名"陳埠一號"。1983年11月在山東蒙陰發現重119.01克拉鑽石,命名"蒙山一號"。
10、 我國最大的鑽石礦,遼寧瓦房店
1971年地質工作者在遼寧南部復縣瓦房店的嵐崮山發現天然鑽石原生礦。在我國是發現最晚,儲量最大的鑽石產地,該礦於1990年10月24日建成投產,鑽石儲量占當時全國已探明儲量的50%以上。產出的金剛石有70%左右達到寶石級。
目前成立"瓦房店金剛石股份有限公司"年產量幾萬克拉,並開采出大顆粒金剛石。嵐崮一號,重60.15克拉,嵐崮二號,重38.26克拉,嵐崮三號,重37.97克拉。

⑥ 世界上最大鑽石多少克拉

世界上最大鑽石(庫利南鑽石)是3106克拉,即621.2克。

世界上最大的寶石金剛石名叫「庫利南」(重達3106克拉,即621.2克),它的發現是相當偶然的。1905年1月25日,南非(阿扎尼亞)的普列米爾礦山,有一個名叫威爾士的經理人員,偶爾看見礦場的地上半露出一塊閃閃發光的東西,他用小刀將它挖出來一看,是一塊巨大的寶石金剛石。相當於一個成年男子的拳頭。它純凈透明,帶有淡藍色調,是最佳品級的寶石金剛石。一直到現在,它還是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寶石金剛石。

1907年,南非德蘭士瓦地方政府將這粒巨鑽贈送給了英王愛德華七世。英王把加工這顆巨鑽的工程交給了著名的荷蘭阿舍爾公司,這家公司曾經加工過「高貴無比」等大鑽。該公司接下工程後對這顆巨鑽研究了幾個月,1908年2月10日這顆巨鑽被劈成幾大塊後加工出9顆大鑽,98顆小鑽,特意留下一塊(重9.5克拉)原石未加工。加工出來的成品鑽總量為1063.65克拉,加工出來最大的一顆鑽石取名「庫里南Ⅰ號」,也稱為非洲之星,重達530.02克拉,是梨形刻面鑽。「庫里南Ⅱ號」是一顆切角的長方鑽,重317.4克拉。「庫里南Ⅲ號」為梨形鑽,重95克拉,「庫里南Ⅳ號」為方形鑽,重64克拉,還有一棵心形鑽重19克拉,兩粒馬眼鑽,分別重l1.5克拉和8.8克拉,最後兩粒分別為長方鑽(重6.8克拉),和橄欖球形鑽(重4克拉),其中的四粒鑽石鑲在英國王冠之上,這頂王冠現珍藏在倫敦韋克菲爾德塔的英王室寶庫之中。

⑦ 中國鑽石產地在哪裡

中國鑽石礦主要分布在中國的東部,自北向南分別為遼寧的瓦房店、山東的蒙陰,還有湖南的沅江流域。另外,在河南、湖北、寧夏、山西、四川、河北也有發現過鑽石,但品質和質量都沒有達到開採的要求。
1、遼寧瓦房店鑽石礦
遼寧瓦房店鑽石礦是亞洲最大的鑽石礦床,主要為金伯利岩原生礦,目前遼寧瓦房店鑽石礦探明的鑽石儲量約1320萬克拉。瓦房店市被譽為東方鑽石城,金剛石儲量佔全國已探明儲量的54%,多呈8面體和12面體,質地優良,晶形完整,色澤晶瑩剔透,首飾級含量佔70%,在國際市場上屬一流。
2、山東蒙陰-臨沭
山東的鑽石礦床規模雖然沒有遼寧瓦房店的大,但是產出的鑽石質量相對較好,在中國發現的很多50克拉以上的大鑽石,幾乎都產自於山東。這個地區亦曾開采出多顆上百克拉巨型鑽。
3、湖南沅水流域
湖南沅水地區是我國最早的鑽石開采地。在清朝道光年間(1820-1850)湖南西部農民先後在桃源、常德、黔陽一帶發現鑽石,當時鑽石主要用作補瓷器用的鑽頭。1952年湖南省成立金剛石找礦勘探隊,1958年在湖南常德建立中國第一家金剛石開采企業601礦。湖南的礦床主要為砂礦,產量相對較少,年產量2-3萬克拉,最高達5萬克拉。但該礦床所產出的鑽石中,寶石級鑽石比例相對較高,大約佔到60-80%,其中發現最大的鑽石重62克拉。

⑧ 沅水各支流及其地質特徵

4.2.1 沅水各支流的分布

渠水:發源貴州黎平縣境,從南到北流經縣溪鎮、靖縣、會同,在托口與清水江匯合成沅水,長度大於244千米,流域面積6015平方千米。上游為深切谷地、中山區,河流狹窄,階地不發育;中游進入靖縣中生界紅盆區,發育七級階地;會同以下的下游段又進了峽谷段,縱比降為0.9‰。

舞陽河:發源於貴州黃平縣羅朗,懷化以上呈北東東流向,流經貴州的施秉、鎮遠、玉屏和湖南的新晃、芷江、懷化,突然轉折向南流,於洪江市入沅水。河流全長422千米,落差420米,流域面積10366平方千米。該河沿斷裂帶流行,南流段縱比降為0.89‰。在芷江城郊第四系發育,分布有五級堆積階地。

巫水:發源於湘桂交界的金龍山脈,向北流經城步、綏寧、王家坪、高椅、若水,於洪江市注入沅水。河流長227千米,總落差432米,縱比降1.9‰,比較陡峻,多峽谷。流域面積4725平方千米。該河僅在帶子街和綏寧兩地階地較為發育。

漵水:發源於雪峰山西坡,流經低庄、水東、漵浦,於大江口注入沅水,長142千米,落差578米,縱比降為3.66‰,流域面積3184平方千米,是七大支流中規模最小,縱比降最大的一條。漵水上游多峽谷;中游進入標高200~400米的紅岩丘陵區,階地發育;下游多峽谷,階地保存極少。六級階地主要保存於低庄、漵浦和大江口一帶。

辰水:又稱麻陽江或錦江,發源於貴州高原東部的梵凈山東麓,流經江口、銅仁、錦和、麻陽,於辰溪注入沅水,全長303千米,總落差390米,縱比降1.29‰,流域面積6834平方千米。辰水錦和鎮以上主要為古生界地層區,以峽谷為主;出錦和鎮進入沅麻紅岩丘陵區後,地勢平坦,河曲較發育,形成四至六級階地。

武水:發源於鳳凰縣東瓜坳,流經鳳凰、河溪、洗溪,於瀘溪注入沅水。河溪以上的武水稱沱江,全長170千米,總落差500米,縱比降達2.94‰,流域面積3912平方千米,在七大支流中僅較漵水稍大。

酉水:是沅水最大的支流,發源於湘、鄂、渝邊境,流經龍山、石堤、保靖、羅依溪、烏宿,於沅陵注入沅水,全長432千米,總落差410米,縱比降0.95‰。在古丈羅依溪以上,是酉水的發源地滇黔渝鄂武陵地塊,地層以碳酸鹽岩建造為主;過羅依溪後切穿古丈背斜(青白口系地層),進入沅麻紅盆地匯入沅水。酉水多急流險灘,全流域共有險灘54處;階地不發育,僅在龍山、里耶、花垣、保靖、永順等少數地區見有一至七級階地。應當提到的是,龍山城郊雖離源頭不遠,然因河道迂迴,河谷寬廣,階地區面積不小於80平方千米,而第四系保存面積亦不下40平方千米,可見五級階地。七大支流中所見階地要素見表4-1。

表4-1 沅水七大支流階地要素一覽表

續表

4.2.2 沅水各支流金剛石及其砂礦富集規律

渠水:在20世紀50~60年代,為找近源富砂礦和追索圈定原生礦找礦遠景區,先後對會同連山、高勇,靖縣城郊,通道清蕪洲,靖縣新廠、藕團、康頭寨、公洞溪進行了大體積砂礦選礦普查,都發現了金剛石,但含量很低,平均270立方米才能發現1顆金剛石,其金剛石特徵見表4-2。藕團地區地層為南華系,經詳查未見岩體和金剛石指示礦物。在康頭寨火燒坡標高800米的山頂低地,見有外來的砂礫層。因此,本區金剛石的來源未查明。

舞陽河:在20世紀50年代,先後對黔城(現改為洪江市)、紅岩山、中方、芷江飛機坪等地進行了砂礦普查,共發現26顆金剛石,但追至貴州玉屏未見金剛石,在芷江與新晃縣之間的便水選礦見1顆金剛石。在面積型水系重砂測量中,只在主河中見紫色系列鎂鋁榴石。湖南境內的舞陽河,主要地層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和白堊系紅層,次為震旦、寒武系。舞陽河中、上遊河段主要沿湘黔大斷裂穿行,中下遊河段經砂礦普查未見金剛石富集點。

巫水:20世紀50~60年代經金剛石砂礦普查,在中、下遊河段及其支流的棕樹腳、團河瓦窯、王家坪、洪江帶子街等處選礦,各點只發現1~2顆金剛石,平均選礦取樣200立方米才見1顆金剛石,未見富砂礦分布。該河流域地層主要為南華系,次為青白口系、震旦系等。

漵水:漵浦城郊第四系發育,分布面積大。20世紀選礦取樣728立方米,只見1顆微粒金剛石。在面積型水系重砂測量中,於低庄見1顆微粒金剛石;於兩丫坪見鉻尖晶石異常點,其中含有鉻鐵礦,經工作未查明來源。該流域內主要分布地層有青白口系、南華系、震旦系、寒武系,以及白堊系、古近-新近系。北北東向湘桂岩石圈大斷裂在流域內通過。在十八渡、馬家等地見煌斑岩成群成帶產出。

辰水:1958年在麻陽縣錦和鎮選礦取樣682.5立方米,在貴州省江口縣城郊選礦768.5立方米,都未發現金剛石。

武水:20世紀70年代,在面積型水系重砂采樣普查中,於黃合雲寒武系灰岩分布區,標高720米岩溶堆積物及其水系中,共發現56顆金剛石,並伴有砂金,未見金剛石指示礦物。但在竹葉狀灰岩中取人工重砂樣見4顆鎂鋁榴石。在區內水系中見2顆金剛石。

酉水:20世紀先後在古丈縣羅依溪、花垣縣、保靖縣城郊以及里耶、龍山縣城郊開展了金剛石砂礦選礦普查,未見金剛石;只在酉水入沅水的入口處,於白洋坪Ⅳ級階地中選礦見3顆微粒金剛石,是來自沅水還是酉水有爭議。在水系重砂采樣中,於永順縣澤家湖、保靖縣復興場各發現鎂鋁榴石1顆。酉水中、上遊河段,分布在武陵斷塊區,切割地層主要為古生界碳酸鹽岩建造。北北東向的鄂湘黔殼下岩石圈斷裂在酉水流域內通過。

表4-2 沅水七大支流中金剛石特徵統計表

續表

*重砂采樣發現的金剛石。

4.2.3 沅水流域金剛石特徵

依珠寶分類,沅水產無色透明的金剛石即凈水鑽(美國AGS標准Ⅰ級)佔4.5%左右;表面帶淡黃色、淡褐色,其內為透明者(AGS標准Ⅰ級~Ⅱ級)佔68%左右;表面帶淡黃色、淡褐色及其它色,其內為銀白色者(AGS標准Ⅱ級)佔17%左右;Ⅱ級品以下金剛石佔10.5%左右。沅水產出的金剛石中約有80%屬寶石級,具有很強的金剛光澤。英國礦物學家哈瑞斯說:「我從來沒有看過光澤如此強的鑽石。」沅水絕大部分金剛石為巴西型十二面體單晶,約佔87%;八面體單晶佔8%左右;其餘為立方體、四面體,以及八-十二面體聚形晶。單晶的晶面、晶棱完整率達85%。在沅水發現最大的金剛石重70克拉,產於桃源縣港口。據已有資料統計,在沅水金剛石中,0.1~0.25克拉佔38.7%,大於0.25克拉佔19.8%,其餘為0.025~0.1克拉級。沅水金剛石質量勝於巴西所產。丁家港、桃源兩礦區為大型和中型寶石級金剛石砂礦床。

⑨ 湖南沅水流域與金剛石/鑽石有關的岩石類型

沅江起源於貴州的施秉、福泉和都勻,途經20多個縣市進入洞庭湖,全長1100km,流域面積達8700km2,幾乎都含有金剛石。沅水流域位於江南地軸西段的雪峰山脈北側,屬於揚子地台中南邊緣隆起帶,本區出露的基底為中新元古代冷家溪群,是由灰綠色、綠色千枚岩與千枚狀板岩組成的淺變質岩系,厚度大於1000m,岩石的同位素地質年齡值是950~1100Ma(賀灌之,1984)。沅江中、下游主流河段位於湖南境內,長567km,河床縱坡降較小(0.65%~0.2‰),切割元古宇及中新生界紅色建造。金剛石砂礦主要分布在I-Ⅷ級階地及現代河床沉積物中。湖南金剛石不僅較廣地分布於湖南沅水流域各地,而且也零星散布於相鄰地區,如澄水、資水、湘水、烏江、都柳江和紅水河諸流域的一些地點,還有廣西的天瑤山區。已分別在多種岩石中發現過金剛石,他們是分布於湘、黔、桂毗鄰區早震旦世長安組冰漬層;早泥盆世蓮花山組石英砂岩;早泥盆世鬱江組和中泥盆世邦寨組砂礫岩;桂中、桂北及黔南等地;湖南靖縣盆地晚三疊世—侏羅紀的長石砂岩、粉砂岩等;沅水中、下游及濱湖地區的白堊紀—古近紀紅色岩層;第四紀現代河流及各種沖積砂礦(馬文運,1989;章人駿,1985)。雖然已經在湖南、湖北及貴州發現多處含有微粒金剛石的鉀鎂煌斑岩(群),但至今為止沒有發現能夠解釋原生金剛石來源的火成岩。

貴州鎮遠馬坪是我國最早發現含金剛石雲母金伯利岩體的地點。1965年,貴州101地質隊首先在鎮遠發現馬坪雲母金伯利岩體,隨後又發現幾百個規模不大的由岩床和岩脈組成的偏鹼性超基性岩岩帶。該地單個岩體長幾十米至幾百米,厚幾厘米至幾米,岩帶的岩體多沿北東東或近東西向的小斷裂分布,產於斷裂帶本身、旁側裂隙或圍岩層間裂隙中,與圍岩的界限清楚,無明顯蝕變現象。馬坪附近的幾十個岩體為雲母金伯利岩,岩性主要為細粒雲母金伯利岩和鎂鋁榴石雲母金伯利岩兩種,其他地點主要為橄輝雲煌岩和斑狀雲母橄欖岩,集中分布於白墳、思南、溪頭和捆雙等地,圍岩為寒武系、震旦系和元古宙的板溪群(章人駿,1985)。

目前,該區共發現4個鉀鎂煌斑岩–鉀質煌斑岩區:貴州鎮遠及麻江鉀鎂煌斑岩–鉀質煌斑岩區;湖南寧鄉鉀鎂煌斑岩–鉀質煌斑岩區;湖北大洪山金伯利岩–鉀鎂煌斑岩–鉀質煌斑岩區以及揚子地台西緣超鉀質煌斑岩區。前兩個岩區都曾在人工重砂大樣及附近河流重砂中找到過大小、數量不等的金剛石,但原岩中均只發現小粒的金剛石,遠未達到金剛石開采品位,不能進行商業開采;第三及第四個岩區沒有發現金剛石(金鶴生,1989;池際尚等,1996,董斌,2009)。

1990年湖南413隊首次在寧鄉雲影窩地區發現了含金剛石的鉀鎂煌斑岩群,並在該岩群中找到了數十顆小粒金剛石,最大者重10mg(李榮清,1996);1998年又在常德港二口的洞灣地區新發現了含金剛石的橄欖鉀鎂煌斑岩岩體。因此,本文著重介紹該地區與金剛石來源有關的岩石情況。

寧鄉鉀鎂煌斑岩發現於1990年10月,岩區位於湖南省寧鄉縣縣城南南西11km處的溈烏鄉雲影窩和早禾灘一帶。區內地貌屬平原丘陵類型,相對高程為30~80m。區內斷裂構造發育,寧鄉附近有幾條重要的岩石圈斷裂,即灰湯–瀏陽–萬載岩石圈斷裂(北東東向)、常德–安仁岩石圈斷裂(北西向)和祁東–寧鄉南北向殼斷裂,這幾條斷裂在湘鄉–長沙–益陽交匯成一個構造薄弱帶(圖2.30)。

寧鄉鉀鎂煌斑岩區包括兩個岩帶,即雲影窩岩帶和早禾灘岩帶。其中,雲影窩岩帶包括8個鉀鎂煌斑岩體,早禾灘岩帶則由19條岩脈組成,岩脈沿北西和北東東兩個方向分布。區內出露的基地地層為板溪群五強溪組的紫紅色粉砂岩和砂岩,蓋層主要為泥盆繫上統錫礦山組、白堊系的紅層砂岩。

圖2.30 湘黔兩省金剛石來源、礦(點)分布及其區域地質構造簡圖

(據盛學庸,1997;孫士軍等,1998;饒家榮,1999;張令明等,2007;林瑋鵬等,2009等資料編制)

Figure 2.30 Simplified map showing diamond origins,diamond mines distribution and regional geological structure of Hunan province and Guizhou province

(After Sheng Xueyong,1997; Sun Shijun,et al.,1998; Rao Jiarong,1999; Zhang Lingming,et al.,2007; Lin Weipeng,et al.,2009)

常德港二口洞灣地區的鉀鎂煌斑岩岩體露頭出露約13m,侵入冷家溪群和板溪群中,岩體中穿插有晚期的石英脈體及板狀捕虜體。岩體露頭風化嚴重,呈棕黃色,斑狀結構,斑晶有金雲母、透輝石和橄欖石。岩石蝕變強烈,蝕變後又遭風化作用後,野外露頭往往由粘土、褐鐵礦礦物組成。